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KLF4与Notch1在脱氧胆酸诱导Barrett食管形成过程的作用

    作者:李婧文;徐胤;夏一菊;王璞;沈才飞;张安然;邵顺子;于晓娜;张昊祥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锌指转录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和Notch1在Barrett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KLF4与Notch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人正常食管组织、26例食管炎和22例Barrett食管组织中KLF4、Notch1的表达水平;采用不同浓度(0、100、200 μmol/L)的DCA对永生化的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分别处理4、8、12 h,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LF4、Notch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与正常人食管鳞状上皮组织相比,食管炎与Barrett食管组织中KLF4呈现高表达,且Barrett食管组织表达高(P<0.05),而Notch1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RT-PCR及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随DCA浓度的增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增加,Het-1A细胞表达KLF4、Notch1的mRNA和蛋白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DCA可能通过促进KLF4、Notch1表达而参与正常食管上皮转化为Barrett食管的过程.

  • 某医院599例早产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何继菲;熊鸿燕;李力

    目的 了解重庆某大型综合医院近6年早产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医院病历资料为基础,收集、整理2007-2012年收治的早产住院分娩病历.应用SPSS 13.0软件录入并统计相关数据.以个体特征、早产特征和治疗情况为观察内容,分析、描述相关指标的特点.结果 纳入分析的早产病例599例,其全部经过产前预防保健综合干预.6年间该院早产率依次为6.2%、5.4%、5.7%、4.6%、4.5%、3.9%,有下降趋势;极早、早期、中期及晚期早产的构成比分别为1.2%、10.0%、14.4%及74.5%;治疗性早产比率65.4%;≥3孕次的早产构成比(46.6%),远高于1、2孕次组(25.0%、28.4%);65%的早产妇有流产史,其中手术流产史高(51.9%);<18岁和>40岁年龄组的早产率1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值(3.8%);早产妇孕期合并症前3位为糖尿病(15.0%)、贫血(9.7%)和乙肝(6.0%);早产妇妊娠并发症前3位是胎膜早破(42.4%)、妊娠胆淤症(16.7%)、前置胎盘(9.7%);早产儿体质量<2.5 kg者约43%;脐带绕颈25.9%;晚期早产儿评分8~ 10分(正常)构成率为91.7%,远高于极早及早期早产儿;早产妇与非早产妇相比,其人均住院日和人均总费用明显增加.结论 经过孕期保健干预的住院分娩人群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治疗性早产率高,妊娠并发症亟待防控.

  • 高压氧预适应对离体培养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缺氧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雨泓;邹永杰;崔高宇

    目的 研究高压氧预适应(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对大鼠乳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缺氧保护作用及对P2X7受体和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并纯化传代后,分为对照组、高压氧预适应组(HBOP)、单纯缺氧组(OGD)、高压氧预适应缺氧组(HBOP+ OGD).于预定时相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ATP浓度,Western blot检测P2X7受体和AQP4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T-qPCR) P2X7受体和AQP4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HBOP组细胞培养液内ATP浓度在各检测时相点远高于对照组(P <0.01);HBOP+OGD组细胞24h及48 h凋亡率均低于OGD组(P<0.05);HBOP组细胞AQP4及P2X7受体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HBOP+OGD组细胞AQP4及R2X7受体mRNA转录水平在缺氧6h时低于OGD组(P<0.05).结论 HBOP可以提高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产生ATP的能力,提高细胞对缺氧缺糖的耐受力,减少细胞凋亡,具有明确的细胞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了OGD后损伤细胞内P2X7受体及AQP4的mRNA转录水平有关.

  • 表达谱芯片分析KCTD15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鹏;金康宣;陈宇晟;徐梓辉

    目的 通过筛选分析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中KCTD 15基因敲低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其细胞生物学功能,探讨KCTD15基因与肥胖发生的关联.方法 ①运用RNA干扰技术在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中特异性敲低KCTD15基因表达,并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KCTD15基因敲低效率.②用Illumina表达谱芯片检测基因表达.③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后,运用Gene Ontology(GO)和KEGG pathway进行功能聚类分析.④挑选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结果 ①KCTD15基因敲低后筛选到833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倍数值≥2或≤0.5).②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以下相关通路:细胞黏附(34个)、细胞骨架组装(26个)、生物膜组装(26个)、染色体组装(20个)、脂肪细胞分化(6个);KEGG pathway分析则显示半乳糖代谢和二羧酸代谢受到影响.③对MTHFD1、MDH1、VSP4B、CUX1、ABCA75个基因表达的半定量RT-PCR与芯片测试结果相符.结论 KCTD15基因功能与生物膜和细胞骨架有关且能够影响细胞能量代谢过程.

