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중국림상구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182
  • 国内刊号: 32-18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34
  • 曾用名: 中国厂矿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徐肇敏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Rouviere沟引导定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王彬;贲大刚;李培生;杨功安

    目的 对Rouviere沟引导定位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对比,探讨Rouviere沟引导定位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的75例单纯性胆囊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单纯腹腔镜组(40例)和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定位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0.35±6.18) min和(1.35 ±0.54)d,明显短于单纯腹腔镜组的(62.46±10.34) min和(3.28±1.16)d(P均<0.01);术中出血量为(5.46±1.92) ml,也少于单纯腹腔镜组的(8.79 ±2.05) ml(P<0.01).定位腹腔镜组患者胆瘘、出血和切口感染发生率较单纯腹腔镜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两组间VAS评分相当.结论 Rouviere沟引导定位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能否在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获益,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 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临床研究

    作者:李岩松;邓雪峰;林利忠;宋锦旗;谢锡洪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1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2例,接受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接受后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5个时间点进行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采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1)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逐步升高,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手术前,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和12个月,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Z =3.804,P=0.000).结论 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优于后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 介入栓塞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Meta分析

    作者:殷茵;孙丽洲

    目的 评价介入栓塞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选择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中应用介入栓塞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应用Stata 11.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中文文献,Meta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和产后24 h出血量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凶险型前置胎盘,使用介入栓塞术能够有效的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宫的切除率及术后出血率.

  • 多轴锁定钢板结合踝关节镜技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窦庆寅;仰明莉;谢晓萍

    目的 探讨在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多轴锁定钢板结合踝关节镜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7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7例均接受多轴锁定钢板结合踝关节镜技术治疗.术后均接受24个月的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以踝关节Mazur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分越高功能越好),末次随访时评价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1)27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不统计第1次腓骨骨折手术时间,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为74~95(85.4±14.9)min,术中出血量为103~ 148(118.4±26.2)ml.(2)所有患者Pilon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20(12.8±3.7)周.治疗后6、12、18、24个月时,研究对象踝关节Mazur评分分别为(47.5±9.0)分、(73.4±8.5)分、(85.7±7.9)分、(93.1±6.6)分.上述4个时间点之间踝关节Mazu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情况评价显示,解剖复位25例(92.6%),一般复位2例(7.4%),较差复位0例.(4)术后早期有2例患者发生皮肤坏死,无骨折不愈合、钢板外露、深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自诉长距离行走后可见踝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结论 多轴锁定钢板结合踝关节镜技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确切,术后踝关节Mazur评分高且复位情况良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

  • 微创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及体会

    作者:郭剑;卢安东;苗莉霞;闵凯

    目的 总结微创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及体会.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微创心脏手术共197例,均经外周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1)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小切口直视下行心内手术.并在手术的全过程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引导、监测、评价.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157例(合并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合并三尖瓣成形37例)),二尖瓣置换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4例.结果 全组197例患者中191例顺利完成微创手术,6例因出血或引流问题中转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35.0±29.6) min,体外循环时间(72.3±60.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8.4±40.8))min.结论 与传统直视心脏手术相比,微创心脏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不破坏胸廓的完整性、减轻术中出血、切口美观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外周体外循环、股动静脉插管、VAV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和完善的体外循环管理是保证微创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

