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自体耳廓软骨瓣置换或重建颞下颌关节盘--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杨驰;邱蔚六;陈敏洁;杨文君;哈其

    目的为了对己严重病变的关节盘进行置换及对关节强直进行重建关节盘,本文报道耳廓软骨移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并结合文献报道中的有关资料进行讨论.方法对4侧结构紊乱、4侧骨关节病、2侧滑膜软骨瘤病及3侧关节强直,共13侧颞下颌关节,用自体耳廓软骨瓣置换或重建关节盘,其中,6例合并应用关节刨削术,2侧用颞深筋膜瓣重建关节外侧囊,1侧耳廓软骨瓣复合颞深筋膜修复关节盘以获得足够的厚度.结果随访期1~13月,所有软骨瓣无感染,均成活,临床疗效满意,供区无或轻微变形.结论在形态和厚度方面,人类的耳廓软骨瓣与关节盘较相似,是一种置换或重建关节盘的较好材料.

  • 颊脂垫移植的组织学实验研究

    作者:樊立洁;陈关福;胡济安

    目的为了解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的变化.方法人为造成缺损区,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观察10周.结果发现颊脂垫口腔面6~8周完全上皮化;脂肪组织逐步被纤维组织取代.再生的粘膜呈粉红色,类似于正常的口腔粘膜,50%的实验动物愈合后粘膜存在轻度瘢痕.结论该组织瓣解剖恒定,易获取,供区与受区近,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此方法为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口腔粘膜鳞癌和癌前病变p53、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p53、p21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海如;郑健;袁苏娟

    目的探讨p53、ras基因改变在口腔粘膜鳞癌及癌前病变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例口腔粘膜鳞癌和15例癌前病变p53、ras基因突变和p53、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43.5%(10/23)的口腔粘膜鳞癌存在p53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47.8%(11/23)ras基因有突变;口腔粘膜鳞癌p53、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5%(10/23)和60.9%(14/23).癌前病变有1例存在p53基因第8外显子和ras基因突变(6.7%);p53、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2/15)和20%(3/1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p53、ras基因突变和p53、p21蛋白过量表达与口腔粘膜鳞癌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癌前病变发展为癌危险性的生物指标.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临床分析

    作者:周晓健;陈万涛;林李嵩;林国础;徐侵

    目的恶性肿瘤化疗的一个大问题是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MTT肿瘤药敏检测是一种定量比色体外药敏测定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MTT药敏检测结果对指导口腔肿瘤个体化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3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或活检的恶性肿瘤标本,进行常规MTT药敏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检测药物共有6种:DDP、5-Fu、VDS、MTX、E-ADM、PYM.结果 (1) 病变部位以舌部为主,占30%,药物敏感性与肿瘤部位有关;(2) 检测3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的药敏性,所得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8例采用传统经验用药方案进行化,其疗效与MTT法检测的药敏结果一致;(3) 大部分肿瘤对DDP、5-Fu有中度以上敏感性,但也有少部分存着抗DDP、5-Fu现象,这也是临床上采用传统经验用药方案,有些肿瘤化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结论通过肿瘤药敏检测,找出对恶性肿瘤有效的化疗药物组成联合用药方案,可以做到化疗方案的个体化,进而提高疗效.

  • 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重建颈总动脉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家伟;邱蔚六;张志愿;林国础;竺涵光

