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75
  • 曾用名: 中医药研究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某学校职工血脂体检结果及分析

    作者:窦莉生

    目的 了解太原理工大学的3119例教职工的血脂情况.方法 对太原理工大学的3119例教职工的血脂情况进行血脂检查并分析.结果 50岁~59岁和60岁以上的女性LDL -C水平高于正常值,30岁~39岁和40岁~49岁的男性年龄组TG水平高于正常值.30岁~39岁年龄组和40岁~49岁年龄组中TC、TG、LDL -C平均值男性高于女性.另外,3119例教职工中检出高血糖者251例,占8.05%;其中男140例,女111例;检出高血脂者384例,占12.31%;其中男231例,女153例;男、女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健康体检者中常规进行血脂项目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无症状的高脂血症患者,并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心病的发生.

    关键词: 校职工 血脂 体检
  • 冠心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马茹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40例ACS患者,入院行血肌酐等检查,根据Cockcroft - Gault公式计算GFR.依据GFR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减退组和肾功能中度减退组.比较各租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随肾功能减退,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多支血管病变增多,GFR与Gensini评分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GFR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 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分析

    作者:权爱珍;姜美妮;韩葆芬;胡晓芸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 -1)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不同病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8例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ET-1及CGRP水平,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的上述指标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及缓解期组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CGR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ET-1水平较缓解期组升高(P<0.05),两组间C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ET -1与CGRP呈负相关(r=-0.277,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浆中ET-1及CGRP水平失衡,血浆ET-1与CGRP升高可能是该病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 脑出血微创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白彦君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威及患者生命.出血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壳核区.对于血肿体积大(幕上超过30 mL)应积极手术[1].我科于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 102例,其中出血量30 mL~60 mL的患者60例,由接诊医师根据出血量大小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按照家属选择将患者分为微创穿刺组、开颅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焦虑抑郁情绪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生存治疗的影响

    作者:于宏春

    目的 了解焦虑抑郁情绪对急性首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与治疗影响.方法 将55例患者按入院时焦虑值(划界值>14分)和(或)抑郁值(划界值>24分)分为焦虑抑郁情绪组(研究组,22例)与对照组(33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在生存质量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总的进步、效果指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分值变化不明显,生存质量除环境、社会关系外其他各因子、临床总体印象各因子与抑郁焦虑分值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与临床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存在重要关系.

  • 氯吡格雷与注射用纤溶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张伟;周照新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与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7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25例.3组患者根据病情及并发症酌情给予脱水剂、控制血压、血糖及营养脑细胞等药物,同时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改善微循环及神经细胞活化剂胞磷胆碱.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与纤溶酶联合治疗.对照1组采用注射用纤溶酶治疗.对照2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6.0%、76.0%;对照1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4.0%、44.0%;对照2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2.0%、48.0%.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纤溶酶应用疗效肯定,安全性好,易于操作.尤其适用危险分层较高且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

  •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俞平;武红斌;焦俊利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苦碟子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1次/日,疗程14d.治疗组予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1次/日,疗程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P<0.01);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长春西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 侧脑室置管引流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丽英

    脑室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我科于2001年1月-2010年1月采用锥颅侧脑室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治疗72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葛恒松;周兵;周长高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入选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TRD)59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TFD)32例.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TFI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时,经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手术结果相似而并发症明显减少.

  • 洛汀新与黄葵胶囊联用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亚琴;狄丕文;李云祥

    目的 观察洛汀新与黄葵胶囊联用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降压效果和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洛汀新10 mg/d,黄葵胶囊7.5 g/d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10 mg/d,观察治疗后8周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治疗组较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下降明显(P<0.05).结论 洛汀新与黄葵胶囊联用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而且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5例临床观察

    作者:韩民康

    急性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特殊形式,是指脑梗死发病6h后,局限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这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难点.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常见,发病率高,为26%~43%[1],常规抗凝、降纤治疗效果差.采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 低位钻孔和高低位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作者:王军;畅朝阳;李瑞

    目的 探讨低位引流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分析20例经低位钻孔高低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少,少量颅内积气、颅内积液患者自然吸收痊愈.结论 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

  •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58例观察

    作者:胡耀中;史海中

    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颇的发生率为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也见于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发展为永久性房颤,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影响心功能,还有较高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因而防治阵发性房颤显得尤为重要.

