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75
  • 曾用名: 中医药研究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急诊低钾血症86例临床分析

    作者:冀友仁

    目的 探讨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以提高对不同病因导致的低钾血症的早期认识和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急诊低钾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急诊就诊的低钾血症病人的主要病因中杀虫剂中毒占25.58%,药源性低血钾占17.44%,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占8.14%.以男性发病为主;不同性别低血钾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486,P=0.035).本组病人临床表现各异,其中以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双下肢无力、四肢软瘫为主.通过积极救治,85例出院前症状全部消失,低血钾纠正.结论 掌握各种病因所致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明确病因是急诊抢救此类病人成功的关键,多途径联合、早期、快速补钾治疗安全有效.

  •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波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功图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56例心力衰竭病人,采用超声心动图在进行检查,并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 血浆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左室射血分数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810 0,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老年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病因及诱因临床分析

    作者:田临芳;张佳伟

    目的 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病因、诱因构成.方法 选取125例确诊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岁~59岁)和老年组(60岁~84岁),整理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组的病因、诱因构成及多病因情况.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是非老年组常见的前两位病因,分别占42.5%、40.0%,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组常见的前两住病因,所占比例均为55.3%;在老年组冠心痛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55.3% vs 25.0%,P<0.01),而扩张型心肌病在非老年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42.5% vs 18.82%,P<0.05).非老年组单病因多见,远高于老年组(P<0.01);而老年组多病因多见;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及非老年组病人的诱因均以感染多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基础病因中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逐渐增大;多病因心衰比例逐渐增大;感染成为心力衰竭病人发病及反复住院的常见诱因.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误诊分析

    作者:胡文寿

    脑静脉和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在脑血管疾病谱中属于一种少见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有文献报道[1-2]该病男女有别,在女性中发病率更高,是男性的3倍,男性人群发病率较低,但男性预后多不佳.CVST虽属少见脑血管病类型,其临床表现却复杂多变,常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误治,这是因为CVST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原因和危险因素有关[3];基于不同的病因利危险因素会导致不同的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尤其是慢性起病仅有颅内高压者,很易误诊为“良性颅内高压(benl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BIH)”[4],必须依靠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甚或是反复检查来确诊.基层医师对本病缺少充分认识,加之缺少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常会出现误诊现象.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误诊病人报道如下,以提高基层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 盐酸贝尼地平、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季英敏

    目的 观察盐酸贝尼地平、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难治性高血压病人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盐酸贝尼地平片4 mg,每日1次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口服.在此基础上,A组病人给予吲达帕胺片2.5 mg,每日1次口服;B组给予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口服.观察两组病人治疗3d、10d及3个月血压水平,10d、3个月血钾、肾功能及血糖改变情况.结果 经过3d、10d及3个月治疗后,两组病人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较明显下降,且A组病人血压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3d、10d、3个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d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0d、3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尼地平联缬沙坦、吲达帕胺以及贝尼地平联缬沙坦、氢氯噻嗪均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但以联合吲达帕胺组降压效果更明显,短期内降压效果显著,达标率更高.

  •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乔爱春;冯玫;李丽琪;张晓旸;马珂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将84例糖尿病早期心肌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值.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NT-proBNP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降低糖尿病早期心肌病病人血浆NT-proBNP水平,对预防糖尿痛心肌病病人的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季燕妮;陈燕春;赵祥海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咏综合征病人7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并测定病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关系.结果 AMI组及UA组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NT-proBNP水平高于U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NT-proBNP水平随Gensini积分的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高,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

  • 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探讨

    作者:刘奇英;盖盛坤;石冰一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痛人血尿酸(SU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 将465例高血压病痛人,根据血尿酸值分为两组:正常血尿酸组、高血尿酸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病人血浆PAI-1值.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两组PAI-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01±5.22) ng/mL、(52.84±7.96) ng/mL,P<0.05].以PAI-1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UA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SBP、DBP、SUA.结论 高血压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病人血浆PAI-1升高有显著性;年龄、SBP、DBP、SUA为PAI-1独立影响因素.