  • 手术诱导的小鼠骨关节炎模型中关节软骨MMP-13表达上调

    作者:唐浚洲;苏楠;周思儒;李晓刚;谢杨丽;陈林

    目的 观察小鼠骨关节炎模型中关节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关节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小鼠原代软骨细胞培养中用IL-1β诱导炎症细胞外环境,采用RT-PCR检测MMP-13的表达水平.手术诱导不稳定的内侧半月板(destabiliz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建立小鼠骨关节炎模型,观察术后5周和10周小鼠关节软骨组织变化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检测MMP-13在受损的关节软骨中的表达.结果 用IL-1β处理的原代软骨细胞中MMP-13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P<0.01).DMM术后小鼠关节软骨出现骨关节炎表现,且术后10周小鼠关节损伤程度较术后5周小鼠严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5周小鼠软骨组织中MMP-13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术后10周软骨组织中MMP-13进一步增高.结论 在小鼠骨关节炎模型发病过程中,MMP-13作为一个具有软骨破坏性的标志分子在关节软骨中持续高表达,在骨关节炎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XPC蛋白促进膀胱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王欢欢;黄亚琴;余瑾;石家仲;陈志文;杨劲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对膀胱癌T24细胞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介导的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shRNA策略,Western blot鉴定XPC沉默效果,建立稳定抑制XPC的膀胱肿瘤T24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UV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宿主反应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免疫荧光检测UV损伤处理、XPC干扰前后p-ATM蛋白分子向细胞核DNA损伤部位募集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抑制XPC的膀胱肿瘤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细胞对UV损伤敏感性出现显著差异(P<0.01),干扰组DNA损伤修复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1),p-ATM向损伤区域的募集作用降低(P<0.01).结论 UV损伤条件下,膀胱癌T24细胞通过XPC介导p-ATM向损伤区域的募集,以降低细胞UV损伤修复能力.

  • 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和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徐胤;王璞;沈才飞;李婧文;张安然;邵顺子;于晓娜;张昊翔;闫武

    目的 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claudin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联合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laudin3、claudin4在93例食管鳞癌、20例异型增生组织、20例食管炎和15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claudin3在正常食管上皮、食管炎、异型增生及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 (1/15)、20.0% (4/20)、30.0% (6/20)、43.0% (40/93),癌组织阳性率高,正常食管上皮组织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阳性率较正常食管上皮明显升高(P<0.05),异型增生及食管炎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claudin4在正常食管上皮、食管炎、异型增生及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3.3% (5/15)、35.0% (7/20)、40.0% (8/20)、45.2% (42/9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3和claudin4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但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低(P<0.05),且死亡组的阳性率较生存组低(P< 0.05);claudin3和claudin4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x2 =8.520,K=0.302,P =0.004),但两种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分析发现claudin3和claudin4表达阳性组的术后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claudin3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有淋巴结转移时clau-din3和claudin4的表达出现下调,claudin3和claudin4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 Tempol通过降低氧化应激下调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大鼠肾脏AT1受体表达

    作者:罗浩;王新全;王甲良;陈彩宇;周发英;曾敬;张骏;曾春雨

    目的 探讨Tempol通过降低氧化应激,下调肥胖Zucker大鼠肾脏AT1受体的表达及功能.方法 选用12周龄的雄性瘦型(体质量260 ~280 g)及肥胖型(体质量400 ~ 420 g)Zucker大鼠各10只,实验分为瘦型对照组、肥胖对照组、瘦型处理组及肥胖处理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处理组给予Tempol(1.0 mmol/L)处理,4周后通过血糖仪测定血糖,ELIS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浆生化仪测定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无创鼠尾侧压仪测定血压,比较4组Zucker大鼠一般生理参数.ELISA法测定4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MDA、SOD)水平变化.通过肾上腺动脉灌注AT1受体阻断剂(坎地沙坦)测定4组大鼠尿钠排泄,在体观察肾脏AT1受体功能.qRT-PCR检测大鼠肾脏AT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肾脏AT1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 肥胖Zucker大鼠体质量、肾脏大小、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较瘦型Zucker大鼠均显著升高(P<0.05).肾上腺动脉灌注坎地沙坦后,肥胖Zucker大鼠的排钠利尿反应性明显强于瘦型大鼠[尿流速:(4.90±0.40)vs(13.30±0.78) μL/min,P<0.05;尿钠排泄率:(0.44±0.07)vs(1.63 ±0.18)μmol/min,P<0.05],同时AT1受体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肥胖Zucker大鼠肾脏也显著高于瘦型大鼠[mRNA:(0.38±0.11) vs(0.88±0.21),P<0.05;蛋白:(0.85 ±0.03) vs (1.26 ±0.05),P<0.05].通过Tempol处理4周后,可明显改善肥胖Zucker大鼠上述变化,而Tempol对瘦型Zucker大鼠无相应作用.结论 Tempol通过降低氧化应激下调肥胖相关性高血压Zucker大鼠肾脏AT1受体的表达及功能.

