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중국림상구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182
  • 国内刊号: 32-18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34
  • 曾用名: 中国厂矿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徐肇敏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分娩前运用缩宫素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宋秀云;崔芹;王婷婷

    目的 探究分娩前缩宫素的运用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选取A组(缩宫素剂量2.5~5.0U)、B组(缩宫素剂量7.5~10.0U)、C组(缩宫素剂量12.5 ~15.0 U)及对照组(产前未给予缩宫素)各360例;对比各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神经学-适应能力评分量表(NACS)评分,检测出生后7d的经皮胆红素值,统计各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 四组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5 min时的NA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四组新生儿出生后每日经皮测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经皮测胆红素值上升(P<0.05);A组、B组、C组及对照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6.67%(132例)、45.56%(164例)、52.22%(188例)、30.28%(109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6,P<0.01),且随着缩宫素剂量增加,黄疸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前大剂量缩宫素或可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临床应合理使用缩宫素,大限度降低产前缩宫素使用所致的黄疸风险.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71例

    作者:王萍;张丽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要求保留子宫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71例(腹腔镜组)和同期61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开腹组)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随访结果.结果 腹腔镜组单发性肌瘤54例,多发肌瘤17例,其中多发肌瘤多者有6枚肌瘤,单发肌瘤直径5.0 ~9.0 cm.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手术时间长(P<0.01),切口甲级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随访率为100%,随访3~6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B超提示子宫切口处均愈合良好.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彭晓静;张树波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2014年1至5月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和R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各30例.记录患者手术前(T0)、麻醉诱导后(T1)、扩宫时(T2)、清除肿物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10 min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评估术前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10 min警觉/镇静观察评分;观察术中心血管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T0时MAP、HR、RR、Sp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各时点MAP、HR、RR、Sp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T1、T2、T3时MAP、HR、RR较T0时和D组显著降低(P<0.05),T4、T5时又升高,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O2水平各时点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R组(P<0.01).D组患者术前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R组(P<0.01).术后10 min两组警觉/镇静评分、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率、术后宫缩痛情况D组均优于R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更适合宫腔镜短小手术,无需辅助其他麻醉药和镇痛药,即可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推荐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缓慢泵注对循环、呼吸、清醒时间和离室时间影响较小,可以减少术中心血管用药,减少术后宫缩痛.

  •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闵自力;王元之;张力坤;李海霞

    目的 探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AI)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84例新生儿AI患儿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4周营养状态变化情况、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2年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4周,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体质量均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总治愈率和总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一次手术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新生儿AI疗效明确,一次手术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儿营养状态更佳,可作为优选术式.

  • 腰麻与全身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曾嵘;顾仕贤;常胜和;王庆宝;王国品;顾建平

    目的 探讨腰麻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的资料,其中全麻组23例,腰麻组23例,分别行全身麻醉及腰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腰麻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全麻组(100% vs 73.91%,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腰麻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全麻组(0vs 26.09%,P<0.05).腰麻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呕吐,全麻组有2例出现头昏及视物模糊,4例出现呕吐,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腰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麻组(4.35% vs 34.78%,P<0.05).结论 腰麻患者术中可保持清醒,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排除腰麻禁忌前提下可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规麻醉方式之一.

  • DC-CIK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作者:刘光军;李云慧;付晓琳;王宇;王小东;黄敦武;邱广斌

    目的 研究自体回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108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DC-CIK联合恩替卡韦治疗,n =54)和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n=54),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24周检测患者肝功能、HBVDNA定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IL-4等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较治疗前好转,但两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V DNA、HBsAg定量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2周、24周HBV DNA、HBsAg定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12周HBV DNA及HBsAg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24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FN-γ、IL-12、IL-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12周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2和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周IFN-γ、IL-12和IL-4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应用DC-CIK细胞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未见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DC-CIK联合恩替卡韦可更为有效地降低HBV DNA、HBsAg定量,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为实现CHB患者临床治愈提供新的辅助手段.

