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rc@cmaph.org
  • 曾用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后程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并序贯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李晓敏;李云兰;安润花;郭丹;侯霞

    目的 观察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后程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并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62例符合条件的Ⅲ期NSCLC患者人组.先予NP方案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20余天待WBC恢复正常后开始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前半程予前后对穿大野照射,常规分割2 Gy/次,剂量40 Gy,20次,之后针对肺部原发灶及纵隔内≥1 am的转移淋巴结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采用大分割放疗4~6 Gy/次,间隔1~2 d,剂量24~30 Gy,4~6次.锁骨上有淋巴结转移者采用60Co或6MV-X线加电子线常规分割放疗至总量64~66 Gy.放射治疗结束后再追加化疗2个周期.结果 6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随访3年.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40例.肿瘤总有效率为79.0%.1、2、3年生存率为71.0%、48.4%、30.6%.1、2、3年局控率为80.6%、62.9%、40.3%.急性不良反应主要有: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胃肠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经过对症处理后均能完成治疗.结论 在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后程行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并序贯化疗治疗NSCLC有较好的疗效和能为患者接受的不良反应.

  •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作者:张俊旺;丁悌;李家成;马捷;魏书庆;陈晓东

    目的 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分析影响Ⅰ期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了解微转移的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1例Ⅰ期NSCLC清扫的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混合性细胞角蛋白(MCK)检测,检测其微转移的表达.另收集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和Ⅱ、Ⅲ期NSCLC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1/AE3)检测,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45例肺部良性病变的肺门淋巴结45枚MCK(AE1/AE3)表达均为阴性.Ⅱ、Ⅲ期NSCLC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MCK(AE1/AE3)表达均为阳性.91例Ⅰ期NSCLC取其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各91枚进行MCK(AE1/AE3)检测,45例阳性,总的微转移率为49%(45/91).其中,肺门淋巴结39枚阳性,隆突下淋巴结11枚阳性,二者均为阳性5例.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期和分化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8.444、6.946和14.56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4.509和7.028.结论 Ⅰ期NSCLC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ⅠB期NSCLC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A期;有必要对ⅠB期NSCLC进行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淋巴结微转移遵循肺门到纵隔的途径;腺癌存在跳跃式微转移现象.

  •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微创外科治疗

    作者:李同丽;王东;陈煜;张浩杰;邢彩霞;高煜;乔晓峰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多种有效的止血措施,鼻内窥镜下微创外科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方法.方法 12例患者全部行CT、MRI鼻内窥镜检查术,术前2 d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并行供瘤动脉栓塞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瘤基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液,用自制的微型电刀电切-电凝肿瘤.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鼻内窥镜下完全切除肿瘤,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适应证,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多种有效的止血措施合理应用并有机结合可减少术中出血.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鼻腔功能保存和术后局部复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放化疗加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陈华;陈勇;叶鸿;王宝强;陈华津

    目的 探讨放化疗综合治疗加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将放化疗综合治疗NSCLC 5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先给予2个周期的NP方案作诱导化疗[长春瑞滨(NVB)25 mg/m2,第1天、第8天;顺铂(DDP)30 mg/m2,第1天至第3天],3周为1个周期;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开始放疗,采用常规分割,6~15 MV-X线,DT60 Gy,30次,6周完成.治疗组在放化疗期间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每天1次,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在放疗结束后1周再用NP方案化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6.7%、60.0%、76.7%;对照组分别为10.7%、50.0%、60.7%.治疗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6.7%、65.2%、45.0%;对照组分别为89.3%、48.0%、3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化疗加参芪扶正注射液综合治疗NSCLC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但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俞杞泉;沈德义;寿伟臻;包祺

    目的 探讨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95年12月至2002年9月62例手术NSCLC组织标本进行CD44v6的检测.结果 62例NSCLC中CD44v6阳性表达38例,阳性率为61.3%,CD44v6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3年生存率有密切关系,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型及TNM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CLC患者CD44v6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率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肿瘤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

    作者:潘衍基;卫光宇;刘德军;余丰文;冯彦林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5年5月91例NSCLC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1例NSCLC病灶标准摄取值(SUV)均阳性,PET-CT均能正确诊断.10例肺良性病变,SUV阳性3例,包括结核2例和炎性假瘤1例,SUV阴性7例.PET-CT正确诊断9例,1例结核患者PET-CT误诊为肺癌.PET-CT显像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0%和99%.91例NSCLC根治手术治疗4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0例,PET-CT正确诊断28例,假阴性2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18例,PET-CT正确诊断17例,假阳性1例.PET-CT显像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94.4%和93.8%.远处转移33例,PET-CT均能正确诊断.结论 PET-CT显像融合了功能代谢和图像解剖,对肺原发灶和其他脏器的转移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对NSCLC诊断的准确性达90%以上.

