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scyxzz@126.com
  • 曾用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效果对比

    作者:陈祥杰;谭进红;卢盛华

    目的:探讨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将2007年2月~2017年9月9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DHS组采用DHS治疗,PFNA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优良率;手术执行时间、负重时间、愈合时间以及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干预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分数、生存质量分数、骨折部位疼痛分数.结果:PFNA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DHS组,P<0.05;PFNA组手术执行时间、负重时间、愈合时间短于DHS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低于DHS组,P<0.05;干预前2组髋关节功能分数、生存质量分数、骨折部位疼痛分数相近,P>0.05;干预后PFNA组髋关节功能分数、生存质量分数高于DHS组,骨折部位疼痛分数低于DHS组,P<0.05.结论: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效果均较好,但相对来说,PFNA操作更方便,切口更小,术中创伤更少,可更好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关节功能.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陈鹏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折通过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在1.9~4.1小时之间,平均是2.58±0.22小时,术中出血量在205~614ml之间,平均是328.51±20.51ml.给予患者补液,红细胞悬液输入在2.1~4.1U之间,平均是2.85±0.17U.对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时间在4个月~27个月之间,平均随访时间是14.25±2.61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全部愈合,通过X线检查显示假体都比较稳定,没有松动的表现.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骨折的HSS评分是92.10±1.35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骨折的Harris评分是89.52±2.61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比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结论:在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闭合或者切开复位进行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较好.

  • 研究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可行性

    作者:唐健荣

    目的:在对胃穿孔病人进行治疗时选择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疗法,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在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胃穿孔治疗的病人中挑选5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病人随机平均分成2组,治疗时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的组别命名为对照组,治疗时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的组别命名为观察组,治疗结束后以2组手术时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消化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来作为研究观察指标对临床疗效开展分析.结果:从2组手术时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消化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这些观察指标上看,观察组病人手术时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消化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也少于对照组的,存在明显差别;且分析疗效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所获得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胃穿孔疾病的病人进行治疗选择腹腔镜下开展胃穿孔手术,可减少病人受创伤程度,具有安全可靠性,而且在手术后病人恢复快,不易出现并发症状,其可行性极高.

  • 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作者:张卫;孙金星;段修杨

    目的:探讨分析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或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指标、Macnab优良率及手术后1个月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ODI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佳.

  • 益肾祛瘀汤佐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的效果评价

    作者:邓锦辉;陈庚泉

    目的:探讨益肾祛瘀汤佐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例予以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益肾祛瘀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Lysholm评分、静息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评分、血清TNF-α、IL-1β、MMP-3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息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MM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祛瘀汤佐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对比2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 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乾刚;谭云;刘光华;潘杨

    目的:对比分析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2种方法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个小组,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钻孔、植骨及复位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出血量稍增多,而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较大游离骨块采用钻孔、植骨及复位固定比单纯复位固定效果更佳,能够加快患者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胫骨皮瓣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小腿创伤性 骨皮缺损的有效性

    作者:刘典珅

    目的:探究胫骨皮瓣术治疗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采用单纯性胫骨皮瓣术治疗的是对照组,基于其基础,加以中药熏洗治疗的是观察组.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均对72例患者随访了6个月~5年,其中观察组骨髓炎复发3例,2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对照组分别为13例,10例,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在术后的2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累及的炎症得到完全控制,均见骨瓣开始生长;术后3~5个月骨小梁逐渐趋向正常,移植骨均达骨性愈合;4~5年,修复的肢体外形、功能令人满意,移植骨与原胫骨等粗或略粗.结论:针对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患者,采用胫骨皮瓣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的方式,比单纯性使用胫骨皮瓣术治疗,可取得了更佳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假肢司法鉴定中的残肢评测方法

    作者:旷永超

    假肢司法鉴定中的残肢评测方法与康复治疗中的残肢评测不尽相同,前者更注重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后者则更强调功能的受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假肢司法鉴定残肢评测的目的侧重于功能结局的补偿,康复治疗残肢评测的目的侧重于与治疗、预后相关.围绕评测的目的,设计评测的方案,将康复治疗中的残肢评测方法加以改进,是提高假肢司法鉴定残肢评测的精准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 各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王月明

    目的:分析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3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均为40例.夹板组使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方法治疗.外固定组使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内固定组使用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夹板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同时夹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使用夹板固定治疗效果明显更佳,有较高使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 诊断价值探析

    作者:于宏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经X线平片检查确诊为骨折或疑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多层螺旋CT(MSCT)横断位薄层扫描,然后再予以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表面阴影显示(SSD)技术重建检查.结果:128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I MPR、VRT、SSD检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四肢骨关节的骨折以及骨折的移位情况、碎骨片的大小、骨折线的走行等.结论:多层螺旋CT MPR、VRT、SSD检查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及疑似隐匿性骨折的影像检查结果诊断准确,可为骨折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影像辅助资料.