  • 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燕;张发钦;李海涛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RF)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急性胰腺炎危重类型的早期预测与及时有效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9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并发ARF(A组),360例未发生ARF(B组).收集人口学特征、病因学诊断、基础疾病、是否吸烟、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预后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临床指标与急性胰腺炎并发ARF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与B组比较,A组住院时间较长,局部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胰腺炎并发ARF与性别、年龄、既往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吸烟、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有关(P <0.05,P<0.01);而与体质指数、病因学类型无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OR=1.07,95% CI:1.05~1.13,P=0.017)、吸烟(OR =2.36,95%CI:1.35~6.14,P=0.005)和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5分(OR=2.62,95% CI:1.26~5.75,P=O.012)是急性胰腺炎并发ARF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P<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ARF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预后较差.年龄大、吸烟和入院24 h 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胰腺炎并发ARF会独立危险因素.

  • TLR2和TLR4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的检测

    作者:戚明;门浩;李成伟;王福琴;刘永娟

    目的 研究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Toll样受体(TLR)2和TLR4水平检测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A组),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B组)及4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胸腔积液上清中TLR2和TLR4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2水平,分析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上清TLR2、TLR4与TNF-α、MMP-1、MCP-2的相关性及TLR2与TLR4的相关性.探讨TLR2和TLR4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胸腔积液上清TLR2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胸腔积液上清TLR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腔积液上清中TNF-α、MMP-1、MCP-2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胸腔积液上清TLR2分别与TNF-α、MMP-1、MCP-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45、0.753、0.712,P=0.000、0.000、0.000);A组胸腔积液上清中TLR2和TL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9,P=0.000);TLR2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明显高于TLR4的AUC的0.537(P <0.05).结论 TLR2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水平明显升高,与胸腔积液中TLR4、TNF-α、MMP-1、MCP-2水平相关,可能参与病情的发生发展,对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不同定位方式对Ⅰ期肺癌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

    作者:付斌彬;史家星;郑江敏

    目的 观察对需行Ⅰ期肺癌切除术的患者使用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及不同定位方式对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治疗的117例孤立性磨玻璃结节(GGO)或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GGO者39例,SPN者78例;所有患者胸腔镜手术前均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使用Hook-wire穿刺针穿过病灶定位的共65例,穿刺针贴近病灶定位的共52例.根据手术结果,比较两种Hook-wire定位方式的定位情况、并发症及对Ⅰ期肺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117例患者定位用时(19±6)min;病灶直径为(16 ±4)mm,与脏层胸膜间的距离为(21±13) mm,其中GGO者39例,SPN者78例,均为孤立性肺部病灶.穿刺中共出现71例并发症(60.68%),其中导丝脱落2例,气胸43例,轻微出血18例,轻微气胸并出血8例,穿刺中并发症较轻微,不影响VATS手术效果.所有患者均行VATS,10例胸腔粘连后转行开胸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原发性肺癌73例,良性病变42例,转移性肿瘤2例.73例原发性肺癌中定位穿过病灶者39例(A组),贴近病灶定位者34例(B组),A组病灶与隔膜距离长于B组[(15 ±5)mm vs(13±3)mm,P=0.046],A组术后复发率高于B组(20.51% vs2.94%,P=0.032),复发死亡率高于B组(15.38%吣0,P=0.027).结论 胸腔镜手术前对Ⅰ期肺癌患者使用CT下引导Hook-wire定位发现贴近病灶的定位方式肺癌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更低,因此临床行VATS前应选择贴近病灶定位的方式.

  • 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分析

    作者:毕迎惠;宫帅;陈伟

    目的 探讨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骨转移部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孕激素受体(PR)及雌激素受体(ER)表达.随访统计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并对生存情况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骨转移初发时单部位发病者18例、多部位发病者42例,其中脊柱转移发生率高,为75.00%;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5.00%,3年生存率为43.33%,5年生存率为23.33%;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内脏转移、未接受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4枚、多部位骨转移为影响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 <0.05,P<0.01).结论 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生率较高,且存在内脏转移、未接受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4枚、多部位骨转移为影响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 血清铁蛋白在鉴别发热住院患者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吴卫华;严晓敏;黄睿;贾蓓;吴超

    目的 分析血清铁蛋白(FER)在鉴别发热住院患者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住院时诊断不明确的发热患者共390例.其中病因不明者53例,出院诊断明确的患者共337例,分为感染组(n =270)与非感染组(n=67).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患者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热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入院前发热热程较非感染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发热合并寒颤的比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单核细胞计数(M)均高于非感染组,而FER、碱性磷酸酶(AKP)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FER(OR=1.0001,95% CI:1.0001 ~1.0002,P=0.002)为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的独立指标.FER鉴别感染性疾病的AUC曲线下的面积为0.643,截断值为1 129.60 ng/ml,敏感性为80.74%,特异性为46.27%,阳性预测值为85.8%,阴性预测值为37.3%.结论 FER水平可作为早期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的独立指标.

