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去管化回肠S型缝合制作正位新膀胱三例报告

    作者:郑奇传;黄金国;丁方成;徐刚;王刚

    目的 评价去管化回肠S型缝合制作正位新膀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后,采用带蒂末段回肠片经S形折叠后缝合形成的原位类球形新膀胱,输尿管以乳头法包埋术种植于新膀胱,新膀胱远端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 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 h,术中平均出血量366 ml,术后随访1~18个月,3例白天均能控尿,夜尿1~3次,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超声检查无上尿路扩张积液,MRI或膀胱镜检查无肿瘤复发,术后随访1~18个月,患者控尿、排尿满意,贮尿囊容量分别为250、320和450 ml,平均340 ml,剩余尿0~40 ml.结论 去管化回肠S型缝合制作正位新膀胱术操作简便,新膀胱容量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浸润性、多发性膀胱癌的好方法.

  • 吉非替尼治疗女性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伍小平;庄英帜;姜浩;伍尤华;戴文香;艾小红;唐三元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女性肺腺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吉非替尼250mg,口服,1次/d,连续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患者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及随后每2个月评价.结果 在可评价疗效的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3.7%),部分缓解(PR)11例(40.8%),疾病稳定(SD)10例(37.0%),疾病进展(PD)5例(18.5%),总有效(CR+PR)率44.5%,95%可信区间为29%~68%;疾病控制率81.5%,95%可信区间为62%~94%;症状缓解率为80.0%;平均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皮疹与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女性肺腺癌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 经皮肺动脉埋泵化疗治疗难治性双肺转移瘤

    作者:郑家平;邵国良;陈玉堂;俞炎平;钱超一

    目的 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肺动脉埋植化疗泵(PA-PCS)行化疗治疗双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埋泵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15例双肺多发转移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肺转移13例,颌下腺腺癌和口底鳞癌肺转移各1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行PA-PCS,将导管头端留置于肺总动脉分叉处.术后采用FPA方案[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多柔比星(ADM)]、FPM方案[5-Fu+DDP+丝裂霉素(MMC)]、GP方案[吉西他滨(GEMZ)+DDP],每4~6周重复.结果 15例中,PA-PCS成功14例,成功率为93.3%,失败1例,造影证实为锁骨下静脉闭塞.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4例,左侧1例.患者共接受2~7个疗程化疗,平均5个疗程.随访2~43个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无变化(SD)8例,恶化(PD)2例,近期有效率28.6%(4/14).并发症主要为创口长期不愈合1例.结论 PA-PCS行化疗对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肯定,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乙状结肠全去带原位膀胱术12例

    作者:张江涛;米磊

    目的 分析乙状结肠全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12例,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乙状结肠全去带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随访6~29个月,平均18.6个月.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均正常,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仅1例出现单侧输尿管反流.白天可自控排尿11例(91.7%),夜间尿失禁2例(16.7%),1例可通过夜间唤醒控制.新膀胱容量220~550 ml(平均350 ml),新膀胱充盈时大压力15~55 cm H2O(平均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结论 乙状结肠全去带原位新膀胱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原位排尿,疗效可靠.

  •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石星;丁乾;杨勤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其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 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NP方案化疗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NP方案化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4.4%和33.3%;治疗组体能状态恢复好,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程度减轻、恢复快,胃肠道反应减轻.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提高NP方案对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波;张灿珍;赵金奇;王维琦;金丛国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肺良性病变与肺癌组织中的差异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NSCLC生长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手术切除的60份肺癌组织与30份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63%)和MVD(45.13±10.27)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27%,33±6.49)(P<0.05,P<0.01);VEGF表达、MVD计数分别与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P<0.01)、TNM分期(P<0.05,P<0.01)密切相关;与VEGF阴性相比,VEGF阳性者NSCLC组织中MVD显著增高(P<0.05);生存分析显示:VEGF阳性表达与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P<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VEGF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P<0.01).结论 VEGF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是促进肺癌生长的重要因子.

