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口腔鳞癌中Bax,Bcl-2和Survivin 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明宾;陈万涛;张陈平;竺涵光;孙坚;叶为民;王丽珍;胡宇华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Survivin的表达与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确定预后判断的有效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组织中Bax、Bcl-2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通过目标蛋白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和阳性细胞中蛋白的染色强度判定各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AS 9.0软件中的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Bax、Bcl-2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10例标本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ax、Bcl-2和Survivin蛋白单独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术后生存时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Bcl-2/Bax的比值与口腔鳞癌的术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Bcl-2/Bax值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提示该指标在临床上可作为口腔鳞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有效标志物.

  • 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实验研究

    作者:张庆福;吕春堂;刘国勤;罗小龙;汪大林;周中华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个体化再生修复的效果,为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再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技术和方法向临床过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快速原型技术等设计制作实验动物下颌骨个体化三维中空钛网修复体,再将其与β-磷酸三钙和松质骨髓植入联合应用于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通过X线片、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犬下颌骨解剖形态恢复十分理想,组织学和X线摄影观察显示钛网内具有新骨形成,新生骨在3个月时已十分明显和成熟.结论:将计算机辅助技术与骨再生材料联合应用,可望通过骨再生途径实现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 神经生长因子对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郭峰;吕春堂;李保平;高爱芝;陈毓

    目的: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体外培养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GF对ACC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运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体外培养增殖期ACC细胞中NGF的表达.体外培养ACC细胞分为9组:对照组(细胞浓度分别为2×104 个/mL、1×104 个/mL、5×103 个/mL、2.5×103 个/mL,为第1~4组)、实验组(细胞浓度为2×104 /mL,加入NGF抗体的浓度分别为100 μg/mL、20 μg/mL、4 μg/mL和0.8 μg/mL,为第5~8组)、空白对照组(纯培养液,为第9组),采用MTT法检测孵育72 h后,计数ACC细胞增殖的数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数量的差异.结果:ACC细胞中表达NGF;100 μg/mL、20 μg/mL和4 μg/mL浓度的NGF抗体可明显抑制ACC细胞增殖的数量,P<0.01;随着NGF抗体浓度的递减,代表细胞增殖数量的OD值逐渐增大;当NGF抗体的浓度减至0.8 μg/mL时,与对照组相比,ACC细胞增殖数量有所减少,但差别不显著,P>0.05;4种NGF抗体浓度的实验组之间细胞增殖的差异不显著,P=0.187.结论:NGF参与ACC细胞的增殖;NGF抗体通过中和NGF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ACC细胞增殖,反证了NGF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ACC增殖.这可能是NGF促进ACC神经侵袭的机制之一.

  • PLA-PEG复合支架材料体外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淑红;康非吾;潘可风

    目的:探索新型PLA-PEG(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 block copolymers)复合支架材料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支架材料分为实验组A(PEG/PLA为1∶60)、实验组B(PEG/PLA为1∶30)、对照组C,单纯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诱导生成成骨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上.通过观察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吸附迁移、生长增殖情况,验证各组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之间的差异.结果:兔成骨细胞在新型PLA-PEG三维支架材料表面分布较为均匀,生物学行为活跃.实验组A与B的细胞粘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种支架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但实验组A与B的细胞相容性更好,更适宜作为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以获得具有成骨能力的三维立体结构组织工程骨.

  • 自制牙龈收缩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娜;刘伟才;孙晓袆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牙龈收缩剂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按ISO 740621997和YY02682-1995标准,对自研制的可注射胶体型牙龈收缩剂进行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结果:该可注射胶体型牙龈收缩剂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无致敏性,对口腔黏膜无刺激.结论:所研制的可注射胶体型牙龈收缩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脱细胞气管基质制备及组织相容性初步研究

