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中国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중국림상구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182
  • 国内刊号: 32-18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34
  • 曾用名: 中国厂矿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研究》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徐肇敏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肝硬化患者B型利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韦玲;易文轶;刘正金;董琦;谢会忠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用于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22例.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浆的BNP水平.心电图测量QT间期.电子胃镜检测食管静脉曲张.B超检测腹水.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 A级、B级、C级患者BNP的水平分别为(81.24±18.27)、(125.36±29.12)、(172.15±32.51)nmol/m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肝硬化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BNP水平为(154.74±34.12) nmol/ml,显著高于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112.82±21.34) nmol/ml(P<0.05).QTc异常患者BNP水平为(154.41±33.15) nmol/ml,显著高于QTc正常患者的(107.32±18.17) nmol/ml(P<0.05).有腹水患者BNP水平为(158.33±35.28) nmol/ml,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的(101.27±16.63) nmol/ml(P<0.01).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BNP水平为(160.08±36.71) nmol/ml,显著高于无伴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的(104.26±17.14) nmol/ml(P<0.01).结论 BNP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BNP升高提示患者伴发心肌和肾的损伤,并在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评估方面可能具有意义,有可能成为一种简便、有用的监控肝硬化病情的生化指标.

  • 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中山;卜月梅;冯振中;罗明;易显富

    目的 探索桡骨远端掌侧(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的83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DVR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DVR钢板内固定组),36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治疗(支架外固定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腕关节活动度和术后不同时期患肢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结果 DVR钢板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恢复均优于支架外固定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患肢腕关节功能活动度(掌曲、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VR钢板内固定组术后3、6、12个月患肢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均优于支架外固定组(P均<0.01),术后18个月Gartland-Werle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解剖结构和早期功能恢复优于外支架固定.

  • PCI术碘对比剂对低T3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短期影响

    作者:沈童童;陈金国;周利民;张军

    目的 观察碘对比剂对低T3综合征(LT3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依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LT3S组(30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30例).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中均使用碘克沙醇320作为造影剂.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TT3)、甲状腺素总量(T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TSH、TT4和TT4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前LT3S组FT3、TT3水平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 <0.05,P<0.01);两组术后TSH、丌3、TT3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LT3S组术后TSH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FT3和TT3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CI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碘对比剂可能进一步损害LT3S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 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卢加杰;木尼拉·买买提;孔文洁;赫晓磊;高峰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VDW)与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89例活动期UC患者、43例缓解期UC患者和132例健康对照者NVDW的差异,分析NVDW与白细胞计数(WBCs)、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改良的Mayo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NVDW、WBCs、CRP、ESR与UC活动的相关性,评价NVDW判定UC活动的敏感性、特异性并确定截点值.结果 活动期UC组NVDW为17.63±2.43,显著高于缓解期UC组和健康对照组(14.22±1.55,13.43 ±0.89,P<0.05);NVDW与WBCs、CRP、ESR及改良的Mayo评分均相关(r=0.745,P=0.013;r=0.697,P=0.025;r=0.636,P=0.048;r =0.86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VDW和CRP均与UC活动相关(OR=3.845,95% CI:1.762 ~8.389、OR=1.895,95% CI:1.106 ~3.249);ROC曲线分析显示NVDW判定UC活动的佳截点值为15.32,敏感性为92.44%,特异性为89.39%.结论 NVDW与UC疾病活动相关,对UC疾病活动性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高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甘明强;吴晓阳;杨栋;沈晓军

    目的 探讨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高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治疗的64例高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结肠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1.25%)与对照组(7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7d炎性指标改善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34.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良好,出院30 d内患者的再入院率及病死率均为0,优于对照组(25.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高龄结肠癌患者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炎症反应发生的情况、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出院30 d内再入院率和病死率.

