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남방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254
  • 国内刊号: 44-16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0
  • 曾用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敏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尖锐湿疣表皮CCL20及CXCR4的表达

    作者:冯进云;彭振辉;唐小平;王梅菊;刘玉萍

    目的 了解尖锐湿疣(CA)表皮中CCL20及CXCR4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对CA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Affymetrix寡核苷酸芯片,对3例CA表皮和3例正常表皮中的CCL20及CXCR4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例CA表皮和3例正常表皮中的CCL20及CXCR4的蛋白表达.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到CCL20及CXCR4的mRNA在CA表皮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法检测到CCL20蛋白及CXCR4蛋白在CA表皮中的显著下调表达.结论 CCL20及CXCR4在CA表皮中表达下调,并可能分别与CA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的数目减少及回流障碍有关.

    关键词: 尖锐湿疣 CCL20 CXCR4
  •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朱文辉;谭万龙;黄河;石向华;谢毅

    目的 探讨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对前列腺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缺陷性腺病毒载体将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RM-1细胞,以GFP是否表达作为间接鉴定转染成功的标志,以RT-PCR鉴定作为是否转染的标准.联合前药5-FC和/或GCV作用于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以MTT法检测自杀基因系统对转染后的RM-1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未转染的RM-1细胞作对照.结果 以腺病毒感染RM-1细胞72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都能发出淡绿色荧光,表明该基因已转染到RM-1细胞中,RT-PCR可检测到转染双基因的RM-1细胞含有CD-TK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较,当GCV浓度为125 μg/ml时,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的存活率为47.27%;与对照组相比较,当5-FC浓度为160 μg/ml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71.56%;而两种前药联合应用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18.45%,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结论 CD/5-FC、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应用CD-TK融合自杀基因系统明显优于单一的自杀基因系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彬;欧阳平;陈烨;赖文岩;谢晋国;许顶立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株ECV304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株ECV304,分别应用1、10、20、100 ng/ml的TNF-α作用24 h及36 h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ES法确定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4 h各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1.956±0.214),TNF-α100 ng/ml组(2.154±0.250),TNF-α20 ng/ml组(2.26±0.151),TNF-α10 ng/ml组(2.118±0.205),TNF-α1 ng/ml组(2.106±0.136).统计分析显示低至1 ng/ml的TNF-α仍能明显刺激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P<0.05),其中以TNF-α 20 ng/ml组细胞增殖显著P<0.05).36 h各剂量组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24 h的细胞增殖率(P<0.05).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结论 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样细胞的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改变,这种作用有所变化.

  • 小干扰RNA分子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焦京;曹虹;周美娟;刘志华;丁振华

    目的 筛选特异高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小干扰RNA分子(siRNA),评价其干扰效果.方法 在HepG2.2.15细胞内导入筛选的3条特异抗HBV的siRNA分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干扰后HBV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分析siRNA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导入特异siRNA分子细胞中HBV的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上清中HBsAg含量显著减少.阴性对照细胞中HBV的mRNA含量和上清中HBsAg含量基本不变(P>0.05).结论 所筛选的siRNA分子能特异性抑制HBV的mRNA和蛋白的合成.

  • 一氧化氮合酶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模式的研究

    作者:袁爱花;梅妍;周鸿鹰;项涛;羊惠君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探讨其与一氧化氮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限制片段差异显示PCR(RFDD-PCR)技术建立正常和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基因表达谱,经生物信息学分析两者差异,初步确定NOS三种亚型-eNOS、nNOS和iNOS为DR相关基因,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RFDD-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NOS和nNOS表达下调,iNOS表达上调.RT-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NOS和nNOS表达比正常组明显降低(eNOS:0.23±0.03,0.32±0.03,P<0.05;0.25±0.02,0.36±0.02,P<0.05),iNOS比正常组明显增高(0.27±0.02,0.20±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eNOS、nNOS和iNOS阳性细胞均见于内核层(INL)和节细胞层(GCL),eNOS阳性细胞也分布于血管内皮层;糖尿病组eNOS和nNOS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eNOS:14.33±3.19,22.13±3.60,P<0.05;nNOS:21.87±3.62,34.40±7.09,P<0.05),iNOS较正常组明显增多(17.60±2.58,11.73±2.70,P<0.05).结论 eNOS、nNOS和iNOS表达变化与DR发生发展有关.

  • 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患者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研究

    作者:邱玉明;罗雅玲;赖文岩;邱士军

    目的 检测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探讨T1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60例哮喘患者及95例健康人进行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在英国、美国、德国、韩国及中国华南地区的不同种族人群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χ2=9.085,P=0.059,差异无显著性.ADAM33基因T1位点3种基因型(TT、TC、CC)在哮喘组分布为129(80.6%)、27(16.9%)、4(2.5%),在对照组分布为90(94.7%)、3(3.2%)、2(2.1%),χ2=10.955,P<0.05,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0.891、0.109;对照组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T和C分别为0.963、0.037.哮喘组与对照组T及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299,P<0.05).(4)进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探讨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相对TT基因型而言,TC杂合型与TC+CC均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OR值(95%CI)分别为6.279(1.849~21.328)、4.326(1.620~11.550),P<0.05.结论 ADAM33基因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哮喘易感性相关.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任旭;何援利;潘石蕾;彭冬先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68例EMs的异位内膜、20例在位内膜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 HIF-1α主要定位于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EMs患者中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1),各组中分泌期与增生期表达强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F-1α在EMs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推测HIF-1α与EMs的发病密切相关.

