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宇;陈德玉;袁文;王新伟;陈华江;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路手术治疗2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后纵韧带骨化诊断及骨化物类型.术中5例患者被证实合并硬膜囊骨化,其中3例手术切除骨化物时造成硬膜囊缺损而出现脑脊液漏,另2例采用骨化物漂浮法减压.结果 4例患者的CT横断面影像具有典型的双影征,矢状面成像表现为分层结构.3例脑脊液漏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得以痊愈.随访1~3年,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的神经功能平均恢复率低于其他患者.结论 CT三维影像有助于患者术前硬膜囊骨化的诊断,这对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具有重要意义.

  •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正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臧危平;刘祖德;李展春;冯宇;张磊

    目的 评价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正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0例,术前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82°(75°~92°),平均柔韧性30%(20%~40%),平均双肩高度差为15 mm(5~35 mm),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 h(3.2~4.3 h),平均失血量865 ml(660~1 070 ml),平均融合节段为11节椎体(9节~12节),术后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31°(22°~37°),平均矫正率62%(50%~76%),平均双肩高度差为7.5 mm(0~11mm),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 d(8~11d).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1~6.3年),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侧凸主弯矫正角度未发生丢失,固定节段全部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能有效治疗主弯在75°~92°度之间,柔韧性不<20%的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 AF治疗胸腰椎骨折218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红波;刘继仁;彭子来;唐颖

    目的 探讨A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详细的影像学分析、AF角度螺栓生理性选择、交替进行的角度矫形和纵向牵引、不同情况下选择减压和复位的顺序等方法,共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18例,平均随访10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程度、矢状指数的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84%;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正常95%;椎管狭窄经术后CT检查94例术前椎管狭窄程度为"2"和"3"者,术后椎管狭窄程度为"0"占35%,"1"占65%;矢状指数由术前5°~36°,平均20.6°恢复到术后-5°~7°,平均0°;发生螺钉植入长度、角度错误,以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占2.7%,无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 正确地选择、应用AF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实用性,并能大程度上克服其设计上的不足.

  • 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入固骼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于晓川;种衍学;林峰;李敏娜;吕风云

    目的 探讨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注入固骼生或异体骨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3组.均行后路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内植入固骼生(A组)或异体骨(B组),并与单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C组)比较,于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临床腰背痛VAS评分、神经功能分级及影像学观察伤椎体高度、矢状位指数(SI).结果 手术后1年患者伤椎体高度A组(0.96±0.03)、B组(0.95±0.03)高于C组(0.85±0.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年伤椎矢状位指数(SI)分别为8.12±1.80、9.47±3.63、18.67±3.84,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3个月A组VAS评分(1.41±0.67),C组为(1.33±0.67)低于B组(2.50±0.6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2个月时C组VAS评分(1.60±0.77)与A组(0.71±0.42)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1.06±0.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植入固骼生或异体骨结合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可减少椎体高度角度丢失,预防手术后椎体塌陷及后凸畸形,伤椎植入固骼生还能减轻腰背疼痛.固骼生可作为伤椎的良好植入物.

  • 圆锥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分型和手术治疗

    作者:李强;石志才;岳志健;胡小吾;周晓平

    目的 探讨圆锥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分型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圆锥脂肪瘤型TC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个月~48岁.并按Arai法分型.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椎管内脂肪瘤切除手术,对于皮下脂肪瘤酌情作部分切除.平均随访3.2年.结果 术中所见与术前MRI表现相同.脊髓尾侧型及脊髓背侧型16例,混合型2例患者完全松解栓系;5例混合型及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脂肪瘤者行大部分切除.术后6例患者Hoffman分级明显改善.1例混合型脂肪瘤患者症状加重.4例肢体乏力明显改善,其中3例为脊髓尾侧型患者,1例为复合型患者;2例为小便失禁明显改善,1例为脊髓尾侧型,1例为混合型患者,小便失禁的病程均<6个月.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混合型及1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脂肪瘤患者发生再栓系.结论 合理的分型有助于预测手术难度及患者预后;保留部分皮下脂肪瘤有利于防治脑脊液漏;病理类型复杂者容易发生再栓系,但可通过扩大硬膜囊、高分子材料修补防治;术后症状改善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病理类型简单,病程短的患者括约肌功能障碍恢复良好.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陈鹏;席焱海;谢宁;叶晓健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及结果.方法 本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8例施行前路椎体及病灶切除减压+髂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30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Axis侧块钢板固定+关节突植骨.前后路联合手术8例,3例后路术后一期联合前路手术,5例为后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症状有加重,二期行前路手术.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采用JOA评分,观察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3种手术入路的减压效果.结果 随访56例,颈前路患者的手术改善率69.69%;颈后路患者的手术改善率65.04%;前后路联合患者的手术改善率75.25%.3种术式存在显著差别.并发症发生率以颈后路手术者低.结论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虽然以前后路联合手术为好,但并发症发生率也高,而颈后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影像学表现仔细分析,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治疗进展

    作者:苏再发;贾连顺

    患者创伤后的脊柱后凸畸形通常继发于胸、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不恰当的手术治疗[1],可导致重力线前移及脊柱不稳,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交感神经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志杰;姜建元;马昕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这个概念目前正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所接受,具体可描述为以化学介导为主的椎间盘源性痛[1].临床表现为难以定位的弥散性腰部钝痛,很少有固定压痛点,类似于内脏痛[2],可同时伴有腹股沟区,大腿前侧的酸胀、麻木、疼痛感.影像学上没有腰椎不稳、脊髓受压等表现.目前的临床研究已明确腰椎间盘退变同时可导致纤维环裂隙,通过此裂隙长入血管和神经;退变椎间盘细胞和浸润的炎性细胞分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和介质;在应力的作用下,这些化学因子刺激腰椎间盘内的神经纤维,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但令人困惑的是其传导的解剖通路不沿任何已知的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的支配区域分布.