  •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明岩;杨柳;杨帆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疑诊小肠疾病78例老年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对小肠核磁造影与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小肠MRI造影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571,胶囊内镜诊断AUC为0.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结合诊断AUC为0.937.随访过程中,患者发生胶囊滞留3例,胶囊滞留率为3.85%,只有1例(1.28%)患者发生肠梗阻.结论 使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明显高于小肠核磁造影,使用胶囊内镜联合小肠核磁造影可有效提高诊断率.胶囊内镜相对较为安全,患者耐受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 尿液NGAL、血清CysC联合诊断在儿童急性肾损伤中应用价值

    作者:董自杰;李彦青;李雪;祁洁

    目的 探讨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诊断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80例,肾脏疾病40例,药物中毒50例,心肺搭桥手术30例共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与非AKI组,均留取尿液、血液标本,检测尿NGAL、血清CysC水平,并分析两者在儿童AK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AKI组ICU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28 d死亡率均高于非AKI组(P <0.01,P<0.05);(2)AKI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NGAL、血CysC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均<0.01);(3)尿NGAL与CRP、BUN、继发AKI、患儿28 d死亡率、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0.01),血CysC与BUN、继发AKI、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4)单用尿NGAL诊断早期AKI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用血CysC诊断,两者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项诊断.结论 采用尿NGAL、血CysC联合诊断可提高早期AKI检出率,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 不同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胃癌重度癌痛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作者:谢林浩;刘驯炎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胃癌重度癌痛的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度癌痛(VAS评分≥6分)胃癌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n=16)、常规剂量组(n=16)和对照组(n=16).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均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40 mg/12 h和10 mg/12 h,对照组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起始剂量为30 mg/12 h,三组随后根据镇痛效果逐渐调整剂量,至VAS评分≤3分或疼痛消失,维持治疗至少14 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治疗1d、3d、1周和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常规剂量组治疗3d、1周和2周的VAS评分亦均降低(P均<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治疗3d、1周和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大剂量组治疗1d、3d、1周和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常规剂量组治疗3d、1周和2周的VAS评分亦均降低;对照组治疗1周和2周的VAS评分亦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满意度均升高(P均<0.05).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75%、62.5%、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胃癌重度癌痛效果良好,且适当增加剂量可改善疗效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

  • 谷氨酰胺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IL-1、TNF-α水平及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彭明;刘荣;肖金辉

    目的 探析谷氨酰胺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细胞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肝癌患者,均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观察组(n =45,静脉给予0.4g·kg-1 ·d-1谷氨酰胺治疗)及对照组(n=45,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于治疗前、治疗7d后,对比两组IL-1、TNF-α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情况,并观察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结果 治疗7d后两组IL-1、TNF-α水平及MLIS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ALT、AS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给予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谷氨酰胺治疗有利于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指标,减轻肺损伤程度.

  • 中国北方汉人ABCG8基因rs4148217多态性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歌;李贵斌;张冬青

    目的 研究中国北方汉人ABCG8基因rs4148217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国北方汉人334例非高血脂者及305例高血脂患者的血样,应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在实时定量荧光PCR仪上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进行检测.对各组人群不同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rs414821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脂组和非高血脂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在rs4148217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中,TG水平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DL-C、HDL-C及TC水平在rs4148217的等位基因携带者及非携带者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ABCG8基因的rs4148217的纯合子次等位基因可显著提高血清中TG水平,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罹患高血脂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传江;常恒;李陵江;李小英

    目的 探讨影响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假体固定方式及单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疗效.结果 60 ~ 69岁和>70岁组患者Harris评分和功能评分,均低于≤49岁和50~ 59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不同固定方式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年龄和患侧情况对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有一定影响,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 HSP90α、MMP-9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晶锐;高峰;李荣江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 (HSP90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胆管癌行手术切除患者的存档组织蜡块,根据胆管癌临床病理资料将胆管癌组织分为有浸润转移组(n=35)和无浸润转移(n=15),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研究检测MMP-9及HSP90α蛋白质在两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SP90α与MMP-9的相关性,并比较HSP90α与MMP-9诊断胆管癌的效能.结果 MMP-9在有浸润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7.14%(27/35),明显高于在无浸润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3.33% (5/15)(P<0.05);HSP90α在有浸润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86% (29/35),明显高于在无浸润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26.67% (4/15)(P<0.05);MMP-9的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TNM)、组织分化程度及门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HSP90α在胆管癌组织中随着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的降低、门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及TNM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升高(P均<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HSP90α、MMP-9表达水平与胆管癌的发生、侵袭以及转移有关,且两者之间起相互协同促进作用,检测其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志华;王新平;郭文平;郭柏鸿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危险程度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5例,分为低、中、高危3组,对患者进行根治术并术后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包括大出血及直肠损伤)发生率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盆腔血肿、尿路感染、尿性腹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中、高危3组患者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6%、15.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低、中、高危3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88.9%、78.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3组患者的性功能恢复率分别为66.7%、45.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根治术的疗效虽不如低、中危患者,但其仍可到达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小潮气量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与常规通气模式对老年腹腔镜气腹全麻手术肺部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学琴;张彦博;田玉红

