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

中医药学报杂志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중의약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2392
  • 国内刊号: 23-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匡海学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侧卧牵引推拉法配合针刺大粗隆顶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华;尹羽薇;徐英杰;谭福柱;董清平

    目的:观察侧卧牵引推拉法配合针刺大粗隆顶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4例,进行侧卧牵引推拉法配合针刺大粗隆顶穴治疗,隔日1次,7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途中8例患者未完成治疗;结果:经过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行走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直腿抬高试验、坐位摸趾屈颈试验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侧卧牵引推拉法配合针刺大粗隆顶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为92.6%;结论:侧卧牵引推拉法配合针刺大粗隆顶穴,操作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是一种良好的非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 清热除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为;尹羽薇;李泽光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机理.方法:选取在黑龙江省消防总队医院接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兼血瘀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58例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治疗组和58例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口服治疗,治疗组予清热除湿方内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的结果.结果:治疗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治疗组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络法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抑制炎症作用,能够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兼血瘀证)患者的关节症状,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胃炎饮方对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徐纪文

    目的:探讨胃炎饮方治疗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为胃脘痛患者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胃脘痛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2例,治疗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胃炎饮方,14天一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胀、胃痛、烧心、嗳气症状积分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7例、显效30例、有效40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2例、显效21例、有效49例、无效10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痛、胃胀、嗳气、烧心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饮方治疗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胃胀、胃痛、烧心、暖气症状积分亦明显下降,同时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刺配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任树军;任明辉;张秀华;王墉琦;谭福柱

    目的:回顾性分析针刺配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针刺、口服仙灵骨葆胶囊、针刺配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的方法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并于治疗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刺配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组.结论:采用针刺配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益气养阴、明目通络法治疗消渴目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卓;戴国令;陈铭军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明目通络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医证型属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DR、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明目汤治疗,均治疗52周,观察临床疗效、视力、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的结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视力、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疗效及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明目通络法治疗(DR)中医证型属气阴两虚型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 肺宁合剂在治疗急性咳嗽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束昇阳

    目的:探讨肺宁合剂治疗急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咳嗽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如抗生素、阿斯美等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肺宁合剂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为(5.12±1.07)天,治疗总时间为(13.26±4.36)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37±2.83)天、(25.64±5.71)天;并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3.86±1.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9±2.34);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4% (40/42),而不良反应率低至9.52%(4/4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17%(30/41)、29.27%(12/41),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宁合剂应用于急性咳嗽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通痹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马辉;林强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及MRI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腰椎牵引和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通痹胶囊,1次4粒,每天3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情况,采用MRI测量突出物的D值和AN值,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腰痛、腿痛、步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日常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突出物的D值和AN值均无明显变化,即治疗前后MRI上椎间盘突出物大小形态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通痹胶囊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疾病整体疗效,但影像学指标未明显变化,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 御唐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张莹莹;关璐;周妍妍;关慧波;李全;郑南

    目的:观察御唐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分成5组:模型组、空白组、格华止组、御唐丸高剂量组,御唐丸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建立T2DM模型.各组大鼠连续给药8周后,血清学检测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OD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或P<0.01);中高组、西对组SOD水平高于中低组(P<0.05或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中高组、西对组MDA显著低于中低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CAT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或P<0.01);中高组CAT水平显著高于中低组(P<0.01).结论:调节氧化应激可能是御唐丸治疗T2DM的作用机理之一.

  • 乌头汤对CIA大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狄舒男;周妍妍;王涛;谢宁

    目的:探讨乌头汤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血清当中相关细胞因子IL-6、IL-15、IFN-γ和GM-CS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挑选9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尾根部、背部和足跖部三点注射法注射稳定的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的乳化剂建立R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西药组(9只)以及乌头汤高(9只)、中(8只)、低(9只)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后用ELISA法检验各组大鼠血清IL-6、IL-15、IFN-γ和GM-CSF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对比,模型组各个值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乌头汤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的各个指标值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乌头汤各剂量组细胞因子指标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头汤能够降低类风湿性关节大鼠血清中IL-6、IL-15、IFN-γ和GM-CSF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且随着乌头汤浓度的增高,细胞因子的血清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推测乌头汤能直接或间接的缓解炎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 蝙蝠葛酚性碱抗胃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淼;李默;苏云明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蝙蝠葛酚性碱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蝙蝠葛酚性碱对SGC-7901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PAMD浓度≥75 μg/mL时,可对SGC-7901胃癌细胞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 <0.05;当PAMD浓度为75 ~ 600 μg/mL时,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逐渐下降,P<0.05;不同浓度组G2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蝙蝠葛酚性碱可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的增殖,将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目的.