  • 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林巍;符芳永;卢伟;伍成德;马西淼;林刚

    目的 探究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经胸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的40例ASD患者(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接受传统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的40例AS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输血量和切口长度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时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值(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 vs 20.0%,P<0.05).结论 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治疗ASD疗效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治疗ASD的有效方法.

  • 米库氯胺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文涛;王芳茹

    目的 观察单次静脉注射米库氯胺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法Ⅰ~Ⅱ级的择期扁桃体摘除术患儿15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米库氯胺+瑞芬太尼组,n =75)和B组(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组,n=75),观察两组患儿入室、麻醉诱导后、术中、手术结束、拔除气管插管时和拔管后5 min各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比较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术后恢复室(PACU)时间,记录术后24h恶心、呕吐、睡眠、咽部不适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5.76±2.91)min vs (10.37±4.31)min]、拔管时间[(6.20±5.66) min vs (12.01±6.38) min]、离开PACU时间[(25.43±3.21)min vs (32.96 ±4.66) min]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24h均未见明显躁动、恶心、呕吐、睡眠障碍、手术部位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 米库氯胺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效果确切,自主呼吸恢复较快,麻醉苏醒时间短,较适合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

  • 单球囊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性胸腰椎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万伦;王筱林;杨金华;张伟;沈斐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应用PKP治疗的胸腰椎OVCF患者的资料,其中新鲜骨折组46例(伤后2周内),陈旧性骨折组40例(伤后1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后凸Cobb's角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新鲜骨折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陈旧性骨折组(10.87% vs 32.50%,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新鲜骨折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陈旧性骨折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s角均降低,骨折椎体高度均升高(P<0.05),术后3d、术后末次随访时,新鲜骨折组患者的Cobb's角低于陈旧性骨折组患者(P<0.05),骨折椎体高度高于陈旧性骨折组患者(P<0.05).结论 对新鲜和陈旧性OVCF应用PKP均能取得较优的临床效果,其中新鲜骨折的效果更好,PKP术应尽早施行.

  • 骨膜蛋白与儿童哮喘气道重塑及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苏维维;张晓娟;郁志伟;厉加珍;过静娟;李羚

    目的 探讨骨膜蛋白(Periostin)与儿童哮喘气道重塑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及呼吸科病房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2例(哮喘急性发作组),跟踪随访至缓解期(哮喘缓解期组),同时选取同期于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儿童均检测血清Periostin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免疫球蛋白(Ig)E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气道重塑标志物水平检测,观察Periostin水平与患儿肺功能及气道重塑的关系.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清Periostin水平分别为(370.71±6.47) pg/ml、(243.34±6.88) pg/ml、(193.10±3.24) pg/m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血清Perios-tin水平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缓解期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发作组IgE> 200 U/ml,100 U/ml≤IgE≤200 U/ml、IgE< 100 U/ml占比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FEV1%、PEF%、MMEF%、TGF-β1水平低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患儿血清Periostin水平与IgE、VEGF呈正相关性(P <0.05,P<0.01),与FEV1%、PEF%、MMEF%、TGF-β1呈负相关性(P<0.05,P<0.01).结论 随着哮喘患儿Periostin水平的升高,患儿的肺功能将随之降低,气道重塑情况也愈发严重,临床上可将Periostin水平作为儿童哮喘初步筛查指标,根据患儿Periostin水平判断其肺功能及气道重塑情况,为其选择更为合理的救治方案.

