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중국림상구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182
  • 国内刊号: 32-18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34
  • 曾用名: 中国厂矿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徐肇敏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甲状腺素及生长激素水平与新生儿早产的关系研究

    作者:吕淑英;曹丽;杨洋;李晓波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及生长激素与早产儿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3围产及分娩的孕产妇100例,其中早产儿50例,正常足月儿50例.分别测定正常足月儿母血、早产儿母血、正常足月儿脐血、早产儿脐血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生长激素,并进行分组比较.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FT3,FT4.用ACCESS免疫分析系统对人生长激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早产儿母血FT3[(4.200±0.384) μmol/L vs(4.407±0.160) μmol/L]、FT4[(6.912±0.802) μmol/L vs(10.024±1.489)μmol/L]、生长激素[0.062~0.898 (0.179) μmol/L vs 0.081~1.138 (0.206) μmol/L]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母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早产儿脐血FT3[(4.275±0.780) μmol/L vs(4.592±0.349) μmol/L]、FT4[(6.586±0.774) μmol/L vs(9.527±1.452) μmol/L]、生长激素[0.053~0.674(0.139) μmol/L vs0.074~1.057(0.187) μmol/L]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脐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甲状腺素及生长激素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它们的获得只能依靠母体血液的供给,母体血液中甲状腺素及生长激素的变化对胎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帕瑞昔布钠对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周伟;赵正兰;方琴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不同时间给药对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外科行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各32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在术毕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不给予镇痛药物.统计受试者视堂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β-内啡肽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A组、B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C组(P均<0.05),且A组术后12 h、24 h VAS评分低于同时间点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前、术毕、术后不同时间血清β-内啡肽水平无显著波动,B组、C组术毕、术后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均高于同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24 h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中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可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同时还可抑制机体血β-内啡肽的表达,减轻应激反应.

  • 脑卒中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作者:姜剩勇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诊断病灶范围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38例,中梗死灶组40例,小梗死灶组37例.另选取110例无脑卒中病史的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FF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并计算各组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进行影响IR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影响IR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血清FFA、FBG、HbA1c、FINS、TG、TC、LDL-C、APOB、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而HDL-C、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患者中大梗死灶组血清FFA、FBG、HbA1c、FINS、TG、TC、LDL-C、APOB、HOMA-IR水平高于中、小梗死灶组(P均<0.05),而APOA1、HDL-C水平显著低于中、小梗死灶组(P均<0.05).经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可知,血清FFA与FINS、FBG、HbA1c、APOB、LDL-C、HOMA-IR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APOA1呈负相关(P<0.01),与TG、TC、HDL-C无相关性(P均>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FFA、FBG、HbA1c、LDL-C是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IR状态及高FFA血症,FFA水平是脑卒中患者发生IR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中药熏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叶和松;唐龙龙;秦远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结合阿奇霉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熏洗结合阿奇霉素治疗)45例和对照组(温水坐浴结合阿奇霉素治疗)4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并比较.结果 实验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恢复率95.56%,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恢复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结合抗生素治疗能显著改善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马培耕;廖建中;庄雪芬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 1年1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对两组随访3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术后1年、3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95.6±21.7)min vs(72.4±18.9) min,(482.8±117.9) ml vs(262.5±81.3) ml,(247.3 ±71.8) ml vs(169.6±61.7)ml,P均<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24.4%(10/41)vs 7.3% (3/41),x2=4.479,P=0.034];术后1年,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年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全髋关节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半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而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优,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8例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刘斌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8例,将其随机分为A(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组)、B(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C(改良Gamma形髓内钉内固定组)3组,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9.7±88.2)rml]、手术时间[(77.2±14.9) min]、住院时间[(13.5±2.4)d]及负重时间[(12.1±0.9)周]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A组:(337.9±102.5)ml、(107.6±22.6) rmin、(14.7±2.7)d、(13.4±1.8)周;B组:(369.5±97.2)rml、(114.1±19.8)rmin、(14.9 ±2.9)d、(13.2±1.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91.2% vs 59.4%,P<0.05).结论 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炎性因子与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郭坤霞;贾金虎