  • 参芪四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刘润爱

    目的 观察参芪四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予参芪四物汤加味,并根据伴发症状不同随证加减;对照组34例予复方丹参滴丸.观察两组治疗15 d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5d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82.3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2.36%.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58.82%,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61.7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四物汤加味具有益气活血通痹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使其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得到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滴丸.

  •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作者:李月丽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38例,应用较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60.5%(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及其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斌;张小军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是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部分情况下是临床表现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复发率,在采取时要慎重并讲求一定的策略.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作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一种转归,在治疗时同其他原因所致的CSDH有所不同,同样应讲求策略.我院2001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1264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其中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18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肺栓塞82例临床分析

    作者:逯林欣;弓清梅;杨美霞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是急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病死率高,占全部疾病死因中的第三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医生对肺栓塞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同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经急诊收治确诊为PE的病例82例,探讨其疾病特点,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

  • 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60例疗效观察

    作者:段彩平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50×101 U~100×104 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快速滴注,每日1次.结果 治疗15d后,治疗组神经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 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其他治疗.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
  • 酸甘苦合化治疗颤证1例体会

    作者:董波;武跃华

    1资料患者,女,50岁,在职休假,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号:45355.主诉:四肢不自主震颤13年.患者于1997年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怕热,多食,易饥,心慌,汗出,入睡困难,全身肌肉紧张等症状,当时就诊于西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药物及碘[3]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但上述自觉症状无好转,且逐渐出现双侧肢体不自主震颤,左侧为重,双足轻度内翻.肢体震颤以精神紧张时明显,而入睡后症状消失为特点.患者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日常生活亦受到影响,10余年来曾就诊于市内多家医院,经影像、检验等多种理化检查而未明确诊断,亦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为求中医药治疗而来我院就诊.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晋芳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多见于长期卧床、术后、产后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疗效和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被称为"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直接观察血栓、探头加压或挤压远端肢体软组织及Valsalva试验,可发现95%以上的下肢DVT,因此对下肢DVT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制冠心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米英姿

    目的 建立测定精制冠心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柱(5μm,250 mm×4.6 mm),带前置保护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在0.710 4μg~3.52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RSD=0.72%,重现性RSD=0.39%,稳定性RSD=0.80%,平均回收率为99.07%,低检测限为6 ng,低定量限为15 ng.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 老年人血脂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永学;阳波;黄晓芳;雷建国

    目的 研究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多种危险因素,同时探讨血脂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5月成都地区60岁以上干部人群139例体检资料,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59例)与有斑块组(80例),将两组的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血脂、血压)进行统计学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血脂四项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 老年人颈动脉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年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脂四项、血糖、血肌肝、血尿酸、BMI、吸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中年龄、血脂、血压之间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因素,结果年龄及SBP进入回归方程,血脂四项均被排除.血脂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小于0.6(P>0.05),对有无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及收缩压影响,而血脂四项指标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不确切,血脂对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与心肌重塑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焕梅;张雪娥;张巧玲