  •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前心理弹性和置换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金红;殷霞;司海朋

    目的 旨在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心理弹性和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 1月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52例,采用心理弹性量表问卷对置换前患者进行调查,并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统计置换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分析置换前心理弹性和置换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152例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总分为(56.49±10.58)分,显著低于中国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得分[(60.17±14.28)分](t =2.9822,P=0.003);置换手术后出现10例(6.57%)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7例男性,3例女性;急性精神障碍者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自强、乐观得分显著低于未出现急性精神障碍者(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理弹性总分、坚韧得分、自强得分、乐观得分与置换后急性精神障碍均呈现负相关性(r=-0.541、-0.366、-0.397、-0.466,P均<0.01).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前心理弹性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存在负相关性,术前心理弹性较低者手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率较高.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严重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远期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陈光福;陈志锐;王敏;付美奇;赵晓东

    目的 观察在严重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治疗中,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严重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前路复位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一期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Cobb角、椎体位移距离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两组Cobb角、椎体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均<0.01),且研究组显著小于对照组[(5.36±0.79)°vs(12.52±1.88)°,P<0.01;(3.52±0.48)mm vs(6.84±1.03)mm,P<0.01].术后12个月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1),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55% vs 22.73%,P<0.05).结论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提高严重低位颈椎骨折脱位远期疗效,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尚立;王欣文;刘继军;王文涛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在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8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27例(微创组)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30例(切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d、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2个月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d引流量和术后1d、12个月VAS评分显著优于切开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后3d、12个月时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微创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显著多于切开组(P<0.01).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较,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关注X线暴露次数对患者及术者带来的伤害.

  • 经肠镜联合X线监视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直肠癌伴梗阻

    作者:朱小三;曾伟;戴益琛

    目的 探讨经电子肠镜联合X线监视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直肠癌伴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技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经电子肠镜于X线下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的左半结直肠癌伴癌性梗阻患者28例,其中梗阻发生在直肠5例,14例梗阻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梗阻9例.记录支架置入成功率、梗阻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金属支架放置成功,成功率为89.3%.梗阻缓解情况:19例患者支架置入后当天症状缓解,5例支架置入后2~3d梗阻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1例支架置入术后症状无改善.25例支架置入成功者中,11例支架置入梗阻缓解后7~10 d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发生;14例支架置入成功患者失去手术机会或心肺脑功能较差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发症情况:全部患者金属支架置入术后未出现大出血或穿孔并发症,1例金属支架经肛门滑脱.结论 经电子肠镜联合X线监视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可有效缓解左半结直肠癌伴癌性梗阻患者症状,具有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成纤维细胞因子对急性胰腺炎家兔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

    作者:韩俊岭;王刚;王放;王增允;孙腾飞;连颖;王丽君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因子c-kit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家兔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只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AP组,每组各15只.AP组白兔通过胰腺直接注人5%牛磺胆酸钠建立AP模型,假手术组白兔手术中仅轻轻翻动十二指肠.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含量,采用Oddi括约肌测压法检测手术前后Oddi括约肌功能.取胰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Oddi括约肌中c-kit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c-kit蛋白表达量.结果 光镜下显示AP组胰腺组织叶间隙增宽,细胞水肿,部分腺泡细胞坏死,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假手术组无明显病理改变.术后,假手术组Oddi括约肌功能指标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AP组Oddi括约肌基础压和收缩频率较术前均降低,且低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假手术组胃肠激素各指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血浆GAS高于术前,MTL、CCK低于术前,且GAS高于假手术组,MTL、CCK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组Oddi括约肌中c-kit mRNA相对表达量(0.76 ±0.22)低于假手术组(1.39±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3,P<0.01);AP组Oddi括约肌中c-kit蛋白表达(0.60±0.18)低于假手术组(1.1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61,P<0.01).结论 AP白兔Oddi括约肌中c-kit表达减弱,胃肠激素失调,从而引起胃肠动力障碍.