  • 探讨跗骨窦切口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孙秀良;王新杰;邵柳彬

    目的:探讨比较跗骨窦切口和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从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40例跟骨骨折Sanders II III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内固定方法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采a用跗骨窦切口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问题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2)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5%,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30.0%)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更低,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 效果分析

    作者:洪如伟;蔡小盈;洪艺秦;梁鹿章;谢立

    目的:研究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水泥型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骨水泥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生物型组(P<0.05).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骨水泥型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相比,不增加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可能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的效果评价

    作者:罗杰多;罗雨桥;黎全猛;钟小荣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怀集县人民医院骨科在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组在疼痛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ODI指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作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Cobb角、ODI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其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1周、4周、12周,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重建椎体高度和椎体生理曲度,缓解治疗后疼痛和脊柱功能障碍,促进骨折有效融合.

  • 补肾活血方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观察

    作者:李一博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0例)和观察组(n=7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补肾活血方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分别为86.62±4.41分、67.71±3.36分,经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单用PFNA内固定术相比,采用补肾活血方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 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单纯内固定结合治疗脊柱骨折的 临床对照分析

    作者:吴强

    目的:探讨并对比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单纯内固定结合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椎体成形术、内固定结合治疗的方法.比较2组的具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0.6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58.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后路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李建斌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9例,采用后路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摄片检查有无并发症,并依据患者的伤椎前缘的高度(伤椎前缘高度与上、下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值所比值)、矢状面Cobb角(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与下位椎体下终板支线延长线的交角)进行手术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均无内固定失败、断钉的情况出现,患者术前伤椎矢状面前缘高度平均51.9% ±2.3%,术后矢状面前缘高度恢复到91.8% ±1.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矢状面Cobb角为27.1° ±2.7°,恢复到术后的4.9° ±1.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探讨急性膝关节损伤的CT与MR诊断价值

    作者:刘国权;孟丽娜;王开福

    目的:探析CT与MR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和MR检查,对2种检查方法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上的阳性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严重骨折的诊断阳性率方面,CT诊断的阳性率为10.67%,MR诊断的阳性率为13.33%,组间数据有差异,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半月板软骨骨折、关节面软骨骨折、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轻微骨折方面,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0%、0%、0%、25.33%、0%、6.67%,经MR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10.67%、38.67%、29.33%、98.67%、45.33%、30.67%,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上,相对于CT检查,MR的诊断阳性率更高,可为疾病确诊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采用MR检查的准确率更高,缩短了确诊时间,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超微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闫永华;刘磊

    目的:分析超微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超微针刀治疗,观察6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1例患者中经1次治疗痊愈者共30例,其中经2次治疗痊愈者21例,经3次治疗痊愈者9例,经1次治疗明显好转者1例,后经5次治疗患者痊愈,本次研究未出现无效者.结论: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患者应用超微针刀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普及.

  • 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对于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波

    目的:分析研究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过去1年之内所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效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方式安全可靠,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分析对肘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 方法与效果

    作者:金海霞

    目的:肘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探析.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肘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共42例,根据对其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开展工作,而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开展护理,比较2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总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肘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提高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总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肘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提高的效果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肘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将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同时还可以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临床上对于该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宣传.

  • 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作者:李艳红

    目的:探究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抽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腰椎骨折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根据2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疼痛是人体受不良刺激后产生的感受,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产生诸多不适,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应对腰椎骨折引起的患者疼痛需要高质量的疼痛护理,用以促进患者恢复.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个性化规范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刘萍;刘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个性化规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收治的7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规范护理,统计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对患者手术后1小时、1天及3天时的疼痛评分对比分析,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心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较术后1天、3天时的疼痛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48%,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SAS评分为39.2±2.9分,观察组为29.1±3.3分,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SAS评分降低明显(P<0.05).结论:个性化规范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显著.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作者:翟英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在护理1个月之后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采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是满意度的调查情况,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在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综合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 的效果评价

    作者:方何英

    目的:探析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四肢骨折患者76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38例,仅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38例,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无依赖患者占31.57%,重度依赖患者占5.26%,对照组21.05%、23.6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23.68%.结论:综合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能够帮助患者术后更快康复,提升肢体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广泛应用.