  • 金银花、连翘及其配伍后对临床11种致病菌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玉婕;王长福;齐彦;贾博宇;陈德欣

    目的:在确定金银花、连翘及其配伍后抗多药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DR-MRSA)的基础上,探讨金银花、连翘及二者配伍后对临床常见的11种致病菌的作用.方法:将金银花、连翘及其配伍后抗多药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DR-MRSA)的优活性组分,分别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金银花、连翘配伍使用后对11种菌均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作用优于单味药和双黄连粉针剂.结论:金银花、连翘配伍不仅对MDR-MRSA具有抗菌作用,对临床分离的11种致病菌依然具有抗菌作用,可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用药基础.

  • 补中益气汤对力竭小鼠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建英;梁玲;聂坚;彭磊;刘宁;左爱学

    目的:探索补中益气汤对力竭应激小鼠胃肠动力的作用.方法:以负重力竭游泳法模拟过度“劳倦”应激性脾虚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程力竭游泳运动对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抗疲劳能力和胃肠运动功能(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胃窦组织形态学(HE染色)的影响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力竭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游泳耐受时间减少,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小鼠体质量增长平稳,力竭游泳耐受时间延长,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有所提高;28天时程的各组胃窦组织形态学(HE染色)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负重力竭游泳能导致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及胃肠动力的紊乱,而不会引起实验动物胃窦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补中益气汤能有效调节力竭应激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

  •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泄泻幼鼠肠粘膜屏障的修复作用

    作者:黄玉珍;刘万里;诸葛远莉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泄泻幼鼠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黄泄下法制造脾虚泄泻大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参苓白术散进行干预,观察大鼠小肠粘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其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的水平变化.结果:参苓白术散有显著的止泻作用,能明显改善脾虚泄泻大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光镜下模型组大鼠小肠粘膜部分萎缩,可见绒毛脱落,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粘膜内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参苓白术散各剂量组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减轻模型大鼠肠粘膜损伤、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对脾虚泄泻幼鼠肠粘膜屏障有一定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 芎芷地龙汤不同时间预防给药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痛阈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赵永烈;刘金民;岳广欣;王玉来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不同时间预给药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痛阈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每组8只,给药干预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 mg/kg制作偏头痛动物模型,在皮下注射药物后2h后测定,电子式机械测痛仪测定机械痛阈值,温度刺激仪测定温度痛阈值;硝酸还原法进行测定血浆NO浓度;ELISA法测定血浆CGRP、Neurokinin A、Endothelin-1(ET-1)、TXB2、6-Keto-PGF1α含量.结果:给予硝酸甘油后,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机械痛阈(1 d P<0.01,3 d P<0.05,7 d P<0.05)和温度痛阈(1dP<0.01,3 d P<0.01,7 d P<0.01)均降低,血浆NO浓度升高(1 d P<0.01,3 d P<0.01,7d P<0.01),血浆ET-1浓度降低(1 d P<0.05,3 dP<0.05,7 d P<0.01),血浆CGRP含量降低(1 d P<0.01,3dP<0.01,7 d P<0.05),血浆NKA含量升高(1 d P<0.01,3 d P<0.01,7 d P<0.01),血浆TXB2含量降低(1 d P<0.01,3 dP<0.01,7 d P<0.05),血浆6-Keto-PGF1α含量降低(1d P<0.05,3 d P<0.05,7 d P<0.01);预防给药后,芎芷地龙汤组和模型组比较,机械痛阈和温度痛阈均显著升高(3d P<0.01,7d P<0.05),NO浓度显著降低(3 d P<0.01,7 d P<0.01),血浆ET-1浓度升高(3 d P <0.01,7 d P<0.05),血浆CGRP浓度升高(7dP<0.01),NKA含量有所降低(1 d P<0.05,3 d P <0.05,7 d P<0.01),血浆TXB2含量有所增高(3d P<0.05,7 d P<0.01),血浆6-Keto-PGF1α有所增高(3d P<0.05,7 d P<0.05).结论:预防给药3天、7天,芎芷地龙汤均可以提高动物病理状态下的痛阈值,可减弱由NTG诱发的NO的升高水平,可升高由NTG诱发的TXB2降低水平,缓解由NTG诱发的6-Keto-PGF1α的降低水平,升高由NTG诱发的ET-1含量降低水平,减弱由NTG诱发的NKA的释放水平;预防给药7天后,芎芷地龙汤可以升高由NTG诱发的血浆CGRP降低水平.整体来分析,预防给药7天效果好于预防给药3天、1天.