    目的 探讨肺炎患者血液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浓度与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炎患者10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肺炎组50例和重症肺炎50例.于入院当日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价APACHEⅡ评分,抽取静脉血液8 ml分别测定血液中IL-6、CRP、PCT浓度.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炎性因子IL-6、CRP、PCT浓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温、D-二聚体、PaCO2、血糖等指标水平与肺炎的严重程度无关(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呼吸频率、心率、IL-6、PCT、CRP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有关联(P均<0.05).将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的IL-6、PCT、CRP、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赋值后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IL-6、CRP、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无关(P均>0.05),而APACHEⅡ评分、PCT水平为肺炎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OR值显示,重症肺炎组PCT浓度为肺炎组的0.984倍,重症肺炎组APACHEⅡ评分为肺炎组的1.253倍.结论 炎性因子PCT浓度、APACHⅡ评分对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一定指导价值.

  •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作者:梁彩平;刘俏敏;钟燕玲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rhG-CSF皮下注射(5μg/kg,qd),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较治疗前升高,CD3+、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粒系增生程度及巨核细胞个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及骨髓增生活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感染次数及抗生素应用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 综合疗法联合rhG-CSF能迅速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疗效,减少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造血功能恢复.

  • 大量出血的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何小平;牛小亚

    目的 探讨老年性大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对65例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或不同意开颅手术的老年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术中抽吸血肿量的30%~40%,术后经引流管分次注入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引流,术后3~5d复查CT后拔针,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5例中血肿清除>90%者57例(87.7%),血肿清除70% ~ 90%者6例(9.2%),再出血者2例(3.1%).治疗期间死亡3例(4.6%).49例获得随访,进一步好转38例,无明显改善8例,加重2例,死亡1例.结论 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性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 重症颅脑损伤ICU急诊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冯慧远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ICU急诊综合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9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如止血、营养支持、经脱水降低颅压、使用糖皮质激素、常规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的酸碱平衡、有效改善患者脑循环、必要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含有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胰岛素强化治疗、颅压监测、机械通气、循环支持和亚低温治疗等.观察两组血糖变化,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的评分(MIS)、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血糖值均升高,经过治疗实验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MIS总分为(11.67±3.42)分,实验组为(14.45±3.6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5,P<0.01);对照组准备手术的时间和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均高于实验组(t=13.892,12.035;P均<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1.06% (24/47),实验组为76.60%(36/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5,P <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70%,实验组为34.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5,P<0.01).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需及时诊断与治疗,且在ICU综合治疗后疗效良好.

  •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马靖华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法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麻醉效果,Bromage评分及麻醉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麻醉阻滞时间为(1.28±0.35)min,短于对照组的(4.22±1.2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P<0.05).观察组阻滞完善时间(11.0-±4.6)rmin,短于对照组的(23.5-±6.2)r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5).两组痛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1,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中优42例(100.0%),对照组优35例(83.3%),两组患者麻醉后优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6,P<0.01).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30 rmin(T2)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阻滞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增加患者的麻醉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黄芪注射液对脾切除术后早期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石秀全;强泽好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50例外伤性脾破裂需要行脾切除病例,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脾切除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3、7dT细胞亚群CD3、CD4、CD8数值水平,分别记录实验组、对照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低热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术前外周血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脾切除术后第1天,CD3、CD4、CD8水平与手术前比较,两组均有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第3天呈升高趋势,且第7天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第3天升高不明显,第7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第3天开始CD3、CD4、CD8数据比较即有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术后低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脾切除术后早期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对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作为脾切除术后中西医结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

  • 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永鹏;马俊;伍增龙;范小龙;庞荣锋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有创通气的AE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俯卧位通气,白天进行俯卧位通气6 h(其余时间为仰卧位通气),连续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临床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d、第3d、第5d及第7d的Pa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d、第5d及第7d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稍高于对照组(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ECOPD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标,并有提高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趋势,但尚需进行大样本研究证实.

