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남방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254
  • 国内刊号: 44-16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0
  • 曾用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敏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SARS冠状病毒S2基因变异性分析

    作者:周浩;龙北国;张文炳;江丽芳;陈丽丹;贡树基;赵卫

    目的测定SARS冠状病毒GD322株S2基因序列并对SARS-CoV S2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方法用RT-PCR法从SARS-CoV GD322株基因组中扩增S2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株后测序.利用Lasergene、ClustalX、DNAman和Treeview等软件,将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与早、中、晚期各地暴发的SARS-CoVS2蛋白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在Internet网数据库中对S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随着SARS-CoV的传播流行,S2基因趋于稳定,晚期的SARS-CoV S2基因的同源性达到99.9%.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发现,SARS-CoV S2蛋白第57位氨基酸突变对T细胞抗原表位有影响.结论 SARS流行过程中SARS-CoV S2基因较为稳定,S2蛋白57位氨基酸的突变可影响病毒T细胞抗原表位.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

    作者:李锐;彭宁;杜芳;李旭平;乐卫东

    目的研究绿茶多酚的主要单体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吡啶(MPTP)及其代谢产物1-甲基-4-苯基吡啶(MPP+)分别造成选择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给予不同剂量EGC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通过体视学方法观察不同剂量EGCG对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同时利用膜抗原CD11b标记小胶质细胞,观察EGCG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结果在MPP+诱导的原代培养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中,预先给予EGCG 1 μmol/L~100 μmol/L可显著减轻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保护率为22.2%~80.5%.在体情况下,1 mg/kg剂量EGCG腹腔注射对MPTP模型小鼠A9区TH免疫阳性细胞丢失的保护率为71.7%,对中脑区域总TH免疫阳性细胞数丢失的保护率为50.9%,5 mg/kg和10 mg/kg剂量组中脑各区域TH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模型组高(P<0.05),同时,EGCG对MPTP所致的中脑部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具有抑制效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EGCG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具有潜在治疗帕金森病的价值,EGCG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在体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胎盘绒毛滋养层表达与绒毛血管生成

    作者:贾建军;王自能;罗新;陈新

    目的确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胎盘绒毛滋养层的表达,探讨VEGF在绒毛间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取孕6~9周行人工流产术的胎盘10例、孕18~22周行水囊引产术的胎盘(10例)、孕37~38周行剖宫产的胎盘(10例),分3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定量分析并对绒毛血管行体视学研究.结果在3组中,VEGF在绒毛滋养层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28.19±3.01,18.65±2.43,4.95±0.86,P<0.01),绒毛间质血管的管径短轴参数无显著性变化(26.67±7.74,25.08±4.67,2336±5.30,P>0.05),血管的长度密度呈显著性增加(1.46±0.64,5.58±1.31,19.56±1.40,P<0.01).结论随着孕期发展,VEGF在绒毛滋养层的表达逐渐减弱,但血管长度密度却增加,说明VEGF并非调控绒毛血管生成的唯一因子.

  • 急性分离的肺泡Ⅱ型细胞的钠转运及调节

    作者:申海燕;李涛平

    目的观察急性分离的肺泡Ⅱ性细胞全细胞钠电流及调节特性.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分离后5 h内的大鼠ATⅡ的全细胞钠电流,并观察阿米洛利和特布他林对其的影响.结果可以记录到阿米洛利敏感性钠电流,应用特布他林后电流明显增大.结论可以利用急性分离的ATⅡ细胞进行钠通道电生理研究,为病理状态下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 工程菌BL21/pET-11 c/hIL-2-mGM-CSF培养条件的优化

    作者:温茜;马骊;王小宁

    目的优化BL21/pET-11 c/hIL-2-mGM-CSF的培养条件以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方法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培养基、诱导温度和IPTG使用浓度的综合比较试验,对电泳结果进行扫描后作统计分析,并对该试验所推导出的培养条件进行验证.以佳的培养条件进行连续3次扩大培养,将其与常规培养条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高浓度肉汤培养得到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优于2×YT和LB培养基.42℃诱导与37℃诱导相比能显著提高蛋白表达量,而低至0.3 mmol/L的IPTG可得到优于1.0mmol/L所能诱导得到的蛋白表达量.统计学分析表明优化的培养条件与常规培养条件相比能显著提高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扩大培养时,采用佳的培养条件培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优化之前提高了5倍,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29%以上.结论通过改良方法培养工程菌BL21/pET-11 c/hIL-2-mGM-CSF,hIL-2-mGM-CSF蛋白以较高的水平表达,为下一步的蛋白纯化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白藜芦醇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马晓冬;晏芳;马安德;王慧君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白藜芦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Rhodamine123和TMRE标记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并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低浓度白藜芦醇(≤25 μmol/L)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显著,而高浓度白藜芦醇(>25 μmol/L)显著地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F=18.532,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白藜芦醇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白藜芦醇能降低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论白藜芦醇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白藜芦醇使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提示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在白藜芦醇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作用.

