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腰骶部椎管内转移一例

    作者:高鑫;程敬亮;汪卫建;张勇

    患者 男,16岁.头痛、低热、短暂意识丧失半月余,急性意识障碍1小时.半月前偶发站立后意识丧失,数分钟后意识恢复,恢复后反应稍有迟钝,至当地医院对症输液治疗效果不佳,行头部MRI检查提示:脑积水.遂至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时,双眼对光反射消失,肌张力增强,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柯尼征阳性.影像检查:头部CT平扫见鞍上区及松果体区团状稍高密度影及钙化影,双侧脑室前角、左侧脑室后角及右侧脑室内见稍高密度影,右侧脑室边窄,左侧脑室稍扩张.MRI平扫见鞍上池及脚间池内团块状稍低T1、稍高T2信号,FLAIR水抑制序列图像呈高信号,DWI图像呈稍高信号.

    关键词:
  • 睾丸原发性类癌一例的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

    作者:简远熙;朱黎;王家平

    患者 男,61岁.体检发现右侧睾丸增大2月余入院.体检:右侧睾丸可触及一肿块,类圆形,质硬,界限清楚,表面光滑.超声检查(图1、2):右侧睾丸大小约为4.9 cm ×3.9 cm×3.1 cm,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回声不均,于其内探及一大小约3.5 cm×3.0 cm的实性非均质结构,边界不清,实质内探及一大小约0.4cm×0.4 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另探及多个细小强回声,较大者长径约为0.13 cm,CDFI示右侧睾丸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占位性病变.

    关键词:
  • 颅内卵黄囊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甜;彭玉;卢晨;嵇呜

    患者 男,33岁.患者10天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纳差,逐步加重,伴意识状况逐步下降,嗜睡,神志模糊,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四肢肌力V°,四肢肌张力(++),GCS评分14分.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3760.0 ng/ml ↑.放疗后甲胎蛋白:370.0 ng/ml T.影像表现:CT平扫示第三脑室扩大其内见一等密度肿块,呈“葫芦”状,边界尚清,大小约27 mm×45 mm,其内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大小约13 mm×15 mm,肿块实质内见点状钙化灶,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扩张(图1).头颅增强MRI:两侧侧脑室穿刺行腹腔分流术后改变,右颞部金属伪影.第三脑室及松果体区见明显强化灶,病灶呈“葫芦”样,伴局部囊状T1WI低信号,肿块主体在第三脑室后部,大小约53 mm×37mm×42 mm,部分边界较清,伴轻度占位效应(图2~4).

    关键词:
  • 睾丸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王岸飞

    患者 男,17岁.1年余前骑车后出现右侧睾丸肿胀,伴有阴囊破溃、流液,睾丸疼痛、触痛,无发热、腰痛,尿痛,无乏力、食欲不振,未规律治疗.超声提示:右侧阴囊内未见典型睾丸回声,可见范围200 mm×99 mm×80 m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的混合性包块填充,向上至腹股沟管内环处,未见与腹腔相通.内回声杂乱,以实性为主,液性部分可见分隔,呈多房状.CDFI:实性可见线样血流信号.CT平扫:右侧睾丸明显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腹主动脉右侧可见肿大淋巴结.MRI:右侧睾丸体积明显增大,其内信号不均匀,其顶部及右份可见团块状长T1、短T2信号,左份可见片状短T1、长T2信号,弥散受限呈高信号,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右侧睾丸区顶部及右份可见渐进性强化,左份未见明显强化呈相对低信号.右侧精索增粗,盆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大体可见肿瘤切开面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含红棕色液体,实性部分切面灰白色灰褐色较硬.病理结果:右侧睾丸横纹肌肉瘤,符合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CK(-),SALL4(-),OCT-4(-),Ki-67(约80%+),PLAP(-),CD117(-),CD30(-),CD56(+),Syn(-),Inhibin-a(-),CD34(-),WT-1(-),S-100(-),CD99(-),FLI-1(部分+),Myo D1(+),Myogenin(+).

    关键词:
  •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一例

    作者:刘雷雷;卢晓倩;曹殿波

    患者 男,56岁.因间断肉眼血尿1个月,加重伴左侧腰痛2天而入本院.既往1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行体外碎石.入院体检: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男性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正常,尿潜血强阳性.腹部CT平扫:左肾中下部外侧形态饱满,并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直径约4.8cm,CT值约18~49 HU,病变内部见少许低密度影,近边缘见少许结节钙化影;左肾盂及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其内并见较均匀高密度影(图1).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与囊性低密度影差别更明显,上段输尿管及肾盂内高密度影未见明显变化(图2~4).术前拟诊为左肾癌而遂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单向梭形细胞组成,细胞中等大小、排列紊乱,胞浆稀少、核分裂像明显,囊性区域并见囊内衬核分裂不活跃的多边形鞋钉样上皮(图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Bcl-2(+),CD99(+),CK-pan(上皮十),desmin(-),EMA(上皮+),vimentin(+),CD34(-),Ki-67(+60%).病理诊断为滑膜肉瘤.

    关键词:
  • 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妊娠合并肺转移一例

    作者:侍丽;麦慧;董天发;唐文艳;宋亭

    患者 女,31岁,孕2产0.孕19周,外院发现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777140 mIU/ml,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后壁蜂窝状低回声区,考虑部分性葡萄胎”.孕21周,患者至我院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动态超声检查均提示“宫内活胎.胎盘增厚,内见广泛散在低回声区,符合胎盘部分性葡萄胎表现”.孕24周,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血压142/75 mmHg.孕28周,血压持续控制欠佳,尿蛋白(+++),以“妊娠高血压症,子痫前期,部分性葡萄胎”入院.体检:血压154/97 mmHg,轻度双下肢水肿.专科检查:腹膨隆,未扪及宫缩.宫高30 cm,腹围919 cm.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胎方位未定,胎心音145次/分,规则.胎头未入盆.辅助检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225000 mmol/l.孕29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顶径77 mm,股骨长56 mm,胎儿发育符合孕周.

