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

中医药学报杂志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중의약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2392
  • 国内刊号: 23-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匡海学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何佳;姚淮芳;程晓昱;崔萌萌;任文杰;乔敖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关系.方法:将2017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内科病房高血压患者203例纳入研究,分析中医证型,检测并比较各证型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203例患者中以阴虚阳亢HCY和non-HDL-C水平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中辨证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的患者心脑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提示高血压患者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注重平肝潜阳、健脾化湿之法,尤其要注意阴津亏损,阳气失去制约为发病基础的人群,存在较高的血栓性事件风险.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动脉超声特点分析

    作者:尹玉兰;叶小汉;吕洪雪;王婷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动脉超声特点.方法:通过对2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部位、性质,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动脉超声表现.结果:2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气虚痰瘀互结证69例(31.94%)、阴虚痰瘀互结证65例(30.09%)、阳虚痰瘀互结证37例(17.13%)、气滞痰瘀互结证24例(11.11%)、血虚痰瘀互结证21例(9.72%).气虚痰瘀互结证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3级(50.72%)多见,其次为2级(40.58%);阴虚痰瘀互结证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3级(60.00%)多见,其次为4级(24.62%),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斑块发病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软斑出现频率高(57.97%),其次为阳虚痰瘀互结证(56.75%),与气滞痰瘀互结组、血虚痰瘀互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痰瘀互结证硬斑出现频率高(41.67%),与气虚痰瘀互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气虚痰瘀互结证和阴虚痰瘀互结证为主,气虚痰瘀互结证和阴虚痰瘀互结证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3级多见;气虚痰瘀互结证、阳虚痰瘀互结证软斑的出现频率较高,气滞痰瘀互结证硬斑的出现频率较高.

  • 胆汁反流伴胃黏膜肠化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肖定洪;李静波;徐建德;黄智萍;李采娟;倪伟英;吴晓华;尚莹莹;杨伟;郭召平;仝欣

    目的:探究胆汁反流伴胃黏膜肠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选取101例中医体质问卷应答的胆汁反流并胃黏膜活检患者,根据病理是否存在肠化分为肠化组和无肠化组.肠化组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同或相近的无肠化患者作对照,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体质特点.结果:27例胆汁反流伴肠化患者体质分布情况为阳虚质(15例,55.6%)>平和质(5例,18.5%)>阴虚质、痰湿质(均为2例,7.4%)>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均为1例,3.7%).阳虚质在胆汁反流伴肠化组与无肠化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909,P=0.027).结论:阳虚质胆汁反流患者较其他体质可能更易发生胃黏膜肠化.

    关键词: 胆汁反流 体质 肠化
  •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对佐剂关节炎大鼠NF-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蒋耀平;肖敬;赵先锋;谢议凤;蒙继勇;刘江;张国峰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对佐剂关节炎大鼠NF-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NC)、关节炎模型组(RA)、甲氨蝶呤组(MTX)和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组(CT).观察并评估大鼠关节炎指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滑膜组织中P65、I-kBα、TNF-α、IL-1β和COX-2的表达.结果:与RA组相比,MTX组和CT组均能显著降低关节炎指数(P<0.05),且CT组显著低于MTX组(P<0.05);与RA组相比,MTX组和CT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CT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 VS MTX);MTX组和CT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P65、TNF-α、IL-1β和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 VS RA),I-kBα显著上调(P<0.05 VS RA),且MTX组和CT组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甲氨蝶呤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关节炎症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I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环氧化酶的表达来实现的.

  • 黄芪甲苷调控HO-1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研究

    作者:杨萍;周玉平;常秀春;王凤;李高文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抗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机制.方法:以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体外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氧化酶1蛋白表达,并考察细胞培养液中cTnT、SOD、GSH-PX含量,以及炎症细胞因子hs-CRP、TNF-α浓度.结果:H/R损伤可诱导心肌细胞细胞活力下降,细胞上清中cTnT水平增高,SOD、GSH-PX水平下降,炎症细胞因子hs-CRP、TNF-α水平增高,伴随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诱导剂CoPP可以显著抑制H/R损伤所致的细胞损伤及氧化平衡体系失衡、炎症细胞因子表达.黄芪甲苷可使HO-1表达进一步升高,具有类似CoPP效应,显著降低经H/R处理的心肌细胞cTnT水平,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炎症细胞因子hs-CRP、TNF-α水平.而HO-1抑制剂ZnPP则可以显著增加H/R诱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结论:HO-1通过抗氧化、抗炎作用参与抗心肌细胞H/R损伤,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诱导HO-1表达而发挥抗H/R损伤作用.