  • 肾康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NO、TGF-β1的影响

    作者:陈国宝;魏连波;肖炜;龙海波

    目的探讨肾康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肾康丸药物血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系膜细胞分泌NO、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结果肾康丸药物血清能促进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系膜细胞分泌NO、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P<0.05或P<0.01),上述作用随用药时间及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 肾康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与其促进系膜细胞分泌NO、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达到防止细胞因子引起的系膜细胞损伤有关.

  • 柴胡总皂甙对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海马 GFAP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炜;鲍勇;于礼建;陈育尧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6组,即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丙戊酸钠(VPA)组(C组)和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种剂量组(D组、E组、F组),除A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PTZ慢性点燃造模,造模同时给予VPA、柴胡总皂甙等不同处理因素,连续4周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从阳性细胞数、截面积、灰度值分析结果.结果 B组海马各区的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截面积高于其他各组(P<0.01),B组海马各区阳性细胞灰度值低于其他各组,经统计分析CAl区与A组、C组、D组差异显著(P<0.01),CA2区与A组、C组、D组、E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DG区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C组、D组、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总皂甙可以抑制PTZ点燃大鼠海马GFAP的过度表达,柴胡总皂甙存在抑制点燃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的作用.

  • 人膀胱肿瘤细胞的荧光标记及其移植模型的整体荧光成像

    作者:吴元东;谭万龙;谢毅;郁兆存;赵国志

    目的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并建立其可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简便、可靠的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基因导人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株中,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然后接种于裸小鼠膀胱壁内及颈部皮下,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直接观察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并与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并可在体内、外持续稳定表达.膀胱原位接种5×105个转染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后1周即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下腹部新生膀胱肿瘤发出绿色荧光,2周后膀胱肿瘤可被触及,4周后经解剖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等远处转移.结论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T24人膀胱肿瘤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膀胱肿瘤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 188Re-Herceptin放免导向治疗鼻咽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贵平;黄凯;张辉

    目的应用188Re标记针对HER2/neu癌基因表达蛋白P185HER2的人源化单抗Herceptin瘤内给药治疗HER2/neu过度表达的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探讨188Re-Herceptin作为肿瘤化疗和放免治疗双重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188Re标记Herceptin采用直接标记法.荷人鼻咽癌裸鼠37只,分为5组,分别经瘤内注射188Re-Herceptin、188Re-鼠IgG、188Re、生理盐水和静脉注射188Re-Herceptin,2 d后每组各取3只作组织分布测定,其余连续观察4周,比较各组肿瘤体积及其生长抑制率,评估其治疗效应和反应.结果给药2 d后,188Re-Herceptin瘤内注射组中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为11.53%ID/g,是188Re-Herceptin静脉注射组的4倍(2.79%ID/g),而血、肝、肾等正常组织摄取均<1%ID/g,明显低于188R-Herceptin静脉注射组(>1.5%ID/g).而188Re-nmIgG瘤内注射组和188Re瘤内注射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摄取相差不大,约为1%ID/g.放免治疗结果显示瘤内注射188Re-Herceptin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具有较强抑制作用,4周后肿瘤生长抑制率高于静脉注射组,分别为58.7%和48.8%,在放射性活度为11.1 MBq时瘤内给药抑瘤效果优于静脉给药.结论采用瘤内注射188Re-Herceptin导向治疗HER2/neu过度表达的鼻咽癌可显著抑制人鼻咽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为临床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 散结抗瘤方体内和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达理;黄涛

    目的探讨散结抗瘤方体内和体外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对荷瘤小鼠(SRS-82瘤株)用散结抗瘤方煎剂灌胃,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并提取肿瘤细胞DNA做琼脂糖凝胶电泳.体外实验:传代培养SRS-82细胞,用散结抗瘤方含药血清干预细胞后,检测活细胞数、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MMP-2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散结抗瘤方组瘤重显著减轻,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降低.结论散结抗瘤方在体内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在体外对肿瘤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方抑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下调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散结抗瘤方对肿瘤细胞MMP-2的表达没有影响.

  •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李妍;宁云山;洪燕华;刘宜楚;罗军;龙敏;董文其;李明

    目的制备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全菌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培养的幽门螺杆菌超声破菌后的上清和沉淀为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测定抗体免疫球蛋白亚类、效价及亲和力,用重组表达的Hp Lpp20、HspA、urease A、CagA、urease B、catalase蛋白鉴定抗体.结果共获得34株抗Hp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抗上清31株和抗沉淀3株,34株抗体中针对Lpp20、HspA、urease A、CagA、ureaseB、catalase蛋白的抗体分别为3、2、4、1、5、2株,目前已鉴定的部分单克隆抗体的亚类均为IgG1,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16~1:32,腹水效价为1:32000~1:64000,抗体亲和常数介于1×10-10 mol/L~5.2×10-12mol/L.结论获得特异性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单克隆抗体,为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和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 光活化杀虫剂K-01 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

