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鼠裸露硬腭骨面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宋庆高;石冰;刘亚;黄磊;郑谦;王

    目的:探讨裸露的硬腭用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后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其抑制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对4组(每组20只)3周龄雌性SD大鼠裸露的左侧硬腭骨面分别采取靠肉芽组织自行生长修复、羊膜移植、羊膜负载的羊膜复合组织片移植、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等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然后通过HE染色、苦昧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及电镜检查的方法观察不同修复法分别在术后3、6、8周时各种纤维成分含量及瘢痕形成的情况.结果:术后3、6、8周,各相同时期相比,用γ-IFN基因转染的羊膜复合组织片和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组,其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含量明显少于其它组.结论:用羊膜负载的羊膜复合组织片及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硬腭裸露的软组织缺损,瘢痕纤维化程度低,减少了瘢痕的形成.

  • 骨收集器收集自体骨充填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奕;马国武

    目的:研究利用植入钻孑L时骨收集器收集的骨碎末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5只家犬双侧下颌骨为实验对象,拔除双侧各3颗前磨牙3月后,行种植术,每侧植入4颗种植钉.种植时人为造成种植体颊侧2 mm×2 mm大小骨缺损,在同体同侧的4个骨缺损中的3个,分别植入自体骨屑、Bio-Oss骨粉、二者1:1混合骨末,剩余1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对照.9周后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植入的自体骨碎屑修复了一定的骨缺损,自体骨混合Bio-Oss组骨缺损恢复佳.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植入钻孔时收集的自体骨碎屑对于修复种植体周围少量的骨缺损,是完全可行的.当供骨量不足时,自体骨碎末可以混合适当的Bio-Oss颗粒植入,效果更为理想.

  • 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工程骨构建

    作者:张健;张文怡;胡敏

    目的:探讨将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复合后用于血管化组织工程骨预构的可能性.方法:6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两组,分别在背阔肌下植入(OB+VEC)/外消旋聚乳酸(PDLLA)、OB/PDLLA.术后4、8周处死动物,大体标本、HE染色镜下观察体内成骨与血管化情况,以及血管化与成骨之间关系.结果:OB/PDLLA、(OB+VEC)/PDLLA两组植入物表面均有大量毛细血管肌纤维长入.OB/PDLLA组植入4周后可见骨组织形成.材料周围可见有小血管长入,随时间延长成骨量及血管化程度均有所增加.OB+VEC/PDLLA组可见在支架内部有大量毛细血管形成,支架周围成骨细胞活跃,成骨能力较强,在体内成骨能力及血管化程度均高于单纯成骨细胞复合支架组.结论: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与血管化程度均高于单纯成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

  • 应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

    作者:程洋;何黎升;薄斌;刘彦普;余漩;周树夏

    目的: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为颌面创伤预测功能评价提供研究手段.方法:该研究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颌面部的整体功能从面形和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分层建立详细的损伤指标.用Delphi法对每一层的评价指标分别两两比较,按常用1~9阶标度的评价尺度赋值,行分层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求出评价指标损伤程度的组合权重.结果:求出了各个评价指标在颌面部功能损伤中占比重即权重系数,进而得出判定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为: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是以组合权重Ci(i=1,2,…,13)表示各个损伤指标比例关系.结论: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是颌面部功能损伤程度建模的有效方法,使对颌面部功能损伤程度的定性描述定量化.

