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获201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医学杂志 中国
  • 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荚膜分型与毒力基因的检测

    作者:沈定霞;李东冬;郭玲;刘晓峰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表型、荚膜型及主要毒力基因,了解不同感染来源肺炎克雷伯菌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静脉血、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正常无菌部位穿刺液、肝脓肿和其他脓肿穿刺液等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178株,利用黏液丝试验检测高黏液表型,PCR方法检测主要荚膜型和毒力基因。将检测结果结合菌株来源进行列联表分析和χ2检验。结果17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丝试验阳性共83株,占46.6%。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中毒力基因rmpA阳性率为92.8%(77/83)。肝脓肿及其他脓肿脓液来源中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以K1/K2/K57为主,占75.0%(27/36),高于静脉血组32.4%(12/37)、痰及肺泡灌洗液组50.0%(22/44)、尿液组21.7%(5/23)、无菌部位穿刺液组25.0%(5/20),χ2=21.19,P<0.01;黏液丝试验结果中,肝脓肿及其他脓肿脓液组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77.8%(28/36)显著高于静脉血组29.7%(11/37)、尿液组30.4%(7/23)和无菌部位穿刺液组25.0%(5/20),χ2=27.90,P<0.01。结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临床多种标本特别是肝脓肿和其他脓肿的脓液标本中。 K57型肺炎克雷伯菌是我国除K1和K2型外的又一型具有高黏液性状、高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

  • 1809份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核型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于丽;付杰;马京梅;李昶;潘虹;杨慧霞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联合羊水细胞培养在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809例孕17~38周进行FISH产前诊断妊娠妇女的详细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羊水间期细胞选用13、18、21、X、Y特异性探针检测,同时进行常规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将两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09份羊水间期细胞FISH检测均成功,其中检出正常核型1767例,非整倍体39例、三倍体1例、嵌合体2例,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另外34例结构异常、5例嵌合体及12例正常变异FISH技术未能检出。结论 FISH技术检测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率高等优点,FISH技术联合羊水细胞培养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产前诊断。

  • 三种外部质量评价计划对实验室血清肌酐和尿素分析质量的作用

    作者:张传宝;赵海建;马嵘;张天娇;曾洁;王治国

    目的:介绍和比较3种外部质量评价计划在评价血清肌酐、尿素分析质量中的作用。方法质量管理方法研究。选择2013年同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小分子代谢物正确度验证和室内质量控制的室间比对计划的65家实验室,获得各实验室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的总误差、偏倚和变异系数,并依据《临床生物化学常规检验项目分析质量指标》评价各项分析性能的不合格率,并对3种外部质量评价计划在检出分析质量问题方面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在第1次常规化学室间质评中,肌酐总误差不合格的实验室为1.5%(1/65);尿素不合格的实验室为4.6%(3/65)。第2次全国常规室间质评中,肌酐总误差不合格的实验室为4.6%(3/65);尿素不合格的实验室为3.1%(2/65)。在正确度验证中,两个浓度水平样本的肌酐测定结果偏倚不合格率分别为41.5%(27/65)和21.5%(14/65);尿素测定结果偏倚不合格率分别为53.8%(36/65)和32.3%(21/65);室内质量控制的室间比对中,肌酐和尿素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7%~6.2%和1.0%~7.2%,两个项目的不合格实验室分别为15.4%(10/65)以及40.0%(26/65)。常规室间质评中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质量评价计划,在常规室间质评中不合格的实验室均在正确度验证和(或)室内质量控制的室间比对计划中不合格,反之则不然。结论通过参加常规室间质量评价、正确度验证及室内质量控制的室间比对计划,临床实验室可以对其分析的总误差、偏倚和不精密度进行评价,实验室应通过不同方式的外部质量评价计划来发现其分析质量问题并进行改进。

  • 评价间接法在癌抗原 CA72-4生物参考区间建立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政君;沈隽霏;宋斌斌;张春燕;吴炯;王蓓丽;郭玮;潘柏申