    关键词:
  • 肝脏血管周上皮瘤CT、MRI、PET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邓慧媛;廖承德

    患者 女,37岁,因“发现肝脏进行性增大肿块4年”就诊.回顾病史患者曾于2009年胆囊结石术前检查时发现肝右叶不均匀低密度肿块,长径约7 cm,临床考虑为肝血管瘤,未予处理.2012年健康体检复查CT显示肝右叶病灶增大至10 cm×7 cm,遂于2014年7月至我院请求进一步诊治.CT检查:肝右前叶至左内叶可见巨大不规则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0.8 cm×9.8 cm×7.5 cm,增强动脉期可见边缘明显强化(图1),静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减退.腹部血管成像显示病灶由肝固有动脉供血.MRI检查:肝脏右前叶肿块,肿块呈混杂等T1、稍长T2信号(图2、3),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约为0.6×10-3mm2/s(图4);增强扫描肿块边缘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呈分隔絮样强化.PET/CT检查:患者禁食4~6h以上,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 7.8 mCi,静卧1h后行全身(不包括四肢)PET/CT断层显像.肝脏右叶至左内叶肿块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图5),标准摄取值(SUV)大值5.2.

    关键词:
  • 脾髓样化生的影像学表现一例

    作者:任佳忠;张德贤;周静;杨国仁;付正

    患者 女,57岁.患者因右乳疼痛于1个月前外院CT检查示右侧乳腺外下象限结节灶,边缘不清晰,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拟诊断为右乳癌;脾脏体积饱满,内示多发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拟诊断为脾血管瘤.我院门诊以“右侧乳腺癌、脾脏占位”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无变化,睡眠饮食正常,体重无改变,大小便正常.

    关键词:
  • 基于双源双能CT区分体内上尿路不同类型钙结石

    作者:王茸;徐香玖;黄刚;李元;李海洋;王小博;沈雯怡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CT区分体内上尿路不同类型钙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55枚钙结石纳入研究,结石离体前均行双源双能CT检查,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4组:组1(一水草酸钙,12),组2(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9),组3(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8),组4(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26),后将组1、组2、组3融合为新的一组,为混合钙结石组.通过获得的多个双能量参数,对不同类型的钙结石进行分析.结果 (1)4组结石的双能比、双能量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而4组结石的双能差则无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时,组1、组2和组4三组之间的双能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4与组1、组2、组3的DE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只有组3和组4的双能差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结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一水草酸钙组的双能比、DEI均低于混合钙结石组,其中,双能比的诊断效能较好,其ROC分析一水草酸钙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截取值为1.40.结论 双源DECT成像技术获得的多个参数有助于区别体内不同类型的钙结石,尤其是对碎石抵抗的一水草酸钙,在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版与1版比较

    作者:云游;陈学军;夏威利;赵妍;张孝先;黎海亮;曲金荣;张宏凯

    目的 研究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版与1版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有无差异.方法 选取77例经3.0 T MRI检查诊断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像(T2WI± DWI± DCE)资料,以MRI检查后2周内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病变位置(外周带、移行带)分组,两名医师(R1和R2)分别按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版与1版对所有病例进行评分.利用ROC曲线对所有病例的2个版本评分进行评价,并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利用Kappa统计方法对两名医师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77例中,45例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在不区分位置时(混合组),两名医师使用2版评分的AUC均比1版更高(R1∶V1∶0.887 vs V2∶0.945;R2∶V1∶0.903 vsV2∶0.96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P =0.121;R2∶P =0.064).在外周带,使用1版评分的AUC均大于2版(R1∶V1∶0.944 vs V2∶0.868;R2∶V1∶0.965 vs V2∶0.917),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P=0.165;R2∶P=0.235).在移行带,使用2版AUC比1版高(R1∶V1∶0.862 vs V2∶0.987;R2∶V1∶0.863 vs V2∶0.97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P =0.023,R2∶P =0.035),两名医师使用2版和1版的一致性均较好(V1∶k =0.777;V2∶k=0.881).结论 利用2版和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可行性均较好.2版和1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均较好,但在移行带,2版要比1版准确性更高.

  • 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VR及MIP在胰腺分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俞琴;冉隆富;韩林梅;丁洁;袁蓉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容积重建(VR)及大密度投影(MIP)在胰腺分裂(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MRCP检查诊断PD的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8例PD的3D-MRCP薄层源数据进行VR及MIP重建,三维重建技术包括直接三维成像法(3D盲)及组织结构选择加减法(3D加).对2D-MRCP、3D直-MIP、3D加-VR及3D加-MIP对胰管显示的数量及图像的清晰度、背景抑制及运动伪影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D加-VR诊断了8例PD,3D加-MIP诊断了7例,2D-MRCP与3D直-MIP均诊断了4例.3D加-VR显示了12处胰管,3D加-MIP显示了10处,2D-MRCP与3D直-MIP仅显示了5处.结论 3D加-VR显示胰管的形态及清晰度优于3D-MIP.3D加-VR不仅增加了PD的诊断率,还提高了显示率及图像质量.