  • 利多卡因酊剂和微乳制剂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作者:黄亮;陈志良;李国锋;朱晓亮;刘婵

    目的 比较经皮给药制剂的利多卡因微乳制剂与酊剂的皮肤渗透能力.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建立了利多卡因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结果 利多卡因微乳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高于利多卡因乳膏和酊剂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论 利多卡因微乳的体外透皮性优于利多卡因酊剂,且在一定范围内与含药量呈线形依赖关系.

  • 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

    作者:孔凡东;潘明新;王海澜;单毓强;高毅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骨髓干细胞组(C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肝组织病理变化,基因Sry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免疫组化双检测观察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中位生存时间大于180 d(P<0.05);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基因Sry原位杂交阳性,并且表达甲胎蛋白.结论 骨髓干细胞门静脉输注能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并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并逐渐替代移植肝本身的细胞.

  • 家蝇幼虫淋巴液的抑菌作用及其SDS-PAGE分析

    作者:郑学礼;廖奕佶;胡佳林;温文星;张文炳;徐燕

    目的 观察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抗菌物质抑菌作用与抗菌分子.方法 室内饲养的家蝇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处理后48 h,提取其血淋巴,观察单独使用血淋巴和血淋巴与氨苄青霉素混合对9种应试细菌的抑菌效果,血淋巴与抗真菌药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应用SDS-PAGE分析血淋巴抗菌分子表达.结果 针刺家蝇幼虫后48 h的血淋巴,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小球菌,结果显示:针刺家蝇幼虫后48 h的血淋巴对试验9个标准株细菌,均产生明显抑菌环,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抑菌试验组的抑菌效果,皆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对黄色小球菌抑菌活力强.1 μ1氨苄青酶素与7 μ1针刺诱导家蝇幼虫淋巴液混合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呈现好的加强抑菌作用.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呈现明显协同增强作用.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幼虫后发育的成蝇和针刺幼虫血淋巴的电泳条带与未针刺者相比,针刺幼虫后发育的成蝇,在24000~97000范围内表达尤为增强,在12000附近有一条特异性条带.针刺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SDS-PAGE分析显示,在24 000、35000、40 000~96000范围内表达明显增强,其中35 000、12 000条带较为特异.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家蝇血淋巴的抑菌活性,发现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对黄色小球菌抑菌活力强,氨苄青霉素与家蝇幼虫淋巴液混合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呈现好的加强抑菌作用,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呈现明显增强作用,上述发现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这类抗菌物质,提供了实验资料.

  • 稳定表达GPI-CD80融合蛋白CHO细胞株的构建

    作者:刘煜;张雪;刘胜军;林敬明

    目的 将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型人CD80重组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RM10/GPI-CD80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构建CHO/GPI-CD80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将pRM10/GPI-CD80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HO/GPI-CD80稳定表达细胞株表达GPI-CD80蛋白的效率的变化.结果 转染GPI-CD80基因的CHO细胞在G418筛选下出现阳性克隆,且经过传代后不同代数的克隆细胞表面表达GPI-CD80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M10/GPI-CD80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稳定且效率较高.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

    作者:李川江;于立新;徐健;付绍杰;邓文锋;杜传福;王亦斌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医院经临床表现及病理确诊为CAN的50例患者作为CAN组,50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正常者为对照组.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自两组静脉血标本中提取DNA模板,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两组患者的TGF-β1"+869"和"+915"遗传突变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比较.依据文献中基因型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划分患者TGF-β1表现型为高产量及中低产量,为在研究TGF-β1基因多态性对CAN的影响时剔除干扰因素,同时对可能影响CAN的临床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CAN组中TGF-β1基因表现型为高产量者为70%(35/50),对照组高产量者为38%(19/5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0.306,P=0.001).对发生CAN的可能影响因素的比较显示,急性排斥反应在两组间有差异,进行再次分组比较,显示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对CAN组及对照组中TGF-β1的高产量率无影响,CAN组中高产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AN中TGF-β1基因的表现型以高产量为主,高产量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正常患者,提示TGF-β1高产量型与慢性移植肾肾病具有相关性.受者TGF-β1基因型可作为预测肾移植后发生CAN危险程度的一个指标.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西兰兔血浆中硫辛酸浓度

    作者:杨月莲;刘宏;孙靓;张忠义;季爱民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西兰兔血浆中硫辛酸的浓度.方法 新西兰兔采血后离心得血浆经酶水解化后,用Bakerphenyl固相萃取小柱提取血浆中硫辛酸,采用HPLC法紫外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乙腈(50∶5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测定方法在硫辛酸浓度为5~1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萃取回收率在77.4%~82.1%之间.日内、日间RSD在1.5%~8.9%之间.新西兰兔单剂量口服硫辛酸片300 mg0.5 h后测定血浆中硫辛酸浓度为11.08±1.79 μg/L.结论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口服硫辛酸的动物体内硫辛酸含量测定研究.