    作者:王春梅;郑学礼;陈晓光

    目的研究光活化杀虫剂K-01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并观察其作用后蚊幼虫组织器官病理学改变和组织内细胞凋亡.方法分别在实验室和户外,计数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光源照射、不同处理时间的K-01作用后蚊幼虫的死亡数;对不同处理的蚊幼虫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光镜观察;提取蚊幼虫基因组DNA,0.8%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目的带.结果户外自然光下,高浓度K-01可以快速杀灭白纹伊蚊幼虫,24h后幼虫死亡率为100%;光镜下观察处理组蚊幼虫中肠细胞严重破坏,出现崩解、伸长;脂肪体细胞核被红染的小滴包围,脂肪空泡明显;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K-01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光活化杀虫剂,其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有中肠、脂肪体,其主要作用方式包括触杀、胃毒等,经K-01和自然光处理后的白纹伊蚊幼虫的死亡是由多个器官受损及细胞凋亡导致.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强;王坤正;党晓谦;时志斌;裴宪武;柏传毅;贾学武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可能细胞因子途径.方法 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组(己烯雌酚片,0.0225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仅牵动卵巢,其余两组均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取第3-6腰椎做骨密度检查.取股骨提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腰椎骨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骨组织OPG的mRNA表达增高,M-CSF的mRNA表达下降,ODF/OPG值下降.结论 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应可能与其调控OPG,M-CSF的表达和ODF/OPG值有关.

  • 微囊藻毒素LR诱导L-02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雷腊梅;宋立荣;韩博平

    目的了解微囊藻毒素(MC)LR对L-02细胞的毒性机制.方法以L-02细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MCLR处理该细胞,观察了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形态改变、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结果 MTT细胞增殖实验可知,MCLR在24 h内对L-02细胞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随后却促进细胞增殖.48 h处理对LDH泄漏没有显著影响,延时处理导致LDH泄漏发生,且MCLR浓度越高,LDH泄漏越严重,此结果显示发生了细胞氧化损伤.光镜下50μg/ml的毒素浓度在60h处理后可造成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如细胞变圆、不贴壁、萎缩、膜发泡,这些都是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36 h不同浓度MCLR处理的细胞凋亡率较低,约为22%~29%,延长处理时间至60 h,高浓度(50μg/ml)处理的L-02细胞的凋亡率可达80%.经高浓度MCLR处理60 h的L-02细胞中,p53和Bcl-2基因产物大量表达.结论微囊藻毒素LR可诱导L-02发生凋亡并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的表达.

  • 用Streamline SP从大肠杆菌中初步分离纯化anti-HBsAg Fab适吸附条件的选择及验证

    作者:黄宇贤;罗荣城;丁雪梅;郑大勇;方永鑫

    目的选择阳离子交换介质Streamline SP分离纯化anti-HBsAg Fab的适吸附条件.方法试管法分别测定平衡缓冲液在不同pH和不同离子强度下,阳离子交换介质Streamline SP对预分离纯化蛋白的吸附效果.用1 ml SP预装柱及自装28 ml Streamline SP柱进行离子交换层析以验证吸附效果.结果 NaAc-HAc作为平衡缓冲液在pH4.4、离子强度100~600 mmol/L可以使阳离子交换介质Streamline SP与蛋白吸附达到佳效果.在该条件下用1 ml SP预装柱及自装28 ml SP柱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均验证了这一吸附效果.结论试管法选择的离子交换层析的适吸附条件用于从大肠杆菌中初步分离纯化anti-HbsAgFab切实可行.

  • 基于广义模糊吉波斯随机场的噪声图象分割

    作者:龚剑;张煜;陈武凡

    基于吉波斯随机场分割模型的图象分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广义模糊集理论,针对噪声大的模糊图象分割问题,重新定义了吉波斯场的集团势函数,将广义模糊隶属度引入势函数,建立了新的分割模型.在此基础上用条件迭代模式(ICM)法对图象进行了优化分割.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割退化的模糊图象.

  • 乙酰半胱氨酸及德巴金预处理后氯化亚铁对皮层神经元膜电位及过氧化物的影响

    作者:林元相;徐如祥;姜晓丹;康德智;柯以铨;杜谋选;蔡颖谦;秦玲莎

    目的探讨和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及德巴金(DP)预处理后氯化亚铁(FeCl2)对皮层神经元膜电位及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PBS)、模型(FeCl2)组、NAC预处理组、DP预处理组、NAC+DP预处理组.采用反映细胞膜电位和过氧化物水平荧光强度的荧光探剂DiBAC4(3)和乙酰乙酸盐2',7'二氯氢化荧光素(H2DCF)分别标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动态观察各组神经元细胞相对荧光强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反映过氧化物的荧光强度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及NAC+DP组荧光强度降低(P<0.01),而DP组变化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DP组及NAC+DP组可抑制神经元受FeCl2作用后膜电位变化,该两组荧光强度降低(P<0.01);而NAC组变化不明显(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NF-κB染色强度明显增加,NAC组与NAC+DP组较模型组染色强度明显降低.结论 FeCl2对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可导致过氧化物的生成,NAC预保护可减少神经元受FeCl2作用后过氧化物等自由基的生成,DP可起到稳定神经元受FeCl2作用后膜电位的作用,两者共同预处理可显著减轻神经元受FeCl2作用的损伤.抗氧化剂联合抗癫痫药可能有助于防治与铁剂诱发有关的癫痫发作.