    目的 比较老年腹腔镜气腹全麻手术应用小潮气量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与常规通气模式肺部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潮气量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1 h(T1)、拔管后15 min(T2)、术后6 h(T3)各时间段血气分析及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PaO2在T0时段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1、T2、T3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PaCO2与MAP在各时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Ppeak与Pplat在T1时段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SpO2在T0时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SpO2在T1、T2、T3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中,采用小潮气量低水平呼气未正压通气模式能显著改善术中及术后血气结果,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蔡昭皓;杨正德;张贵金

    目的 探讨亚低温(MHT)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重度TBI患者90例,入院后均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于术后6h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MHT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因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采用Barthel指数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大血流速度(Vmax)、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均较治疗前上升,脑血管阻力(R)较治疗前下降(P <0.05,P<0.01),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HT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TBI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脑部血供状况,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

  • 碳酸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杨璞;王碧飞;杨京新;谢础能

    目的 探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治疗中应用碳酸镧,对钙磷代谢或微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MHD治疗出现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碳酸镧组和碳酸钙组,各40例.MHD治疗同时,碳酸镧组采用碳酸镧1 500 mg/d,每日1次咀嚼;碳酸钙组口服碳酸钙3 700 mg/d,每日1次咀嚼;于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骨矿物质代谢水平及微炎症指标.结果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在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两组治疗12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且碳酸镧组治疗后均低于碳酸钙组治疗后(P均<0.01).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在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碳酸镧组治疗12周后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在碳酸钙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当(P均>0.05);且碳酸镧组治疗后均低于碳酸钙组治疗后(P均<0.01).两组的头痛、恶心、呕吐、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碳酸镧对慢性肾功能衰竭MHD矿物质-骨代谢异常患者矿物质代谢及微炎症状态均具有显著的调整作用.

  •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治彬;孔宏芳;翟恒勇;伏亦伟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8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胶囊内镜检查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52例中男84例,女68例;年龄16~ 90岁,平均58.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至少一次胃镜、结肠镜、消化道钡餐或腹部CT检查,未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而采用胶囊内镜检查进一步诊断.结果 152例患者中,74例患者检出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48.7%,其中排三位的是炎性病变28例,血管畸形24例,息肉/肿瘤19例,另有憩室2例,寄生虫(钩虫)1例.2例患者发生胶囊滞留,经外科手术取出胶囊,手术提示滞留原因系小肠梗阻,术后病理证实为小肠恶性肿瘤.结论 胶囊内镜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是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检查中发生的胶囊滞留,有助于提示存在梗阻及明确梗阻的病因和部位.

  •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壁线型悬吊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仲禄;张勇;谢海容;杨梅;杨华;高翔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腹壁线型悬吊固定术(LUAS)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26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2级以上,中位数年龄64岁,同时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LUAS.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子宫脱垂治愈率.比较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POP-Q值和生活质量问卷[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问卷20 (PFDI-20)].手术成功的定义为主观治愈,且以POP-Q为疗效评价的客观标准,POP-Q≥2度为复发,无脱垂为治愈.结果 2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 150 ml,中位数51 ml;手术时间30~ 150 min,中位数100 min.行LUAS后的26例患者均未有阴道内组织物脱出,主观治愈率100%.术后6个月,POP-Q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达到解剖学治愈;PISQ-12、PFDI-20评分亦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UAS治疗子宫脱垂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简单安全、疗效好等优点.

