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 중국기생충학여기생충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423
  • 国内刊号: 31-124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62
  • 曾用名: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汤林华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恶性疟原虫己糖转运体编码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表达

    作者:魏泉德;余新炳;叶苓;徐劲

    [目的]体外扩增、克隆和表达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的己糖转运体(PfHT1)基因,为研究其保护性免疫创造条件.[方法]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体外培养;碱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PfHT1基因的PCR扩增、克隆;脂质体介导法转染HEPG2细胞株及真核表达.[结果]从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性的编码PfHT1的基因序列,片段大小为1 516 bp;成功构建pN3-HT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肝癌细胞HEPG2中稳定表达.[结论]体外成功扩增、克隆恶性疟原虫PfHT1编码序列;重组质粒转染成功并获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的pN3-HT1/HEPG2细胞株.

  • 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作者:吴英松;董文其;李明;高洋;毕惠祥;李英杰

    [目的]制备抗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用纯化的LDHp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ELISA、Western 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结果]筛选出2A5和1H10两株能稳定分泌抗LDHp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两株单抗均为IgG2b,2A5和1H10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为1:512和1: 256,腹水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12 800,两株单抗与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弓形虫、日本血吸虫等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能识别恶性疟原虫33 kDa的虫源蛋白.[结论]制备的抗LDHp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

  •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山丘疫区与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SSU rDNA多变区序列分析

    作者:卜玲毅;胡孝素;敬保迁;易桃林

    [目的]分析我国内脏利什曼病(VL)山丘疫区与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L.d)分离株小亚基核糖体DNA(SSU rDNA)多变区的序列差异.[方法]n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SSU rDNA基因的特异片段克隆于pGEMR-T Easy Vector上,采用通用引物M13进行PCR扩增,全自动测序仪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扩增的5株利什曼原虫SSU rDNA序列大小均为392 bp;序列差异均发生在两个独特序列区(UQ-I和UQ-Ⅱ);山丘疫区L.d甘肃分离株和四川分离株均在UQ-Ⅱ区上有2个相同的碱基突变,L.d甘肃分离株UQ-I区上有1个碱基突变;无移码突变.[结论]山丘疫区分离株与平原疫区分离株之间的碱基序列有差异,平原疫区L.d山东分离株与婴儿利什曼原虫(L.in fantum)的碱基序列相同.

  •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烯醇化酶的影响

    作者:翟自立;尤纪青;郭惠芳;焦佩英;梅静艳;肖树华

    [目的]观察蒿甲醚(Art)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磷酸葡萄糖变位酶(GPM)、醛缩酶(ALD)、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M)和烯醇化酶(ENO)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4~5 wk后,1次灌服Art 100mg/kg或300 mg/kg,并于24~48 h后剖杀,收集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按NADPH的生成量或NADH的耗用量测定虫体的上述4种酶活力.[结果]经Art 100 mg/kg作用24 h后,雌虫的GPM、ALD、PGM和ENO活力分别较对照组下降15%、19%、50%和46%,其间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而雄虫仅PGM和ENO活力分别下降22%和32%;48 h后,雄虫的GPM和ALD活力亦分别下降21%和18%,雌虫的GPM、ALD、PGM和ENO及雄虫的PGM和ENO活力则进一步下降.经Art 300 mg/kg作用后24~48 h,雌虫和雄虫的上述4种酶活力均明显下降,且呈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Art对日本血吸虫尤其是雌虫的上述4种酶有抑制作用.

  • 我国雷氏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分子鉴别和分类地位的探讨

    作者:马雅军;瞿逢伊;曹毓存;杨宝金

    [目的]论证我国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分子鉴别法(鉴别PCR和rDNA-ITS2序列)检测辽宁及山东两省现场按蚊标本,并依据ITS2区序列建立分子系统树.[结果]分子鉴别显示,辽宁和山东两省均存在雷氏按蚊和嗜人按蚊.我国雷氏按蚊(辽宁和山东省,n=6)和嗜人按蚊(辽宁、云南、河南和四川省,n=10)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分别为451 bp、46.2%,448 bp、46.0%;各地雷氏按蚊和嗜人按蚊序列均无差异,但各地嗜人按蚊与对照组江苏的嗜人按蚊相比,种内序列差异为0.88%;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种间序列差异为25.7%.分子系统树显示雷氏按蚊与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与凉山按蚊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根据分子鉴别,确认我国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为同域分布的2个独立种.

