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神经解剖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신경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547
  • 国内刊号: 61-10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云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EGF和bFGF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黄镇;金国华;张新化;田美玲;秦建兵;徐慧君

    本研究旨在探索可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形成较多的克隆球以及其分化出较多神经元的因素.取成鼠前脑室下区的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将之分为三组分别加入EGF、bFGF以及EGF+bFGF,观察克隆球的形成状况.一周后收集三组原代细胞克隆球,加入完全培养液(仅含10%胎牛血清)进行分化实验.分化14 d后,分别用MAP-2和GFAP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计算阳性细胞数量.无血清培养结果显示,bFGF组和EGF+bFGF组原代培养液中形成的原代克隆球数量和直径的差别不明显,但都明显地大于EGF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FGF组和EGF+bFGF组中的克隆球分化出MAP-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多于EGF组,而EGF组则能产生较多的胶质细胞.提示,bFGF能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所形成的细胞克隆球能分化为较多的神经元.

  • 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海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功能性受体c-ret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丹;李昌琪;卢大华;罗学港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了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海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功能性受体c-re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慢性酒精刺激30 d时,GDNF与c-retmRNA在海马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慢性酒精刺激60 d时GDNF与c-ret mRNA的表达与30 d时相比显著下降.此结果提示,GDNF及其功能性受体c-ret可能在慢性酒精刺激的早期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大鼠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和P物质样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的联系

    作者:陈鹏;李金莲

    近在哺乳类动物脑内克隆出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VGluT2,目前人们已将两者作为脑内谷氨酸能终末的特异性标记物.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VGluT1/VGluT2样和P物质(SP)样阳性终末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Vme内有较多的PAG样阳性神经元,在吻尾方向上亘其全长出现,这些神经元绝大多数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直径为25~50 μm.(2)大量的VGluT1样、VGluT2样和SP样免疫阳性的神经纤维和终末广泛分布于Vme内,其中VGluT2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密度高于VGluT1;部分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同时呈VGluT1样或VGluT2样免疫阳性.(3)一些VGluT1/VGluT2样、SP样或VGluT1/VGluT2和SP双重标记的免疫阳性终扣分别包绕在PAG样阳性的Vme神经元胞体周围,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Vme神经元在将口面部本体感觉信息向更高一级中枢传递过程中,可能接受中枢其它来源的谷氨酸能和SP能终末的调控,其中谷氨酸能的投射末梢可能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而SP则可能在突触前发挥间接的调控作用.

  • 雄激素对大鼠心内神经节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晓柳;李光千;赵小明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成年雄性大鼠、睾丸切除大鼠、睾丸切除后睾酮替代大鼠等的白细胞介素-6(IL-6)在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IL-6阳性神经元,但睾丸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IL-6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IL-6,且受雄激素影响,提示睾酮可能影响心内神经节IL-6的表达.

  • IL-1β对谷氨酸致痫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内NMDAR1免疫反应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争艳;周厚纶;刘庆莹;朱长庚;童逸龄;魏瑛

    为了进一步探讨IL-1β在促进癫痫发作中的机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了单纯用致痫量谷氨酸钠致痫的大鼠和预先向侧脑室注射IL-1β再用阈下剂量的谷氨酸钠共同致病的大鼠脑内NMDAR1免疫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IL-1β和谷氨酸钠共同致痫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3区NMDAR1免疫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与单纯用谷氨酸钠致痫的大鼠没有明显区别.如果预先给予IL-1ra或D-AP5则IL-1β和谷氨酸钠的共同致痫效果不出现,脑内NMDAR1免疫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增强(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IL-1β具有促进癫痫发作的效应,这种促癫痫效应的发挥与谷氨酸受体具有协同作用,并与通道型NMDA受体R1亚单位表达的增加有关.