  • 手术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13例

    作者:张鹏;董启榕;李平元;杨照耀;刘小勇;郑一飞;陆健;周龙;薛阳阳;徐峰;王磊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操作技巧,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3例外科手术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9~ 62岁,平均38.6岁.合并桡骨头骨折2例,合并冠状突骨折8例,同时合并桡骨头及冠状突骨折1例.术前均行肘关节CT平扫及三维重建.应用3.5 mm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3例,应用尺骨鹰嘴解剖锁定钢板10例.2例行一期植骨.结果 13例患者术后随访6 ~ 52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 ~28周,平均14.6周.所有患者于术后12 ~ 18个月完整取出内固定装置.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发生轻度异位骨化1例.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肘关节屈伸范围为70°~ 150°,平均127.5°;前臂旋转范围为65°~155°,平均122.5°.根据Broberg-Morrey评分进行末次随访的疗效评定,结果为53 ~95分,平均83分,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结论 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是一种复杂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应用尺骨鹰嘴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同时结合植骨可恢复鹰嘴滑车解剖结构及肘关节稳定性;术前充分的准备及全面的评估、术中精确及牢固的解剖复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对肩周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焦睿;周晓媚;陈尚杰;石娇;李树谦;余淑芳;高文芳;王鹏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局部注射对肩周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28例肩周炎患者,予以PRP局部注射,每周1次,共2次,注射后予以常规康复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前后采用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BQ)进行疼痛评估,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有3例因并发症退出,实际完成25例.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分为(78±4)分,较治疗前的(53±5)分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53±5)较治疗前(132±3)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3±4)较治疗前(46±6)显著提高(P<0.01).观察过程中无感染、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2例患者肩关节局部少许出血,予以压迫止血后好转.3例患者因注射后疼痛明显退出试验,1个月后随访,患者疼痛已明显减轻,考虑刺激到肌腱引起.结论 自体PRP局部注射可以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 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发生迟发型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文明;严想元;李永红;罗良弢;许维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发生迟发型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减少迟发型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保肛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497例,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无吻合口瘘456例,早发型(术后30 d内)吻合口瘘28例,迟发型(术后30 d后)吻合口瘘13例.对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和RxC表x2检验及其分割法(计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行x2检验分割时,检验水准校正为α'=0.017.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合并肠梗阻、术前放化疗、肿瘤与肛缘距离≤5 cm、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是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发生早发型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P <0.05,P<0.017);术前放化疗、肿瘤与肛缘距离≤5 cm、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预防性造瘘是上述患者发生迟发型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P均<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放化疗、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为影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发生早发型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5,P<0.01);术前放化疗、肿瘤与肛缘距离≤5 cm、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预防性造瘘为影响上述患者发生迟发型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5,P<0.01);早发型吻合口瘘的ISREC分级、非手术治疗率明显高于迟发型(P<0.01,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吻合口与肛缘距离、术中预防性造瘘以及肿瘤与肛缘距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发生迟发型吻合口瘘的重要因素,应针对各影响因素并做好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迟发型吻合口瘘的发生.

  • 硫酸镁联合乳果糖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佩松;张洪实;许选;马镇坚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乳果糖在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准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行肠镜检查的患者2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 =112).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乳果糖,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肠道清洁评价采用Boston肠道准备评价量表(BBPS)进行,肠道气泡程度评价分I~Ⅳ级(I级为视野清晰,Ⅳ级为明显影响观察黏膜),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有效率和肠腔气泡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肠道清洁有效率分别为86.73%和70.54%,观察组肠道清洁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肠腔气泡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Z =5.947,P<0.01);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肠内容物排清时间和排便次数分别为(50.01±6.41) min、(130.61±17.22) min和(5.10±1.73)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61.21±8.11)min、(182.36±20.46)min和(7.03±2.22)次,P均<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3.27%和16.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镜检查使用硫酸镁联合乳果糖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可提高肠道清洁率、降低肠腔气泡程度,有利于内镜医师观察.

