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检测在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江金华;严汀华;卢穗万;钟国伟;谢永欣;陈祥;石艳芬;周智锋

    目的 通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6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6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3 CD+8、CD+3 CD+4、Th/Ts、CD+16CD+56的表达;肺癌组还检测了化疗前后第3、7和20天外周血CD+3、CD+3 CD+8、CD+3CD+4、Th/Ts、CD+16CD+56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CD+3、CD+3CD+4、Th/Ts、CD+16CD+56表达明显降低[(54.23±10.37)%、(34.23±8.03)%、1.35±0.20、(25.18±4.34)%],与肺结核组[(63.09±9.19)%、(39.46±12.74)%、1.51±0.41、(26.45±3.96)%]和健康对照组[(69.68±8.31)%、(42.31±13.29)%、1.89±0.48、(29.44±2.5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D+3CD+8表达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化疗组中,化疗缓解组化疗后第3天CD+3、CD+3CD+4、Th/Ts和CD+16CD+56表达较化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CD+3CD+8表达显著升高(P<0.01);第7天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化疗前水平;第20天CD+3、CD+3CD+4、Th/Ts和CD+16CD+56表达较化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CD+3CD+8表达显著降低(P<0.05).化疗未缓解组化疗前后各项指标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肺癌组中,ⅢA期、ⅢB期与ⅠA期比较、淋巴结转移N3组与N0组比较,CD+3、CD+3CD+4、CD+3CD+8、Th/Ts和CD+16CD+56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同病理分型间各项指标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并有助于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 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作者:王菁;杜文静;杨瑞红;郭丹;王静怡;李杰

    目的 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分析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使用弱阳离子交换(WCX-2)蛋白芯片分别检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接受调强放疗和普通放疗、转移和非转移患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采用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Ciphergen Protein Chip 3.0分析软件采集数据,读取峰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放疗前后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发现质荷比为3884.213、1699.600、1371.126、8454.341、1141.881、1473.377、2086.908、2785.016的8个蛋白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接受不同放疗方式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发现质荷比为3470.098、2011.529、3395.789、2639.055、1511.632、11488.520、9546.555、4783.831的8个蛋白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生与未发生转移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发现3470.098、3395.789两个蛋白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分析在食管癌的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显示出非常好的前景.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口腔白斑诱导病变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张松涛;张媛媛;张壮;李小玉;李龙江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治疗上皮异常增生型口腔白斑引起的细胞凋亡改变.方法 对18例上皮异常增生型口腔白斑患者进行rAd-p53局部黏膜内注射治疗15d.观察rAd-p53注射后病变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细胞中p53蛋白、bc1-2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Ad-p53治疗后组织内p53蛋白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8/18)和17%(3/18),二者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837,P< 0.01).TUNEL染色发现,在83%(15/18)的组织中检测到凋亡细胞,尤其见于p53蛋白强阳性表达的组织(r=0.684,P< 0.01).结论 rAd-p53局部注射能诱导异常增生上皮细胞凋亡,对口腔白斑治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冬凌草甲素对人类食管癌SHEEC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筛选

    作者:王少彬;黄万钟;钟瑜;李晓洁;陈俊辉

    目的 检测冬凌草甲素(ORI)对人类食管癌SHEEC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筛选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靶基因.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2μg/ml ORI作用SHEEC细胞1h及8h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用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 32 μg/ml ORI作用SHEEC细胞1h及8h后,表达上调≥2倍及表达下调≥2倍的基因共1011个,其中,1h有280个,8h有731个.在1011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后筛选出17个重复检测表达上调或表达下调幅度大且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相关的基因.荧光定量PCR对17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其中12个基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12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可能有ORI经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靶基因.