  • 脊髓背角P2X7受体激活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作者:赵喆;何文娟;温惠中;阮怀珍

    目的 观察脊髓鞘内注射P2X7受体激动剂[3’-O-(4-Benzoyl)benzoyl ATP,BzATP]及抑制剂(brilliant blue G,BBG)对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内置管,制备给药模型后大鼠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BzATP组(给予P2X7受体激动剂)、BBG+ BzATP组(给予P2X7受体抑制剂+激动剂)和BBG组(给予P2X7受体抑制剂),分别于给药0、1、3、5、7、11、14 d通过热辐射刺激法测定大鼠热痛阈,使用y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脊髓腰段(L4 ~ L6)背角OX42表达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大鼠鞘内给予BzATP后,大鼠表现出缩足和舔足等痛觉相关行为.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大鼠鞘内给予P2X7受体激动剂后,动物热痛阈和机械痛阈下降,于给药第7天达低(P<0.01),停药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若先给予P2X7受体抑制剂后再给予激动剂,则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脊髓背角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表达P2X7受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大鼠脊髓背角OX42免疫反应在给予BzATP 7 d后明显增强(P<0.01),停止给药后恢复至正常.结论 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P2X7受体激活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

  • 一种新的突变SOD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吴虹辰;胡俊;周晓杨;王勇;杨源瑞;谢首佳;史树贵

    目的 构建表达一种新的突变SOD1(mSOD1)转基因小鼠模型,观察其临床表型,明确该mSOD1类型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发病关系.方法 构建携带mSOD1基因的PCI质粒载体,通过受精卵原核注射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利用PCR方法鉴定出生的后代,采用转轮实验和足迹分析观察转基因小鼠的临床表型.结果 PCR结果证实获得了表达人mSOD1的转基因小鼠;行为学检测显示,转基因小鼠在转轮上停留时间为(59.17±26.27)s,明显短于野生型小鼠[(171.83±20.98)s,P<0.01],转基因小鼠在出生8个月左右出现双下肢跛行、拖曳,足迹欠规整,后肢足间距为(34.83±9.72)mm,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52.78±7.22) mm,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mSOD1转基因小鼠,该转基因小鼠出现了类似ALS的临床表型.

  •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特点的研究

    作者:贺英;赵梦雪;王立菲;陆地;张丽;王皖曦;杨国愉

    目的 探讨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的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ment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MQQA)、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2012年某野战部队2 651名新兵进行团体测评,分析新兵心理素质的特点.结果 ①新兵心理素质总分和各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士兵常模(P<0.01).②女性新兵心理素质忠诚维度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③新兵心理素质得分呈现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的发展趋势:>19~25岁组在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上显著高于> 17 ~ 19岁组和16 ~ 17岁组(P<0.01);除勇敢维度外,>17 ~ 19岁组在心理素质总分及其他维度分上显著高于16 ~ 17岁组(P <0.05,P<0.01).④新兵心理素质得分呈现随文化程度增加逐渐增高的发展趋势:专科及以上组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高于高中(中专)组(P<0.01);除勇敢维度外,高中(中专)组在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组(P<0.05,P<0.01).⑤双亲家庭的新兵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P<0.05,P<0.01).⑥民主型家庭新兵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高于强制型、放任型和溺爱型家庭(P<0.05,P<0.01);强制型家庭新兵忠诚、勇敢、自信、耐挫维度分及总分显著高于溺爱型家庭新兵(P <0.05,P<0.01),勇敢、自信维度分及总分显著高于放任型家庭新兵(P<0.05,P<0.01);放任型家庭新兵耐挫维度分显著高于溺爱型家庭新兵(P<0.05).⑦心理健康组新兵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高于心理不健康组(P<0.01).结论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水平整体较好,呈现性别、年龄、文化、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等差异.