  •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心力衰竭34例临床研究

    作者:鲁锋;马树人;刘涛;谢雄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确诊的68例ACS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所有患者按照心力衰竭(心衰)诊疗指南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组加用左西孟旦,均静脉泵入,维持24 h.治疗24 h时评价疗效;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再次心衰住院率、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差异.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24 h评价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29%vs 61.76%,P<0.05).两组治疗后LVEF、SV、C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NT-proBNP、PCWP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在治疗24、72 h时,LVEF、SV、CI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NT-proBNP、PCW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1个月时治疗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88% vs 26.47%,P<0.05);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西孟旦治疗后未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在短期内明显缓解急性心力衰竭的病情,改善其症状,减少短期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能否改善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 T细胞斑点实验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万轲;谌朝;蒋之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114例,分别采用T-SPOT.TB和抗结核抗体检查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114例患者中,共有90例确诊(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CT或MRI图像、结核病原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综合评估确定)为骨关节结核,24例为非骨关节结核;T-SPOT.TB诊断骨关节结核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9.17%,阳性预测值为94.19%,阴性预测值为67.86%,与终诊断结果Kappa值为0.652,一致性较好;抗结核抗体检查诊断骨关节结核的灵敏度为53.33%,特异度为70.83%,阳性预测值为87.27%,阴性预测值为28.81%,与终诊断结果Kappa值为0.157,一致性差.结论 T-SPOT.TB检查在骨关节结核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辅助诊断骨关节结核.

  • 螺旋CT测量的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颞角宽度和海马指数与记忆功能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曾倩怡;杨青云;陈文胜;黎润仪;许锦冰;林春洁

    目的 探讨以螺旋CT测量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颞角宽度,计算海马指数,并分析二者与记忆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老年科接收的69例aMCI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认知及记忆检查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16排螺旋CT机测量颞角宽度及计算海马指数,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评价两组对象的记忆功能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颞角宽度[(0.272±0.019)cm vs(0.169 ±0.031)cm,P<0.01]及海马指数(0.253±0.031 vs0.202±0.028,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人像特点联想回忆、无意义图形再确认、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联想学习及总记忆商(M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aMCI患者的颞角宽度及海马指数分别与人像特点联想回忆、无意义图形再确认、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联想学习评分及MQ呈明显负相关性(P均<0.01).结论 aMCI患者颞角宽度及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量表评价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确认、人像特点联想回忆评分均呈负相关性,aMCI患者的螺旋CT检查可为临床对aMCI患者的筛查、诊断、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的疗效

    作者:吴尔军;雷征;姜才美

    目的 探讨微创介入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联合组患者给予微创介入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射频热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83.33%)较对照组(70.00%)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81,P>0.05).两组患者的VAS及ODI评分均依术前、术后1、6个月之序递降,各时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2.10±1.14)分,(1.65±1.18)分]及ODI评分[(25.52±9.50)分,(18.23±9.30)分],均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照组的VAS评分[(2.75±1.29)分,(2.29±1.17)分]和ODI评分[(30.71±14.19)分,(23.96±13.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微创介入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应用射频热凝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其生活状态.能否在治疗优良率方面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提升,有待进一步探讨.

  • 结直肠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神经型钙黏蛋白及CD13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耿宣;徐玉振;夏红;吕孝鹏;朱优龙;刘入铭;张亮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及CD133的阳性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经徐州市中心医院手术或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做石蜡组织切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其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及CD133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CD133的阳性表达率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及CD13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48%、70%及58%,与癌旁组织的100%、6%、8%及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cadherin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UICC分期有关(P<0.05,P<0.01);Vimentin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UICC分期有关(P均<0.05);N-cadherin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UICC分期有关(P<0.05,P<0.01);CD133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UICC分期有关(P<0.05,P<0.01).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表达与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分别呈负相关与正相关(r=-0.604,P<0.01;r=0.327,P<0.05);E-cadherin表达与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8,P<0.05;r=-0.307,P<0.05).结论 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及CD133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及进展过程.

  • 立体定向钻孔引流在丘脑部位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超;朱蔚东;樊琪;崔玲伟;李腾宇;马定军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在高血压丘脑部位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82例丘脑部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8.3±18.3) minvs(175.1±17.6) min]、住院时间[(17.2±2.5)dvs(23.6±3.8)d]及并发症发生率(4.44% vs29.7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1% vs 67.57%,P<0.01).研究组ADL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丘脑部位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 五水头孢唑林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应用

    作者:刘德强;朱安礼;范孟坡

    目的 探讨五水头孢唑林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严重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3).治疗组清创复位术后在VSD治疗基础上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2.0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VSD治疗.以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McGill疼痛评分、感染控制时间,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cGill评分为(3.87±0.8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0.73)分(P<0.01);感染控制时间为(9.07±1.0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6±1.47) d(P <0.01);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8.37%,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五水头孢唑林钠联合VSD治疗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可加速感染的控制,为临床骨科创伤感染的优化治疗提供参考.

