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相关蛋白在人卵巢上皮性肿瘤裸鼠冻融卵巢组织移植中的意义

    作者:朱根海;洪澜;饶若;王圣坦;蔡俊宏;陈春英;姚茂忠;杨舒盈;贺国丽

    目的 通过对人卵巢上皮性肿瘤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癌旁组织相关蛋白的检测,探讨癌旁正常卵巢组织筛选的标准及冻融卵巢组织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卵巢上皮性肿瘤OVCAR3细胞于裸小鼠颈背部近腋窝处皮下种植获取瘤源,行卵巢原位移植后,取癌组织、癌旁近端组织、癌旁中段组织、癌旁远端组织及正常裸鼠卵巢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中的细胞角蛋白-7(CK-7)、CA125、p53、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1MP-2)的表达量;分别取全部指标阴性组、CK-7(-)CA125(-)Survivin(-)组、CK-7(+)CA125(+)Survivin(+)组的组织、癌组织和冻融正常裸鼠卵巢组织进行移植,分析各组移植后的癌变率及CA125水平变化,同时检测原位移植后不同病变程度的裸鼠血清CA125水平.结果 从52份人卵巢上皮性肿瘤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获取46份(88.5%)活组织检查正常的癌旁残余卵巢组织;仅卵巢种植裸鼠血清CA125水平高于正常裸鼠(P<0.01),低于卵巢外种植裸鼠(P<0.05).原位移植瘤组织中CK-7、CA125、p53、Survivin、MMP-2及TIMP-2的表达率分别为93.3 %(28/30)、93.3 %(28/30)、86.7%(26/30)、86.7%(26/30)、83.3%(25/30)、83.3%(25/30),癌旁近端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0.0%(21/30)、70.0%(21/30)、63.3%(19/30)、63.3%(19/30)、60.0%(18/30)、56.7%(17/30),癌旁中段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33.3%(10/30)、30.0%(9/30)、30.0%(9/30)、30.0%(9/30)、26.7%(8/30)、23.3%(7/30),癌旁远端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26.7%(8/30)、23.3%(7/30)、26.7%(8/30)、26.7 %(8/30)、30.0%(9/30)、30.0%(9/30);20份原位移植正常卵巢组织上述指标均为阴性.癌旁近端组织中CK-7、CA125、p53、Survivin、MMP-2及TIMP-2的表达率低于癌组织(P<0.05),高于癌旁中段组织及癌旁远端组织(P<0.01);癌旁中段组织及癌旁远端组织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CK-7、CA125、Survivin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53、MMP-2、TIMP-2(P< 0.05).全部指标表达阴性组或CK-7(-)CA125(-)Survivin(-)组的组织移植后,未发现癌变,其癌变率及CA125水平低于CK-7(+)CA125(+)Survivin(+)组(P<0.01,P<0.05).结论 CK-7、CA125、p53、Survivin、MMP-2及TIMP-2等分子指标的表达向无癌方向呈递减趋势,这些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全部阴性或主要指标CK-7、CA125、Survivin阴性均可作为筛选癌旁残余正常卵巢组织的标准,流式细胞术可作为筛查残留癌灶及隐匿转移的有效方法;人卵巢上皮性肿瘤裸鼠冻融卵巢组织移植安全、可行.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风险三阴性乳腺癌30例BRCA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特征对比

    作者:吴涛;王秀梅;欧江华;朱丽萍;许文婷;陈玲;倪多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风险三阴性乳腺癌(TNBC)BRCA基因突变情况及BRCA基因突变者与未突变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0例符合高风险TNBC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预筛BRCA1/2基因突变,经DNA测序证实.对比分析BRCA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0例患者中,5例(16.7%)BRCA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其中BRCA1突变4例(13.3%),BRCA2突变1例(3.3%);25例(83.3%)未发现BRCA基因突变.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临床病理分期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风险TNBC BRCA1基因突变率高,对于高风险TNBC患者建议进行BRCA基因检测;高风险TNBC BRCA基因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可能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应考虑个体化治疗.

