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중화간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18
  • 国内刊号: 11-388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gd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顾万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伴脾功能亢进53例临床研究

    作者:武晓勇;张燕忠;张彧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100例小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资料.按照术中处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脾切除.其中观察组53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对照组47例,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状况.结果 观察组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输血量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4/53)显著低于对照组(44.7%,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5.5%、67.9%比97.9%、76.6%、68.1%)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2%、57.5%、41.7%比93.5%、58.3%、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不但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同的疗效,且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35例患者临床与病理特征

    作者:庞业滨;欧超;郭哲;彭宁福;向邦德;黎乐群

    目的 探讨合并胆管癌栓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CD133、CD90、EpCAM等6种肝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 从94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选取35例合并胆管癌栓的病例,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从同期入院治疗的不合并胆管癌栓肝癌患者中分层选取3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病例原发灶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35例患者中,有19例原发肿瘤直径小于5 cm[范围:0~17 cm,平均(6.9±0.7)cm].与对照组比较,合并胆管癌栓的原发肿瘤大多为中低分化(33/35,94%比18/35,51%),包膜不完整(18/35,51%比3/35,8%)并且有微血管侵犯(29/35,83%比7/35,20%).所有病例肉眼或显微镜下均未见原发肿瘤侵犯胆管壁现象.合并胆管癌栓组与对照组CD90、EpCAM、CK19、VEGF、CD133和C-ki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9%、77.1%、71.4%、85.7%、80.0%、80.0%和57.1%、54.3%、34.3%、65.7%、54.3%、51.4%.生存分析显示,合并胆管癌栓肝癌患者的预后比不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癌患者差(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7%、20%比88%、72%、62%;P <0.05).结论 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癌患者预后不良,肝癌病理分化较低,并且肝干细胞标志物高表达,提示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可能起源于肝干细胞.

  • 肝移植受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中CD39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樊华;寇建涛;李平;韩东冬;李杰群;贺强;齐海智

    目的 检测肝移植患者急性排斥时外周血CD39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与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76例肝移植患者外周血CD39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对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在检测CD39+T细胞水平的同时行肝穿活检,另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分别选取急性排斥反应和无排斥反应患者各10例,检测CD4+CD25+CD39+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CD39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较无排斥反应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与排斥活动指数呈负相关(r=-0.86,P<0.05);外周血CD39+调节性T细胞抑制率较无排斥反应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CD39+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明显降低且与排斥程度呈负相关.发生急性排斥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39+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也明显降低.

  • 巴塞罗那分期A期及B期肝细胞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作者:朱倩;乔国梁;晏建军;严以群

    目的 探索巴塞罗那分期(BCLC)A期及B期肝细胞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肝切除手术预后.方法 将2002年4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89例BCLC A期及B期肝癌自发破裂患者纳入病例组.根据年龄、性别及BCLC分期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破裂的171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肝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HR)7.38,95% CI:1.91 ~ 28.58,P<0.05]、肝硬化(HR6.04,95% CI:2.83 ~ 12.88,P<0.05)以及肿瘤位于Ⅱ、Ⅲ、Ⅵ段(HR 5.03,95% CI:2.70~6.37,P<0.05)是肝癌自发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瘤生存时间(范围)分别为12(1 ~78)个月和4(0 ~78)个月.病例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3%、23.4%、10.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0%、16.8%、4.5%.对照组分别为85.4%、63.2%、46.3%和65.7%、39.2%、27.5% (P <0.05).根治性切除是影响肝癌自发破裂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总体生存:HR0.32,95% CI:0.08 ~0.61,P<0.05;无瘤生存:HR0.12,95% CI:0.01 ~0.73,P<0.05).结论 肿瘤部位、高血压及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癌自发破裂的重要危险因素.BCLC A期及B期肝细胞癌破裂患者应行一期肝切除术.

  • 甲胎蛋白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杀伤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扬;王跃如;丁光辉;杨庭松;王龙;张柏和;吴孟超;Lisa H.Butterfield

    目的 制备、检测甲胎蛋白(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活性,探讨肝癌疫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经过AFP抗原决定簇肽(AFP542-550)刺激或转染AFP慢病毒刺激的树突状细胞(AFP542-550/Lenti-AFP-DC),体外活化AFP特异性CD8+T细胞,并应用抗人CD134单克隆抗体体外封闭AFP-CD8+-CTL.通过观察AFP-CD8+-CTL体外杀伤HepG2细胞后IFN-γ、IL-2、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 B)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间接推测穿孔素-颗粒酶B机制的作用.结果 抗人CD134单克隆抗体封闭AFP-CD8+-CTL后,AFP-CD8+-CTL体外杀伤HepG2细胞产生的IFN-γ、IL-2、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 B)等细胞因子明显减少(P<0.05).结论 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杀伤HepG2可通过穿孔素-颗粒酶B分子机制发挥作用.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评价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价值