  • 广佛手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因子调控的影响

    作者:欧明娥;唐铁鑫;吴伟斌

    目的:探讨广佛手对脂多糖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广佛手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作用于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广佛手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脂多糖(10μg/mL)作用于培养的A549细胞,同时加入广佛手提取物,24 h后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8和IL-10的含量.结果:广佛手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A549细胞活力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多糖作用肺上皮细胞后,IL-8和IL-10释放均增加(P<0.01),广佛手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可减少脂多糖诱导的IL-8释放增加(P<0.01),广佛手水提取物在LPS诱导后IL-10分泌明显增加(P<0.01),而广佛手醇提取物对LPS诱导的IL-10分泌增加呈抑制作用(P<0.01).结论:广佛手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肺上皮细胞无损伤作用,对脂多糖造成的急性肺损伤模型有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增加抗炎因子的释放双重保护作用.

  • 人参皂苷Rg3增强PD-1抑制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郭奕维;郭秀臣;张静波;刘爱春;全丽娜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PD-1抑制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作用,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人参皂苷Rg3在增强T细胞对抗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DLBCL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体外激活并扩增T细胞,建立T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联合人参皂苷Rg3能否增强PD-1抑制剂对T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DLBCL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联合人参皂苷Rg3能够增强PD-1抑制剂对恢复T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并增加细胞因子IL-2和IFN-γ分泌的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g3增强PD-1抑制剂对DLBCL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为增强T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细胞因子分泌.

  • 黄连素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作者:曹雪明;朱娜

    目的:研究黄连素(BBR)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并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建立冠心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以正常SD大鼠设立空白组,实验组予以高、中、低剂量BBR灌胃,对照组和空白组予以等BBR体积的双蒸水灌胃,治疗周期为12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硝酸酶还原法检测NO含量;RT-qPCR法检测iNOS含量;蛋白印记实验分析各组Caspase-3、Bcl-2、Bax、p65、IKB、IκB、p-p65蛋白变化.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TNF-α、IL-1β、IL-6均显著上升,NO含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TNF-α、IL-1β、IL-6均有不同程度下降,NO含量上升(P<0.05).(2)在VEC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iNOS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iNOS 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VEC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Cleaved-caspase 3和Bax表达显著上调,Bcl-2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Cleaved-caspase 3和Bax出现下调,Bcl-2显著上调(P<0.05).(4)在VEC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p-IκB和p-p65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p-IκB和p-p65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BBR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下调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增加NO水平有关.

  • 养心颗粒对易损斑块Rho/Rho激酶信号通路血清LDL-C、TC、ET-1、TNF-α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影哲;温宇婷;张献;王汉良;周亚滨;潘祥宾

    目的:观察养心颗粒对易损斑块Rho/Rho激酶信号通路血清LDL-C、TC、ET-1、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雄性家兔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心颗粒组、法舒地尔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及高脂饮食喂养8周,采用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并注射P53基因转染建立易损斑块模型.药物治疗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LDL-C、TC、ET-1、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心颗粒组和法舒地尔组血清中LDL-C、TC、ET-1、TNF-α含量下降(P<0.05);养心颗粒组与法舒地尔组比较,血清中LDL-C,TC、ET-1、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颗粒可降低易损斑块Rho/Rho激酶信号通路血清中LDL-C、TC、ET-1、TNF-α的含量.

  •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p38 MAPK及TNF-α、IL-4的干预作用

    作者:贾育新;毕殿勇;段永强;明海霞;万生芳;程小丽;成映霞;呼会茹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p38 MAPK、TNF-α及IL-4基因、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SPF级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标记,按性别不同分笼饲养.取雌、雄大鼠各5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依据性别不同分笼饲养;采用复合因素+TNBS/乙醇刺激法(乙醇浓度50%)构建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参苓白术散低、中、高治疗组,剂量分别为6 g/(kg·d)、12 g/(kg·d)、24 g/(kg·d)及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组0.2 g/(kg·d),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其余各组大鼠均以蒸馏水灌胃治疗,剂量:10 g/(kg·d),疗程3周,每日灌胃1次.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结肠组织p38 MAPK、TNF-α、IL-4的蛋白含量表达;RT-PCR法检测UC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内p38 MAPK、TNF-α及IL-4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内p38 MAPK、TNF-α蛋白含量、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IL-4的含量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大鼠p38 MAPK、TNF-α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显著(P<0.01或P<0.05);IL-4的蛋白含量、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尤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作用显著.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明显调节脾虚湿困型UC大鼠病变部位结肠组织内p38 MAPK、TNF-α及IL-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水平.