  •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

    作者:牟东景;樊斌

    目的 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现扩散系数(ADC)值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患者的DWI图像,按照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组(14例),中分化组(37例),低分化组(26例),分别测量各组病灶ADC值,对三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宫颈鳞癌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一步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佳临界点.结果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宫颈鳞癌的ADC值分别为(0.98±0.12)×10-3mm2/s、(0.87 ±0.10)×10-3mm2/s、(0.75土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6.95,P<0.05).宫颈鳞癌ADC值与病理分级存在负相关(r=-0.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用于诊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佳临界点为0.78×10-3mm2/s,其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6.3%,准确性为85.7%.结论 3.0 T MR DWI定量参数ADC值在宫颈鳞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预测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

  •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胃肠道CT表现

    作者:李妹玲;刘丹;杨全;向波;向世玲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9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9例均有不同部位的皮肤紫癜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3例伴肾脏损害,1例伴肾脏及关节损害.所有病例肠壁和(或)胃壁增厚或浅溃疡形成,周围脂肪间隙模糊.CT表现为肠壁多环形增厚,分层样(“靶征”)改变,增强扫描轻度或中度强化(占7例).9例均有腹痛,部位不定,可持续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部分还伴有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CT图像上病灶多发者7例,单发者2例,4例累及胃及十二指肠,6例累及空回肠,5例累及结肠,4例累及回盲部,2例累及直肠;1例伴肠梗阻,6例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腹盆腔积液.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CT表现虽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但可较全面的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磁共振CDT-VIBE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术前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董仟;罗昆;范文亮;孔祥闯;于群;余建明

    目的 研究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肝癌(HCC)经CDT-VIBE成像技术扫描后所得定量参数的差异,探讨CDT-VIBE成像技术在HCC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HCC患者55例,男4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20±9.13)岁,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HCC.采用国际上常用的Edmondson-Steiner四级(Ⅰ~Ⅳ)分级方法,其中Ⅰ、Ⅱ级纳入高级别组,Ⅲ、Ⅳ级纳入低级别组.扫描采用1.5T磁共振扫描设备(Sie-mens Magnetom Area),包括常规腹部平扫,轴位T1 mapping及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快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CDT-VIBE序列,单期扫描用时3 s,共连续扫描39期,于第4期后经肘静脉置管团注马根维显(0.2 ml/kg).采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MMWP上的Tissue 4D软件处理图像,获取灌注相关参数,包括Ktrans值、Kep值、Ve值和iAUC值.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病灶的上述参数进行分析,验证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用ROC曲线对其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高、低级别组及正常肝组织之间的Ktrans值、Kep值、Ve值及i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高级别组Ktrans、Kep、Ve及iAUC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值、Kep值、Ve值及iAU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885、0.738、0.976,其中Ktran3的诊断效能佳.结论 使用磁共振CDT-VIBE成像技术扫描所得定量参数对HCC进行术前分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鉴别HCC的组织病理学分化程度,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价值.

  • 3.0T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在鉴别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禹;张茜;张雪健;莫子;骆祥伟;朱友志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PI)的评估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间45例经病理证实的FIGOⅡ期宫颈癌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CE,测量双室Tofts模型下宫颈癌的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将45例患者分为有PI组和无PI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径、Ktrans、Kep、Ve的差异;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PI和无PI组间Ktrans(P=0.025)、Ve(P=0.017)、淋巴结转移(P <0.001)、肿瘤大径(P <0.001)有统计学差异,Kep(P=0.916)、年龄(P =0.136)、病理组织学类型(P =0.187)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大径(P=0.030)、Ktrans(P =0.038)是PI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初步评估FIGOⅡ期宫颈癌发生PI的可能性,可为FIGOⅡ期宫颈癌术前精准亚分期提供依据.

  • 评价盆腔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中前列腺癌灶大小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关联

    作者:陈传丽;许乙凯;李慧燕;雷李智

    目的 探讨PI-RADS v2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前列腺癌的大径线与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疾病患者115例,对所有患者行完整的磁共振增强扫描,由两影像医师对所有病例进行PI-RADS评分并测量49例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病灶的大径线;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PI-RADS评分的ROC曲线并分析诊断效能,并对肿瘤大径线与前列腺癌的病理评分做Spearman相关检验及One-Way ANO VE.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T2 WI± DWI± DCE、T2WI、DWI、DCE的敏感性分别为91.8%、88.0%、91.8%、95.1%,特异性分别为83.3%、79.6%、79.6%、68.5%,准确性分别为87.8%、84.3%、86.0%、82.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0.907、0.937、0.818,总体来说T2WI、DWI、DCE三个序列联合诊断的效果好.前列腺肿瘤大径线与GS呈正相关(r =0.517,P<0.001),低、中、高组级别肿瘤大径线均值分别为(1.28 ±0.47) cm,(2.16±0.91)cm,(2.89±0.78)cm.结论 PI-RADS v2对前列腺癌有较高诊断效能,且前列腺癌灶的大径线越大,GS可能越高.

  • 肾上腺原发性肿瘤动态增强CT征象分析

    作者:陈娅娣;王芳晓;汪婷;周运锋

    目的 分析肾上腺原发性肿瘤的动态增强CT征象,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并归纳总结其动态增强CT特征.结果 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良性115例,恶性3例.双侧5例,单侧113例.肾上腺常见肿瘤大部具有典型CT征象,其中皮质腺瘤60例(50.8%),密度较低且均匀,轻中度强化,对比剂廓清迅速;髓样脂肪瘤35例(29.7%),以脂肪密度为主,强化不均匀,脂肪成分不强化;嗜铬细胞瘤11例(9.3%),囊变、坏死多见,呈不均匀显著持续强化.肾上腺少见肿瘤部分具有典型CT征象.结论 肾上腺常见原发性肿瘤具有各自典型CT征象,少见肿瘤部分具有一定的CT特征,认识各自典型CT征象,能做出正确诊断.