    目的观察人造血管移植后不同时间的通畅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人造血管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 3只健康成年山羊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2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Gore-Tex人造血管进行桥接.3只动物的6侧颈部随机分为A、B两组,各含3条动脉.A组的近、远心端均为端-端吻合术,B组的近心端为端-侧吻合术,远心端为端-端吻合术.移植术后1周,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血管通畅情况,并择例行颈动脉造影术.术后2周、3月、6月分期切取标本,观察人造血管不同时间的通畅率.标本经处理后分别作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A、B两组人造血管于术后2周、3月和6月时的通畅情况分别为1/1,0/1,0/1和0/1,1/1,1/1,其差别无显著意义(χ2=0.1414,P=1.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植入后2周,人造血管内壁有少量内皮细胞覆盖,结缔组织外膜形成.植入后3月,吻合口处动脉内膜增生,向人造血管中段移行,延伸长度距吻合口约6mm.人造血管新内膜形成不均一,部分区域出现过度增生.吻合后6月,扫描电镜显示内皮细胞覆盖不完全,延伸长度距吻合口8mm.结论以人造血管修复颈动脉缺损是可行的,但自然内皮化相对有限,而且新内膜形成不均.血栓形成和新内膜过度增生,均可造成移植失败.

  • 牵引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在TMJ强直继发OSAS治疗中应用

    作者:卢晓峰;祝岩;唐友盛;沈国芳;邱蔚六

    目的 30例TMJ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单侧TMJ强直18例,双侧强直9例,TMJ强直术后3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小下颌畸形并伴轻度的上颌后缩畸形,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5,且睡眠时血氧饱和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方法应用术前后临床检查、头影测量分析和夜间多导睡眠检测筛选患者和评价治疗效果.采用电脑辅助的诊断和手术模拟及预测系统,获得充分扩展口咽和纠正颌面畸形的佳手术方案,以TMJ重建、牵引成骨和正颌外科方法治疗患者.结果本研究有15例患者接受患侧下颌升支倒置TMJ重建、植骨前移,健侧升支矢状劈开、下颌前移和颏前移成形术;其中有3例行二期的上颌的Le Fort Ⅰ截骨术.6例行双侧TMJ重建、植骨前移下颌和颏成形术.3例施行同期双颌截骨前移和颏成形术;6例行单或双侧TMJ重建、牵引成骨术.全部病例创口均正常愈合,无一例感染.术后复查(平均5.25年,短1年,长8年):1例术后TMJ强直复发,余张口度均在3cm以上;术后颌面形态获得明显改善;29例患者眠眠呼吸障碍解除和睡眠质量获得提高;1例AI>5,睡眠呼吸障碍改善不明显.结论 TMJ强直继发OSAS的治疗既要兼顾关节强直的解除,又要矫正牙颌面畸形,更不容忽视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TMJ重建、牵引成骨和正颌外科方法是治疗TMJ强直伴OSAS患者的有效手段.

  • 不同语音输入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阳;王国民

    目的比较不同语音输入法的异同,为进一步认识汉语病理性语言的音声特征提供参考.方法 11例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7~35岁,平均16.18岁.被检敏感音为/m/、/pa/、/ku/,分别直接和间接输入计算机语音工作站,测定音长、能量、音高和第一、二、三共振峰,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两种语音输入法的音长、音高和第一共振峰无明显差异(P>0.05),而能量和第二、三共振峰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直接语音输入法和间接语音输入法有一定的区别,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 颌面部术后应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也森;姜虹

    目的研究颌面部术后应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将60例施行颌面部手术的病人等分为四组,分别采用芬太尼负荷-维持-PCA、维持-PCA和PCA以及芬太尼混合氟哌啶负荷-维持-PCA,实施术后PCIA.结果各组在PCIA后1h、2h、24h和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0.05).采用负荷-维持-PCA的两组在PCIA后1h VAS值较其它组明显降低(P<0.05).加用氟哌啶组未发生恶心呕吐,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IA用于颌面部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负荷-维持-PCA是较佳的给药方法,应用氟哌啶有助于减少PCIA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鳞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宏卫;王昌美;温玉明;李龙江;陈亚多