  • 桡骨头切除与置换治疗难修复性桡骨头损伤的对比研究

    作者:范志航;王子明;杜全印;熊雁;高云;王爱民

    目的 比较在治疗难修复性桡骨头损伤中切除术与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2000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77例(77肘)分别行桡骨头切除或桡骨头置换患者,经筛选后纳入本次研究并有效随访56例(56肘),分为切除组35例,置换组21例.后1次随访从影像学表现、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HSS功能评分、臂肩肘失能(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问卷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切除组与置换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2(14~ 156)、38(7 ~100)个月.置换组无脱位、感染、松动病例,2例异位骨化生成;切除组3例异位骨化生成.HSS评分:切除组(85.4±7.5)分,置换组(91.3±5.6)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ASH评分:切除组(16.5±5.1)分,置换组(13.6±6.2)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活动度:伸直缺失-屈曲,切除组3°~ 132°,置换组5°~131°;旋前-旋后,切除组74°~71°,置换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健侧相比提携角改变:切除组增加(6.30±2.36)°,置换组增加(1.7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腕关节疼痛评分较切除组低.结论 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或陈旧性损伤导致无法修复时应优先考虑行桡骨头置换以保证肘关节的稳定及功能的完整.

  • 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对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PRA/PRB的影响

    作者:罗慧;陈诚;梁志清

    目的 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H3 K4甲基化酶抑制剂(5’-deoxy-5’-methylthioadenosine,MTA)处理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干预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水平,探讨组蛋白H3、H4乙酰化及H3K4甲基化对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PRA/PRB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n=16),免疫组化定位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在子宫平滑肌细胞核的表达.分别利用不同浓度TSA、MTA对其进行处理,Real-time PCR检测PR、PRA、PRB mRNA的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比较处理前后PRA、PRB启动子区H3、H4乙酰化及H3K4三甲基化水平.结果 TSA可使PRA/PRB明显增高(P<0.05),使PRA启动子区H3、H4乙酰化水平明显上升(P<0.05).MTA可使PRA/PRB明显下降(P<0.05),PRA启动子区H3K4乙酰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种药物的干预主要通过对PRA的调控来调节PRA/PRB比值.结论 组蛋白H3、H4乙酰化和H3K4甲基化均可使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PRA/PRB比值发生改变,可能参与“功能性孕激素撤退”机制的调节.

  • 尖吻蝮蛇蛇毒多克隆抗体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曹宇亮;张雷;刘明华

    目的 通过实验纯化出特异性尖吻蝮蛇蛇毒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 以尖吻蝮蛇蛇毒免疫新西兰兔,利用Econo-Pac Protein A kit及CNBr activated sepharose 4B凝胶对兔源性抗蛇毒血清抗体进行纯化,制备特异性尖吻蝮蛇蛇毒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对抗体进行评价,通过出血抑制实验及致死性保护实验评价抗体的生物活性.结果 成功纯化出特异性抗尖吻蝮蛇蛇毒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3 200,Western blot证实多克隆抗体能识别蛇毒中大多数毒素蛋白,出血抑制实验证实该抗体能有效抑制蛇毒所致的皮下出血,在致死性保护实验中,该抗体对2LD50和4LD50蛇毒分别起到100%和54%的保护作用.结论 纯化获得的尖吻蝮蛇蛇毒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生物活性.

  • PPAR-γ通过PI3K/Akt及NF-κB通路调控猪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血管重构

    作者:郑波;杨源瑞;周振华;吴虹辰;刘渠;陈康宁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在猪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将12只小型猪分为正常对照组(n=4)和介入手术组(n=8),介入手术组采用猪颈动脉支架植入建立动物模型,分为支架组(n=4)和罗格列酮(ROSI)组(n=4).术后3个月,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及HE染色评估血管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Akt及NF-κB的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支架段血管PPAR-γ、Akt、p-Akt及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猪颈动脉DSA和HE染色结果发现支架组血管狭窄较ROSI组明显(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支架组颈动脉血管p-Akt和NF-κB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ROSI组颈动脉血管p-Akt和NF-κB表达较支架组明显降低(P<0.01).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支架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F-κB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ROSI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支架组明显增加(P<0.01),NF-κB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较支架组明显降低(P <0.01);Akt在正常对照组、支架组和ROSI组中的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及NF-κB的表达,从而改善支架植入术后的血管重构.