  •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病人脂联素、hs-CRP、MDA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王蕊;冀永春;高天林;王妍妍;王甲文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病人的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hs-CRP、MDA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0);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A、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脂联素水平,改善机体脂肪代谢,并能抑制炎症反应,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受损的疗效及对心功能、SCr、Cys-C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凤强;孙磊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CHF)合并肾功能受损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心功能指标和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CHF合并肾功能受损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病人采用相同基础抗心衰方案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ACEI组总有效率迭87.0%,较ARB组(83.0%)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上升(P<0.01),且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下降(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心功能指标均逐渐改善,但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SCr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6个月后血清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清Cys-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ACEI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Scr、Cys-C水平改善与AR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缬沙坦相比,CHF合并肾功能受损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在病人耐受性及保护心肾功能方面优势相当,若此类病人不能耐受盐酸贝那普利,可考虑用缬沙坦替代.

  • 厄贝沙坦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玉;王崇全;段敬柱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脑钠肽(BNP)、胰岛素抵抗(IR)及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清Hcy、APN、BNP、IR水平及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血清Hcy、APN、BNP、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Hcy、BNP、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病人的血清Hcy、BNP、I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A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24h收缩压、24 h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病人动态血压水平及血清Hcy、APN、BNP、IR水平,且安全性高.

  • 红花黄色素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

    作者:李玉慈;徐启耀;王贤恩;邓莹;张长江

    目的 系统地评价红花黄色素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Medline、CBM、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2015年12月之前发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使用红花黄色素或红花黄色素联合用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名研究者分别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RCT,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分及提取资料.试验组使用常规治疗加红花黄色素治疗,对照组均使用常规治疗.采用Stata12.0进行相关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4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共1 838例病人,试验组共909例,对照组929例.试验组在以症状改善为疗效标准的方面,显效性、总有效性优于与对照组(P=0.000),有效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心电图(ECG)改善为疗效标准的方面,显效性、总有效性优于对照组(P=0.000);有效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脂、C反应蛋白、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水平,降低肌钙蛋白T(CTnT)、D-二聚体(D-Dimer),增加硝酸甘油减停量,减少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外周静脉血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试验组出现头晕头胀2例(0.22%),皮疹1例(0.11%),发热感3例(0.33%),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报道,两组均无明显肝肾损害.结论 西药常规药物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并且能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更好的改善与心绞痛发作、缓解有关的多项指标,改善与预后相关的指标.

  • 延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王建红

    目的 分析延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成功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冠心痛合并糖尿病病人78例,将78例病人分为延长DAPT组(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年后停用氯吡格雷,单用阿司匹林;试验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1年后再继续接受18个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随访时间2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靶器官重建率(TVR)和支架内再狭窄(ST),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出血以及脑梗死.结果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6%,低于对照组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轻微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延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安全性良好.

  • 银杏叶片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及心肌酶的影响

    作者:刘晓顺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的1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对比两组氧化应激水平、血小板活化及心肌酶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分别为(2.4±0.9)%和(18.7±4.6)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M 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下降(P<0.05),而谷胱甘肽(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AOPP低于对照组(P<0.05),GSH-PX、SO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l水平分别为(6.5±1.6) mg/L、(1.6±0.6) mg/L、(0.9±0.1) p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叶片联合阿司匹林有助于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氧化应激程度、血小板活化度.

  • 自拟降浊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洪波;袁媛;梁晓鑫;赵淑元;张丽娜;朱永旺;杨晓娟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降压药治疗,治疗组病人在使用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降浊汤治疗,用药疗程均为4周.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血尿酸测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收缩压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病人血尿酸的水平,并同时有降压作用.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凡;冯璞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接收治疗的住院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人进行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痛组,将冠心病组病人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按照不同的对比方法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Q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三支病变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为50~74%组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75%~89%组、90%~9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痛的缓急程度相关,同时与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以及程度有关.

