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scyxzz@126.com
  • 曾用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特点

    作者:李光明;杨磊;千东升;张志伟;李科;王肖波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选择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28例,根据AO/ASIF分型,A型5例,B型7例,C型16例,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年。结果:所有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及钢板螺钉断裂松动现象。根据Kolmenrt股骨远端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3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89.3%。结论:老年股骨远端骨折多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易粉碎缺损,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分析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赵燕

    目的:探讨分析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抢救护理流程,给予观察组患者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6.7%,与对照组80.0%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49.6±15.7分钟,与对照组74.2±16.4分钟相比明显较短,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7%,与对照组76.7%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抢救时间,且患者满意度较高,效果显著,可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推广运用。

  • 切开内固定和外固定架联合应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郑荣;陈劲;肖刚;钟华;杨柳

    目的:研究切开内固定和外固定架联合应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联合组、外固定组各33例,内固定组34例。联合组患者行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外固定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内固定法治疗。比较术前24小时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等实验室指标,以及手术时间、术后Majeed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另外术后2个月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术前24小时对患者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查,可见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等水平基本都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联合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但术后Majeed评分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3)由表可知,联合组复位优秀者明显多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可、差者明显少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3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3.9%、69.7%、67.6%,联合组优良率远高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差异显著,F=6.382,P<0.05。(4)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1%、21.1%、18.2%,组间比较,联合组发生率低于后2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切开内固定和外固定架联合应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疗效较好,对患者伤害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胫骨骨折不愈合经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邢帅;张苍宇;康学文;王栓科;汪静;万麟

    目的:探究胫骨骨折不愈合经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断端硬化骨去除后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断端硬化骨去除后实施胫骨髓内钉开髓点的取骨予以植骨与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并对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术后的随访时间10~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2±2.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30.1±0.3周,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9±0.4周,P<0.05;2组患者ROM评分优良率与HSS评分优良率的对比P>0.05。结论:胫骨骨折不愈合经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肩关节损伤80例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于永江;王芳

    目的:评价运用超声检测肩关节损伤患者的征象情况,并评估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所选病例都接受X线、超声2种技术方式的相关检测,经探究具体检测过程及有关情况,对比诊断效果。结果:经检测及病理证实后,X线检测共检出52例病变者,占65.00%(52/80);错诊28例,占35.00%(28/80)。超声检测共检出73例病变者,占91.25%(73/80),错诊7例,占8.75%。检出病例中有50例冈上肌腱受损者、16例肩峰下缘滑囊出现炎症者、7例盂唇撕脱者。2种检测法的正确率对比,超声检测法优越于X线检测法,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借助超声技术对肩部受损患者实施检测,可显著提升正确检测率,降低错诊、漏诊问题的出现几率。但超声技术、CT技术及其他类型技术各具检测优势,骨科医师应按患者具体病情选取适宜的诊断设备,以取得佳诊断成果。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林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片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对38例患者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以及前后椎体高度、脊髓神经功能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得到很大的改善,由术前的38.2%恢复到95.8%;后缘高度由原来的76.7%恢复到98.2%;Cobb角改善明显,对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好,且该方法的操作便捷、固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2种不同微创内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邱恺;刘晨峰;姚先秀;罗昌军;方磊

    目的:研究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弹性髓内钉( P+E)治疗与交锁髓内钉+弹性髓内钉( N+E)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胫腓骨远端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总优良率、成角畸形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功能与活动度、成角畸形等方面综合比较发现,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弹性髓内钉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交锁髓内钉+弹性髓内钉在治疗软组织情况较差或是多段胫腓骨骨折上优势更明显。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小科;黄绍贤;陈志军;郑金财;黎树佳;邓征智

    目的:探讨高龄(≥80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8例,共35个椎体。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胸或腰椎正侧位片、骨密度检测、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及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行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全部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单侧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术前、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止痛药使用评分。结果:全部患者在术后生命征平稳,胸背痛疼痛明显缓解,无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早期便可下床活动。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ale,VAS)[1]及止痛药使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80岁)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止痛药的使用,使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提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术中准确定位及穿刺、关键步骤中严密X线透视检测、术中密切注意患者症状及生命征等,可有效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空心钉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陈武生;王锡奕

