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多发性恶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秦江彦;胡晓甜;李延静

    患者女,51岁,以“四肢麻木无力2月余”为主诉入院.2个多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以左下肢为主,尚可独立行走,易摔倒,伴双下肢麻木不适,20余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不能独立行走.专科体检未见异常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查: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跟膝胫试验不能配合检查,双上肢短套式感觉减退,乳头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深感觉减退,腹壁反射减弱,双侧肱二头肌肌腱反射(++),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踝阵挛阳性,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

    关键词:
  • 颞下颌关节区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胡艳;舒健

    患者女,74岁.4年前体检时行头颅CT检查发现右颞部占位(图1),由于未影响到正常生活而未予治疗,1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头晕,再次行头颅CT检查发现右颞部肿块较前增大,以右颞部肿块收治人院.影像表现:CT:右侧颞下颌关节区见分叶状囊实性肿块,边界欠清,大小约6.0 cm ×3.4 cm×5.0 cm,内见多个分隔,肿块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右侧颞骨、右侧中耳壁及岩锥、颧骨、蝶骨大翼不规则骨质破坏,下颌骨髁突骨质吸收、破坏,右侧颞下颌关节脱位,右侧乙状窦局部稍受压(图2 ~5).MRI:右侧颞下颌关节区见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内见多个分隔,T1WI囊性部分呈等信号,实性部分呈低信号,T2WI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见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图6、7).全身氟代脱氧葡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CT示右侧颞下颌关节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及囊壁显像剂不规则浓聚,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约为19.6(图8).

    关键词:
  • 肺癌颅骨骨针样转移瘤一例

    作者:李永华;李彦;李明超;赵胧;毛毳

    患者 女,58岁.因发现头部肿物10个月来院就诊,肿物呈逐渐长大,偶有疼痛.头部检查:头颅无畸形,左额顶部可见一直径约12 cm肿物,质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无红肿,无压痛,表面皮温正常.既往体健.CT检查骨窗见左侧额顶骨质密度不均匀,板障内呈高低混杂密度改变,颅骨增厚,颅骨内板欠光整,并可见放射状“骨针”垂直于颅骨外板,左侧顶部软组织明显肿胀(图1).

    关键词:
  • 原发性子宫外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一例

    作者:史琳;毕卫群;李颖端;陈静静

    患者女,43岁.主诉“下腹部不适、尿频”就诊.体检:腹部膨隆、对称,下腹部扪及包块,直径约20 cm.查CA125 473.2 U/ml(≥35 U/ml为阳性),CA19-9、CEA、AFP均在正常范围.妇科超声:子宫前位,包膜光整,肌壁回声均匀,内膜厚约0.6 cm,双侧卵巢未探及.腹盆腔内探及实性低回声团块,大小约26.9cm×21.9 cm×8.9 cm.内回声均匀,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内见丰富条状血流信号.

    关键词:
  • 右枕部头皮巨大黏液纤维肉瘤一例

    作者:吕锟;许茂盛

    患者 女,58岁.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头皮肿物11月余,发现时约鹌鹑蛋大小,触之不痛,患者未重视未就医.患者头皮肿物不断增大,至今大小约10 cm×12 cm,质地略韧,边界尚清,稍有波动感,触之偶有疼痛,偶伴头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诊,门诊拟“头皮肿物”收入住院.影像检查:CT平扫示右枕部皮下见一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8.7 cm×4.9 cm×10.4cm,肿块内密度不均,局部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图1),相邻颅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示右侧枕部皮下见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3 cm×6.1 cm×10.5 cm,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图2),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图3),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4),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减低为主,考虑软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可能.

    关键词:
  • 椎管内髓系肉瘤一例

    作者:昌兴菊;冷银萍;胡梦青;王敏

    患者女,39岁.颈背部酸胀3个月,四肢无力1个月.既往无发热、感染、出血病史.体检:全身未见明显出血点,双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双手、剑突平面以下躯体麻木、感觉减退,深感觉存,病理反射未引出.血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颈、胸椎MRI:C5~T4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条片状肿块,向前压迫脊髓,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图1~3).临床诊断: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患者入院后双下肢肌力进行性下降,急诊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椎板减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椎管内C5~T4水平硬膜外,呈“鱼肉”样,质软,界限清楚,送病理检查.

    关键词:
  • 宫颈原发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作者:刘洁

    患者女,16岁 因阴道异物脱落伴外阴异味、瘙痒4月余,外阴赘生物3个月就诊.脱落物于外院病理检查结果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可疑为平滑肌肉瘤,建议免疫标记协诊.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未婚未产式,右侧大阴唇中上方可见一绿豆大小结节宫体:前位,正常大小,质中,压痛附件: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影像表现:经直肠超声检查示阴道内可见一大小约23mm× 12 mm低回声结节,轮廓欠清,与宫颈后唇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l):内可见血流信号.MRI示阴道上段、宫颈区区可见不规则状等T1、长T2信号(图1),抑脂像呈高信号,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可见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图2),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可见信号减低.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呈明显强化(图3),延迟期呈相对低信号,其大小约11 mm×20 mm(前后径×上下径).

    关键词:
  • 双源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夹层并肺动脉栓塞一例

    作者:曹阿丹;郭海燕;武乐乐

    患者女,53岁,以“突发胸闷气短1小时”为主诉人院,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劳累后加重,为求治疗就诊本院,门诊心电图:心肌缺血样改变,遂以“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住本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230/108 mmHg,平时间断口服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后头痛.初步诊断:(1)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3)3级高血压,极高危组.诊疗计划:完善相关检查,心电监护,吸氧,抗凝、活血化瘀以及对症处理.血气分析:D-二聚体474ug/L,行双源CT肺动脉造影(dual sour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DSCTPA)示肺动脉主干增宽,宽约3.73 cm,右肺动脉干及右下肺动脉可见“双腔”征象,真腔密度较假腔高,假腔内血栓形成(图1~4),诊断为肺动脉夹层(pulmonary artery dissection,PAD)并PE,肺动脉高压,于是急诊静脉推注重组人组织型酶原衍生物36 mg,分两次推注,溶栓后1.5h症状缓解,并未针对PAD进行治疗.9个月后DSCTPA复查,原PE已大部消失,但右肺动脉仍可见“双腔”征象(图5),仍诊断为PAD并PE.