  • 氯硝西泮联用舍曲林对不伴抑郁障碍AMI病人干预处理后的心脏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郎小娥;张冉;范春雨;李建中;李卉;胡晓东;吴金印;宋苗;薛晓燕;侯鑫;何潇

    目的 探讨氯硝西泮联用舍曲林对不伴抑郁障碍(MD)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进行干预处理后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筛选和收集2015年7月-2017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和急诊科已确诊的不伴有MD的AMI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再从每组中随机各抽取30例AMI病人测定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6h均予服用1 mg氯硝西泮片和25 mg舍曲林片进行药物干预处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纳入的120例AMI受试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24 h行心电监护,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分别在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次日06:00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清NT-proBNP水平等.记录本次住院期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心源性猝死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PCI术前或溶栓前两组AMI病人一般资料及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I术后或溶栓后干预组MPV、血清NT-proBNP水平、HAMD及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或溶栓后干预组AMI病人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硝西泮联用舍曲林对不伴有MD的AMI病人进行干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只I)引起的RA和心力衰竭的程度,从而起到心脏保护作用.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惠慧;吴光鹏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有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明星;赵培;刘萍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共104例,进行血尿酸测定,男性以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女性以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分为正常血尿酸组CA组和高尿酸血症组(B组).比较两组病人基线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随访1年,观察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次要终点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和脑卒中.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8例(A组死亡5例,B组死亡3例),两组各失访3例,90例病人完成1年随访,其中A组68例,B组22例.B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显著高于A组(10.7%比6.6%,P< 0.05),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A组(21.4%比11.8%,P<0.05);随访1年,B组全因死亡和次要终点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分别为(18.2%比8.8%,45.5%比27.8%,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预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近、远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

  • 天香丹干预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病人血浆miR-126表达水平变化研究

    作者:郭龙龙;安冬青;刘伟;孙龙飞

    目的 研究血浆miR-126在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病人的变化及天香丹的干预作用.方法 收集冠心病病人40例及非冠心病病人20例,采集入院后24 h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冠心病病人口服天香丹28 d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以miR-39为参照基因,miRNeasy Serum/Plasma Kit试剂盒提取血浆总microRNA,反转录成cDNA,并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血浆中microRNA-126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croRNA相对表达量各组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非冠心病组血清中miR-126相对表达量0.86(0.81~0.90);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基础治疗组血清中miR-126相对表达量1.10(0.99~1.20);冠心痛秽浊痰阻证基础治疗+天香丹组血清中miR-126相对表达量0.71(0.61~0.81).与非冠心痛组比较,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基础治疗组miR-126表达量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66,P=0.001);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基础治疗+天香丹组miR-126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80,P=0.06);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基础治疗+天香丹组miR-126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9,P=0.001).依据miR-126在冠心痛秽浊痰阻证病人与非冠心痛血清中表达量的不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受试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86(95% CI:0.796~0.976,P=0.001),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95.0%.结论 在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病人血清中miR-126呈现高表达,根据ROC分析结果达到临床应用价值,是冠心病秽浊痰阻可选的诊断分子标志物,MiR-126在天香丹干预后表达量下降,说明miR-126有可能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天香丹可能通过干扰microRNA,继而影响靶mRNA的降解和翻译,治疗冠心痛.

  • 胱抑素C及NT-proBNP表达水平与慢性心衰病人左室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秀玲;戴妍妍;田桂芳;魏长征;任战领

    目的 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 C)及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表达水平与慢性心衰(CHF)病人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CHF病人136例(心衰组),对照组为95名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Cys C及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心衰组血浆Cys C、NT-proB-NP水平及LVM、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浆Cys C、NT-proBNP水平及LVM、LVMI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 1.50 mg/L组血浆NT-proBNP水平、LVEF、LVM、LVMI与Cys C≤1.50 mg/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49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39,P<0.05);Cys C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 Cys C及NT-proBNP表达水平与CHF病人左室重塑密切,二者均可作为心力衰竭程度和左室重塑的判定指标.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外周Th17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古丽仙·玉素甫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外周血中CD4+IL-17+Th17细胞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22(IL-23)、白介素-17(IL-17)、RORγt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牟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同期无心脏疾病的健康人30名为对照.分别抽取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及对照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 IL-17+ Th17细胞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6、IL-23、IL-17、RORγt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D4+ IL-17+辅助性T细胞17(Th17)百分率、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IL-6、IL-23、IL-17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手健康对照组(P<0.05);与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相比,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h17细胞百分率以及RORγt、IL-6、IL-23、IL-17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Th17细胞及其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心力衰竭越严重,Th17表达率越高.因此,抑制Th17细胞及其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