  • 槟榔碱不同配伍环境下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

    作者:王豪;张久旭;李梦薇;韩星;温浩然;冀艳华;刘洋

    目的:观察槟榔碱在槟榔提取液中、四磨汤中和单独使用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情况.方法:采用体外温孵的方法研究槟榔碱单独或配伍使用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情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槟榔碱在肝微粒体孵育液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槟榔碱在槟榔水提液中、四磨汤中和单独使用时的代谢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四磨汤中的其他成分能够干扰槟榔碱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情况,从而起到降低槟榔碱毒性的作用.

  • 芝芪康艾颗粒的质量标准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王兰芳;贾忠;刘鸿雁;刘丽娜;董云霞

    目的:建立芝芪康艾颗粒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以期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HPLC法建立黄芩苷含量检测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并确定大给药量,以大药物浓度,大给药体积,24 h内灌胃给药2次,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对主要脏器进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黄芪、黄芩、灵芝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0.212~2.120μg(r=0.9993)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0%.测得小鼠大耐受量为临床成人用药的217.2倍.HE病理切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给药组肝脏病理切片下出现肝细胞轻微变性外,其他器官均无明显肉眼及镜检异常变化.结论:本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适用于芝芪康艾颗粒的质量控制;本制剂药理安全性较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依据.

  • 香附四物汤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与成分分析

    作者:席骏钻;沈锦华;毛全高;李亚南

    目的: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将香附四物汤中具有显著活性的挥发油部位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以解决香附四物汤新型口服制剂研发过程中挥发油存在的挥发性与不稳定性等问题.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香附四物汤挥发油(XFSWO)/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佳包合工艺为XFSWO:β-CD 1:10(mL:g),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 h;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法(IR)、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法(SEM)对制得的包合物进行表征,证明包合成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XFSWO及XFSWO/β-CD包合物的成分分析与比较.结果:β-CD包合未对XFSWO中主要成分的化学性质产生影响,但组分含量可能发生一定改变.结论:本研究为香附四物汤新型口服制剂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GC-MS/MS测定当归中联苯菊酯等三种农药残留的一测多评研究

    作者:朱敏凤;余敏灵;张富东

    目的:建立GC-MS/MS测定当归中联苯菊酯等三种农药残留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Cleanert TPH专用净化柱净化.用GC-MS/MS测定样品,根据色谱相对保留时间和质荷比信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以联苯菊酯二级离子扫描峰(181.1/166.1)面积为参照峰,计算甲氰菊酯二级离子扫描峰(265.1/210.1)面积、溴氰菊酯二级离子扫描峰(252.9/93.0)面积与其面积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以联苯菊酯为对照品,测定当归中联苯菊酯等三种农药残留量的GC-MS/MS方法.结果: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进样量在0.01~0.1 ng范围内与它们的色谱峰面积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低检出限(以进样量计)联苯菊酯为3.385×10-4 ng,甲氰菊酯为2.965×10-4 ng,溴氰菊酯为1.308×10-3 ng.平均回收率联苯菊酯为93.9%,甲氰菊酯为93.5%,溴氰菊酯为93.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当归中联苯菊酯等三种农药残留的一测多评研究.

  • 当归标准化研究进展

    作者:谢志军;龚成文;米永伟;武伟国;张东佳;蔺海明

    中药材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归素有"十方九归"之称,为中医常用中药.当归药材标准化开始于历代《本草》,但当归标准化生产研究起步较晚.本文对当归种子种苗、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药材、饮片等标准化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了当归标准化方面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当归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 以人体"阳气"的运行模式浅析从"肾"论治神志疾病

    作者:施娜;许筱颖;赵楠琦

    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阳气"的运行、推动.神志活动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高级生命活动表现.正常的基础人体生命活动与人体神志活动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基础生命活动正常是高级神志活动正常的前提,异常的基础生命活动会妨碍正常神志活动的发挥,异常的神志活动亦会影响基础生命活动的运行.人体的神志活动出现异常,提示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不协调,提示"阳气"的生成、运行异常."阳气"从化于肾间"元气",以"气一元论"探寻中医"肾"功能与"阳气"运行的关系.从"阳气"的生成出发,探寻中医"肾"功能与神志活动之间的关系.从中,提示临床上可从"肾"论治神志疾病.