  • 新型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类mdr1基因

    作者:邹亚伟;封志纯;胡斌;乔英飒;吴梓梁;陈福雄;叶铁真

    目的建立一种比现有方法敏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人类mdr1基因的新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方法.方法用Primer Express2.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和MGB探针,以TaqMan-MGB探针技术为基础,运用Taq Man-MGB探针,以含有目的基因mdr1cDNA的质粒pHaMDR1/A为阳性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所建立方法的低检测限度为15个基因拷贝/反应,在待扩增DNA浓度为3.061×103cps/ml~3.061×109cps/ml范围时,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Ct)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88243.结论应用Taq Man-MGB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类mdr1基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和精确性高等优点.

  • 登革2型病毒NGC株基因组亚克隆的构建及其鉴定

    作者:贡树基;曹虹;赵卫;张文炳;周浩;陈丽丹

    目的构建登革2型病毒NGC株基因组全序列的亚cDNA克隆,为进一步构建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登革2型病毒NGC株基因组全序列中的酶切位点设计2对引物,从病毒感染的乳鼠脑中提取RNA,采用长链RT-PCR技术扩增出覆盖病毒基因组全长的2个cDNA片段,并克隆至pCR-XL-TOPO载体后测序.结果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获得的cDNA克隆为登革2型病毒NGC株特异的.结论已成功构建出登革2型病毒NGC株基因组的2个cDNA亚克隆.

  • 钙通道激动剂Bay k 8644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作者:赵清;赵克森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外钙内流对正常膜电位和休克后期超极化膜电位状态的影响.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s),用DiBAC4(3)标记细胞膜电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ay k 8644和TEA对正常对照组和休克组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Bay k 8644使正常对照组的ASMCs膜电位超极化,而Bay k 8644对休克组ASMCs膜电位的作用是去极化,但这种作用可被TEA逆转.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外钙大量内流会激活BKCa使细胞膜电位超极化,而在休克后期外钙内流会直接导致ASMCs膜电位的去极化,对于休克后期低反应性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小分子干扰RNA靶向抑制suvivin基因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如祥;涂艳阳;姜晓丹;封江南;黄俊

    目的构建靶向survivin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导入人胶质瘤细胞U251中,研究siRNA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U25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在survivin全长序列中选取设计含19个核苷酸(19 nt)靶序列两条反向重复序列,间以9个核苷酸的茎环序列,两端分别加上对应的酶切位点,形成si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1中,获得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1/survivin;采用Metafectene转染试剂将干扰质粒导入到胶质瘤细胞U251;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ing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采用Annexin-V/PI双色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siRNA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survivin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urvivin基因表达被抑制后,U25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靶向survivin基因的重组siRNA干扰载体pGenesi-l/survivin介导的RNAi显著靶向抑制了survivin基因在人胶质瘤细胞U251中的表达,并明显诱导了U251细胞发生凋亡.

  • HSV-2感染ECV304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赵海全;马文丽;张亚莉;莫小阳;柯昌文;郑焕英;郑文岭

    目的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受到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后的连续病变过程及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ECV304传代培养,接种HSV-2后用相差显微镜、组织染色观察贴壁生长细胞的病变全过程.结果接种HSV-2后,ECV304于1 d逐渐出现细胞肿胀、变圆、胞浆颗粒增多粗大;2 d逐渐出现细胞融合,细胞核着色变浅.结论 HSV-2接种后在ECV304出现的形态学变化,造成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是细胞坏死,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

  • 小鼠PGRP-L分子PGRP结构域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何智;左大明;陈政良

    目的克隆小鼠长型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L)的PGRP结构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Balb/C小鼠肝组织总RNA中扩增PGRP-L的PGRP结构域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UCm-T载体,以PCR、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以PCR从含PGRP结构域基因的重组质粒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质粒pQE-3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M15,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RT-PCR扩增得到约500bp的基因片段,将其与pUCm-T载体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pmPGRPd,其酶切图谱与计算机分析结果一致,该基因片段长518bp,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相同.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QE-PGRPd,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菌体裂解液上清中,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29 000的可溶性蛋白.结论成功克隆并原核表达了小鼠PGRP-L分子PGRP结构域基因,为PGRP-L分子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 含hTERT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贵方;孙莉莎;金宏;欧程山;蒋毅萍;庞建新