    关键词:
  • 经腹、经会阴超声及MRI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秦艳;肖智博

    目的 探讨经腹、经会阴超声及MRI在诊断前置胎盘中的应用,为产科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前置胎盘患者的经腹、经会阴超声检查结果和其中39例MRI检查结果,计算经腹、经会阴以及MRI对各型前置胎盘的检出率.结果 108例前置胎盘,均为临床手术证实.完全性前置胎盘23例,经腹超声检出19例(检出率82.6%),经会阴超声检出23例(检出率100%),其中18例行MRI检查,检出18例(检出率100%);部分性前置胎盘18例,经腹超声检出15例(检出率83.3%),经会阴超声检出18例(检出率100%),其中8例行MRI检查,检出8例(检出率100%);边缘性前置胎盘67例,经腹超声检出57例(检出率84.3%),经会阴超声检出58例(检出率86.6%),其中13例行MRI检查,检出13例(检出率100%).结论 MRI对各种类型前置胎盘均能准确诊断;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提高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的检出率.

  • 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中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董健;信建峰;张春燕;霍萌;温廷国;陈孝柏;沈文彬;王仁贵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 (PLCT)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内镜检查确诊为PIL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于内镜检查后2周内行PLCT检查.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析图像.PLCT评价内容包括(1)小肠肠壁增厚;(2)水肿样病变及其范围;(3)对比剂在小肠壁与肠系膜的异常分布;(4)返流;(5)腹部其他异常淋巴管的部位及范围;(6)颈部异常对比剂分布.按PLCT中小肠壁与肠系膜是否有异常分布的对比剂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肠壁增厚23例,水肿样改变15例,其中7例仅腹腔积液,8例胸、腹腔积液;肠壁与肠系膜异常对比剂分布13例,10例出现对比剂返流至盆腔.腹腔内其他异常扩张淋巴管包括:4例分布于腰大肌及椎旁区域,1例分布于双肾盂,2例分布于骶骨前缘及直肠周围;21例颈部胸导管出口旁大片对比剂分布,其中3例出现于左侧腋下,4例位于双侧颈部.按对比剂是否分布于小肠及肠系膜将PIL分两组,阴性组的平均年龄、返流及腹膜后其他部位异常淋巴管扩张比例均明显小于阳性组.结论 小肠壁及肠系膜内对比剂的分布是PIL的特异征象,提示异常扩张淋巴管的分布和范围,对PIL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术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T2WI序列的纹理分析在鉴别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伟康;成东亮;刘恺;高明勇;文戈

    目的 探索基于MRI T2WI序列的纹理分析在预测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HCC患者的资料,所有被试均经手术证实并按照Edmondson-Steiner方法分级.应用MaZda软件在MRI T2WI图像中肿瘤部分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并筛选纹理特征参数,方法包括交互信息(MI)、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 ACC)及三种方法联合(MI+ POE+ ACC+Fisher联合法,MPF).通过软件自带的特征分类方法包括原始数据分析(RDA)、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选出具鉴别能力的纹理特征,结果以误判率表示.结果 纹理特征参数选择方法中,MI、Fisher系数和POE+ ACC三种方法鉴别HCC高、低分化误判率接近.纹理特征分类分析方法中,NDA区分两种病变的误判率(8.21%)明显低于RDA、PCA和LDA,具有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论 基于MRI T2WI序列的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HCC高、低分化程度.

  • 肝腺瘤的MRI及MSCT诊断

    作者:杨燕;郑继坤;孟娴;黄伟;姜曼;刘兴华

    目的 探讨MRI及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肝腺瘤(H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3例HCA患者的影像(MRI、MSCT)资料,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边界、强化特点、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是否有脂肪/脂质、出血、坏死、假包膜等.结果 13例中1例为2个病灶,其余单发,共14个病灶.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10个,稍高信号3个,混杂信号(稍低信号为主)1个.T2WI呈高信号9个,低信号4个,混杂信号1个.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稍高信号10个,等信号4个.MSCT均匀稍低密度6个,不均匀稍低密度5个,不均匀低密度2个,等密度1个.DWI扫描测量病灶的ADC值为(1.693±0.241)×10-3mm2/s,邻近正常肝实质为(1.343±0.241)×10-3mm2/s,两者ADC比值>1.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14个.门静脉期呈稍高信号9个,稍低信号5个.平衡期呈低信号10个,4个为等信号.28.6% (4/14)病灶见假包膜.14.3%(2/14)病灶内含脂肪/脂质.14.3%(2/14)灶内出血.21.4% (3/14)见缺血坏死.结论 MRI、MSCT检查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准确地诊断HCA.

  • 肝门静脉积气患者肠坏死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石爱忠;王婕妤;蒋宝国;孙玲玲

    目的 探讨肝门静脉积气(HPVG)患者肠坏死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搜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46例HPVG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23例)与非高血压组(23例).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做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PVG患者高血压组中发生肠坏死共16例,HPVG患者非高血压组中发生肠坏死共8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27,P =0.04).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35,P=0.02.结论 HPVG患者肠坏死与高血压存在正相关关系.