    作者:黄桂林;李龙江;罗静聪;李学英;宋崎;宋庆高

    目的:制作脱细胞气管基质,为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样组织的体外构建研究提供天然衍生生物导管支架材料.方法:用改良的去污剂-酶联合多步法脱除家兔、SD大鼠气管组织中的细胞,并将处理后的气管行HE染色,观察脱细胞及组织结构情况;扫描电镜下观察气管壁表面结构.然后将脱细胞气管植入SD大鼠面颊部,并于1、4、12周后取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处理后的气管组织中细胞脱落完全,管腔内壁纤维组织完整、能保持气管原有的中空状管形.扫描电镜见气管内壁为规则的粗糙沟槽状结构.植入体内12周后与周围组织相容较好,未见明显管腔塌陷及炎性反应.结论:制备的气管材料,细胞脱落完全,是进行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样组织体外构建研究较理想的细胞外基质材料.

  • rhBMP-2-PLA纳米微球的制备及生物学效应观察

    作者:张纲;卢来春;裘松波;张蓉;谭颖徽

    目的:制备rhBMP-2-PLA纳米微球缓释系统,观察其对兔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复乳-干燥法制备rhBMP-2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并模拟体内条件研究BMP-PLA纳米微球的体外缓释特性.采用MTY法检测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并与单纯rhBMP-2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纳米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45 nm,rhBMP-2-PLA纳米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0.67±1.23)%和[(134.65±0.44)×10-3]%,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uichi方程.该微球缓释系统有生物活性,能显著促进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其效应高于单纯施加rhBMP-2的效应.结论:rhBMP-2-PLA纳米微球缓释系统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rhBMP-2,在骨创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

  • CD44V6与部分涎腺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锴;朱炎;钟滨

    目的:探讨CD44V6在涎腺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涎腺肿瘤石蜡标本107例,良性50例,恶性57例.用抗CD44V6单克隆抗体作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做定量病理分析.结果:良性肿瘤中CD44V6仅在多形性腺瘤和肌上皮瘤的肿瘤性上皮细胞膜中表达.恶性肿瘤中的CD44V6表达不一,但表达阳性率和强度均高于良性瘤,在肿瘤细胞内和胞膜表面都有分布.结论:CD44V6调节着涎腺肿瘤的上皮和淋巴成分的增殖和粘附过程,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考虑作为反映涎腺肿瘤恶性度的参考指标.

  • 下颌骨囊肿保守治疗9例总结

    作者:俞焕苗;陈瑾;黄剑奇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下颌骨囊肿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9例直径为5~7.5 cm的下颌骨囊肿,行囊壁摘除(或刮除)+拔牙术,术后囊腔以碘仿纱条填塞.对可疑角化囊肿者,则在摘除(或刮除)囊壁后再加石炭酸烧灼骨创.术后定期更换碘仿纱条,在遗留骨腔变浅或成碟形前每月进行临床、X线检查.术后1年时加摄一张X线片.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3年,平均1.8年.结果:术后2~3月颜面畸形完全消除;术后1、3、6个月囊肿摘除(或刮除)后所遗留的骨腔面积分别平均缩小27.2%、63.8%和90.8%;下颌骨下缘和(或)升支部边缘新生骨厚度平均分别增加4.5、16.3、27.2 mm.术后1年原囊肿部位新生骨密度和正常骨组织一致.结论:该方法治疗下颌骨囊肿,可以保存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囊肿邻近的重要组织结构,较快地消除颜面畸形、改善咬合关系、促进新骨生成,减少对颌骨发育的干扰和手术次数,尤其适用于对面容要求高的青少年患者.

  • 颌面外科术后不同镇痛药自控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卢玲玲;马加海;李源

    目的:观察不同配方镇痛药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共296例,术后接受PCIA治疗,按术后镇痛药配方不同分成8组,分别是:芬太尼组(F)、芬太尼-氟哌利多组(FD)、芬太尼-昂丹司琼组(FO)、舒芬太尼组(SF)、舒芬太尼-昂丹司琼组(SFO)、丁丙诺非组(B)、丁丙诺非-昂丹司琼组(BO)和氯诺昔康组(L).所用药物均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按2 mL/h.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SFO和L组的VAS各是1.3±0.7和1.3±0.6,与F组和F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FO、SF和L组的患者满意率高于FD组;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口内手术病例为高.结论:芬太尼、舒芬太尼、丁丙诺非和氯诺西康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后PCIA中均有效.