    目的观察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方法 ELISA试剂盒检测DCs培养液中IL-12水平;混合白细胞(MLR)反应检测含hTERT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的DCs(hTERT-DCs)和未感染的DCs(N-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HLA-DR的变化;CytoTox 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 hTERT-DCs和N-DCs在分泌IL-12的水平、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hTERT-DCs的CD83表达水平低于N-DCs,同时,hTERT-DCs激发的CTL对端粒酶阳性的靶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端粒酶阴性的靶细胞(P<0.05).结论 hTERT-DCs尽管有可能阻止DCs自身的成熟,但在活化淋巴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分化增殖的能力方面并没发生明显改变,并且还能激发hTERT特异性CTL.

  • AdKDR-CDglyTK融合基因系统对胃癌MGC-803细胞体的外杀伤作用

    作者:周广军;黄宗海;俞金龙;厉周;苏国强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第二受体,亦即酪氨酸激酶受体(kinase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AdEasy-KDR-CDglyTK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MGC-803细胞株,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和/或更昔洛韦,观察该体系对MGC-803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电镜观察细胞的病变.结果所得病毒滴度为2.0×1012pfu/ml.MGC-803细胞株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递增而增加.融合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P<0.001).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该体系抑制MGC-803细胞DNA的合成,表现为G1期细胞比率增多及S期细胞减少(P<0.001).同时,电镜下可见MGC-803细胞有凋亡和坏死改变.结论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可以有效地杀伤人胃癌细胞.

  • STAT3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激活及其靶基因产物的表达

    作者:王新华;李珊珊;阎爱华;卢创新;郭燕萍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细胞系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不同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的生存及转化作用,探讨是否在不同类型的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存在组成性激活的STAT3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两株食管鳞癌细胞中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检测两株食管鳞癌细胞核中p-STAT3蛋白与其特异的DNA序列结合能力.RT-PCR法检测STAT3、VEGF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细胞中存在激活的STAT3信号传导通路,通路蛋白STAT3、p-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产物VEGF、BCl-2在两种食管鳞癌细胞中均有表达,p-STAT3蛋白在细胞核中具有较高的DNA结合活性.RT-PCR结果表明,STAT3、VEGF和BCl-2的mRNA在细胞中也存在过表达.结论本研究发现在两种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均有组成性激活的STAT3信号通路,提示STAT3信号通路可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T-2毒素对软骨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以及硒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静宏;曹峻岭;楚雍烈;杨占田;师钟丽;王红林;郭雄;王治伦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主要间质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和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2毒素对软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TB染色法检测人软骨细胞蛋白聚糖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软骨细胞胶原蛋白Ⅱ表达:RT-PCR检测人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结果 T-2毒素在浓度为0.001~2 mg/的范围内,对软骨细胞的作用呈较典型的浓度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依赖关系更加明显.T-2毒素(10~20μg/L)可以抑制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合成及其mRNA表达.而加硒能较明显刺激软骨细胞蛋白聚糖mRNA表达,部分减弱T-2毒素的这种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显示对T-2毒素引起的Ⅱ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保护作用.结论 T-2毒素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微量元素硒对T-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蛋白聚糖改变有一定保护作用.

  • 基于PCR的siRNA表达框的制备

    作者:郭秋野;马文丽;张宝;吴清华;严律;郑文岭

    目的改进目前基于PCR的方法制备siRNA表达框,转染细胞后产生高效的RNA干扰作用.方法从K562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PCR扩增U6启动子序列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用载体上的引物进行扩增,所得产物即制成作为扩增siRNA表达框的模板.选择p53为靶基因,扩增制备siRNA表达框,测序验证后,转染SH-SY5Y细胞48h后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RNA干扰的效应.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U6启动子序列正确.细胞转染表达框,在mRNA水平上,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了抑制.结论本实验所制作的基于PCR的方法制备siRNA表达框可以很好地应用于RNAi作用研究.

  • 利多卡因微乳的制备及电镜观察

    作者:朱晓亮;陈志良;李国锋;曾抗

    目的考察构成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的比例并进行制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值对利多卡因微乳区形成的影响,根据微乳区面积大小选择制备利多卡因微乳的佳Km值,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范围,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理化特性,对利多卡因微乳的形态及体系类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当Km=3时伪三元相图形成的微乳区面积大,利多卡因微乳平均粒径为(29.8±14.4)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位于15.145.5 nm之间,2%的粒径范围位于77.9~261.3 nm之间;25℃恒温下利多卡因微乳的粘度为25 mPa·S,电导率为130μs/cm,折光率为1.473,利多卡因微乳为水包油(O/W)型微乳,利多卡因微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结论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比例范围,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对观察并测定微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效果较理想.

