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남방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254
  • 国内刊号: 44-16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0
  • 曾用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敏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腹透液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生晓;任昊;刘郑荣;刘宏发

    目的 探讨腹透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腹透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腹透液刺激1 h后,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抑制率、G0/G1期细胞比例、早期凋亡率均增高;腹透液中糖浓度越高,刺激时间越长,以上3个指标增高越明显.含4.25%葡萄糖的腹透液刺激3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达44.12%,G0/G1期细胞占71.95%,早期凋亡率达23.59%,远远高于不含糖的阴性对照组和含1.5%糖腹透液组(P<0.001),也高于4.25%甘露醇组(P<0.05).结论 高糖腹透液诱导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 重组人TFF2乳酸链球菌表达载体pTRTFF2的构建

    作者:邢锐;杨晓强;陈学清;张振书

    目的 构建带c-myc分子标签的人三叶因子家族2(hTFF2)融合基因c-myc-hTFF2的乳酸链球菌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构建能表达活性c-myc-hTFF2融合蛋白的乳酸链球菌工程菌.方法 根据hTFF2的氨基酸表达序列和乳酸链球菌的氨基酸密码子,以c-myc作为分子标签,设计c-myc-1 TFF2的cDNA序列,并在其5'端和3'端添加SalⅠ和BamHI酶切位点;将目的基因片段设计成14个相互互补的寡核苷酸,经聚合酶链式反应,得到目的基因c-myc-hTFF2;将c-myc-hTFF2连入pBluescriptⅡsk(+)载体,构建其克隆载体pBS-TFF2并进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分别用SalⅠ/BamHI和XhoⅠ/BamHI对pBS-TFF2和pNBC1000进行双酶切反应,再通过连接反应将c-myc-hTFF2融合基因插入pNBC1000,构建c-myc-hTFF2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NTFF2);用XbαⅠ对pNTFF2和穿梭载体pTRKH2单酶切反应,并通过连接反应将c-my-hTFF2的表达载体连入穿梭载体pTRKH2,完成乳酸链球菌表达载体pTRTFF2的构建,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c-myc-hTFF2的乳酸链球菌表达载体pTRTFF2.结论 体外基因拼装是构建目的基因有效的方法;pTRTFF2的构建为构建乳酸链球菌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 人类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小鼠肠道外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姚英民;欧巧群;陈瑶

    目的 了解人类轮状病毒(RV)全身扩散后对机体肠道外脏器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 选用对人类RV敏感的健康新生昆明小鼠,经腹腔注射接种RV,3 d后处死小鼠,透视电镜下观察小肠、心、肺、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并与健康小鼠比较.结果 电镜下RV腹腔注射组肠绒毛变短,核膜结构破坏,细胞内出现大量吸收小泡、自嗜泡,粗面内质网扩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凝集病变尤为明显,细胞核固缩、崩解,嵴膜模糊不清,粗面内质网扩张,肝细胞中存在大量脂滴,细胞之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显著;毛细胆管明显扩张,微绒毛脱落;肾近曲小管线粒体轻度肿胀;心、肺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不仅肠绒毛上皮是人类RV的易感组织,RV一旦向全身扩散,也可造成多脏器结构改变,其中肝脏组织的损害较为明显,提示肝脏也可能是人类RV的易感组织之一.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核细胞中的高效表达、纯化与活性研究

    作者:杨佩;王坤正;时志斌;党晓谦;余鹏博;王春生;宫福良

    目的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分离纯化并检测其免疫学以及生物学活性,为后期构建携带VEGF165蛋白的预成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提供充足的蛋白来源.方法 利用PCR亚克隆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JM109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使用Ni2+-NTA进行蛋白纯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纯化的VEGF165蛋白免疫学活性,鸡胚尿囊绒毛膜实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中成功的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的蛋白,该蛋白以不溶性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经过分离和Ni柱纯化获得了VEGF165蛋白,浓度约为0.2 mg/ml,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鸡胚尿囊绒毛膜实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显示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本实验在原核细胞中稳定、高效的表达了具有活性的VEGF165蛋白,为后期预购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