  •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作者:徐忠世;杨述华;肖德明;林博文;卢小虎;李冉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并进行鉴定,为组织工程提供适宜的种子细胞.方法 抽取新西兰白兔红骨髓,在体外分离纯化获取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分化,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对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并对传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冻存复苏.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鉴定为单核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在接种后前6 d细胞持续旺盛生长,第8天细胞活力高;复苏冻存56d的细胞,培养,发现细胞依然生长良好,增长迅速.结论 可以通过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培养、冻存复苏,获得足够数量有多向分化潜能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人大肠癌细胞PRL-3基因启动子Snail结合位点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发达;李建明;周军;柳玉红;丁彦青

    目的 确定转录因子Snail可与PRL-3基因启动子区结合.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PRL-3基因启动子区域,并对其潜在的Snail结合位点进行预测,进一步应用Snail抗体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结合PCR技术检测PRL-3基因启动子序列,以确定转录因子Snail可与PRL-3基因启动子结合.结果 应用TRED在线分析系统确定PRL-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位于PRL-0基因上游-700 bp至299 bp之间,在该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转录因子如Snail、n-MYC、ARNT、E74A、NF-kappaB、NRF-2及AML-1等的结合位点;在启动子区域的-500 bp至-451 bp之间存在Snail结合的核心寡核苷酸序列CACCTG,在其他多个区域存在多个类似这一核心序列的DNA序列;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结合PCR扩增的方法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进行分析,发现Snail可与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 PRL-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断结合.结论 转录因子Snail可与人大肠癌细胞SW480 PRL-3基因启动子结合,参与PRL-3基因的调控.

  • MICA*008基因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柏胜;罗奇志;梅冰;余平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MICA*008基因与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SSP方法分别检测8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和81例无血缘关系的随机健康个体的MICA*008基因,同时用ELISA的方法分别检测随机健康个体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前、后外周血HCMV-IgM抗体.结果 ①CGL患者组MICA*008基因频率(22.2%)比对照组(34.3%)低(χ2=4.98,P<0.05);②MICA*008基因阴性个体的HCMV感染率高于阳性个体的HCMV感染率(P<0.05),MICA*008基因与HCMV感染关系呈中度相关(C=0.5829,0.6142).结论 MICA*008基因阳性个体对HCMV不易感,阴性个体对HCMV易感,即MICA*008基因与HCMV负相关.

  • 原花青素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吴自勍;黄浩;丁雪梅;罗荣城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对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株与100、200、300 μg/ml的原花青素共孵育,分别在24、48和72 h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原花青素可引起LNCaP细胞形态较明显改变.不同浓度(100、200、300 μg/ml)原花青素对LNCaP细胞作用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1%、72.1%和86.4%.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原花青素可诱导LNCaP细胞凋亡,300μg/ml原花青素处理72 h引起36.5%的凋亡率.这3种作用均随原花青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原花青素可在体外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基因-1在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的转染及表达

    作者:王海澜;潘明新;张会迎;安靓;高毅

    目的 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PDX-1转染大鼠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并对其转染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效率.方法 将已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染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改变DNA的量、转染后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并计算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用RT-PCR检测目的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质粒2~10 μg获得佳的转染效率,提高转染后培养基的血清浓度可提高转染后细胞存活率及转染效率.RT-PCR检测转染后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有PDX-1表达.结论 通过优化转染条件提高了pEGFP-C1-PDX-1转染大鼠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的效率,为其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 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童锴;谢宜军;王月刚;郭寿贵;赖文岩;吴平生

    目的 构建人双突变型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表达载体,研究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冠心病的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在业已完成的pShuttle2-HIF-1α-Ala564的基础上,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第402位脯氨酸密码子CCA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A,构建成双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Shuttle2-HIF-lα-Ala402-Ala564,通过体外连接法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连接,重组成p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包装成为重组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eno-HIF-1α-Ala402-Ala564(双突变型),为冠心病的突变型HIF-1α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 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系统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黄河;谭万龙;朱文辉;梁仲琨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HSV-TK系统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使用含有HSV-TK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T-24细胞,表达GFP为转染成功标志,同时观察转染率,PCR检测TK表达.以正常T-24细胞为空白对照,转染成功后分别加入GCV、GCV+HCPT,采用MTT法测定单纯HCPT作用于人膀胱癌细胞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各组治疗转染后人膀胱细胞24、48、72 h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GCV(0.5 mg/ml)+HCPT(10 mg/L)作用T-24细胞4h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随着浓度的增高,HCPT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HCPT浓度为0.01 mg/L时T-24生长抑制率为14%,50 mg/L时T-24生长抑制率为63%,当HCPT浓度大于100 mg/L时,抑制作用无明显增加(P=0.216).GCV组、GCV+HCPT各组对转染后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0),GCV+HCPT组随HCPT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杀伤效率明显增高.0.5 mg/ml GCV单独作用于转染后的膀胱癌细胞72 h后,细胞存活率为34.6%,GCV(0.5 mg/m1)+HCPT(10 mg/L)组的细胞存活率仅为8.07%(P=0.00).GCV+10 mg/mlHCPT作用后4h,T-24细胞出现M1期前典型的细胞凋亡峰,凋亡率达52.93%.结论 HSV-TK/GCV系统联合HCPT治疗能增强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膀胱癌的杀伤作用,能够良好地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 人参皂甙对K562细胞作用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作者:周烨;马文丽;曲戎梅;向征;李长征;郑文岭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参总皂甙(TSPG)作用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200 μg/ml TSPG作用于K562细胞3 d后,提取总RNA,合成cRNA并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Agilent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TSPG刺激K562细胞后共有362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组K562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0个,主要有代谢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细胞受体相关基因等;表达下调的有342个,包括免疫防御相关基因,DNA结合与转录因子,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等.RT-PCR技术验证了FOSL1、E2F2、CCNE2和ODZ1四个基因表达的变化.结论 TSPG刺激K562细胞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可能与TSPG的抗肿瘤机制有关.