  • 羊膜匀浆提取液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

    作者:马君择;陆慧琴;刘涛

    目的 观察羊膜匀浆提取液(amniotic membrane extract,AME)对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角膜表达的作用,初步探讨AME抑制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中度碱烧伤法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AME低浓度A组、中浓度B组、高浓度C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A、B、C三组分别予以80、160、320 mg/L AME滴眼,对照组行磷酸盐缓冲液(PBS)滴眼.分别于碱烧伤后每天裂隙灯下观察CNV情况,并于7、14、28 d计算CNV面积,角膜HE染色观察角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及VCAM-1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角膜HE染色显示,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各时间点A、B、C三组角膜水肿情况、角膜溃疡及CNV均较对照组减轻,且C组好于B组,B组好于A组.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各时间点CNV面积,A、B、C三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AME剂量增加而减少,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间点,A、B、C组VEGF和VCAM-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AME剂量增加而减少,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E对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随AME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可能机制是AME抑制了角膜碱烧伤后VEGF及VCAM-1在角膜的表达.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和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漂移的关系

    作者:李四波;叶晓健;顾小华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和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漂移的关系,进而明确对不同术前颈椎曲度患者实施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65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前X片测量的颈椎曲度将65例患者分为曲度后凸组(n=17)、曲度变直组(n=19)和曲度正常组(n=29),根据术前及术后MRI图像对患者手术后C3 ~ C6节段的脊髓漂移距离进行测量,比较三组不同术前颈椎曲度患者手术后各节段脊髓漂移距离,分析患者术前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漂移距离的相关性,并在术前、术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定,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后,三组不同术前颈椎曲度患者的各节段脊髓均出现向背侧漂移,且其C3 ~ C6节段脊髓漂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变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前颈椎曲度与其术后脊髓漂移距离不存在相关性(r =0.089,P=0.746);手术后,三组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但无论术前、术后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术前颈椎曲度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使其脊髓有效漂移,但患者各节段脊髓漂移的程度与术前颈椎曲度无关.

  • 瑞替加滨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杨腾腾;石秋艳;孙原;张春阳;李艳玲;王德龙;李冬梅

    目的 探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一瑞替加滨(RTG)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及科学参考.方法 选取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15只,MCAO组),RTG干预组(45只).RTG干预组大鼠均经尾静脉给予RTG10 mg/kg,按给药不同时间点再分为RTG 0 h亚组;RTG 1 h亚组;RTG 3 h亚组,每组15只.Sham组和MCAO组不做特殊处理,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Longa 5分制评分法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检测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细胞(即星形胶质细胞)数和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 Sham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CAO组大鼠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蜷缩、不能站稳、旋转和倾倒、不能行走等.与MCAO组相比,RTG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但RTG不同作用时间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图像显示:Sham组未见梗死灶,MCAO组脑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梗死灶,RTG 0 h、1h、3h干预组梗死灶体积[(14.06±1.68)%、(14.08 ±1.60)%、(14.10±2.14)%]较MCAO组明显降低[(28.50±1.02)%,P均<0.05],但RTG不同作用时间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Sham组可见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RTG干预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数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较MCAO组明显减少(P均<0.05),但RTG不同作用时间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G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TG促进钾离子外流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减轻脑梗死灶周围区炎症,抑制Caspase-3的表达而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有关,但其是否具时间依赖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