  • 巨噬细胞中ABCA1对炎症因子的调节及其意义

    作者:郭志刚;吴平生;李建华;赖文岩

    目的 研究在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刺激下,巨噬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BCA1)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化学趋向蛋白-1(MCP-1)及白介素-1β(IL-1β)的调节作用,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氟波酯(PMA)刺激THP-1细胞使之转变为巨噬细胞,8-Br-cAMP(0.5mmol/L)刺激3、6、12、24 h后,以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ICAM-1、MCP-1及IL-1β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用反义寡核苷酸(100nmol/L)抑制ABCA1的表达,观察Ox-LDL刺激下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 予8-Br-cAMP刺激6、12 h后,巨噬细胞ABCA1、ICAM-1、MCP-1 mRNA和蛋白质水平及IL-1β蛋白质水平均增高;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巨噬细胞,8-Br-cAMP刺激后3、6 h,ABCA1、ICAM-1、MCP-1 mRNA的表达降低,刺激后12、24 h,ABCA1、ICAM-1、MCP-1及IL-1β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在8-Br-cAMP刺激下,巨噬细胞ABCA1可增加炎症因子表达,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32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抗骨肉瘤作用的筛选

    作者:王晋;尹军强;沈靖南;贾强;黄纲;靳松;邹昌业

    目的 对32种中草药进行初步抗骨肉瘤的体外筛选实验,为中药标准化和治疗骨肉瘤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各中药提取物对U2OS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检测其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剂量效应关系;应用形态学观察、FCM及Annexin V法测定筛选出的中药水提取物对U2OS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32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蟾酥、牛胆粉等对骨肉瘤U2OS细胞株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深入研究表明蟾酥、牛胆粉水提取物对U2OS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其中以蟾酥促进凋亡作用为明显.结论 通过对32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发现蟾酥、牛胆粉等对骨肉瘤细胞株U2O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展抗骨肉瘤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筛选及体内动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冻肉中李斯特氏菌

    作者:孙素霞;陈思强;罗海吉

    目的 评价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系统(VIDAS)检测冻肉中李斯特氏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采用VIDAS法和常规细菌培养法(GB 4789.30-2003)平行检测148份进境冻肉样品中李斯特氏菌,以常规细菌培养法作为参照,对VIDAS法进行评价.结果 148份样品中VIDAS法检测李斯特氏菌阳性28份;常规细菌培养法检测阳性16份,这16份皆是VIDAS法检测阳性的样品.VIDAS法用于冻肉李斯特氏菌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9%.结论 VIDAS法检测冻肉中李斯特氏菌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度,用于进境冻肉的检测,既可有效把关,又大大缩短检验时间,加快通关速度.

  • 诱导性鼠Smad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任淑婷;于琳华;徐长福;高广道

    目的 构建四环素诱导性鼠Smad7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抽提SD大鼠肾脏总RNA,RT-PCR获得鼠Smad7 cDNA,再定向克隆于四环素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pBI-L多克隆位点Nhe Ⅰ和Hind Ⅲ之间,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重组pBI-L-Smad7真核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测序分析,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鼠Smad7四环素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pBI-L-Smad7,为今后临床开展组织器官纤维化Smad7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 苯巴比妥钠对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节律性呼吸的影响

    作者:陈娟;邹志鹏;吴中海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钠对新生大鼠节律性呼吸产生及其调节的影响.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同时保留舌下神经根,给予灌流改良Krebs液,记录舌下神经根的呼吸相关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及吸气神经元单位的放电活动.在改良Krebs液中分别单独加入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钠,终浓度分别为20、40、60、80μmol/L,持续灌流1h,观察舌下神经根RRDA及吸气神经元单位电活动的变化.加入荷包牡丹碱,进一步探讨苯巴比妥钠影响呼吸的可能机制.结果 20、40、60μmol/L组间RRDA变化差异显著,而且呈浓度依赖性变化,60和80μmol/L组间舌下神经根RRDA的吸气时程、整合放电积分幅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荷包牡丹碱能够部分恢复苯巴比妥钠所导致的RRDA的抑制.结论 苯巴比妥钠能够降低新生大鼠离体脑片舌下神经根RRDA,且GABAA受体参与是介导苯巴比妥钠抑制延髓脑片呼吸的机制之一.

  • 常欣卫口服液对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宜婷;赖卓胜;蒋丽

    目的 研究常欣卫口服液对肠道菌群的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预防组、中剂量预防组、高剂量预防组.对照组灌服蒸馏水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灌服不同剂量的常欣卫口服液14 d,检测肠道菌群.各组再灌服林可霉素3 d造模,各组第2次检测肠道菌群.3个剂量组灌服不同剂量的样品、对照组继续灌服蒸馏水7d,各组第3次检测肠道菌群.结果 继续灌服产品7 d后,3个剂量组小鼠粪便菌群数量与灌服盐酸林可霉素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常欣卫口服液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预保护作用.