  • 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抑制因子MMP-1、MMP-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海强;郑丽红;刘朝霞;王静滨;李明;梁国英

    目的:观察复方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改良的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肠愈宁低、中、高剂量组,从造模后每天分别灌胃给药1次至实验结束,4周后处死大鼠并取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MP-1、MMP-2表达的水平.结果:模型组MMP-1、MMP-2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肠愈宁颗粒中、高剂量组MMP-1、MMP-2相对表达量及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经肠愈宁治疗的大鼠病变结肠黏膜MMP-1、MMP-2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肠愈宁颗粒能有效治疗UC模型大鼠,可能与肠愈宁颗粒抑制MMP-1、MMP-2基因表达有关.

  • 知母呋甾烷醇型皂苷的质谱裂解行为研究

    作者:郭信东;梁军;宫凤秋;夏永刚;匡海学

    目的:应用UPLC-MS/MS方法研究知母中呋甾烷醇型甾体皂苷质谱裂解规律.方法:采用Waters UPLC HSS T3(2.1 mm×150 mm,1.8 μm)色谱柱及HSS T3 (2.1 mm×5 mm,1.8 μm)预柱.流动相:A相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B相乙腈溶液,二者均含有0.1%甲酸.4000-Qtrap检测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M+NH4]+数据.结果:总结了5个呋甾烷醇型甾体皂苷标准品在正离子模式下的特征碎片离子及其质谱裂解规律.结论:阐明知母呋甾烷醇型甾体皂苷的质谱裂解规律将有助于对知母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的代谢稳定性研究

    作者:蒋俏丽;刘乐环;黄瑞雪;周洪伟;茅玉炜;黎翊君;翟文文;戴俊东

    目的:考察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的代谢稳定性,为丹参酚酸类成分的透皮制剂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HPLC法测定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裸鼠皮肤匀浆实验组在32℃,300 r/min条件下保温24h丹参总酚酸中丹酚酸B的含量,评价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的代谢稳定性.结果:32℃,300 r/min条件下24 h内丹酚酸B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裸鼠皮肤匀浆组降解百分率分别为9.98%、15.92%(P<0.05).丹酚酸B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6.87 h.结论:丹参总酚酸在裸鼠皮肤中不稳定,具有较明显的代谢作用.

  • 白术麸炒前后饮片和水煎液中总糖、多糖含量测定比较

    作者:刘江亭;林永强;张学兰;李慧芬;崔伟亮;李惠芳

    目的:比较白术炮制前后饮片和水煎液中总糖和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白术麸炒前后饮片和水煎液中总糖、多糖的含量.结果:白术麸炒后饮片和水煎液中总糖、多糖的含量均增加,白术麸炒后饮片中总糖增加了5.70%,多糖增加了177.27%;麸炒后水煎液中总糖增加了22.65%,多糖增加了6.31%.结论:白术麸炒后总糖和多糖的含量和煎出率均提高,其变化规律和功效改变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 酸枣仁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耿欣;李廷利

    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平,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养肝功能.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黄酮、生物碱、脂肪酸等.本文对酸枣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各种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酸枣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针刺颈夹脊穴的临床应用概述

    作者:王珍珍;张春红

    颈夹脊穴的治疗作用广泛,近年来在针灸临床中愈来愈受到重视.颈夹脊穴虽属经外奇穴,但其临床应用颇多,颈部是脑部和躯体气血运行的通路,颈夹脊穴的治疗效果与疏通气血,调和阴阳,通调脏腑有关.针刺颈夹脊穴可以缓解周围组织对神经的压迫,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局部疼痛.针刺颈夹脊穴还能显著提高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推动脉供血情况,从而提高大脑的供血,缓解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同时针刺颈夹脊穴还可应用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各种疾病.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的疾病,包括眩晕、颈椎病、周围型面瘫、呃逆、肩关节疾病、失眠、偏头痛、顽固性网球肘、声带小结等,肯定了针刺颈夹脊穴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 叶天士论奇经病之表现

    作者:欧阳八四;葛惠男

    奇经病变多虚证,或表现为以虚证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其病变大多涉及肝肾二脏,可以单病,更多的时候是两条及以上的交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奇经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理法方药的辨治原则,开辟了内伤杂病诊治的新途径.