    目的 探讨血清cTnI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根据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分为正常组(68例)和升高组(60例).以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短轴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重量(LVM)作为心脏结构改变指标,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等心脏功能指标,分析cTnI和上述指标的相关性,两因素之间相关性采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干扰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向前法分析.结果 与cTnI正常组相比,cTnI升高组的LAd、LVEDd显著升高(P<0.05),LVPW、IVS、LVM、LVEF、FS显著降低(P<0.05),而CO、SV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TnI与LAd(r=0.283,P=0.001)、LVEDd(r=0.270,P=0.002)正相关,与LVPW(r=-0.339,P=0.002)、IVS(r=-0.402,P<0.001)、LVM(r=-0.272,P=0.002)、LVEF(r=-0.469,P<0.001)、FS(r=-0.481,P<0.001)呈负相关,而与CO(r=-0.043,P=0.632)、SV(r=-0.085,P=0.342)无相关性.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病史、LAd、LVEDd是cTnI升高的危险因素,而ACEI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抑制cTnI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 血清cTnI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ACEI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抑制cTnI升高、逆转心肌重塑的保护因素.

  • 合贝爽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张萍;白如冰;马洪山

    目的 观察合贝爽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在常规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合贝爽静脉泵入3d~5d.结果 合贝爽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合贝爽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 麝香保心丸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朱元州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方案治疗;保心丸组在前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连续口服1年.结果 保心丸组患者6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 =4.29,P<0.05);两组1年内发生心肌梗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8,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对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 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87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临芳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和抗栓治疗现状.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187例房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50.8%)、冠心病(26.4%)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14.9%)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增多(65岁以上者占60.9%).慢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45.28±8.49)mm比(38.53±5.73)mm,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54.12±13.61)%比(63.29±9.48)%,P<0.05].本资料中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4.4%,慢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本组患者接受抗栓治疗的占64.2%,仍有35.8%的房颤患者未接受正规的抗栓治疗.结论 对房颤患者回顾性分析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 冠心病不同阶段血清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周倩倩;李治国;黄力

    目的 通过比较冠心病4个不同阶段的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寻找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采用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联合质谱的技术方法对正常健康人、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冠心病急性期患者及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结果 通过鉴定得到了7种差异蛋白质: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载脂蛋白E(ApoE)、载脂蛋白A1( ApoA1)、CD5抗原样蛋白(CD5L)、结合珠蛋白(Hp)、血清白蛋白(ALB)、簇连蛋白(CLU).结论 这些与冠心病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主要通过参与脂质代谢、炎症反应以及氧化损伤等过程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洁;唐明;卢英红;宋业琳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为主的补肾活血汤,疗程4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测定血清脑钠肽(BNP)浓度、行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的78.1% (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DD、BNP、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确切的疗效,对心功能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作者:赵军;刘振伟;赵丽艳;张晋;郑凤萍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时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结果 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减少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君玲;张秋悔

    目的 观察西药加血府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加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以及心电图的改善程度.结果 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作者:邝志斌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选择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两组据病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辛伐他汀、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胺碘酮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 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4%(P<0.05);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率及病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能增加冠状动脉的再通率.

  • 注射用葛根素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观察

    作者:贺卫生

    目的 探讨注射用葛根素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扩血管、抗凝、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予葛根素400 mg/d,1次/日,疗程为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效果良好比例分别为48.7%、35.0%,总有效率分别为82.5%、6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或无效者比例分别为17.5%、35.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辅助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 《伤寒论》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规律浅析

    作者:程红;张卫斌;罗陆一

    目的 探索《伤寒论》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规律及机制.方法 180例VMC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伤寒论》方辨证分型并治疗,对照组予西药病毒唑、能量合剂治疗.结果 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4%,对照组为84.3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80.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C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伤寒论》之六经传变的规律,运用《伤寒论》方治疗VMC疗效显著.

  •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踝肱指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未艾;蔡松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教在老年合并多种血管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133例老年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和肱动脉血压,并计算踝肱指数(ABI),根据ABI比值分为3组,A组0.9< ABI≤1.3,B组ABI≤0.9,C组ABI>1.3,比较并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ABI<0.9组与0.9<ABI≤1.3组比较,其年龄、肌酐清除率、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合并疾病的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踝肱指数测定在诊断老年患者PAD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高龄、肾功能下降,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更应定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枫;闫蕊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尿酸(UA)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56例CHF患者和136名例正常人,测定血清UA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结果 CHF组患者血清UA[(442.47±97.56)μmol/L]较对照组[(247.46±69.71)μmol/L]明显增高(P<0.01),且随着NYHY心功能级别增高,血清UA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病组血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扩张型心肌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与LVDd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1).结论 血UA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的指标.