  • 人原发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的初步研究

    作者:颜政;方驰华;高鹏

    目的 研究人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方法 取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肝癌细胞,按照卵圆细胞表面标记(CD34、c-Kit、Thy-1、CK7、CK14、CK19)分选肿瘤细胞,各个表面标记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亚群细胞分别异体移植裸鼠,检测体内成瘤能力差异,并且稀释成瘤能力强的细胞亚群,分析低密度下强成瘤能力细胞亚群与相应阴性细胞亚群成瘤差异.结果 (1)CD34、c-kit、CK7等3个标记的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成瘤能力差异显著(P<0.05).(2)在低细胞密度下,CD34-、CK7+、c-kit+肿瘤细胞亚群成瘤能力仍强于对应阴性或阳性肿瘤细胞亚群.结论 (1)人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存在成瘤能力差异巨大的肿瘤细胞亚群.CD34-、CK7+、c-kit+可能是人肝细胞癌干细胞的部分表面标记特征.

  • pET15b-PEP-1-CAT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PEP-1-CAT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作者:姚玲玲;王家宁;黄永章;郭凌郧

    目的 构建pET15b-PEP-1-CAT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得到融合蛋白PEP-1-CAT,为防治与氧化应激有关的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两端分别带Sal Ⅰ和Bgl Ⅱ酶切位点的CAT引物,用PCR方法以pZeoSV2(+)-CAT质粒为模板,特异性扩增CAT全长cDNA.将扩增的CAT cDNA与dATP反应,利用TaqDNA聚合酶具有的非模板依赖性末端转移酶活性在CAT cDNA的3'末端加"A"并纯化,然后应用TA克隆策略将纯化后的CAT cDNA插入至中间载体pGEM-T Easy Vector中得到pGEM-T-CAT.人工合成编码PEP-1的双链寡核苷酸,两端分别引入Nde Ⅰ和Xho Ⅰ酶切位点,将其插入pET15b中得到重组质粒pET15b-PEP-1.pGEM-T-CAT和pET15b-PEP-1分别经Sal Ⅰ-Bgl Ⅱ和Xho Ⅰ-BamH I双酶切,利用同尾酶(Sal Ⅰ与Xho Ⅰ,Bgl Ⅱ与BamH I)能酶切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特性,将回收得到的CAT cDNA片段与pET15b-PEP-1相连,构建出重组质粒pET15b-PEP-1-CAT,经PCR及酶切鉴定,并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序证实.将鉴定正确的pET15b-PEP-1-CAT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用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然后利用重组蛋白N端的组氨酸"标签"(His-tag)对其进行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测序分析证实,克隆入pET15b的PEP-1序列与设计合成的PEP-1序列一致,CAT序列与GeneBank中登录号为"AY028632"的CAT cDNA序列一致.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ET15b-PEP-1-CAT在E.coli中获得可溶性高表达,经Ni2+-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PAGE纯的融合蛋白PEP-1-CAT,并在体外检测到其具有特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活性值为77.15 U/g.结论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15b-PEP-1-CAT,并经表达、纯化得到可以天然活性形式穿透细胞的重组过氧化氢酶蛋白,从而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与氧化应激有关的疾病奠定了基础.

  • 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脏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

    作者:钱孝贤;陈燕铭;吴伟康;刘勇;周彬;刘金来;陈璘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一氧化氮(NO)机制.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伊贝沙坦组3组,每组10只.大鼠腹腔一次注射2 g/L链脲佐菌素(50mg/kg)造模,造模后12周终止实验处死大鼠,取血、尿和心脏标本,测定尿量、体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的比值、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血清和心脏组织NO的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心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RT-PCR检测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12周终止实验时,糖尿病组和伊贝沙坦组大鼠的尿量、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血糖、HbA1c、尿液、血清和心脏组织的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伊贝沙坦组大鼠的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尿液、血清和心脏组织的NO水平明低于糖尿病组(P<0.05).免疫组化发现伊贝沙坦组大鼠心脏组织的iNOS表达明显降低.RT-PCR发现伊贝沙坦组大鼠心脏组织的iN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NO和iNOS参加了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伊贝沙坦能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iNO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减少NO产生.