  • 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脑静息态功能连接改变

    作者:徐亚卡;潘君龙;李博;余成新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功能连接方法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改变.方法 对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患者(慢性颈肩痛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高分辨率3D-T1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选取前扣带回(ACC)前部(aACC)及前扣带回后部(pACC)作为种子点,组间对比分析全脑其他体素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颈肩痛组aACC与左侧杏仁核、角回、顶下小叶(IPL)的功能连接减弱;pACC与双侧尾状核及左侧内侧前额叶(mPFC)的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枕下回(IOG)、枕上回(SOG)、顶上小叶(SPL)、中央后回(PoCG)及右侧颞中回(MTG)、颞下回(ITG)的功能连接增强(P<0.01,AlphaSim矫正,Cluster Size≥18). 结论 ACC的前部和后部与全脑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出现异常,且pACC与全脑存在异常功能连接的脑区数目更多、分布更广,pACC更多地参与到疼痛处理,是ACC参与疼痛处理的主要次级结构.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脑自发性活动异常主要与疼痛感知、认知执行、情感和记忆等脑功能受到影响相关.

  • 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时侧支循环状态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杨晨;董立军;赵宇;温骞;周峰峰;周运锋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及动态CT血管成像在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及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搜集39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全脑灌注时动态CT血管成像、灌注伪彩图及灌注参数,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的速度和程度、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及二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9例中,32例侧支循环良好者mRS评分为(1.56±1.04)分,7例循环差者mRS评分为(4.43±0.98)分,两组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64,P<0.001),侧支循环良好者临床预后良好.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CBV、MTT、TTD分别为(59.12±12.24)ml/100g·min、(4.39±0.68) ml/100g、(5.51±1.22)s、(6.32±1.86)s,健侧分别为(62.46±9.86)ml/100g·min、(3.94±0.56) ml/100g、(4.37±0.66)s、(3.80±0.84)s,患侧较健侧CBV增高,MTT、TTTD延长(t=3.06、6.36、8.70,P<0.01),但CBF无统计学意义(t=-1.45,P=0.16);侧支循环差者患侧CBF、CBV、MTT、TTD分别为(44.42±14.47) ml/100g·min、(3.26 ±0.76) ml/100g、(6.34±1.58)s、(8.86±2.29)s,健侧分别为(71.43±17.29) ml/100g·min、(4.68±1.01)ml/100g、(4.53 ±0.68)s、(4.10±1.04)s,患侧较健侧CBF、CBV明显降低,MTT、TFD明显延长(t=-5.42、-3.91、2.91、4.75,P<0.05).结论 全脑CT灌注成像及相应动态CT血管成像能很好的评估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的侧支循环状态、脑血流灌注而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

  • 囊性垂体瘤及Rathke囊肿鉴别诊断特征性MRI征象评价

    作者:陈思璇;杨进;张志强;李建瑞;许强;马驰原;卢光明

    目的 探究鞍区囊性垂体瘤及Rathke囊肿鉴别诊断MRI影像征象,筛选并评价特征性MRI影像征象.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9例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囊性垂体瘤69例,Rathke囊肿70例.分析常见MRI表现,应用卡方检验处理数据,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像征象,再应用回归分析筛选特征性MRI征象.结果 囊性垂体瘤的MRI特征性影像征象:位置偏离中线,病变不对称,边界毛糙,束腰征、液液平面征、分隔征、T2低信号环征.Rathke囊肿MRI特征性影像征象:位置居中,病变对称,边界光滑,卵圆征,囊内无强化结节.结论 上述特征性影像学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囊性垂体瘤与Rathke囊肿.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分型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明;张欣玉;石锋;舒松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CT分型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AH头颅CT的特点分为Ⅰ型~Ⅴ型,分析不同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的相关性.结果 367例aSAH患者中CT分型Ⅰ型32例(8.7%),Ⅱ型114例(31.1%),Ⅲ型102例(27.8%),Ⅳ型96例(26.2%),Ⅴ型23例(6.3%).不同CT分型的aSAH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GOC预后评分的分布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随着CT分型由Ⅰ型~Ⅴ型的变化,高Hunt-Hess分级(Ⅲ级~Ⅴ级)和不良预后(1分~3分)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AH患者的CT分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GOC预后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26、0.486,P<0.05).结论 aSAH的CT分型与患者术前的Hunt-Hess分级和预后评估指标有较好的相关,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 冠状动脉CTA在降主动脉弹性功能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徐鹏;张岩;郑红秋;李春艳;冯汉;许传斌;张武;吕佳南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降主动脉的弹性特点,并研究其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变化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6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女38例,男48例),按年龄分为3组(A组:<40岁;B组:≥40~≤50岁;C组:>50岁).将原始数据间隔5% RR间期进行重建,并测量每一时相肺动脉分叉处降主动脉的平均直径与横截面积,计算出4个弹性指标(%Ao、AoD、AoC、AoSI),分析三组间健康人群降主动脉的搏动规律及弹性特点.结果 降主动脉达到大直径及小直径时的RR时相分别为(33.72±6.19)%及(99.09±6.14)%,与心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A、B、C组直径变化分别为(2.05±0.42)mm、(1.76±0.51)mm及(1.61±0.39) mm.结论 降主动脉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产生规律性搏动,其弹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冠状动脉CTA可以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变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张云轩;韩小雨;史河水

    目的 分析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AC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气管ACC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13例CT检查资料,其中增强扫描9例,并进行MPR和VRT等CT后处理观察并评价病变;X线检查4例;MRI检查2例,PET/CT检查4例.结果 ACC患者女性居多(9/13,69.2%),平均年龄(46±16)岁(范围22~ 68岁).13例肿瘤均位于气管,其中胸段气管10例,颈段气管3例,同时累及胸段气管与主支气管3例;ACC多表现为腔内宽基底肿物(6/13,46.2%),其中5例(38.5%)沿气管壁浸润生长,2例(15.4%)为气管腔内外肿物;形态上ACC以分叶状肿物(7/13,53.8%)或弥漫性管壁增厚为主(5/13,38.5%),仅1例(7.7%)为类圆形肿物;ACC平扫密度一般较均匀(9/13,69.2%),且多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2/13,92.3%),增强扫描以轻度强化为主(6/9,66.7%).结论 原发性气管ACC好发于40岁左右女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变主要位于胸段气管,CT表现为宽基底肿物或管壁环形增厚,平扫密度较均匀,以轻度强化为主.