  • 糖皮质激素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锐锋;赵博;陈晴;谢桂娟;张绪清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IL-1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72例重度CHB患者[根据其所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34例)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38例)]治疗开始时(0 d)、治疗5d和14 d时的血清IL-1α水平以及20例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AsC)与20例正常人血清IL-1α水平,分析比较激素对重度CHB患者血清IL-1α水平、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重度CHB患者血清IL-1α水平高于AsC与正常人(P<0.01).②激素组患者治疗5d时的血清IL-1α水平低于非激素组(P<0.01).③激素组患者的肝衰竭发生率低于非激素组(P=0.03).激素组治疗5d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非激素组(5 d)和激素组治疗开始时(0 d)的水平(P<0.01).④激素组患者血清IL-1α水平与血清T-Bil水平呈正相关(rs=0.308,P<0.05),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呈负相关(rs=-0.409,P<0.05).结论 激素能有效阻止重度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可能与其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1α水平有关.

  • 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座文库构建与持留突变株研究

    作者:姜北;黎庶;张骁鹏;于俊媛;袁文常;胡启文;饶贤才;胡晓梅

    目的 利用Tn917转座子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转座突变文库,从构建好的文库中筛选到持留性突变菌株.方法 将含有Tn917的pID408质粒电转化入金葡菌Newman株,利用高温及红霉素诱导使其发生转座作用,建立转座子文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对稳定期24h及36 h菌液予以100 MIC达托霉素处理,之后计数活菌数目的方法,比较文库中筛选到的特定菌株T18、T18s与野生株的持留性差异.结果 建立了金葡菌Newman株转座子文库,从中随机挑取19个文库子,进行转座子插入位点测定,证实其插入随机性良好.在培养24h和36 h两个时相点,野生株、T18及T18s株之间持留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成功构建了插入随机性良好、可用于多种研究的金葡菌转座子文库,并从中得到持留性变化菌株,且不同生长时间点各株细菌之间表现出持留性差异.

  • 硝苯地平对ApoE-/-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影响

    作者:王婵;张倩;沙马阿直;宋治远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对ApoE-/-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影响.方法 8周龄左右ApoE-/-小鼠16只,用高脂饲料喂养作为模型,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8)和硝苯地平组(n=8).将[3H]-胆固醇标记的荷脂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注入小鼠腹腔,24、48 h时取血液标本,酶法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处死后取小鼠肝脏和小肠,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及小肠ABCA1、ABCG1、SR-B Ⅰ、LXRα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同时,收集48 h小鼠粪便,进行闪烁液计数,分别比较2组[3H]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硝苯地平处理组血浆血脂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24、48 h闪烁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7.02%、22.72% (P <0.05),粪便[3H]闪烁值较对照组增加43.18% (P<0.05);硝苯地平组ABCA1、ABCG1、SR-B Ⅰ、LXRα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升高.结论 硝苯地平通过增加LXRα及其下游基因ABCA1、ABCG1、SR-B Ⅰ的表达,从而增强ApoE-/-小鼠巨噬细胞源性胆固醇逆向转运的效果.

  • 子痫前期孕妇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晓洁;韩磊;韩健;俞丽丽;李红梅;周丽娟;张欣;廖茜;李婵玉

    目的 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孕妇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分娩持续随访观察的孕妇共84例,其中轻度PE 24例、重度PE 19例、正常孕妇41例,观察并分析3组孕妇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的平均压积(PCT)].结果 ①凝血指标中,PE组较正常孕妇的孕晚期FIB减少(P<0.05),但孕早期差异不明显(P>0.05);3组孕妇孕晚期APTT较孕早期明显缩短(P<0.05).②血小板指标中,3组孕妇孕晚期较孕早期PLT总数下降、M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度PE组的TT、D-D升高较其他组明显(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晚期血液有“超高凝状态”,可能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基础之一;伴血浆D-D明显升高时,可作为子痫发生的预警.

  • DNA损伤修复蛋白XPF影响肾癌细胞顺铂耐药

    作者:张乔;袁方;黄亚琴;陈志文;杨劲

    目的 探索DNA损伤修复蛋白XPF表达水平影响肾癌细胞顺铂耐药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 法检测不同肾癌细胞株的XPF蛋白水平;采用shRNA干扰技术,筛选稳定低表达XPF的细胞株;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凋亡检测实验,比较XPF低表达细胞株与XPF正常表达细胞株的顺铂敏感性;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的衰老程度.结果 在肾癌细胞786-0、ACHN和Caki-1中,ACHN细胞的XPF表达水平高,其顺铂耐药程度也高.shRNA干扰获得稳定低表达XPF的ACHN细胞,5μmol/L顺铂处理后,其克隆形成率低于对照(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衰老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 肾癌化疗不敏感可能与其高表达DNA损伤修复蛋白XPF有关,干预并下调肾癌ACHN细胞XPF表达,可增强顺铂的凋亡诱导效应并加速衰老,从而提高其顺铂敏感性.