  • 白黎芦醇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振华;马清涌;沙焕臣;王连才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A)活性变化及白黎芦醇(RESV)对它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大鼠PMA,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RESVⅠ-Ⅴ组.培养24 h后,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硝酸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对照组仅有少量NF-κB的活化.LPS诱导后,PMA出现大量NF-κB的活化,继而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和NO的水平显著升高.RESV治疗后NF-κB的活性较PMA组逐渐降低,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且相应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和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RESV可以抑制PMA中NF-κB的活化,从而减少TNF-α、IL-1和NO的过度分泌.

  • 微孔杂交检测登革病毒及其分型方法的建立

    作者:任瑞文;徐晓立;李建军;方美玉;刘建伟;马安德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实用的登革病毒检测及分型方法.方法 分析登革1~4型病毒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针对登革病毒1~4型的特异性包被探针,扩增、克隆测序后包被聚乙烯微孔板.PCR上游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对待检样品进行扩增后用作检测探针进行微孔杂交(PCR-ELISA)反应,并通过设定不同的包被DNA浓度、包被时间、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对PCR-ELISA反应进行优化.结果 建立了快速、特异、敏感的登革病毒快速检测及分型方法,试验结果直观,阳性标本吸光度值在0.5以上,阴性结果吸光度值在0.1以下,S/N值在10以上.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作登革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分型.

  • 荆芥连翘汤促愈兔小腿溃疡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兰海梅;刘学清;陈宝田;杨柳;钱江;赖梅生

    目的 观察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实验性兔小腿溃疡的疗效.方法 成年新西兰雄性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荆芥连翘汤组、生肌玉红汤组和生理盐水组,建立小腿慢性溃疡模型,3组同时分别浸泡皮损部位.定期肉眼观察溃疡面积大小、深浅、表面分泌物等.3周后,取溃疡边缘组织制片,分别做常规病理、电镜、VEGF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观察毛细血管表达情况,并进行血管数量及面积计数.结果 治疗过程中,肉眼观察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3周后常规病理、电镜结果显示3组之间有差异.免疫组化VEGF和CD34标记显示,实验组和阳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均与阴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荆芥连翘汤和生肌愈红汤均在治疗兔小腿溃疡过程中有明显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 内皮素及其受体在哇巴因高血压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姜馨;郭宁;吕卓人

    目的 探索内皮素及其受体在大鼠哇巴因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哇巴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予哇巴因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6周,每周测量收缩压.分别于实验2、4、6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脏组织中内皮素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左心室内皮素A、B两种受体mRNA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内皮素A、B两种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4周后收缩压开始上升,6周后哇巴因组大鼠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2周后,血浆及心脏组织内皮素水平升高(P<0.01),左心室内皮素A型受体mRNA水平升高.4周时A型受体mRNA水平进一步升高且A型受体蛋白表达也增强,而B型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哇巴因高血压鼠血压升高前即出现血浆及心脏组织中内皮素含量增加,左心室内皮素A型受体转录及表达增强,提示内皮素可能通过其A型受体参与了哇巴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及靶器官损害.

  • 电感偶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常通口服液中砷含量

    作者:郭丹;杨西晓;侯连兵

    目的 测定中药常通口服液中重金属砷的含量.方法 电感偶合等离子质谱法.结果 与结论重金属砷在5~25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4%(n=5,RSD=2.58%).常通口服液中重金属砷含量符合规定.

  • 产前应激对子代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高电压激活Ca2+通道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作者:蔡青;朱忠良;樊小力;贾宁;白转丽;李霞;宋亮

    目的 探讨产前应激对子代大鼠海马CA3神经元高电压激活(HVA)钙通道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给予孕鼠束缚应激,急性分离子代海马CA3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产前应激对子代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高电压激活Ca2+通道的影响.结果 产前应激增加了子代海马CA3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幅值、电流面积,而未改变其电导-电压关系、稳态失活动力学、时间到峰等指标.对照组和产前应激组子代海马CA3神经元高电压激活大钙电流幅值分别为(-40.89±0.31)pA/pF和(-49.44±0.37)pA/pF(P<0.01).大电流面积分别为(106.81±4.20)nA*ms和(133.49±2.59)nA*ms(P<0.01).结论 在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给予母体应激,对子代海马神经元离子通道产生持续的影响.