  • 颊脂垫瓣在覆盖颧骨内置牵张器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牛学刚;韩小宪;陈宇轩;刘瑞峰;李光辉;门肾力

    目的:探讨带蒂颊脂垫瓣在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中,用于覆盖骨牵张器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行"右上颌骨全切术+左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的患者行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术中行带蒂颊脂垫瓣移植覆盖骨牵张器底面.术后延迟1周行骨牵引,共牵引3周,在此过程中观察颊脂垫瓣状况.结果:颧骨内置弧形骨牵张器被颊脂垫瓣及缺损区邻近剩余软组织完整覆盖,与口腔完全隔离.颊脂垫瓣术后状况良好,在牵引过程中,无破裂、感染,未见骨牵张器暴露及骨转移盘穿出.术后4周时,颊脂垫瓣表面实现上皮化,与正常黏膜难以区分.结论:带蒂颊脂垫瓣移植可以完成在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中覆盖骨牵张器的任务,并具备简单、便捷、微创、效果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 面部犬咬伤Ⅰ期清创缝合39例临床总结

    作者:杨国华;葛超;段胜红;闵静;姚勇;王峰;黄红

    目的:探讨面部犬咬伤后Ⅰ期清创缝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治疗的面部犬咬伤病例共3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39例全部治愈,无1例发生狂犬病.伤口Ⅰ期愈合者35例,住院时间7~19 d,平均9.7 d.Ⅰ期缝合伤口发生感染者4例,住院时间天数14~21 d,平均18 d.结论:面部犬咬伤Ⅰ期缝合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 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在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德富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术后疼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接受不同药物的术后镇痛治疗.研究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对照组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研究组疼痛缓解率95%;优良率80%;一般15%;差5%,并且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轻,并发症少.经t检验,2组间视觉疼痛评分(vision algetic standard,VAS),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行口腔颌面外科疼痛治疗,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 平阳霉素治疗儿童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伟弘;张瑛;葛艳;张瑾良

    目的:探讨使用平阳霉素在血管瘤增长期进行治疗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7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在增长期采用平阳霉素注射,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瘤体均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治愈23例(85.2%),好转4例(14.8%),总有效率达100%.共随访12例,所有12例患儿2年后复查血管瘤消退,无复发.结论: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早期治疗,近期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该病的早日完全消退.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军岐

    目的:比较盐酸米诺环素与碘仿纱条在治疗干槽症中的疗效.方法:对42例确诊为干槽症的患者经过常规清创后,分别采用牙槽窝注射盐酸米诺环素(21例)或者填塞碘仿纱条(21例)的方法治疗,借以控制或缓解临床症状,随访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盐酸米诺环素组的疗效评价为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碘仿纱条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牙用软膏辅助治疗干槽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晓亮;杨勇;雷晓莉;罗艳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手术适应证与临床处理技术要点.方法:开放性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患者25例.其中19例骨折片复位后采用坚强内固定;6例髁突粉碎性骨折者,行髁突摘除,且其中4例行带血管蒂的颞筋膜瓣关节成形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优19例(76%),良6例(24%).结论: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开放性手术及坚强内固定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髁突 骨折 治疗
  • 牵引钉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俞丽华;洪碧波;沈海平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钉行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后(牙合)关系紊乱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颌骨骨折伴有咬合关系紊乱的病例应用牵引行开放整复+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再利用钛钉进行骨颌间牵引7~14 d.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短期内恢复咬合关系,效果评价达到Ⅰ级者24例,Ⅱ级者6例.结论:使用牵引钉的牙槽骨颌间牵引术,尤其适用于不能以牙列颌间牵引术恢复咬合关系的病例.