  •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规律及应用培哚普利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凌佳;蔡振荣;阚丽虹;庄晓华;金炜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症病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及应用培哚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并发急性脑血管病病人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高血压未并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60例为对照组,收集病人基础资料,并且24h动态血压检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记录白天和夜间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及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观察组病人神经功能.结果 脑出血的好发时间为上午.其次为下午,脑梗死好发于早晨、上午,腔隙性脑梗死好发时间为上午,其次为早晨,总的急性脑血管病好发时间为上午;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28.89±2.37)分,治疗后为(12.23± 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天和夜间收缩压(SSP)、舒张压(D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天相比,两组夜间SSP、DSP水平平均降低2 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性急性脑血管病发生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好发时间为上午,可以通过血压检测预测脑血管病的发生,并且经过培哚普利治疗病人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好转.

  • 都梁软胶囊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晓寅;张晓丹;黄珂珂

    目的 探讨偏头痛应用都梁软胶囊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脑部血流动力学和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偏头痛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佐米曲普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都梁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1.7%,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大脑基底动脉(BA)和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ET-1、CG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NO、5-H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3%,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都梁软胶囊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偏头痛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体征,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状态,可能与其显著调节病人血清中ET-1、NO、5-HT、CGRP水平有关.

  • 阿替普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永胜;李高义;童武松;曾劲松;郭义君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阿替普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链激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出血量、颅内压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1d、3d、7d的血肿量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d、3d、7 d组间比较,观察组病人的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人的颅内压有所降低,但第3天略微升高;术后1d、3d、7d组间比较,观察组病人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能提高病人血肿的清除率,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 急性缺血性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严洪新;罗建华;余练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精准化溶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发病4.5 h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行静脉溶栓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病人180例,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以及非恶化组,恶化组31例,非恶化组149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并分析溶栓治疗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恶化组病人的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肌酐、吞咽障碍发生率、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糖、白细胞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障碍、昏迷、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均与病人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在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前,应尽快完善易引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的影响

    作者:高美琳

    目的 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人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脉输注.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内皮素水平,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浆内皮素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善病人预后.

  • 血小板压积和平均分布宽度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生奎;田永芳;徐辉;陈国芳

    目的 探讨血小板压积(PCT)和分布宽度(PDW)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2010年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病人332例,发病4.5 h之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n-PA)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溶栓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14例)和非出血组(318例),观察两组溶栓前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压积(PCT)和平均分布宽度(PDW)变化.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出血组溶栓后GCS评分、NIHSS评分、PCT和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血组GCS评分、PCT和PDW升高(P<0.05),NIHSS评分减低(P<0.05).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病人溶栓前GCS评分显著降低,NIHSS显著升高(P<0.05),但是PCT和PDW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是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T和PDW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预判无意义,但是经溶栓治疗后病人的PCT和PDW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可用来衡量用药剂量和评估治疗效果.

  • 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

    作者:魏健强;马剑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止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评估两组治疗疗效和脑灌注参数、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脑灌注参数、血肿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脑灌注参数、血肿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局部脑血容量(rCBF)、局部脑血流量(rCBV)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服用脑血疏口服液有利于减轻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促进血肿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生活质量.

  • D-二聚体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军;管义祥;顾志恺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D-D)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病人中的变化以及与HICH病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的关系,探讨D-D在HICH病人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5例HICH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D-D浓度.根据病人入院时GCS评分、3个月后GOS评分,分析D-D的浓度与GCS评分、GOS评分的关系.结果 HICH病人D-D浓度在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第14天已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病人血浆D-D的浓度与入院时GCS评分呈负相关(r=-0.966,P<0.01);入院后第3天病人血清血浆D-D的浓度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0.937,P< 0.01).结论 D-D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的检验指标,与脑出血的病情发展有一定相关性,能反映HICH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早期检测D-D浓度可作为评估HICH预后的重要参数.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颅压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立;倪红斌

    目的 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颅压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选取20例正常颅压脑积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腰椎腹腔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后脑脊液压力、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远期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脑脊液压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远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颅压脑积水的疗效较好,与腰椎腹腔分流术相比优势显著,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心脑宁胶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于美丽;高翔;徐浩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优势,总结心脑宁胶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以期探讨其潜在作用及优势.