  •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韩瑞芹;秦纲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7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及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UA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 mg/d组(A组)与瑞舒伐他汀10 mg/d组(B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三酰甘油(TG)的变化,同时观察UA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瑞舒伐他汀5 mg/d与瑞舒伐他汀10 mg/d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 - C(P<0.01),瑞舒伐他汀10 mg/d作用强于瑞舒伐他汀5mg/d(P<0.05),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 mg/d均能升高HDL -C,并降低TG,两组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5 mg/d与瑞舒伐他汀10 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 -C,但瑞舒伐他汀10 mg/d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5 mg/d.

  • 辛伐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

    作者:张俊平;张国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ANSTEMI)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ANSTEMI 患者48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 mg组和辛伐他汀40 mg组,治疗两周后再次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脂联素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辛伐他汀40 mg组治疗后脂联素的升高较辛伐他汀20 mg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显著升高ANSTEMI血清脂联素浓度.

  • 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作者:茹祥伟;程希富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80例接受溶栓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胺碘酮治疗组(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溶栓后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9.4%)较对照组(80.6%)明显降低(P<0.01).结论 胺碘酮能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NT- pro 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徐学勤;韩清华;李凌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NT - pro BNP)水平与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探讨NT - pro 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NT - pro BNP,随访两年内的心脏事件(心血管病死亡,心力衰竭失代偿再住院).结果 心脏事件组NT- 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脏事件组(P<0.05);NT - pro BNP>2917ng/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2917 ng/L组(P<0.05).结论 检测血浆NT - pro 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心脏事件预测有一定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探讨

    作者:郭冬娜;王晓卉;王嵘

    目的 探讨气象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通过收集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1年-2010年共10年间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例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发病时间特点进行分析.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8项主要月气象指标,即月平均气温Ta(℃),月平均高气温Hh(℃)、月平均低气温T1(℃),月平均气压Pa(hPa)、月平均高气压Ph(hPa)、月平均低气压Pl(hPa),月平均相对湿度Ha(%)、低湿度Hl(%)(大湿度为100%,通常不记录),对近10年同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 太原地区急性心肌梗死高发于冬春(12月~次年2月,3月~5月)气温较低,气象因素波动明显的季节,多发期长达半年之久.急性心肌梗死与月平均低气温T1(℃)、月平均相对湿度Ha(%)、月平均低气压Pa(hPa)呈负相关.结论 心肌梗死的发病存在季节性,太原地区发病高峰在冬季和春季.

  • 双龙煎治疗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兆善;胡婉英;董耀荣;汪芬;黄烃;朱穆朗玛

    目的 观察双龙煎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双龙煎组和丹参片组.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双龙煎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及丹参片纽显著减少,总有效率83.3%,优于丹参组的56.7 %(P<0.05).而平板运动时ST段压低>0.1 mV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运动后ST段压低之和显著降低及运动至心绞痛出现的时间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及丹参片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双龙煎能明显缓解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 不同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脂蛋白(a)关系研究

    作者:范建民;牛凡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冠状动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比较在不同血糖水平下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3组冠心病患者之间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随着血糖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逐渐降低,与单纯冠心病(CHD)组比较糖尿病(DM)组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与CHD组比较冠心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DM组3支病变较多见(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空腹血糖异常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较严重且病变支数以多支病变常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明显升高.

  • 帕金森病患者夜间自然睡眠脑电图分析

    作者:陈皆春;伏兵;葛中林;谭玉;刘建华;张照婷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结构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0例PD患者(PD组)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效率、总非快速眼动睡眠比例下降,觉醒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组患者总体睡眠结构存在明显异常,伴发睡眠障碍较对照组常见.动态脑电图对了解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有重要意义.