  • 鼻咽癌常规放疗中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陈翠;古模发;危芬兰;张广顺;张华满;伍建华;林承光

    目的 探索一种能更好地解决鼻咽癌常规放疗中射野之间衔接问题的新方法.方法 使用三维计划系统模拟鼻咽癌2D-适形放疗(CRT)或3D-CRT治疗中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与常规放疗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的布野方法,进行剂量学分布比较.结果 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与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的靶区剂量超过6000 cGy的包绕体积都达到95%以上,满足临床上肿瘤治疗的剂量需要,但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出现明显的剂量热点,高剂量可达8900 cGy,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的高剂量达7200 cGy.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的喉部高剂量范围比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小,前者喉部剂量超过6500 cGy的体积为19.64%,后者为31.95%.结论 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之间衔接和剂量分布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左胸单切口和颈-右胸-腹三切口在食管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作者:伍宁;陈志明;庞烈文;马勤运;陈刚

    目的 比较左胸单切口和颈-右胸-腹三切口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食管癌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胸切口组62例和三切口组33例,对淋巴结清扫状况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切除1322枚淋巴结,平均每例切除13.9枚.95例中有43例(45.3%)出现淋巴结转移.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3%(25/62)和54.5%(18/33).上段和中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2/8)和40.0%(4/10),下段食管癌的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8 %(7/13).食管癌的浸润深度(r=0.315,P=0.007)和分化程度(r=0.239,P=0.017)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长度>2 cm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x2=34.2,P< 0.001).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8%(16/62)和4.2%(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P=0.869).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6%(1/62)和3.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7,P=0.651).结论 食管癌根治手术应综合考虑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长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对于上、中段食管癌宜选择三切口利于行术野淋巴结切除,下段食管癌应重视腹腔淋巴结的切除.

  • 多层螺旋CT在多房囊性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原凌;靳宏星;王艳艳;安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多房囊性肾癌(MCR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MCRCC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RCC,均行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结果 22例病灶均边界清楚,14例囊壁局部增厚,8例囊壁均匀增厚;6例病灶分隔菲薄(≤2 mm),11例不均匀增厚(2mm<厚度≤5 mm),5例分隔结节;双期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均强化,但囊液、出血及钙化不强化;2例囊壁钙化,3例囊液内钙化.结论 MCRCC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MCRCC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汪善兵;贾钰铭;刘佳培;雷开键;张双平;胡明宗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测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瘦素水平分别为(4.7±1.9)ng/ml和(2.54±1.0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P< 0.001).瘦素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81.25%(26/32)、75.00%(1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2,P=0.91).瘦素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食管组织中瘦素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子,瘦素受体的持续性表达可能为瘦素的信号转导提供基础.

  • 胃癌患者应用紫杉醇类药物的疗效与β-微管蛋白-Ⅲ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杨全良;曾冬香;刘永萍;凌扬;蒋华蔚;马剑

    目的 观察肿瘤组织β-微管蛋白-Ⅲ表达与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晚期胃癌肿瘤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表达.依据β-微管蛋白-Ⅲ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30例)和高表达组(30例).入选者均行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随访并记录总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结果 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患者客观反应率(RR)分别为53.3%(16/30)、36.7%(11/30);总生存期(OS)分别为364、345 d;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98、146 d;低表达组RR率及TIP均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微管蛋白-Ⅲ可作为晚期胃癌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的胃癌患者,可能是含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优势人群.