  • 中枢神经系统应用病毒载体介导RNAi基因治疗

    作者:吕碧涛;刘百峰;袁文

    近几年在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方面发生了几起病例死亡事件,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但是一些接受基因治疗试验的患者的良好治疗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病毒载体和转基因技术对宿主细胞可能产生的多种不同影响.现已证实在转基因治疗中病毒有可能激活插入点附近的原癌基因[1],因此发现一种不整合入宿主基因或精确定点整合宿主基因的病毒载体显得尤为重要.[关健词]中枢神经系统;基因疗法;RNA干扰;遗传载体;原癌基因

  • 颈椎前路钢板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秀鑫;朱悦

    目前,颈椎前路钢板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退行性变、畸形和肿瘤患者的治疗,其能增强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促进病变部位植骨融合,并允许患者在少外固定或无外固定时能够早期活动[1~3].本文对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过程、生物力学特点、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Nogo受体特异性RNA干扰载体合成

    作者:刘百峰;徐盛明;张涛;吕碧涛;袁文;何成

    目的 构建表达Nogo受体(NgR)特异性siRNA199的重组质粒.方法 按照Elbashir等设计原则和siRNA表达载体的要求,在合成、筛选出基因沉默效率较高的siRNA199基础上,设计带有BamH Ⅰ、HindⅢ酶切黏性末端、终止识别序列和LOOP环的shRNA,并将其克隆入载体pRNAT-U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 设计的shRNA成功克隆入载体pRNAT-U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表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目的基因序列准确无误.结论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构建病毒载体及观察重组质粒抑制大鼠NgR基因的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奠定了基础.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腰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陈兵乾;张烽;董士奎;居建文;王素春;王以进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 选用5具新鲜小牛标本,模拟临床行TLIF,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 ①行单纯TLIF后,小牛腰椎应变值、应力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比完整标本减小了11.6%、5.9%、27.3%(p<0.05).②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了7.0%、8.7%;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20.0%、24.0%、16.2%.③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22.0%、22.0%;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55.5%、53.4%、36.5%.结论 ①单纯TLIF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不足.②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明显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 退变性腰椎滑脱后路内固定后不同融合方式疗效评价

    作者:魏戎;武军龙;李晓宁;刘洋;施伟伟

    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指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椎间盘退变等下腰部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腰椎滑脱,其峡部一般完整,因此又称假性滑脱,其发生率为各种病因所致腰椎滑脱的60%以上[1].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于腰椎退变的基础之上,绝大多数合并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术式.在融合方法上主要有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 PLF)与椎间植骨融合,椎间植骨融合分为前路与后路融合.

  • 局麻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卫东;杨惠林;张志刚;唐天驷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少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进行外科干预(髓核摘除)的方法是必须的.本文是本院近年来局麻下开窗手术治疗单间隙后外侧型LDH资料完整的156例患者的总结报告.

  • 跳跃型多节段颈椎病不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良意;何志敏;杨海涛;曹前来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连续性颈椎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大多数病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而对于跳跃型多节段颈椎病,由于其累及的节段多、范围广、呈跳跃性,前路术式的合理选择就更为重要,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2001年9月~2005年5月收治的17例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不同颈前路术式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

  • T12右侧关节增生骨赘压迫脊髓不全瘫1例

    作者:冯子明;黄成彬;罗高斌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2年前因抬重物后出现双下肢后侧放射痛,呈一过性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6 d后发现右下肢乏力,右足下垂,行走活动困难,尤其上楼时明显.16个月后左下肢也出现无力,症状类似右下肢,大小便尚能自解.起病以前患者无明显腰痛、乏力症状,双下肢肌力、感觉无异常.患者于2006年2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腰椎生理曲度稍变直,骶棘肌稍紧张,胸、腰椎活动度基本正常,胸腰椎棘突及两侧椎旁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足下垂、踝关节背伸、内翻及外翻障碍,脚趾不能背伸;肌力:胫前肌1级,腓骨长短肌1级,趾背伸肌1级,髋、膝关节曲伸肌力均有5级,踝跖曲肌力5级,趾曲肌力5级;双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减弱;双下肢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胸、腰椎X线正侧位摄片:胸、腰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T12右侧小关节部肿物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脊髓,脊髓有变性信号.

  • 椎间盘髓核细胞组织块法原代培养

    作者:赛佳明;胡有谷;王德春

    椎间盘退变为引起颈肩痛、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发生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所以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椎间盘髓核细胞原代培养在研究髓核细胞生物学、转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日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传统的酶消化法髓核细胞原代培养存在操作烦琐、污染率高以及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的应用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