  • 替吉奥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

    作者:高岭;徐志巧;弋振营;高鑫

    目的 比较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人局部晚期食管癌与单纯放疗、单药替吉奥化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同期治疗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62例,分为放疗联合替吉奥组26例、单纯放疗组20例和单药替吉奥化疗组16例,放疗联合替吉奥组在三维适形放疗第1天开始口服替吉奥胶囊,每次40 mg/m2,2次/d,连服14 d,休息7d,21 d为1个周期,与放疗同步进行共2个周期;单纯放疗组仅行三维适形放疗;单药替吉奥化疗组每次口服替吉奥胶囊40 mg/m2,每日2次,连服28 d,休息14 d.结果 放疗联合替吉奥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1例,总有效率为92.31%;单纯放疗组CR 4例,PR 8例,SD 6例,总有效率为60.00%;单药替吉奥化疗组CR 1例,PR 4例,SD 6例,总有效率为31.25%.前组疗效高于后两组(P<0.05).三组1、2、3年远期生存率分别为76.92%、57.69%、42.31%,75.00%、55.00%、40.00%和68.75%、50.00%、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血液学毒性放疗联合替吉奥组稍高于单纯放疗组及单药替吉奥化疗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放疗联合替吉奥组和单纯放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误诊和漏诊病例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

    作者:王晋峰;郭美琴;孙万里;张春明;薛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RI)漏诊和误诊病例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改变可能的原因.方法 回顾总结术前行乳腺MRI、超声和X线检查患者121例临床资料,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病变共241个,采用BL-RADS分类,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终评估.由外科、影像科和病理科医生共同分析MRI误诊和漏诊病例的可能原因、病理学基础.结果 241个乳腺病变中恶性120个、良性121个.MRI漏诊4个,分别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个、纤维腺瘤2个,均为良性.MRI误诊23个,其中高估16个,高估的病变包括慢性乳腺炎3个、硬化性腺病各3个,纤维腺瘤、结节腺病伴重度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腺病各2个,乳腺癌胸肌侵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各1个;低估7个,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个、黏液癌1个、乳腺原位癌2个、盲管腺病伴重度非典型增生局灶恶变1个、炎性乳腺癌化疗后1个. 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83%(115/120),特异度为72.73%(88/121),诊断准确率为84.23%(203/241).乳腺MRI发现病变与乳腺超声或X线形态或临床检查的符合率为75.10%(181/241).结论 MRI误诊和漏诊常发生于乳腺病灶较小、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恶性表现不典型者,特别是导管内病变.应结合体检、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度、减少漏诊.

  • 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含量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艳红;韩素桂;刘洪梅;高华;李玉柱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Ⅰ(MIC-1)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6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IC-1和AFP-L3含量,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AFP-L3浓度为(127.12±51.4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7.11±7.26) ng/ml(P< 0.001),以AFP-L3> 38.0 ng/ml为临界值时,灵敏度为85.34%(99/116),特异度为88.33%(53/60),诊断准确度为86.36%(152/176);原发性肝癌组MIC-1浓度为(3140.43±1138.2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01.88±302.34) pg/ml(P<0.001),灵敏度为91.38%(106/116),特异度为85.00%(51/60),诊断准确度为89.20%(157/176).二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3.62%(97/116),特异度为91.67%(55/60),诊断准确度为86.36%(152/176).结论 MIC-1联合AFP-L3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耿莉;邓玉;王仲秋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4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5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R、Her-2 、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EGFR、Her-2、VEGF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而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14/40)、37.5%(15/40)、42.5%(17/40),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50)、78.0%(39/50)、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EGFR、Her-2、VEGF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且Her-2、VEGF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EGFR、Her-2、VEGF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并在子宫颈癌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子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作者:付兰;杨晓棠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TNBC(19例)及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63例)两组.回顾性分析病变的形态学、MRI血流动力学、表观扩散系数(ADC)值(b=600 s/mm2)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NBC与non-TNBC患者在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肿块的形态、边缘、强化方式、ADC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上,髓样癌、鳞状细胞癌、基底样癌为TNBC特有;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达78.9%(15/19);TNBC更易表现为Ⅲ型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89.4%);TNBC病灶增强后肿块更易表现为分叶状、边缘光滑、环形强化,分别占TNBC组的52.6%、36.8%、42.1%;有更高的ADC值;而在发病年龄、是否绝经、是否有乳腺癌家族史及肿块大径、病灶的个数、肿块类型及TIC类型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的MRi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利于其正确诊断.