  • 锶磷灰石在即刻种植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张志平;潘可风;苏剑生;陈德敏

    目的:研究5%锶磷灰石(strontium substituted hydroxyapatite,Sr-HAP)在即刻种植时对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将6只犬随机分3组,拔除其下颌左右侧第2、4前磨牙,在其近中根牙槽窝处制备种植床,即刻植入种植体,同时在种植体远中颈部牙槽骨处造成3mm×3mm×5mm大小的骨缺损(右侧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实验组骨缺损处填人5%的锶磷灰石.对照组骨缺损处不放置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观察、X线片、光镜观察.结果:动物对锶磷灰石几乎不产生炎症和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X线片显示植入材料呈阻射影,有新骨生成,但骨质密度较低;光镜下可见种植体颈部远中加锶磷灰石处,材料颗粒稍有降解,降解处被紫色的新生骨所占据,颗粒内可见新生骨基质,种植体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更高,实验侧牙槽嵴顶比对照侧高而丰满;光镜下可见植入材料颗粒已基本和新生骨融合在一起,材料颗粒已降解得很小,被大量紫蓝色的新生骨所包绕.结论:5%的锶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5%锶磷灰石在早期对于引导新生骨生成及维持骨量有一定的作用,是骨缺损,尤其是即刻种植时骨缺损修复的较好生物材料.

  • 粘着斑激酶和纤维连接蛋白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

    作者:王钢;杜少芸;朱炎;潘可风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粘着斑激酶(foe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探讨FAK和FN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口腔颌面部鳞癌石蜡标本90例,用FAK单克隆抗体、FN多克隆抗体作Envision免疫细胞组织化学二步法,完成病理切片.做半定量病理分析.结果:FAK、间质FN的表达强度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高于癌旁组织,在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而细胞FN和基底膜FN的表达与FAK、间质FN相反;FAK与间质FN的表达成正相关,而与细胞FN、基底膜FN成负相关性.结论: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口腔颌面部鳞癌中.FAK在肿瘤细胞粘附过程中整合素与FN的结合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催化作用;FAK、间质FN、细胞FN、基底膜FN的表达变化可以作为口腔颌面部鳞癌较有价值的病理诊断指标.

  • 种植术后放疗对兔胫骨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忠林;陈晓莉;张文斌;王卫星

    目的:探讨种植术后放疗对种植体周围骨密度、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在16只日本大白兔双侧后肢胫骨同一位置各植入纯钛种植体1枚,2周后随机选取8只作为放疗组,一次性给予60Co15 Gy剂量的放疗,余下8只作为对照组不接受放射治疗.通过大体观察、双能X线分析、组织形态学、骨计量学分析及骨.种植体磨片观察等手段,研究术后4、8、16、24周时种植体骨结合情况,应用F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4周时放疗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比未放疗组降低(P<0.05),种植体骨结合率也较未放疗组降低;术后8周时放疗组种植体周围出现明显的骨结合现象.相当于未放疗组术后4周时的水平;术后16周以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及种植体骨结合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放疗可在一段时间内延缓种植体周围骨的生长,降低骨种植体结合率.

    关键词: 放疗 种植体 骨结合
  • 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明军;潘瑾;孙婷婷;霍晓敏;黄远亮

    目的:通过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了解自行设计开发的三维骨牵张器的成骨效果.方法:成年山羊6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用自行设计的牵张器,以0.6 mm/次、2次,d的速度牵张,牵张期为17~18 d.牵张高度20 mm左右.牵张完毕后1、2及3个月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形态学和骨密度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山羊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在牵张间隙形成了很好的骨痂组织,牵张间隙达到了预期的长度.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牵引后1个月,牵张区充满平行排列的骨小梁;牵张后2个月,牵张区可见排列成网状粗大的骨小梁及成熟的哈佛氏系统.结论:我们自行设计的三维牵张器,制作简便,易于控制,可以稳定成骨,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 造成唇腭裂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何苇;宋庆高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可疑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方法: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研究中心设计的唇腭裂遗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及临床调查表,详细收集分析276名唇腭裂患者父母的生活情况及职业.结果:唇腭裂患者母亲孕期呕吐有153人,131人有服药史,被动吸烟211人,225人来自农村,工人40人.父亲吸烟229人,饮酒127人,仅1人有服药史,农民116人,工人105人.结论:唇腭裂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而遗传因素和母亲孕早期感染、服药、营养缺乏、吸烟、接触毒物等特定环境因素作用是其致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病因学
  • 颌面部骨折142例临床报告