  • 体素不相干运动DWI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作者:李宏翔;许乙凯;张静;谢彩琴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和体索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对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 搜集31例HC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共34个病灶按病理分为微血管侵犯阳性组(18个)和微血管侵犯阴性组(16个),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数据、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DC)值、灌注分数(F)值、真实扩散系数(slow ADC)值和灌注相关扩散系数(fast ADC)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微血管侵犯阳性组standard ADC、slow ADC、F、fast ADC分别为(1.15±0.26)×10-3mm2/s、(0.76 ±0.16)×10-3mm2/s、(29.43 ±11.61)%、(40.95±20.39)× 10-3mm2/s;微血管侵犯阴性组standard ADC、slow ADC、F、fast ADC分别为(1.44 ±0.38)×10-3mm2/s、(0.97 ±0.23)× 10-3mm2/s、(30.77±15.05)%、(45.49 ±25.36)× 10-3mm2/s.微血管侵犯阳性组standard ADC和slow ADC低于微血管侵犯阴性组,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0.005),而fast ADC和F值亦减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两组在肿瘤直径及分化、standard ADC和slow ADC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仅slow ADC独立影响因素(P=0.03),当slow ADC值取阈值1.02×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56.2%.结论 IVIM-DWI在术前预测HCC微血管侵犯有一定帮助,且slow ADC诊断效能好.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及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常丽阳;岳松伟;高剑波;刘佩;赵曦瞳;王会霞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GN)的CT表现特点,提高肾上腺GN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G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23例均为单侧发生,边界清晰,病灶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20例呈均匀的稍低密度肿块,3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其中6例伴有点状或碎屑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多数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轻微强化,静脉期呈轻度渐进性强化.18例推压周围组织,其中1例包绕下腔静脉.15例具有“桃尖征”.结论 肾上腺GN具有一定的CT特征,CT值、强化方式、“桃尖征”及碎屑状钙化等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便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低位T2期直肠癌患者ADC值与EMD、mrPTV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晓亚;马贺骥;郭辉;阚泽文;王文鹏;冯晓意;吕雪晴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评价低位T3期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浸润深度(EMD)及原发肿瘤体积(mrPT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低位T3期的直肠癌患者58例,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将T3期分为T3a、T3b 、T3.期,回顾性分析其高分辨率磁共振(H-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结合病理测量其肿瘤的ADC值、EMD及mrPTV,分析低位T3期直肠癌不同亚分期肿瘤的ADC值与EMD、mrPTV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EMD分组(<5 mm vs ≥5 mm)的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亚分期肿瘤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亚分期肿瘤的平均mrP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EMD分组(<5 mmvs ≥5 mm)的平均ADC值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秩相关检验显示mrPTV与肿瘤ADC两变量呈负相关(P <0.05,r2=0.905);mrPTV与EMD的两变量呈正相关(P <0.05,r2=0.375).结论 ADC可以用来评价T3期不同亚分期的EMD及mrPTV,可以用来指导临床更准确的术前分期和更具体的个人化指导方案,使病患预后效果更佳.

  • MR两种快速成像序列在孕晚期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颜国辉;李奎;邹煜

    目的 探讨两种快速成像序列在孕晚期诊断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资料,扫描均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和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FIESTA),以手术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观察前置胎盘伴植入在两种快速成像序列的征象,并统计分析两者阳性检出率.结果 SSFSE和FIESTA序列对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胎盘下缘覆盖部分宫颈内口、胎盘下缘紧贴宫颈内口边缘三种前置胎盘征象的显示,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两序列对胎盘植入的四种征象:胎盘信号不均匀、子宫肌层连续性的中断、胎盘突入子宫肌层、胎盘与子宫肌层之间低信号带消失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胎盘内异常混乱的血管影、子宫局限性的膨隆、胎盘侵入周围器官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FSE及FIESTA序列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分型无差异.SSFSE序列显示胎盘对比度较好,对胎盘植入间接征象显示有优势.FIESTA序列空间分辨率较高,对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显示清楚,对胎盘植入直接征象显示有优势.结合SSFSE及FIESTA序列表现能够提高MRI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确诊率.

  •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CT误诊分析

    作者:阮志兵;焦俊;瞿金环;闵定玉;范光明

    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的CT误诊原因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MFC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搜集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胰头癌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24例MFCP中,CT诊断MFCP 18例,诊断准确率为75%,6例(25%)误诊为胰腺癌/恶性占位.MFCP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1)病灶平均直径为(5.44±1.27) cm,周围渗出明显(20例),3例(12.5%)出现分叶征;(2)14例(58.33%)肿块内出现钙化,其中8例(57.14%)混合型钙化(钙化分布呈弥漫型且于病灶边缘分布为著),4例(28.57%)为斑片状钙化,2例(14.29%)为点状钙化,7例(29.17%)出现坏死囊变;(3) 14例(58.33%)出现假性囊肿,囊肿有张力且呈“蜂窝”状囊改变;(4)16例(66.67%)出现胰管扩张,其中“串珠”样扩张14例(87.5%),均匀性扩张2例(12.5%),19例(79.17%)出现“胆胰管穿通征”,2例(8.33%)“胆胰管不相交征”,17例(70.83%)胆管扩张,7例(29.17%)出现“双管征”,13例(54.17%)伴有胰管结石;(5)18例(75%)强化后时间密度曲线(TDC)为缓升缓降型;(6)11例(45.83%)出现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平均直径约11 mm),呈轻度均匀强化;(7)17例(70.83%)胰周血管呈受压移位改变,血管形态多规则光整,2例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8)20例(83.33%)伴有右侧肾周筋膜增厚.结论 胰头部MFC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认识不足与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当是漏诊与误诊的主要原因.

  • CT定位像胃泡径线定量分析对胃充盈程度的评估

    作者:仝开军;舒荣宝;程刘兵;金元贞;周华飞;朱阳阳

    目的 探讨CT定位像胃泡径线的定量分析对胃充盈程度的评估.方法 搜集57例无胃部疾病史的患者,口服产气粉后行CT检查,测量定位像胃泡长径及胃泡近端、中部、远端宽径和平均宽径以及螺旋CT扫描的胃腔总容积、胃壁平均厚度和厚处胃壁厚度,并统计分析测量数据的差异及相关与回归关系.结果 57例患者胃腔总容积与定位像胃泡长径及胃泡近端、中部、远端宽径和平均宽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0.87、0.92、0.76、0.91,P值均<0.001.胃泡长径及胃泡近端、远端宽径和平均宽径的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15、0.25、0.06、0.23,P值均>0.05.因变量胃腔总容积和自变量定位像胃泡中部宽径的回归方程为Y=-112.77+11.15×X,确定系数R2 =0.84.胃腔总容积与胃壁平均厚度和厚处胃壁厚度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0.33,P值均<0.05.胃腔总容积≤500 cm3与> 500 cm3两组间定位像中部宽径、胃壁平均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P<0.001;t=4.02,P=0.001),厚处胃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9).结论 CT定位像胃泡中部宽径>50mm,胃腔总容积>500 cm3,可认为胃充盈良好.