  • 小鼠骨髓CD117+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及其鉴定

    作者:姜亚卓;田普训;丁小明;李兆伦;管智慧;丁晨光;薛武军

    目的 建立可以在体外稳定地获得大量高纯度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对获得细胞进行形态、功能以及表面标志的鉴定.方法 取健康C57小鼠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造血干细胞;使用SCF+IL-3进行体外扩增,在此基础上使用GM-CSF+IL-4+IL-10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而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功能,并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其表面标志的表达,对其鉴定.结果 SCF+IL-3可以分别在3、5、7 d时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达10.34±1.43、22.65±2.71、54.39±3.08倍;小鼠HSC可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后者具有吞噬功能,表面树突较为短小,呈毛刺状,表面标志表达情况为CD11c+、I-A/I-Elow、CD40-、CD80-、CD86-.结论 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 硝酸甘油对局部心肌氧代谢和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宾建平;D.Elizabem Le;陈少敏;查道刚;刘伊丽;Sanjiv Kaul

    目的 评价硝酸甘油对局部心肌氧代谢和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应用8只具有静息状态血流限制的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近端狭窄的开胸犬.以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室壁增厚率(%WT),放射性微球定量心肌血流量(MBF),用磷猝熄法在体直接测定心肌组织氧压(tPO2).分别在静息和左冠脉主干内输注硝酸甘油(0.3~0.6 mg·kg-1)状态下,进行二维超声检查、核素微球注射,以及tPO2和心肌氧耗量(MVO2,ml·min-1·100 g-1)测定,MVO2等于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氧浓度差乘以MBF,心肌氧输送能力等于冠状动脉氧浓度差乘以MBF.结果 与静息状态相比,经左冠脉主干内输注硝酸甘油时,无论是正常灌注区抑或是缺血灌注区的MBF明显增加(P<0.05),同时伴有%WT明显增加(P<0.05).正常和缺血灌注区的心肌氧输送能力明显增加(P<0.05),尽管缺血灌注区的MVO2有明显增加(P<0.05),但是缺血灌注区的tPO2仍明显增高(P<0.05).缺血区心肌tPO2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MBF增加的程度.结论 硝酸甘油可明显提高正常和缺血灌注区心肌氧浓度,提高缺血灌注区血氧的解离和释放,可能具有正性肌力效应.除了其直接血管效应之外,硝酸甘油还通过对心肌氧代谢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在心血管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体外癫痫神经元细胞膜显微结构的研究

    作者:沈红;王景贺;刘利;林志国;车彦军;张帆;张凤民;白云龙;杨富明

    目的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体外癫痫神经元细胞膜显微结构.方法 将培养14 d的神经元放入"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 h后,再重新放回含镁的正常细胞外液培养,利用膜片钳记录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将"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的神经元定为实验组,将未经"无镁"外液处理的神经元定为对照组.分别在80 μm×80 μm,2μm×2 μm和500 nm×500 nm扫描范围,对两组神经元细胞膜表面进行扫描,同时测量两组神经元表面相关结构的直径和深度.结果 膜片钳提示"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 h和恢复正常外液14 d时,神经元存在自发的癫痫样放电.在扫描范围为80 μm×80 μm时,两组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光滑;在2 μm×2 μm时,两组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出现一些小凹;在500 nm×500 nm时,实验组神经元表面小凹的直径和深度分别为(114.86±9.33)nm和(5.71±0.69)nm,对照组为(116.4±9.13)nm和(5.69±0.71)nm,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原子力显微镜是进行细胞膜显微结构观察的良好工具;"无镁"外液处理神经元3 h,神经元细胞膜显微结构未发生改变.

  •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作者:朱茗;高建华;鲁峰;李华

    目的 探索从脂肪抽吸物中脂质部分分离、培养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的方法,并通过其生长动力学、形态学、分化能力、细胞衰老和表面标记物轮廓5个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方法 酶消化法处理脂类抽吸物,分离培养ASCs,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丫啶橙染色检测细胞的衰老;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其表面分子表达;成脂定向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定性.结果 原代培养的ASCs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MTT比色法活性测定均证实ASCs具有很强的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研究发现ASCs具有干细胞的特性.丫啶橙染色3、4、6、8代无明显衰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干细胞标志的CD29、CD44、CD34的表达均成阳性;HLA-DR、CD133表达为阴性;免疫化学染色发现Ⅷ因子、CD31、CD34、CD105、SMA表达阳性;成脂诱导分化2周后,细胞内可见有大量脂滴,油红"0"染色可见胞浆内有大量红染颗粒.结论 自人体脂类抽吸物中通过酶消化法能分离和培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群,该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活性且不易衰老,能稳定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并能实现定向成脂分化.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T细胞亚群变化

    作者:赵一俏;傅强;李志梁;严全能;吴宏超;缪绯;吕永恒;刘映峰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亚组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入选病例为我院从2005年6月到2005年12月共2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稳定性心绞痛12例),以同时冠脉造影正常11例胸痛综合症患者为对照.借助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reg/CD4+T细胞比例[(6.55±2.45)%]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4.01±4.92)%]和胸痛综合征组[(13.55±3.87)%](P<0.05),而CD4+CD28-/CD4+T细胞比例[(10.55±4.76)%]则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64±1.33)%]和胸痛综合征组[(2.75±1.55)%](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减少而CD4+CD28-T细胞比例升高,Treg比例降低可能使外周免疫耐受失去平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替代激活的单核细胞促进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生长侵袭

    作者:郭巨江;苏逢锡;姚和瑞;陈积圣

    目的 研究不同激活状态的单核细胞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经典激活、替代激活、空白对照3组,分别采用细菌脂多糖IL-4、培养基进行相应激活.48~72 h后,采用RT-PCR、与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共培养、建立鸡胚尿膜囊血管生成模型等方法检测各组TNF-α、AMAC-1、β-actin mRNA表达的差异,观察3种不同活化状态的单核巨噬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肿瘤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经典激活组高表达TNF-α,替代激活组则高表达AMAC-1,3组间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实验显示经典激活的单核细胞呈现出明显抑瘤效应,3 d后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替代激活的单核细胞则在第5天开始呈现出明显促肿瘤效应(P<0.05).在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中,替代激活的单核细胞可以明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5733±14.82),与经典激活(20.44±6.50)及未激活组(32.22±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可以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替代激活的方向分化并高表达替代激活的分子标志物AMAC-1,而替代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在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中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提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体内很可能主要以替代激活的方式存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肿瘤的进展.