  •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CYFRA21-1和VEGF及PDGF联合检测的意义

    作者:杜岩;周静敏;秦建文;马淑萍;史东升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分期的指导作用.方法 NSCLC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CYFRA21-1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VEGF及PDGF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结果 NSCLC组CYFRA21-1、VEGF及PDGF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血清CYFRA21-1、VEGF和PDGF测定值与NSCLC分期有关(P<0.05).血清CYFRA21-1测定值与病理分型有关(P<0.05),血清VEGF和PDGF测定值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血清CYFRA21-1、VEGF与PDGF测定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CYFRA21-1、VEGF及PDGF的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

    作者:陈年春;周丽华;张为民

    目的 观察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近期疗效.方法 34例符合条件的局限期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放交替组和化放序贯组.所有患者均行CE方案(卡铂3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依托泊苷100mg,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及CAP方案(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注射第1、8天;多柔比星4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顺铂50 mg,静脉滴注第3天至第5天)交替化疗,3周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放疗均为常规分割,DT60 Gy/30次.结果 交替组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率64.7%,部分缓解(PR)率29.4%,无变化(NR)率5.9%,进展(PD)率0.序贯组化疗结束后CR率23.5%,PR率52.9%,NR率23.5%,PD率0,再加用放疗后CR率58.8%,PR率35.3%,NR率5.9%,PD率0.结论 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期SCLC近期效果满意,化放交替组和化放序贯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双蒂双肌瓣在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雨雷;刘建伟;武乃旺

    目的 观察双蒂双肌瓣在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16例喉癌T3、T4病变行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同时应用双蒂双肌瓣进行修复喉腔大面积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 术后6~12 d拔除鼻饲管,气管套管拔除率50.9%(59/116),5年生存率70.7%(82/116)、复发率为15.5%(18/116).结论 由于双蒂双肌瓣有一定长度和宽度,并且有一定的弹性,既能覆盖创面又能加深和加高梨状窝,解决了误咽,扩大了部分喉切除的手术适应证.该肌瓣就近取材,修复后接近生理功能,修复简单方便,缩短了手术时间.只要把握好双蒂双肌瓣应用的适应证,可使一部分晚期喉癌患者免除全喉切除之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25年前后生存状况的变化——来自单一中心的数据

    作者:虞永峰;李子明;吴春晓;廖美琳;周允中;郑莹;罗清泉;陆舜

    目的 分析25年前后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分期证实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的变化,了解综合诊治的进步对患者生存的作用.方法 采集A组(1980年前后入住上海市胸科医院的1004例Ⅲa期肺癌)和B组(1997年至2005年间就诊于上海市胸科医院的1446例Ⅲa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分析其生存状况.结果 A组患者以单一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有85例(8.4%)为小细胞肺癌(SCLC);B组患者接受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56例(3.9%)为SCLC.A组采用旧分期标准,含有290例(28.9%)T3N0M0.A组和B组分期为T3N2M0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0.5%和17.7%;T1~2N2M0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4.7%和25.6%;T3N1M0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8.5%和24.4%.结论 与Ⅲa期肺癌其他亚型相比,多学科治疗方法较单纯手术治疗在T3N2M0的Ⅲa期肺癌上有着更显著的生存优势.

  • 16层CT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

    作者:徐锐;李建龙;相成;单裕清

    目的 评价16层CT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提高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搜集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2例,由两名经验丰富的CT专家判读分析征象.首先提供普通横轴位图像并预诊断,再使用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对病变重新分析,所得的两组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使用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的诊断准确率与普通横轴位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向同性重建发现的毛刺征、棘状突起、浅分叶、肺血管包埋聚集等征象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横轴位图像(P<0.05).结论 各向同性重建及Lung Care软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较普通横轴位图像无明显提高,对于发现某些特征性征象有重要意义.

  • 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运动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束晓明;季润元;王成海;李小宁;吴健;冯振卿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运动相关蛋白(MRP1/CD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3份正常子宫颈上皮和53份子宫颈癌组织中MRP1/CD9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份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中MRP1/CD9的表达均为阳性,53份子宫颈癌组织中33份MRP1/CD9的表达降低(P<0.05),子宫颈癌组织MRP1/CD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MRP1/CD9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下调,与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 26例左肺上叶切除的血管处理

    作者:张雁山;米登海;伊亮;聂蓬;李超

    目的 探讨左肺上叶切除术血管处理的特点.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施行左肺上叶切除术2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5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1例因左肺动脉损伤无法修复被迫行左全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恶性16例(61.5%),其中鳞癌8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大细胞癌1例;清扫1、2组肺门淋巴结82枚,其中16枚阳性,阳性率16.5%.良性10例(38.5%),包括慢性化脓性炎3例,结核4例,肺脓肿形成、错构瘤、炎性假瘤各1例.结论 左肺上叶动脉在解剖上的变异大,分支多;左肺上叶切除术与其他肺叶切除相比难度较大,应熟悉各种解剖,总结经验,才能大限度减少意外及并发症.