    关键词: 肾癌 顺铂 XPF 细胞衰老
  • 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主视眼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敏;叶剑;孙敏;徐燕;唐颖

    目的 观察分析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主视眼的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双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6例,年龄(65.8±1.3)岁.按术前屈光度分为:A组(27例),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异<2D;B组(19例),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异≥2D.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屈光度检查,使用盲法行术前及术后1、3个月主视眼测量检查,术后3个月行对比敏感度检查和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1个月13例(28.3%)发生主视眼转变,A组9例,转变率33.3%,B组4例,转变率21.1%,2组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1例(23.9%)患者发生主视眼转变,A组7例,转变率25.9%,B组4例,转变率为21.1%,主视眼转变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主视眼较非主视眼近视屈光度低(P=0.01),术后主视眼与非主视眼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视眼发生转变与未发生转变的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术后存在主视眼转变,但主视眼转变对视觉质量无影响.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白内障术后主视眼转变无明显差异.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椎动脉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首佳;胡俊;吴虹辰;谭琼;杨源瑞;郑波;陈康宁;史树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椎动脉发育不全(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DSA影像学表现将VAH分为5型,按照分型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DSA检查的5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362例)及后循环脑梗死组(138例),统计2组患者常见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组患者VAH比例、各型VAH的比例及VAH患者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A)开放情况.结果 362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中诊断VAH 61例(16.85%),后循环脑梗死组138例,诊断VAH 47例(34.06%),2组患者抽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脑梗死组VAH明显多于前循环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例脑梗死患者共有108例诊断VAH,VAH以右侧VAH常见(61.11%),左侧占27.78%,双侧少见(11.11%).5型VAH以Ⅰ型常见(41.67%),Ⅲ型次之(22.22%),Ⅳ型、Ⅴ型各占15.74%及11.11%,Ⅱ型少见(9.26%).VAH患者后交通动脉开放较非VAH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H可能是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DSA能明确诊断各型VAH,并能明确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对VAH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融合蛋白TAP-SSL5对血小板微粒与THP-1细胞结合及Mac-1活化的影响

    作者:刘成海;彭松;胡厚源;贝俊杰;孟璟;房兆飞

    目的 探讨融合蛋白TAP-SSL5对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结合及Mac-1活化的影响.方法 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激活人血小板并获取PMPs.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及PE标记的抗CD62P单克隆抗体、FITC标记的Annexin V检测PMPs,以FITC标记的抗CD41单克隆抗体和PE标记的抗CD154(CD40L)单克隆抗体检测PMPs的表面特征.采用JC-1试剂盒检测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采用FCM检测PMPs与THP-1细胞的结合,以及PMPs诱导THP-1细胞表面Mac-1(CD11 b/CD18,αMβ2)的活化情况,并研究TAP-SSL5的干预作用.结果 PMPs呈现CD62P和Annexin V双阳性,且CD41和CD40L的阳性率分别达到50.8%和44.0%.JC-1检测显示,ADP对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P>0.05).PMPs与THP-1细胞的结合率为(24.80 ±5.16)%,PMPs诱导THP-1细胞Mac-1的活化率为(21.17±5.92)%,THP-1细胞经10 mg/L TAP-SSL5预处理后,PMPs的结合率下降至(13.67±2.15)%(P<0.05),Mac-1的活化率下降至(0.99±0.62)%(P<0.01).结论 TAP-SSL5可抑制PMPs与THP-1细胞的结合及THP-1细胞表面Mac-1的活化.

  •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与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后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治林;侯天勇;刘杰;王序全;许建中

    目的 对比分析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和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后骨缺损的长期临床疗效和生物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病例(组织工程骨组)和10例同种异体骨病例(异体骨组)移植修复重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愈合时间、骨性愈合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失败率,评价组织工程骨治疗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疗效及其长期生物安全性.结果 组织工程骨组随访(63.6±19.6)个月,1例术后2年出现病理骨折再次手术,其余9例术后骨缺损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为(3.3±1.6)个月,骨性愈合评分为(2.6±0.5)分.异体骨组随访(55.1±15.4)个月,1例术后2年出现复发,3例出现骨移植区疼痛、局部肿胀等并发症,骨缺损均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为(6.0±2.4)个月,骨性愈合评分为(2.4±0.8)分.2组之间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治疗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能获得优于同种异体骨的疗效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是治疗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一种新选择.