  •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RES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李学荣;余新炳;单志新;马长玲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RESA)基因3'端部分基因序列,比较FCC1/HN与国外分离株RESA序列的差异.[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RESA基因3'端部分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阳性重组克隆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和同源性分析.[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约846 bp的RESA基因特定片段,阳性克隆经酶切及PCR扩增确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FC27,Palo A1to,NF7株RESA基因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确定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RESA基因3'端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株RESA序列与其他分离株存在一定差异.

  • 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2基因诱导的免疫应答研究

    作者:缪军;李珣;薛采芳;刘忠湘;王宪锋;甄荣芬

    [目的]探讨编码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2(HRP-Ⅱ)C端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果.[方法]将起始码和终止码引入HRP-ⅡC端基因片段两端,经测序鉴定读框,将包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HRP-Ⅱ基因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进行酶切鉴定.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RP-Ⅱ经肌肉免疫小鼠3次,每次间隔3wk.第3次免疫后2 wk,取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分别用ELISA测定HRP-Ⅱ抗体水平和用脾细胞增殖实验测定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RP-ⅡC端基因片段被准确地引入起始码和终止码;酶切鉴定表明包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HRP-ⅡC端基因片段成功地克隆入pcDNA3.1(-),形成pcDNA3.1(-)/HRP-Ⅱ.在pcDNA3.1(-)/HRP-Ⅱ免疫鼠血清中可检测出高水平的HRP-Ⅱ抗体,用原核表达的HRP-Ⅱ蛋白刺激免疫脾细胞,可检测出明显的细胞增殖反应.[结论]编码HRP-Ⅱ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其有可能作为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复合DNA疫苗的候选基因.

  • CD4+ T细胞在疟原虫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

    作者:肖宁;杨文

    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感染及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依赖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免疫系统的相互协同。

  • 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作者:欧阳录明;杨群英

    患者女性,32岁.在湖南省郴州市经营饮食业4年.腹壁游走性包块1年半.1999年6月剑突下有两颗蚕豆大包块,质软,有触痛.2000年9月两包块移位到右侧季肋部,局部疼痛偶伴头痛,遂来我院就诊.体检:右侧季肋部扪及1.5×2 cm包块2个,质软,与皮肤无粘连,触痛(+),肤色正常,初步诊断为右侧季肋部脂肪瘤,施行手术摘除.在常规消毒与浸润麻醉下,切开皮肤及肌筋膜,见有蟠曲的、白色带状物蠕动,取出,虫体长约20 cm,宽处约0.4 cm,患者病灶肌肉见直径约0.4 cm的窦道痕迹.从2个包块取出的虫体鉴定为曼氏裂头蚴.