  • SAFIRE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

    作者:龙斌;宋少辉;刘怡;韩瑞;阳义;徐凯;张东友

    目的 探讨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的影响.方法 对36例患者的钙化积分图像分别进行FBP、SAFIRE3、SAFIRE5重建,比较三组重建方法对主动脉平均CT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高CT值和钙化积分的差异.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BP、SAFIRE3、SAFIRE5三组算法主动脉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斑块高CT值分别为(569.22±243.45) HU、(606.31±283.69) HU、(595.53±294.09)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算法平均钙化数量、体积积分、质量积分、Agatston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FBP组大,SAFIRE5组小.结论 SAFIRE算法能提高钙化积分图像SNR,但会低估CACS.

  • 冠状动脉血管密度梯度参数对伴收缩期压迫的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伟;谢元亮;王翔;张树桐;杨阳

    目的 探讨基于CCTA数据建立的校正后冠状动脉血管密度梯度参数对有显著性收缩期压迫的心肌桥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行CCTA和ICA检查的左前降支心肌桥病例,以ICA为金标准,测量冠状动脉腔内强化梯度(TAG)及其校正值(TAGstandard1zed)、壁冠状动脉血管密度差异(MCA-COD)、心肌桥长度,比较收缩期无压迫、轻度压迫、显著性压迫心肌桥组间差异,ROC分析TAG、TAGstandardized、MCA-COD对收缩期压迫的心肌桥的诊断价值.结果 (1)收缩期无压迫、轻度压迫、显著性压迫心肌桥组TAG(HU/10 mm)分别为(-14.0±4.8)HU、(-17.7±5.6)HU和(-22.8±8.3)HU;TAGstandardized(10-2/10 mm)分别为-3.8±1.2、-4.4±1.4和-6.3±2.0;MCA-COD(10-2/10mm)分别为9.5 ±10.2、12.6±10.0和29.1 ±10.6;TAGatandardized和MCA-COD显著压迫组与轻或无压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压迫组与轻度压迫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显著收缩压迫心肌桥,MCA-COD(AUC 0.89)比TAGstandardized(AUC 0.83)及心肌桥长度(AUC 0.76)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MCA-COD和TAGstandardized(AUC 0.94)联合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 MCA-COD和TAGstandardized联合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冠状动脉检查CCTA指标,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收缩期有显著压迫的心肌桥.

  • 脊柱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MRI诊断

    作者:王琳琳;程敬亮;王斐斐;任翠萍;张勇;孟云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柱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PNET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71岁,中位年龄22.5岁.20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或增强扫描.结果 20例PNET患者中,病变位于胸段6例,胸腰交界区1例,腰段5例,腰骶段交界区2例,骶尾椎6例(其中1例伴胸腰段椎管内多发转移).MRI平扫示病变主要发生在椎管内脊髓外硬膜下、椎管硬膜外、椎体,累及2~5个椎体节段不等,以累及2~3个节段多见.胸腰段病例几乎均沿一侧或双侧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并于附件区或椎旁形成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20例中,14例病变累及椎体,其中,6例受累椎体形态失常,多表现为上下径不同程度变短或前后径增长;2例椎体呈双凹状;1例呈铜板样改变.增强扫描病变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而发生于胸段病变常伴有病变邻近上下段硬脊膜增厚并强化,位于腰骶段病变未见此征象.结论 MRI对PNET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影像学价值,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指导价值.

  • Osgood-Schlatter病MRI影像特征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黎加识;张礼鹃

    目的 探讨Osgood-Schlatter病(OSD)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共52个膝关节OSD行MRI检查,对其MRI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统计各影像表现的出现率.结果 52个关节中,髌韧带增粗52个(100%),扭曲39个(75%),水肿51个(98.1%),撕裂损伤36个(69.2%),髌下滑囊积液39个(75%),胫骨结节节裂41个(78.8%),水肿49个(94.2%),周围骨质水肿9个(17.3%),周围软组织肿胀48个(92.3%),合并其他损伤20个(38.5%).结论 OSD具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其敏感检查技术,能显示病变的不同病程阶段,有助于全面评价其病变,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 磁共振T1rho成像在定量检测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秀兰;钱勇;田雨;毕永民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T1rho成像技术在定量检测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名无腰痛症状的男性飞行人员行腰椎间盘MRI,同时采集矢状位常规T2 WI及T1 rho图像.将图像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髓核T1rho值测定.依据T2WI常规矢状位图像按Pfirrmann标准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分级,分析腰椎间盘髓核T1 rho值与Pfirnann分级、椎间盘层面、年龄及飞行时长的关系.结果 各椎间盘T1 rho值与Pfir-rmann等级呈负相关(r=-0.901,P<0.01),Pfirrmann Ⅰ~Ⅳ级间T1 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892,P<0.01);T1 rho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09,P<0.01),所有年龄组间T1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06,P<0.01).各水平椎间盘T1rho值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飞行时长组间T1 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1,P<0.01).结论髓核T1 rho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年龄及飞行时长均密切相关,与椎间盘层面无关;T1 rho定量检测技术可能成为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有效检测工具.