  • 心理疏导法在脑卒中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田杨;李莉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心理疏导法治疗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心理疏导帮助组(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各20人,2组均采用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评估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模式对患者施以帮助,对其进行心理量表分析并观察.结果:通过积极的心理治疗配合肢体的康复运动治疗后,经数据比对分析,与治疗前相比,2组组内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2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门诊手外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心理护理研究

    作者:张丽华

    目的:对门诊手外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给予心理护理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手外伤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及观察组(100例),经过护理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及无疼痛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焦虑发生率(48.0%)、抑郁发生率(33.0%)及无疼痛发生率57.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焦虑发生率(75.0%)、抑郁发生率(58.0%)及无疼痛发生率2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手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降低了应激反应,保证了患者的预后,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 中草药泡脚对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徐学梅

    目的:探讨中草药泡脚对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神经内科病区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的治疗护理、肢体康复锻炼,观察组50例应用常规的治疗护理、肢体康复锻炼基础上加中草药泡脚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出院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观察2组患者肢体功能情况.结果:中草药泡脚干预前2组患者基本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药泡脚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用中草药泡脚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草药泡脚 脑梗死
  •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郑慧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手术的创伤性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对比2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采取疼痛控制护理,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使疼痛明显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蜡疗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跨关节挛缩性瘢痕 疗效观察

    作者:陈世兵;朱菊清;杨旭东;黄辉;李照辉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跨关节挛缩性瘢痕的效果.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将60例跨关节挛缩性瘢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蜡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曲安奈德+利多卡因进行皮损内注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蜡疗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跨关节挛缩性瘢痕安全性、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作者:贺英妮

    目的:探究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骨折患儿进行研究,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对2组护理有效率、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6.36%、78.18%,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之前,2组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护理后2组患儿这2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55%、74.5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小儿骨科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还可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康复护理干预及心理特点分析对眼外伤患者的临床 影响研究

    作者:林琳;何艳丽;李宝妤

    眼球的位置一直处于暴露的状态当中,再加上眼球结构不仅非常精细,且本身也非常脆弱,如果在生活当中稍不注意,很容易引发意外伤害,一般会给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失明,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各种负担. 为探讨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康复护理法以及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眼外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心理特点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早期护理介入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 的影响分析

    作者:蓝彩娇

    目的:探析早期护理介入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介入干预,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和完全负重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介入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身体功能和疾病体征的恢复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探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的作用效果

    作者:卢元文;唐什观

    目的:探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方法:随机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5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分别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49例,占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9.2167;P<0.05);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偏头痛、耳鸣、眩晕等症状的缓释时间均要比对照组更短,2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显著提升了治疗的有效率,患者的临床病症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缓解,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预后效果较好,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观察康复护理在外伤性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作者:郭小泳

    目的:探析康复护理在外伤性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截瘫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的膀胱恢复功能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常规干预和康复护理,可缩短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外科手术患者及照顾者的护理研究

    作者:李宝桂;何巧萍

    目的:观察脑外科手术患者及照顾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照顾者负荷评分与对照组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照顾者负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外科手术患者及照顾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后,有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并提升康复效果.

  • 针灸对脑瘫患儿语言神经中枢的作用

    作者:艾叶凡;陶梦;刘雨亭;巩尊科

    目的:观察针灸对脑瘫患儿语言神经中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例符合脑瘫诊断标准并且同时合并语言障碍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不予头皮针治疗,两者均予语言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S-S法进行语言能力测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儿在疗程结束后语言状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语言治疗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语言治疗.

  • 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与臭氧消融治疗联合应用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朱派周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与臭氧消融治疗联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臭氧消融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与臭氧消融治疗.随访1年,观察对比2组疗效、功能障碍及疼痛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5.56%(P<0.05).观察组治疗后ODI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与臭氧消融治疗联合应用于LDH患者中效果满意,适于临床推广.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冰;吴煜坚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x2=10.672,P<0.05).2组患者入院时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45例患者Barthel评分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治疗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孙国申;钟雪枚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应用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患者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比较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焦虑以及抑郁症状评分都发生变化,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总值与对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应用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 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王新

    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应采取何种护理措施来预防和缓解术后尿潴留.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即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相同例数对照组患者.对比2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与自行排尿时间.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0%,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6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自行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发生尿潴留,缩短患者自行排尿时间.