    目的:使用间接法建立本实验室的CA72-4参考区间。方法回顾性研究。通过中山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采集数据库中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2460例体检人群的CA72-4检测结果。对数据进行正态转换后,使用“Stem-and-Leaf&BoxPlots”数学方式对数据进行剔除和入组。筛选入组的数据经过男、女性别组间差异检验和年龄相关性分析后,利用非参数排序法建立CA72-4的参考区间。结果经“Stem-and-Leaf&BoxPlots”计算剔除数据139份,共入组2321份数据。其中男1548例,CA72-4结果为1.7(0.4~18.9)U/ml,女773例,CA72-4结果为1.8(0.2~18.9)U/ml。经统计,男、女不同性别组间CA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7,P<0.05),需根据性别建立不同的CA72-4生物参考区间。男、女各组CA72-4结果与年龄无相关性(r=-0.044、0.041,P值均>0.05)。CA72-4的生物参考区间分别为男<8.9U/ml,女<11.6U/ml。结论使用间接法建立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适用于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定期评审和一些无法使用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的项目。

  • 小细胞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钱琤;谷明莉;方超萍;石磊;李虎;陈燕;任传路;秦琴;邓安梅

    目的:研究小细胞肺癌( SCLC )患者不同分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CTC )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癌转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SCLC患者35例(局限期12例,广泛期23例)和非结核肺良性疾病患者25例。采集静脉血7.5 ml放入CellSave管中,样品经过处理后经CellTracks AutoPrep 系统荧光扫描后,系统根据荧光结果判读,对CTC进行计数。分析比较SCLC和良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TC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临床广泛期和局限期SCLC患者CTC表达的差异。同时,采集2 ml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研究CTC 与NSE的相关性。相关分析采用Sperman′s rank法。结果 SCLC患者外周血CTC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疾病对照组[ CTC≥1阳性率分别为80.0%和12.0%(χ2=27.003,P<0.0001),CTC≥5的阳性率分别为51.4%和0(χ2=18.367, P<0.0001),CTC≥10阳性率分别为34.3%和0(χ2=10.714,P<0.001),CTC≥50阳性率分别为17.1%和0(P=0.036,P<0.05)]。广泛期SCLC的CTC阳性率显著高于局限期[CTC≥1阳性率分别为58.3%和91.3%(P=0.033,P<0.05), CTC≥5的阳性率分别为65.2%和25.0%(P=0.035, P<0.05)]。 SCLC患者外周血CTC数量与血清NS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437,P<0.0001)。结论 SCLC患者CTC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且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CTC的表达对于早期预测SCLC的转移和恶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GP73和AFP单项与联合诊断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万豪光;徐浩;顾玉明;王慧;许伟;祖茂衡;王勇;宗迎迎

    目的:系统评价AFP、GP73单项检测,GP73和 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Meta分析。检索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13年6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AFP、GP73单项检测,GP73和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诊断性实验的文献,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按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同时根据诊断性研究的质量表( QUADAS)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通过Meta分析合并诊断效应量及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统计分析AFP、GP73,GP73联合和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性试验比值比( DOR)及95%可信区间。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7篇。 AFP汇总的敏感度、特异度、D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0.56~0.60)、0.85(0.84~0.87)、12.57(8.60~18.36),GP73为0.76(0.74~0.77)、0.82(0.81~0.83)、19.14(13.70~26.75),GP73和 AFP联合为0.86(0.84~0.88)、0.80(0.78~0.82)、40.60(28.49~57.87)。 AFP、GP73单项检测,GP73和AFP联合检测的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0.8371、0.8812和0.9294,Z检验比较AFP、GP73单项检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FP、GP73分别与GP73和AFP联合检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GP73单项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时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但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能有效避免一些AFP阴性漏检病例。