  • 肺癌骨转移FDG PET-CT显像特点

    作者:孙庆举;刘庆伟;姚树展;宁国庆

    目的 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标记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FDG PET-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及其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骨转移FDG PET-CT显像资料,并与CT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32例115处骨转移病灶FDGPET-CT显像均见明显放射性摄取增高,标准摄取值(SUV)为7.47±3.48;共累及骨骼42块,并发现12例16处隐匿性骨转移.肺癌骨转移易侵及的骨骼依次为肋骨(26处,22.61%)、胸椎(21处,18.26%)、髂骨(18处,15.65%)、腰椎(16处,13.91%)等.CT发现99处病灶,阳性率为86.08%,与FDG PET-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DG PET-CT探测骨转移灶明显优于CT.结论 FDG PET-CT可显示转移灶侵犯部位及范围,并能早期发现肺癌骨转移病灶,在肺癌全身转移的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化疗加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雷静;青晓;杨顺蓉;胡建平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确诊为中晚期NSCL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及对照组印例,均采用NP方案化疗,长春瑞滨(NVB)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DDP)75mg/m2,分3 d使用并水化.治疗组另加艾迪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10天.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63例中,CR5例,PR27例,NC15例,PD16例,总有效(CR+PR)率50.8%;对照组60例中,CR3例,PR18例,NC18例,PD21例,总有效率35.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毒性及胃肠反应,均以治疗组为轻.治疗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配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NSCLC较单纯NP方案可提高疗效,并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鼻咽癌343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临床分析

    作者:邱素芳;潘建基;唐明灯;林少俊;杨凌;林端瑜

    目的 通过分析鼻咽癌初治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资料,了解骨转移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方法 对34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均行常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在治疗后1、2、3年进行随访.结果 343例患者初诊时骨转移发生率为32.9%,其中男性37.5%,女性17.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累计生存率为:1年92.1%,2年83.9%,3年78.8%.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灵敏度较高,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应作为鼻咽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18例癌症危重患者预警蛋白质组的调控作用

    作者:裴毅;王蓉;韩琳;马小军

    目的 初步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危重患者预警蛋白质组(LGT)指纹阳性癌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18例经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检测LGT指纹阳性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500 ml/d持续静脉滴注15 d,并于停止治疗后1周再行SELDI检测,以LGT指纹消失为有效,反之无效.结果 18例患者中有效13例(72%),无效5例(28%).有效的13例患者中死亡2例(15%),平均死亡时间为停药后1.5个月;11例(85%)患者目前生存已超过6个月,其中3例正接受进一步抗肿瘤治疗.无效的5例患者全部死亡,平均死亡时间为停药后1.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有消除机体内LGT的作用,且使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

    关键词: 肿瘤 支持治疗 中药
  • 肺癌患者64例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席晋祯;苏平五;王峰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在放化疗中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而判断其自主神经的失衡状况.方法 对64例肺癌患者(观察组)和6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PNN50、TP、LF、HF,SDANN、rMSSD、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Ⅰ~Ⅱ期与Ⅲ~Ⅳ期肺癌患者,治疗1周期末与治疗1周期以上的肺癌患者HRV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HRV的检测可为定量分析不同期别、不同治疗阶段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失衡情况提供依据.

  • 温盐水胸腔灌注治疗肺癌癌性胸腔积液36例

    作者:黄国忠;陈豪;谢金标

    目的 评价温盐水胸腔灌注治疗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采用体外循环机将(43±0.5)℃温盐水在患侧胸腔内持续循环灌注120min,治疗36例肺癌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随访观察术后胸腔积液量的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均只经一次热疗,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CR)达97.2%,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温盐水胸腔循环灌注治疗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8例

    作者:王彩云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8例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 h内滴完,第1天;顺铂80 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2天至第4天.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少于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总有效率为35.71%,其中初治40.00%,复治25.00%.临床获益率为82.14%,其中初治和复治分别为85.00%和75.00%.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剂量限制性骨髓抑制.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使用较安全.