  • 伴肝脂肪病变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盛银行

    目的 探究肝部分切除术对伴肝脂肪病变肝癌患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伴有肝脂肪病变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伴肝脂肪病变,共90例,对照组患者不伴肝脂肪病变,共1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值、血清转氨酶水平、胆红素水平、前白蛋白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水平以及前白蛋白降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病死率、肝衰竭发生率以及其他需要临床干预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肝脂肪变性会加剧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祥芳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s,RHR)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 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将9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组47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RHR和代谢参数方面的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组舒张压(DBP)、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和RHR水平均显著高于NCAS组(P均<0.05),且年龄、DBP、PPG、Fib、RHR与CIMT呈正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BP、PPG、Fib和RHR是AS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1,P<0.05).结论 RHR增加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A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心语疏通应用于门诊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剖析

    作者:童瑶

    目的 探究行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时开展心语疏通对其术中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妇科门诊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7例行计划生育手术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指导;选取妇科门诊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1例行计划生育手术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术前心语疏通.记录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2h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并做好对比.结果 研究组术中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前20 min及术后1h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8.5%,低于对照组的25.4% (P <0.01).结论 行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者,围手术期引进心语疏通,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并改善其围手术期负性情绪.

  •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现状及易感因素分析

    作者:陈兴华;王长双;郭树霞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现状以及相关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致病菌和相关易感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和消化道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8.3%.≥60岁年龄患者感染率高于< 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细胞计数<0.5×109/L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14 d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易发生院内感染,应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应尽早使用升粒细胞药物,以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

  • 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刘大一;潘震华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43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215例)、氯吡格雷组(220例),分别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此后90 mg,每日2次口服)和氯吡格雷(负荷剂量600 mg,此后每日75mg,每日1次口服)预防心血管血栓事件.观察两组30 d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替格瑞洛组STEMI直接PCI患者的30 d心血管原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脑卒中、复发严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主要出血发生率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替格瑞洛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30 d血管原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尽管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已显现出抗血小板聚集的优势,同时不增加总体主要出血发生率.

  • 地屈孕酮对习惯性流产孕妇血清PIBF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马娟

    目的 观察习惯性流产孕妇地屈孕酮治疗后血清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含量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习惯性流产孕妇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观察组,各60例;并选30例同期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安慰剂组和观察组均使用B超监测排卵,于排卵后2~3d,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10 mg,2次/d,安慰剂组同样方法给予安慰剂;期间由尿妊娠试验检测阳性和B超检测宫内见妊娠囊确定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用药至妊娠12周.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保胎治疗.妊娠12周时取3组孕妇静脉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PIBF水平,并统计终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12周,观察组血清PIBF平均浓度为(1.211 ±0.234) pg/ml,对照组为(1.296±0.247)pg/ml,安慰剂组为(0.620 ±0.195) pg/ml,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慰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均<0.01).3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足月分娩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均<0.01);流产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均< 0.01).结论 地屈孕酮可以提高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PIBF水平,改善习惯性流产的妊娠结局,且这种作用可能与PIBF表达上调有关.