  •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骥;张昆南;屈新辉;吴凌峰;黄刚;吴晓牧

    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比较73例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病例组)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对照组)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体温、头部MRI、CT,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收缩压、发热例数、血管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压偏低、血管狭窄、血糖异常、高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体温增高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可改善预后.

  •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作者:李继尧;关伟;张海权;李沛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与高钠血症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156例重型颅脑损伤出现的38例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TCS)评分3分~5分组出现高钠血症病例明显高于6分~8分组,GCS评分越低,出现高钠血症几率越大,高钠血症的出现增加了原发病的死亡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主要与其 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病情越重,血钠越高,预后越差.早期连续血液净化(CBP)有效纠正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高钠血症,并能改善预后.

  • 基底节区脑出血延期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评价

    作者:林友榆;施清晓;陈海默;林智强;庄垂镇;林胜利;陈秋杰;余桂华

    目的 评价基底节区脑出血延期(7 d~10 d)微创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 符合条件的2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保守治疗1周左右,因病情加重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家属意向分为两组,微创手术组13例,保守治疗组12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微创治疗1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也较保守治疗组好转,而手术前及入院时两组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别,同时较保守治疗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故微创治疗优于保守治疗.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延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有利于改善预后、缩短病程.

  • 头痛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中老年偏头痛临床观察

    作者:刘文运;郭荣云;郭锋

    偏头痛是一种阵发性、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极易影响患者的情绪,出现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失眠、烦躁等症状,而这类症状诱发加重偏头痛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应用头痛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偏头痛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东芳;陈英杰;张绪欣;于靳洋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条件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患者83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1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和养血清脑颗粒,实验2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共口服药物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以头痛头晕、情绪低落、睡眠障碍为主.治疗后实验1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及实验1组HAMD、HAMA评分均较实验2组降低明显(P<0.05).实验1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实验2组的总有效率为8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减分率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有治疗作用,药物安全可靠,副反应少.

  • 甘草人参汤治疗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郑翔鸿

    目的 观察中药甘草人参汤对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8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单纯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人参汤,疗程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人参汤治疗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 鼻胃管减压并鼻空肠管营养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永汉;李宗豪;赵爱江;杜国良;姚俊朝

    目的 比较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2种肠内营养方式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例重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另一组采用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8天、第15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5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置管后第15天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15 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两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组预后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 中风Ⅱ号方干预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宁静;施慧芳

    目的 观察中风Ⅱ号方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中风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中风Ⅱ号方,对照组服用叶酸及弥可保,疗程均为14d.结果 两组治疗后Hcy均有下降(P<0.05或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Ⅱ号方干预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及弥可保的治疗效果相当,但中风Ⅱ号方对中医证候有明显改善作用.

  • 高铅血症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作者:薛征;虞坚尔;田梅枝;董华玲

    目的 通过对儿童血铅含量及其智力评分的调查,分析高铅血症对儿童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山西某重工业区3岁~6岁正常儿童及高血铅儿童各50例进行智力测试,血铅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智商测试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结果 血铅水平与儿童图形拼凑量表分存在负相关,与图片词汇量表分、图画填充量表分、迷津量表分、知识量表分及总智商无关.结论 高铅血症对儿童智力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高铅血症 儿童 智力
  • 多奈派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作者:卫军秀

    目的 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血管性痴呆随机分成两组,即尼莫地平治疗组(对照组)和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组(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MMSE、ADL积分明显提高,CDR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尼莫地平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与多奈哌齐合用疗效更显著、安全.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cy、hs - CRP的影响

    作者:闫登魁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30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hs - 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两组治疗后Hcy、hs - CRP水平均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可显著降低Hcy、hs - CRP水平有关.