  • NMDAR1和GABAA受体的α1及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的定位分布

    作者:伍校琼;蔡维君;李昌琪;罗学港

    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Nissl染色探讨了NMDAR1及GABAA受体α1和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皮质及小脑核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NMDAR1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Purkinje细胞胞质和分子层的树突,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以及颗粒细胞层的颗粒细胞和胶质细胞呈中等强度的阳性反应,小脑核的神经元胞质和部分突起着色明显.GABAA受体的α1亚单位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Purkinje细胞胞质和树突,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胶质细胞呈弱阳性,小脑核的神经元阳性反应明显.GABAA受体的α3亚单位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Purkinje细胞胞质和树突,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着色明显,胶质细胞呈免疫反应弱阳性,小脑核神经元及纤维着色明显.在Purkinje细胞层NMDAR1、GABAA受体α1及α3亚单位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别占Purkinje细胞总数的80%,61%,88%.结论:NMDAR1、GABAA受体的α1及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具有广泛的分布.这些受体在介导小脑的复杂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挤压伤后脊髓神经元NGF表达的变化

    作者:李明;王廷华;李兴国;路华;朱兴宝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探讨脊髓挤压伤后NG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结果显示:NG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损伤后21 d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而背角的阳性神经元在损伤后24 h、7 d及21 d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阳性灰度值在挤压伤后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提示,内源性NGF增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NGF 挤压伤 脊髓 大鼠
  • 针刺对备用DRG的NGF及其mRNA阳性大、中、小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作者:罗敏;王廷华;保天然;陈彦红;柯青

    本研究观察了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在DRG大、中、小神经元中的数量变化,目的在于探讨DRG各类神经元NGF变化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对5只成年猫进行双侧备用根手术.术后当日开始针刺一侧L6脊神经后肢分布区的两组穴位即足三里和悬中、伏兔和三阴交,每天一次,每次30 mm,连续针刺7 d后处死动物.取针刺侧与非针刺侧L6的DRG制成20 μm厚冰冻纵切片.分别用NGF抗血清和NGF的cRNA探针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原位杂交染色.计数两侧DRG相同面积内大(>57 μm)、中(42~57 μm)、小(<42 μm)型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显示:针刺侧备用DRG NGF及其mRNA阳性大、小型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而对中型神经元数量影响不明显.结论: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备用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GF增多有关.

  • 人神经营养素-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作者:赖燕来;孙朝晖;谢佐平

    为了获取神经营养素-3(NT-3)将之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胎脑组织特异性扩增并克隆了人NT-3全长以及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将其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与pET28a,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和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NT3s.pcDNA3.1-NT3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至大鼠胚胎脑纹状体神经胶质细胞,以G418筛选出抗性阳性克隆,该克隆株与大鼠胚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体外共培养5 d,MAP-2(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转染细胞株所表达的NT-3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可促进共培养的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突起生长.将pET28-NT3s转化大肠杆菌,以IPTG诱导,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18 kD的6XHis-NT3融合蛋白,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左右.经镍柱亲和纯化,得到纯度达95%的rhNT-3蛋白,免疫印迹证实所获蛋白产品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

  • 巢蛋白在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作者:周长满;徐忠涛

    为了观察巢蛋白(nestin)在骨骼肌卫星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分布状况以进一步探讨nestin在肌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本实验对新生Wistar大鼠股部骨骼肌传代培养后,在不同发育期进行nestin单克隆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以抗actin,desmin单克隆抗体作同期对照;计算阳性肌卫星细胞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actin,desmin,nestin三组间在同一培养时间点上的阳性肌卫星细胞数量无差异(P>0.05),但在时间点之间的比较上,4 h组较2 h组的阳性肌卫星细胞数量有所增加(P<0.05),其余各时间组的阳性肌卫星细胞数量则显著高于2 h组、4 h组(P<0.01).提示:nestin在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发育过程中有表达.

  •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逃避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比较

    作者:江刚;舒斯云;包新民;常铉

    为了比较纹状体边缘区(MrD)与海马在逃避性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别,藉以探讨MrD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区在大脑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别和作用地位.应用Y迷宫训练大鼠后24 h,化学损毁大鼠双侧MrD或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fornix/fimbria,FF),手术5 d后再观察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的行为表现.结果表明,化学损毁MrD组大鼠在Y迷宫中的记忆能力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显著(P<0.01);而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大鼠在Y迷宫中的逃避性学习记忆行为主要和MrD有关,和海马无明显关系.提示MrD和海马两个脑区在参与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并非处于相同的位置.