  • 髓内钉微创治疗成人胫腓骨多段骨折与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作者:洪海峰;陈淏;刘钧天;王海兵;张文明

    目的 比较髓内钉微创治疗成人胫腓骨多段骨折与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福州市第一医院及福州市第二医院接收的91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的患者设为髓内钉组(n=47),将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设为钢板组(n=44),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Ko-foed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髓内钉组优良率为89.36%,钢板组优良率为88.6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Kofo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钢板组为20.4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钢板内固定相比,髓内钉微创治疗成人胫腓骨骨折,具有术前准备时间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术中出血量多,适用范围窄.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应根据临床经验及患者骨折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适手术固定方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长期肺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

    作者:谢梅;骆艳妮;李娜;景粉茸;石志红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9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分析其肺功能变化,根据每年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平均变化率进行分组,分为肺功能不稳组(下降或上升≥5%,n=41)和肺功能稳定组(下降或上升<5%,n =48),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肺功能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89例COPD患者出现FEV1下降68例(76.4%),每年下降(29.8±42.6)ml,年变化率为下降(3.63±5.47)%,下降<40ml者28例,下降40~80 ml者23例,下降81 ~120ml者17例;FEV1上升21例(23.6%),上升<40ml者8例,上升40 ~80 ml者5例,上升81 ~ 120 ml者8例.随访第2、3年的FEV1、FEV1/预计值均显著低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不稳组的糖皮质激素应用比例显著低于稳定组,基线FEV1、基线FEV1/预计值、基线用力肺活量(FVC)、基线FVC/预计值、支气管舒张试验(BDT)阳性率、急性加重次数均显著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线FEV1、BDT阳性、急性加重次数是患者出现肺功能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肺功能长期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约3/4的患者出现下降,且基线FEV1越高,BDT阳性、急性加重次数越多,患者更易出现肺功能不稳定.

  • 雌激素膜受体对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性疾病痛觉过敏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袁晓英;刘畅;杜威;付先芸

    目的 以雌激素膜受体、痛觉过敏微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靶点,探讨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经病理及彩超同时证实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的患者44例,光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雌激素核受体α(ERα)、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相关蛋白及痛觉过敏微环境中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患者疼痛总发生率为63.64%,其中纤维瘤疼痛发生率为66.67%,纤维囊性变疼痛发生率为16.67%,合并两种及以上病变疼痛发生率为90.0%.纤维瘤与纤维囊性变的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7),合并两种及以上病变与纤维囊性变的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7),纤维瘤与合并两种及以上病变的疼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7).疼痛组ERK的表达高于无疼痛组(P<0.05),其余炎症相关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痛觉过敏微环境中,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存在显著相关性(r=0.825,P=0.002),NGF与TNF-α有相关性(r=0.658,P=0.028).两组间ER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GPER1表达在疼痛组低于无疼痛组(P<0.05).ERα/GPER1比值在疼痛组高于无疼痛组(P<0.05).结论 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患者疼痛的发生与病变性质相关.GPER1表达下调导致炎症抑制作用减弱、促炎微环境使外周致敏化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

  • 脓毒血症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作者:李静孟;周东;刘权兴;蒋力;吴秋平;戴纪刚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2月至11月门诊中脓毒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都给予补液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和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静脉滴注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相关蛋白[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代谢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乳酸(Lac)]、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治疗前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TF、Hb、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Scr、BUN低于治疗前(P<0.01),La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TF、H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Scr、BUN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PLT高于治疗前(P<0.01),PT、APTT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PLT高于治疗前(P<0.01),APTT低于治疗前(P<0.01),PT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PL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IgG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IgM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IgA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IgG、IgA、IgM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SOF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

  • 药物涂层支架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比较

    作者:刘军;林瑞敏;陈占;张军;张在兴

    目的 比较药物涂层支架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月进行保守或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例(86条肢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选择药物支架置入术,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43)和介入治疗组(n=43).常规治疗组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介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1年治疗期内复查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管内径、踝肱指数(ABI)以及比较再狭窄和截肢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AB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1年,介入治疗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电泳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ABI均有所提高;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ABI均逐渐下降;治疗后1、3、6、12个月,介入治疗组ABI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治疗后1年,介入治疗组再狭窄率(23.25% vs 58.14%,x2=10.840,P=0.001)、截肢率(2.33% vs 18.60%x2=4.468,P=0.034)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并能改善下肢缺血程度以及降低治疗1年后截肢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 FLT3-ITD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对Notch mRNA水平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涛;赵一