  • 乌鲁木齐某医院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田永芳;李奇凤

    目的 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乌鲁木齐某一HIV监测哨点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确认.结果 初筛HIV抗体阳性的435份标本中,经WB法进行确认试验,HIV抗体阳性为347份(81.6%),HIV抗体阴性为31份(7.3%),HIV抗体不确定为57份(13.4%),且阳性的带型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出现的百分率都在90%以上,其中gp160、gp120、p24为100%,p55出现次数少,仅为62.8%.在347例HIV确定感染者中,阳性率高的为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nv)条带,平均达到99.6%;其次是多聚酶蛋白(polymerase protein,pol)条带,平均为94.5%;阳性率低的是核心蛋白(gag)条带,平均为82.3%.在不确定的57份标本中,阳性率高的为gag条带,平均为58.8%,其中p24条带出现频率高,为80.7%(46/57);其次是pol条带,平均为28.1%;阳性率低的是env条带,平均为12.3%.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容易出现假阳性,只有进行确认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并且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避免引起初筛试验假阳性的因素,为AIDS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参考.

  •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邵伯云;周维华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海安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分析治疗3d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水平、肺功能以及疗效.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者PaO2明显增高(P均<0.01),且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PaCO2均明显降低(P均<0.01),且研究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确切.

  • 夜间手术对颅内动脉瘤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新志;赵恒;吴新龙;方加胜;许敏华

    目的 了解与白天手术相比,夜间手术是否会影响颅内动脉瘤(IA)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预后.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共接诊871例IA并发SAH患者,其中253例和618例分别在夜间(18:00 ~7:59)和白天(8:00 ~ 17:59)接受手术治疗.以是否接受夜间手术为因变量,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术前高血压患病情况、IA数量、IA的位置和术前Hunt-Hess分级为自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所有患者的倾向评分.根据夜间手术患者的倾向评分值,选取与其得分相近的白天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半年的情况.结果 (1)本院接受治疗的IA并SAH患者中,夜间手术患者较白天手术患者的吸烟和高血压者少、IA数量少及术前H-H分级情况轻(P <0.05,P<0.01).(2)选取倾向性评分相似的夜间和白天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夜间手术并不会显著增加IA并SAH患者的术中心血管危险事件(CRE)发生率(37.15%vs32.81%)、术后7d颅内感染率(2.77% vs 1.97%)、术后发热(55.73%vs50.59%)、术后输血(22.52% vs 18.97%)、住院病死率(1.58%vs1.19%)和术后半年的GOS 4 ~5分(76.68% vs 73.52%)(P均>0.05),但手术时间[(264.52±23.04) min vs(221.93±20.72) min]及术后住院天数[(9.34±3.09)d vs (8.77±2.85)d]较白天手术者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夜间手术并不会影响IA并SAH患者的预后,但其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较白天手术者更长.

  • 老年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LVMI、E/A、E/E'、IVRT及NT-proBNP分析

    作者:王磊;白龙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舒张晚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E/A)、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等容舒张时间(IVRT)、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BNP),以更好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进行预测.方法 选择急诊救治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2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包括极高危组33例,低危组77例,高危组57例,中危组63例,对各组患者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患者的LVMI、E/A、E/E'、IVRT,并测定不同严重程度分级患者的氨基末端NT-proBNP水平.结果 (1)极高危组LVMI、E/E'、IVRT值高,低危组低,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极高危组E/A小,低危组高,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极高危组NT-proBNP高,低危组低,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NT-proBNP检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利用LVMI、E/A、E/E'、IVRT、NT-proBNP能够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进行预测.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伟婧;白云飞;李虹义;刘丽阳;张忠涛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各项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13%和65.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1d两组患者的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14 d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逐渐降低,且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14d两组患者的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在治疗3d达到顶峰,各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腹胀、腹痛、肠鸣音)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清除炎性因子,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偏左肺布野设计在胸中下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金通;林振;彭俊英;吴陈宾;丁金琴;黄佳夫;沈芬