  • 两种抗原致敏方式负载树突状细胞疫苗对结直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黄浩;王航;吴自勍;尤长宣;罗荣城;Yong Liu;Paul L.Hermonat

    目的 比较两种抗原负载方式对树突状细胞(DCs)疫苗的影响.方法 抽取HLA表型为A11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通过反复冻融LoVo细胞,提取肿瘤细胞裂解物或者使用含CEA片断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未成熟DCs,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s和CTL活性,并使用MTT法检测两组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两种方式均可培养的成熟DCs,诱导的CTL细胞分泌IFN-γ有所增加;转染后DCs诱导特异性CTL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11阳性的LoVo细胞,腺相关病毒提呈抗原制备的DCs疫苗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抗原负载方式.结论 两种抗原提呈方式均可培养出成熟的DCs,不明显改变DCs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并可诱导自体CTL增殖.使用腺相关病毒转染DCs的方式明显优于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抗原负载方式.

  • 丁烯酸内酯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世捷;郭雄;张银刚;任峰玲;彭双清;曹峻岭;师钟丽;张增铁

    目的 研究丁烯酸内酯(BUT)致培养软骨细胞的凋亡损伤,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补硒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胎儿的软骨细胞.BUT毒素浓度分为0.1、1.0和5.0 μg/ml.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技术和Annexin V染色定性和定量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培养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BUT毒素可引起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在0~1.0 mg/ml之间时,BUT毒素浓度越大,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毒素组培养软骨细胞Bcl-2、Bax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BUT毒素加硒组软骨细胞凋亡较毒素组明显减少(P<0.05),而且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表达阳性率较毒素组降低(P<0.05).结论 BUT毒素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各毒素组Bcl-2、Bax蛋白表达增多.补硒对BUT毒素所致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Sca-1,CD24和Muc1在雌性大鼠静止期乳腺中的表达

    作者:陈金拳;刘军;安靓

    目的 研究干细胞抗原(Sca-1),CD24和Muc1在静止期乳腺中的表达.方法 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Sca-1和CD24在6周龄和9周龄大鼠乳腺中的含量变化,制备6周龄、9周龄SD雌性大鼠乳腺标本,切片(4 μm),运用免疫组化酶标和免疫组化荧光法对乳腺中Sca-1,CD24,Muc1进行标记.结果 Sca-1,CD24在6周龄的大鼠乳腺中的含量略低于9周龄大鼠;Sca-1在乳腺叶间导管、分支导管及腺泡周围表达;CD24在分支导管、乳脂垫及腺泡周围中表达;Muc1在分支导管和叶间导管中表达.结论 Sca-1阳性细胞可能代表一类乳腺祖细胞,CD24阳性细胞代表一类乳腺干细胞,而Muc1阳性细胞代表成熟腺上皮细胞.本实验为上述细胞的鉴定提供了一些形态学证据,但需要细胞移植实验进一步实证.

  • 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阮骆阳;林春水;刘莹莹;古妙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2.5 mg/kg利多卡因,此后每隔1 h静脉注射1 mg/kg利多卡因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T0)、休克2 h(T1)、复苏2 h(T2)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MDA和SOD.3组动物复苏2 h后处死,取左上肺测肺组织的湿/于重比值(W/D).结果 H组与L组在T1、T2时点,与T0时点及C组相比,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L组MDA低于H组(P<0.05);SOD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L组SOD高于H组(P<0.05);L组肺组织W/D比值低于H组而高于C组(P<0.05).结论 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抑制MDA产生,增加SOD含量,降低肺含水量,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兔肺组织的损伤.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龙海波;钟娟;魏连波;周伟东;许兆忠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足细胞去氧肾上腺素(nephrin)、肌间线蛋白(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治疗中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厄贝沙坦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利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足细胞nephrin、desmin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厄贝沙坦干预后,DN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足细胞nephrin、desmin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DN的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量有关,通过延缓或抑制nephrin的损伤、维护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而发挥减少尿蛋白、延缓DN进展的作用.

  • IL-2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研究

    作者:常红;罗薇;马骊;周明乾;温茜;吴远彬;黄宇贤;郭坤元

    目的 研究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加入IL-2,常规体外培养,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非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3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没有杀伤作用;PBMC的TCR Vβ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经IL-2体外培养后部分家族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结论 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有一定影响,对其非特异性杀伤无影响.