  • 卫生部全国丝虫病监测工作会议简况

    作者:孙德建

    卫生部全国丝虫病监测工作会议于2000年11月1~4日在海口市召开,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有关领导、全国丝虫病技术指导组全体成员及有关防治结构代表共56人出席.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陈贤义副司长到会并讲话.WHO西太区官员Palmer博士应邀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会议听取了关于我国丝虫病监测和消灭丝虫病审评进展、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全球消灭淋巴丝虫病工作动态等专题报告;交流了丝虫病监测和贯彻实施<消灭丝虫病标准>、<消灭丝虫病审评>的经验以及有关科研工作的进展;讨论了进一步加强丝虫病监测和消灭丝虫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国丝虫病技术指导组第十七次会议同时召开. 我国是世界上受丝虫病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把丝虫病列入卫生防病的优先位置,采取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要措施的防治策略,于1994年实现全国基本消灭丝虫病.从1984年起,即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卫生部确认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次年起陆续转入监测阶段.据统计,1984~1999年病原学横向监测共血检13 410 520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 064例.至2000年,全国已有785个县市通过消灭丝虫病审评(含省、地级审评),占864个流行县市的90.9%,广西、贵州、上海、四川、重庆和湖南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通过省级消灭丝虫病审评.另有4个省已完成全省流行县市的地区级消灭丝虫病审评.江西、海南、广东和安徽等省对于监测中发现的个别残留疫点地区,已或正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予以消除.已通过省级消灭丝虫病审评的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开展了消灭丝虫病后的重点监测. 会议经充分讨论,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强丝虫病监测和消灭丝虫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点如下:①要旧系继续加强对丝虫病监测和消灭丝虫病工作的领导,将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要求限期达到全球消灭的丝虫病列入"十五”期间重大疾病防治计划,进行目标管理,坚持灭病务尽,直到实现全国消灭丝虫病.对此,切不可因现在丝虫病患者已经不多,而放松监测和消灭丝虫病工作,以致功亏一篑.②一定要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和严格消灭丝虫病审评.证实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消灭,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容不得半点含糊.因此,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需十分慎重,必须严格标准,要绝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于监测和审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切实予以纠正,不留隐患.③要十分重视丝虫病监测和消灭丝虫病工作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严格按卫生部有关丝虫病监测和消灭丝虫病审评文件中的要求和规定规范地进行.④已通过消灭丝虫病审评地区的监测工作仍不应终止,但监测的重点应转向边远贫困地区、防治和监测中可能存在薄弱环节地区以及对原微丝蚴血症者的追踪.⑤要积极开展对遗留的慢性丝虫病患者的照料.我国现存的慢性丝虫病患者数与防治前相比,已大为减少,但绝对数仍然可观.各地应积极开展对慢性丝虫病的调查并建档,采取WHO推荐的适宜于在社区一级开展的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当地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治疗方法给予治疗和处理,以减轻症状.在患者较多的乡镇可设置照料点. 全国丝虫病技术指导组第十七次会议对全国丝虫病监测和消灭丝虫病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评估,并对实现全国消灭丝虫病的前景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会议指出,丝虫病是继天花、龙线虫病和"脊灰”后,第四个由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要求限期达到全球消灭的传染性疾病.现在,WHO规划2020年实现全球消灭淋巴丝虫病,西太区规划2005年对成员国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2010年率先宣布全区消灭淋巴丝虫病.对此,作为成员国,我国应作出承诺.我国防治丝虫病的成绩和经验已得到WHO和国际上的充分肯定并被借鉴,当前少数地方监测任务较重,困难和问题较多,但只要能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努力,一鼓作气,至2005年实现全国消灭丝虫病,并通过WHO的审评是可能的.为此提出补充建议:①将丝虫病继续列入"十五”期间重大疾病防治计划,提出至2005年实现全国消灭丝虫病的奋斗目标,并相应提升目标管理的层次;②要加强对消灭丝虫病工作的管理,对监测任务较重,困难和问题较多的地方给予督促、指导和协助.

  • 灌溉沟渠改造灭螺结合人畜化疗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玉其;张娟;孙维山;章伟;杨晖

    潜江市为湖沼水网型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灌溉沟渠是钉螺的主要孳生地.多年来,采取药物灭螺、土埋灭螺及人畜化疗等防治措施,但由于钉螺的孳生环境没能彻底改变,以致防治效果不理想.1994~1998年,选择幸福村为试点,以农业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契机,在改造灌溉沟渠同时,结合人畜同步扩大化疗等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猪囊尾蚴病7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芝晔;杨承亮;李会开;刘家广

    我们对1999年1月~2000年6月就诊的70例猪囊尾蚴病患者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来源门诊及住院患者、经CT检查确诊和经ELISA血清检查(试剂盒由河南博赛生物试剂实验研究所生产)抗体阳性的脑囊尾蚴病患者共70例.

  • 大丰市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顾晓萍;朱卫标

    1999年5月,我市开展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1 对象与方法选择远离城镇的裕华镇晋丰村和三圩镇东联村2周岁以上居民,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定性和定量检查,用碘液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12岁以下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作钩虫虫种及其它线虫幼虫培养.

  • 内江市疟疾防治措施与发病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童学娅;林永祥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中部,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和隆昌县等5区县,人口为4 181 288人,占全省疟疾流行县总人口的5.8%.1999年疟疾发病13例,占全省总病例的1.1%,发病率为0.03/万,比全省平均发病率0.14/万低78.6%.我们对过去几年的各项防治措施与发病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巩固成果提供依据.

