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p75NTR对小鼠面神经损伤后脑内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作者:张风河;魏奉才;杨丕山;孙善珍

    目的:探讨p75NTR在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对p75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面神经总干进行损伤,损伤后第4天,在面神经总干损伤的远中侧神经分叉处切断,将切断的面神经断端置人含有Fast Blue的聚乙烯单端小管中进行后示踪标记,术后第7天冷冻切片后荧光显微镜下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再生的神经元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75NTR可以促进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再生.

  • bFGF促进hMSCs向脂肪分化过程中PPAR-γ2的表达

    作者:周媛;叶茂昌;翟志敏;王志华;王来平;李容新

    目的:观察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对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2,PPAR-γ2)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原代培养人骨髓hMSCs,培养至第三代,按增殖期及分化期是否加入了bFGF 4ng/mL和脂肪诱导剂(罗格列酮5μmol/L+胰岛素10μg/mL),将细胞分为6组,并在诱导分化前1天及分化第3天以RT-PCR检测PPAR-γ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mRNA的表达情况,诱导分化28 d时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分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MSCs在未诱导情况下不表达PPAR-γ2,在脂肪诱导剂的作用下表达PPAR-γ2,在bFGF作用下在诱导前就已表达PPAR-γ2;油红O染色观察MSCs经脂肪诱导剂诱导分化后胞浆内形成大量脂滴.结论:bFGF能促进人骨髓h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

  • 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纤维粘连蛋白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程刚;刘少华;李声伟;田卫东;刘磊

    目的:探索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纤维粘连蛋白mRNA的表达规律.方法:制作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对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组织标本切片行m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正常骨组织中没有检测到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mRNA表达.骨折愈合过程中,在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软骨细胞、破骨细胞和一些骨组织细胞中观察到FN的mRNA表达.表达的时间规律为骨折后3d出现明确阳性表达,逐步增强,7~14d达到峰值,其后急剧下降;至1月时,仅有微弱信号存在,2月后未再观察到阳性信号.结论:在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有多种类型的局部组织细胞出现了FN mRNA表达,合成的内源性细胞型纤维粘连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对骨折愈合具有重要影响.

  • 多孔支架材料PLGA/HA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凯歌;张丽红;裴庆国;潘可风;蒋欣泉;张秀丽

    目的:探讨多孔支架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poly lactic-glycolic acid/hydroxyapatite,PLGA/HA)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经体外诱导、扩增,采用实验组A:PLGA/HA (5%HA)、实验组B:PLGA/HA(10%HA)的梯度浸提液进行体外培养,应用MTT法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BMSCs与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C(poly lactic-glycolic acid,PLGA)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定性及定量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能力及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支架材料之间的差异.结果:两实验组材料的细胞毒性均为0或1级;BMSCs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架材料上粘附、增殖,且两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各时间点在两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多孔支架材料PLGA/HA(5%HA)、PLGA/HA(10%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 颧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恩群;王健;程龙

    目的:观察天然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对牵张成骨的缝区组织经过系列处理,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间充质细胞在牵引早期大量增生,并不断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后2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出具有活跃的合成和分泌功能.1周标本成纤维细胞沿牵引力的长轴方向排列,胞核增大,在其周围包绕着发达并扩张的内质网系统:3周标本大量增生活跃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丰富、线粒体增多、富含紧密排列的嵴:5、8周标本中骨细胞形成并发育成熟,骨基质逐渐矿化,清晰可见新形成的胶原纤维、哈氏管.以及骨基质矿化的过程.结论:三维牵张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活跃,缝区形成新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瑶;何等旗;唐休发;华成舸;冯杨;李小玉;王斯华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5-氮杂胞苷(5-azaeytidine,5-Aza)诱导的成肌向分化潜能.方法:分离纯化4周龄SD大鼠的MSCs,以5-Aza诱导,通过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不同时相点的细胞.结果:经5-Aza诱导后14d,细胞表达结蛋白(desmin).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可见有肌管样细胞出现.结论:MSCs经5-Aza诱导后可以向骨骼肌成肌细胞定向分化.

  • VEGFR3在不同临床分期舌癌癌周淋巴管中的表达

    作者:曲行舟;王丽珍;胡永杰;张陈平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舌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探索舌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对90例不同分期的舌癌肿瘤进行VEGFR3的检测,与10例正常舌黏膜标本进行对照.采用SAS 6.12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过与正常组对照,Ⅰ、Ⅱ、Ⅲ期肿瘤中VEGFR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Ⅳ期肿瘤中VEGFR3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R3参与微淋巴管的生成,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增高,其表达虽呈缓慢增高趋势,但尚不足以作为判定是否发生淋巴转移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 舌癌 VEGFR3 淋巴转移
  • 三氧化二砷对MEC-1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观察

    作者:张斌;朴松林;曲志博;关呈超;孙瑶;李吉辰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后,观察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的存活、形态学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其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三氧化二砷能显著地抑制人粘液表皮样细胞系MEC-1的生长,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发生作用后,细胞生长有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膜完整、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结论: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主要是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