    目的 通过偏左肺布野设计在胸中下段食管癌放疗计划设计中剂量学差异的比对,探讨肺受照射体积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NTCP)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4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每例患者均由物理师设计两组调强放疗计划,A组偏左肺布野照射野固定为0°、30°、80°、150°、200°,B组全肺布野照射野分为0°、60°、150°、210°、300°.结果 A组,左肺V5为(52.13土9.29),右肺V5和V15分别为(43.73±9.80)、(12.73±8.65),与B组左肺的V5(55.89±8.18)及右肺V5(48.51±9.11)和V15 (20.67±8.21)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左肺V15为(31.13±7.63)与B组左肺V15(29.33±6.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肺的V30为(6.92±8.10),右肺V20、V30分别为(8.53±5.82)、(4.81±3.85)均明显低于B组左肺的V30(8.93±3.88),及右肺V20(11.21±5.90)和V30(5.05±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组左肺V20为(20.03±5.31)与B组左肺V20(19.17±4.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时,实施偏左肺布野设计可明显减少双肺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放射治疗的安全性.

  • 小切口旁正中肌间隙入路神经根管减压治疗单节段单侧侧隐窝型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赵磊;闫广辉;李志赏;魏巍;于铁淼;杨建博;魏体;索娜

    目的 探讨小切口旁正中肌间隙入路神经根管减压治疗单节段单侧侧隐窝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6年4月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单节段单侧侧隐窝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应用小切口旁正中肌间隙入路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出血时间;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改善情况及过伸过屈位X线查看腰椎稳定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长度为3.0~5.0(3.5±1.0)cm,手术时间为50 ~70(60.0±8.0) min,术中出血量为90 ~210(120.0±65.0) ml,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0~36(20 ±9.3)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MacNab法效果评定结果为优60例,良15例,可5例.末次随访时过伸过屈位X线均未见腰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 小切口旁正中肌间隙入路神经根管减压治疗单节段单侧侧隐窝型腰椎管狭窄症,能明显缓解症状而不引起腰椎失稳,由于未应用内固定,保留了腰椎的活动序列,操作简单,适宜于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与急淋变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预后

    作者:陈恺;何媛媛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预后差异,为该病的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临床资料,其中40例急粒变及22例急淋变,对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嗜酸及嗜碱细胞百分比等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急粒变患者在外周血及骨髓中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的5年总生存率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P<0.05).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在外周血及骨髓中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急粒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总生存率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者.

  •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OS水平变化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作者:艾文伟;魏伟荣;张明;雷梦觉;胡杰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变化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按照血压昼夜变化分为杓型血压组(n=21)、非杓型血压组(n=24)及反杓型血压组(n=17),应用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标记外周血淋巴细胞RO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脱氧助间型霉素(DCF)平均荧光强度].同时以18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的成年人作为对照.结果 高血压患者包括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及反杓型血压组淋巴细胞ROS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均<0.05),其DCF荧光强度分别为:杓型血压组546.35±30.29,非杓型血压组567.63±35.35,反杓型血压组591.68±38.57,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淋巴细胞ROS水平与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r=0.451,r=0.425,P均<0.05),与白天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r=-0.218,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OS水平增加,且与杓型高血压患者比较,非杓型和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淋巴细胞ROS水平进一步增加,且夜间血压的升高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OS水平增加相关,提示淋巴细胞ROS改变与血压昼夜异常相关,.

  • 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高频振荡通气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贤义;刘梅;柴林;肖敏;谢华

    目的 探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危重病监护中心接诊的56例烧伤合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致ARDS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患者给予高频振荡通气,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常规机械通气.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通气各时点血气指标、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aO2/吸入氧浓度(FiO2)指标在通气0h时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PaO2、PaCO2及PaO2/FiO2指标在通气6、24、48、96 h及7d时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26.6±3.5)d,对照组患者通气时间(31.7 ±5.7)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3.4±1.8)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7.7±2.8)d,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发生肺炎3例,低血压1例,气压伤1例,其他感染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发生肺炎4例,其他感染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1.43%,对照组死亡率为25.00%,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致ARDS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气指标,减少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但预后没有明显改变.