    作者:李阳;邓巍;卢利;孙宁宁;杨鸣良;白晓峰;刘强

    目的:总结分析颌面部骨折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4年10月-2005年9月收治的142例颌面骨骨折患者,分别从其年龄、性别、病因、骨折类型、全身损伤、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颌面部骨折好发于男性,20~50岁为好发年龄段;交通事故损伤常见(59.15%);多见下颌骨骨折(50.00%)及颧骨复合体骨折(29.58%);常伴发全身损伤(35.21%);治疗中复位后坚固内固定术是佳方法(81.65%);手术切口以口内为主(58.72%);术后神经损伤及感染极少见.结论:颌面部骨折以青壮年居多,主要病因是交通事故,除复位颌间牵引保守治疗外,复位后坚固内同定是现今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 改良腭黏膜瓣整复软腭裂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予江;陈爱国;梁凯;彭冲;童永青

    目的:探讨整复软腭裂的新术式,重建腭咽闭合的效果.方法:采用腭黏膜瓣后推术对25例软腭裂患者进行整复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以了解术后腭咽闭合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腭部创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软腭的活动度良好,且均有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结论:对先天性软腭裂的患者实施该术式整复,能较好地恢复腭咽闭合功能,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整复方法之一.

  • 颧面部骨折43例的治疗总结

    作者:杨峻山

    目的:探讨颧面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颧面部骨折病例的资料.根据颧面部骨折的类型、病人的要求、心理及经济状况等,分别采用半冠状切口,局部小切口及复合切口进行颧面部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结果:43例患者中,术后40例面部的形态与功能恢复满意,3例轻度不对称,2例颞部轻度内陷.结论:手术是治疗颧面部骨折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 颧面部 骨折 治疗
  • 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208例临床总结

    作者:罗峰;吴明峰;赵汉华

    目的:分析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患者的病因及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过去10年中我们收治的208例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归类和统计.结果:208例全部治愈,其中手术191例,非手术17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清除病灶对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患者有重要意义.

  • 快速原型个体化牵引成骨在颌骨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虎;沈国芳;张诗雷

    目的: 探讨颅颌快速原型制作在颅颌面畸形牵引成骨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平均年龄16.8岁的下颌骨畸形病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颅颌三维原型.分析颌骨畸形的类型并在模型上进行个性化牵引成骨设计,选择牵引器及模拟牵引过程以指导实际手术操作.结果:16例均进行了术前模拟,术中按术前设计顺利进行了骨切开及牵引器的固定安置,所有16例病例术后牵引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牵引长度15~23mm(平均18.5 mm).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头颅三维原型制作及分析,可以大大增加牵引成骨的合理性及可靠性,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并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海宁;马宏涛;陈腊凤;谭玉辉

    目的:总结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舌癌2例、下颌牙龈癌2例及颊癌3例,进行常规联合根治术,同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结果:7例中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1例肌皮瓣全部坏死,换药后痊愈.结论: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具有优越性,改良术式更有益于美观.血管变异是导致胸大肌肌皮瓣坏死的原因之一.

  • Le Fort Ⅲ型截骨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

    作者:侯敏;柳春明;张海钟;濮礼臣;卢彬

    目的:评价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的疗效.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手术下Le Fort Ⅲ型截骨,后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外部装置采用面弓或坚固外固定支架,对8例面中部凹陷畸形成年患者行前牵引,治疗前后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上颌中位前牵引治疗后.患者咬合关系和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A点水平前移在9~14.5 mm之间,面部上中下各部的前后关系协调,鼻梁及鼻下部挺拔,眼球突出度改进明显.结论:经梨状孔中位牵引成骨可有效矫治面中部发育不全,该牵引技术牵引力点适中,能够使面中份骨骼平衡前移;避免对牙齿牵引造成的不利改变.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MRI对双侧头颈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意义

    作者:唐震;吕春堂;周中华;徐晓刚;刘军

    目的:基于双侧头颈部软组织病变的临床不典型性,旨在探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本组32例发生于双侧头颈部的软组织病变进行MRI检查,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32例的MRI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约为84%(27/32).结论:MRI是对累及双侧头颈部软组织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并能为明确其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 基于CT影像的牙种植模板相关的颌骨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婷婷;潘瑾;崔明军;黄远亮