    目的 探讨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FLT3-ITD)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对信号调节蛋白Notch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自愿接受治疗的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4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白细胞、血小板略低但骨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64例设为对照组.采集骨髓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ITD mRNA、Notch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LT3-ITD、Notch蛋白在骨髓中表达水平.选择骨髓瘤U226细胞,传代培养后,用Lipofcctamine 2000转染细胞(阴性对照)及FLT3-ITD/小干扰RNA (siRNA)慢病毒上清液培养(FLT3-ITD组),观察siRNA沉默骨髓瘤U226细胞FLT3-ITD突变对Notch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ITD、Notch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浆细胞均可见FLT3-ITD、Notch蛋白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FLT3-ITD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30.45±2.74)% vs(13.62±1.92)%,t=12.066,P<0.05],而Notch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10.77±2.15)% vs (92.08±3.36)%,t=20.307,P<0.05].siRNA沉默骨髓瘤U226细胞致FLT3-ITD突变后Notch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FLT3-ITD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呈高表达,并可调节Notch信号调节蛋白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有核红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

    作者:韩国雄;谢友邦;蒋白丽;沈括

    目的 探讨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有核红细胞凋亡情况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高原病20例男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同海拔地区的2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培养3d,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有核红细胞的凋亡指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培养基内细胞生长良好,圆形透亮.瑞士染色后光镜下进行观察,有核红细胞占(90.1±4.0)%.观察组凋亡指数为(7.4±2.4)%,低于对照组的(17.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7±0.3),高于对照组的(0.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84,P<0.05),凋亡指数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534,P<0.05),而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血红蛋白浓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有核红细胞凋亡指数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增高,提示Caspase-3可能参与了慢性高原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异常机制.

  •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比较

    作者:陈赫;陈颖彤;赵黎黎;王翔;刘莉;王敏;范志宁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和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于内镜中心接受STER或ESE手术治疗的167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两组,其中STER组90例,ESE组77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基线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肿瘤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位随访时间、肿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的肿瘤直径显著大于ESE组(P<0.05),两组的完全切除率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TER组手术时间长于ESE组(P<0.01),手术速度快于ESE组(P<0.05).STER组和ESE组中肿瘤直径≥20 mm亚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手术速度、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住院时间短于ES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E组(P <0.05,P<0.01).结论 STER和ESE均可有效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STER在手术速度和治疗大病灶(直径≥20 mm)方面较ESE更有优势.

  • FOXC2基因多态性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薛艳梅;王平;杜新芝;闫燕

    目的 探究叉头框C2(FOXC2)基因与5'端非翻译区(5'-UTR) C512T及G350T多态性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年2月至2017年11月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7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分析FOXC2 C512T多态性和G350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升高,而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FOXC2基因的突变位点C512T检测CC、CT、TT3种基因型,G350T位点检测到GG、GT、TT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间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512T和G350T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均无相关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C512T CC、CT、TT这3种基因型体质指数(BMI)、TG、FINS、HOMA-I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P<0.01);G350T GG、GT、TT这3种基因型BMI、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FOXC2基因5'-UTRC512T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有关,G350T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无关而仅与脂质代谢有关,但两者均与糖尿病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 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估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存活心肌

    作者:刘琨;李公豪;王燕;陈鹏;李东野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心脏彩超(2D-STE)分层纵向应变(LS)及应变率(LSr)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30例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存在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LVEF) <45%]的AMI患者,在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行分层二维斑点追踪心脏彩超(LS2D-STE)检查,测定左室各层(内膜、中膜、外膜)的17节段的纵向收缩期达峰应变(LS)及纵向收缩期达峰应变率(LSr),PCI术后1、3、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室壁运动改善作为评定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结果 PCI术后LVEF较PCI术前显著改善[(48.65±3.19)% vs (40.45±4.16)%,P<0.05].存活心肌节段及非存活心肌节段内膜、中膜、外膜的LS与LS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内膜、中膜、外膜的LS、LSr对预测存活心肌有一定价值(AUC >0.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内膜LS、LSr作为独立的预测存活心肌的参数.内膜LS、LSr佳截断点为-11.20,-0.85,其诊断存活心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9%、65.6%、72.1%;73.4%、67.2%、70.5%.结论 LVEF在PCI术后较术前可见明显改善,LS2D-STE尤其是内膜LS、LSr可较好地早期评估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存活心肌.