  • 从"毒损脉络"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作者:王可彬;马莲;吴圣贤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因,其中易损斑块是关键,但目前缺少有效治疗手段.中医文献中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易损的概念,我们认为易损斑块属于中医毒邪败坏形质范畴,提出从"毒损脉络"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思路,将中医外科经典解毒类方药加以改进,用于易损斑块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本文就这一治疗思路从中医理论角度进行阐释.

  • 六点式针刀松解术配合强膝通痹汤治疗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治学;胡燕;孟志雄;朱儒

    目的:探究六点式针刀松解术联合强膝通痹汤对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大骨节病膝关节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各110例;针刀组采用六点式针刀松解术联合强膝通痹汤,针刺组采用针刺联合强膝通痹汤;4周后观察疗效、检测指标.结果:针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ISOA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针刀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NF-α、IL-1β 表达水平、血清NO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六点式针刀松解术联合强膝通痹汤,对于大骨节病所致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能明显予以改善和缓解.其作用机理是对膝关节力学平衡予以调整和恢复,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表达水平、NO含量等途径起作用的.

  • 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中医药治疗初探

    作者:姜婷婷;江宇泳;王融冰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治疗肝性脊髓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2017年6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1例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结果:男性患者41例(82%),女性患者9例(18%),年龄38岁~74岁,平均年龄52.46岁;14例患者好转(28%),26例患者未愈(52%),2例患者加重(4%),8例患者死亡(16%).结论:HM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为肝硬化终末期,多合并肝癌或伴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肝性脊髓病患者的愈后,随着乙肝及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乙肝及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可获长期稳定,肝性脊髓病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到日程,用中医方法治疗肝性脊髓病或成为可能.

  • 潘永福教授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的用药规律探析

    作者:许海柱;潘永福

    目的:探讨和研究潘永福教授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潘永福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临床医案252份,运用Excel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并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52份医案中,使用中药177种,4845频次.频数分析显示常用中药为浙贝母、鱼腥草、炒谷芽、甘草、香附、茯苓、白术、北沙参、夏枯草等56味.常用药物可聚为六类,养阴清肺药、疏肝理气药、健脾化湿药、化痰散结软坚药等为潘教授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常用配伍药类.结论:潘教授认为孤立性肺小结节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特点为肺经郁热,脾虚湿蕴,肝郁气滞,痰毒内结.临证重视调理脾胃及疏肝理气.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临床优势,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脉血康胶囊长期服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刘岐;王茜;陈文阁

    目的:评价周围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脉血康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7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门诊的1600例患者进行观察.以血瘀脉阻为主要证型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治疗及追踪观察时间范围(t):8周≤t≤24个月.将服药前与服药后4个阶段:服药8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血液流变学和肝功、肾功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依此对长期服用脉血康胶囊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比较4个阶段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服药后各阶段均较服药前改善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肾功指标无著变(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安全剂量范围内服用脉血康胶囊其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选择.

  • 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李宏九;张晓辉;李洁;张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798张纳入研究标准的,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关联规则法、复杂熵聚类法等,探讨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次50以上的有黄芪、葛根、川芎等36味中药,其中活血药、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中药;同时得到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则、药味关联的网络化展示等.结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体现了平乐正骨"扶正祛邪"的整体辨证观,以及"破、活、补"三期用药原则.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持.

  • 从郁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作者:耿华;申青霞;任顺平

    近年来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归纳其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等病性特点,并结合其临床多样的症状表现,笔者发现与中医"久病必郁","诸郁致病"的辨证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郁"证病因繁多,表现多样,日久难治,临床上亦常与情志相关,将"从郁论治"的辨证思想用于rGERD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本文从"诸郁致病"的角度探究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从而讨论rGERD患者的中医治疗.