    目的研究、评价顺铂-白蛋白微球(CDDP-AMS)经舌动脉灌注治疗舌癌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顺铂-白蛋白微球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上的价值.方法利用平均φ56.3μm顺铂-白蛋白微球100mg(含CDDP 13.6mg)经舌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舌癌患者18例,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顺铂-白蛋白微球CDDP-AMS经舌动脉灌注治疗舌癌18例,近期疗效达特效者100%,配合其它治疗后,经5年观察,原发灶无复发.结论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灌注治疗舌癌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以做为舌癌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 267例舌癌术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曹丽珍;林国础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舌癌术后生成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1988-04~1995-12间住院的267例舌鳞癌术后病例作3至8年的随访,然后对记录进行分析.其中男138例,女129例,年龄28~76岁(平均54.6岁);Ⅲ-Ⅳ期患者有175例(65.6%),舌根癌患者32例(11.1%);107例患者行单纯舌切除,160例患者行下颌骨部分切除,205例患者行皮瓣修复.结果 (1) 男性生存率较女性低;(2) 舌体癌3、5、8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舌根癌;(3) 原发灶大小与舌癌预后明显相关;(4) 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明显差于未转移者;(5) 舌癌患者的下颌骨切除与否与预后无明显差别;(6) 舌癌原发灶切除即刻行皮瓣修复者与不行皮瓣修复者其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可增加手术安全缘、减少复发.结论不论舌癌患者的淋巴结是否转移,施行颈淋巴清扫是十分必要的;为提高舌癌患者的生存率,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定期随访.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应尽可能保留下颌骨连续性及行皮瓣组织的修复.

    关键词: 舌癌 生存率
  • 头颈部畸胎瘤及畸胎样囊肿(附10例报告

    作者:杨耀武;顾晓明;程晓兵;彭品祥

    目的头颈部畸胎瘤及畸胎样囊肿分析、总结.方法对1984年10月至1999年3月有详细记载的10例畸胎瘤及畸胎样囊肿的临床特点、组织学所见、治疗方法、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头颈部畸胎瘤表现形式多样,多发于新生儿及儿童,表现为固定或活动,实性或囊性的包块,与周围组织界清.可附着于邻近的颌骨、腭部及颅底.低分化畸胎瘤表现与头颈部其它肿瘤或囊肿类似.分化程度高的畸胎瘤可见器官样结构如眼睑样皮肤赘、肢体结构等.口咽部、上颈及口底巨大畸胎瘤常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随访无复发.组织学检查见成分复杂的肿瘤组织不规则排列在一起,如毛囊、腺体、呼吸上皮、胃肠管、神经组织、肌肉、软骨、脂肪组织等.结论头颈部畸胎瘤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并有其独特之处,宫内及产后超声波、CT、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处理,早期彻底切除预后良好.

  • 颅面三维CT影像测量分析研究Ⅰ、方法与原理

    作者:杨斌;黄洪章;张涤生;冯胜之;穆雄铮;韦敏

    目的为建立颅面CT三维重建影像计算机系统测量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准确性和可靠程度.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建立起颅面外科三维诊断分析和手术设计系统,应用所建系统方法和人类学测量方法对7例正常完整干燥头颅标本的颅-眶-颧区立体结构进行了三维测量分析,并将两种测量方法及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所创建的CT影像测量方法不仅能够测量平面距离、角度,而且能够测量不同平面间的线距、特定解剖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面积和体积;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趋同一致性;三维CT测量分析方法准确性和精密度高,线距测量项目中平均误差大仅1.12mm(3.14%),角度、面积和体积测量数据平均误差分别为0.94°(2.04%)、0.56cm2(4.48%)和0.92cm3(3.32%).结论三维CT影像能够真实的反映颅面三维解剖形态,三维CT测量分析能够定点、准确地描述颅面三维结构特征,可作为颅面整形外科、医学美学的一项客观研究方法.