  • ADC与R2*值对小肝癌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丁芳;顾红梅;葛涌钱

    目的 探讨小肝癌(SHC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横向弛豫率(R2*)值与病理等级间的相关性以及SHCC ADC值与R2*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33例拟诊SHCC(36枚病灶,大直径≤2.0 cm)后经病理确诊的患者,行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及R2*成像,分别测量病灶内的ADC值及R2*值,比较不同病理等级间SHCC的ADC值和R2*值的差异,分别探讨ADC值、R2*值与SHCC病理等级间的相关性以及SHCC的ADC值和R2*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级别SHCC组间及组内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病理分化等级间呈高度正相关(r =0.887,P=0.000).不同级别SHCC组间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组内两两比较除中分化与中低分化、中低分化与低分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32、0.641)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2*值与病理分化等级间呈中度负相关(r=-0.677,P=0.000).SHCCADC值与R2*值间呈中度负相关(r=-0.663,P=0.000).结论 ADC值及R2*值有助于预测SHCC的病理分化程度,对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MA-CDT-VIBE序列在复发肝癌的应用价值初探

    作者:韩帅;张宏凯;刘慧;王昭琦;黎海亮;曲金荣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Multiarterial (MA)-CAIPIRINHA Dixon TWIST (CDT)-Volume Interpolated Breath Hold Examination (VIBE)序列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或治疗后随访中检出新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病理证实的经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原发肝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诊,回顾性分析44例共192个新发病灶的影像表现,比较MA-CDT-VIBE序列、CDT-3/6期序列及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结合门静脉期、延迟期对复发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MA-CDT-VIBE序列、CDT-3/6期序列及T2WI+ DWI序列分别与临床诊断做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897、0.676、0.738(P<0.001).MA-CDT-VIBE序列、CDT-3/6期、T2WI+ DWI序列对新发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4%、91%;敏感度分别为99.4%、98.6%、98.8%;特异度分别为59%、50%、40%.结论 MA-CDT-VIBE序列可以提供较宽肝动脉期的采集时间,并且在原发性肝癌新发肝癌的检出率及强化程度的显示方面均优于CDT-3/6期,尤其是对于长径≤2.0 cm的小病灶.

  • 能谱CT基物质对技术在鉴别肝脏弥漫性密度减低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郑晔;陈晓彬;郭岗

    目的 应用能谱CT基物质对技术评估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引起肝脏弥漫性密度减低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急性胰腺炎肝损害、乙型病性肝炎患者资料.测量并计算肝/脾CT值,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肝脏与同层脾脂肪/钙(Fat/Ca)、脂肪/碘(Fat/Iod)基物质肝脾脂肪含量差值,对上述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肝/脾CT值无统计学差异;Fat/Ca测量:三组患者脂肪含量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t/Iod测量:急性胰腺炎组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组肝脾脂肪含量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急性胰腺炎组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组肝脾脂肪含量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各组肝脾脂肪含量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能谱CT基物质对技术在鉴别诊断肝脏弥漫性密度减低疾病中较常规肝/脾CT值测定更有意义,为CT诊断此类疾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补充.

  • 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损伤的轻度脑炎/脑病的亚型及ADC定量分析

    作者:杨擎;王雄;黄大祥;朱娟;汪飞;余永强

    目的 探讨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损伤轻度脑炎/脑病(MERS)的MRI影像亚型区分的可能性及意义;研究MERS患者胼胝体膝部(GCC)是否会被同步累及以及治疗后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证实为MERS的临床及磁共振资料,观察病变的MRI特征.测量首次MRI成像及治疗后第一次复查胼胝体压部(SCC)及GCC相同面积病灶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共四组,并计算其平均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治疗前、后SCC及GCC的ADC值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后第一次复查SCC和GCC平均ADC值的差异性.结果 病变形态在Ⅰ型MERS中呈圆形、橄榄形及“回旋镖”形三种亚型,Ⅱ型MERS病变形态包括整个胼胝体或邻近的白质或两者兼有的多发片状,具有轴对称特点.治疗前、后SCC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t=-9.953,P<0.05);治疗前、后GCC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1,P<0.05);治疗后第一次复查SCC与GCC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t=-1.028,P>0.05).结论 Ⅰ型MERS可从MRI影像进一步区分出三个亚型.MERS Ⅰ型急性期GCC同样有轻微的扩散受限,治疗后亦好转,MERS病变实际涉及区域可能较以往认知的范围更广.

  •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李娜;李健;纪玉强;王敏君;曾献军;王黎珍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CT、MRI特征,以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XA患者的CT、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13例PXA患者中,发病年龄范围为7~56岁,平均(33.4±18.2)岁,女5例,男8例.病变位于幕上脑实质12例,延髓1例;12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多发病灶位于左侧丘脑及右侧基底节区.大囊伴结节型5例(38.4%),实质型3例(23.1%),囊实性混合型5例(38.4%).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信号略高于脑脊液;3例行CT扫描,病灶均为囊实性,实性部分密度稍高,内可见结节状、小斑片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大多肿块显著强化,其中1例轻度强化,仅2例可见病变接触的软脑膜强化.结论 PXA的MRI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有助于减少误诊,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与脑膜瘤MR影像特征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荟美;赵卫;李宗芳;胡娟;张振光;谢伟;王清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和脑膜瘤的MR影像特征差别.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FT 21例和脑膜瘤71例,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MR影像特征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初诊年龄、肿瘤分叶征、瘤周囊变并囊变部分壁有强化、“阴阳征”、瘤内囊变或坏死灶、增强扫描均匀性、肿瘤与硬脑膜附着形式、“脑膜尾征”及“脑膜尾”长度这些因素在SFT组及脑膜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阳征”只在SFT组出现,其他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叶征中的深分叶征及肿瘤与硬脑膜窄基底相连两个因素在两组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膜起源肿瘤MR影像上见典型“阴阳征”、深分叶征并与硬脑膜呈窄基底相连时倾向于SFT诊断,同时综合其他有差异的单因素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广泛性焦虑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功能的研究