  • 甲胎蛋白异质体3、高尔基体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谢明水;刘杨;陈丹丹;张振建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L3、GP73、GPC-3的表达水平,同期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对各指标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AFP-L3、GP73、GPC-3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890.13±506.47)ng/L比 (623.40 ±317.89)ng/L,(219.53±136.33)ng/ml比 (56.40±25.63) ng/ml,(14.28±7.15)μg/L比(7.33±3.71)μg/L](均P< 0.01).三项标志物单项检测原发性肝癌的AUC分别为0.909、0.832、0.817,AFP-L3+GP73为0.935、AFP-L3+GPC-3为0.945、GP73+GPC-3为0.912,三项指标联合AUC可高达0.960.结论 AFP-L3、GP73和GPC-3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胃窗超声造影对溃疡型胃癌T分期判断的影响因素

    作者:薛改琴;冯秀荣;郭荣荣;王宇翔

    目的 探讨影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溃疡型胃癌T分期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术后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做过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的82例溃疡型胃癌患者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对溃疡型胃癌T分期的影响.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胃小弯病变、胃窦病变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1.3 %(21/23) 、85.7 %(24/28),两者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63、0.68,P< 0.05),对贲门位置病变的T分期准确率为68.0%(17/25),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446,P<0.05);因胃大弯病变资料较少,对T分期准确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癌灶大径≤5.0 cm病灶组T分期的准确率为92.3%(36/39),对>5.0 cm病灶组T分期的准确率为72.1%(3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1,P< 0.05).结论 胃窗超声造影对胃小弯和胃窦溃疡性胃癌以及对≤5.0 cm的溃疡型病灶T分期诊断准确性较高.

  • FoxM1、c-myc蛋白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秋双;张金库;周炳娟;赵文明;赵亚飞;孙吉瑞;李金梅;乔海芝;张丙信

    目的 探讨FoxM1和c-myc蛋白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non-BLBC)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BLBC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例non-BLBC组织FoxM1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BLBC、non-BLBC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51/66)、60.0%(42/70)和13.6%(9/66),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47/66)、54.3%(38/70)和22.7%(15/66),FoxM1和c-myc蛋白在BLBC和non-BLBC组织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且在BLB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non-BLB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BLBC中FoxM1和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94,P< 0.05),且FoxM1和c-myc蛋白的表达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FoxM1和c-myc蛋白参与了BLBC的发生、发展,并且FoxM1和c-myc蛋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子宫颈腺癌96例临床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桂兰;赵宏伟;孙立新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子宫颈腺癌96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简单随机法抽取同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结果 腺癌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0.4%,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2.9%、51.5%、13.3%、0.子宫颈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的体积、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是否保留卵巢与预后无关.对ⅠB期患者,综合治疗组的预后好于单纯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颈腺癌的发病率为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早期诊断对于提高子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早期年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不影响生存率.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预后
  • 替吉奥联合胸腹腔注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胸腹腔积液