    作者:赵程锦;冯阳阳;周煜虎

    目的 探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富血小板血浆与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法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植骨术;研究组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髓芯减压植骨术中将植骨骨粒和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5 ml混合至30 ml植入股骨头内.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影像学改变及Ficat分期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两组均高于术前(P均<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85.22±12.65)分vs(74.23±19.35)分,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 vs 51.52%,P<0.05);术后两组X线检查未见股骨头塌陷加重.研究组术后1年MRI检查未出现新月征及塌陷.治疗前股骨头坏死的Ficat分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Fi-cat分期均有变化,研究组Ficat分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红肿、低血容量休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组术后合并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 vs 46.67%,P<0.01).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提升髋关节功能,改善股骨头影像学及Ficat分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总有效率.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替加环素联合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金秀;夏天;潘童

    目的 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结合替加环素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ICU收治的108例痰培养证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4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细菌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治疗第7、28天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 vs 61.11%,P<0.01);观察组患者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 vs 38.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WBC、PCT、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WBC、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在第7天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28天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81% vs 44.44%,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替加环素能较好地控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情,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XPD/ERCC2 mRNA在柔红霉素处理的THP-1细胞系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闫寒冰;王晓鸥;邓娜;樊华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对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又称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的影响,以及XPD/ERCC2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缓解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并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系采用不同浓度(0.025、0.05、0.25、1.25 μmol/L)、不同作用时间(12、24h)柔红霉素处理后的XPD/ERCC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检测并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组(26例)、完全缓解组(21例)及缺铁性贫血(35例)三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XPD/ERCC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THP-1细胞系用0.025、0.05、0.25、1.25 μ mol/L浓度盐酸柔红霉素处理12 h时,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949±0.184、1.738±0.495、1.629±0.191、2.376±0.908,处理24 h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94 ±0.128、2.298±0.698、2.318 ±0.089、4.156±1.617,THP-1细胞系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随柔红霉素浓度的递增和作用时间的递增而递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诊组、完全缓解组、缺铁性贫血组患者髓单个核细胞中XPD/ERCC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XPD/ERCC2 mRNA在THP-1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随柔红霉素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其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发病、缓解无相关性.

  • miR-155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直肠黏膜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芳;夏菲;张东波;黄晓丽;王国品;于成功

    目的 通过检测微小核糖核酸-155(microRNA-155,miR-155)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直肠黏膜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miR-155在UC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9月诊治的25例活动期UC患者(UC组)及同期15例结肠息肉患者(对照组),肠镜下观察患者肠道黏膜炎症表现,并行直肠黏膜活检(其中结肠息肉患者取其正常直肠黏膜)作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直肠黏膜中miR-155、白介素(IL)-17 mRNA、IL-6 mRNA及PBMC中miR-155的表达,直肠黏膜中miR-155与IL-17 mRNA、IL-6mRNA表达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直肠黏膜中IL-17、IL-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表达评分,分析直肠黏膜及PBMC中miR-155的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25例活动期UC患者,其直肠黏膜中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3.57 ±2.78 vs 1.02±0.05,P<0.01);PBMC中miR-155相对表达量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3.68±4.23 vs0.92±0.04,P<0.01);直肠黏膜中IL-17 mRNA(7.79±1.45 vs 1.20±0.05)及IL-6 mRNA(6.10±1.17 vs 1.02±0.0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直肠黏膜中miR-155与IL-17 mRNA、IL-6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34,P<0.01;r =0.909,P<0.01).活动期UC患者直肠黏膜免疫组化IL-17蛋白表达评分[(3.44±0.25)分vs(1.20±0.18)分]及IL-6蛋白[(3.12±0.28)分vs (0.80±0.17)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miR-155在活动期UC患者直肠黏膜及PBMC中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 =0.804,P<0.01;r=0.813,P<0.01);与患者年龄(r=0.067,P>0.05;r =0.006,P>0.05)及性别无关(r=0.151,P>0.05;r =0.202,P>0.05).结论miR-155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辅助性T细胞(Th) 17分泌的致炎因子IL-17和IL-6的表达有关,可为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评价提供参考.