  • 海洛因成瘾和正常大鼠前额叶皮质差异蛋白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邱平明;王慧君;刘超;李学锋;谭晓辉

    目的 建立和比较海洛因成瘾与正常大鼠前额叶皮质(PFC)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寻找和鉴定海洛因成瘾大鼠PFC中的差异蛋白表达谱.方法 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和垂直SDS-PAGE为第二向,分别对正常对照大鼠和海洛因成瘾大鼠的PFC蛋白质样品进行二维分离,2-D图谱经ImageMaster 2D 5.0软件分析,选取7个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串联质谱进行鉴定.结果 经肽指纹图谱和串联质谱分析,并在NCBInr数据库检索,选取的7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为5种蛋白:成瘾组特有的是葡萄糖调节蛋白58和26 s蛋白酶复合体亚基p40.5;成瘾组含量下调的蛋白是ATP合酶D链;Ndufa10和α-烯醇化酶在两组中发生相对分子质量和(或)等电点迁移.结论 双向电泳结合质谱分析初步鉴定了大鼠前额叶皮质中与海洛因成瘾和神经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 2478株临床分离细菌和念珠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谱分析

    作者:耿穗娜;周晓红;芮勇宇;王前;张洁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和念珠菌的分布特征、耐药谱和耐药机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irby-Bauer法.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数据分析用WHONET5软件.结果 2478株细菌和念珠菌中前6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5.6%、大肠埃希菌11.5%、白色念珠菌9.6%、肺炎克雷伯菌9.3%、金黄色葡萄球菌8.2%、表皮葡萄球菌7.5%.革兰氏阴性杆菌合计耐药率较低的为美洛培南14.4%、头孢哌酮/舒巴坦14.8%、亚安培南21.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7.4%、头孢他啶30.0%、阿米卡星31.1%、头孢吡肟33.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47.4%和37.3%.革兰氏阳性球菌合计耐药率较低的为万古霉素0.9%、替考拉宁1.1%、呋喃妥因6.9%、阿米卡星20.1%、氯霉素30.7%、头孢哌酮/舒巴坦31.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为57.1%、65.0%和66.0%.念珠菌合计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两性霉素B0.3%、制菌霉素的0.3%、伊曲康唑5.6%、氟康唑9.4%和氟胞嘧啶9.4%.结论 本院临床细菌产ESBLs和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率,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分析

    作者:阎晓宇;董刚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86例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CT扫描,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 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度及CT分度,临床分度中轻度占32例,与CT分度轻度相符合;中度占44例,其中8例、27例、9例分别与CT分度中的轻、中、重度相符合;重度占10例,符合CT分度重度,可见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病灶CT值改变与正常部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TGFα、TGFβ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调控的影响

    作者:何锦添;钟景良;管志伟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BUD)对鼻息肉TGFα、TGFβ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调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53例鼻息肉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UD组27例,术后1周开始应用BUD鼻腔喷雾(400 μg/d).对照组26例,术后不使BUD及其它类固醇药物.经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术后第8周门诊复查时钳取筛窦腔内的增生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改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组增生组织中TGFα、TGFβ1及CD34的表达,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记数.并对两组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增生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鼻息肉相类似.第8周对照组增生组织TGFα、TGFβ1及CD34高表达,微血管多,BUD组增生组织中TGFα、TGFβ1及CD34低表达,微血管少.两组TGFα、TGFβ1及微血管记数比较相差显著(P<0.01),随访1年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复发率及总有效率均为P<0.05).结论 TGFα、TGFβ1及微血管增生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BUD可通过对TGFα、TGFβ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调控而对鼻息肉病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能有效预防复发.

  • 用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精液不液化患者精浆中相关蛋白质群

    作者:孙玲;白洁;陈士岭;邱卓琳;张为青;杨杰;邢福祺

    目的 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精液不液化患者及正常生育患者精浆中的差异蛋白.方法 通过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仪,对6例精液不液化患者的精浆和11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浆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蛋白质图谱表达差异.结果 正常组与不液化组精浆比较,有19个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其中有6个蛋白P<0.01.结论 精液不液化患者与正常生育患者精浆中存在较多差异蛋白质,差异蛋白质群的结构、功能变化是导致精液液化异常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索不液化的病因及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活动舌弓临床扩弓效果观察

    作者:孙风阳;张宇

    目的 观察活动舌弓+再曲簧临床扩弓效果,寻找一种简便、有效,尤其对下颌牙弓更理想的扩弓方法.方法 选择临床牙弓狭窄伴牙列轻度拥挤患者.其中上颌扩弓者9例,下颌扩弓者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活动舌弓+再曲簧和四眼簧进行扩弓,比较两组的扩弓效果.结果 通过8周的扩弓治疗,活动舌弓组U4-U4及U5-U5间宽度分别平均扩大2.2 mm和3.0 mm,四眼簧组U4-U4及U5-U5间宽度平均扩大2.3 mm和3.5 mm,两处理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12周的扩弓治疗,活动舌弓组L4-L4及L5-L5间宽度分别平均扩大2.3 mm及2.5 mm,四眼簧组L4-L4及L5-L5间宽度平均扩大1.0 mm和1.2 mm,两处理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活动舌弓+再曲簧可明显扩大牙弓中段(前磨牙区),尤对下颌牙弓的扩弓作用明显优于四眼簧.

  • 宫颈上皮内瘤变p16、p53、Ki-67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史健;郑军生;尹方;胡维维;黄小军;周小丽

    目的 研究p16、p53、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自制组织芯片对243例CIN病变上皮和30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及Ki-67表达情况,部分CIN病例用基因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 正常鳞状上皮与腺上皮p16、Ki-67和p53染色均为阴性,而在CIN中三者均有较高表达,且随CIN级别升高而表达增强,各组间有差别并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在CIN1中大部分阳性细胞局限于宫颈鳞状上皮的下1/3,在CIN2中累及上皮下2/3,而CIN3则多超过上皮的下2/3或全层弥漫阳性,各组间有差别且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p53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从CIN1到CIN3逐渐增加,多组之间及CIN1与CIN2比较有差别且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但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部分CIN1、CIN2及CIN3患者高危型HPV-DNA阳性率分别为37/52(71.2%)、50/58(86.2%)和50/55(90.9%),DNA相对含量多组之间及CIN1与CIN2比较有差别并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及p16、Ki-67及p53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而联合检测p16蛋白和Ki-67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Osaka超声多参数公式与改良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临床分析