  • 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治疗策略

    作者:刘海义;武志兵;王立春;冯毅;侯生槐;梁小波;王立平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RVF)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治疗方式和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RVF 1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策略分成A组(传统治疗10例)、B组(戊酸雌二醇结合非手术治疗4例),比较两组治疗策略的临床结果.结果 A组10例患者中,8例行横结肠造口,其中7例RVF自然愈合,愈合时间为2~6个月,确定愈合后行横结肠造口还纳、消化道重建;2例因拒绝转流性造口而行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在4个月时RVF自然愈合.B组4例患者中3例在1.5 ~2个月时自然愈合,1例因继发于直肠吻合口瘘,治疗2周期后RVF无愈合迹象,遂行横结肠造口,并在随访中.结论 RVF是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少见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采取戊酸雌二醇结合非手术治疗策略,不仅可以明显促进RVF的自然愈合,而且能大大缩短其愈合时间;转流性造口可在治疗失败后补充使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膜瘤及瘤周脑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丁鸭锁;钱硕;季卫阳;王汉东;鲁晓杰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瘤周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幕上脑膜瘤37例患者共40个脑膜瘤进行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和瘤周脑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通过反转录PCR法检测VEGF的mRNA表达情况,以与β-actin的比值为其相对表达量;通过水肿指数(EI)评估术前瘤周水肿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VEGF阳性病例中,VEGF蛋白水平在肿瘤组织、瘤周水肿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之间呈梯度降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08、0.20±0.03、0.04±0.02).在肿瘤组织中,VEGF的蛋白水平、RNA水平和EI呈正相关(r=0.892、0.875,均P<0.05);在瘤周脑组织中,仅VEGF的蛋白水平和EI呈正相关(r=0.912,P<0.05),而RNA则几乎未表达(0.06±0.02).结论 VEGF在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VEGF可能是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并扩散到瘤周脑组织中形成水肿.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亮;闫军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间收治的19例胰腺SP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6例.结果 手术方式依肿瘤的生长部位及大小而定.术后并发症以胰漏较多见,本组19例中9例发生胰漏.随访3~ 70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 胰腺SPT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其多见于年轻女性,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胃窗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冯秀荣;薛改琴

    目的 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资料,术前分别行胃窗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胃癌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62/62)与64.5 %(40/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69,P<0.05).胃窗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T1期、T4期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7%(6/7)、0及92.3 %(36/39)、59.0%(2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T2、T3期的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5.0%(3/4)、0及83.3%(5/6)、33.3%(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3,P=0.242).结论 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且在胃癌的术前T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施治,是值得推广的无创、便捷的胃部疾病普查手段.

  • 上皮样肉瘤二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耿聆;王丽华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例上皮样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其组织学形态特征,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分析.结果 2例患者中经典型和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各1例.2例上皮样肉瘤均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圆形或多角形的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染色,另一种为肥大的梭形细胞,组织结构呈结节状,可见中心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广谱CK、EMA、Vimentin均阳性表达,CK7、CD68、HMB45、Syn、SMA均阴性表达,其中1例少数细胞S-100阳性表达.结论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需要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 m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大肠癌肝转移42例

    作者:沈茜;徐爱兵;田思源;黄洪华

    目的 探讨m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采用mFOLFOX6方案治疗42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4个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检测化疗前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50、CA199等肿瘤标志物,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评估化疗前后患者QOL.结果 42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m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4个周期后,总反应率为85.71%(36/42).肿瘤指标CEA、CA50、CA199由治疗前的(216.82±262.75)ng/ml、(74.31±61.43)U/ml、(561.52±569.40)U/ml分别下降至(72.01±86.05)ng/ml、(47.46±33.25)U/ml、(249.39±351.17)U/ml,以CEA下降为显著.患者的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及社会功能受化疗的影响较小(P>0.05).化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睡眠和腹泻症状评分无明显变化,疲乏及便秘评分轻度增加(P>0.05),食欲及恶心呕吐评分也有所上升(P<0.05),疼痛评分下降(P<0.01),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mFOLFOX6方案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理想方案,总反应率高,耐受性好,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朱琳;郝立君;任雪瑞;王晓敏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改变,为MDS提供形态学诊断依据.方法 对53例已确诊MDS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瑞特-吉姆萨染色及铁染色,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结果 53例MDS骨髓细胞粒、红、巨核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分别有35、30、33例,骨髓各系列中出现病态造血频率较高的排列次序为粒系>巨核细胞系>红系,骨髓中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改变类型的发生率比例较高的依次为单圆核巨核细胞29例(54.7%)、假Pelger-Hu(e)t核28例(52.8%)、红系巨幼样变25例(47.2%)等.46例(86.8%)的MDS患者NAP染色积分及阳性率减低或为正常值下限.结论 多数MDS有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改变以及NAP染色积分及阳性率改变.