    作者:江婷;许杰华;王劲;朱康顺;康庄;单鸿

    目的 分析在弥散加权成像(DWI)目测信号强度、量化信号强度(SI)值与肝细胞癌(HCC)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DWI信号强度评价HCC组织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将病理证实的224例HCC分为3组:高分化组(31例),中分化组(169例),低分化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MPI平扫、增强和DWI(1.5T,b值为0,600 s/mm2)检查.评估HCC瘤灶DWI目测信号强度,测量SI值,分析DWI目测信号强度、SI值与HCC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1)224例HCC在DWI上,56.7%呈明显高信号,24.1%呈中等高信号,19.2%呈等/略高信号.等/略高信号与明显高信号两组癌组织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略高信号组与中等高信号组、中等高信号组与明显高信号组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瘤灶DWI信号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两者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r=-0.324,P<0.05),随着HCC瘤灶DWI目测信号强度增高,组织分化程度降低;(2)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瘤灶SI值呈逐渐升高趋势,总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HCC的SI值显著低于中、低分化HCC(P <0.05);中分化HCC的SI值虽亦低于低分化HC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WI的SI值用于诊断高分化HCC的佳临界点为66.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1%和71.9%.结论 随着瘤灶DWI目测信号强度、SI值的升高,HCC组织分化程度降低(P<0.05).然而,SI值只能预测高分化HCC,而无法预测中分化与低分化HCC.因此,DWI目测信号强度及SI值用于预测HCC组织分化程度的价值有限.

  • 滑膜肉瘤X断点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甄亚男;肖瑞雪;农蔚霞;宋琼;何少健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HCC)中滑膜肉瘤X断点基因(SSX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PCR检测SSX1-SSX5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SSX1蛋白表达;分析SSX mRNA表达和SSX1蛋白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肝癌细胞株BEL-7404、Hep G2、SMMC-7721,检测到SSX1、SSX2、SSX3 mRNA表达.在26例HCC组织SSX1、SSX2、SSX3、SSX4、SSX5 mRNA水平均有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3.8%、42.3%、50.0%、46.2%、26.9%.SSX1 mRNA的表达与AFP水平无关(P>0.05),在正常值组及高值组均有较高的表达率,高龄组的表达率(85.7%)高于低龄组(16.7%,P<0.05).在肝癌组织SSX1蛋白的表达率为50%,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均无表达.49例HCC石蜡组织切片检测:SSX1蛋白的表达率(46.9%)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8.4%,P<0.05).SSX1蛋白在大肝癌组的表达率(68.3%)高于小肝癌组(29.6%,P<0.05).结论 SSX1 mRNA基因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表达,为HCC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想靶位.SSX1表达检测对HCC的辅助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 胃癌术后胆石症发病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周徽;彭健

    目的 评估胃癌术后胆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国外文献的主要来源,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出版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作为国内文献的主要来源.收集1990-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胃癌术后胆石症发病因素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应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3篇随机对照研究(RCT),13篇队列研究和8篇病例对照研究.24篇文章病例数32~893例不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生理性重建术后比消化道非生理性重建后胆石症发生率低[OR:0.53; 95% CI(0.44 ~0.65);P<0.05];全胃切除术后比远端胃切除术后胆石症发病率高[OR:1.98;95% CI(1.29 ~3.04);P<0.05];淋巴结D1清除比淋巴结D2清除胆石症发病率低[OR:0.38;95%CI(0.21 ~0.72);P <0.05];保留迷走神经组比不保留迷走神经组术后胆石症发病率低[OR:0.24;95% CI(0.13 ~0.45);P<0.05];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组与不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组术后胆石症发病率无明显差异[OR:0.70;95% CI(0.48~ 1.02);P>0.05].结论 生理性消化道重建与保留迷走神经胃切除能够降低术后胆石症的发生率,全胃切除增加术后胆石症发病率,淋巴结清扫程度越高,术后胆石症发生的风险越大.保留幽门及不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后胆结石发病率无明显区别.

  • 抗病毒治疗在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中的作用

    作者:倪俊;袁文斌;岑峰;严强;张国雷;顾凤元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术后肝内复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先后入组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65例术后肝内复发且具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HCC患者.研究分为抗病毒组(n=42)和对照组(n=23).对两组患者复发后累积生存时间、复发时间以及复发后6个月Child-pugh分级、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甲胎蛋白(AFP)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复发后2年生存率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抗病毒治疗组全组及其动脉栓塞化疗(TACE)亚组病例具有更长的累积生存时间(P均<0.05).射频消融治疗(RFA)亚组有无抗病毒治疗患者累积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TACE、RFA、再次手术)累积生存率的比较:a.单一抗病毒治疗(8例);b.联合另一种方式治疗(22例);c.联合另两种方式治疗(10例);d.联合另三种方式治疗(2例).其中a∶b;a∶c;a∶d;b∶c;b∶d的P值均<0.05.复发后6个月两组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复发肿瘤大小、原发肿瘤分级、复发后是否抗病毒治疗、有无肝硬化与复发后2年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 <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于HCC术后复发中的存在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包括抗病毒治疗的联合治疗将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 肝细胞癌中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的表达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晶晶;郭思;余海波;刘宇琼;蔡建平;薛瑞