    目的:研究空心钉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为临床中对于髌骨骨折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空心钉张力带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分析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143,P=0.042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张力带断裂,对照组出现2例钢丝断裂,4例滑脱。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0%),2组比较差异显著(x2=3.9139,P=0.0479)。结论: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值得在临床髌骨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

  • 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60例临床疗效

    作者:马健

    目的:分析对60例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采取微创接骨板术治疗的3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组,选取同期接收并采取常规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的3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常规组,分析对比2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等,总结微创接骨板术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治疗满意程度为100%;常规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治疗满意程度为86.66%,且研究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锻炼的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昭苏高寒高海拔地区人群膝骨关节炎情况调查

    作者:吴鹏;夏伊明;单新平;李威;肖勇;孙忠良;李凯

    目的:研究高寒地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内年龄在45~75岁的具有常住户口的人群,分批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X线摄片。结果:共有584名被调查者合格,男221名,女363名,平均年龄63.4岁,诊断膝关节炎者共106人,平均患病率32.02%,男性为11.31%,女性为22.03%。各年龄组以65~70岁组患病率高,为34.28%,膝关节各个部位患病率,内侧胫股关节(31.05%)>外侧胫股关节(11.91%)>髌股关节(7.32%),左右两侧肢体无明显差异。双侧同时出现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3.19%,7.09%和6.32%。工作姿势即站、蹲、坐、弯腰以及烟酒和日常饮食习惯与本病缺乏相关性。结论:高寒地区城市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且以65~75岁为高,其患病率与姿势及烟酒和日常饮食习惯无关;膝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异常为对称性。

  • 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毕然

    目的:研究在脊柱外伤以及脊柱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对其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区别对其进行划分,将500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以及综合预防护理,对比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化验结果等数据。结果: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干预组高,住院时间比干预组长,PT以及FIB等检验指标均比干预组高,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及处理,结果显示上述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差异存在并且明显。结论:对于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综合护理能够降低其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其相关化验结果降低,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策略

    作者:李明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策略、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1年之内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胫骨近端解剖钢管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和对照组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观察组对照组在Rasmussen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传统的胫骨近端解剖钢管内固定术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安全性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观察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差异

    作者:罗纯猛;佟智慧;李力;马健

    目的:分析观察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年之内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58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数量均为29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使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方法即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时,通过使用手术疗法治疗,能够明显提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和保守治疗无显著差异,有着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张淑艳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 IIN)与锁定钢板( PIF)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股骨干骨折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方法治疗,观察并统计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天切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合格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天切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合格率为92.10%(35/38),对照组合格率为57.89%(22/38),2组治疗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47%(15/38),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相比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失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治疗合格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 浅析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护理体会

    作者:于迎春

    目的:观察并分析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5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7.2+0.3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7.4+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4.4+2.4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6.3+2.7分,满意度为80.0%,2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应用全面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冯大源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汤剂方剂黄芪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2组治疗6周,治疗后比较2组膝骨关节炎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功能、僵硬、总评分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比较,实验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膝关节周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黄芪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后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踝的踝关节骨折26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磊;肖延河;陈峰;毕明昊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踝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2014年6月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踝的踝关节骨折26例,并对纳入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随访,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踝关节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至少随访12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AOFAS评分优17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踝的踝关节骨折,通过一个切口,同时治疗外踝、后踝两处骨折,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临床观察

    作者:刘柏轩;王利新;王文龙

    目的:临床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66例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治疗,并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观察患者于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6例患者中有80.3%(53/66)的临床疗效为优,16.7%(11/66)的疗效为良,3.0%(2/66)的疗效为一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患者治疗前的HSS评分为45.9±5.5分,膝关节有效活动度为63.4±6.4°,治疗后2项指标分别提升为87.3±10.5分和97.5±2.0°,对比治疗前后的HSS评分和膝关节有效活动度水平均明显提高,有显著性的比较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P<0.05)。结论: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HSS的评分水平,以及增加了膝关节有效活动度,该手术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又极其显著,尤为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张杨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治愈出院,另有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另1例患者死于合并肾衰竭。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 临床护理肋骨骨折58例心得体会

    作者:林秀群;包章丽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患者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58例肋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工作58例肋骨骨折患者痊愈57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结论:加强急救及病情观察,精心细致地护理是治愈肋骨骨折患者的关键。