  • 进展期胆囊癌95例患者临床治疗的生存分析

    作者:晏冬;伊力夏提·艾则孜;周梅;丁伟;王喜艳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辅助化放疗对进展期胆囊癌(G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5例GB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期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GBC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7.79个月,其中根治性切除(R0)组为39.58个月.R0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4%、40%,非根治性切除组中,R1切除组分别为40%,4%,0,R2切除组分别为18%,0,0,姑息手术组分别为16%,0,0,时序检验表明4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NMⅢa期、Ⅲb期GBC患者根治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93%、58%、39%和76%、42%、38%,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47%,5%,0和3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行R0切除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组的1、3、5年生存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TNM分期分层分析显示,对T分期T3/T4病变、N分期N1病变行R0切除的患者,单纯手术组与术后化疗组、术后化疗联合放疗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22).结论 R0切除是改善GBC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有效的方法,辅助放化疗总体有效率低,但对T3/T4、N1病变R0切除术后可推荐适当的辅助化、放疗.

  • miR-363靶向作用于CTHRC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唐映;陈浩军;陈晓华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croRNA,miRNA)-36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9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及6种结肠癌细胞株与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6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各种细胞株中的表达.以miR-363模拟物(mimics)、miR-363抑制剂(inhibitor)及空白对照分别转染结直肠癌细胞HCT116,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转染miR-363 mimics和miR-363 inhibitor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能力和SW480、SW620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363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显著下调;与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株比较,6种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R-363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miR-363 mimics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和SW480、SW620迁移能力.与转染空白对照比较,转染miR-363 mimics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CTHRC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减低,而转染miR-363 inhibitor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的CTHRC1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miR-363可抑制CTHRC1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363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靶向作用于CTHRC1蛋白有关.

  • 有哮喘史患者采用无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肖兴鹏;姜小月;左芳芳;余奇劲;贾一帆;王鄂友

    目的 探讨对有哮喘病史患者,术中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否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以及能否有效预防术中哮喘的发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准备在腹腔镜下择期行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切除术并有支气管哮喘史的患者50例,年龄30 ~60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追加阿片类镇痛药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Ⅱ组无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两组均先静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氨茶碱,然后以氨茶碱术中静脉滴注维持.采集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清醒准备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等各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中哮喘发作情况,清醒后能否耐受气管导管、清醒后切口疼痛、术后挣扎躁动、患者术后告知术中知晓、术后咽喉部疼痛不适等.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BIS值、MAP、HR、SpO2 PET CO2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患者Ppeak在T3时点时明显比Ⅱ组患者升高[(19.3 ±3.6)cm H2O vs(16.8±2.5)cm H2O,P<0.05].Ⅱ组患者术中哮喘发作发生率较Ⅰ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 vs 24.0%,P>0.05),清醒后切口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vs32.0%,P<0.05);两组患者在清醒后耐受气管导管、术后挣扎躁动、术后告知术中知晓、术后咽喉部疼痛不适等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无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插管后气道压力,有降低有哮喘史患者术中哮喘发生率的趋势,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纳米碳注射法示踪结肠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博;杨健;杨诚

    目的 评价纳米碳注射法示踪前哨淋巴结(SLN)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判断的价值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5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于术前在结肠镜下将纳米碳示踪剂1 ml(50 mg)分4~6个点注射于原发肿瘤周围正常黏膜下进行SLN标记显像,手术中分别记录染色SLN数目及未染色淋巴结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选取同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中未进行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的结肠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51例通过注射纳米碳共清扫淋巴结1 065枚,平均每例20.9枚,SLN检出率100%,其中获取纳米碳染色淋巴结412枚,平均每例8.1枚,黑染度为38.7%,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27例,共发现转移淋巴结192枚,平均每例7.1枚,其中纳米碳染色转移淋巴结63枚,黑染度为32.8%.平均每例获取淋巴结总数和转移淋巴结数目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N示踪对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77.8%,准确率为88.2%,特异性100%,假阴性率为22.2%.结论 SLN基本可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通过纳米碳示踪SLN检测,能明显提高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且可以发现肿瘤异常淋巴引流,同时提高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准确性.对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以及指导术后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64排MDCT检查中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对高龄肝硬化肝癌患者诊断价值与安全性

    作者:唐啸;程若勤;简纪华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64排多排螺旋CT(MDCT)中对高龄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龄肝硬化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A组使用370 mgI/ml的优维显增强,B组使用300 mgI/ml的优维显增强,均注射100 ml,注射速度均为3.0 ml/s.测量两组患者增强肝实质、主动脉、门静脉的CT值,并统计两组患者病灶检出结果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增强后的肝实质CT值在门脉期、延迟期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A组主动脉CT值在动脉期明显高于B组(P<0.05),A组门静脉CT值在门脉期、延迟期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80例患者检出肝癌病灶236个,所有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的诊断敏感性A组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高龄肝硬化肝癌患者的MDCT扫描中,高浓度对比剂在肝实质、主动脉、门静脉中能产生更高的CT值,且高浓度对比剂在动脉期和门脉期亦能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安全性与低浓度对比剂相似.