  • 复方泛影葡胺对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患者早期肠功能复苏的影响

    作者:吴昆鹏;陈莹;李方;黄治家;张群峰;言彩红;桂培根

    目的 探讨复方泛影葡胺在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功能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腹部外伤后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均放置鼻空肠管至Treitz韧带以下,对照组术后第1天直接开始肠内营养,研究组先以复方泛影葡胺60~80 ml鼻饲,其后序贯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一般临床指标(血常规、血清转氨酶、白蛋白、血尿素氮、肌肝、胆固醇、甘油三酯)、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黏膜通透性改变,术后第1、3、7天经胃管注入亚甲蓝,观察尿液出现蓝色的时间以观察肠道吸收功能.结果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研究组1例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均退出研究.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8±0.3)d vs(3.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浆D-乳酸水平第3天[(36.8±15.7) mg/L vs(56.6±12.5)mg/L],第7天[(21.9±16.8)mg/L、(42.5±17.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肠内营养第1天、第3天管饲亚甲蓝后尿液出现蓝色时间为(6.3±0.6)h、(5.3±0.5)h,与对照组[(7.2±0.3)h、(6.9±0.4)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0±0.3)h vs(6.2 ±0.5)h,P<0.05].结论 复方泛影葡胺能促进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患者早期肠功能复苏,促进肠黏膜屏障恢复,可作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功能复苏的措施.

  • 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及对TNF-α、IL-10和IL-18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史来;刘新民;黄钥藩

    目的 观察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并了解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随机选取住院及门诊确诊为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使用含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化疗方案2(HZE+ Mfx+ Rfb)/6(HE+ Rfb);对照组使用含利福平和链霉素化疗方案(2HRZEM/6HRE)治疗方案,8个月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总吸收率、复发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用ABC-ELISA法检测血清两组治疗前后各自的TNF-α、IL-10和IL-18变化并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5.0% (68/80)、病灶吸收率87.5% (70/80)、复发率7.5% (6/8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35.0% (28/80)]、病灶吸收率[43.8% (35/80)]、复发率[45.0% (36/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两组患者IL-10、TNF-α和IL-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10、TNF-α和IL-18分别为(13.3±2.6)ng/L、(84.6-13.8) ng/ml、(90.7±11.3)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IL-10、TNF-α和IL-18水平[(19.6 ±2.9) ng/L、(152.6±17.4) ng/ml、(174.6±13.6)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可明显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并降低外周血IL-10、TNF-α和IL-18水平,修复Thl/Th2平衡.

  • 谷氨酰胺、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和美沙拉嗪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丽;申建刚;谢小月

    目的 探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谷氨酰胺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就诊的9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氨酰胺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谷氨酰胺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照组患者(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黏膜病变、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的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采用谷氨酰胺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美沙拉嗪三联用药的效果优于谷氨酰胺胶囊和美沙拉嗪二联用药,且安全性高.

  • α1-MG及β2-MG与草酸钙尿石症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睿;张建文;王宏亮;张圣平;梁辉

    目的 检测草酸钙尿石症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探讨α1-MG和β2-MG与草酸钙尿石症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尿石症患者,根据尿结石成分分为草酸钙尿石症组(45例)和非草酸钙尿石症组(4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尿生化指标、微量元素及α1-MG、32-MG水平.结果 3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比较,草酸钙、非草酸钙尿石症组肌酐(Cr)、尿素氮(BU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指标(钙、磷、钾、钠、镁、尿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尿液钙、磷、钾、钠、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草酸钙尿石症组尿α1-MG、β2-MG水平均高于非草酸钙尿石症组和对照组(P均<0.01);非草酸钙尿石症组尿α1-MG、β2-MG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草酸钙尿石症组尿酸水平高于草酸钙尿石症组和对照组(P均<0.01),草酸钙尿石症组和对照组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1-MG、β2-MG可能参与了草酸钙尿石症的形成.尿α1-MG、β2-MG水平可作为初步判断草酸钙结石的指标.

  • 替扎尼定治疗多发性硬化痉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豪杰;侯玉立;贾玉娟;凡芳;刘龙

    目的 系统评价替扎尼定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9期)、Pubmed、OVIDSP、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4年10月,收集有关替扎尼定治疗MS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对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651例患者,结果显示:(1)替扎尼定可以改善MS患者的痉挛,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痉挛改善越显著,但不良反应也越多.(2)口服给药和舌下含服之间的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3)治疗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甚至有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者,但未显示有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替扎尼定可以改善MS痉挛,且是相对安全的.