    作者:刘俊;张素珍;杨牡丹;高峻;刘晓玲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胸腹腔注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情况,46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行胸腹腔化疗及生物治疗,胸腔或腹腔放置引流管排尽积液,给予顺铂40 ~ 60 mg,香菇多糖4~6mg,地塞米松10 mg注入胸腔或腹腔,1次/周,上述治疗方法连用2~4周.治疗组加替吉奥治疗.浆膜腔注药第1天开始口服替吉奥胶囊,40 ~ 60 rng/m2,2次/d,早晚餐后口服,连服14 d,停药7d,21d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3%,对照组为50.0%,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6.4%和7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54.5 %(12/22),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8.2%(4/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替吉奥联合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老年胃癌患者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确切,虽然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相对明显,但可以耐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中青年妇女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菊芳;刘瑞云;李国栋;王辛

    目的 调查中青年妇女全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质量,分析影响性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子宫全切除术后199例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术后日常生活情况及性生活质量方面随访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tata 9.1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患者性生活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职业、学历、术后时间、所患疾病及合并疾病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均P< 0.05).年龄在41 ~ 50岁和51~60岁患者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年龄≤40岁患者(OR=3.8,95%CI.36~10.66; OR=3.6,95%CI 1.24~ 10.43);服务行业患者、工人患者和自由职业者的满意度较农民患者均降低(OR=0.46,95%CI0.12~ 1.75;OR =0.75,95%CI0.27~2.12;OR=0.94,95%CI 0.45~ 1.98);而行政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满意度提高(OR=1.11,95%CI 0.34 ~ 3.62;OR=1.33,95%CI 0.35 ~5.10);把小学学历患者作为参照进行比较,除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小学学历患者外(OR=1.15,95% CI0.43 ~ 3.04),初中、高中和中专患者的满意度均降低(OR=0.98,95%CI 0.46 ~ 2.11;OR=0.63,95%CI0.26~ 1.54;OR=0.15,95%CI0.02 ~ 1.27);手术后7~12个月、13 ~ 24个月、24个月以上患者较术后6个月内患者满意度提高(OR=1.94,95%CI 0.65~5.83; OR=6.32,95%CI 2.17 ~ 18.38; OR=8.47,95%CI 2.92~ 24.56,趋势P< 0.001).结论 应重视术前术后相关知识的宣教,因人施教,让患者及其配偶掌握一定的女性生理常识,充分认识该术式对患者性生活的影响程度,对提升患者的自信心、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 子宫颈癌中乳腺癌耐药蛋白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丰美;郭广玲;陈芬;张丽萍;高波

    目的 研究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mR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12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和47例子宫颈癌组织中BCRP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BCRPmRNA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低表达,相对表达值为0.19±0.17,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相对表达值为0.59±0.26,两种组织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子宫颈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BCRP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RP mRNA在子宫颈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原发性耐药的形成,并且BCRP mRNA表达的检测可能对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营养支持在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柴珊;仝文;李升;李炘正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11例60岁以上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恢复较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高,死亡率较高,但非手术并发症引起.结论 合理的、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可以使老年肿瘤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第二肿瘤二例临床分析

    作者:江亚军;李秀梅;庄万传;朱贵华;何耀;柴星星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并发第二肿瘤的发生情况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LL并发食管癌和多发皮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2例女性患者均经骨髓涂片、免疫分型、骨髓活组织检查及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LL,分别在发病12个月和3个月后发生食管癌和多发皮肤癌.1例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后生存12年后死于骨髓衰竭,1例患者采取手术切除后至今生存约4年.结论 CLL并发第二肿瘤风险增加,无明显高发肿瘤类型,在疾病稳定后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结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36例

    作者:文艺;王潇苓;王建明;张艳;王学权;罗莉蓉

    目的 观察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结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腹腔热灌注化疗仪持续热灌注顺铂60~80 mg,替加氟1g,0.9%氯化钠溶液2000 ~3000 ml.使灌注入腹腔的液体温度控制在41~43℃,同时结合腹部体外高频热疗.分析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中,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38.9%),部分缓解12例(33.3%),无变化10例(27.8%),有效率为72.2%(26/36).患者中位生存期9.6个月,1年生存率76%.生存质量改善,不良反应轻,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结合腹部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安全、有效、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肺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沛刚;马秉灵;贺丕瑞;陈永宏;陈钢;马捷

    目的 探讨肺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肺部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病理检查示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CD34+、bcl-2+、Vimentin+、SMA-、Ki-67(约5%阳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肺部SFT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梭性细胞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外科治疗是首选方法,术后预后较好.