  • 基于分子倒置探针的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检测技术的建立

    作者:唱凯;贾双荣;潘锋;李发科;王丰;鲁卫平;邓少丽;陈鸣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分子倒置探针( MIP)检测技术。方法方法学建立。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检验科分离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耐药突变YVDD的野生株和突变株DNA。以HBV耐药基因突变YVDD为研究对象,建立针对该基因突变位点的MIP检测技术。分别采用构建的MIP技术和测序技术对1例HBV耐药突变YVDD野生株和1例突变株进行检测,通过比较MIP技术和测序技术的检测结果,明确MIP技术在临床标本检测中的准确性。结果 MIP技术用于单碱基突变检测时采用Taq DNA 连接酶和Ampligase DNA 连接酶进行热循环单碱基延伸及连接反应可保证检测的特异性。 MIP检测技术的佳探针浓度为1 nmol/L。通过对不同浓度靶序列的检测确定MIP技术的检测灵敏度为1 nmol/L。临床标本初步验证发现, MIP技术检测结果与测序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HBV耐药基因单碱基突变的MIP技术。

  • 国际酶学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四种酶学项目结果分析

    作者:颜清;穆润清;康辉;尚红

    目的:评估和分析中国酶学参考实验室参加国际临床化学委员会( IFCC )组织的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 RELA)中γ-谷氨酰转移酶( GGT)、乳酸脱氢酶( 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的测定一致性及不确定度,反映中国参考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1年RELA结果发布网站上的所有参与GGT、LDH、ALT及AST比对实验室的测定值及合成不确定度,分为全体组(所有实验室,12~27家/年)、国外组(除中国实验室外的实验室,4~10家/年)、中国组(中国实验室,6~18家/年)和参考组( Lab3, Gerhard Schumann )四组,分年度及样品值高低水平统计分析,计算组内测定值的变异系数( CV)、中国组及参考组测定值对国外组的偏倚及各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评价国内外实验室四种酶学项目RELA结果一致性以及ur 的变化趋势。结果各实验组四种酶高低两个水平样品CV值变化趋势一致,除LDH外,各组各项目高低两个水平样品CV值总体呈随年度递减趋势;全体组、国外组及中国组三组各项目测定值组内CV值除2006年ALT结果外,均在5%之内;六年的组内CV值数据中,中国组有87.5%(42/48)的情况低于国外组。除2006年GGT、ALT结果及2008年ALT结果外,中国组对国外组偏倚均在-2%~2%之间;2006年至2011年,中国组实验室测定值有75.0%(36/48)的结果低于国外组。2008年ALT高水平测定值均值中国组3.525μkat/L 低于国外组3.647μka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635, P <0.05)。各实验组四种酶高低两个水平批次的ur 均呈上升趋势,各年度各实验组低水平均较高水平值高约10%。参考组ur稳定在1.2%,中国组在2007年至2009年ur低于国外组;中国组实验室在2009、2010、2011三年ur稳定在1.0%。结论中国参考实验室酶学项目测定值与国外实验室无统计学差异,参考实验室间一致性较好,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结果客观且稳定。

  • 血浆蛋白C活性测定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门剑龙;陈宏;刘瑞玲;任静

    目的:研究血浆蛋白C活性( PC∶A)测定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2例,男77例,女125例,年龄(41.2±11.4)岁。采用IL 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PC∶A。采用ROC评价PC∶A的诊断性能。利用χ2检验对PC∶A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用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PC∶A测定结果分别为健康对照组(102.2±13.6)%、间歇发作组(104.8±11.9)%、轻度持续组(136.3±15.8)%、中度持续组(129.0±13.5)%、重度持续组(126.8±14.7)%,各组间PC∶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持续组PC∶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q值分别为16.83、19.94、11.37)和间歇发作组(q值分别为15.54、12.15、1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持续组和重度持续组PC∶A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持续组( q值分别为3.82和4.30,P<0.05)。在接受6个月的规则治疗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的PC∶A水平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q值分别为12.45和9.91,P<0.05)。 PC∶A评价哮喘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后病情未得到完全控制的临界值为118.0%时,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51~0.936)。χ2检验分析显示,PC∶A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血清总IgE、合并过敏性鼻炎和肺功能( FEV1%)有关联性( P<0.01)。 Cox回归模型和生存分析显示,在接受6个月规则治疗后的血浆PC∶A是哮喘患者第7~12个月内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的独立预后评价指标,血浆PC∶A高于临界值的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风险增加。结论哮喘患者血浆PC∶A水平显著增高,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水平和哮喘严重发作风险相关,可作为评价患者病情发展和哮喘控制的有效指标。