  • 免疫球蛋白A与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高耐芬;张瑾;陈国燕;谷晓伟;孟爽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IPF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IgA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gA水平对IP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IgA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IgA水平为(2.97±0.62) 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8±0.3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至2016年12月,30例患者中死亡13例(43.33%);ROC曲线区分IPF患者3年内死亡的佳血清IgA水平截断值显示,IgA水平为3.23 g/L时,其预后判断的敏感度为76.6%,特异度为92.3%,曲线下面积为0.880,95% CI(0.735 ~0.997);IgA >3.23 g/L组患者的3年死亡率明显高于IgA≤3.23g/L组;用力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和FEV1/FVC值均明显低于IgA≤3.23 g/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IgA水平与FEV1%(r=-0.483,P<0.01)、FVC%(r=-0.307,P<0.05)、DLCO%(r=-0.387,P<0.01)、FEV1/FVC(r=-0.503,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 IPF患者血清IgA水平明显升高,且IgA水平与IPF患者的肺功能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潜力指标.

  • 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茹倩影;朱世论;周海英;赵晨

    目的 分析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即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后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定,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血糖水平,入院第1天开始监测患者MODS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对MODS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8例患者中31例(39.74%)出现MODS,31例中死亡15例,多为3个及以上器官衰竭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糖、IL-1、IL-10、CRP水平、APACHEⅡ评分、脑出血体积、GCS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发生MODS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高、脑出血体积大、血糖、IL-1、IL-10水平高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炎症反应、血糖水平、脑出血体积、APACHEⅡ评分、营养状况与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密切相关,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MODS的发生.

  • 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和B型利钠肽水平与肾移植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作者:聂海波;肖远松;曾青松;张长征;张磊

    目的 探讨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肾移植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肾移植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已行首次肾移植治疗、且术后3年移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45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基线资料匹配的健康查体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回溯性比较两组血浆FGF-23、BNP水平.计算研究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时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有无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浆FGF-23、BNP水平,分析血浆FGF-23、BNP水平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关系及其对肾移植后骨质疏松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肾移植术前血浆FGF-23、BNP水平均升高(P均<0.01).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1年的血浆FGF-23、BNP水平均降低(P均<0.01).研究组随访1年时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5.56%.与无骨质疏松患者比较,研究组有骨质疏松患者围术期血浆FGF-23、BNP水平均升高(P均<0.01).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浆FGF-23、BNP水平与其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 =0.896,P<0.05;r =0.84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围术期血浆FGF-23、BNP水平预测其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良好,其中以术后1年时两个指标联合预测的敏感度(93.75%)、特异度(89.66%)和准确性(91.11%)高.结论 血浆FGF-23、BNP水平与肾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后骨质疏松均密切相关,且对其术后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良好.

  • 两种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郭永锋;罗孔亮;蔡磊;张小昭;王桁扬;韩冰;任志俭

    目的 比较开腹和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采用开腹和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长度,随访3年生存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PaC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切缘长度相当(P均>0.05);两组患者随访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 vs 21.82%,P<0.05).结论 两种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临床疗效接近;但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在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快病情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开腹D2淋巴结清扫方案.

  • 早期应用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作者:黄坤;刘春霞;李支援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以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8例.除常规治疗措施外,对照组予以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实验组予以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丁苯酞注射液25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共治疗2周为1个疗程.干预前后采血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以及炎症介质指标,观察并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Barthel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MoCA评分、Barthel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血浆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酶原(FIB)含量、全血高切黏度(HSv)、血浆黏度(PSV)降低,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干预2周后MoCA评分、Barthel评分及血清CAT、SOD水平升高,NIHSS评分和血浆DDI、FIB血清、NO、MDA、CRP、IL-6、TNF-α水平及全血HSV、PSV值降低(P均<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有效率为91.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应用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指标.