    关键词: 肋骨骨折 护理 体会
  • 内固定术在胫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永斌

    目的:探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对照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8%,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胫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具有安全、高效、可靠的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的治疗方法。

  • 负压封闭引流在骨创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刘俊峰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在骨创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6例骨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06例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引流方法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42/53),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53),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创伤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其疼痛程度,且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晓娜

    目的:研究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骨外科1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及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及干预,将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l周、2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比对,采用POMS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统计分析方法采用计量资料(x ±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POMS量表和SCL-90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l周及干预后2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SCL-90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中取得较好效果。

  • 受教育程度及入院教育对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王萌

    目的:研究受不同教育程度的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入院后采用不同的入院教育方式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进而探讨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名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按照患者的接受教育程度及患者接受的入院健康教育状况分为3组,即初中或以下学历组、初中以上学历组、初中或以下学历教育组(入院增加护理指导),观察3组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情况,采用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及患者满意度量表分别评价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2周、3周的生存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越高,说明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越强。结果:初中以上学历组、初中或以下学历教育组患者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初中或以下学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初中以上学历组、初中或以下学历教育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受教育程度高,治疗依从性强,康复效果好,患者的生存质量就高。针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入院护理指导,可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冲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预后功能恢复情况更加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东光;陈环球;赖欢乐;余建明;陈理端;曾杏新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出25例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HSS评分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手术时间为105.2±16.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65.3±22.8ml,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新国;王春秋

    目的:探析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采取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78.4±10.4分钟、住院时间20.2±8.4天、骨折愈合时间16.4±3.2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6.25%,与对照组45.0%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与对照组38.75%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取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明显,能够增加固定的强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值得推广。

  • 儿童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田野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儿童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5例,其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2.1~13岁,平均7.6岁;均为Gartlandll-III型骨折,其中79例伸直型,6例屈曲型。均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微创手术方法并配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随访12~24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与健侧相比,采取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Casse-baum标准来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79例(93%),良5例(5.8%),可1例(1.2%),优良率达98.8%,且无1例出现肘外翻畸形。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健侧对比,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儿童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固定确切易于骨质愈合、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防止术后并发肘外翻畸形4重优点。

  • 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程瑞祥

    目的:研究对比指动脉岛状皮瓣与邻指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68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A组和B组。 A组患者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邻指皮瓣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半年后,对比患者皮瓣温度、痛觉、两点辨别觉、患手持物稳定性以及触觉等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后,皮瓣均已成活,A组患者共有3例皮瓣表皮出现坏死,脱落后愈合,10例患者冬季患肢发凉,B组患者中3例皮瓣部分坏死,尚未特殊处理,表皮脱落后愈合;术后半年,A、B2组患者皮瓣温度、痛觉、两点辨别觉以及持物稳定性存在差异,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B组患者的皮瓣触觉要优于A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治疗指端缺损的过程中,指动脉岛状皮瓣与邻指皮瓣治疗对改善患者患指感觉与运动功能,但对比还是发现邻指皮瓣治疗对改善患者患指感觉效果更为显著。

  •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作者:李富贵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患者均予以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通过视觉模拟(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的腰腿疼痛缓解情况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VAS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均持续降低,差异显著( P<0.05);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的总体优良率为89.74%;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显著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异位断指再植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作者:王娜

    目的:探讨异位断指再植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4年之间收治的30例异位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以及对照组10例。2组在围手术期均使用传统的常规方法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功率,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过比较后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异位断指再植术的围术期,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满意程度,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张美茹;骆彩霞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施行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19例患者术前给予手术个性化的指导;术中给予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护理;术后施行麻醉护理,引流管护理,患肢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治疗护理,康复锻炼,生活护理给予饮食指导控制体重等。结果:患者均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主动活动均可达到115°,无护理并发症,疗效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我们探讨的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 显微内窥镜手术应用于6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留志;杨娜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手术应用于6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内窥镜手术方法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1%,经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要比对照组高,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P<0.05)。术后,对照组有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45%,研究组有1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7%,通过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社区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康复教育体会