  • 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作者:沈文娟;刘建平;吴效科;王桂媛;张跃辉;丛晶;张杨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与先进科技的结合体,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其防病治病的干预理念逐渐为世界所认知.然而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快速发展的十余年并未取得质的飞跃,尤其在方案设计、试验注册、研究报告以及质量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如加强循证医学导向作用、督促临床试验的国际注册、重视研究方案的顶层设计、执行临床试验报告规范、强化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提高临床试验研究水平,对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将大有裨益.

  • 浅谈方证关系源流及其现代研究概略

    作者:梁华;兰辛键;李奇玮;朱明雪;隋雨桐;尚雨嫣;刘璐

    方证关系始见于《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方证关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探讨方证关系的理论形成、发展及当代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方证关系,为进一步揭示方证关系提供思路和依据.

  • 清藓饮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IFN-γ和IL-10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续艳;王玲姝;谢梁振;刘树民

    目的:评价“清藓饮”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中IFN-γ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糜烂型OLP患者口服清藓饮,1剂/d,早、晚餐后各1次,连续8周.空白对照组40例为健康志愿者,不服药.采用空白对照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空白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FN-γ及IL-10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评定“清藓饮”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IFN-γ、IL-10表达水平,IFN-γ/IL-10比值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藓饮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发挥疗效的具有机制可能在于调整了患者体内Thl/Th2漂移,从而起到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 疏风化痰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胡伟林;赵珊珊;涂明利;王琦

    目的:观察疏风化痰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疏风化痰方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记录治疗前、后及随访肺功能检测(FEV1、PEF、FEV1/FVC),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两组疗效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EV1较治疗前均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FEV1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随访FEV1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EF较治疗前均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PEF较治疗前均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较治疗前均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FEV1/FVC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随访FEV1/FVC较治疗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较前上升,对照组治疗后CD4+较前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较治疗前均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8+较前上升,对照组治疗后CD4+/CD8+较前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化痰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促进CVA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恢复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远期疗效确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 针刺陷谷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安琪;张帆;周佳华;梁军;吴迪;邹伟;李晓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寻针刺陷谷穴引起脑部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改变与其产生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3.0T磁共振采集14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右侧足阳明胃经陷谷穴Bold信号数据,应用统计学参数计算软件包spm12(statistical parmetric mapping)进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针刺陷谷穴引起脑部正激活区域包括左侧脑干、小脑、中脑、角回(Ba44);右侧颞叶;双侧额叶、中央前回、岛叶(Ba13、Ba22)、缘上回(Ba40).结论:激活脑区与针刺陷谷穴产生的临床疗效关系密切.

  • 温补脾肾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玉芳;姚昶;孙海峰

    目的:研究中药温补脾肾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共62例,将其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变化(FIN)、空腹血糖(FB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血清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FIN、HOMA-IR、BMI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腹胀腹泻等副作用更少,依从性更好,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性激素T、LH、LH/FSH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可改善FIN及HOMA-IR,改善卵巢功能,降低BMI及WHR,减轻二甲双胍的副作用,效果满意.

  •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辨证论治体会

    作者:高乘成;隋杨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中医称之为“鼓胀”,其辨证论治思路灵活,与西医治疗相比复发率较低、预后较好.鼓胀的治疗主要从肝脾肾三脏着手,注重疏肝、健脾、补肾,扶正与祛邪兼顾,用药择虚实缓急,故行气化湿、活血化瘀均适可而止,适时助以扶正,临床观察远期疗效好,值得总结借鉴.

  • 腰椎间盘突出症从痰瘀论治

    作者:杨友发

    运用中医思维从痰瘀互结病机切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临床探索,分痰瘀虚痹、痰瘀热痹、痰瘀寒痹三型辨证内治,有执简驭繁之功,对于提高疗效,凸显中医治疗优势具有研究价值.

  • “风能胜湿理论”在冠心病论治中的运用

    作者:白雪;王小强;彭娟

    在冠心病“阴弦”的病理机制中,湿邪是源头,痰浊是过渡,痰瘀是结局.故将“湿伤肉,风胜湿”、“风属木,湿属土,木能克土”等理论为基础所形成的“风能胜湿理论”用于冠心病的论治,体现着病从本源而治,以风阳先胜湿阴,而后痰浊易化,痰瘀可逆的思想.在临床中依据风药的特点及其使用原则,辨证地于处方中少佐风药胜湿邪,寓风开云雾见清天之意,逆转该病的进展,亦本着求索之心,积极开拓冠心病辨病而治的法门,以期不断发展中医特色理论.