  • 遗传算法优化调强放射治疗射野权重初步研究

    作者:唐木涛;陈超敏;周凌宏;吕庆文;王卓宇;陈光杰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计算与射野权重优化方法.方法建立基于二维卷积的IMRT剂量计算模型,用Visual c#.Net编写剂量计算及基于遗传算法的IMRT射野权重优化程序,分析优化结果.结果用遗传算法优化射野权重能够在一个临床可接受的计算时间内得到较高适形度的剂量分布.结论遗传算法是一种有效的IMRT射野权重优化方法,在IMTR治疗计划优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作者:万良财;谢南屏;严星;陈国强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锤砧固定型资料完整病例28例(28耳),术中运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14例(14耳),去除硬化灶后撼动听骨链14例(14耳),术后随访3~24月,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两组术后言语频率PTA及ABG较术前均缩小且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组明显优于撼动听骨链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提高鼓室硬化病人的听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10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叶建红;李志臻;李焱;黎锋;严励;程桦;傅祖植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关系.方法 MS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各18例.以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检测葡萄糖代谢率(M值),评价IR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L-10水平与M值的相关性.结果 MS组M值显著低于对照组[(5.76±1.81)mg/kg·min vs(8.39±1.25)mg/kg·min,P<0.05];MS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0.8/3.1)pg/ml vs 2.4(1.1/4.5)p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M值正相关(P<0.05).结论 MS患者血清IL-10水平降低,可能与IR的发生有关.

  • 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研究

    作者:陈润钿;黄婷;杨希立

    回顾性比较分析36例病人的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中度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基本能满足冠心病初步诊断的需要,同时还具有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基本能满足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筛选的需要,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 电子喉镜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

    作者:黄益灯;陈建福;夏思文;黄子喜;王光耀;罗兴华;罗春娟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经皮穿刺注射平阳霉素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1998年9月至2004年1月收治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患者18例,电子喉镜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行血管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注射次数7~14次,平均10.2次.结果治愈的12例,显效6例.经一年以上的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本方法具有微创,患者痛苦小、喉功能保存好、不需气管切开等优点.

  • 中链脂肪乳在严重烧伤病人中的"蛋白消耗置换"作用

    作者:荣新洲;张涛;李庆辉;杨荣华;华荣;黄晓桦

    目的观察脂肪乳剂对严重烧伤病人中的蛋白置换作用.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5年9月间非手术严重烧伤病人例共67例,烧伤面积在48%~75%,随机分为中链脂肪乳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治疗组于伤后第4天给予20%中链脂肪乳,500 ml/d,8~10 h缓慢静脉输入,连续10 d;对照组给予平衡盐500 ml静脉输入,其余治疗两组保持一致.于伤后第1、7及14天检测静脉血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结果两组病人在伤后第1天静脉血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伤后第7天总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正常值范围之内;而两组血浆白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值,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32±4.83)g/L vs (31±5.04)g/L,P>0.05].伤后第14天,静脉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降低,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1.08±0.61)μmmol/L vs(0.97±0.42)μmmol/L,前者为治疗组,后者为对照组,下同,P>0.05],而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值,其中对照组的白蛋白含量降低更为明显,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28±6.46)g/L vs(23±7.03)g/L,P<0.01].结论脂肪乳剂有较好的"蛋白消耗置换"作用,可以减轻血浆白蛋白的消耗,是严重烧伤病人较理想的能源物质.

  •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分析后半规管瘘对豚鼠听力及耳蜗形态学结构的影响

    作者:谢南屏;陈国强;严星;舒斯云

    目的探讨豚鼠后半规管造瘘后的听力情况.方法健康杂色豚鼠10只,左耳为实验耳,右耳为对照耳,左耳后半规管造瘘后分别进行多频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测试.测试状态为戊巴比妥钠镇静睡眠.结果载波频率为0.5 kHz、1 kHz、2 kHz及4 kHz时,左耳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dB SPL)分别为30.00±8.66、25.56±5.27、20.00±5.00和22.22±4.21;右耳分别为35.56±5.27、27.78±10.93、18.89±3.33和21.11±3.33.左右耳同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手术造成的较小的后半规管瘘管对听力无明显影响.

  •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作者:李国新;闫鸿涛;余江;雷尚通;薛琪;程侠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6由同一组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完成的105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3组(A、B、C),每组3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标本长度、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A组手术时间(196.1±30.3min),显著长于B组(164.8±22.7min)和C组(158.7±20.9min)(P均<0.001);A组出血量(72.4±21.5ml)明显多于B组(48.2±16.3 ml)和C组(46.6±15.4 ml)(P<0.001);B、C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中转开腹率由A组的11.4%降至B组和C组的2.9%,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由A组的17.1%降至B组和C两组的5.7%,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三组住院时间逐渐缩短,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标本长度、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手术35例在17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2.1例,B组和C组各用时7个月,平均每月5例.结论无腹腔镜胆囊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5例,手术频度为平均每月2.1例.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与睡眠呼吸障碍