  •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小白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受抑制性神经网络支配

    作者:李瑞锡;彭裕文;大谷修;西条寿夫;王劼;丁忠良;高璐;沈馨亚

    小白蛋白(PV)神经元作为杏仁核簇基底外侧核(BL)中局部神经环路成分,对杏仁核的情绪、学习和记忆过程等机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BL中PV中间神经元的突触形成状态,本研究用抗PV抗体标示PV神经元,以抗多巴胺(DA)抗体标示多巴胺能轴突及末梢作为传入纤维的标志,对大鼠杏仁核做了免疫电镜双标记研究.结果表明,突触主要见于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树突结构上,包括从树突干到中间及小型树突的各级分支.其中68%的突触由未标记的轴突终末形成,32%分别由DA(21%)和PV(11%)免疫阳性轴突末梢形成.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与未标记末梢所形成的突触大多数是对称性的,仅少数为非对称性.这些非对称性突触见于PV神经元的树突小棘和连续性突触,即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与另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形成对称性突触,后者又与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DA和PV免疫阳性神经元轴突终末与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之间的突触全部是对称性的.以上结果表明,大鼠杏仁核BL的PV中间神经元受非对称性突触所构成的包括多巴胺系统在内的抑制性神经网络支配.

  • 大鼠发育过程中伏隔核神经元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

    作者:赵妍君;刘应兵;阴正勤;王仕军;胡志安;高朋芬;秦伟

    为探讨发育过程中伏膈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运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合细胞内标记技术对出生后3 d(P3)30 d(P30)的伏隔核神经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生后随着动物的不断成熟伏隔核神经元的树突野半径和树突总长度逐渐增长,树突分支逐渐增多;静息膜电位(RMP)和输入阻抗(IR)降低;动作电位的幅度升高,时程降低,突触后电流则无显著性变化.但在P7以前,57.9%的神经元对刺激无反应,这类神经元主要见于幼稚动物,其静息膜电位与输入阻抗较高.提示,发育过程中伏隔核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成熟密切相关,幼稚与成熟神经元在细胞形态学和电生理学以及突触功能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幼稚和成熟神经元对信号的输入、输出整合不同.

  • Hetrin基因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孟凡伟;郭慧云;周仁平;张成岗

    本文目的是:观察hetrin基因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藉以探讨hetrin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地高辛(dig)标记hetrin基因3'-末端cRNA为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法研究hetrin mRNA在生后第10 d(P10)、P30和P60大鼠脑中的分布状况;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出生前后大鼠脑内hetrin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hetrin m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定位于神经元胞质内,在P10、P30和P60大鼠的脑组织中均可见明显的杂交信号.RT-PCR结果显示,在胚胎第9 d(E9)大鼠脑内hetrin mRNA开始表达,但表达量很低,以后其表达量逐渐升高.出生后大鼠不同脑区hetrin mRNA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本实验结果表明,在胚胎期及出生后大鼠脑的多个部位都有hetrin mRNA表达,而且hetrin mRNA表达量与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及新突触连接的建立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同步性,提示hetrin mRNA的表达与神经突起生长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进一步支持存在hetrin基因的神经细胞突起具有诱向生长功能.

  • 初级传入纤维在发育阶段小鼠腰髓背角内生长特点的研究

    作者:武胜昔;王亚云;陈新安;李云庆

    本研究通过将亲脂性羰花青染料DiI置入胚胎12 d(E12)到生后3 d(P3)小鼠背根神经节内进行追踪的方法,观察了初级传入纤维在小鼠腰段脊髓背角内生长过程和终止的形态特点.结果显示,初级传入纤维在E13时生长至脊髓后索,在此停留2d,到E15时开始进入脊髓灰质.E16和E17时,生长至脊髓灰质内的初级传入纤维的数量增加并向腹角延伸.有相当数量的初级传入纤维进入脊髓背角深层.至E18,背角深层的传入纤维的密度进一步增加,分支的状态变得更为复杂.一些分支延伸到背角浅层.在出生后,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分布特点无明显变化,但是在背角前层的纤维数量进一步增多.另外,还观察到初级传入纤维发出侧支向对侧脊髓背角的投射.这种向对侧生长的纤维侧支开始于E16,来源于同侧背角内侧部的传入纤维.至E18和出生时,向对侧背角生长的侧支的来源部位增加到两个.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鼠脊髓背角内初级传入纤维的板层分布模式形成于胚胎发育的晚期和出生后的早期,此后初级传入纤维在背角内进行进一步的精细调整,达到与成年时一致的状态.