  • 五种可溯源胱抑素C检测系统结果的一致性评价

    作者:国秀芝;吴洁;侯立安;高学慧;叶阿里;齐志宏;佟大伟;迟书玲;邱玲

    目的:比较4种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 PETIA)与1种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PENIA)胱抑素C(Cys C)检测系统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实验性能验证。选择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门诊患者的检测后剩余血清标本共40例用于方法学比对实验。参考CLSI EP15-A2及EP9-A2方案进行比对结果分析。在OlympusAU54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应用上海景源、北京利德曼、北京九强和四川迈克生产的PETIA法Cys C试剂(标为A、B、C、D)和西门子BNⅡ上的PENIA法Cys C检测系统(标为E)测定40份比对血清,将4种PETIA法Cys C检测系统A、B、C、D与PETIA法均值以及与PENIA法系统E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比较与PETIA法均值以及与PENIA法系统E的偏差和百分偏差。以1、2、3、4 mg/L为医学决定水平,比较各检测系统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差。采用5种检测系统分别测定参考物质ERM-DA471/IFCC,计算各系统的偏倚和百分偏倚。结果系统A、B、C、D、E测定40份比对血清结果分别为1.29(0.89~2.43)、1.30(0.96~2.59)、1.22(0.90~2.44)、1.27(0.96~2.47)、1.14(0.82~2.05)mg/L。偏差图显示在Cys C小于4 mg/L时不同系统的差异较小。 PETIA法A、B、C、D与其均值相关良好,与均值的平均偏差(百分偏差)在-0.017~0.031 mg/L(-3.1%~2.1%)之间,均小于来源于生物学变异的允许偏倚(3.4%)。 A、B、C、D与其均值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差在-0.176~0.178 mg/L之间。系统A、B、C、D与PENIA法系统E测定结果相关良好,平均偏差(百分偏差)在0.278~0.326 mg/L(12.6%~18.5%)之间,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差(百分偏差)在0.055~1.079 mg/L (5.51%~26.98%)之间。 PETIA法A、B、C、D Cys C测定ERM-DA471/IFCC的偏倚在0.22~0.39 mg/L(3.9%~7.0%)之间,超出参考物质靶值允许范围,且均大于来源于生物学变异的 Cys C 允许偏倚(3.4%)。 PENIA 法检测系统 E 偏倚为-0.1 mg/L (-1.7%),在ERM-DA471/IFCC靶值允许范围内。结论所评估的4种PETIA法Cys C检测系统的一致性较理想,较未溯源前明显改善,但PETIA法测定结果高于PENIA法。在Cys C低浓度区(4 mg/L以下)时不同系统的差异较小,高浓度区时的差异较大。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

    作者:本刊编辑部

  • 分子诊断技术引领医学临床实验发展

    作者:李金明

    临床实验室因为分子诊断的出现,时间上可大致划分为“分子诊断之前”和“分子诊断之后”两个阶段。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揭示了编码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影响特定药物的治疗。基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的肿瘤靶向治疗,疗效与通路中相应靶点所涉及的基因突变相关。特定的基因型和基因突变的检测使得特定疾病的治疗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从而临床实验室从疾病治疗的后台走向前台。分子诊断常采用的是基因扩增技术,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分区、包括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是保证分子诊断结果能否很好的用于疾病诊疗的关键,未来的分子诊断实验室人员团队将包括检验医师、病理医师、药师、生物信息学专家、遗传咨询师和临床医学专家等。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 关于国内临床分子诊断发展的若干思考