  • 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书海;彭国光;赵继刚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因外伤造成牙槽骨垂直向缺损,且缺损均>10 mm的患者采用垂直向牵张成骨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1~46岁.安放牵张器7 d后开始牵张,每天牵张0.9 mm,直到要求的高度.保留牵张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常规行术前、术后、牵张结束后,及拆除牵张器前X线检查.结果:4例患者均牵张成功,达到预定的高度,无一例感染,有一例成骨偏向舌侧.结论:利用垂直牵张成骨增加牙槽骨高度是治疗牙槽骨垂直缺损的可行方法.

  • 新疆地区先天性唇腭裂发病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古力巴哈·买买提力;郑雪飞;杨瑞红;刘晓旭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发生先天性唇腭裂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唇腭裂患儿100例,以其父母为研究对象作为"病例组";再按1∶1比例选择与患者在同一出生地,性别一致的无先天性畸形患儿的父母亲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关于32项可能导致发生唇腭裂的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χ2检验作单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作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作对照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有:家族遗传史(OR=26.53),近亲结婚(OR=15.348),孕期营养差(OR=12.616),孕期患病(OR=7.396).结论:家族遗传史、近亲结婚、孕期营养差、孕期患病可能是新疆地区发生先天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

  •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有关美容的探讨

    作者:薛浩伟;张令达;颜雨春;潘涛;王恩群;胡玉坤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术式提高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术后美学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52例,手术术式中对切口、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分离保留、腮腺的区域性切除、残留腺泡的处理等方面作了相应改良.随访观察,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随访6~18个月,腮腺区外形良好,功能正常.有3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3月内恢复功能.所有患者对面容恢复均较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改良的腮腺手术术式提高了手术的整体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美学效果.

  • 脱细胞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伦昌;赵洪伟;李龙江;孙钢

    目的:探讨脱细胞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对197例口腔内软组织缺损患者运用脱细胞的组织补片进行同期修复.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追踪,以及修复区域的功能进行评价.对修复术后第7天行常规病理学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的修复均获得成功,组织补片有一定的收缩性,类似于游离皮片的移植,基本满足患者的口腔功能,不影响生存质量.术后第7天病理检测发现手术创面已有基本连续、完整的上皮覆盖,并且形成上皮钉突,但是形成的上皮未见表层角化.固有层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存在和小血管形成,纤维纤细而疏松.结论:运用脱细胞的组织补片行口腔黏膜缺损修复是一种并发症少、简单易行的、值得推广的修复方法.

  • 颌面部外伤合并颈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勇联;程建崇

    目的:总结颌面部外伤合并颈椎骨折的特点以便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对近15年来,本院颌面部外伤住院病例中合并颈椎骨折的4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例的损伤原因为交通肇事和高空坠落,颈椎骨折均未能在第一时间诊断.结论:对复杂颌面部外伤者,应重视颈部的体格检查,有利于颈椎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颌面部骨嗜酸性肉芽肿18例临床分析

    作者:余问桥;郑光勇;梁新华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对18例颌面部骨嗜酸性肉芽肿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X线表现、误诊情况、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颌面部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男11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16.62岁,平均病程5.5个月;11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共计29个部位,其中累计下颌骨21处(72.8%),上颌骨4处(13.8%),颅骨3处(10.3%),颧骨1处.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齿松动,牙龈肿胀、溃烂、疼痛、面部肿胀伴压痛.X线表现为颌骨中央不规则、溶解样破坏,破坏区呈地图状、网状、虫蚀样改变,骨破坏边缘不清晰.易误诊为骨肉瘤(3例),牙源性粘液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浆细胞骨髓瘤(1例),低分化癌(1例),其他恶性肿瘤(4例).治疗方法6例采取单纯手术,7例采取手术+放疗,3例采取手术+化疗,1例采取手术+放疗+化疗.平均随访5年,14例无复发.结论:该病变特点显著,应正确诊断和治疗.