  • 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对颅脑损伤后大鼠肠机械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唐明贵;王宝华;王印华;浦践一;邱方;柴海霞

    目的 探讨早期灌胃给予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对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方法 采用Marmarou模型制备方法造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造模后成活的大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生理盐水组(NS组,n=32)、卡巴胆碱组(CAR组,n=32)、膳食纤维组(DF组,n=32)、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组(CAR+ DF组,n=32).另设只切开头皮的假手术组(对照组,n=20).对照组自由饮水,实验组从造模成功后2h开始灌胃,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卡巴胆碱(100 μg· kg-1·12h-1)、膳食纤维(8g·kg-1 ·d-1)、卡巴胆碱+膳食纤维,于伤后6、12、24、48 h活杀取材,检测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D-乳酸含量,并观察小肠绒毛病理学改变.结果 成功制备弥漫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固有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绒毛变短,在12h损伤重.CAR组、DF组及CAR+ DF组肠绒毛较NS组恢复快,表现为炎症、水肿减轻,肠绒毛高度增加,并且血浆中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低于NS组,但至伤后48 h均并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AR组、DF组与CAR+ DF组比较,除6 h CAR组D-乳酸含量较CAR+ DF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CAR组、DF组及CAR+ DF组6~48 h DAO活性、D-乳酸含量及肠绒毛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早期灌胃给予卡巴胆碱、膳食纤维、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可减轻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但本实验中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与单药应用比较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 硝普钠对早产仔鸡动脉导管中SO2/GOT体系的作用

    作者:张丙宏;高环;李涛

    目的 用硝普钠(NO供体)干预鸡胚,通过检测二氧化硫/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O2/GOT)体系的变化,探讨内源性NO对早产仔鸡动脉导管中SO2/GOT体系的作用.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恒温(37.8℃)、恒湿(55%)孵化胚龄为13d的清洁级新鲜无破损白色来亨鸡种蛋60枚随机分成4组(每组15枚):空白对照组和3个硝普钠处理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用空针穿刺种蛋尿囊腔,小、中、大剂量组待胚龄满15 d时分别用1μg/g、2.5 μg/g、5μg/g的硝普钠注射种蛋尿囊腔,注射后蜡封种蛋气室端穿刺孔后继续孵化.待胚龄满18d时将种蛋破壳取出仔鸡断头法处死后,立即解剖,仔鸡心脏采血1 ml后立即取仔鸡动脉导管组织.用去蛋白法测定仔鸡血浆SO2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动脉导管组织中GOT 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法测定仔鸡动脉导管组织中GO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血浆SO2含量对照组,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为(33.68±6.57)mol/L、(40.02±6.09) mol/L、(48.71±7.12) mol/L、(59.63±8.07) mol/L;动脉导管组织GOT mRNA表达量的2-△△Ct值对照组,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为1.02±0.11、1.39±0.13、4.72±0.20、7.63 ±0.13.早产仔鸡血浆SO2含量、动脉导管GOT蛋白和GOT mRNA表达量均随硝普钠注射剂量的递增而递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OT蛋白和GOT mRNA在仔鸡动脉导管组织中均有表达,硝普钠对早产仔鸡动脉导管中SO2/GOT体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浓度依赖性的促进作用.

  •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沈弋桢;俞能旺;宋华;付宝琛;张爱民

    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PV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实验组患者采取PVBT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TURB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放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两年的累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尿管放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 vs14.17%,x2 =7.206,P<0.01).实验组患者两年的累积复发率为7.50%,对照组为18.33%,两组患者两年的累积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x2=5.808,P<0.05).结论 PVBT用于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安全可靠.