  • 小鼠体外发育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基因表达

    作者:彭宇洪;庄广伦;周灿权

    目的 体外培养小鼠窦前卵泡得到MⅡ期卵母细胞,比较发育过程中体外与体内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基因表达量,初步探讨GDF-9的表达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成熟的影响.方法 出生D10雌性昆明小鼠50只,机械方法分离窦前卵泡,体外培养12 d.分别于体外培养D2、D4、D6、D8、D10、D12分离卵母细胞作为体外发育组;同窝雌性小鼠出生后D12、D14、D16、D18、D20、D22卵母细胞作为体内发育组;使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单个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应用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PCR产物电泳条带的几何平均光密度,基因表达量用相对光密度表示:检测基因光密度/管家基因(β-actin)光密度.结果 培养第12天观察306个卵泡,274个卵泡成活(89.5%),143个窦腔形成(51.8%);第13天观察,155个卵母细胞成熟(56.6%).体外发育D2、D4、D6、D8、D10、D1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相对光密度分别是0.83±0.08、0.52±0.09、0.45±0.13、0.49±0.09、0.49±0.09、0.68±0.08;体内发育D12、D14、D16、D18、D20、D2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相对光密度分别是0.64±0.35、0.48±0.10、0.52±0.10、0.66±0.08、0.72±0.09、0.91±0.11;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明显低于同期体内发育卵母细胞(P<0.05).结论 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后可以生长发育,部分得到成熟的卵母细胞.小鼠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随发育时间的改变发生变化;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期体内发育的卵母细胞可能是其发育潜能较低的原因之一.

  • 组胺对大鼠脑皮质内血管的作用

    作者:赵建军;刘勇;陈新林;刘建新;田英芳;张蓬勃;康前雁;邱芬;杨蓬勃

    目的 探讨组胺对大鼠脑片皮质内血管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1和H2受体在大鼠脑皮质内血管的表达.采用鉴别干涉对比显微镜观察大鼠脑片额叶皮质血管,实时检测和记录组胺引起的血管内径变化.为观察组胺对脑皮质内血管的收缩作用是否与组胺H1、H2受体有关,用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预处理脑片,再观察组胺的作用.结果 H1受体和H2受体在脑皮质血管壁呈免疫反应阳性.组胺产生浓度依赖性血管收缩,血管收缩率从(1.48±0.67)%到(32.91±7.91)%.除在高浓度(30、100μmol/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各浓度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苯海拉明预处理脑片,组胺没有引起血管变化.用西咪替丁预处理脑片,组胺仍引起血管收缩,各浓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加入组胺相比,在10和30μmol/L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组胺可引起脑皮质内血管的收缩,其机制是通过H1受体介导.

  • 环糊精包合中药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研究

    作者:易延逵;陈志良

    目的 研究环糊精包合中药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条件和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 以更年复方为例,以包合物利用率为指标,考查包合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有关工艺参数;测定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平衡吸湿率;采用Q10法预测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有效期.结果 包合的方法、包合物用量、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干燥方法等均能明显影响包合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更年复方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佳工艺为挥发油加8倍量β-环糊精,室温下搅拌3h;稳定性试验表明湿度对包合物影响不大,包合物有效期可达1.26年.结论 全面系统地考查了包合的影响因素及包合物的稳定性,为包合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为民;陈红武;李宁;杨明;焦培艳