    作者:但党红

    目的:研究康复教育应用于社区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152例社区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骨折护理,研究组接受康复教育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接受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康复教育后,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8.7%;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总体护理满意度为77.6%。研究组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骨折患者,在对其开展术后功能锻炼的过程中,选择康复教育措施进行护理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促进患者痊愈。

  • 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刘奇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对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4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单双号方法将其分为观察以及对照2组,2组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以及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对照组优良率为60.87%,并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同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于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84例,将其随机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取股骨头置换术。随访1年,参照Harris髋关节评估标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0.95%vs 52.3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适用于关节功能要求高、机体相对健康、活动量大的患者。

  • 玻璃酸钠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吴玉东;王奎梅

    目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关节周围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每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5ml,配合醋酸泼尼松龙25mg与0.5%利多卡因混合液痛点神经阻滞,玻璃酸钠注射液连续治疗5周为1个疗程,泼尼松龙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360例,随访12~24个月,临床疗效优的为118例,良的为172例,中的为58例,无效的为12例,优良率为80.5%,有效率为96.6%,无效率为3.4%。结论:玻璃酸钠腔内注射配合关节周围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 69例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疗效分析

    作者:王旻

    目的:探讨分析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3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克氏针固定。观察组: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及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术后肩功能评分53.29±3.57分,观察组术后肩功能评分89.30±4.57分,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其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肩关节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外固定支架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围术期临床护理

    作者:程娆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成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49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2组应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则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予以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促进患者健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刘晓非;李东敏;王枢鑫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组患者均15例,分别给予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照组)和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治疗,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优良率(82.9%、80.5%)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Neer各项评分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 社区康复对老年人转子间骨折功能康复的作用

    作者:陈凯奇;石宇雄;梁其彬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模式对于老年人转子间骨折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入组后进行社区康复治疗,解释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建立患者康复信心,建立个体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采用口头告知,动作示范,患者自行锻炼,门诊复查的传统康复模式。3个月后按照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社区康复模式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术后康复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变化

    作者:周桂军

    目的: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变化进行评价,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并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自拟的颈痛汤加减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通过超声诊断并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136例参与研究的患者经2种不同方式治疗后,对颈总动脉进行超声检查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对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进行超声检查椎动脉内径、Vmax、RI、PI等均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检查。

  •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龙海波;杨洪滨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加上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5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骨密度差异不显著,但治疗后观察组的骨密度为(0.495±0.045)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0.477±0.032)g/cm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10天与治疗后30天VAS评分均有所降低,可达到减轻疼痛的疗效,但观察组治疗后10、30天VAS评分分别为4.3±1.5分、2.4±1.2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VAS评分7.5±1.7分、4.2±1.3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加上针灸治疗显愈率高,观察组VAS评分、骨密度比较也优于对照组,针灸治疗可提升其他药物治疗效果。

  •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焦雪峰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本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单纯的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应用中医针刺、中医推拿与中药内服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6.1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明显降低,但是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流参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

  • 急诊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引流术在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天;高辉;岑波;张玲

    目的:研究急诊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拆除外固定支架,且经X线复查骨折完全愈合,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发生骨髓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16±3.28天。结论:应用急诊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引流术对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多发性骨髓瘤激发病理性骨折术后行双磷酸盐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瑾;张丽君;贾鹏

    目的:分析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激发病理性骨折术后行双磷酸盐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激发病理性骨折术后患者44例入组,每22例一组,随机分为2组,2组的男女比例、年龄区间、Durie-Salmon分期、M蛋白分型及化疗方案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分别采取单纯化疗进行治疗、双磷酸盐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分别设置为本研究的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的化疗方案均为VAD 方案或是COMP方案,28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一般状况(骨痛、肢体麻木、头晕、耳鸣、出血、腰膝酸软等)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热、纳差、腹胀、便秘、睡眠差等)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一般状况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治疗总有效20例(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例(59.09%),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6例(2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72.73%),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8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激发病理性骨折术后行双磷酸盐联合化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骨痛程度,改善一般状况,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胫骨平台各种骨折类型及相应手术切口的选择