    作者:沈倩波;许顶立;林晟;赖文岩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睡眠呼吸障碍(SDB)的患病情况及其对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4名CHF患者行随机的床旁EMBLETTA9导联睡眠HOLTER诊断,测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重量(LVMW)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46例CHF患者合并SDB,患病率62.16%,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31.1%,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17.6%.合并SDB患者的LVIDd、LVMW明显增高.LVEF与AHI呈显著负相关(P=0.004,r=-0.366).结论 CHF患者中SDB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SDB可能加重CHF患者的左室重构,参与CHF的恶化.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CHF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

  • 硬膜外腔吗啡对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王刚;孙怡;罗刚健;林派冲;刘培庆

    目的研究阿片类药物硬膜外腔持续注射对全髋置换手术围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吗啡组:手术开始前15min于硬膜外腔给予吗啡4mg+0.9%生理盐水10ml,术毕硬膜外腔吗啡80μg/h持续给药48 h;对照组:术前15 min给予0.9%生理盐水10 ml,术毕硬膜外腔给予0.15%罗哌卡因2.0 ml/h持续给药48 h.分别于麻醉前5 min、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4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D-二聚体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 h的IL-6、D-二聚体含量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毕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吗啡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 h时间点IL-6、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对围手术期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可抑制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减少D-二聚体的生成,改善围术期高凝状态.

  • 四环素对侵袭性牙周炎血清抗牙龈卟啉菌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秀琴;谢敏;张惠芳;黄世光;张颖

    目的评价结合四环素的机械性牙周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P)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牙槽骨组织和血清抗牙龈卟啉菌(Pg)抗体亲和力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由26例AP患者、20例牙周健康者组成.牙周治疗前及治疗3、6和12个月后常规临床检查,记录牙周附着水平;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记录釉牙骨质界到骨缺陷底及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治疗前后,实验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抗Pg抗体亲和力水平.亲和力通过二乙醇胺分离ELISA测定.结果结合四环素的机械性牙周治疗后,牙周附着水平有显著改善(P<0.01);釉牙骨质界到骨缺陷底的影像改变显著(P<0.05);其血清抗Pg表面抗原脂多糖抗体亲和力水平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结合四环素的机械性牙周治疗对AP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6个STR位点基因频率分析

    作者:左弘;郭雄;康龙丽;平智广;张宝弟;王世捷;赖江华;耿冬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内对照人群和非病区外对照人群12号染色体上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repeat,STR)位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内对照及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相应人群中6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对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患者分别检出7、7、7、10、12和8个等位基因,13、12、9、17、19和10个基因型;在病区内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7、9、13和9个等位基因,12、10、12、19、16和8个基因型:在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5、12、8和9个等位基因,17、16、8、22、14和8个基因型;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在D12S1725位点,患者与病区内对照(P=0.0119)及非病区外对照间(P=0.0050)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病区正常组及非病区正常组间无差异(P=0.590);其余各位点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的6个STR位点中D12S1725等位基因分布显著不同于病区与非病区正常人.

  • 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严星;谢南屏;林枫;陈国强

    目的比较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4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63例(73耳),统计足板小孔开窗术27例(30耳)和镫骨全切除术36例(43耳)患者的术后听力和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两组术后言语频率纯音平均听阈气骨导差缩小无明显差异,但在高频气骨导差改善及减少术后高频听力损失和眩晕方面,足板小孔开窗术明显优于镫骨全切除术,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在提高耳硬化症病人的听力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而足板小孔开窗可更好地提高高频听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谭远飞;周杰;谭永法;金浩生;唐浩

    目的探讨手术技巧、肝脏移植受体待肝时间、受体术前肝功能分级和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常见菌群;探讨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防治办法.方法结合本院2004年8月~2005年8月共31例行肝脏移植术的患者,对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 31例肝脏移植患者,共16例患者术后发生了细菌感染,感染发生率51.61%,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22.58%.前期的手术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无肝期均较后期的手术患者长,而感染发生率较后期的手术患者高.19例术前肝功能A级患者,有7例发生了单系统(或器官)的细菌感染,2例发生了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8例术前肝功能B级患者,有2例发生了单系统(或器官)的细菌感染,1例发生了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本组的5例肝功能C级患者中,除1例没有发生感染外,其余4例均发生了感染,且都为多器官、多系统的感染.在所有检出菌中,阳性率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感染仍然是肝脏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手术技巧的提高,能明显减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术前肝功能A级和B级之间感染发生率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而术前肝功能C级的患者,无论是单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还是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均较术前肝功能A级或B级高.肝脏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小、感染严重程度和总体待肝时间分布无差别.肝脏移植术后感染的常见细菌为铜绿色假单胞菌.