  • 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在冠脉分叉病变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刘凌;刘锦全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脉分叉病变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变化及其与再狭窄和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68例冠脉分叉病患者(病变组)均以Crush技术行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置入和围术期替罗非班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并以冠脉造影狭窄<70%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心排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统计病变组随访1年再狭窄发生率.分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患者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再狭窄率的关系及其预测其再狭窄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术前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及HR升高,MAP和CO降低(P均<0.05).与术前比较,病变组术后3d、随访半年和随访1年的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及HR降低,MAP和CO升高(P均<0.05).病变组1年再狭窄率为16.18%.与病变组术后无再狭窄患者比较,其术后出现再狭窄患者围术期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及HR升高而MAP和CO降低(P均<0.05).冠脉分叉病支架置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患者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与HR和再狭窄、MAP和CO均相关,且其围术期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联合预测再狭窄的价值良好.结论 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患者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与其血流动力学和再狭窄均相关,且两者联合评估其再狭窄的价值良好,可作为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再狭窄评估的参考指标.

  • 品管圈对提升双J管患者教育落实率的作用

    作者:张海艳;王小娟;赵文彩;姜亚卓;刘全海;程永毅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升双J管患者教育落实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5年2月至2015年4月选取56例为对照组,2015年5月到2015年7月选取5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延续品管圈活动前的教育方式,采用要因图、层别法以及戴明环管理方法,分析双J管患者教育未落实原因,确定改善重点,提出改进的对策和计划,观察组实施改进后的教育方式,采用落实情况调研表评价落实情况.结果 对照组教育落实率仅为35.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留双J管尿路感染、血尿、膀胱刺激症、腰部酸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团队成员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荣幸责任等方面能力评分较活动前显著提高,活动前后各项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现在提升双J管患者教育落实率,降低留双J管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科室护理团队综合能力和科室护理标注化管理水平.

  • 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住院患者就医成本、疾病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常凤静;许艳民;王艳艳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住院患者就医成本、疾病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5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2015年5月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收治的患儿为观察组,之前收治的为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治疗依从性、就医成本、疾病知识、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52% vs 85.53%,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以及就医成本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6.02±2.14)d vs(9.67 ±3.16)d,(2216.34±426.14)元vs(3347.56±519.49)元,P均<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疾病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1.59±6.78)分vs(66.49±3.58)分,(93.57±8.67)分 vs(67.37±5.29)分,P均<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4.74% vs 71.05%,P<0.01).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就医成本,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

  • 系统饮食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营养情况的影响

    作者:喻红;夏倩;杨涛;黄丽娟;杨娜;黄雪花

    目的 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行系统饮食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营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老年抑郁症患者108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饮食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检测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63% vs 61.11%,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干预3个月后,两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前白蛋白(PA)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皮肌围(MAMC)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系统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利于其病情恢复.

  • 患者参与式质量控制小组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对功能锻炼依从性、张口及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管云;倪杰

    目的 分析患者参与式质量控制小组运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对功能锻炼依从性、张口及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4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47)实施健康教育+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47)开展患者参与式质量控制小组进行干预,分析两种干预方式对患者的面部活动恢复情况、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张口困难(2.13%)、吞咽障碍(6.38%)、颈部活动受限(4.26%)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7.02%、27.66%、2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将患者参与式质量控制小组运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有助于促进其快速恢复面部活动,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利于预后.