  •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振华;雷宏伟;任双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11月经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IL 15例.结果 1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1例.原发部位为结肠13例,小肠2例.男:女为2∶1.以腹痛(73.3%)为主要表现,体质量下降(40.0%)及贫血(40.0%)、肠梗阻(20.0%)为主要伴随症状.结肠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实质性肿瘤,小肠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混合实质性肿瘤.结论 PI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需临床、内窥镜、病理多学科协作,目前主张以化疗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 肿瘤医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张岩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3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37株,占58.9%,真菌1907株,占30.0%,革兰阳性菌703株,占11.1%.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喹诺酮类的药物耐药明显,耐药率在60.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达到32.7%和30.5%.结论 肿瘤医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特征与其他医院感染有所不同,以呼吸道感染条件致病菌为主.

  • CD147在肿瘤骨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汝杰

    CD147分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糖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CD147已被证实在多种体内外肿瘤细胞中表达增加,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并促进肿瘤骨转移中破骨细胞的活化.其与肿瘤骨转移的关系是目前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 间充质干细胞-抗肿瘤基因复合物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磊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MSC对多种肿瘤组织的归巢及定向迁移能力为其成为潜在的抗肿瘤基因载体奠定了基础,并且MSC自身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影响其侵袭、增殖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人类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等抗肿瘤基因与MSC结合构成复合物可针对肿瘤细胞双重靶向杀伤,但对正常组织无损伤.然而,目前许多问题和确切的机制仍尚待解答.文章就MSC归巢机制、MSC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MSC-抗肿瘤基因复合物用于肿瘤治疗的现状及前景等进行综述.

  • 半乳糖凝集素家族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

    作者:姜英

    半乳糖凝集素家族是一类与含β-半乳糖苷残基的多聚糖具有很高亲和力的内源性凝集素家族,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间黏附、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近年来众多研究显示半乳糖凝集素家族成员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恶性肿瘤进展诊断的依据.

  • 原发性腹膜后多形性肉瘤一例

    作者:黄洪华;李拥军;张卫华

    患者男,51岁,因小便困难3个月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患者于2012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困难,伴左侧轻度腰痛,无尿频、尿急、血尿,无畏寒发热.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质硬肿块,边界清,活动差.11月7日在我院行腹部CT示:左腹部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较大截面10.2 cm×6.5 cm(图1a),与后腹膜及左髂血管旁肿大淋巴结及左侧腰大肌分界不清,其内密度不均匀,见不规则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增强实性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包绕邻近左髂血管及左侧输尿管,左侧输尿管截断,其上方输尿管及左侧肾盂扩张积液,左肾体积缩小,肾实质萎缩.CT诊断:(1)左腹部占位,与左侧腰大肌分界不清,考虑来源于后腹膜的恶性肿瘤,恶性神经鞘瘤可能性大,间叶源性肿瘤不除外;(2)后腹膜及左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左侧输尿管局部受侵梗阻,左侧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液,左肾萎缩.患者于11月5日行彩色超声引导下肿块穿刺,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多形性肉瘤.11月13日、12月4日起予异环磷酰胺(IFO) 2.0 g第1天至第4天+吡柔比星(THP) 40 mg第1、2天+达巴卡嗪(DTIC)0.2g第1天至第3天方案,化疗2个周期,化疗后于12月24日复查CT示:(1)左侧后腹膜肿块大小与前基本相似;(2)后腹膜淋巴结较前稍增大,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与前相似.2012年12月29日及2013年1月29日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术中分别超选至左侧髂腰动脉及左侧第3、4腰动脉的肿瘤供血动脉,注入适量明胶海绵细颗粒及1mm×1cm的明胶海绵条栓塞.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