  •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智泉;肖蕗;曹哲;王大伟

    目的 观察薄氏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9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取腹针疗法,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均能减轻眩晕,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1.1%和47.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薄氏腹针疗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体针疗法.

    关键词: 颈性眩晕 腹针 体针
  •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杨文明;李祥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是中枢神经系统大的联合纤维束,连接两侧大脑半球新皮质的广泛区域,其在双侧半球间联系的精确功能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胼胝体的功能在于调节两侧大脑半球功能[1].由于胼胝体血液供应丰富,因此该部位的梗死临床并不常见,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胼胝体梗死较为敏感,使早期确诊率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大多数胼胝体梗死患者均表现为多发梗死,病灶并不仅仅局限于胼胝体,从而造成解剖学和临床症状之间无确定的关系.笔者选择我院近几年诊断与治疗的18例胼胝体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对该部位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 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

    作者:李晓泽;寿碧江;周峰;王迎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TIA患者在发病3d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观察DWI异常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9例TIA患者在DWI有病灶,其中8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DWI异常者更多见于TIA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次数多、血管狭窄较重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结论 DWI比常规MRI更敏感而准确,在临床诊断的TIA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次数多、血管狭窄较重和有运动障碍是与DWI异常显著相关的因素.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74例疗效观察

    作者:闫豫萍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其发病情况、并发疾病等给予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扩血管、活血化瘀中药及脑保护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4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由注射泵控制,12 h静脉注入,每天1次,连用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优于对照组的72.7%(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常规治疗.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认智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红斌;许海宁;张春生;许成岗;范彩芹;何文杰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认智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时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普通药物加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再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口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认智功能障碍的评分改变.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71% (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认智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其病情及预后.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与中医药干预现状

    作者:曾细阳;陈金水;吴天敏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前列[1],它不仅是动脉自身的疾病,也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坏疽和肢体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2],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寻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医学临床及实验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发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可影响斑块稳定性,已有许多学者正努力地进行更进一步研究,现从新生血管影响斑块稳定性的机制以及中医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

  • 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蓉蓉;姜亚军

    1997年Asahara等[1]第一次发现从人类外周血中纯化出的CD34+/Flk -1+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能分化成为具有内皮表型的细胞,并在后肢缺血模型裸鼠体内静脉注入荧光染色的CD34+单核细胞,发现其对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白此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走进人们视线,它因与血管形成、血管再生及修复息息相关而备受瞩目,并且开启了人类对其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历程,本文将对EPC的生物学特件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数目及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 中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进展

    作者:祁慧霞;牛天福;李娟

    初步探讨中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室性期前收缩病人证候进行分析,据此以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法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室性期前收缩病因多为心神不安,血瘀阻络,病杌多为心神失养和心神受扰.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法能减少心律失常病人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改善病人临床状况.

  • 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麻醉犬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付晓春;徐哲;陈建军

    目的 研究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麻醉犬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麻醉犬开胸,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离冠状动脉左旋支,放置探头测量冠脉血流量,同步测量心输出量.结果 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 (0.5 mg/kg、1.0 mg/kg、2.0 mg/kg)可降低麻醉犬的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以及减慢心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同时增加冠脉血流量.结论 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通过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及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使冠脉流量增加等环节发挥改善麻醉犬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 盐酸普罗帕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作者:刘佳佳;霍立利;杜同蛋;负克明

    目的 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 大鼠以3.504 g/kg盐酸普罗帕酮(4倍LD50)灌胃染毒致死,取材,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其心、肝、脾、肺、肾、大脑、肌肉、心血和外周血内盐酸普罗帕酮含量.结果 中毒死亡大鼠体内盐酸普罗帕酮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肌肉、肺、脾、肝、外周血、心血、心、肾、大脑.结论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死亡大鼠体内分布不均匀,盐酸普罗帕酮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时,除血液外,还可取肌肉、肺、脾和肝等组织进行法医毒物分析.