    作者:关明;潘柏申

    分子诊断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检测中,但与国外水平相比,现行的国内分子诊断无论在检测平台和项目、质控措施上,还是在结果解释和自建项目的监管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分子诊断的现状,希望能够藉此呼吁政府、行业学会和实验室三方共同来制定相关政策、行业规范和质量控制的文件,在保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更多的分子诊断试验,推进国内临床分子诊断发展。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重大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瑜

    重大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关键在于病原的快速发现和确认。 PCR技术、基因测序和生物芯片等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对重大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和诊治水平。准确、快速、高通量、便携且智能化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微小 RNA 对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早期诊断的潜在价值

    作者:陈鸣

    结核病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引起死亡人数多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微小RNA( miRNA)是一类含有21~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或促进靶基因mRNA降解,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大量研究发现miRNA参与调节结核感染后细胞的凋亡、促炎症因子的表达、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等活动,有可能成为结核诊断的新型检测指标。

  • CYP2C9基因1300A>T突变对体外药物代谢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传保;戴大鹏;王双虎;耿培武;胡国新;蔡剑平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自20世纪40年代合成以来,该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和抗血栓治疗,至今仍无有效的替代品出现。华法林的有效治疗范围较窄,不同个体间维持剂量存在很大的差异,用药不当会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1-2]。近年来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及饮食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华法林的临床药效,其中基因多态性是重要的因素之一[1-4]。我们在临床日常工作中发现1例华法林高敏感患者,其日常稳定服药量仅为常规剂量的1/2,本研究对该患者进行了细胞色素P4502C9( cytochrome P4502C9,CYP2C9)、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1,VKORC1)及细胞色素P4504F2(cytochrome P4504F2,CYP4F2)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其CYP2 C9基因携带一种全新的突变类型1300A>T,并将突变型CYP2C9蛋白在昆虫细胞微粒体中重组表达,体外添加探针底物药,以研究其主要体外药物代谢特性是否发生改变,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投稿方式变更通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医学杂志 投稿
  • 肿瘤分子诊断与治疗新概念研讨会报名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肿瘤是全球性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环境、生活压力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癌症近20年来发病率上升很快,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恶性肿瘤已经给全球包括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不断寻找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对控制癌症至关重要。肿瘤分子诊断是集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统计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对其进行检测,以达到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目的的综合手段。

  • 抗菌药物吸附技术在血培养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何丽华;马俊;吴文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大型医疗操作与手术的广泛开展,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尽管广泛应用了广谱抗菌药物,医院内血流感染仍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检测手段。血培养阳性标本可继续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用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血培养操作为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采血,然而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有非首诊的患者已经在采血之前应用过抗菌药物。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克服抗菌药物对于细菌培养的干扰,抗菌药物吸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血培养中。

  • 不精密度分析需求短时间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龙梅;居漪;王惠民

    目的:评定不精密度需室内质量控制( IQC)数据少月数的分析并验证其合理性,比较分析项目、浓度、年份对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至2011年上海地区32家医院含20个项目(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钙Ca、氯Cl、肌酐Cr、葡萄糖Glu、钾K、钠Na、磷P、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h、总蛋白TP、尿酸UA、尿素Urea)涉及6个测量系统(罗氏、雅培、日立、西门子德灵、贝克曼、奥林帕斯)共3534个分析组的IQC数据。对每个分析组的累积月数与总体(12个月)进行t检验,可知每个分析组达到稳定所需少月数,得到月份对达到稳定的分析组的变化趋势,采用u检验分别分析等级医院、分析物水平、项目间的相关系数r,得到P>0.05的分析组数百分比。比较所有分析组6个月、10个月的变异系数( CV)与全年总CV的相对偏移。以大于我国行标不精密度的分析组作为不合格者,分析不同项目、浓度和年份对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等级医院、分析物水平、项目间不精密度(用CV表示)达到稳定时间分别为94.2%、10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0个月内不精密度达到稳定的分析组为88%。6个月和10个月CV的相对偏移≤5%的分析组分别占25%和88%。不合格的分析组达到了20%,项目中不易合格的为Ca,同一项目低浓度比高浓度的不合格率高,随着年份增长,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结论10个月以上的IQC数据更适用于医学实验室评定不精密度,不同项目、浓度以及年份的不合格率均有所不同,不精密度行标的建立可考虑这些因素。