  • 慢性高原病腰椎骨髓MR信号及波谱分析

    作者:吴有森;鲍海华;张红迁;李伟霞;董兰兰;杨晓菲

    目的 探讨藏族慢性高原病患者与高原藏族志愿者腰椎骨髓的磁共振信号强度和波谱特征及差异.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慢性高原病患者2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腰椎MRI检查,选择L3椎体测定参数,磁共振T1-TFE序列测定信号强度;T2 MAP序列测量T2时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测量腰椎骨髓波谱信号,测得脂水比和脂含量,统计学分析探讨差异.结果 两组年龄、身高无显著差异,体重、体重指数、血色素、氧饱和度存在显著差异.腰椎信号较低,部分慢性高原病患者的肝脏、脾脏、髂骨也呈极低的信号.测得的T2时间无显著差异,波谱为水高脂低的特征谱线,水的峰下面积P=0.036,脂峰宽度P=0.000,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高原病患者体重指数偏高,腰椎信号低,波谱水浓度高系红髓增生所致,脂质成分出现差异.

  • eADC值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谌业荣;陆瑜;单秀红;邵睿;胡曙东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腺瘤(T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枚甲状腺结节(其中PTC 37枚,TA 6枚)采用不同b值(300、500、800 s/mm2) DWI扫描的eADC图,测量结节实性区的eADC值,对PTC组和TA组的e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不同b值时PTC组eADC值均明显高于T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取300 s/mm2时,PTC组及TA组的eADC值分别为0.610±0.090及0.509±0.102;b值取500 s/mm2时,eADC值分别为0.505±0.102、0.391 ±0.121;b值取800 s/mm2时,eADC值分别为0.401 ±0.121、0.249±0.091.其中以b值为800 s/mm2时eADC值的诊断效果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6;诊断阈值取0.359时,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37.5%,约登指数为0.73.结论 不同b值时eADC值均有助于鉴别诊断PTC及TA,且b值为800 s/mm2时eADC值的诊断效能佳.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MR解剖与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张冉;肖新兰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皮层发育畸形,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其中,16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50/10万/年[1]FCD包括多种组织病理和遗传异常.201 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根据临床病理将其分为三类[2]:FCD Ⅰ型,病理下可见局灶性的皮质发育不良,有异常的纵向和/或横向分层;FCDⅡ型,异形神经元伴或不伴气球样细胞;FCDⅢ型,除了皮层异常分层,还伴有其他病灶如海马硬化、血管畸形等.从遗传角度看,FCD亚型的特征是许多信号分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是mTOR通路[3].手术是FCD合并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通过手术治疗以大限度切除致痫灶保留脑功能区[4,5].

    关键词:
  • 儿童直接数字X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的图像质量

    作者:边传振;姜辉;杨明;高峰;张楠;刘鹏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数字X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检查的患儿40例所得的拼接图像,根据年龄段分为A组(5~8岁)及B组(9~12岁).采用Ortho Long Spine Both摄影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并完成拼接,由放射科主管技师、副主任医师各一名采用单盲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A组患儿的正位摄影得分(3.85±0.23)及拼接得分(3.79±0.25)均低于B组(分别为3.98±0.67,3.97 ±0.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08);侧位摄影得分(3.82±0.23)及拼接得分(3.69±0.26)亦低于B组(分别为3.95 ±0.11,3.84 ±0.2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0);A、B两组患儿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组患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片的图像质量均低于B组;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儿不自主的肢体运动以及呼吸运动.

  • 640层螺旋CTU分泌期低剂量容积扫描在诊断肾盏憩室中的价值

    作者:梁占东;刘燕霞;刘彦芳;朱月香;崔书君

    目的 探讨640层螺旋CTU分泌期低剂量容积扫描方案(80kV+自动毫安+AIDR)在诊断肾盏憩室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肾盏憩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15例经手术或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为肾盏憩室患者,所有病例均行640层螺旋CTU多期扫描,且分泌期采用低剂量容积扫描方案.由三位不同年资医师(A、B、C)采用双盲法分别对CTU分泌期扫描前后图像进行后处理并分析、诊断.记录所有患者各期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医师CTU分泌期图像前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3.3% (2/15)、86.7%(13/15),前后诊断符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6.13,P<0.05);B医师CTU分泌期图像前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 (1/15)、73.3% (11/15),前后诊断符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89,P<0.05);C医师CTU分泌期图像前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0%(3/15)、66.7%(10/15),前后诊断符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65,P<0.05).在低剂量容积扫描方案下,分泌期单期平均ED较皮质期、髓质期减少了43.0%,CTDIvol则减少了42.9%,分泌期ED仅占总ED的15.89%.结论 640层螺旋CTU分泌期低剂量容积扫描不仅能明显提高肾盏憩室的诊断准确率,而且能明显降低单期ED,其临床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全迭代重组IMR技术应用于低剂量肝脏增强CT的优势

    作者:樊荣荣;施晓雷;张天然;钱懿;陈如谭;范丽;萧毅

    目的 讨论低剂量条件下应用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IMR)对于改善肝脏增强CT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患者的肝脏增强CT延迟期图像分别采用常规剂量下滤波反投影法重组并标记为A组;低剂量下IMR重组并标记为B组.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及辐射剂量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组图像客观指标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B组对于A组主观评价中低对比分辨率(LCD)有统计学差异(Z=-5.196b P<0.001),图像失真度(ID)有统计学差异(Z=-5.925cP<0.001),诊断信心(DC)有统计学差异(Z=-2.673b P=0.008);B组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1.67±1.85)HU、21.43±4.20、10.32 ±3.18,A组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分别为(25.38 ±3.16)HU、8.36±1.60、3.87±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06、15.53、22.06,P值均<0.001);B组对于A组容积CT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均降低75%以上.结论低剂量条件下应用全迭代重组IMR技术对比常规剂量扫描应用滤波反投影法重组可以在明显降低剂量的基础上改善肝脏增强CT的图像质量.