  • 幽门螺杆菌外膜泡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作者:周发英;蔡晋;陈彩宇;王娜;谭小容;罗浩;邹全明;曾春雨;周林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外膜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kirTow氏液体培养基培养幽门螺杆菌,经超速离心法提取HP-OMVs后用负染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将HP-OMVs与HUVECs共培养后观察其对HUVECs凋亡及增殖的影响.结果 负染透射电镜显示HP-OMVs呈圆形小泡状结构,大小20 ~ 300 nm,HP-OMVs中有CagA和VacA表达.HP-OMVs抑制HUVECs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和TUNEL染色检测显示:HP-OMVs处理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高达(27.86±2.89)%和(25.4±4.6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P-OMVs处理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HP-OMVs处理组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亦显著升高(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OMVs能够抑制HUVECs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凋亡的发生可能与caspase-3的激活及Bcl-2家族的Bcl-2/Bax表达比例失衡有关.

  • PAPST1 siRNA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增殖活性的研究

    作者:徐庆福;李立超;朱潇鹏;Jesse Chung-Sean Pang;符星;刘景平;吕胜青

    目的 研究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转运体1(adenosine-3-phospho-5-phosphosulfate transporter 1,PAPST1)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髓母细胞瘤细胞系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25例髓母细胞瘤标本、1例原代培养髓母细胞瘤细胞、3例髓母细胞瘤细胞系PAPST1表达,并与正常小脑组织比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APST1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布,采用PAPST1 siRNA处理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APST1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处理后的DAOY细胞系增殖活性.结果 与正常小脑组织相比,PAPST1在18/25 (72%)的髓母细胞瘤标本及DAOY、ONS-76细胞系中呈2倍以上的高表达,免疫组化显示PAPST1定位于细胞质中,且染色明显强于正常小脑组织,PAPST1 siRNA在mRNA及蛋白的水平明显干扰了PAPST1的表达(P<0.05),DAOY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PAPST1在髓母细胞瘤中有广泛的高表达,下调PAPST1的表达可以降低髓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 姜黄素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修复

    作者:向鑫;袁继超;陈飞;朱海涛;储卫华;林江凯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对损伤后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n=12)、单纯损伤组(n=30)、姜黄素处理组(n=30).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单纯损伤组、姜黄素处理组以70 g力的动脉瘤夹钳夹T9~ T10节段脊髓1 min造模.姜黄素处理组于脊髓损伤后30 min按200 mg/kg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单纯损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损伤后1d,1、2、4、8周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实验评价大鼠后肢功能,后处死大鼠并取材,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Nestin、Tuj1、GFAP/CSPG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Wnt3a蛋白及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显示损伤后自1周开始,各时间点姜黄素处理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单纯损伤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1周可见损伤区附近有Nestin阳性细胞,2周时达高峰,4周时明显减少,单纯损伤组、姜黄素处理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处理组Tuj1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多;4周时脊髓损伤中心囊腔周边形成胶质瘢痕,姜黄素处理组GFAP及CSPG表达明显弱于单纯损伤组.Western blot检测Wnt3a及p-catenin表达显示假手术组几乎无表达,姜黄素处理组表达量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脊髓损伤后被激活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更多地分化为神经元,减轻胶质瘢痕,从而改善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 5-氮杂-2'-脱氧胞苷抑制肾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作者:熊浩君;赵凯;何凤田;曾益军;陈姗;陈丙波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抑制肾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5-Aza-CdR作用于769-P和ACHN 2种肾癌细胞,处理72 h后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5-Aza-CdR处理769-P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RT-PCR测定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以及细胞信号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SOCS3、P2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siRNA干扰SOCS3表达以后,加5-Aza-CdR处理769-P细胞48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OCS3、P21的表达.结果 5-Aza-CdR可以剂量性依赖地抑制肾癌细胞系769-P和ACHN的增殖(P<0.05),且使769-P细胞阻滞在G2/M期.RT-PCR检测发现,5-Aza-CdR可以下调DNMT1和DNMT3a的表达和上调SOCS3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5-Aza-CdR可以促进SOCS3蛋白质的表达,并且伴随着P21蛋白的升高.在干扰SOCS3的表达后,用5-Aza-CdR处理769-P细胞48 h,P2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5-Aza-CdR通过抑制甲基化转移酶,增强SOCS3介导P21的表达,从而抑制肾癌细胞769-P增殖.