  • 生物检材中氯氮平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

    作者:王哲焱;尉志文;王勇;贠克明

    目的 建立生物检材中氯氮平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检材经0.5 mol/L,NaOH调pH10,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生物栓材中氯氮平.结果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氯氮平的选择离子m/z为243、326.心血中氯氮平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33.396X+0.9248(μg/ml)、(0.l~48)μg/mL、0 985、(92.40±1.0)%、0.1 μg/mL;肝组织中氯氮平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36.947X+0. 126 4 (μg/g)、(0.1~48)μg/g、0.984、(91.3±1.5)%,0.1μg/g.染毒大鼠心血、心、肝、脾、肺、肾和脑中氯氮平的含量依次为(19.7±6.9)μg/mL、(5.6±2.3)μg/mL,.(25.8±4.0)μg/mL、(34.5±4.7)μg/mL、(13.0±2.2)μg/mL、(20.0±4.3)μg/mL、(40.9±39.6)μg/mL.结论 生物检材中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准确,气相色谱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定量结果准确,可用于氯氮平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诊断和氯氮平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 异烟肼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作者:常明亮;任飞;贠克明;贾美娟

    目的 研究异烟肼在灌胃中毒致死家兔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异烟肼中毒致死案件的检材采取、检测、结果分析、死因判定及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动物模型建立:家兔6只,经口灌胃染毒2倍LD50为0.56 mg/kg.观察从开始染毒到动物死亡的中毒症状.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组家兔灌胃后,待血压、呼吸和心电全部消失后,迅速解剖,分别取心血、部分心、肝、脾、肺、肾、脑、胃壁、肌肉等组织,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检.衍生化薄层色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体液、组织样品经水杨醛衍生化处理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氯仿:甲醇(9:1)展开后,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检测其中异烟肼;经水杨醛衍生化处理后,以磷酸二氢钾-甲醇(65:35)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检测其中异烟肼.结果 异烟肼2倍LD50剂量中毒致死家兔心、肝、脾、肺、肾、胃、脑、肌肉、血、玻璃体液内的异烟肼的含量分别为(31.22±16.15)μg/g(μg/mL)、(18.50±12.61)μg/g、(25.62±1.37)μg/g、(20.89±5.18)μg/g、(52.98±8.60)μg/g、(131.59±15.30)μg/g、(28.20±8.50)μ.g/g、(20.30±7.50)μg/g、(45.40±12.20)μg/g、(40.80±16.30)μg/g,其异烟肼含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胃>肾>血>玻璃体液>心>脑>脾>肺>肌肉>肝,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2倍LD50剂量染毒家兔体内异烟肼死后分布与LD50剂量染毒家兔后的死后分布不同,提示不同剂量染毒家兔体内异烟肼死后分布趋势不同,异烟肼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宜采取肾、玻璃体液、脑等受剂量影响小的脏器,并应考虑中毒量及中毒死亡时间,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分析.

  • 闭胸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作者:宋志鸿;石缨;唐跃;孙嘉康

    目的 探索建立兔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成活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实验动物为12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经颈动、静脉插管,无血预充,建立体外循环模型,术后成活饲养.结果 术中及术后监测显示血红蛋白偏低,动脉血气多数偏酸,血压在正常范围.1只兔体外循环过程中因急性左心衰死亡,其余11只均成功建立体外循环并在术后成活饲养24 h.结论 闭胸兔体外循环术后成活模型建立简便可行.