  • 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浓度筛选实验研究

    作者:李家伟;胡永升;张引成;马东

    我科从1988年开始对运用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基础研究,在获得满意结果的基础上开始了临床应用的研究[1~3],目前已用阿霉素治疗了300余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了使该项技术更加完善,我们又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以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阿霉素浓度是0.5%,这个数据是参考动物(大鼠)实验结果得来的,是较为安全的数据,但在临床应用中感觉浓度较低,每次手术中使用微量进样器注射的次数较多.为了寻找更适合临床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阿霉素浓度,我们设计了本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5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锡兰;赵洪波;张卫东;牛峰

    粘液表皮样癌能发生在口腔小涎腺所分布区域.临床表现随发病部位不同而不一,治疗方法较为复杂.1982~1996年我们共收治经病理证实小涎腺恶性肿瘤92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35例,占38.04%,为探讨影响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素,现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 颧骨陈旧性骨折截骨复位术的改良方法

    作者:叶信海;冯胜之;穆雄铮;王毅敏

    颅面部外伤中颧骨骨折较为常见,以往的手术治疗多局限于眶底和颧突部植骨或一般骨折复位,但只能改善部分外形,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 毫米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晓蓉;庄佳;姜卫红;庄浩良;赵瑾;陈双;华之成;冯殿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毫米波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成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从1995年开始采用毫米波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患者67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临床应用分析总结如下.

  • 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许琪华;周正炎;季振威

    淋巴管瘤多见于儿童,其中囊状淋巴管瘤尤多见于2岁以下者,以往对此病的治疗主要选择外科手术切除,但效果不太理想.Yura等人提出用Bleomycin(博莱霉素)治疗淋巴管瘤和囊状水瘤,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我科用平阳霉素治疗了17例,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报道于下.

  • 面中部复杂性陈旧性骨折治疗体会

    作者:吴衍昌;郭福林;李吉辰;胡腾龙

    面中部由两侧上颌骨、颧骨、颧弓、眶底、鼻骨及颞骨、蝶骨共同组成.随着交通事故,工伤及暴力事件的频发,面中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组成面中部诸骨的形态不规则,骨缝多,骨质薄弱,在遭受暴力击打后,常常出现严重移位的多发性骨折[1].而且多同时伴发颅脑或重要脏器损伤,在抢救生命后,贻误了佳骨折治疗时机,变成陈旧性骨折,因此手术难度较大.我科从1994年10月~1999年10月共收治面中部复杂性陈旧性骨折9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双侧颊瓣+双"Z"成形术在宽裂隙腭裂中的应用

    作者:梁尚争;李万山;谢家敏

    腭裂为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发病率为1.82‰.其治疗目的是关闭裂隙,使软腭充分后退,重建提肌功能,以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恢复吸吮功能,获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并要设法减少创伤,以免影响上颌骨的生长发育[1,2].但过去常规的腭裂修复手术,在硬腭部骨面进行广泛剥离后形成组织瓣后退、内移封闭裂隙.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产生强大的瘢痕组织等原因,使上颌骨出现发育不全.粘骨膜瓣后退术虽能达到关闭裂隙,但延长软腭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腭咽闭合差,常发生复裂或穿孔.作者采用双侧颊肌粘膜瓣+双层"Z"成形术修复宽裂隙腭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联合应用小剂量胃复安和地塞米松预防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中恶心和呕吐反应的初步探索

    作者:张晋云;刘琨翔;杨湛

    在化疗中如何以简便有效的方法控制恶心呕吐反应,是临床医生,尤为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 Abbe唇瓣修复唇缺损(附32例报告)

    作者:于擘;封兴华;顾晓明

    Abbe瓣也称Abbe-Estlander瓣,是由Estlander于1872年首先提出设想,1898年Abbe首次采用此法,用下唇修复上唇唇裂术后上唇缺损.一个世纪以来,Abbe瓣主要用于唇部创伤、肿瘤及唇裂术后畸形所致的唇部缺损的修复.