  • 维生素B12混合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祥龙;石玉生

    目的运用维生素B12混合溶液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急性放射性黏膜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22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出现急性放射性黏膜炎,61例应用维生素B12混合溶液雾化吸入治疗作为治疗组,61例应用庆大霉素混合溶液雾化吸入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维生素B12混合溶液雾化吸入组患者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程度轻,主要表现为黏膜损伤程度减轻,疼痛减轻,进食改善,放疗结束后体质量下降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放疗没有中断;而对照组放射性黏膜炎程度重,其中8例患者不得不中断放疗1周.结论运用维生素B12混合溶液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2/维生素D3上调蛋白1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

    作者:高枫;蔡绍曦;邹飞;李文军;赵海金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不同时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自愿受试者14例,急性发病未经任何治疗的16例轻到中度哮喘病人和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而处于哮喘缓解期的35例病人的外周静脉血15 ml进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随后行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0%和PEF%.分离纯化静脉血嗜酸细胞,提取总RNA.RT-PCR同时扩增特异性片段VDUP1和内参β-Actin.取10μl反应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用Gel-Pro软件分析凝胶成像,测定VDUP1和β-Actin灰度值,求VDUP1/β-Actin比值,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VDUP1表达的变化,分析VDUP1/β-Actin比值与诱导痰嗜酸细胞、FEV1.0%、PEF%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未经治疗的哮喘病人嗜酸细胞(0.314±0.242)与正常人比较(0.532±0.279)显著降低,而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处于缓解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VDUP1/β-Actin比值(0.612±0.38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急性发作未经治疗哮喘组嗜酸细胞VDUP1表达与FEV1.0%(r=0.587,P=0.046)和PEF%(r=0.563,P=0.033)呈正相关,而与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436,p=0.049).结论嗜酸细胞VDUP1的表达与哮喘嗜酸细胞活化相关,并影响哮喘病人的临床症状.

  • 小导管协助减压治疗交通及张力性气胸

    作者:刘贵真;黄艳霞;肖明;陈裕洁;刘静姝;李小妹

    目的探讨小导管协助减压模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交通性及张力性气胸(简称交通性气胸).方法利用小导管配电子程控式微负压协助排气减压的治疗设施,前瞻性治疗7年来所有交通性气胸共87例,与回顾总结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46例对照.结果小导管治疗组气胸平均闭合时间(4.12±0.98)d,对照组为(6.83±2.06)d(P<0.01),且治疗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除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气胸治疗设施治疗效果佳,与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法相比具有安全,愈合快,操作简单,微创、痛苦及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推广应用前景.

  • 口服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作者:赵芙;冯少娴;赵萍;马虹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对反复发作和持续发作的持续性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有症状持续性房颤患者82例,予口服胺碘酮治疗,负荷量为3次/d,200 mg/次,连服1~4周后减至2次/d,200 mg/次,1~4周,维持量为每天200 mg或100 mg.(2)比较43例复律患者与39例地高辛或倍他乐克控制室率患者心脑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 (1)口服胺碘酮后43例复律,成功率52%.18例射血分数从(32±8)%上升至(46±10)%.左房内径从(4.6±1.1)cm缩小至(4.1±0.8)cm.除2例T4轻度升高、1例QT延长和心动过缓外,未发现明显副作用.(2)复律病人中仅1例半年后心衰恶化住院,而室率控制组1例脑栓塞、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1例心衰合并出血死亡.结论有症状、高危、有可能复律的持续房颤,不宜或不需电复律患者,应尽可能给予药物复律机会;药物复律应用胺碘酮是相对简便、安全且有效的.

  • "通络止痛方"热喷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颖;江惠照

    为了解"通络止痛方"热喷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影响,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颈肩痛、腰腿痛、四肢软组织损伤、骨折损伤后期患者共5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0例,采用"通络止痛方"热喷治疗与止痛消炎膏外敷治疗作对照,患者症状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络止痛方"热喷效果明显优于止痛消炎膏.

  • 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罗劲根;谢志荣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28例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以及配合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等疗法,痊愈26例,中转手术2例.平均发生时间是术后8.9d,平均治愈时间13.2 d.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以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腹痛和呕吐相对较轻.可能的发病原因是手术创伤、腹腔内炎症、积液积血或异物刺激导致术后小肠出现炎性水肿,浆膜表面渗出增加,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腹膜间粘连而成,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营养支持、中药灌肠或手术等疗法,效果良好.

  • 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报告

    作者:田蓉;赵广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患者过多进食或接触光感性植物,并经受长期日晒后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皮肤炎症,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 当代失语症语篇学研究思潮刍议

    作者:吴克蓉

    本文简要介绍了失语症语篇学研究的内容、研究视角和重要发现,分析了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潮流走向.结构主义注重话语微观层面,功能主义关注总体的结构和意义,话语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对接将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介

    作者:李涛平

    睡眠医学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临床呼吸、心血管、消化、血液、泌尿、内分泌、耳鼻喉、口腔、妇产科、小儿科、精神科等各个学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是引起临床很多疾病的独立始动因素,充分认识可以改变人们对很多疾病发生、发展的传统观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