  • 2014年医学实验室自动化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作者:冯文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2014年医学实验室自动化研讨会于2014年3月2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600余位检验同仁出席会议。大会围绕“智能自动化,实验室管理的基石”这一主题,就医学实验室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过去十年是中国医学实验室自动化飞速发展的十年。伴随着实验室自动化理念的普及和实际自动化用户的持续增加,实验室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大会由全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府伟灵教授和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王传新教授主持。此次会议邀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的Sunil Sethi 教授,就实验室自动化对实验室认证/认可(CAP/ISO15189)的帮助进行了介绍。来自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谢风主任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秦晓松副主任则从实验室的自动化平台建设、信息化对于工作流程的简化和完善的角度,结合实际的实验室建设思路、管理方法和策略分享了各自的经验,论述了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就各位听众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和热烈讨论。整场会议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听众嘉宾有序互动,经验交流真诚务实。目前,国内医院应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已至百余家。此次会议聚集了全国业内精英,大家充分进行了运营经验、管理理念的分享,展望了未来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发展蓝图,期共同携手为我国的医疗健康、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各专业学组成员名单

    作者: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作者: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名单

    作者:

    关键词: 医学会 委员会 名单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名单

    作者:

  • 吉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作者:吉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

  • 《中国临床实验室血液标本分析前标准共识》一书出版

    作者:兰南

  •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寄生瓶霉

    作者:王启;李虎;陈宏斌;林剑浩;王辉

    病历摘要
      患者女,67岁。因“右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2年,右膝关节感染旷置术后9个月”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患者2年前因右膝疼痛、活动受限住院行右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术后半年出现右膝关节肿胀不适,逐渐加重,局部皮温高,于2011年12月22日住院诊断“右膝人工关节术后感染”,行“右膝关节感染清创术”,术后伤口愈合。半年后再次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于2012年7月5日住院予“右膝关节感染清创旷置术”,术后伤口逐渐愈合,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近期门诊关节液培养阳性,以“右膝关节旷置术后”收治入院。

  • 可溶性ST2的检测性能评价及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谦;吴炯;郭玮;张春燕;潘柏申

    目的:对可溶性ST2( sST2) ELISA双抗夹心法试剂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初步评估sST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法学评价。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EP6-A方案对该项目的精密度、线性范围进行验证,选取上海地区5个社区的表面健康人300名(年龄20~85岁,男124名,女176名)建立参考区间,选取2013年5至7月中山医院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117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患者 sST2与 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比较血清sST2、NT-proBNP、LVEF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及分层的能力。结果 sST2检测试剂盒批内CV<4%、批间CV<10%;0~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Y=0.995X+0.005,R2=0.999);依据300名表面健康人血清sST2水平得出参考区间(男10.2~41.0μg/L,女8.9~28.1μg/L)。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浓度与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0.413),而sST2与LVEF不相关。 sST2在NYHA心功能≤Ⅱ级与>Ⅱ级患者中的中位数(IQR)分别为28.3(19.5~39.2);45.1(34.1~85.6),P<0.01。 sST2区分正常人与心力衰竭患者的AUC为0.815,诊断敏感性为51.2%,特异性为92.7%。 sST2、sST2联合 NT-ProBNP、三者联合( sST2、NT-ProBNP、LVEF )区分NYHA心功能≤Ⅱ级与>Ⅱ级患者的AUC分别为0.743、0.810、0.831,三者联合后诊断敏感性增加为94.7%。结论 sST2检测试剂盒检测性能符合临床要求,临床实验表明:血清sST2与NT-ProBNP, NYHA相关。 sST2不受年龄、肾功能损害和体重指数的影响。联合sST2可以有助于NT-ProBNP与LVEF更好地区分心力衰竭患者。

  • 《临床分子诊断学》一书出版

    作者:徐建

    关键词: 临床 分子 诊断学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