  • 大黄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佳;蔡敏;乐凡;项忆瑾;厉天瑜;王国骅;向军;张雯

    《神农本草经》记载中药大黄具有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泻下攻积等多种功效.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明确记载大黄治疗脑出血以来,该方面的应用研究被日益重视.就近20年来大黄在脑出血临床治疗试验中应用及基础实验中的机制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 超声心动图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肝硬化兔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徐琨;贾春梅;梁永超;薛影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肝硬化兔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分为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行超声心动图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计算Em/Am比值.结果 两组兔心率在负荷剂量达30μg/(kg·min)和40μg/(kg·min)时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负荷剂量在5 μg/(kg·min)、30 μg/(kg·min)和40 μg/(kg·min)时肝硬化兔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兔Em值在负荷剂量为10 μg/(kg·min)和20 μg/(kg·min)时逐渐上升;到30 μg/(kg·min)和40μg/(kg·min)时迅速下降(P<0.05).Am值在负荷剂量为20 μg/(kg·min)、30 μg/(kg·min)和40 μg/(kg·min)时逐渐上升(P<0.05).静息状态和小负荷剂量时Em/Am大于1;在30μg/(kg·min)和40μg/(kg·min)时,Em/Am小于1.与对照组相比,当负荷剂量达30 μg/(kg·min)、40μg/(kg·min)时,肝硬化组Em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组兔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对多巴酚丁胺的耐受性差.超声心动图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可早期检出肝硬化左心室功能障碍.

  • 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宁俊平;高敏;庞晓红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时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丙泊酚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丙泊酚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对照组,各15只.高剂量组:造模前大鼠股静脉注射丙泊酚60 mg/(kg·h);低剂量组:造模前大鼠股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h);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前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kg·h).麻醉后暴露肝区,对照组仅分离肝门.其余3组动脉钳钳夹肝蒂30 min后松开(灌注)2h,造模完成.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Na+-K+-ATP酶和Ca2+-Mg2+-ATP酶;采用Lanir法检测心肌组织内ATP、ADP、AMP含量,计算心肌能量(EC)值;HE染色.结果 模型组SOD明显低于其他3组,MDA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低剂量组SOD明显高于高剂量组,MDA明显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ATP、ADP、EC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低剂量组的细胞形态比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清晰,心肌肌束断裂较少,细胞核部分清晰,少量红细胞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发生过氧化反应,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低剂量丙泊酚能够减少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增加ATP含量,提高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增加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

  • 下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

    作者:周华;张翠芳;陈瑞瑞;高奋;杨志明

    目的 构建腺病毒载体使其携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短发夹RNA(shRNA),观察选择性下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CE表达.方法 从之前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ACE-shRNA中扩增ACE-shRNA片段,采用RT-PCR法并克隆进穿梭质粒pDC316中,将构建好的pDC316-ACE-shRNA穿梭质粒载体和pBHGlox-E1,3Cre骨架病毒共转染293细胞,进行病毒颗粒包装重组、滴度测定和纯化.随后进行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在转柒前及转染后24h、48h、72 h检测ACE mRNA的表达.结果 经PCR检测证实携带ACE-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制备出了高滴度重组病毒,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被转染后24 h,ACE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被转染后48h,ACE mP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转染后72h时ACE mRNA表达更低.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其携带ACE-shRNA片段,同时证实shRNA可选择性下调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ACE表达,可能为心血管病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 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相关性分析研究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的早期评价和筛选方法

    作者:王蕾;赵明镜;杨涛;赵一舟;陈慧洋;成文堃;陆梓雯;韩小婉;李彤;王保福

    目的 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早期评价和筛选新方法,为药物干预研究的早期随机分组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位点,只穿线不结扎.两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10天和第60天进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测;术后第10天和60天,采用小动物超声仪进行心功能检测.分别对不同时间点的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术后第2天、第10天以及第60天心电图病理性Q波个数与超声心动图EF和FS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若EF<50%,病理性Q波分布于V3~V6、Ⅰ、aVL兼有V1或V2;若EF<30%,除上述导联外,由于镜像效应出现下壁Ⅱ、Ⅲ、aVF中单一或多个导联的病理性Q波.应用第2天ECG病理性Q波进行心肌梗死后心衰动物模型早期筛选的特异性为100.0%,敏感性为95.0%,准确性为96.7%.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不同时间点的ECG病理性Q波个数与EF和FS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可用于动物模型的早期评价和筛选.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理想,为药理实验的早期评价和随机分组提供了重要和可靠的实验依据.