  • 纵隔型肺癌32例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崔国强;张庆普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纵隔型肺癌属于晚期肺癌,3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右肺上叶6例,左肺上叶4例,右肺门部14例,左肺门部8例.胸部X线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变形,8例伴有阻塞性肺炎,14例伴有胸腔积液.CT显示肿块在纵隔胸膜下与纵隔呈锐角,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病理类型小细胞癌21例,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2例.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影像学改变,大部分纵隔型肺癌都可做出准确诊断,CT在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肺癌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磊;李辉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分离和鉴定肺癌患者组织或血清中表达的蛋白质,对研究肺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转移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个多效因子,它在肿瘤中表现多种作用.对HGF及其受体c-Met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老年人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沈盛萍;陆舜

    肺癌目前是肿瘤中常见、致死率高的疾病.据统计,50%以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诊断时年龄超过6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器官功能、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都随之改变,故老年肺癌患者在治疗方面有其特殊性,选择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其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改变.对老年肺癌目前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 序贯、交替、巩固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

    作者:庄兰妹;李子明;陆舜

    含铂的两药联合化疗仍然是PS0-1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缓解率仅为20%~40%,中位生存时间为8~10个月.为了提高治疗的疗效,不同方案组合化疗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序贯化疗、轮替化疗和巩固化疗.对于PS0~1分、能耐受毒副反应的患者,临床医师可以考虑含铂的联合化疗方案随后单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身体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含铂化疗的患者,临床医师可以考虑单药治疗随后用单药治疗的序贯给药方式.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临床试验可以证实交替化疗比标准化疗疗效好.在标准的4~6个周期一线化疗后,在能耐受毒副反应的情况下,巩固化疗可能为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 Rac1基因对纤维肉瘤细胞侵袭胶原蛋白屏障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作者:诸葛宇征;唐建武;孙雷

    目的 体外研究外源Rac1基因表达对HT1080纤维肉瘤细胞侵袭胶原蛋白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转染显性负调控突变体Rac1V12N17(HN)、持续活化型Rac1V12(HV)或空载体(HW)纤维肉瘤HT1080细胞,在含胶原蛋白凝胶三维基质中培养,用得克萨斯红结合的鬼笔环肽染色显示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结构.用胶原蛋白凝胶薄膜覆盖滤膜的Transwell小室进行细胞侵袭胶原屏障实验,并观察2种蛋白酶抑制剂对上述细胞侵袭实验的影响.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在三维基质中培养的上述转染细胞分泌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化.结果 胶原蛋白凝胶中培养的HV和HN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前者有更多伪足样突起;HV细胞侵袭胶原屏障能力大于HW细胞,而后者又强于HN细胞,这种差别在应用广谱MMP抑制剂后消失,而抑肽酶则无影响;外源Rac1的表达促进胶原和纤维蛋白基质中培养的HT1080纤维肉瘤细胞分泌型MMP-2的表达和活化.结论 外源持续活化型Rac1基因在纤维肉瘤HT1080细胞内稳定表达,可诱导细胞内肌动蛋白聚集,增强细胞侵袭胶原屏障能力.Rac1表达促进MMP-2活化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结直肠癌相关指标的筛选及优化

    作者:侯晋轩;杨雪琴;陈创;江桥;杨国梁;李雁

    目的 分析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指标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筛选结直肠癌相关指标,为建立结直肠癌小型诊断芯片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检测173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l5-3、AFP、Ferritin、f-PSA、PSA、β-HCG及HGH)的水平,筛选结直肠癌相关指标,采用κ检验比较其与C12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寻找佳检测方案.结果 17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M)升高主要集中于4项指标:CEA(36.4%)、CA242(19.7%)、CA19-9(18.5%)、CA125(9.8%);采用κ检验比较4项指标不同组合与C12的检测结果,得出一致性极强的小型方案有7种,使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得出佳方案为CEA单项指标检测.结论 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对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有限,各项指标联合未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检出率,且芯片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补充新的指标,设计小型芯片,增强其临床应用价值.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阻断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艾星浩;陆舜

    化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已达到平台,靶向药物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异常在NSCLC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常用靶点.研究显示,小分子口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毒副作用轻微,对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此外,抗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在晚期N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均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第二代靶向治疗药物--多靶点抑制剂,可同时阻断肿瘤多个信号传导,临床试验初步结果表明,毒副作用可以耐受,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分子基因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预测作用

    作者:韩宝惠;高志强

    随着众多靶向治疗药物进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指南或各期临床试验,许多研究者对分子基因指标在预测NSCLC靶向治疗疗效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指导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选择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根据分子基因指标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提高NSCLC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的关键措施.随着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分子基因指标指导个体化治疗的制定.

肿瘤研究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