    作者:罗树存;罗泽斌;罗旭东;陈武标;谭志

    目的 研究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出现功能活动异常的脑区.方法 搜集GA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头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采集,然后对头部rs-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使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分析两组间的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AD组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延伸至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辅助运动区的ALFF值增高;右侧距状回延伸至舌回的ALFF值降低.结论 GAD多个脑区功能活动的异常可能与其临床症状群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 氨基质子转移MRI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马潇越;李玉成;窦社伟;白岩;刘太元;马伦;时少杰;左盼莉;王梅云

    目的 探讨氨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脑出血(ICH)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比.方法 搜集28例ICH患者行SWI和APT MRI扫描,测量计算病灶区与镜像区的SWI和APT加权(APTw) MRI信号强度值(SI),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ICH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28例ICH病灶区与镜像区的SWI和APTw MRI SI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APTw MRI S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SWI的.结论 APT MRI对检出ICH较敏感,有望为早期准确诊断ICH提供一个新的无创性磁共振检查方法.

  • 人感染H7N9禽流感与甲型H1N1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

    作者:杨晨;程冰雪;周莉;曾献军;汪丽娅

    目的 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与甲型H1N1肺炎在发病初期的不同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H1N1(H1N1组)和18例H7N9(H7N9组)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史、发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 H1N1组中位年龄23岁,基础疾病78%;H7N9组中位年龄59.5岁,基础疾病23%.在发病之初伴有呼吸困难和气促,H1N1组为9%,H7N9组为50%(P<0.05).在CT肺内征象上,H7N9组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影的共同出现率、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和薄壁空洞的表现均高于H1N1组(P<0.05),其中胸膜增厚和薄壁空洞在H1N1组中未发现.结论 与H1N1肺炎相比,H7N9禽流感肺炎发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偏多,CT检查能客观反映二者的影像特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少见的肺黏液表皮样癌CT征象分析

    作者:许春苗;陈学军;窦新民;吴越;张孝先;康柳青;黎海亮

    目的 分析肺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MEC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边界、大小、密度、强化特征及伴随征象.结果 21例病例中15例为中央型,6例为周围型,中央型明显多于周围型,占71.4%.中央型MEC主要CT表现为气管及主支气管腔内的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肿瘤长轴平行于主支气管轴,边界清晰,病灶的平均直径为26 mm,8例出现钙化,13例呈中度及显著强化.6例周围型主要CT表现为肺内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4例为轻度强化.伴随征象:肺不张11例、阻塞性肺炎6例、邻近肺透亮度增强4例.5例淋巴结肿大,其中3例为中央型,2例为周围型.结论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这些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周围型肺腺癌胸膜CT表现分析

    作者:杨舒一;杨亮;滕琳;曹玉坤;张珊;崔越;史河水

    目的 探究周围型肺腺癌的胸膜CT表现与肿瘤侵犯脏层胸膜(VP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肺腺癌的胸膜表现并将其分为非叶间裂胸膜(A组)及叶间裂胸膜(B组),根据肿瘤与胸膜关系将A组分为5型,B组分为4型,统计分析各型胸膜与VPI的相关性.结果 共75处胸膜,A组共46处,B组共29处.VPI发生率为A组Ⅰ型O、Ⅱ型66.7%、Ⅲ型87.5%、Ⅳ型80%、Ⅴ型10%;B组Ⅰ型84.2%和Ⅱ型40%,Ⅲ型及Ⅳ型VPI所占比为2/2和0/3.4处A组Ⅳ型瘤-壁脂肪间隙不清晰均伴VPI.6处纵隔胸膜异常伴VPI.结论 A组Ⅲ、Ⅳ型及B组Ⅰ、Ⅲ型高度提示VPI,A组Ⅳ型伴不清晰瘤-壁旨肪间隙或累及纵隔胸膜,可增加VPI发生的可能.

  • 龟或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与CT表现

    作者:姚景江;贺亚琼;张亚林;房文皓

    目的 探讨龟或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5例龟或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电子病历和CT资料.结果 25例龟或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咯血,44%的患者伴原有肺结核病史,CT征象主要为小叶中心结节(96%)、支气管扩张(72%),其次为斑片状实变灶、纤维条索灶、直径≥1.0 cm结节灶,空洞以薄壁空洞为主;厚壁空洞、胸腔积液不常见.结论 龟或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常伴有慢性肺部疾病,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软组织黏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的MRI表现

    作者:赵越;杨斌

    目的 探讨软组织黏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MRCLS)的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软组织MRCLS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 4例位于下肢深部软组织间隙内,2例位于皮下,形态不规则,边界一般较清楚,瘤周水肿较轻,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等信号或稍高、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见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软组织MRCL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MRI征象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Rosai-Dorfman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作者:李勤祥;查云飞;赵海;肖妮;徐志锋;陈颖瑜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DD)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RD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39岁,中位年龄21岁,术前均针对性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和(或)CT、MRI检查,初步分析10例患者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CT共检出受累淋巴结64枚,长径>1.0 cm者40枚(62.7%),密度均匀者62枚(96.7%),14枚(21.8%)边缘模糊,CT增强扫描直径>1.5 cm的受累淋巴结中约88.6%呈现多环状或半环状强化.DR示右肱骨中上段骨髓腔条片状以低密度为主的骨破坏,小部分密度不均匀增高,未见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顶骨病灶CT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晰,累及板障与颅骨内外板,边缘未见硬化,MRI示病灶T1WI及T2WI均呈中等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部分呈高信号,钆喷酸葡胺(Gd-DTPA)T1WI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侵犯周围软组织.左上臂软组织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见低信号分隔,D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块显著强化,外侧边界不清,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显示肿瘤血管丰富.病检光镜下均可见一类胞体大、胞质丰富的组织细胞,其胞浆内见吞噬的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均为组织细胞S-100(+),CD68(+).结论 淋巴结RDD和淋巴结外受累有着不同的影像学表现,部分与病理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正确认识其影像与病理学特点,有助于完善鉴别诊断.