  • 白芷的抗持续性伤害作用的评价:蜜蜂毒模型和福尔马林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彭小莉;高喜玲;陈军;黄熙;陈会生

    本研究采用新的具有多样临床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试验和传统的福尔马林试验模型,比较研究了中药白芷(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对外周组织损伤诱致的持续性自发痛和痛敏有无镇痛作用.在用生理盐水灌胃的条件下,向成年大鼠皮下注射蜜蜂毒(BV)可立即诱发注射侧持续自发缩足反射行为(约1 h),而当致痛前分别按10 ml/kg给予0.1 g/ml、0.4 g/ml和2.0g/ml三个剂量的白芷水煎剂后,BV诱致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被显著抑制(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致痛前给予0.4 g/ml的白芷水煎剂对福尔马林(F)诱致的双相性自发缩足反射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两种模型上,白芷的抗伤害作用无差异.生理盐水灌胃时,在BV注射2~4 h后注射部位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与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显著下降,提示有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现象.与盐水组相比,致痛前给予三个剂量的白芷水煎剂时,后2个剂量可有效抑制原发性热痛敏(P<0.05),而只有在致痛前给予2.0 g/ml剂量白芷水煎剂时,原发性机械痛敏方可被显著抑制(P<0.05).但是,致痛后给予三个剂量白芷水煎剂后,对BV诱致的原发性热痛敏和原发性机械痛敏均无显著影响.非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不能翻转白芷水煎剂对蜜蜂毒产生的自发痛反应和热痛敏的镇痛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白芷能有效地预防化学组织损伤诱致的持续自发痛,且呈剂量相关性,对原发性热和机械痛敏也有抑制作用,但以预防效果为好;白芷的镇痛作用不是由内源性阿片受体介导.在BV模型和F模型上,白芷的抗伤害作用没有差异.在中药镇痛有效成分的筛选和评价中,BV模型是一个更为理想的实验动物痛模型.

  • 新生大鼠嗅球纤维层组织移植促进受损视网膜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研究

    作者:赵君朋;雷季良;杨磊;王珂

    许多研究表明,改善局部微环境可促进受损中枢神经的再生.本研究对SD大鼠进行眶内视神经切断术作为中枢神经损伤模型,将新生鼠嗅球纤维层组织植入视神经断端,动物术后分别存活1、2、3、4周取眼球作水平冰冻切片,用Nissl染色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和蛋白的变化;并观察移植物中嗅成鞘细胞的存活状况.结果显示:植入嗅组织后可见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和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视网膜节细胞层GAP-43持续表达;嗅成鞘细胞可以在视神经断端存活.本研究结果提示,移植嗅球纤维层有促进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和再生的作用.

  • 脊髓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作者:李震;陈军

    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在神经系统的很多过程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递质在突触部位的释放,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以及突触可塑性和基因转录等过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有三条途径:其一,通过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VDCC,亦称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使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其二,通过激活通透钙离子的离子门控型受体如NMDA受体等,使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其三,是通过激活细胞内内织网上的三磷酸肌醇(IP3)受体或ryanodine受体使胞内钙库中的游离钙离子进入胞浆内.

  • 一氧化氮与Alzheimer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盛明;高溪;于德钦;张万琴

    Alzheimer病(AD)是一种复杂的痴呆综合征,其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潜在因素参与AD发病机制已成为研究焦点之一.NO可能是AD的几个病理途径的中心环节,而且可能是AD形成的主要中间因素.现将NO与AD有关的假说整理综述如下.

  • DEG/ENaC超家族-机械感受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陈军

    机械感觉(mechanosensation)是指将机械刺激转换为电信号(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引起的对刺激模式、刺激空间和时间具有分辨能力的多种感觉功能,包括动物和人的触觉、本体觉、听觉、平衡觉以及细胞为了维持生命而对细胞体积随时调节的功能等.

  • Myostatin:TGF-β超家族的新成员

    作者:张冬雷;丁斐;刘梅;顾晓松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由许多编码分泌性因子的基因组成,包括:TGF-β、活化素(activin)、抑制素(inhibins)、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缪勒氏管抑制物(mullerian in-hibitor substance,MIS)等,它们在调节胚胎发育和维持组织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Joseph Erlanger的生平和工作简介(续)

    作者: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