  •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let-7f和IL-6水平及其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刘楠;于颖;赵智凝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let-7f mRNA表达水平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其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神经内科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95例为对照组;对脑梗死组患者按照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let-7f mRNA表达,采用酶标仪测定血清IL-6水平.绘制两组ROC曲线并比较let-7f mRNA及IL-6诊断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脑梗死组卒中史、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1).NIHSS评分5~19分组高血压病、高胆固醇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所占比例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P均<0.01).脑梗死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let-7f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NIHSS评分5~19分组IL-6水平高于O~4分组,let-7f mRNA水平低于0~4分组(P均<0.01).IL-6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0.765~0.985),let-7fmRNA AUC为0.777(95%CI:0.587 ~0.903),两者AUC相近(P>0.05),两者诊断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相近(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let-7f mRNA表达水平降低,IL-6升高,其水平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let-7f、IL-6诊断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作为判定急性脑梗死的生物学标志物.

  • 耳穴贴压对结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刘莉;张晓琴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对结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60例结肠癌术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的方法和护理相同,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耳穴贴压,取穴为神门、交感、皮质下、胃、小肠、大肠.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耐受性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 vs 33.3%,P<0.05),两组腹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程度、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耳穴贴压能够减少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耐受性,安全可行.

  • 康复护理路径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作者:于晓丽;于晓焕;叶杰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40例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40例采用康复护理路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5% vs 80.0%,P>0.05).两组护理前6 min步行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护理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LVEDD、LVESD均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促进体力恢复.

  • 数字摄影技术用于疑似肠梗阻的筛查

    作者:黄群国;代小兵;周莹;雷作强;何禹红;赵丹

    目的 探析数字摄影(DR)技术在疑似肠梗阻患者筛查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75例疑似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选患者均于入院48 h内行DR、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R及CT的检查诊断效能,比较DR及CT的检查符合率、肠管扩张检查准确率、肠管积液检查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肠梗阻患者63例.梗阻部位:小肠37例(58.73%),结肠26例(41.27%).梗阻性质:机械性36例(57.14%),绞窄性25例(39.68%),麻痹性2例(3.18%).梗阻程度:完全性肠梗阻24例(38.10%),不完全性肠梗阻39例(61.90%).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R检查灵敏度为87.30%,特异度为83.33%,误诊率为16.67%,漏诊率为12.70%,符合率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96.49%,阴性预测值为55.56%;MSCT检查灵敏度为92.06%,特异度为91.67%,误诊率为8.33%,漏诊率为7.94%,符合率为92.00%,阳性预测值为98.31%,阴性预测值为68.75%.DR与MSCT检查符合率、肠管扩张与肠管积液的检查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与CT检查肠梗阻均具有良好效果,对肠管扩张及积液情况的检查效果相当,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而DR射线量小、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且可筛查胃和肠黏膜皱襞小病灶,更适合作为肠梗阻的初步筛查手段.

  • 16例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磁共振影像诊断

    作者:白卓杰;卜顺林;王小进;张雨涵;寇君伟;曾德材;王国兰

    目的 探讨磁共振技术在诊断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s)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16例DVAs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观察其常规序列及特殊序列[磁敏感加权序列(SWI)以及增强序列]的影像表现,分析其病灶本身特点及其伴发病变的影像特征.结果 16例DVAs均为单发病灶,小脑幕上区8例,小脑幕下区8例.DVAs合并海绵状血管瘤(CA)者11例,其中2例合并多发CA.DVAs在SWI图像和增强T1WI显示清晰(16/16),呈“海蛇头”征、“水母头”征或“伞”征;11例DVAs伴发的CA共15个病灶在SWI图像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结节样低信号(15/15).T1WI、T2WI检出DVAs引流静脉4例(4/16),髓静脉2例(2/16).位于小脑幕上的8例DVAs的引流静脉有3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上矢状窦,2例汇入下矢状窦;小脑幕下的8例DVAs的引流静脉5例汇入乙状窦,1例汇入颈静脉窦,2例汇入横窦.伴发的CA病灶均位于引流静脉的“远心端”,部分病灶位于中央引流静脉的起始端附近.结论 磁共振常规序列结合SWI及增强序列可以提高DVAs的诊断率,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特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信息.