  • 本刊影响因子上升为0.545

    作者: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2000年11月提供的数据,本刊的影响因子为0.545,比前一年的0.403有所提高.

  • 中草药治疗小鼠肠道寄生虫及螨的效果观察

    作者:俞发荣;陶杰;张瑞君

    肠道线虫,鼠贾第鞭毛虫,毛滴虫和鼠螨是常见的寄生于小鼠体内、外的寄生虫,影响小鼠健康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首届"杜邦科技创新奖”

    作者:

    首届"杜邦科技创新奖”于2000年11月9日在北京国家科技部隆重颁奖.在获此殊荣的10个优秀科研项目中,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全国16个丝虫病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机构协作完成的"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榜上有名.

  • 重庆市嗜人按蚊的分布调查

    作者:蒋诗国;肖邦忠;唐成田;王卫国;李心术;肖鹏;晏维

    重庆市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东经105°15'~110°10',北纬28°~31°45',面积8.8万km2,辖40个区(市、县),人口3 020万.东部多为山区,与湖北、湖南、贵州省接壤;北部多为丘陵,与四川、陕西省相连.海拔高为2 626 m,低为130 m.有交错纵横的大小溪河经涪江、嘉陵江及乌江等汇入长江.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约1 100 mm.主产水稻、玉米及小麦等.传疟媒介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中华按蚊疟区于70年代即控制了疟疾流行,而嗜人按蚊疟区疫情波动不定.80年代中期在嗜人按蚊疟区采取了灭蚊措施,1993年以来,疟疾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取得了显著效果[1].1977年开展嗜人按蚊分布调查,1998年对嗜人按蚊分布区特征进行了试点调查,共调查37个区(市、县),结果报告如下.

  • 本刊列为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作者:

    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本刊被列入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在23个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本刊排序第8位.

  •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对上报疟疾发病数进行校正

    作者:王伟明;高琪;何宏政

    在卫生防疫统计工作中,常遇到一些需要掌握、但又往往难以收集完整的总体数据.如果单凭收集一个机构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很容易因存在漏失的问题而导致不准确.若为提高准确程度而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工作则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代价太大亦不现实.为此,我们应用捕获-再捕获法来精确估算,消除因漏失而造成的影响,以期合理有效地解决类似问题.

  • 1062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与CT分析

    作者:张恩东

    河南省周口地区及毗邻地区为囊尾蚴病的高发区,其危害较大,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情况复杂.我院自1990年8月~1998年8月共收治1 06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其中474例曾做过一次以上CT检查,分析结果表明,颅脑CT对该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可作为疗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现将其临床与CT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如下.

  • 福建省20年来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金俊;许龙善;李莉莎;欧阳榕

    1972年,福建省疟疾再次流行,年发病率为238.3/万,重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1].经积极防治,1979年降为4.133/万.1980年转入疟疾监测管理,采用以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对策,使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从1980年发病率5.596/万降至1999年的0.009/万.随着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流动人口剧增,疟疾爆发点时有发生,20年间共有80个点(村)出现爆发,其中81.3%由流动人口引起,18.8%发生在放松防治工作地区.为此,将20年来流行趋势及爆发点的主要特征概括分析如下.

  • 舟山市防治丝虫病的措施与系统监测结果

    作者:王建跃;张均和;程徐遂

    舟山市地处浙江东北部海岛,陆地面积为1 241 km2,辖4县(区)92乡(镇),有4县(区)76乡(镇)流行丝虫病,流行区人口682034人,系以班氏丝虫病为主的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防治前(1956年)微丝蚴率为7.6%,丝虫病患者37 784例,其中微丝蚴血症者31 023例,慢性丝虫病患者6 761例.经反复查治结合全民服药以及全民普服乙胺嗪药盐(酱油)等防治措施,1976~1984年,经本省、市考核,有4县(区)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开展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系统监测.1999年经省级考核,全市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

  • 大山区急性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探讨

    作者:陈德基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海拔均在1 300 m以上,是典型的大山区.云南血吸虫急性感染(以下简称急感)虽然不及湖区严重,但在一些地区却连年不断.为了探讨大山区急性血吸虫病发病规律,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特对我省1986年以来血吸虫急感情况进行分析.