  • 螺旋CT扫描对下颌骨肿瘤手术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美珍;张悦萍;宋萌

    下颌骨与周围软组织间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颌骨肿瘤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下颌骨深部病变能提供可靠而多面的肿瘤资料.螺旋CT将高分频率的CT二维断层扫描资料输入到三维影像处理机中经计算机处理而重新形成立体的三维解剖结构[1],并可精确测量,对手术医师能在术前认识到肿瘤的具体部位,范围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提供了必要而客观的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27例下颌骨肿瘤患者进行了X线平片、CT、螺旋CT比较的检查,现就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 舌前腺摘除术治疗舌尖腹部复发性囊肿

    作者:邹昌宁;唐恩溢;胡勤刚

    发生于舌尖腹部的粘液囊肿,通常局部手术切除或二氧化碳激光灼除,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反复发作.本文根据该区舌前腺的解剖特点,自1990年至1997年,收集囊肿复发病人58例,采用舌前腺摘除术治疗28例,对照组30例仍采用局部切除或二氧化碳激光灼除.现报道如下.

  • 改良Black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作者:李宇;许宏权;王传家

    尽管双侧唇裂修复的术式很多,但一般只能达到关闭裂隙,取得静止状态下的协调与对称.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唇裂的功能性整复手术,但主要用于单侧唇裂.本文作者利用改良的Black法修复双侧唇裂18例,获得了功能较好的口轮匝肌环及满意的外形.

  • 双向推进皮瓣临床应用46例

    作者:沈月霞

    对于颌面部因外伤,疤痕、血管瘤、黑痣、皮肤鳞癌切除等引起的浅层软组织缺损,近年来笔者采用双向推进皮瓣消灭创面,共治疗46例,经2个月至2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 颈胸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整复颏颈部疤痕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培基;段卫先;李艳萍

    颏颈部疤痕粘连的整复方法有多种,但存在疗效欠佳,或操作复杂等缺点,而使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皮瓣易于成活,几乎不收缩,方法较简单[1].作者近3年来,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整复颏颈部疤痕粘连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于下.

  • 巨大纤维性牙龈瘤1例

    作者:雷霆;张海星

    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目前,大多数认为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性增生物,临床上较常见,巨大牙龈瘤较为少见,现将我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

  • 骨膜成骨重建下颌骨1例

    作者:王星亮

    带血管的骨移植较传统的骨移植和代用品植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一旦移植骨坏死,处理时较为棘手.本例在骨移植失败后,二期处理时利用骨膜生骨重建下颌骨取得成功,报告如下.

  • 腭中缝骨折1例

    作者:余立强;于琳琳

    患者男性,19岁,因车祸左面部撞伤,咬合关系错乱4小时急诊入院.检查:呼吸19次/min,心率80次/min,血压15/10kPa;神志清醒,痛苦面容;眶周无淤斑,双眼无复视;左侧鼻腔有血痂,无异常分泌物;左侧面部擦伤,左侧上颌骨,颧骨及颧弓处未扪及压痛点及异常动度;张口不受限,以为分界左侧上颌骨向下移位,左侧上、下颌前牙咬合早接触,间可触及台阶样感,腭侧中线自切牙乳头至软腭处粘膜撕裂,未累及悬雍垂,左侧硬腭骨板向下移位与右侧相重叠约0.3cm.沿硬腭中线可见明显骨折线(图1、2).初步诊断:腭中缝骨折.

  • 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期刊文献初步调查

    作者:邓玲玲;李成建

    为了使广大专业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方面的信息和其研究进展,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本学科期刊文献的分布作了初步调查,即对1997~1999年南京医科大学编辑出版的<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有关口腔颌面部肿瘤方面的文献逐一统计整理,从中找出该学科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使广大专业工作者学习参阅.