  • 皮内针联合西药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倩;廖大忠;李修元

    目的:探寻皮内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皮内针联合西药格拉司琼方案;对照组(59例)单使用格拉司琼方案.对比两组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控制情况及血清五羟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总控制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59.3%)(P<0.01);治疗组内不同肿瘤间总控制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化疗2 d后血清五羟色胺(5-HT)升高程度无差异,化疗结束2 d后治疗组5-HT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四种肿瘤化疗2 d后5-HT升高程度及化疗结束后2天5-HT下降程度均无差异(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西药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提高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 电针治疗脑梗死手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BOLD-fMRI定量分析

    作者:张金凤;李光;苏果;陈飞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方法评价电针治疗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梗死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研究;在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电针疗法,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价患者手运动障碍改善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OLD-fMRI评价电针疗法对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手运动中枢激活情况,健康组患者进行单次的fMRI检查,并记录手运动中枢激活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FM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脑梗死患者健侧手被动运动激活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皮质的LI值大于患侧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手(右手)运动激活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皮质的LI值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激活患侧的大脑手功能运动皮质,促使脑功能重组和代偿,促进脑梗死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的尽快康复.

  • 基于古代医案文献挖掘的调补宗气用药规律

    作者:高黎;张蓓;贾春华

    目的:本文基于古代医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补宗气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古代医案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终纳入26例医案,共计96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高达274次.通过对核心药物的使用规律进行分析可知,古代医案中用于调补宗气的前4位高频药物依次为茯苓、熟地黄、当归、甘草.结论:古代医家在调补宗气时,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三种药味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肾经,功效以补虚为主.

  • 以方证相对论指导二陈汤类方运用的思路

    作者:韩忠敏;司振阳

    本文主要从二陈汤的组方源流、二陈汤类方方证的构建、常用二陈汤类方的方证抓手、方证间的病机联系以及二陈汤类方应用举隅等方面,探讨了以方证相对论指导二陈汤类方运用的思路,以期为儿科临床医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 基于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前胡汤辨治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作者:李廷保;杨鹏斐

    目的:探讨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记载同名前胡汤辨治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方法:检索整理清代以前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记载的同名前胡汤,录入计算机并建立同名前胡汤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方药配伍规律.结果:在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中,依据不同年代记载同名前胡汤方剂不重复计,仅在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六代共95部古医籍中共出现同名前胡汤85首,涉及中药107味,药物分为17类,用药总次数为813次;核心药物为前胡、甘草、生姜、半夏、黄芩、人参、麦门冬、白芍药、石膏等及核心药类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等.结论:①组成敦煌前胡汤的11味药包含了高频率的6味药和频率较高的1味白芍,体现了核心药为组方配伍的基本药物.②敦煌前胡汤是《千金》前胡汤减麦门冬、桂心加吴茱萸构成,可能为后者的衍生方.

  • 略述《内经》理论在肾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季;蒙向欣;吴立友

    肾系疾病由于原发病较多,病情变化迅速多变,在辨证分型及论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对《内经》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从肾系疾病的病因病机、发病症状、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方面,结合《内经》原文,简略阐述了《内经》理论在肾病诊治方面的应用思路和体会,为肾系疾病的中医临床思辨及运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关键词: 肾病 内经 诊治 应用
  • 浅议《伤寒论》笫111条之治疗原则

    作者:王学军;田凤花;陈有明

    《伤寒论 》笫111条,是有关火疗误治后的变证与机转以及预后的条文.在条文中,对这一火逆变证,仲景虽曰小便利者,可治,但未出具体的治法及方药,后世亦未补充可取之方,使后学者无所适从,临床当中更难做到正确辩证运用.笔者从该条文中一系例变证,都是阳邪亢盛,阴液枯竭的表现,通过对《伤寒论 》有关"阳邪亢盛,阴液枯竭"条文逐一分析,联系仲景在阳明病212条阳明病、少阴病三急下证釆用急下存阴之法,再从文中但小便利者,可推测,保存津液应是其第一要务,可用承气类急下存阴,推测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理论研究探讨和临床实践的验证.

    关键词: 伤寒论 笫111条 分析
  • 响应面法优化山荆子果实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作者:马智超;翟春梅;怀雪;孟祥瑛;孟永海

    目的:优化山荆子果实总黄酮提取方法.方法:对山荆子果实进行总黄酮提取,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以料液比、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作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优提取方法.结果:响应面法优化后提取工艺:料液比1:20(g/ml)、醇浓度4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1次总黄酮含量:17.83%.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山荆子果实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行之有效,为后续刺玫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中医药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