  • 参芪注射液等中药伍用化疗治疗老年人晚期肺癌118例

    作者:王明远;许学长;杨怀书

    目的 观察参芪注射液等中药对老年人晚期肺癌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中医辨证为气虚或气阴两虚的69例老年晚期肺癌患者作治疗组,采用参芪注射液等中药加化疗,以同期住院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用化疗,化疗方案均为EP或CAP.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52.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78%(P<0.05).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芪注射液等中药伍用化疗,能有效防治老年人肺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增加耐受性且对化疗有显著的增敏增效作用.

  • 乳腺癌手术切口的合理选择

    作者:李炘正;张华一;郭向阳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切口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诊治的383例乳腺癌,一组采用纵切口实施改良根治术,另一组采用横切口实施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148例取横梭形切口患者术后基本Ⅰ期愈合,皮瓣轻度坏死3例;135例取纵梭形切口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04例,皮瓣坏死21例.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横梭形切口皮瓣坏死率低于纵梭形切口,且横梭形切口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较纵梭形切口明显提高,远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 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胃瘫46例

    作者:党学义;贾凯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6例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率为9.47%,胃镜和76%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8例

    作者:肖卫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GEMZ)联合奥沙利铂(L-OHP)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GEMZ 1000 mg/m2,静脉推注,第1、8天,L-OHP 13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2~4个周期后按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38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9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39.5%(15/38).初治有效率48.0%,复治有效率23.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末梢神经炎,无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GEMZ联合L-OHP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 口服大剂量托瑞米芬协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沈冬;左云

    目的 研究大剂量托瑞米芬口服协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35例Ⅲ~Ⅳ期NSCLC采用托瑞米芬240 mg,口服,2次/d,连用7 d,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顺铂70~90 mg/m2,分3次或5次,28 d为1个周期.结果 部分缓解18例,稳定9例,进展7例,总有效率为51.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8个月.不良反应:Ⅲ~Ⅳ度的白细胞低下占31.4%,恶心呕吐占51.4%.结论 口服大剂量托瑞米芬协同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有效率较好.

  • 伊班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

    作者:何梅

    目的 观察伊班膦酸钠(商品名:艾本)对肺癌骨转移的止痛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将6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伊班膦酸钠组4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维持3 h以上,1次/4周,连用3次.B组(32例)帕米膦酸二钠90 mg加入生理盐水7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6 h以上,1次/4周,连用3次以上.结果 A、B两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8.1%和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A组发生率18.1%,B组发生率28.1%.结论 应用伊班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安全有效.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

    作者:白丽;姚玉华;赵瑞红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可评价疗效的晚期NSCLC患者32例,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0~30mg/m2静脉滴注,第2天至第5天,每3周为1个周期,2~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0.0%,其中初治病例为54.5%,复治病例为4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缓解期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达Ⅲ、Ⅳ度者40.6%,血小板下降达Ⅲ、Ⅳ度者为12.5%.血红蛋白下降不严重.消化道反应达Ⅲ、Ⅳ度者占15.6%,变态反应、脱发、水钠潴留、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口腔炎、腹泻等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满意,特别对复发病例能明显改善生存率.经适当的预处理,患者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较低.

  • 改良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治疗中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52例

    作者:赵瑞霞;孙立新

    目的 探索改良的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颈中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2例病变面积大的CIN Ⅱ级9例、CIN Ⅲ级 27例、CIN Ⅲ级及原位癌累腺16例行改良的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分析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52例患者中除1例改全子宫切除术外其余均一次性子宫颈切除,手术前后病检结果一致35例,病理结果级别下降11例,上升6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无疾病进展,正常妊娠5例足月分娩,2例妊娠行人工流产术,51例月经正常,1例子宫口狭窄.结论 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病变面积大的CINⅡ级及高度CIN安全可靠,可治愈病变又保留了子宫及生育能力.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0例