  • 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 对应激与炎症反应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卢志力;肖年生

    目的:分析研究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应激与炎症反应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记录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结局、应激反应评分、炎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结局、应激反应评分、炎症反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评分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作者:肖东青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患者中随机抽出60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7.55%>80.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对照组低(12.20%<36.59%),且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且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缓解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焦虑情绪 及减少并发症中的效果

    作者:陈曦;郭庆军;曾志雄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缓解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焦虑情绪及减少并发症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50例,将2014年3月~2015年8月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2017年2月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方法为常规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方法为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时间应安排在入院当天、手术前24小时以内及术后48小时以内分3次调查分析;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入院时焦虑自评量和抑郁自评量调查测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24小时及手术后48小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和抑郁自评量调查测评均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2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能助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况在老年患者手术期内的减少和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大大的降低,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应当在临床上长期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 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与临床征象 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华满;欧武剑;叶树锋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期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变化与临床征象相关性.方法:观察216例绝经期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9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骨密度6项指标变化,并分析骨密度指标分别与年龄、绝经期后年限、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胸椎和腰椎X光片等征象的相关性.结果: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6项指标明显降低(P<0.01,<0.05),并随着年龄递增和绝经期后年限的延长,骨密度呈递减趋势.6种临床征象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骨密度6项指标降低均有独立相关性的因素是年龄递增、绝经期后年限递增、疼痛程度、肌肉痉挛、骨折史、驼背畸形程度、椎体变形(P<0.01,<0.05).结论: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重要方法之一,结合流行病学、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骨折史、X光片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才能作出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 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效果

    作者:刘春莲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3.73%(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为15.69%(P<0.05);观察组术后各相同时间点的患肢温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uman征阳性率为19.61%,对照组Human征阳性率为56.86%(P<0.05);观察组Nenhof征阳性率为15.69%,对照组Nenhof征阳性率为50.98%(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应用于行THR的早期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研究.

  • 儿童肘关节损伤诊治失误原因分析

    作者:王小波;胡燕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损伤诊治失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5年间收治的儿童肘关节损伤诊治失误病人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天~15岁,平均年龄8.5岁,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6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肱骨外髁骨折8例,孟氏骨折4例,肱骨内上髁骨折3例,尺骨鹰嘴骨折1例,其他5例(无骨折误诊为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例,合并颅脑损伤1例.结果:误诊12例;漏诊14例;误治11例,其中残留畸形15例,残留功能障碍10例,经处理后恢复正常12例.结论:医师不熟悉儿童骨折的特点、未掌握儿童肘关节损伤的诊治要点是导致儿童肘关节损伤诊治失误的主要原因,需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儿童 肘关节 失误 原因
  • 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骨密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杜冰洁;张倩茹;郑淑婷;于梦婷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的自身骨密度对比,探讨脑卒中后偏瘫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65例偏瘫患者(男37例,女28例),分别测定健侧和患侧上肢桡骨及下肢跟骨的骨密度.结果:偏瘫患者上肢桡骨患侧骨密度低于健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跟骨骨密度患侧和健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易出现骨量丢失,患侧上肢骨量丢失较健侧明显,应加强上肢的康复训练.

  •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作者:何瑞琼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总病例数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33%,经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x2=17.9259,P=0.0000<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66%,统计学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x2=13.6085,P=0.0002).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后得以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护理干预对预防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 的效果评价

    作者:邱利平;黄春明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应用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中对于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意义.方法: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出92例,均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接受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13.04%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2%,均低于对照组的32.61%、21.74%,P<0.05;观察组术中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具有积极意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

  • 损伤控制技术治疗骨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分析

    作者:徐仲举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技术对治疗骨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治疗的骨创伤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为3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分别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1%(34/35),而对照组35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则为71.4%(25/35),即对于骨创伤患者的治疗来说,使用损伤控制技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率相比,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1例恶心,1例无力,其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1.7%,对照组中有3例头晕,4例恶心,2例无力,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5.7%,即明显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较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相较于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较为明显,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骨创伤患者,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来说其效果优越,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 经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 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朱亚会;付炳金;朱晓东;杨佳林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60名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经跗骨窦切口)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入路)各30例,记录并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数据、相关并发症、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0rthopae1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研究对照组随访12±5.2个月,平均随访13.1个月,观察组随访13±3.4个月,平均随访13.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取得与传统"L"形入路方式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3D打印技术在跟骨MunichⅣ、Ⅴ、Ⅵ型骨折手术治疗 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松;邓宇杰;罗伟渊;阳立;黄思达;范东东

    目的:探讨计算机3 D打印技术在跟骨MunichⅣ、Ⅴ、Ⅵ型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东莞凤岗医院跟骨MunichⅣ、Ⅴ、Ⅵ型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组病例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模拟的不同,分为3 D打印组和对照组,各13例.2组病例均按相同常规,进行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3 D打印组在术前进行足踝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和3D打印机制作1:1比例实体骨折模型,并进行术前模拟后手术;对照组按传统方式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复位固定效果及康复治疗效果.结果: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无差异,复位固定效果及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制作骨折实体模型方便快捷,并做好术前模拟,能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提高复位效果,有利患者恢复.