  • 高尿酸血症与各种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闵柳畅;安梦丽;何平

    持续的嘌呤代谢异常引起尿酸的产生增多或者排出减少进而导致血清尿酸含量升高,这种代谢性疾病称为高尿酸血症(HUA).近年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认为,HUA和各类肾脏疾病如慢性肾脏病(CKD)、急性肾损伤(AKI)、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DN)、肾移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等均有密切关系,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血清尿酸水平对肾脏疾病的防治及减缓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高尿酸血症与上述各种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建华;王中秋

    随着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发病率及文献报道数量的增高,胰腺SPN诊断及治疗在临床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2010年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的新分类,将胰腺SPN划归胰腺上皮来源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影像诊断是术前诊断SPN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切除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较好,85% ~95%的患者肿瘤完整切除后可治愈,本文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与流行病学、肿瘤起源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学与免疫组化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对该病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旨在加深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婴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鑫;范志霞;王朋敏;张晶;苗国英

    目的 探讨婴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GPP的发病、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儿,女性,6个月,因“全身反复皮疹3个月,加重伴脓疱15 d”于2017年12月15日来院就诊.入院第1天体温39.3℃,有上升趋势,无咳嗽、流涕症状,扁桃体未见明显的红肿,无呕吐、腹泻等症状,全身皮肤充血,皮损弥漫性潮红,新发脓疱增多,部分融合成片状.给予抗感染、清热解毒、改善营养代谢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无显著改善,后予以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好转,于2018月1月2日出院.结论 GPP临床表现大多无明显的特异性,需结合病史及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预防感染、减轻患者症状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大多数观点认为该病的反复性可能与扁桃体感染及免疫力低下有关.

  • 补阳还五汤化裁联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放疗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丁麟;蔡新吉;王巍;王秀艳

    目的 观察在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放疗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化裁联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放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41).两组均给予放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组给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健康状况KPS评分;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CD3+、CD4+、CD8+、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比较;比较两组白细胞与红细胞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9%,高于对照组的58.54% (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CD3+、CD4+、CD4 +/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组白细胞及红细胞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放疗中联合补阳还五汤化裁与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可起到一定程度的减毒增效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其健康状况.

  • 疏肝健脾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痤疮的疗效

    作者:许娟;曹琳;刘超;褚晓秋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门诊治疗的36例甲亢合并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8例.两组在根据患者甲亢病情抗甲状腺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B1,治疗组加用疏肝健脾法,对比治疗8周后两组的痤疮的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改善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痤疮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m)、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T3、FT4和TSH均改善(P<0.05),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疏肝健脾法可改善甲亢合并痤疮患者的皮损,且不影响患者甲状腺功能.

  • 通脑灵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

    作者:蒋辉;倪杰;郑艳

    目的 观察通脑灵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通脑灵颗粒和多奈哌齐口服治疗,疗程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韦氏记忆测验(WMS)评分,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另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HDS、WMS评分均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浆Ach水平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O水平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脑灵颗粒联合多奈哌齐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Ach水平和降低血浆NO水平有关.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翠红;姬文莉;童华诚

    目的 了解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63例住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对照病案资料,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低抑菌浓度(MIC)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3例患者血药谷浓度10~20 mg/L有26例(41.3%),<10 mg/L有29例(46.0%),>20 mg/L有8例(12.7%).按年龄组分层统计,17 ~60岁组,血药浓度<10 mg/L为19例(54.3%),10 ~20 mg/L为13例(37.1%),20 mg/L为3例(8.6%);61 ~90岁组,血药浓度<10 mg/L为10例(35.7%),10~20 mg/L为13例(46.4%),>20 mg/L为5例(17.9%).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培养分离出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总共11株,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9株.药敏试验显示,万古霉素对30株(78.9%)革兰阳性菌MIC<1.0 μg/ml,检出8例(21.1%)MIC为1.0~2.0 μg/ml.单用万古霉素治疗15例(23.8%),联用一种抗菌药物40例(63.5%),联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8例(12.7%).17 ~60岁组和61 ~90岁组患者万古霉素用药前后血液尿素和肌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依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适时调整药物剂量,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实现合理用药.

中国临床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