  • 骨化三醇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IL-17、 RORγt的调节作用

    作者:高敏;罗静;李荣山;王利华;郭珲

    目的 观察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t、白介素(IL)-17在实验性IgA肾病大鼠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骨化三醇对RORγt、IL-17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20只,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IgA肾病组(n=10)、骨化三醇治疗组(n=10),另10只为正常对照组.骨化三醇治疗组采用骨化三醇(10 ng/100 g体重)灌胃治疗,其他两组不予治疗.2周后处死大鼠,取肾脏冰盐水冲洗后切块,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RORγt mRNA及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处死前常规检测3组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结果 经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证实造模成功.IgA肾病组与正常组比较,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RORγtmRNA、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骨化三醇治疗组与IgA肾病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均<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RORγt、IL-17可能参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骨化三醇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下调RORγt、IL-17的表达,对IgA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

  •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在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早期中的表达

    作者:郭小玲;李丽琴;习凤英;龚翠梅;龚小倩

    目的 观察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在复发性流产(RSA)妇女再次妊娠时孕早期的表达,探索fFN对RSA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有RSA史、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诊断为早期妊娠者9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诊断为正常早期妊娠者50例为对照组.fFN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测量,标记样本fFN浓度> 50 ng/ml为阳性,反之阴性.比较两组的fFN阳性表达率及胚胎丢失率.观察fFN作为预测指标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RSA患者再次妊娠发生胚胎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fFN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57% vs 34.00%,P<0.01),胚胎丢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29% vs 16.00%,P<0.01).fFN在研究中整体敏感性(92.85%)、阴性预测值(90.38%)高,特异性(64.38%)、阳性预测值(71.43%)稍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系感染(OR=1.201,P=0.008)、解剖异常(OR=1.092,P=0.032)、免疫异常(OR=1.422,P=0.002)是RSA患者再次妊娠发生胚胎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 fFN在RSA患者早期妊娠中能较好地预测妊娠结局,其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究.

  • 多形性肺癌24例的外科治疗及术后随访

    作者:陈雷

    目的 分析多形性肺癌的外科治疗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年1月至2013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多形性肺癌患者24例,年龄45~ 77岁.其中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18例.术后随访60 ~112个月.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2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多形性肺癌,ⅠA期2例,ⅠB期4例,ⅡA期6例,ⅡB期6例,ⅢA期6例.有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N1 8例,N24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行完全切除20例,行肉眼根治切除(镜检切缘显示阳性)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24例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1.67%、29.17%,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2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0%、35.00%,有淋巴结转移者(12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25.00%.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多形性肺癌预后差,应早期手术.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动机性访谈对脊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作者:邓兰英;吴伟娇;孙春汉;郑剑平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MI)在脊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进行脊椎后路手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术前访视、准备、唤醒实验指导、术后护理、康复指导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周至少访谈2次,连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WHO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评分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JOA评分、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在心理、社会、生理、环境、独立性、生活信念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能有效预防脊椎后路患DVT的形成,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唐丽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院前1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自评焦虑量表评分[(14.19±1.39)分和(35.27±8.57)分]均低于对照组[(14.75±1.43)分,P<0.05;(39.24±9.11)分,P<0.01];心律失常和腰酸背痛发生率(4.00%和2.00%)亦低于对照组(14.71%和11.76%,P均<0.05);护理质量评分(9.48±0.34)和护理满意度评分(9.56±0.28)较对照组[(8.21±0.57)和(9.01±0.44)分,P均<0.01]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人文关怀干预模式在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周皎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干预模式在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静脉窦血栓形成且进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的干预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并发症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发生支架植入导管相关感染2例、其他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6.12%;对照组发生支架植入导管相关感染7例、其他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为24.49%,两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76,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37,P<0.05).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人文关怀干预模式在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患者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世东

    目的 对比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常规螺旋CT扫描及X线检查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81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线平片、透视及切线位摄片及螺旋CT检查.观察隐匿性骨折的CT表现,分析和记录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分布情况.并比较各种方法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81例患者中,腕舟骨骨折及肋骨骨折较多,均为12例(14.8%),其余依次为颈椎骨折(11例,13.6%),颅骨骨折(10例,12.3%),腰椎骨折(9例,11.1%),跟骨骨折(8例,9.9%),胫骨骨折(8例,9.9%),股骨骨折(7例,8.6%),髌骨骨折(4例,4.9%).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常规螺旋CT横断位扫描为85.2%,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为65.4%,X线正侧位片为0,CT多平面重建为100.0%.CT多平面重建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上述3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价值.