    目的:通过观测成人颌骨形态结构及其周围骨突的情况,为临床口腔种植手术导板的设计、制作,模板导向孔的安置、深度和方向以及种植角度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临床上31例上颌骨及44例下颌骨的CT断层图像,应用3D-DOCTOR软件对其各个牙位上相应的牙槽嵴与对应牙的夹角进行观测与测量,并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加以分析.结果:上颌骨牙长轴与牙槽突的唇腭侧偏移关系有71.92%在偏唇与偏腭20°以内,下颌骨牙长轴与牙槽突的唇腭侧偏移关系有98.68%在偏唇与偏舌20°以内.结论:颌骨牙长轴与牙槽嵴的相对偏斜度可为种植位点的选择和种植导向模板的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 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头颅模型的应用

    作者:孙玉华;唐友盛;徐兵;史俊;彭玲玲;卢秋宁;乔建功;李刚;赵颖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在颧骨复合体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2002-2004年,收集9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三维螺旋CT检查,将数据文件通过MIMICS软件转换成快速成型设备读取文件的通用格式,在快速成型机上制做头颅模型.在模型上补充诊断,模拟截骨复位固定,并预制钛板及制作中间模板等,以此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模型指导和预测.根据模型外科,在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术,利用中间模板协助复位固定.术后复查CT,并利用相关软件测量与术前对比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9例行头颅模型外科患者术前和术中诊断完全符合,手术复位效果良好,手术后面型恢复满意.术后检查并行测量发现颧骨复位完全,两侧达到三维对称,张口度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应用CAD/CAM技术得到的实体模型在术前明确了诊断.并可在模型上进行手术预测,为手术人路和复位方向及距离提供精确数据.但此方法术前周期长,费用高,限制了临床应用.

  • 阿仑磷酸钠在口腔领域应用的进展

    作者:焦鹏;殷立行

    阿仑磷酸钠(alendronate,ALN)为第三代二磷酸盐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在骨矿化物的表面,并干扰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对骨的吸收.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已被普遍证明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性能.

  • 髁突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瑶;张志光;郑有华

    髁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52%,儿童可达40%~67%[1].凶此,对髁突骨折的研究一直是颌面创伤研究的重点之一.1805年Desant早发表了有关髁突骨折治疗的观点,但在骨折治疗方法上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

  • 端粒酶及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

    作者:李晋芳;廖建兴

    随着生物医学的进步,人类对端粒和端粒酶的认识也不断深入.随着医学科学以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已经出现了生物、基因等多种新的方法.

  •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王磊;潘可风;黄远亮

    口腔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病理过程统称为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简称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是发生在正常行使功能的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能使支持骨丧失形成种植体周袋,从而导致种植失败.在不同种植系统中的发病率约为4%~15例[1].

  • 唇腭裂病因学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黄洪章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先天性唇腭裂易感基因的研究已成热点,国外许多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回顾近年来在唇腭裂病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易感基因定位、相关信号分子流行病学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病因学 进展
  • 滥用苯丙胺引起唾液腺变化的B超表现

    作者:关绮文

    目前由于苯丙胺类摇头丸的滥用,其对服用者身体的严重损害逐渐增多,此类病人的特殊体征,尚不为广大医务人员熟知,易误诊误治,现报道分析我院诊治的4例此类病人临床特点,供大家参考.

  • 翼下颌间隙韧带样纤维瘤1例

    作者:林崇翔;陈关福

    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 fibromatosis)AL称韧带样瘤(desmoid tumor)、侵袭性纤维瘤(aggressivefibromatosis),是一种发生在深部组织的具有侵袭性的纤维瘤.韧带样纤维瘤本身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国外有学者统计每年新发病例约为2~4/100万人[1],主要发生在四肢和躯干的肌肉组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者罕见,我科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