  • 弓形虫感染鼠肝脾脑微量元素的测定

    作者:耿志辉;石毅;方艳秋;李淑红;刘利

    [目的]研究感染弓形虫对大鼠肝、脾及脑组织5种微量元素(Fe2+、Cu2+、Zn2+、Ca2+、Mg2+)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每只大鼠经腹腔注入2 m1含1.5×10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64 d后将2组大鼠处死,取肝、脾、及脑组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感染组肝组织Fe2+含量明显增加(P<0.01),Cu2+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Zn2+、Ca2+、Mg2+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感染组脾组织Fe2+、Cu2+含量明显减少(P<0.01),Mg2+增加(P<0.01),Zn2+、Ca2+无显著差异;感染组脑组织Fe2+、Cu2+、Mg2+含量明显减少(P<0.01),Ca2+增加(P<0.02),Zn2+无明显变化.[结论]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大鼠肝、脾及脑组织微量元素的改变.

  • 阿米巴肝脓肿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秦树林;王爱霞;盛瑞媛;刘正印

    [目的]分析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和内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1982年9月~1997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36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转归情况.[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86.1%)、发热(86.1%)、肝肿大伴触痛(83.3%)和右肋间压痛(58.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61.1%)及血沉增快(88.5%)等.92.6%的患者血阿米巴抗体阳性.B超声检查,单个脓肿及右叶肝脓肿均为75%.全部病例均用甲硝唑治疗,其中,27例患者同时行肝脓肿穿刺抽脓.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7.2%.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单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对于小肝脓肿疗效好,如肝脓肿较大应同时行肝脓肿穿刺引流.

  • 广西消灭丝虫病后重点监测结果

    作者:谢祖英;潘士贤;吕先纲;麦富珍;廖宁;何为涛;杨小春;杨益超

    [目的]探讨达到消灭丝虫病后继续监测的措施.[方法]1996~1998年选择可能存在薄弱环节的6个不同类型地区进行重点监测.病原学采取整群单耳双片法检查微丝蚴,昆虫学以个体解剖方法检测蚊媒感染幼丝虫情况,血清学应用成虫冰冻切片IFAT检测流行区人群抗丝虫抗体水平.[结果]血检27 938人,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蚊媒4 454只,未检出幼丝虫感染蚊;IFAT检测3 606人,人群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1.35%(0.39%~4.97%).[结论]我区消灭丝虫病后成果巩固,未出现丝虫感染再现迹象.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消灭
  • 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纵向观察

    作者:闻礼永;夏昭华;姚善滢;杨纪顺;程国强;苏应龙;宋昌存

    [目的]探索短期内有效控制钩虫、蛔虫及鞭虫等肠道线虫病流行和长期巩固其防治效果的措施.[方法]1986~1988年全民普查,对钩虫、蛔虫和鞭虫卵阳性者予以治疗.1989~1992年重点人群治疗.1993~2000年不采取任何主动干预措施.[结果]阿苯达唑每年治疗两次,连续3年,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降至3.2%、37.3%和3.5%,达到短期内基本控制其流行的目的.采取重点人群治疗,钩虫感染率降至0.5%.1993~2000年不采取任何主动干预措施,钩虫感染率降至1%以下,感染度降至10/LPG以下,且持续8年无回升,土壤中分离不到钩蚴.[结论]钩虫、蛔虫及鞭虫等肠道线虫病的传播已达到有效控制.

  • 从氯喹抗性产生看疟原虫的诱导变异

    作者:严继舟;李明;宋关鸿

    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产生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1,2],一种认为疟原虫抗药虫株天然存在.氯喹长期大量的应用起着选择(筛选)作用,将敏感个体或群体杀灭,遗留先天性抗药虫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疟原虫获得氯喹抗药性是对后天环境变化的适应.长期维持氯喹刺激,会诱导疟原虫产生抗药性.究竟哪一种观点正确呢?本文提出探讨.

  • 疟疾网络资源在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林澄涛;王恒

    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疟疾.互联网上有非常丰富的与疟疾研究有关的信息资源,如能充分利用,对促进疟疾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互联网络上与疟疾有关的主要网站资源,并以我实验室利用网络资源筛选恶性疟原虫膜蛋白新基因序列为例,介绍网络资源在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