  • 聚乳酸-聚己内酯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李玉东;徐源;周强;宋磊;刘威;甘翼搏;李培;李松涛;莫秀梅

    目的 探讨新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乳酸-聚己内酯[P(LLA-CL)]纳米纱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检测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 在传统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LA-CL)纳米纤维支架的基础上,改用动态水流接收装置制备相同成分的纳米纱支架,并对材料的表面形态、纤维直径、孔径、孔隙率、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分离培养兔纤维环细胞种植到支架上,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形态、黏附、增殖、渗透情况.结果 P(LLA-CL)纳米纤维支架表面呈致密的网状结构,纤维排列无方向性,而P(LLA-CL)纳米纱支架表面呈疏松的网状结构,纤维排列有一定的取向;纳米纤维支架的孔径为(4.57±1.87)μm,孔隙率(74.2±1.5)%,纳米纱的孔径为(38.43±15.54) μm,孔隙率(86.7±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力学性能相似.扫描电镜(SEM)显示纤维环细胞在纳米纤维支架上呈多边形生长,在纳米纱支架上呈长梭形生长;CCK-8结果显示细胞在两种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均很好,细胞在纳米纱上的增殖较纳米纤维支架明显增加;HE染色提示细胞虽然只能生长在纳米纤维支架表面,但却很好地渗透到纳米纱支架内部.结论 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P(LLA-CL)纳米纱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

  • 104例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渝

    急性跟腱断裂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损伤,跟腱的血供较少,愈合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1].目前常规治疗采用广泛切开手术使跟腱断端充分对合,但术后常出现伤口皮肤坏死感染,跟腱愈合差等问题[2].西南医院创伤急救中心从2006-2012年共收治急性跟腱断裂104例,采用Achillon微创缝合的方法行一期微创手术吻合,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颅内蛛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

    作者:鲁学文;耿鑫;余化霖;孙涛;马以骝;刘文春;李经辉;王春艳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可发生于胸膜、心包、纵膈、肝肺、甲状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的软组织肿瘤,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较少见,1996年Carneiro等[1]首次报道了发生在脑膜的SFT.我科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收治ISFT患者2例,术中证实肿瘤均发自蛛网膜,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尸检病理分析1例

    作者:黄佳佳;张苏园;吴兴龙;谭娜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引起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死胎、早产或分娩先天性梅毒儿[1].它较成人梅毒少见,其尸检报告的更为少见,现报道1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尸检分析,以探讨新生儿梅毒的病理改变.

    关键词: 梅毒 尸检 新生儿
  • 注射用兰索拉唑与复合磷酸氢钾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李冉;向家梅

    注射用兰索拉唑用于治疗口服疗法不适用的、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溃疡,为白色粉末,生理盐水稀释后为透明澄清液体.复合磷酸氢钾主要用于完全胃肠外营养中作为磷的补充.我科于2014年2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兰索拉唑与复合磷酸氢钾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胃大部切除术后2d,禁食、水.遵医嘱予生理盐水100 mL加入兰索拉唑30 mg静脉滴注,之后予糖盐水500 mL加复合磷酸氢钾2 mL静脉滴入,1h后巡视病房时发现输液器过滤器内滤网颜色呈浅黑色,立即关闭液体,更换输液器,报告医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未发生不良反应.

  • 单倍体联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范可尼贫血1例

    作者:何光翠;范方毅;孙浩平;付利;王译;缪晓娟;苏毅

    范可尼贫血(fanconi's anemia,FA)是一种以进行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bone marrow failure,BMF)、先天性发育异常和易患肿瘤性疾病的倾向为特征的疾病[1],只有依靠丝裂霉素C(mltomycin C,MMC)或二氧环丁烷诱导的染色体断裂实验方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等疾病相鉴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BMF的唯一方法[2-3].而好的干细胞来源是同胞全相合供者,但绝大多数患者很难及时找到HLA配型相合供者而失去移植机会.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移植物来源,在临床上对扩大移植供者范围,提高血液病的治疗水平有一定的意义.我科2011年3月经单倍体联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范可尼贫血1例,报告如下.

  • 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组织等效补偿膜放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武哲;陈志坚;陈创珍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不同方式下添加组织等效补偿膜(简称加膜)的疗效.方法 应用Eclipse(10.0)计划系统对1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制定全程加膜、半程加膜和不加膜3组正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比较临床靶区、危及器官与皮肤表面的剂量分布及差异.结果 加膜组比不加膜组提高了靶区的小剂量和高剂量区V115(P<0.05),降低了全肺与同侧肺及心脏前缘的受照剂量(P<0.05),同时皮肤表面剂量随着加膜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全程加膜Dmax(55.41±1.59) Gy vs半程加膜Dmax(53.48±1.25)Gy vs不加膜Dmax(52.21±1.51)Gy],其中全程加膜组的照射剂量大(P<0.05).结论 采用半程加膜的照射方式,既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乳腺癌胸壁复发率,又不至于造成较严重的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