    目的 研究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分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观察RNA干扰沉默AIB1对HepG2细胞相应EMT标记分子的表达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1例肝细胞癌标本中AIB1、EMT标记分子紧密连接蛋白(ZO-1)、上皮样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用以AIB1基因为靶点的pLenti6-AIB1 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肝癌细胞HepG2后,检测其AIB1及EMT标记分子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用Transwell分析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性肝细胞癌中AIB1高表达的发生率是63% (P <0.05).癌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呈明显负相关,而与Vimentin蛋白呈正相关.pLenti6-AIB1 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HepG2细胞后,AIB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感染后HepG2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AIB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增加,且与肝细胞癌侵袭性转移相关.沉默AIB1表达可引起肝癌细胞HepG2中Vimentin表达下降和E-cadherin表达增加,导致细胞侵袭性下降,提示AIB1通过诱导肝癌细胞的EMT过程而促进肝癌发生侵袭性转移.

  • 快速康复外科在肝切除患者的应用

    作者:洪合;潘明新;高毅;康利民;王康华

    快速康复外科(FTS)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外科领域.研究表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肝切除术是肝脏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的理想治疗方法,但也是一种应激反应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手术.近年来,已有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成功用于肝切除患者的文献报道.本文就快速康复外科在肝切除患者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血管活性递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越;罗蒙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与肝内血流阻力增加以及全身高动力循环有关.这两种病理改变均与肝内或全身循环舒血管物质异常减少或增加有关.活性氧导致的血管低反应性也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全身高动力循环形成的因素之一.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人们熟知的体内抗氧化相关因子.Nrf2不但可在机体受到氧化应激时激活抗氧化反应元件(ARE)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同时也可影响机体重要舒血管物质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他们合成酶的表达.探究其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表达变化及调控方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恶性胆道梗阻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朝;张日欣;马珂歆;董兵;刘海旺;许力;孔存青;梁锐

    胆管癌的诊断目前还存在很多缺陷.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利用蛋白质组学这一先进技术,从血清、胆汁及其他体液中发现与胆管癌发生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为胆管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可行性依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胆管癌引起胆道阻塞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鱼藤素抗人胆管癌细胞株TFK-1增殖及其机制

    作者:宗世民;梁盟;李俊;曾雪;郑建伟;申铭;薛新波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病程进展快、耐药性强、预后差等特点.尽管临床上采取了积极的手术治疗,但仍有80%以上的患者在短期内复发和发生转移[1].有研究表明,吉西他滨、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铂类、紫杉醇等可用于胆管癌的化学治疗,但总体效果不佳[2].因此,寻找更为理想的化疗药物和化疗辅助用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 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作者:吕海龙;姜玉峰;彭心宇;张示杰;阿杜瓦一

    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2%~11%[1].其原因多数与胆囊结石造成的梗阻有关.胆囊穿孔和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故在手术探查之前难以确定诊断.延迟的外科干预为是高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即将发生穿孔或胆囊穿孔 24 h内实施胆囊切除术,能明显改善预后[2].本文对我院肝胆外科从2006-2013年收治的18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 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临床分析

    作者:付军;施长鹰;耿利;戴炳华;杨甲梅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侵袭性的以纤维组织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为主要成分的软组织恶性肿瘤.MFH多发生四肢及躯干,偶尔见于胆囊,发生于肝脏者极少,术前易误诊.为提高对肝MFH临床特点的认识,及时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0例肝MFH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
  • 腹膜后苗勒管源性囊肿误诊为肝囊肿一例

    作者:周建鹏;石小举;孙晓东;王广义

    患者女,44岁.因“体检发现肝囊肿1年、间断右上腹胀痛1周”入院.患者1年前体检腹部彩超发现肝右叶囊肿,直径约7 cm,因无明显不适未予治疗.l周前出现右上腹疼痛,胀痛,间断发作,多于进食后出现,遂就诊于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86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shy征阴性,肝区叩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腹部彩超检查:肝右叶可见一囊性肿物,边界清晰,大小约135 mm ×99 mm,胆囊结石,胆囊炎.CT(图1)检查:肝右叶可见囊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为13.6cm×11.2cm,边缘可见斑点状钙化密度影,右肾受压移位,胆囊结石,胆囊壁略厚.

    关键词:
  • 自体肝移植手术技术与规范探讨

    作者:叶啟发;李弦;明英姿;彭贵主;成柯;王彦峰

    由于供肝短缺,自体肝移植(ALT)越来越受到肝胆外科医生的青睐.自体肝移植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适应种类多、疾病类型复杂.目前自体肝移植开展较少.由于外科医师对复杂肝切除技术、器官低温灌注保存技术、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离体肝体外膜肺氧合(ECMO)灌流切除修整、保留肝再植、保留肝质量和体积评估、肝移植血管吻合技术等多个技术流程不熟,而且手术疗效又与术中游离血管程度、肿块浸润部位及大小、淋巴结浸润范围、灌注置管部位及各管道开放顺序紧密相关.因此,确立准确、科学、规范的自体肝移植技术,对提高自体肝移植术总体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