  • 鼻前棘骨折的CT诊断研究

    作者:王永花;陈海松;周锐志;徐琦

    目的 通过CT扫描研究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和漏诊率、与鼻骨骨折的关系、与鼻前棘形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因外伤进行颌面部检查的横轴位CT图像,重点观察鼻前棘并检出此部位骨折,统计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以及原报告诊断正确率和漏诊率并分析漏诊原因,分析鼻前棘骨折与其形态的关系,分析鼻前棘骨折与鼻骨骨折的关系,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横轴位CT图像共检出44例鼻前棘骨折,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为22.00% (44/200),原诊断报告中诊断出2例,诊断正确率4.55% (2/44),漏诊率95.45% (42/44);200例外伤病例中,双杆型、单杆型、三角型、不规则型鼻前棘骨折率分别为33.85% (22/65)、32.26%(10/31)、12.24%(12/98)、0.00% (0/6),双杆型和单杆型鼻前棘较三角型者更易骨折(x2=11.05、6.67,P<0.0167).不规则型者未发现骨折.44例鼻前棘骨折合并鼻骨骨折者41例,3例未合并鼻骨骨折,93.18% (41/44)的鼻前棘骨折同时有鼻骨骨折.39.42%(41/104)的鼻骨骨折同时有鼻前棘骨折.结论 鼻前棘骨折并不少见且常与鼻骨骨折并存,对前者认识不足导致漏诊率极高.双杆型与单杆型鼻前棘易骨折.

  • 腰椎旁肌脂肪浸润与椎间盘退变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银霞;李绍林;陈佳玲;范惟;李勉文;莫贤福;肖继杰;张晓东

    目的 使用m-DIXON Quant技术定量评估椎旁肌脂肪含量,探讨腰椎旁肌脂肪含量与椎间盘退变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105名志愿者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m-DIXON Quant序列扫描,评估L3/4、L4/5、L5/S1水平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及测量其相应水平双侧竖脊肌、多裂肌及腰大肌脂肪含量.分析椎旁肌脂肪含量与椎间盘退变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竖脊肌、多裂肌及腰大肌脂肪分数与年龄有相关性(均P =0.00);不同Pfirrmann分级的竖脊肌、多裂肌及腰大肌脂肪含量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0);控制年龄因素后,双侧竖脊肌脂肪含量与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有相关性(左侧r=0.15,P=0.01;右侧r=0.13,P=0.02);双侧多裂肌脂肪含量与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有相关性(左侧r =0.15,P=0.01,右侧r=0.14,P=0.01);双侧腰大肌脂肪含量与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无相关性(左侧r =0.07,P=0.25,右侧r=0.03,P=0.54).结论 竖脊肌、多裂肌及腰大肌脂肪浸润程度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竖脊肌、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有相关性,但相关并不密切;腰大肌脂肪浸润程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无相关性.

  •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磁共振分析

    作者:来丹萍;张斐韫;章燕珍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R)患者关节盘和髁突位置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40例单侧ADDWR患者的颞颌关节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以患侧为病例组,健侧为对照组,测量张、闭口位关节盘和髁突位置,及初诊和1个月后复诊的无痛大张口度(MMO).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张口位,病例组髁突位置是0.49 ±0.13,对照组髁突位置是0.37 ±0.18,病例组较对照组髁突位置明显后移(P<0.05).病例组较对照组关节盘位置前移0.25 ±0.13,髁突位置后移0.12±0.19,关节盘前移程度和髁突后移程度成负相关性(r=-0.52,P<0.05).闭口位,病例组髁突位置是0.64±0.07,对照组髁突位置是0.61±0.07,病例组较对照组髁突位置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较对照组关节盘位置前移0.24±0.12,髁突位置后移0.02±0.08,关节盘前移程度与髁突后移程度无显著性关系(r=0.04,P>0.05).初诊、1个月后复诊无痛MMO及其增量分别是(25.6 ±4.5)mm、(31.1 ±3.9)mm和(5.5±4.7)mm,与关节盘前移程度和髁突后移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ADDWR的髁突位置在闭口位时无显著后移,张口位时显著后移,且后移程度与关节盘前移程度相关.ADDWR的严重程度与无痛MMO无关.

  • BOLD-MRI在评估肾脏氧合水平中的应用

    作者:张山

    肾脏的氧合过程由一个精细的、平衡的生理过程所构成,这个平衡包括肾脏血流量和动脉氧含量所决定的氧供应与以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为主的氧消耗两个方面.流入肾皮质的血流内的氧气主要以用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溶质的重吸收作用,相比之下,肾髓质的血流量较低,这可以保持渗透压梯度,以增加尿液浓度.肾髓质内的细长呈袢状的直小血管的解剖结构导致氧气易于从动脉扩散到静脉.此外,髓袢升支粗段为了产生浓度梯度需要主动地重吸收钠离子,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以上原因使得肾髓质较皮质处于相对缺氧的环境中,根据氧解离曲线,其氧合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浓度比例更易对氧含量的轻微变化作出反应.肾缺血占所有急性肾功能损伤病例的近50%[1],这种类型的急性肾功能损伤可能涉及肾髓质集合管的缺氧性损伤.此外,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败血症诱导的肾衰竭的内毒素模型、糖尿病肾病等多种动物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人们广泛认为肾内低氧与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重要的关联[2,3].