  • 应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比较

    作者:刘强

    目的:研究分析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到PVP与PKP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病人中选取100例,均分2组,其中采用PVP术进行治疗的为观察组,采用PKP术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对比2组病人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以及手术费用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术前的椎体高度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病人的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4步定点正骨法结合腰痛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伟权;叶武汉;陈日华;朱月明;周剑鸿;庄聪颖;温春花;曾健球;刘伟栋

    目的:观察4步定点正骨法结合腰痛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明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上述合格受试者等额分配成3组,每组各60例,A组:4步定点正骨法结合腰痛饮组;B组:4步定点正骨法组;C组:腰痛饮组.于治疗前和经2周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采用JOA下腰痛评价表及中医症候积分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过2周治疗后,A组中医证候积分11.98±2.32分,JOA评分24.73±5.01分;B组中医证候积分15.47±3.78分,JOA评分21.61±7.10分;C组中医证候积分16.51±3.89分,JOA评分20.12±7.6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各指标均以A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明显,A、C;A,B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B组患者总有效率86.66%,C组患者总有效率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步定点正骨法结合腰痛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疗效显著,安全.

  • 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刘祥霞;刘光军;墨天燕;谭琪;杨磊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皮)瓣修复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应用身心社灵护理模式,采取皮瓣分区SpO2监测观察法,使用统一的观察指标及术后护理记录单,积极做好疼痛护理管理,并进行视频、系统化的功能锻炼,延续家庭护理.结果:本组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平均随访13个月,骨瓣远近端全部愈合,按照Enneking系统评分,8例患者平均功能评分24分,恢复肢体功能的80%,供区无任何自觉症状及功能障碍.结论:设计精细的手术方式和精心的护理,可避免血管危象的发生,科学的康复期指导,有助患者肢体各种功能的康复.

  • 采用切、拨、铲、扳方法针刀松解治疗中后期屈指肌腱 狭窄腱鞘炎疗效分析

    作者:唐可;赵兴玮

    目的:探讨采用切、拨、铲、扳方法针刀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腱鞘炎中后期疗效.方法:120例屈指肌腱狭窄腱鞘炎中后期患者分为2组,年龄45~60岁,观察组60例(针刀闭合术)及对照组60例(封闭治疗),分别采用针刀闭合术、腱鞘内注射方法治疗,于治疗后2周、1个月随访观察,采用腱鞘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症状有不同减轻、消失,观察组(针刀松解组)治愈率71.7%,显效率96.7%,对照组(注射组)治愈率41.7%,显效率80.0%,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切、拨、铲、扳方法针刀松解治疗中后期屈指肌腱狭窄腱鞘炎见效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草药浸浴烧伤患者康复期微循环改变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正坤;陈娟;周宪章

    目的:研究探讨中草药浸浴烧伤患者康复期微循环改变的应用,以便于促进烧伤患者康复期的治疗以及患者功能的恢复,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选择自动调节温度的浴缸对所选取的30名康复期的烧伤患者经中草药浸浴治疗,以便于帮助患者减少渗血,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中草药浸浴治疗前,康复期烧伤患者的微循环主要体现在畸形率比较高,汗腺较多,血管渗出严重.在进行中草药浸浴治疗后,患者的微循环畸形得到明显的改善,渗血减少,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烧伤患者的康复期来说,虽然治疗后病情好转,但是微循环紊乱是存在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中草药浸浴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微循环症状,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而且作用的时间相对较短,见效快,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减轻疾病为患者带来的痛苦.

  • 急性脑梗死治疗及早期康复新进展

    作者:赖金锋

    近几年来,临床上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和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并称为临床上致死率高的三大疾病,而在所有的脑血管疾病当中,脑梗死的病发率高,也常见的,随着医疗卫生和科技事业的飞速进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多.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促进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改善脑梗死预后,本文从急性脑梗死的基本概述、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康复策略等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和早期康复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简要的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
中国伤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07 08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