  • 不同超声弹性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对比研究

    作者:邓兰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弹性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肿块(BM)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1例(共150个病灶)BM患者,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UE),且经穿刺或手术活检明确病理性质,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弹性评分、面积比(A2/A1)、应变率比值(SR)对于BM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临床资料:150个病灶中,良性病灶90个,恶性病灶60个.(2)弹性评分:对于BM良恶性诊断,弹性评分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0%、81.1%、86.7%.构建ROC曲线后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UC)、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925、3.5.(3)A2/A1:较之良性肿块,恶性肿瘤的A2/A1明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ROC曲线后显示,其AUC、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896、1.2,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7%、80.0%、84.7%.(4)应变率比值(SR):较之良性肿块,恶性肿瘤的SR均明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ROC曲线后显示,SR的AUC、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803、2.4,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3.3%、84.4%、76.0%.(5)各弹性参数比较:对于BM的鉴别诊断,以弹性评分的价值高,其次为A2/A1,而SR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前两者要低.结论 对于BM良恶性鉴别诊断,各弹性定量参数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弹性评分、A2/A1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 单羧酸转运蛋白1、2在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代爱军

    目的 分析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2在人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 从神经外科选取55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作为研究组,以正常脑组织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与免疫印迹观察不同标本MCT1、2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组织中MCT1、2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肿瘤组织中MCT1、2表达递增(P均<0.05),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组织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MCT1、2表达明显增强,其强度与病理级别(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 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林;王保凤

    目前,临床上不明原因肺炎(pneumonia of unknown aetiology,PUA)的比例依然很高.原源等[1]调查1 506份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病历,其中442例(29.35%)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为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 d(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该定义重在肺炎病原体不明,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原体,尤其要排查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防止进一步传播.

  • 维生素D与结核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肇华;袁瑛;邱青;郑宏;明湘虹;施军卫

    长期以来,结核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始终是一个困扰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球新增的结核病人约860万,2012年全球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130万.即便在欧洲,2011年的结核病治疗成功率也仅有72%[1].随着耐药结核、耐多药结核、广泛耐药结核以及HIV感染的日益增多,结核病防控形势更是严峻[1-3].仅靠目前的抗结核药物及治疗方式似乎难以控制疫情,探索结核病防治的新型药物、疫苗以及新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结核杆菌的感染与结核病的发病、促进结核病的治愈,有望为结核病疫情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结核病的易感性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及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其相关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现状及其进展

    作者:吴鹤鸣;李鸣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2004年,《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将脑瘫定义为: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发生可以由脑损伤所致,也可以由脑发育缺陷所致[1].脑瘫的发病率世界各国报道均不一致,约为1.5‰~4‰[2],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为2‰~ 3‰[2],洪世欣等[3]报道我国为1.2‰ ~2.7‰.脑瘫已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发育,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脑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欧洲脑性瘫痪监测组织(surveilla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Europe)的临床分型原则,在当代常用的小儿脑性瘫痪临床分型方案中,将小儿脑瘫主要分为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型脑瘫以及共济失调型脑瘫三大类.