  • 甲胎蛋白异质体浓度检测鉴别良恶性肝病的研究

    作者:刘艳红;张景华;高华;韩素桂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浓度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良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80例AFP含量在400 ng/ml以下的肝病患者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FP-L3浓度,分析原发性肝癌组与良性肝病组AFP-L3的浓度差异.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102例)的AFP-L3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78例)[(109.04±62.51)ng/ml比(25.96±49.43)ng/ml,t=8.28,P< 0.001],以AFP-L3浓度38.0 ng/ml为临界值,原发性肝癌与良性肝病AFP-L3浓度异常的灵敏度为82.35%(84/102),特异度为89.74%(70/78),诊断准确度为85.56%(154/180).结论 应用ELISA法检测AFP-L3在原发性肝癌与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脊椎血管瘤32例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王尚礼;温进中

    目的 探讨脊椎血管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剂量、疗效.方法 脊椎血管瘤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32例均有脊椎局部疼痛、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采用6~8MVX线照射,总剂量30~ 80 Gy,中位剂量40 Gy.7例有明显脊髓压迫症状者采用手术加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3例由于瘤体范围大,术前行介入法栓塞病变椎体供血动脉.结果 3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6%(29/32),其中剂量30~ 40 Gy组和剂量>40Gy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6%(25/27)和80.0%(4/5)(x2=2.05,P=0.221).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及恶性变.结论 对脊椎血管瘤采用术前介入法栓塞供血动脉并椎体减压术结合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快速缓解压迫、减少术中出血、疗效确切的优势.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培娇

    近年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多种恶性血液病中被成功应用,使之成为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又一有效手段.就A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预处理方案、干细胞采集净化、移植后治疗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 DNA甲基化与胰腺癌发病的关系

    作者:陈霞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预后不良的肿瘤之一,由于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从而失去了手术时机.虽然近年来吉西他滨的临床使用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提高到20%左右,但并没有取得明显进展.DNA甲基化是机体表观遗传调控的主要机制之一,其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胰腺肿瘤 DNA甲基化
  • 地西他滨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冰

    地西他滨(DAC)是一种甲基化抑制剂,其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并代表了新的治疗观念.甲基化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内,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引起DNA低甲基化和细胞分化或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就甲基化抑制剂DAC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母子同患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张晓丽;宫超

    患者例1,男,54岁,2003年5月因腰部疼痛就诊,否认外伤史.查体: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脊柱呈生理弯曲,第3、4腰椎叩击痛.血常规:血红蛋白(Hb)110 g/L,红细胞(RBC)3.72×1012/L,白细胞(WBC)6.44×109/L,血小板(Plt)169×109/L,尿常规:蛋白(+),肝功能检查:肝酶正常及胆红素正常,清蛋白34 g/L,球蛋白39 g/L,免疫球蛋白:IgG 36 g/L,IgA1.27 g/L,IgM 0.91 g/L,血浆蛋白电泳可见M带,肌酐、尿素氮正常,血清钙2.98 mmol/L,β2-微球蛋白(β2-MG)2.4 mg/L,红细胞沉降率75mm/1h;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及幼稚浆细胞占0.29,成熟红细胞呈缗钱样排列;X线检查:腰椎骨质疏松,其余扁骨未发现骨质破坏.

  • 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张贵志;翟薇;刘宏;金艳;敬长春

    患者女,49岁,因右上腹痛伴腹胀、食欲缺乏、消瘦20余d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体表部位未见明显黑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右上腹压痛,肝肋缘下8 cm,剑突下12 cm,质硬,肝区叩痛,脾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肝胆B型超声示肝界增大,肝右叶大斜径17.5 cm,考虑弥漫性肝癌;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6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9 IU/L,Y-GT 109 U/L;肝炎指标均为阴性;凝血功能化验均正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均正常;胃镜、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肝脏增大,密度不均,见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肿块影,动脉期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幅度减低,边界不清晰,门静脉充盈可,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胆囊体积小,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所见层面肝门、腹膜后无明显肿大淋巴结,肝内弥漫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少量腹腔积液;行肝穿刺取出的肝组织条可见正常肝组织中布满黑色斑点,病理学检查示细胞呈巢状分布,分化较差,大量色素沉积,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细胞界清,胞质丰富,核大深染,可见1~2个大的核仁.考虑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示HMB45(+),S-100(+),Hep-1(+),CK(-).患者选择放弃治疗,随访患者于1个月后死亡.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