  • 中华口腔医学会2000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一批)

    作者:

    关键词: 口腔 医学会 国家级
  • 国际文摘

    作者:郑家伟

    关键词:
  • 中华口腔医学会2000年全国学术会议

    作者:

    关键词: 口腔 医学会
  • 全国第四届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唇腭裂新技术新方法学习班通知

    作者:<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 颅颌面骨牵张成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作者:胡敏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已有90余年历史,50年代以后DO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其在临床的成功使颌面外科医生发现其在颅颌面骨性畸形及颌骨缺损治疗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可能,70年代下颌骨DO的实验成功[1],1992年McCarthy等成功地延长了人下颌骨[2],9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报道上颌骨及面中份的牵张前移及在腭裂术后患者延伸上颌骨[3~5].可控制的牵张力量不仅可刺激骨形成使骨延长,还可在周围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腱、肌肉和神经等产生适应性应答.DO的基本生物学原则为低能量截骨操作,大限度保护骨膜和骨内血供,适当的牵张前间歇期以便骨痂形成,准确的牵张速率和频率,功能负重前适当的新形成骨的钙化改建期.

  • 骨质疏松症对颌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守平;周正炎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人口结构越来越趋向老年化,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发生率日益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的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据报道,美国有两千多万人受OP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为女性.在中国,老年人的OP发生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8%[1].有关OP对全身骨骼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关OP对颌骨的影响也有不少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羟基磷灰石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廖大鹏;周正炎

    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简称HA]是构成人体硬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占77%),作为具有广阔应用前途的人工骨材料,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已得到公认.目前,HA有颗粒状(也称粉末状)和块状两类,其中,颗粒状HA有80目,100目等不同规格;而块状HA可分为由石灰石烧制和珊瑚制两种(前者比后者在孔径控制和塑形上要优越),块状又有内孔径200 μm,500 μm等不同规格,除了纯HA,还有的将HA与珊瑚粉或BMP(骨形成蛋白)及胶原等混合制成复合材料.近年来,HA已被广泛应用到颅颌面外科修复各类骨缺损,并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仅将HA近20年来在颅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基础研究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 唇腭裂的序列治疗

    作者:石冰;王晴

    1 开展序列治疗的原因与目的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明确,包含遗传与环境作用两方面的多种因素.它可以影响患者除视觉以外口腔颌面部所有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并随着生长发育的变化而变化,现行的多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而言都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作用,且没有那一科的治疗能完全恢复唇腭裂患者所有的形态与功能.

  • Tennison法修复唇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石冰;龙洁;王晴;郑谦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Tennison法修补唇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用30只(30天龄)日本纯种长耳白兔(幼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造裂组(10只)、Tennison法修补唇裂组(10只),术后26周(30周龄),处死动物,行头颅测量.结果发现Tennison法修补唇裂术后,上颌骨前后向生长发育较正常对照组和造裂组受限,同时上颌骨宽度、后牙弓宽度呈代偿性增加,鼻中隔向裂隙侧偏曲.结论 Tennison法对上颌骨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两种常用唇裂修复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石冰;龙洁;王晴;乔鞠

    目的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当今常用两种唇裂修复方法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异同.方法实验采用40只(30天龄)纯种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造裂组(10只),Millard法修补唇裂组(10只),Tennison法修补唇裂组(10只),术后26周(30周龄)处死全部动物,行头颅测量.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均可造成上颌骨较正常对照组和造裂组明显的上颌骨生长抑制,Tennison法又较Millard法会引起更明显的上颌骨生长发育受限,两种方法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术后上唇组织移动规律的不同所致.结论 Millard法与Tennison法修复唇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

  • 唇裂伴牙槽突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作者:石冰;龙洁;王晴;田卫东

    目的为了客观研究唇裂伴牙槽裂畸形状况下上颌骨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方法选用20只出生后30天的纯种幼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动物模型组,对实验组的动物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建立裂隙程度一致的左侧上唇和牙槽突裂,术后26周(生后30周),对两组动物行头颅测量.结果实验模型组上颌骨长度和宽度较正常对照组存在生长发育不足的现象.结论唇裂伴牙槽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