  • 介入栓塞治疗下消化道动脉出血预后系统评价

    作者:徐新建;吴娟;朱芮;季文斌

    目的 总结分析下消化道动脉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现状.方法 在PubMed、Medline、Springer、EBSCO外文数据库中检索,从1996年至2016年共有病例报道39篇,提取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累计65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本研究.栓塞血管平面:直动脉346支(53.23%);末级动脉弓(边缘动脉)或直动脉水平32支(4.92%);末级动脉弓(边缘动脉)12支(1.85%);未报告260支(40.00%);栓塞剂选择:单用弹簧圈174例(26.77%),弹簧圈(和/或)明胶海绵(和/或)PVA 160例(24.62%)是常用的栓塞剂.预后:即时止血率96%(624/650);复发出血率12.77%(83/650);肠缺血并发症率8.00%(52/650);止血成功率73.85% (480/650);二期手术率12.77%(83/650);术后栓塞相关死亡率1.85%(12/650);术后总体死亡率4.46%(29/650).结论 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是处理下消化道动脉出血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栓塞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尽可能地超选择性插管至出血动脉的末级动脉分支实现精准栓塞,是降低肠缺血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 椎体骨质破坏行同轴穿刺活检298例分析

    作者:黄雨;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朱海东;万文;郭金和;邓钢

    目的 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同轴活检术在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胸腰骶段椎体骨质破坏共298例356节,影像学均提示为脊椎转移癌,其中239例(279节)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切除史,59例(77节)无原发肿瘤史.骨质破坏类型包括溶骨性258例,混合性40例.均采用C臂DSA透视监视下经患侧椎弓根入路,当骨穿针头端抵达椎体破坏区边缘时置入活检针多方向、多次切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356节椎体穿刺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出的组织量不足以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32例(10.7%),明确病理诊断266例(89.3%),符合脊椎转移癌243例(91.4%).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史23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208例(87.0%),化脓感染1例,结核2例,余28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无脊椎外原发肿瘤史5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35例(59.3%),浆细胞瘤12例(20.3%),侵袭性血管瘤2例(3.4%),结核3例(5.1%),化脓感染3例(5.1%),余4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溶骨性病变破坏的诊断阳性率为91.5% (236/258),混合性破坏为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脊柱外肿瘤病史的转移癌检出率为87.0% (208/239),无肿瘤病史检出率为59.3%(3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同轴活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对于溶骨型椎体骨破坏的病理检出率更高.

  • 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在治疗急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相关性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宋进华;施万印;赵伯翔;何旭;楼文胜;陈亮;顾建平

    目的 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在急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相关性血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术后患者,术前CTA明确诊断,滤过器植入时间5~400天,所有病例均行股静脉穿刺入路,置入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通过喷射模式进行血栓内喷射,等待15 min后行血栓抽吸治疗.术后均保留溶栓导管进行持续溶栓治疗1~3天,尿激酶用量50万U/天,每天造影如果血栓完全溶解则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并终止溶栓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个月、6个月时行下腔静脉CTA复查,术后口服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血栓清除评判标准:血栓清除率>90%为Ⅲ级;血栓清除率50%~ 90%为Ⅱ级;血栓清除率<50%为Ⅰ级.结果 所有患者下腔静脉血栓均进行了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术后造影评估5例下腔静脉血栓清除Ⅲ级,6例Ⅱ级,1例Ⅰ级.经过1~3天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125 ±43)万U,11例下腔静脉血栓清除Ⅲ级,1例下腔静脉血栓清除Ⅱ级.术后6个月随访无血栓复发患者.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 结论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结合小剂量溶栓治疗急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相关性血栓安全、有效.

  • 不同球管参数设定对肺磨玻璃结节CT筛查的影响-体模研究

    作者:孙英丽;金倞;高盼;李骋;沈云;滑炎卿;张国桢;李铭

    目的 分析不同CT球管参数(kV,mA)的设定对于肺部不同大小磨玻璃结节检出的影响,探讨合适的肺部低剂量CT筛查的扫描参数.方法 将直径为5 mm、8 mm、10 mm、12 mm,CT值为-630 HU和-800 HU,共8个球形小结节随机置于仿真胸部体模内,分别在Lightspeed VCT和Discovery HD750上,设定不同管电压和管电流对体模进行扫描.由两名高年资胸部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对小结节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名观察者评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两名医师对小结节的可发现、可诊断分析及各组图像整体质量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CT值为-63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HDCT上,140 kV,20mA;120 kV,20 mA;100 kV,20 mA;80 kV,4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筛查要求;140 kV,20 mA;120 kV,40 mA;100 kV,80 mA;80 kV,80 mA可满足小结节诊断要求.VCT上,140 kV,20 mA;120 kV,20 mA;80 kV,4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筛查要求;140 kV,40 mA;120 kV,80 mA;80 kV,12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对于CT值为-800 HU的5mm微小磨玻璃结节:HDCT上,140 kV,20 mA;120 kV,20 mA;100 kV,40 mA;80 kV,120 mA可满足小结节筛查的要求;140 kV,40 mA;120 kV,80 mA;100 kV,20 mA;80 kV,20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在VCT上,140 kV,40 mA;120 kV,80 mA;80 kV,280 mA可满足小结节筛查发现的要求;140 kV,120 mA;120 kV,20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管电压为80 kV时,所有条件的管电流都不能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结论 在本体模研究中,对于CT值为-63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采用100 kV,20 mA(HDCT);80 kV,40 mA(VCT)的扫描条件可以满足小结节筛查的要求,对于其细节的观察(诊断时),需采用80 kV,80 mA(HDCT);80 kV,120 mA(VCT)的扫描条件进行检查;对于CT值为-80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筛查可以采用120 kV,20 mA(HDCT);140 kV,40 mA(VCT)的扫描条件,诊断可以采用140 kV,40 mA(HDCT);140 kV,120 mA(VCT)的扫描条件.