  • 老年肺炎患者痰液检出腐败希瓦菌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聪智

    希瓦菌属于非发酵菌群,仅海藻希瓦菌和腐败西瓦菌对人类致病,两者不易区分,其中腐败希瓦菌为条件致病菌,往往造成机会感染,通常在临床实验室中不常分离到,而老年患者因抵抗力弱、并发症较多,易造成机会菌感染.本文报告痰液中检出腐败西瓦菌的1例老年肺炎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并提示临床注意希瓦菌在老年患者中引起的感染,同时提示微生物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非常见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结节性硬化症误诊分析

    作者:张玲玲;胡珏

    目的 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症(TSC)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 对1例TSC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家系四代中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其中2例患者儿童期死亡,3例患者早期均被漏诊或误诊.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纤维瘤、色素脱失斑、癫痫、轻度认知功能障碍.CT检查提示肝、肾错构瘤及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先证者肾脏病理活检提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识别结节性硬化症特征性的皮肤改变和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家系调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

  •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运用苏黄止咳胶囊的循证治疗

    作者:范冀缓;王莉梅;柴劲;姚铭;张忠君;史春山;付秀娟

    目的 针对1例有脑梗死病史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止咳是否有效、安全性如何,寻找循证治疗依据.方法 根据循证原则,以“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苏黄止咳胶囊”的中英文为关键词,计算机在线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获取证据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征得患者同意后将佳证据用于该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提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对照组(运用舒利迭、孟鲁司特钠、酮替芬、复方甘草片等)临床疗效更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将此循证结果用于该例患者,给予苏黄止咳胶囊止咳治疗,咳嗽症状好转.结论 苏黄止咳胶囊用于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健脾除痹颗粒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闵;侯春凤;田凤芹;栾鸾

    目的 观察健脾除痹颗粒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门诊确诊的膝骨性关节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除痹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除痹颗粒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患者耐受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体质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颖;吴承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死于乳腺癌的病例约为41.1万人,居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在大多数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是乳腺癌增长速度快的国家,增加的幅度每年达3%~4%[1].多年来,由于化学预防的应用、早期诊断技术的普及以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仍在上升,但其治愈率或长期生存率却在不断提高,乳腺癌已成为有希望通过一二级预防的方法得到控制的人类恶性肿瘤.

  • 自动化发药系统在某院门诊药房的应用

    作者:王国如;吕新颜;梁茂本

    目的 探讨自动化发药系统对淮安第一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带来的影响.方法 结合整包装快速发药系统和药品智能存储系统的工作流程,对淮安第一医院现行的门诊药房调剂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淮安第一医院现有的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模式集实时发药、整包装快速发药系统、智能预配发药、自助发药、特殊药品管理机等多种模式组合于一体,同时融合条码扫描技术等.结论 自动化发药系统和智能化管理在门诊药房的应用,可提高配方准确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服务质量.

  • 轻微肝性脑病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西医结合干预研究

    作者:杨廷旭;高毅英;康发财;马燕;李茜;郝东杰

    目的 调查酒泉地区轻微肝性脑病(MHE)发病率,并观察中西医结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从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酒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连续抽取431例连续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轻微肝性脑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象.期间无神经精神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未服用镇静剂、麻醉剂的400例健康人组成正常对照组,以正常对照组智力测验结果为正常参考值范围.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的MHE患者71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A组36例,治疗B组35例.治疗A组给予乳酸菌素片3片,3次/d,口服;大黄10 g,开水泡服,2次/d.对照组给予乳果糖15~30 mg,1~3次/d,口服,根据大便次数(维持在1~2次/d)调整剂量.疗程均为24周.分别在用药前、停药后进行肝功能检查、数字连接试验(NCT)及数字符号试验(DST)测试.结果 MHE的患病率为43.9%,Child-pugh A、B、C级患者间的MHE患病率分别为27.9%、44.5%、62.5%,3组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E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吸烟无关(P均>0.05),而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P<0.01).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88.9%,治疗B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成本-效果比为3.8,治疗B组为19.6.结论 (1)NCT和DST两项检查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于MHE流行病学调查.(2)大黄水联合乳酸菌素片预防MHE,其成本-效果比低于乳果糖,且有与乳果糖相同的疗效,能使智力指标改善.

中国临床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