  • 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技术在HSP47中的应用

    作者:李琳;王佐林

    热休克蛋白47(47 kDa heat shock protein,HSP47)是位于内质网内一种应激蛋白,它能与胶原特异性结合,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参与原胶原的折叠、装配、修饰、转运等过程.除了应激诱导之外,在正常情况下HSP47的表达通常与各种细胞组织中的胶原相关.HSP47先在内质网内与前胶原暂时结合,到达高尔基体后与胶原分离.因此HSP47作为胶原特异性的分子伴侣可能具有如下功能:防止原胶原链聚合,影响原胶原的修饰,抑制胞内原胶原的降解,参与应激状态下调控机制,以及影响原胶原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分泌过程等[1].近年来,随着研究人员对HSP47功能认识的深入和基因沉默技术的日趋成熟,已经有学者利用基因沉默技术来研究HSP47的功能,通过降低或抑制HSP47的基因表达,观察相关的组织器官病理学改变及可能具有的潜在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基因沉默技术及其在HSP47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概述.

  • 引导骨再生的理论和应用

    作者:金啸;王佐林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基本原理源于牙周病领域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自引导组织再生理论(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提出后,人们认识到在骨组织再生过程中,为了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也应采取生物隔膜阻挡无关或有干扰的组织细胞进入,保护血凝块的稳定,维持血块充填的间隙,实现缺损区的修复性再生.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面神经损伤及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蕾;许海凤;李蜀光

    面神经损伤是常见的颌面外科疾患,目前的治疗多强调手术修复技巧,自体神经移植被视为黄金手段.尽管显微外科和神经科学不断发展,修复技术几乎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临床上我们常见到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不理想.人们发现神经元胞体的调控和再生微环境的营养和导向对受损神经的有效再生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CDNF)则是现在发现的活性强的运动神经元神经营养因子,本文就GDNF与面神经损伤及再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鼻测量法的进展

    作者:梁赟;杨育生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是指唇裂修复术后,仍遗留或继发于手术操作和生长发育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一类畸形[1].包括唇畸形、鼻畸形和颌骨畸形.其修复较原发性唇裂修复更复杂,更灵活多变.而导致其修复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局部组织结构复杂变异和缺乏可靠的三维测量手段[2],鼻畸形尤为如此.因此,精确客观的测量出畸形鼻的三维结构,有助于鼻畸形的修复治疗,也有利于术前、术后的效果评价.本文主要是从鼻测量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测量方法 进展
  • 当代口腔种植学的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野

    口腔种植学在过去40年里,无论是在种植体本身的设计研究,还是其临床应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据粗略统计,仅在2005年里,在美国FDA、欧洲CE注册的牙种植系统达140多种,2005年美国消耗牙种植体达100万套,而欧洲则达180万套.

  • 上腭黏膜长期不愈溃疡1例

    作者:张雪明;董悦斐

    1临床资料邹XX,男性,43岁,2004年9月发现左腭咽部溃疡伴疼痛,渐增大,疼痛加重,于外院就诊,取活检,病理示"黏膜肉芽肿性炎".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2004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系统性疾病及传染病史.检查:患者面部对称,开口度一指半,口内25-28缺失,上腭见大面积溃疡,前起上颌硬区,后达软腭后缘,外侧越过左牙槽嵴达颊黏膜咬合线处,内侧越过中线约1 cm,右侧翼下颌皱襞处见散在溃疡,溃疡暗红色,无分泌物.

  • 高龄女患巨大腮腺混合瘤1例

    作者:徐贤礼;方仁贵;王建军;吴素琴

    腮腺混合瘤(mixed tumor)是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本例为高龄患者,且肿瘤重达4 600 g,国内外少见报道[1,2],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86岁,农民(住院号69133).主因"左颌面部渐进性增大肿块40余年",于1999年8月20日上午8时入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未见异常.专科情况:左颌面部有一以耳为中心的肿块,表面肤色正常,约30 cm×20 cm×15 cm大小,大周径80 cm,基底部周径50 cm;肿块后部有一约4 cm×3 cm大小区域皮肤缺损,局部红肿并有触痛,无渗液;肿块呈分叶状,边缘清晰,活动度稍差;质地偏硬,无口角歪斜等表现(图1).于1999年8月23日在全麻(静脉复合麻醉)下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术后8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病理诊断为唾液腺多形性腺瘤,与术前诊断相符.随访5年未复发.

    关键词: 腮腺 混合瘤 高龄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