  • 能谱CT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应用初探

    作者:柯锐钿;樊妮娜;郑邦豪;杨曼;龙荣;林顺发

    目的 探讨能谱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15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行能谱CTA成像,获取混合能量和22个能谱(Mono、Mono+ MARs重建模式)序列图像.评价图像质量,包括图像客观评价(伪影SD值、AI值)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 混合能量序列及Mono组、Mono+ MARs组序列客观、主观数据总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混合能量组对比,Mono+ MARs组50~90 keV的SD值、AI值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能级的Mono+ MARs序列图像SD值、AI值和图像评分主观评分均低于Mono序列(P<0.05);Mono+ MARs 70 keV序列显示混合能量序列中因伪影掩盖而无法显示的血管16段.结论 能谱CTA成像能有效消减弹簧圈伪影,显示伪影掩盖下的血管,有助于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的评估和跟踪观察.

  • 4例肺奴卡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

    作者:曾伟金;杨有优;赵振军;林生贵;吕秀金;洪瑞杰

    目的 探讨肺奴卡菌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4例经细菌学证实的肺奴卡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4例均为免疫抑制患者.胸部主要影像学征象:肺部病灶内合并空洞者3例,其中以斑片影并空洞1例,结节并空洞2例,病灶单发或多发,可相互融合呈大片状;肺部斑片状渗出灶1例;单侧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3例.其他并发征象:4例均见脑内多发脓肿;1例并发腹膜炎、右竖脊肌与左臀肌脓肿.结论 肺奴卡菌病影像学表现多样,若表现为空洞的实变或结节,同时并发脑内或其他部位脓肿,结合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首先考虑肺奴卡菌病,终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

  • 正常小儿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肛周肌群的MRI应用研究

    作者:郭翠萍;时胜利;陈琬;杨昕

    目的 探讨MRI在正常小儿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评估肛周肌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5例无直肠肛管疾病小儿及37例确诊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盆底MRI表现,观察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发育情况.结果 无直肠肛管疾病儿童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均显示良好,37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肛门括约肌中23例发育差(肌腹细小、两侧不对称、形态不规则),8例发育尚可,6例发育好.肛提肌中15例发育差(肌腹纤细、两侧不对称、形态欠佳),9例发育尚可,13例发育好.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的发育情况,且安全无辐射,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影像学支持.

  •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致密型乳腺内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陶阳;褚志刚;朱明霞;欧阳祖彬;欧阳羽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比全屏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评价致密型乳腺内乳腺癌的优势.方法 对临床可疑乳腺癌患者行双侧乳房FFDM检查及患侧乳房DBT检查.分析并记录患者乳腺腺体致密度分型,并对DBT与FFDM图像进行BI-RADS分类.终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DBT与FFDM对致密腺体内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443例致密型乳腺患者中共44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DBT对致密腺体内病灶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94.8% vs.77.8%,P<0.05),其中DBT检出不伴钙化的肿块型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FFDM (64.5%vs.48.3%,P<0.05).同时,DBT对致密腺体内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FFDM(74.4% vs.44.7%,P<0.05),其中DBT准确诊断不伴钙化的肿块型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FFDM(76.8% vs.55.1%,P<0.05).结论 相对于FFDM,DBT能更敏感地检出致密型腺体内的肿块,尤其是不伴钙化者,并能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因此其更适合于对致密型乳腺内的可疑乳腺癌进行评价.

  • BI-RADS4类非肿块乳腺癌与非肿块乳腺良性病变MRI动态增强特征及ADC值分析

    作者:郜莹莹;杨爱梅;彭杰;刘艳;古则努尔·亚森;代红

    目的 分析MRI诊断为BI-RADS 4类的非肿块样强化(NME)乳腺癌与NME良性病变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及ADC值,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MRI特征的认识,为临床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 搜集行MRI诊断为BI-RADS 4类NME乳腺病变且有完整病理结果的70例患者资料,其中乳腺癌40例,乳腺良性病变30例,分析两者MRI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 40例NME乳腺癌表现为节段性(n=19),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n=12)为主;内部强化方式以集簇状(n=14),簇状环形(n=12)为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多为Ⅱ型(n=24),平均ADC值为(1.15 ±0.19)×10-3mm2/s.30例NME乳腺良性病变多表现局灶性分布(n=13);内部强化方式以均匀(n=13),不均匀(n=11)为多;TIC曲线以Ⅰ型(n=12)、Ⅱ型(n=10)为多,平均ADC值(1.29±0.26) ×10-3mm2/s.经统计学比较两者在强化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750、15.239.强化分布特征比较中局灶性,节段性,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962、7.234、4.073;内部强化方式比较中均匀、集簇状、簇状环形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59、4.213、5.833.两者TIC曲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5.830),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8).结论 BI-RADS 4类NME乳腺癌多表现为节段性,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及集簇状、簇环形内部强化,相对乳腺NME良性病灶较低的ADC值与乳腺癌强化特点相结合可增大诊断权重;局灶性分布、内部均匀强化及相对较高的ADC值对BI-RADS 4类的NME良性病变有提示作用,TIC曲线对BI-RADS 4类乳腺NME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有限.

  • 会阴部占位性病变——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赵瑞琛;高雪梅;陈晨;黄梦娜;程敬亮

    患者 男,62岁.于1个月前会阴部不适并发现鸡蛋大小肿物,伴有肿胀感.无腹痛、腹胀和便秘及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10天前自觉肿物较前明显增大,至当地医院检查,彩超可见肛周6点钟方向,大小为52 mm×43 mm×38 mm的混合性包块,示肛管前方占位性病变,未治疗.我院以“会阴部肿物”收入院.

    关键词:
  •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3例MRI表现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志雄;刘曌;杨林;岳金斌;李蓉;石向群;尹榕

    目的 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3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头颅MRI共同特点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呈类圆形,部分有“回旋镖征”,边界清楚,病灶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及DWI呈高信号,ADC低信号.结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临床症候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的类圆形病灶的影像学综合征,临床早期MRI检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目的,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的基础.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