    作者:裘毓雯;钟梅;陈翠华;胡茂兰;陈雷宁;孙秀云;苏桂栋;宋天蓉;余艳红

    目的 分析导致Osaka超声多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误差的因素及其改良方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19例足月单胎孕妇在超声测量后3 d内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各项胎儿生物指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新建的3个回归方程,与Osaka University公式一起应用于199例前瞻性验证,分别进行了预测符合率、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比较.结果 胎儿腹部面积及腹围对胎儿体质量的影响显著,胎儿肱骨长在预测胎儿体质量上优于股骨长.结论 胎儿腹部面积、腹围及胎儿肱骨长是胎儿体质量较敏感的指标.

  • 围手术期抑瘤治疗对于进展期肝癌肝移植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建;侯宝华;简志祥;区应亮;区金锐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抑瘤治疗对降低进展期肝癌(pTNM分期:Ⅲ、Ⅳa)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4月至2005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肝移植的36例Ⅲ、Ⅳ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抑瘤组患者(20例)术前均接受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术中、术后均采用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以未接受任何抑瘤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非抑瘤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抑瘤组肿瘤复发率(12/20,60.0%)明显低于非抑瘤组(14/16,87.5%)(P<0.05).抑瘤组和非抑瘤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抑瘤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高于非抑瘤组(P<0.05).术前接受TACE联合RFA/PEI治疗的患者肿瘤坏死范围明显优于单用TACE者.结论 对于进展期肝癌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采取TACE+RFA/PEI治疗以抑制肿瘤进展,术后配合全身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率.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化疗方案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林中方;陈宝田;曾抗;兰海梅;温炬

    目的 探讨花粉芪奴汤结合伐地那非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 CP/CPPS合并ED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使用花粉芪奴汤4周后加用伐地那非治疗;对照组68例持续使用花粉芪奴汤8周.分别于第4和第8周末进行NIH-CPSI评分和IIEF-5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NIH-CPSI分别为13.1±4.7和13.3±4.5,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EF-5评分分别为14.1±3.3和14.3±5.0,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治疗组NIH-CPSI评分7.8±2.8、IIEF-5评分20.1±4.4与4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NIH-CPSI评分12.7±2.3、IIEF-5评分14.3±4.5、与4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NIH-CPSI与IIEF-5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IEF-5评分值与NIH-CPSI值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对CP/CPPS合并ED患者在使用花粉芪奴汤加用伐地那非能有效治疗ED,同时使NIH-CPSI评分降低,促进CP/CPPS恢复.

  • 127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分娩新生儿结局分析

    作者:陈士岭;黎淑贞;孙玲;宋华东;何锦霞;孔令红;朱亮;李红;邢福祺

    目的 探讨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分娩的新生儿的情况,以分析IVF-ET技术对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 对我中心经IVF-ET治疗分娩的1274个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出生孕周、体质量、受精方式、母亲年龄、胎数与先天畸形的关系.结果 分娩930例,其中足月产706例(75.91%),早产224例(24.09%).获新生儿1274个,其中低体质量儿363例(28.49%),新生儿畸形13例(1.02%),围产期死亡15例(1.18%).结论 IVF-ET治疗增加了多胎妊娠、早产、低体质量儿等发生率,但未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术新生儿畸形率较IVF高,母亲年龄和胎数与先天畸形无明显关系,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安全手段.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作者:龙宝军;陈柯;吴补领;段建民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发病与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RAU患者唾液为模板,设计引物,用PCR,检测82例RAU患者口腔中Hp阳性率情况.结果 82例RAU患者和74例健康人群,Hp阳性率分别为43.9%和16.2%(P<0.001);82例RAU患者中,伴有胃肠道疾病的22例,占26.82%;74例健康人群中,伴有胃肠道疾病的7例,占10.45%.比较RAU与非RAU患者中,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p感染与RAU的发病之间有某种潜在的关联.RAU患者较健康人群胃肠道疾病患病率高.

  •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所致咔哒声响的定位研究

    作者:金斌;邱桂春;李义凯

    目的 确定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所致咔哒声响的确切小关节位置.方法 对30名健康成年人施行定位于C4棘突的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左右各1次,同时运用自行设计的声响采集定位系统对手法所致的咔哒声响进行采集,分析其发出声响的确切小关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所致的咔哒声响主要集中在C3~7间小关节,这些小关节发生声响的次数与其他颈椎间小关节发出声响的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只是相对的定点,而不是精确的定点.

  • 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军;刘建化;王凌云;王连源

    目的 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MC)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PMC的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打击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起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现象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的有效方法.

  •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精子形态学及顶体反应变化的研究

    作者:程学军;郭新宇;谢晓萍;李小庭;陈焱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精子形态及精子受精能力的变化.方法 对20例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前后的精液进行精子运动参数、精子形态学及顶体反应率的检测.结果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手术前的精液主要参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有显著提高(P<0.05),而精子密度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有明显提高,为(19.58±7.73)%,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手术前精子顶体反应率平均为(11.20±4.38)%,低于正常对照组(32.44±12.91)%(P<0.05),接受肾移植手术后,精子顶体反应率为(14.18±5.97)%,较术前稍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生育能力有所改善,但其精子受精能力仍低于正常男子.