    目的 探讨早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疗效.方法 将121例确诊HDN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常规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ⅣIG(400mg/kg·d,2~3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值、日均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值分别为(153.42±45.21)μmol/L和(56.49±24.05)μmol/L,均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23.51±11.19)h,累计光疗时间(3.01±0.89)h,均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大剂量ⅣIG能有效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大大缩短光疗时间,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HDN的有效手段.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奥氮平浓度及其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朱军;杨鸿;刘伟忠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奥氮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奥氮平片20 mg,血浆样品经液-液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奥氮平的浓度,并用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此方法适用于人血浆中奥氮平浓度的检测.单剂量口服奥氮平后,其血浆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AUC0-144、AUC0-inf分别为(113.7±33.1)μg·L-1、(5.07±0.65)h、(35.44±4.21)h、(2235±257)μg·h·L-1和(2516±301)μg·h·L-1.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能快速检测人血浆中奥氮平浓度.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远期移植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平贤;范明齐;黄赤兵;张艮甫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1999年8月~2001年6月期间对肾移植术后满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血、尿TGF-β1浓度,并对上述患者进行3年以上的前瞻性观察,对观察期内肾功不全的患者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3年后共有134例患者完成了全程随访,根据术后1年时尿TGF-β1不同的浓度,比较其在3年观察期内肌酐清除率(Ccr)损失量有无差异;其中有16例诊断为CAN的患者,比较CAN患者与非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的血、尿TGF-β1等有无差异.结果 上述134例患者术后1年时尿TGF-β1浓度为:135.6~442.3 pg/mg·Cr;尿TGF-β1浓度高的患者在3年观察期内Ccr损失量明显大于尿TGF-β1浓度低的患者;非CAN与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尿TGF-β1相对浓度分别为(182.7±40.2)和(398±33.5)pg/mg·Cr(P<0.01),血TGF-β1浓度分别为(32.1±4.7)和(31.9±4.8)ng/ml(P>0.05).结论 TGF-β1可能在CAN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AN患者在肾功能异常前尿TGF-β1已显著升高,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VEGF-C和MMP-2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惠忠;魏益平;李海刚;王梅;刘金耿;吴澄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管密度、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临床复发、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42例NSCLC组织中,有23例VEGF-C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54.8%;有26例MMP-2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1.9%.VEGF-C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MMP-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 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它们的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陆培明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首先进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FV-3DE和Color-3DE模式采集图像,对三维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与二维图像进行对比,手术后对照分析.结果 6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维图像经后处理后,显示病变结构较二维图像更加直观、明确,与手术结果更加接近.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脏的立体解剖结构,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优越性.

  • 超滤在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凌龙;谢潮鑫;刘海俊;孟猛

    目的 探讨超滤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科治疗无效或恶化而改用血液超滤治疗的12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能耐受2~3 h超滤治疗,11例心衰得到纠正,抢救成功率91.7%;死亡1例,死因为心源性休克,未见超滤急性并发症.结论 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肝、肾功能恶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行血液超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措施,成功率较高.

  •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RNA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双洪;罗雅玲;赖文岩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mRNA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40例哮喘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MBP 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了外周血MBP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1)哮喘患者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86±0.52)和MBP mRNA表达水平(0.37±0.11)均远高于正常对照组(0.21±0.10,P<0.001)和(0.17±0.04,P<0.001);(2)在哮喘患者中,中度持续哮喘组MBP mRNA表达水平(0.42±0.05)和重度持续哮喘组(0.47±0.05),远高于轻度持续哮喘组MBP mRNA表达水平(0.25±0.06,P<0.001).同时,在中度和重度持续哮喘组间,MBP mRNA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3)哮喘患者的MBP mRNA表达水平同患者肺功能呈负相关(r=-0.7490,P<0.001).结论 哮喘患者中MBP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BP可能在哮喘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北京市100个早发糖尿病家系MODY1基因突变的筛查

    作者:贾贺堂;张素华;纪立农;韩学尧

    目的 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中可能存在MDOY1基因的致病突变,本研究旨在了解MDOY1基因(HNF-4α)在早发家族性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0个2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均在40岁前被诊断为糖尿病,且至少还有一个一级亲属在45岁之前被诊断糖尿病.提取先证者血DNA,用PCR产物扩增MDOY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MDOY1基因的筛查中,我们发现3个编码区的变异Exon1c M49V、Exon4 T130I、Exon10 S462S及二个非编码区的DNA变异ⅣS1C+44 A>T、ⅣS-5 C>T.结论 MDOY1基因内或附近的基因变异不是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的主要致病原因.

  •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男性泌尿与性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

    作者:闫鸿涛;李国新;余江;雷尚通;薛琪;甄莉

    目的 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泌尿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行腹腔镜TME(LTME)和65例行开腹TME术(OTME)的男性病人术后泌尿与性功能情况进行随访,术后随访6~24个月,两组随访率分别为95.0%(57/60)和93.8%(61/65).结果 LTME组60例,其中53例行前切除术,7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OTME组65例,其中51例行前切除术,1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TME组和OTME组的近期泌尿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分别为3.5%(2/57)和14.8%(9/61)、15.8%(9/57)和34.4%(21/61)、19.3%(11/57)和44.3%(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TME组无远期排尿功能障碍,OTME组发生率为4.9%(3/6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OTME相比,LTME可减少术后泌尿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患者具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江红;张广亮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和结果将2004年4月至至今同期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34例)和开腹手术治疗组(36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结论 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肾透明细胞癌PDCD5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谭万龙;熊林;郑少斌;郁兆存;齐桓;杜跃军;吴芃