    作者:赵仁富;柴永让;雷建国

    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切口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手术切口的选择,单纯压缩骨折无需切开复位,外侧单柱骨折患者、内侧单柱骨折患者、后侧单柱骨折患者分别选择胫前外侧入路、改良正中入路以及后侧倒L形入路,双柱骨折患者和三柱骨折患者均选择胫前外侧入路联合倒L形入路。于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其中19例患者为优秀,27例患者为良好,4例患者疗效尚可,无疗效差的患者。这50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61±2.23天,平均愈合时间为12.59±5.25周,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入路,可确保手术效果显著。

  • 螺旋CT及MR在手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刘东旭

    目的:分析螺旋CT机核磁共振用于手部关节内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符合要求的手部关节内骨折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螺旋CT及MR检查,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X线检查确诊骨折98例,确诊率为79.03%,显示骨折共111处,骨碎片25块,有4例患者骨折显示有明显移位,经螺旋CT及MR检查确诊骨折124例,确诊率为100.0%,显示骨折共156处,显示骨碎片34块,可见局部骨质密度增加44处,骨碎片34块。 X线诊断与螺旋CT及MR诊断诊断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检查相比,采用螺旋CT及MR对手部关节内骨折进行诊断,可准确地显示出骨折情况,能够显示骨折病变位置与软组织病变,诊断更加科学,可为其指导下的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意义

    作者:薛楠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椎体成形术以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采用X线片、CT以及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者通过X线检查后,其椎体高度并无丢失现象产生,同时椎体骨组织密度有所缓解。患者通过CT检查后,其椎体内骨损现象有所缓解。比较患者手术前、手术后以及随访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椎管狭窄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成形术植骨材料采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其生物相容性较好,同时具有较强的骨诱导水平,其近期治疗效果良好。

  • 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益红

    目的:分析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1年3月21日~2015年3月21日,这8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有4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Ⅱ型、Ⅲ型、Ⅳ型骨折患者的Creighton.Nebrask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Ⅱ型、Ⅲ型、Ⅳ型骨折患者的Creighton.Nebrask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P<0.05);实验组的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2.63±10.57分,低于对照组的66.72±10.27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故认为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 “L”形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II、sandersIII型骨折63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勇

    目的:探讨跟骨SandersII、sandersIII型骨折的受伤机制、“L”形切口下手术治疗方法、其疗效和相关并发症预防。方法:2006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跟骨SandersII、sandersIII型闭合骨折63例足均为闭合骨折,其中双足8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其中高处坠落伤43例,交通伤6例,其他为6例。其中伴有脊柱、骨盆、四肢远端部位等多发骨折15例,采用“L”形足外侧切口结合跟骨钢板固定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Maryland足部评分2种评分系统来评价患者足部恢复情况。结果: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3]平均为90.4±10.0分(52~100分)。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4],平均为92.4分(58~97分),本组优46足,良10足,中6足,差1足,优良率为88.90%。并发症包括:切口皮缘坏死3足,经伤口换药后愈合;腓肠神经损伤1足,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足。结论:对于跟骨SandersII、sandersIII型骨折,术前做好软组织评估,术中在L形切口下做好软组织处理,骨折的准确复位,有效固定,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做好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杨庆红

    目的:探究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硬膜外血肿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实施护理之后,患者的ADL评分75.3±6.9分和运动能力评分86.4±3.2分,均高于护理前34.5±4.1分、28.1±4.2分,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中有35例治愈出院,4例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针对性地对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敏

    目的:探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外固定架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骨折愈合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骨折完全愈合率、术后3个月骨折完全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可在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中推广运用。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军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常规组患者入院后主要给予常规治疗:主要为过伸复位、腰部垫枕、功能锻炼、服用西药等,而中医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以辨证加减中医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椎体压缩率和复位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中医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3.3%,而常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仅有70%,2组相比中医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中医组疼痛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复位率和压缩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提高复位率,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的效果观察

    作者:单小燕;张春梅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的10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改善肺功能的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21,P<0.05);护理组的FVC、FEV1、FEV1/FVC、FEV1%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48,x2=4.448,x2=4.948,x2=5.948,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而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彦东

    目的:为了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减少麻醉风险,分析和研究不同的麻醉方式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采取全身麻醉;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和分析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药用量、完全阻滞时间及麻醉效果3方面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方式麻醉,除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发生血流动力学大的波动外,还能减少麻醉时间和麻醉药使用量,增加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伤残医学 投稿
中国伤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07 08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