    关键词: 冠心病 风药 风胜湿
  • 百会透曲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微血管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于学平;孙晓伟;邹伟

    目的:观察百会透刺曲鬓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微血管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头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选取百会透刺曲鬓穴治疗30 min,每12 h针刺1次.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方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脑微血管纤维连接蛋白阳性表达与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再灌注4h、12 h,病灶周围区脑微血管纤维连接蛋白阳性表达及含量均与模型组相似(P>0.05);再灌注24 h、48 h、72 h较模型组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百会透刺曲鬓穴能增加脑微血管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并随着针刺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更显著;通过增加纤维连接蛋白而保护血脑屏障,可能是头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祥;田兆方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中央随机的方法分为3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利巴韦林(利巴韦林组)、热毒宁(热毒宁组)、热毒宁+利巴韦林(联合组)静脉输注,每日对各组患儿常规行心电图检查,疗程开始时常规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cTnⅠ)检查协助诊断,疗程结束时复查心肌酶谱判断心肌酶学改善情况,常规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检测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事件,疗程结束后对各组患儿行疗效评估.结果:三组患儿中联合组与热毒宁组在心律失常恢复时间、心肌酶学改善情况上均优于利巴韦林组(P<0.05),联合组与热毒宁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热毒宁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组(P<0.05),联合组与热毒宁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海峰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利胆汤联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术后12 g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自拟疏肝利胆汤,1日1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胁肋胀痛、呃逆嗳气、恶心纳差、腹泻和身目黄染等症状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呃逆嗳气、恶心纳差、腹泻和身目黄染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胁肋胀痛、呃逆嗳气、恶心纳差、腹泻和身目黄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36,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6±2.5)d,明显短于对照组(8.8±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2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可较快地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基于PCR-DGGE方法探讨益脾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微生态调节

    作者:王斌;魏连刚;徐大超;赵恩春;喻春皓

    目的:收集临床病例及相应资料,建立患者信息库;探讨益脾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微生态调节作用.方法:通过人肠道菌群PCR-DGGE方法,对溃疡性结肠患者服用益脾止泻汤前后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采用凝胶成像等基因指纹图谱分析技术构建其肠道菌群的基因指纹图谱,与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基因指纹进行比对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与健康志愿者比较,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的变化,但差异不明显;而进一步PCA分析表明,UC患者给服益脾止泻汤后,逐步向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结论:益脾止泻汤有助于UC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康复.

  • 龙江医派名医白郡符治疗皮肤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陈婷婷;韩彦华

    目的:分析龙江医派名医白郡符治疗皮肤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白郡符先生治疗皮肤外科疾病的中药方剂56首,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首中药方剂中涉及中药104种,用药总频数为826次.结论: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赤芍、当归、金银花、天花粉、知母、生地黄、穿山甲、茯苓、没药等;治疗皮肤病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胃、心、脾、肾为主.

  • 康广盛教授关于二陈汤主治证的研讨

    作者:康天济

    康广盛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方剂学博士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届名中医”,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熟读经典,博采众长,学验俱丰,从医40余载,长于内科、妇科,学术造诣深厚.笔者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两年余,导师不但对方剂学教学方面成绩斐然(全国优秀教师),且在临证中擅用经方、名方辨证化裁,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康广盛 二陈汤
  • 《千金要方》“肝劳”治法方药特色浅析

    作者:李红波;杨勇

    本文主要讨论《千金要方·肝脏门·肝劳》治法方证特色;辨析“虚”“劳”病名区别与联系,结合《内经》、《伤寒论》、《诸病源侯论》中“关格”的论述,对肝劳方主治中“关格”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肝劳的病机为阴阳两虚、阴虚为主;治以“虚则补其子”和“虚则补其母”相结合;用药特色以辛散温通药配甘润滋阴药.

  • 逍遥散加减治疗风湿病举隅

    作者:刘瑞林;周全;周瑾

    逍遥散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功善疏肝健脾,理气和营,原方用于治疗病机属于肝郁血虚的妇科诸疾,原方所治诸症中也包括“肢体疼痛”.病位在肢体关节者,既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又属于西医风湿病的范畴,笔者临床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肢体疼痛体征突出的风湿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特举案例2则与同道分享.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分析

    作者:周洪伟;谢琪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c Lymphadenitis,HNL),早由日本的Kikuchi和Fujimoto提出,故又名Kikuchi病或Kikuchi-Fujimoto 病[1].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症状为持续高热,并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贫血等[2],中医学属“痰毒”范畴[3],本病病程多为1~6个月[4],属良性自限性疾病[5].

中医药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