    目的 探讨PDCD5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DCD5表达进行研究,对患者存活率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 癌旁肾组织中PDCD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肾癌组织.PDCD5阳性表达率随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染色强度也减弱.PDCD5阳性表达组3年及5年存活率高于阴性表达组.结论 PDCD5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负性调节因子,对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恶性转化和进展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 腹腔镜诊治腹部穿透伤114例临床分析

    作者:庄永敬;吴桂荣;王晓春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穿透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腹部穿透伤病人应用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腹腔镜探查阴性12例,占10.53%(12/114),术后住院(2.67±0.82)d,无术后并发症;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70例,占61.40%(70/114),术后住院(5.40±1.43)d,腹壁穿刺孔感染2例;中转剖腹32例,剖腹率28.07%(32/114),术后住院(9.69±3.48)d,切口感染2例,肠粘连1例,腹腔脓肿1例.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诊治腹部穿透伤,既可快速明确诊断,也可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处理部分损伤,从而降低剖腹手术率和避免阴性剖腹探查,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在腹部穿透伤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 腹部 穿透伤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36例疗效评价

    作者:徐学虎;苏榕;伍尚标

    目的 对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房的手术治疗配以术后放疗,以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将36例Ⅰ、Ⅱa期女性乳腺癌的保乳手术与45例传统改良根治术的疗效进行比较,采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或象限切除,冰冻切片证实肿瘤边缘大于2 cm,腋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1.2个月.保乳手术和传统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条件下,保乳手术的综合疗效与改良根治术相当,且能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 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作者:董冰松;谢翠华;黄发明;黄晓环;宗建华

    目的 探索手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新方法.方法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患者21例,共24只眼,其中第1次术后复发者18例21只眼,第2次术后复发者3例3只眼.方法 以带蒂角膜缘干细胞修复胬肉切除后角膜缘暴露区,同时以结膜蒂完全覆盖巩膜暴露区.结果 术后第1天患者眼部刺激症状轻,角膜上皮完全覆盖胬肉切除后角膜上皮缺损区.24只术眼追踪1~3年无复发,局部球结膜平坦,无明显瘢痕.结论 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加快胬肉切除术后角膜创面上皮的修复,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手术方法.

  • 神经内镜控制下的分流管调整术和拔除术8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喜安;彭玉平;漆松涛;罗洪海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控制下的分流管调整和拔除术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脑室腹腔分流管功能障碍的患者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采用分流管调整术7例,拔除术1例.8例患者均同时行侧脑室三角部脉络丛烧灼术,7例患者尚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 随访3~18个月.除1例术前长期昏迷患者仍昏迷外,其余7例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缓解.行分流管调整术的患者分流管均保持通畅.结论 神经内镜控制下的分流管调整和拔除术较传统方法具有优势,不仅可以在直视下安全调整和拔除引流管,而且可以同时行脉络丛烧灼和三脑室底造瘘术,减少术后患者的分流依赖和分流管再次功能障碍.

  • 组织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作者:刘柳华;王敏娜;克泽民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冠心病组(n=20例)及正常人组(n=20例)分别测量:(1)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E峰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A峰血流速度(A),并计算E/A比值;(2)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计算Ea/Aa比值.结果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峰值以及E/A比值,二尖瓣环运动频谱Ea峰值以及Ea/Aa比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以准确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是判断心脏舒张功能的可靠指标.

  • 遗传密码轮——遗传密码表的另一表达方式

    作者:方振伟;王方

    给出以树木年轮的方式来描述"三联体"密码子的组成以及遗传密码与氨基酸之间、氨基酸三字母代号与单字母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被称为"遗传密码轮".同时还提供了E.coli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某些氨基酸的"偏爱"密码子.与既往使用的遗传密码表相比,遗传密码轮具有简捷、利于查看的特点,制成的电脑课件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后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报告

    作者:陈晔明;梁仕伟;徐建设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2岁,行经枕下正中入路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心肺功能正常,ASA-Ⅰ级,全麻诱导平稳,七氟烷和N2O吸入维持,爱可松和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