    关键词:
  • 金属伪影削减算法在双能量CT引导肺结节微弹簧圈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卓;马婧;洪楠;陈雷;陈尘

    目的 评价金属伪影削减算法(MAR)抑制虚拟单色谱图像(VMS)中金属伪影的效果,及在双能量CT(DECT)引导肺结节微弹簧圈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51例肺小结节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接受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微弹簧圈置人体内后,行DECT扫描.重组74 keV VMS及经过MAR算法处理的74keV VMS(VMS+ MAR).两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特别是伪影程度进行评分,比较VMS、VMS+ MAR图像质量.采用3分制评价图像:1分:优,伪影不明显,弹簧圈邻近组织显示良好;2分:良,伪影较轻,弹簧圈邻近组织模糊但仍可观察;3分:差,伪影严重,弹簧圈邻近组织模糊已不可观察.采用配对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VMS图像、VMS+ MAR图像主观评分有无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0.78).VMS与VMS+ MAR图像主观评分分别是2.11 ±0.87、1.35±0.59(P =0.005).对于少数病例,VMS不能满足诊断,经过MAR改善后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可以满足诊断.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MAR算法可明显抑制VMS图像中微弹簧圈引起的金属伪影,有利于肺结节VATS术前微弹簧圈定位的顺利实施.

  • iDose迭代重组技术联合低电压在颈部CTA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涛;陆健;张学琴;王绍刚;黄爱娜;沈继明

    目的 探讨iDose迭代重组技术联合低管电压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6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或超声检查发现颈部血管病变需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0例.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组方法及120 kV管电压;B组采用iDose迭代重组技术及100 kV管电压,其余参数两组均保持一致.统计学应用独立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动脉强化CT值、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B组颈总动脉起始端血管内CT值分别为(372.9 ±42.1)、(449.3±92.7) HU,噪声分别为(20.9±4.6)、(10.2±1.7)HU,SNR分别为16.8±4.1、38.9±14.5,CNR分别为12.6±3.7、34.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01、11.9505、-8.0331和-9.6532,P值均<0.01);颈内动脉起始端血管内CT值分别为(402.5±34.2)、(469.5±130.2)HU,噪声分别为(17.6±8.3)、(8.4±2.9)HU,SNR分别为32.7 ±5.2、75.1±24.1,CNR分别为19.6±5.2、70.8±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61、5.7314、-9.4195和-17.8769,P值均<0.01);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0.3)、(4.4±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863,P值<0.05);ED分别为(0.84±0.08)、(0.51±0.12)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5326,P值<0.01).结论 采用iDose迭代重组技术联合低管电压行颈部CTA检查,不但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而且能提高图像质量.

  • AngioJet装置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佳;徐浩;黄瑞;张强;蒋明明;周凡

    目的 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PMT)联合置管溶栓(CDT)、滤器置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1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CT静脉造影(CTV)确诊的左下肢DVT形成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行介入治疗.若造影示左髂总静脉无受压、血栓蔓延至下腔静脉或已发生肺栓塞(PE)者置入滤器.术中先采用血栓抽吸治疗,术后均保留导管继续溶栓4~12天.隔日复查造影,若血栓完全溶解并存在左髂静脉受压,则行球囊扩张及(或)支架置入,同时取出滤器.结果12例患者均行PMT联合CDT治疗,术后造影示左髂股腘静脉血栓清除Ⅲ级11例,Ⅱ级1例.4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9例存在左髂静脉受压,均予球囊扩张,若仍狭窄严重则置入支架,术后滤器均成功取出.12例患者抽吸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肾功能衰竭或PE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经对症处理后消失.1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CTV血栓无复发.结论 AngioJet PMT联合CDT、滤器置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左下肢DVT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普及.

  • Viatorr覆膜支架行TIPS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丁智锋;殷世武;张国兵;汪名权;潘升权

    目的 分析Viatorr覆膜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12月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的门静脉高压患者22例,主要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20例,顽固性腹腔积液2例.随访6 ~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2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临床疗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门静脉流速及压力的变化.结果 22例患者共置入Viatorr覆膜支架22枚,直径均为8 mm,支架长度为7~10 cm..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胆道损伤,经内科治疗后好转.门静脉流速由术前(17.7±7.4)cm/s升至(39.6±14.6)cm/s,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8.4 ±6.6)mmH2O降为(25.2±6.4) m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8、-6,38,P<0.01).20例出血患者术后均出血停止,随访期间2例患者复发.2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腹腔积液消退,另有1例患者于术后5个月新发腹腔积液.1例(4.5%)患者发生分流道失效,通畅率95.4% (21/22),经介入处理后达到100%.1例(4.5%)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于终末期肝病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Viatorr覆膜支架对于TIPS术后维持分流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对于国内患者人群的远期疗效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 常压氧气对急性脑缺血卒中大鼠保护作用及治疗时间窗的MRI研究

    作者:邱立军;翟金泉;史智超;柴桂;陈强;罗琳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常压高浓度氧气(NBO)对急性脑缺血卒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治疗时间窗.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模型,30 min后行头颅MRI检查,然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于MCAO模型后45 min、2h和6h吸入NBO 2 h,MCAO模型后12h各组大鼠再行头颅MRI扫描,后断头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各组大鼠的相对脑梗死面积及脑梗死病灶的相对ADC (rADC)值.结果 NBO治疗三组大鼠相对脑梗死面积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组,MCAO后45 min、2h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BO治疗三组大鼠脑梗死病灶rADC值降低率均小于对照组,MCAO后45 min、2h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大鼠组织学HE染色切片均可见梗死灶,MCAO模型后12 h,HE染色切片与在ADC图上所测得相对脑梗死面积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MRI DWI表明大鼠急性脑缺血后2h内给予NBO治疗具有保护作用.

  •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质沉积的MRI诊断及病因分析

    作者:汤翔宇;胡玉娜;张顺;朱文珍;刘朝旭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质沉积(SS-CNS)的MRI特点,提高对该病MRI表现及相关病因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具有明确病因的SS-CNS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8例患者病因均通过临床病史与MRI表现确定.结果 SS-CNS多发生于大脑基底部、小脑及脊髓表面,MRI T2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区脑/脊髓表面呈明显的连续线样低信号;SWI显示的病变范围明显大于T2WI.所有表面铁沉积区的脑回及脊髓均可见萎缩.8例SS-CNS患者的病因各不相同,包括化脓性脑脊膜炎、出血性脑肿瘤、出血性脑梗死、颈椎病小针刀治疗后、外伤后硬膜下出血、脑血管畸形、室管膜瘤术后及脑肿瘤卒中出血.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SS-CNS及其病因的重要的影像学手段.SWI较常规T2WI能够更敏感、更全面地显示病灶.