  •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的心理影响

    作者:王金凤;查晔军;王怡;肖蕊;唐梅;赵丹

    目的 探讨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的心理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住院的四肢多处骨折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月至6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64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64例为观察组.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心理状况进行Zung焦虑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率,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3.1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四肢多处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其焦虑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化疗期间随访路径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季丽军;邵清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化疗期间随访路径表实施干预,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术后行化学治疗的8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性化疗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疗期间随访路径表对患者出院后进行5个阶段的电话随访和指导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的《癌症化疗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症状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干预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饮食、用药、康复锻炼、并发症监测及化疗管道维护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化疗期间随访路径表的应用有助于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情感、认知、角色及躯体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

  •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监测在二尖瓣置换术后即刻左室心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俞秋红;赵奕文

    目的 探讨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OME)在二尖瓣置换术(MVR)手术开始前及术后即刻进行监测,对其左室心肌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实施MVR的患者61例,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Ⅰ组(窦性心律)24例及Ⅱ组(房颤心律)37例.采用OME于MVR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拔升主动脉插管前全灌注时测量患者室间隔、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各位点收缩期大位移、峰值速度及达峰时间变化情况,以为手术者和麻醉师提供对患者左室心肌功能实时评估的依据.结果 (1)收缩期大位移:术后即刻Ⅱ组各位点及Ⅰ组室间隔、左室前壁位点收缩期大位移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收缩期峰值速度:术后即刻Ⅱ组各位点及Ⅰ组室间隔、左室前壁位点收缩期峰值速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收缩期达峰时间:术后即刻Ⅱ组各位点及Ⅰ组室间隔、左室前壁位点收缩期达峰时间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应用OME系统实时监测,可为MVR术后即刻了解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室壁运动的信息、评估其术后左室心肌功能提供参考.

  • 多层螺旋CT、磁共振及经直肠超声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的应用比较

    作者:胡琼菊;刘慧敏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及经直肠超声(ERUS)评价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MRI及ERUS检查,总结直肠癌患者三种检查的影像表现,根据手术病理学结果,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T分期符合率.统计学检验水准取α=0.05,进行分割x2检验时,校正为α'=0.0125.结果 62例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显示,T1期14例,T2期12例,T3期36例.以病理结果为准,多层螺旋CT诊断直肠癌的T分期符合率为72.6% (45/62);MRI的T分期符合率为88.7% (55/62);ERUS的T分期符合率为91.9%(57/62).多层螺旋CT的术前T分期诊断符合率低于MRI及ERUS(P均<0.0125),MRI及ERUS的T分期诊断符合率相当(P>0.0125).结论 MRI及ERUS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且二者效果相当,各有优势与局限性,为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术前T分期准确性以制定佳治疗方案,可将二者结合实现互补,获取更全面信息.

  • 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的对比研究

    作者:纪巧;周显礼;薛伟力;王晓蕾;韦虹;蒋士杰

    目的 探讨与常规超声相比,采用弹性成像技术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FNA)能否提高取材成功率及首次活检获确诊的几率.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9月拟接受超声引导下FNA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引导(常规超声引导组55例)或弹性成像引导(弹性成像引导组55例)取材.细胞病理学结果依据Bethesda标准分为6类(1类: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2类:良性;3类: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4类: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5类:可疑恶性肿瘤;6类:恶性肿瘤),并对手术的患者进行追踪,获取其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弹性成像引导组行甲状腺结节FNA,较常规超声引导组显著提高了Bethesda 2类和6类合计发生率即确诊率(65.5% vs 45.5%x2=4.453,P<0.05).Bethesda 5类和6类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细胞及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在常规超声引导组为92.3% (12/13),在弹性成像引导组为100%(14/14),两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弹性成像引导对甲状腺结节行FNA,与常规超声引导方法比较,能够提高取材成功率及首次活检获确诊的几率.