    作者:陆克亮;韩华正;曹兴兵;单昕;高艳;陆春玲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给予多西他赛每周疗法联合顺铂治疗.多西他赛25 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或顺铂20mg,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每28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不少于2周期的化疗.结果 全组40例中获CR 1例,PR 14例,SD 19例,PD6例,总有效率37.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所占比例分别为22.5%和7.5%,其次是恶心、呕吐.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采用每周疗法,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 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智伟;陆舜

    尽管对晚期肺癌的化疗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靶向治疗,特别是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可能对改善肺癌的预后有所帮助.文章总结了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方面的重要发现,并对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杨广文

    靶向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靶向药物的分类、特性、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并对近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TPX2在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作者:张云香;李湘洲

    TPX2蛋白是脊椎动物一个新的纺锤体成分家族,作为纺锤体成分的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弥散分布在S期和G2期细胞的核心,在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PX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过表达,导致细胞中心体异常扩增、异倍体形成以及细胞恶性转化,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阻断其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候选靶点.文章对TPX2的结构、功能、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水平和激酶活性变化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脐血CIK细胞的体外增生及其抗肿瘤效应

    作者:杨波;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祁岩超

    目的 研究脐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增生活性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为CIK细胞在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脐血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以CD3单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rhIL-1)和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为诱导剂制备多种CIK细胞.并设只加IL-2诱导成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和未加细胞因子的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作为对照.培养前后分别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型的改变,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生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Y)法测定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通过细胞因子的联合,可大量诱导出高活性的CIK细胞,CIK细胞在培养的第5天开始增生,第14天达到高峰,增生的细胞表型以CD3+CD56+细胞为主.而LAK细胞的增生高峰出现在第7天,随后增生不明显;CBMNC表型无明显变化,增生不明显.CIK细胞针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高于LAK细胞和CBMNC.结论 在体外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下脐血能成功地诱导出大量的CIK细胞.脐血CIK细胞体外扩增快,杀伤活性强,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优于传统的LAK细胞,为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十字孢碱促进多柔比星诱导的多药抗药性肿瘤细胞系的凋亡

    作者:王士勇;杜微丽;杨振君;于环;杨云锋;张辉

    目的 明确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抑制是否能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多药抗药肿瘤细胞系的凋亡.方法 选用口腔鳞癌细胞KB/S及其多药抗药株KB/VCR,常规细胞培养,比较在单独或联合PKC抑制剂十字孢碱的情况下,多柔比星(ADM)诱导这2种细胞的凋亡情况.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检测,并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结果 ADM 0.04μg/ml,作用36 h有96.68%KB/S细胞凋亡,作用48h有64.99%的KB/VCR细胞凋亡;将ADM质量浓度增加到0.4μg/ml和2.0 μg/ml时,KB/VCR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69.74%和37.18%;合用十字孢碱后,凋亡细胞比例分别增加到82.58%和47.65%,经统计学处理,前者χ2=4.5,P<0.05;后者χ2=2.2,P>0.05.这些结果均经电镜和吖啶橙染色证实.结论 耐受凋亡可能是肿瘤细胞多药抗药的机制之一,而PKC抑制剂可解除这种耐受.

  • 2007年肺癌治疗新热点——来自ASCO的证据

    作者:艾星浩;陆舜

    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化疗的价值尚未肯定,局部晚期NSCLC同期化放疗后巩固化疗仍需进一步验证.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应用一线治疗晚期NSCLC优于单用化疗,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总生存优于多西紫杉醇.细胞分子信号通路和药理基因组学的研究结果可能指导肺癌的个体化治疗.伊立替康与铂类联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优于EP方案,所有化疗取得缓解的广泛期SCLC接受预防性脑放疗(PCI)可延长生存.

    关键词: 肺肿瘤 治疗
  • 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作者:段庚仙

    小细胞肺癌(SCLC)占肺癌的10%~25%,为肺癌中恶性程度高的一种类型,易向外侵犯,好远处转移,预后差,发现时87.5%以上有远处转移.SCLC对化疗敏感,EP方案是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迄今无规范化二线治疗方案.局限期SCLC患者除少部分手术外,化疗加胸部放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广泛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对不同部位转移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小细胞肺 治疗
  • "交界性肿瘤及交界性病变"综览

    作者:阚秀;薛卫成;张晓波

    我们曾就"交界性肿瘤及交界性病变"的有关问题发表文章[1,2],其中多有个人观点.近来,WHO新版"肿瘤组织学分类"(蓝皮本)10本已经全部出齐[3],并已有全新中文译本出版[4].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