  • 新型骨替代材料硅磷酸钙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作者:方捷敏;潘可风;李雯

    目的:评价新型骨替代材料硅磷酸钙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用含10%、5%硅酸钙的硅磷酸钙,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肌肉植入试验.结果:含10%与5%硅酸钙的硅磷酸钙无急性全身毒性,对肌肉组织无刺激,植入肌肉后呈降解趋势.结论:新型骨替代材料硅磷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志方;丁晓红;黄忠锁;张晏更;郝新河

    目的:探讨拔牙后自体牙即刻移植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上有自体牙移植条件和愿望的43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将终接受自体牙移植的31例患者随机分为根管治疗组、非根管治疗组、人工骨移植组、非人工骨移植骨组.随访6~30月,对比临床效果.结果:31例移植牙经随访6~30月,均获得稳定和满意的咀嚼功能,X线影像未发现牙根吸收.根管治疗与否对移植的预后没有显著影响(P>0.05).人工骨(Bio-Oss)移植有利于移植牙的骨性愈合和早期稳定,并能减缓牙槽骨的吸收(P<0.05).结论:拔牙后自体牙即刻移植是修复牙列缺损的可行方法.

  • 地塞米松和奥硝唑糊剂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胜春;陈栋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奥硝唑糊剂对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发生冠周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进行常规盲袋冲洗后以地塞米松和奥硝唑粉末与碘仿和丁香油制成糊剂置入盲袋内,观察临床效果;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冲洗和置入碘仿和丁香油糊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冠周疼痛和肿胀的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地塞米松和奥硝唑糊剂治疗急性冠周炎具有明显效果.

  • 颞肌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李贵昌;王双义

    目的: 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因腮腺良性肿瘤在我院住院患者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按常规"S"切口手术,不行颞肌筋膜瓣修复;实验组采用改良除皱切口,转移带蒂颞肌筋膜瓣充填术区凹陷.结果:对照组局部凹陷畸形明显,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64.10%25/39),耳部感觉丧失的发生率为87.18%(34/39);实验组局部凹陷畸形不明显,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11.36%(5/44),耳部感觉丧失的发生率为6.82%(3/4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颞肌筋膜瓣充填术区缺损能有效降低腮腺切除术后Frey's综合征的发生率.

  • 青少年髁突骨折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向辉;斯方杰;孙卫革;彭品祥

    目的:探讨青少年髁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2002年间收治的52例(75侧)青少年(2~18岁)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少年髁突骨折主要由着力于颏部的间接创伤引起,多为颈部的中高位骨折,大部分骨折断端移位较轻,骨块均是向前下内方向移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的后遗症是下颌骨发育不良、开口偏斜和轻度张口受限.结论:着力于颏部的外伤要仔细检查有无髁突骨折.治疗上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严重移位而难以复位的、粉碎性的髁突骨折,以及不能进行保守治疗的病例.主张手术复位固定.

    关键词: 髁突 骨折 治疗
  •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97例应用体会

    作者:沈志浩;费伟;李铮;尹明平;廖楚航

    目的:评估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使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97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97例中92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口内(牙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达94.8%.术后6月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均未见钛板或钛钉移位、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等现象.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效果确切,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 静脉麻醉下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的临床总结

    作者:孙树平;张乃君;韩荣红

    目的:探讨在浅静脉麻醉下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的临床技术要点.方法:对62例埋伏多生牙患儿(7~12岁),经X线检查术前定位后,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实施牙拔除术.结果:62例埋伏多生牙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拔除.结论:静脉麻醉可以使手术平稳实施.术后可以很快离院,有利于儿童埋伏牙的拔除.

  • 髁突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作者:孟志兵;吕春堂;周中华;郭军

    目的:比较耳前进路行髁突骨折-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改良颌下进路下颌升支垂直截骨髁突游离体外复位固定回植术的优缺点,为髁突骨折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手术进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髁突骨折中采用手术治疗的33例(43侧)病例,按骨折位置高低、类型选择了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26侧采用耳屏前切口髁突骨折-翼外肌解剖复位,17侧采用改良颌下切口、下颌升支垂直截骨髁突游离体外复位固定回植术.随访12~24月,对比分析2组病例的疗效.结果:全部切口Ⅰ期愈合,无1例关节强直;所有病人术后面部对称性好.发生下颌骨向健侧侧(牙合)运动受限的病例中,经下颌升支垂直截骨髁突游离体外复位固定术者5例(占45%),经耳屏前进路翼外肌解剖复位者3例(占14%);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患者中,改良颌下进路术式1例(占9.09%),耳屏前进路4例(占18.18%),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患侧关节区张口疼痛患者中改良颌下进路者2例(占18.18%),耳屏前进路者5例(占22.73%),术后3个月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从功能上看耳屏前进路髁突骨折-翼外肌解剖复位术明显优于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而从并发症发生看前者多于后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以提高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髁突 骨折 手术治疗
  • 地塞米松协同抗生素治疗颌面部急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津惠;谭秀峰;张伟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颌面部急性感染患者的抗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颌面部急性感染患者200例,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地塞米松并用抗生素,对照组单用抗生素,观察2组的抗感染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抗感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地塞米松协同抗生素治疗颌面部急性感染效果显著.