  • 长链非编码RNA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龚皇博;闻浩

    结肠癌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据统计,2012年全球有140万的结肠癌新发病例,并且其中693 900人死于结肠癌[1].大多数的结肠癌为散发,不存在遗传或家族史,因此分子信号通路的变异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对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和通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不能完美解释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原因[2-4],仍有不少疑点亟待研究.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近年来分子水平的研究热点.LncRNA虽然不能直接编码蛋白质的合成,但与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防治都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已发现多种lncRNA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本文就lncRNA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开君;王帆;王莲朋;丁慧勇;段蔚楠;李国华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骨小梁变少,易于折断[1].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加剧,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紊乱越来越普遍,其中针对OP的病因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2].近年研究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在睡眠中的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是导致骨代谢平衡紊乱的重要原因.OSAS是指以上气道解剖及功能异常致患者在夜间睡眠中反复出现CIH,引起机体反复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的综合征[3].

  • SAPHO综合征13例临床特征、疗效观察及文献复习

    作者:冯秀媛;骆康凯;包冬梅;王永福

    目的 总结SAPHO综合征(主要包括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炎、以骨关节及皮肤受累为主要表现的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避免临床漏诊、误诊及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诊治的SAPHO综合征1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3例中男性3例,女性10例.病程中骨关节受累部位:上胸壁处13例,外周关节11例,骶髂关节7例,脊柱关节6例.外周关节受累的主要部位依次为:肩关节、手小关节、膝关节、肘关节.13例中12例行99m 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全身骨扫描,1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检查,结果均提示:受累关节部位骨盐代谢增强.9例患者均同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甲氨蝶呤及阿仑膦酸钠联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但皮疹仍有反复;2例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效果好;1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患者应用阿达木单抗有效.结论 SAPHO综合征皮肤改变主要为掌跖脓疱病;骨关节改变以上胸壁处受累多见.全身骨扫描和PET-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价值.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甲氨蝶呤及阿仑膦酸钠对改善关节症状效果明显.TNF-α拮抗剂对难治性SAPHO综合征有效;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不好者,可尝试阿达木单抗.

  • 益气补肾方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娜娜;王巧琳;陈音

    目的 探讨益气补肾方在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生活质量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肺癌TP方案,胃癌FAM方案,结直肠癌FL方案,乳腺癌TAC方案)+对症支持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方辅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QLQ-C30量表评分、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QLQ-C30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均<0.05),而CD8+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益气补肾方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清TNF-α、CRP、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宁培云;赵洪勇;赵志超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血清TNF-0、CRP、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保护神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红组.运用脑内自身动脉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丹红组造模前后予腹腔注射丹红注射液(2 ml·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1·d-1,均1次/24 h.分别于实验1、3、5和7d以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按Berderson标准,于术前和术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模型组和丹红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NF-α.、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丹红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NF-α、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有保护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TNF-α、IL-6、CRP在血清中的释放有关.

  • 双极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动物试验对比研究

    作者:滕晏丰;程颖;郭海涛;陈庚;黄艳

    目的 探讨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对心房颤动(房颤)的动物进行双极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只健康杂种犬建立房颤动物模型,A组10只进行双极射频消融,B组10只进行冷冻消融.利用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动物房颤复律率及房颤再次诱发率、再次诱发房颤发生后其持续的时间.消融术后2周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行HE染色方法检测两组心肌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20只犬均成功造模.经双极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律发生率低于冷冻消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融后进行房颤诱发,双极射频消融的房颤诱发率稍高于冷冻消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后诱发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冷冻消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 ±69)s vs(259 ±51)s,P<0.05].经双极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后心肌细胞形态都有一定的损伤,但是冷冻消融对心肌细胞损伤更小.结论 冷冻消融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冷冻消融治疗的效果优于双极射频消融,且其消融径线更为方便,操作更为安全,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更小.

  • 模拟医学教育在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郭长存;罗贯虹;韩英;王飙落

    临床教学是医学本科生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医学本科生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临床技能实践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及患者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直接以患者为对象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就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重现临床医学的工作场景的医学教育模式[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于2010年建成集计算机模拟、多媒体和仿真技术等现代技术于一体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

中国临床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