  • 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作者:周新科;吴晓东;冯智毅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采用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的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有37例平均随访3年,其中,症状完全消失33例,偶有胆管炎发作者5例,术后残石共4例,均勿须再手术治疗.结论 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易于纠正肝胆管狭窄,取石彻底,术后胆汁引流通畅,远期效果满意.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30例报道

    作者:郭晓城;姜学辉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国产的肛痔吻合器对30例重度痔患者行PPH术治疗,术后观察随访3~5个月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0例重度痔中,术后脱出肛外痔块均回纳肛内,无1例便后再脱出,24例3个月后痔核明显萎缩,6例仍在随访观察中,12例(其中包括4例PPH+血栓性外痔切除术)术后疼痛明显,需止痛治疗,22例发生尿潴留,6例发生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目前无1例复发,患者术后排便控便均无异常.结论 PPH是治疗重度痔的佳选择.

  •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春霞;蓝育青;伍俊妍;刘瑞珍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丽科明(0.1%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方法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4眼,根据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特点,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并根据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治愈率为94.1%,总有效率为97.1%,平均治愈时间16 d.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兵;陈昱;鲁金祥;张骏;朱震;李雄伟;陆中元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总结 2001年7月至2005年11月间80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3±1)℃,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完毕可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用量2~5 μg/kg·min,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6.25%.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 异位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防治

    作者:蒋敦厚;陈羽;李信众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追踪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998年2月~2005年12月施行的30例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手术病人,总结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28例获得随诊(93.33%),时间6月~94月,平均68个月.病人长存活时间为8年,短为6个月.术后出现与泌尿系有关的远期并发症包括:贮尿囊过度扩张11例,贮尿囊结石合并出血10例,营养代谢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4例(主要为高氯血症),输出道狭窄5例,肾功能损害2例,肾输尿管积水2例,严重泌尿系感染2例,勃起功能障碍12例.这些并发症中,早出现的时间是术后1年,集中的时间为术后2~3年,术后因并发症而再次住院治疗达12人次.其中贮尿囊过度扩张与贮尿囊结石合并出血这两项是常见和困扰病人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人施行可控膀胱手术,加强术后护理指导工作,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能有效地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发挥手术的大效果.

  • 支气管封堵技术在小儿Nuss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俊猛;陈勇;李斌飞;梁爱群;姜海明;王得坤

    目的 探讨应用Nuss手术微创矫正小儿漏斗胸的疗效及Nuss手术中支气管封堵技术替代人工气胸技术的作用.方法 15例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微创矫正漏斗胸,术中应用支气管封堵技术替代人工气胸技术.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6~15岁.结果 15例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疗效均满意.手术时间25~45min;所有病儿均应用钢支撑架;术中平均出血25 ml;术后平均住院7 d.随访1~10月,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Nuss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支气管封堵技术是替代人工气胸技术的有效方法.

  • 广东省某高校职工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调研分析

    作者:霍云华;王学良;李俊;朱春燕;孙晓敏;赵晓山;张超;罗仁

    目的 了解广东省某高校职工亚健康状态常见的临床表现.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参加体检的职工发放亚健康调查表,将合格问卷录入Epidata3.02,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891名职工问卷合格,其中510人出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发生率为57.2%,其临床表现很多,涉及到躯体、心理及社会等多种症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苦闷、疲倦乏力、失眠、腰背酸痛、时常叹气、眼涩、注意力差、急躁易怒、手脚发凉、容易感冒等为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临床表现.结论 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

  • Delphi法在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指标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杨洪艳;王小云;聂广宁;赵春梅;张春玲;成方平

    目的 应用Delphi法对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指标进行筛选.方法 确立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备选指标,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31名专家进行2轮调查.选择的专家涉及妇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3个领域,分别来自9个城市,具有较好的学科代表性和地区代表性.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平均为0.78,积极系数为100%,咨询的可靠性高.两轮咨询指标重要性评价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22、0.318,敏感性评价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61、0.307,统计检验P均<0.05,专家意见协调性好,预测结果可取.根据指标的均数、变异系数结合协调以及议题小组讨论意见,61个指标中共筛选出46个指标.结论 应用Delphi法筛选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指标是实用有效的.

  • 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探讨

    作者:于娜;姚其英;胡福永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TBM)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54例TBM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治疗时的病期、分型、脑脊液参数、EEG表现、影像学改变等相关因素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为治疗时病程、病期、分型、脑脊液参数.结论 影响TBM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病期、分型、脑脊液参数变化等与结脑预后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结核病 脑膜炎 预后
  • 孕早期环境因素与非综合征型总唇裂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傅美华;陈伟;黄民主;吴心音

    目的 研究儿童非综合征型总唇裂发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相关分析数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非综合征型总唇裂病例和对照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叶酸(OR=0.100,95%CI:0.032~0.312)有可能预防非综合征型总唇裂的发生;感染(OR=4.155,95%CI:2.166~7.970)、化学毒物接触(OR=6.816,95%CI:2.528~18.381)、情绪状况(OR=3.250,95%CI:1.477~7.154)是引起非综合征型总唇裂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妊娠早期感染、妊娠早期化学毒物接触和心情紧张是影响儿童非综合征型总唇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妊娠早期叶酸的补充有可能降低发病的风险.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李建明;肖蓉

    目的 比较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异同.方法 使用SCL-90、16-PF测验、安全感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其中139名独生子女大学生为研究组,139名在性别、居住地等方面与独生子女相匹配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为对照组.结果 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总分及总均分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P<0.05);独生子女大学生在16-PF中稳定性、恃强性和兴奋性3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而忧虑性因子的得分则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P<0.05),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安全和确定控制因子及安全感总分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P<0.01).结论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部分心理健康素质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