  • 中药方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姚祖培;王亚非;杨莉;王庆华;印滇;喻海忠;王飞;王以浪

    目的 研究中药方对阿霉素(ADR)所致大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3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R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观察比较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B型利钠肤(BNP)水平,以及心电图、心肌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cTnI、BNP、MDA、NO、hsCRP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见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cTnI、BNP、MDA、NO、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肌组织与正常组几乎接近,超微结构的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中药方可以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对心肌的毒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心肌SOD活性及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 pH值改变对大鼠离体冠状动脉静息张力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吕志杰;张明升;张轩萍;刘宇;范俊强;武冬梅;郭芬芬;牛龙刚

    目的 研究在基础张力状态下,不同pH对大鼠冠状动脉血管静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记录方法,大鼠冠状动脉环的张力舒缩状态采用PowerLab和DMT系统记录.观察pH值梯度改变对大鼠冠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观察内外钙、Na+/Ca2+交换体抑制剂KB - R7943(1×10-6 mol/L)、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PPB(3×10-5 mol/L)、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1×10-5 mol/L)、Na+/H+交换体抑制剂氧氯吡咪(AM,3×10-5 mol/L)、Na+ -K+- ATP酶抑制剂哇巴因(1×10-6mol/L)、NO合酶抑制剂L - NAME(1×10 4 mol/L)对浴液pH6.4时冠脉张力的影响.结果 随胞外pH值逐渐降低,大鼠离体冠脉血管环的静息张力逐渐增强.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均参与pH6.4时的冠脉收缩,钙通道阻断剂Verapamil可部分阻断冠脉收缩幅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KB- R7943、哇巴因对pH6.4时冠脉收缩幅度无显著影响(P>0.05);NPPB、氨氯吡咪均可抑制pH6.4时冠脉收缩幅度的升高(P<0.05);L - NAME可增强pH6.4时冠脉收缩幅度(P<0.05).结论 酸中毒时,随胞外pH值降低,大鼠冠脉的静息张力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内外钙、氯通道、Na+/H+交换有关.

  • SIRT1在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秦花萍;司沛沛;杨小荣;张策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介导各种兴奋性突触传递.在胚胎期神经发育、成年脑的各种兴奋性突触传递、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然而,谷氨酸在突触间隙的过度聚集可引起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被称为兴奋性神经毒.兴奋性神经毒参与多种神经病理过程,如脑缺血损伤和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而兴奋性神经毒模型是常用(被普遍公认)、具毒性(既可引起坏死,也可引起凋亡)、损伤机制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坏死及凋亡等)、具临床意义(兴奋性神经毒参与了几乎所有神经病理过程,如脑缺血损伤,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一个神经损伤模型[1,2].

  • 补肾活血系列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作者:于文涛;张一昕;王玮;吴中秋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3组小鼠水迷宫法行为学及脑海马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P<0.01),脑海马明显缺血损伤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脑海马病理组织学表现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比较,补肾活血组的学习和记忆成绩以及在改善病理组织学方面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或P< 0.01),补肾组和活血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活血方、补肾方、活血方均可通过减轻脑海马缺血性损伤,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且补肾活血方优于补肾方与活血方.

  • 电针百会、风府穴对脑I/R损伤大鼠海马区CPG15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晓敏;秦正玉;何宗宝;王家琳;吴生兵;汪克明

    目的 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海马区神经可塑性相关基因15(CPG15)表达影响的情况.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经穴组、电针非经穴组、西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经穴组电针百会、风府穴,电针非经穴组电针大鼠臀部非经非穴位置,电针以疏波2Hz,强度3 mA~5mA,持续电针3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西药对照组以尼莫地平20 mg/(kg·d)灌胃,每日2次,连续灌胃2周.2周后Longa5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经穴组与西药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海马区CPG1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经穴组与西药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及海马区CPG15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非经穴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并提高海马区CPG15的表达,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神经可塑性有促进作用.

  • 论三焦壅塞与慢性心力衰竭

    作者:王强;孟云辉;高慧;付达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出现重要脏器及组织灌注减少的疾病,属于中医"喘证"心悸""积聚""血瘀""水肿"[1,2]等范畴.笔者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心衰症状在上咳嗽、喘闷;在中恶呕、胀满;在下尿少、下肿,表现为三焦壅塞的症状群,临床治疗通过通利三焦收到良效.从而提出三焦壅塞为心衰的病理基础、通利三焦为治疗心衰的根本大法的论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