  • 两种手术径路在水平阻生牙拔除中的选择

    作者:李涛;江莉婷;陈玉华;高月丽;王彩娣;孙琳

    目的:探讨舌侧去骨法与颊侧去骨法用于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适应证.方法:中、低位水平阻生患者105例,共160颗牙齿,随机分成2组,每组均为中位阻生齿55颗,低位阻生齿25颗.一组采用舌侧去骨法,一组采用颊侧去骨法.比较2组拔牙花费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中位阻生齿拔除所花费时间,舌侧去骨法为(17.31±1.53)min,颊侧去骨法为(18.76±2.45)min,P>0.05.低位阻生齿拔除,舌、颊侧去骨法所用时间分别为(34.40±5.81)min及(42.97±4.77)min,P<0.05.低位阻生齿拔除,舌、颊侧去骨法引起面部水肿的程度分别为(21.25+3.81)%及(30.80±5.04)%,P<0.05.两组间出现疼痛、张口受限、感染、出血、舌或下唇麻木的机会无明显差别.结论:拔除低位水平阻生齿应采用舌侧去骨法.中位水平阻生齿拔除采用颊侧去骨法为宜.

  • 合格伦综合征磁共振涎腺造影图像分析

    作者:张军;俞创奇;郑凌艳

    目的:分析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的腮腺磁共振涎腺造影表现、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5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仪对32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进行磁共振涎腺造影检查.获得自旋回波磁共振涎腺造影,对其特点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磁共振成像中可看到点状、球状、腔状及破坏性表现,少数有正常的主导管和分支导管表现;无造影检查所见主导管层状或葱皮状.结论:磁共振涎腺造影可客观、清晰地反映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主分支导管、腺泡病变,可作为诊断舍格伦综合征的依据之一.

  • 偏侧咀嚼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

    作者:杨柳;邹德荣;江澜;张旻

    目的:通过对偏侧咀嚼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分析,评估:(1)偏侧咀嚼是否会影响咀嚼肌的肌功能状况,(2)这种影响与性别、偏侧咀嚼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16例(男女各8人,平均32.4岁)持续不同时间的偏侧咀嚼组和10例正常对照组在牙列轻接触、中度咬合和大咬合时的嚼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数据,计算嚼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和颞肌前束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TA),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偏侧咀嚼组与对照组ASMM和ASTA在中度咬合和大咬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2)偏侧咀嚼持续时间为0.5~2年组与5年组ASMM和ASTA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男性组与女性组ASMM和AST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偏侧咀嚼的确会损害咀嚼肌的肌功能状况,但这种损害在5年内没有明显变化且与性别无关.

  • 上颌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巍;刘宝林

    口腔颌面部暴露位置显露,不易防护,其缺损常导致面形与功能的严重毁损,致使咀嚼、吞咽和表情功能丧失.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障碍.因而受到广泛关注[1].上颌骨缺损除肿瘤术后为主要的致病原因外,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等外伤所致的上颌骨缺畸形也日益增多,并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对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一氧化氮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

    作者:杨大江;梁新华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体内一种信使分子,不仅调节淋巴系统生理功能,且参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肿瘤淋巴转移的调控.深入研究NO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有助于对肿瘤淋巴转移机制的了解.本文就NO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种植体表面修饰影响骨结合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万澎波;陈万涛

    钛及其合金具有化学稳定性高,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与骨组织比较匹配等优点,是广泛应用的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钛及其合金本质上是生物惰性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牙种植体必然要植入颌骨并能长期稳定的承担一定的咬合力.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口腔癌

    作者:刘浏;蔡以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于多种上皮源性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有促进作用.通过实验已证明它的单克隆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口腔癌目前的发病趋势逐渐增高,本文对口腔癌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关系进行综述.

  • Kikuchi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牛宇;张立海;胡敏

    Kikuchi病(Kikuchi disease,KD),又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早由日本学者Kikuchi在1972年报道.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1].目前从MEDLINE检索到的文献共有1206例,而亚洲地区占873例,其中国内文献报道共215例,早在1984年由朱梅刚[2]报道.

  • 新技术在当代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沈国芳

    1 牙颌面畸形外科治疗的历史牙颌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系指因颌骨发育异常引起的颌骨的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发的牙(牙合)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与颜面形态异常.

  • 复杂颈动脉畸形伴颈动脉瘤带膜支架治疗1例

    作者:王非;杨超;姚宏;马东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汉族.因"右颈部上份肿物发现1月",于2005年7月23日收入院.

  • 舌根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

    作者:刘瑞敏;贾周太;刘亚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胃、肠黏膜.至今未见有发生于舌部组织的报道,我科2005年12月收治1例舌根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