  • 多种超声技术与X线钼靶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任捷;唐文成

    目的 探讨多种超声技术与X线钼靶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临床触及乳腺肿块的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X线钼靶3种技术单独及不同联合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3种诊断技术的影像学特征,及3种技术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58例患者共计182个病灶,其中恶性123个,良性59个;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X线钼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6.15%,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查诊断符合率(P均<0.01),且略高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常规超声+X线钼靶诊断符合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X线钼靶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各具优势,3种技术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乳腺癌诊断符合率.

  • 女性绝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凡;张广美

    女性生殖衰老研讨会的分期(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10,STRAW-10)[1]将女性生殖衰老分为10个阶段,其中将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定义为女性出现月经紊乱至绝经后1年这一时期,此时期是女性进入生殖衰老的生理变化时期的标志.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natural menopause)和人工绝经(induced menopausr)两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女性发生自然绝经的年龄通常在45~ 55岁,我国目前约有1.3亿围绝经期妇女,预计到2030年将达2.8亿,全球将增长到12亿[2],而这其中超过90%的女性出现与绝经相关的症状[3].

  • 癌转移的新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李庆

    癌症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一死因.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均死于肿瘤转移.传统的临床治疗试验推测癌症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因此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也能抑制肿瘤转移.有许多研究者对药物治疗转移有怀疑,原因在于这些药物的作用均为细胞抑制的,而非细胞毒性的.本文通过分析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通路,阐述一些针对转移的有效的新的药物靶点及治疗进展,并重点讨论一些新的细胞毒性类靶向药物的治疗进展.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艳;李莉

    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随着饮食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较低,仅为50%,且复发率或癌细胞转移率大.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结合西医疗法治疗大肠癌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转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本文对近年来大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梅毒的腭部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申俊;殷操;王炫;高峰;孟文霞

    目的 分析梅毒患者的腭部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减少漏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报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6例累及腭部的梅毒患者,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梅毒的腭部病损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有5例腭部均表现为二期黏膜斑/黏膜炎,1例呈腭部扁平湿疣状改变.6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部不适感,其中2例伴有颈淋巴结肿大.结合查阅文献,口腔腭部病损可出现于梅毒各期且表现各异.结论 梅毒的腭部病损具有多样性非特异性的特点,口腔医生应熟悉其常见及少见体征,以免遗漏诊断.

  • 针药并用联合心理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晓洁;周宿迪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联合心理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60例慢性咽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法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金喉健喷雾剂局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参苓白术散,同时给予针刺疗法和心理干预.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咽干甚痒、灼热燥痛、有异物感等主要临床症候评分,临床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测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要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和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药并用联合心理疗法能显著提高慢性咽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 登革热流行期间本地居民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及相关信息需求分析

    作者:黄秋婵;李莲娜

    目的 探讨登革热流行期间本地居民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及相关信息需求,以更好的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辖区域诊断为登革热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来自同一医院具有可比性的1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登革热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流行期间发热紧急处理方法、具体防蚊灭蚊措施的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登革热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流行期间发热紧急处理方法、具体防蚊灭蚊措施完全了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128例登革热患者中,100例(78.1%)知晓登革热除了发热外合并有头痛头晕、皮疹及流涕、消化道不适、关节疼痛等临床改变;106例(82.8%)知晓白纹伊蚊的叮咬是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与媒介,且了解其主要孳生地为花瓶或池塘水;58例(45.3%)知道需服用凉茶、自行服药等方式处理机体体温升高;60例(46.9%)知晓具体的防蚊灭蚊措施,如针对庭院种植花草注意防蚊,避免养殖易孽生白纹伊蚊的水生植物、使用纱窗蚊帐等防蚊以及外出使用驱蚊水.结论 本地区居民尤其是登革热患者对登革热相关公共预防知识有一定了解,有利于防蚊灭蚊、消除孽生地等措施的落实和发病后紧急处理方法的实施.然而健康人群对登革热的防控知识了解不多,需加大宣传力度.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作者:何梦静;周威

    目的 阐述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 查阅国内外资料和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以及整理分析.结果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强,特别适用于多种细菌的联合感染和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如腹膜炎、重症肺炎、胰腺炎等,但需注意药物配伍和药动学方面问题.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在一些感染特别是重症感染中应用多且效果好,对于一些危重患者可以在抗感染初期使用以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中国临床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