  • 扩散张量成像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王雪源;赵鑫;刘祥龙;赵晓艳;张小安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新生儿科确诊为HIBD的早产儿35例,对照组搜集无脑损伤足月新生儿10例,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和DTI序列扫描.利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对HIBD组与对照组颅脑感兴趣区测得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HIBD组内囊后肢的FA值与出生时Apgar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相关度.结果 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额叶白质、枕叶白质及豆状核的FA值在HIBD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叶白质、丘脑及大脑脚的FA值在HIBD的中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枕叶白质、丘脑及大脑脚的HIBD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三组的FA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囊后肢FA值与Apgar评分(1 min;5 min)无明显相关性(r=-0.179,P>0.05;r=-0.201,P>0.05).结论 DTI技术可在早期对早产儿HIBD进行诊断及评估.

  • 104例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分布与CT影像表现

    作者:王进华;俞瑶涵;陈中雨;陆斌;胡颖姿

    目的 探讨104例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分布与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患儿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病变按眶骨CT四象限定位法定位;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例患儿手术中位年龄2岁11个月.眶骨CT四象限定位法显示病变位于眶外上象限外眦区(OC-UO)52例(50.0%),眶内上象限内眦区(IC-UI)24例(23.1%),眶外上象限眉弓区(G-UO) 23例(22.1%)和眶内上象限眉间区(I-UI)5例(4.8%),病灶与额颧缝、额筛缝关系密切.103例病灶大径<2.0cm,G-UO病灶均值为(1.10±0.31)cm,与IC-UI、I-UI病灶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I-UI病灶均值为(0.64±0.14)cm,与G-UO、OC-UO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形态G-UO呈扁平状9例(69.2%),I-UI、IC-UI类圆形分别是4例(80.0%)、22例(91.7%),不规则形及哑铃状位于OC-UO.28例(26.9%)I-UI及G-UO对周围骨质有轻度压迫,而压迫明显者位于OC-UO.病变总的平均CT值为(-5.2±22.0)HU,但合并炎症的囊肿病灶其平均CT值为2.2 HU,高于单纯囊肿-7.5 HU,不同部位的病灶CT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眼眶CT四象限法有助于病变定位和描述,不同部位的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征.

  • 伴髓样特征的乳腺癌MRI形态学量化分析及信号特征

    作者:孙鹏峰;刘君君;刘佩芳;马文娟;郝玉娟

    目的 探讨伴髓样特征的乳腺癌MRI形态学及平扫、动态增强(DCE)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伴髓样特征的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病变的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DCE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引用影像组学中肿瘤球度参数对其形态学进行量化分析,对MRI上病变区进行手动分割,运用Matlab2014b软件提取肿瘤球度参数.结果 15例伴髓样特征的乳腺癌在MRI上均为肿块型病变,86.7%(13/15)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球度为93.68% (85.5% ~ 98.59%);86.7%(13/15)边缘清晰;73.3% (11/15)于平扫脂肪抑制T2WI信号均匀;DCE后15例早期时相均呈较均匀强化,随时间延迟93.3%(14/15)以边缘强化为著,TIC 66.7% (10/15)呈流出型(Ⅲ型)、33.3%(5/15)呈平台型(Ⅱ型);DWI均呈明显高信号,ADC值均较低.结论 伴髓样特征的乳腺癌形态学多呈规则的圆形,MRI平扫T2WI呈均匀的较高信号,DCE后早期时相呈较均匀强化,随时间延迟以边缘强化为著,TIC类型和DWI上ADC值呈典型恶性特征.

  • 不同阶段磁共振成像对Luminal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价值

    作者:张丹丹;华佳;庄治国;华小兰;成芳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不同阶段MRI影像参数对Luminal型乳腺癌病理缓解的评估价值及影像与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Luminal型乳腺癌54例,所有患者接受DP方案(紫杉醇+顺铂)NAC,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MHR)与非显著反应(non-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NMHR)组.对两组患者不同化疗阶段的影像指标参数进行t检验并获取其预测MH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影像和病理指标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NAC前,可用于评估MHR的影像指标是肿瘤早期强化率(△SI),曲线下面积(AUC)=0.681;NAC 2周期后,佳影像指标是肿瘤直径减低率(△D%1),AUC=0.815;术前佳影像指标是早期强化率的减低率(EID%2),AUC=0.871.影像与病理指标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其中Ki-67和雌激素受体(ER)与肿瘤直径(D)和△D%具有相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与肿瘤△SI和EID%相关关系密切;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影像指标不存在相关性.不同病理缓解程度之间的ER表达存在差异,而PR、Her-2和Ki-67表达不存在差异.结论 影像与病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NAC不同阶段的佳评估指标不同.

  • 直肠阴道隔占位性病变——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赵瑞琛;高雪梅;陈晨;程敬亮

    患者女,59岁.于20天前无诱因出现大便带血,血鲜红,不与大便混,无黏液脓血便、无腹泻、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于当地医院行直肠指诊,提示直肠阴道部肿物.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遂入本院就诊,门诊以直肠阴道隔肿物收入院.MRI:直肠壁未见明显增厚,直肠及肛管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b值未见明显扩散受限高信号.子宫未见明确显示.阴道残端及阴道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肛管与阴道之间脂肪间隙内偏右份可见一小结节状长T1、稍短T2信号(图1、2),DWI上未见明显扩散受限高信号(图3).膀胱充盈欠佳,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后,肛管与阴道之间脂肪间隙右份病变呈渐进性强化,病灶位于右侧肛提肌内缘,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大小约为6 mm×8 mm×12 mm(前后×左右×上下),距肛门约为2.8 cm.直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4、5).初步诊断:肛管与阴道间小结节状异常信号,倾向良性病变.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