  • 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血压伴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鹍;范文英;孟妍;崔晓云;逯金金;李岩;曲文白;林谦

    目的 观察补肾降压优化方对高血压伴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气虚血瘀肝肾不足证)病人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病人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加口服补肾降压优化方,对照组使用中药模拟剂,疗程共8周.评估服药前后病人心脏超声相关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4例病人因个人原因不能如期回访并配合临床资料的采集而脱落,60例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后,试验组E/Ea比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对照组有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临床总有效率为78.1%,明显优于对照组(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加载补肾降压优化方治疗可进一步改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病人的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 芪归健脑方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银龙;单铁英;单铁强;王雪丹;苏安英;潘秀兰;阎英杰;刘福来

    目的 探讨芪归健脑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将病人分为比拉西坦(脑复康)组和芪归健脑方组,每组30例.芪归健脑方组病人服用芪归健脑方剂进行治疗,每次1 9,每日2次.脑复康组服用脑复康,每次800 mg,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病人的智力障碍情况利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芪归健脑方组和脑复康组的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得分显著提高(P<0.05),芪归健脑方组和脑复康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芪归健脑方组优于脑复康组.结论 芪归健脑方能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能力,这可能与芪归健脑方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的含量有关.

  • 通心络胶囊联合尼可地尔、辛伐他汀对冠脉慢血流的干预效果

    作者:秦纲;贾永平;吕吉元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尼可地尔、辛伐他汀”方案对冠脉慢血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慢血流的120例胸痛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尼可地尔、辛伐他汀)、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各60例,观察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冠脉血流速度(CTFC)、炎症因子表达、胸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期内对照组3例失访;观察组有1例因头痛不能继续服用尼可地尔,1例肝酶升高,0例失访.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CTFC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LAD的CTFC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炎症介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脂氧素A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介质hs-CRP、髓过氧化物酶、脂氧素A4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在3个月、6个月时心绞痛频度、里克特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 <0.05或P<0.01);观察组里克特量表评分在3个月时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尼可地尔、辛伐他汀可改善冠脉慢血流,安全性好,抗炎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OSAHS病人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晓洁;陈书佩;方业明;李川洁;齐连芬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病人127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经人机对话,人工分析校正后,记录24h心率、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率减速力数值,观察DC和HRV时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值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三角指数、相邻RR问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全部窦性心搏RR问期的标准差(SDNN)相关性较强,与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和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或标准差(SDSD)相关性较弱;DC与年龄和平均心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1、-0.774,P<0.01).结论 DC与HRV时域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对心率负性频率的调节作用.

  • 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帕力旦·吾布尔;杨靖;祖力胡马尔·玉素甫;杨椿年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入院的H型高血压病人144例,采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同型半胱氨酸(Hcy)值、中医证侯等.结果 144例H型高血压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59.72%)>肝火亢盛证(17.36%)>阴虚阳亢证(13.19%)>阴阳两虚证(9.72%).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病人Hcy值高,与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病人年龄大,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病人以痰湿壅湿证为常见,痰湿壅盛证H型高血压病人Hcy值高,年龄大.

  • 慢性心力衰竭水饮证与血浆ANP、AVP、尿AQP-2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李海涛;李彬;王艳艳;朱明军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治疗难点,水饮是慢性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理因素,中医从水饮证论治慢性心衰疗效显著,但中医水饮证的辨证缺乏相关生物学指标客观、量化、统一的标准.

  • 浅述中医心脏康复的理论内涵与循证实践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郑颖;赵志强;侯雅竹

    中医康复医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总结中医康复在心脏领域的理论优势,挖掘药物、运动、饮食、情志等方面的康复理念,并加以实践、应用、总结,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中医心脏康复的理论内涵及近年来相关的循证实践进行简单介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