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雷公藤多甙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罗育武;李嘉彦;黄振明;黄茂芳;林路洋;张三泉;杨艳;朱慧兰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经雷公藤多甙(TG)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占总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的变化,初步探讨TG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斑贴试验确证镍为主要过敏原的ACD患者,随机纳入TG试验组52例和外用润肤霜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Treg的百分比,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TG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reg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患者症状有效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G提高ACD患者外周血Treg的百分比,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 17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PASI相关性分析

    作者:尚智伟;李其林;李晓辉;付金玲;李湘君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3例银屑病患者进行PAS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全自动酶标仪对患者组和15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gM、IgG、IgA及补体C3、C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患者PASI呈正相关(r=0.845,P<0.01);补体C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与患者PASI呈负相关(r=0.699,P<0.01).而CD+3及CD+4T细胞、IgG、IgM、IgA及补体C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CD+8T细胞百分率及补体C3水平与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表达的研究

    作者:汪一琴;彭学标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GP Iba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5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GP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GP Iba的表达,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大聚集率(M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敏性紫癜患者GP Ib/IX/V复合物和GP Iba MFI均显著降低(P<0.001),血小板聚集率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存在异常活化,导致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从而导致或加重了血管病变.血小板GP Ib/IX/V复合物作为凝血酶受体,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

  • 斑秃患者血清IFN-γ、IL-12、IL-4的检测

    作者:黄卫宁;侯显曾;卢浩锵;黄卓辉;徐霞

    目的:通过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斑秃发病机制的关系,为斑秃治疗新策略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酶标法检测IFN-γ、IL-12、IL-4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重型斑秃、轻型斑秃的IFN-γ(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重型斑秃的IL-12(Th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重型斑秃、轻型斑秃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斑秃的发病中,存在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其中重璎斑秃表现为典型的Th1型反应特征.轻型斑秃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轻度失衡,Th1型反应可能也参与了轻型斑秃的发病.

    关键词: 斑秃 细胞因子
  • 皮肤划痕症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丙二醛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杨义成;肖海珍;刘镇平;吴海斌;石家宴

    目的:探讨皮肤划痕症患者氧化-抗氧化活性及意义.方法:4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病例组SOD,GSH-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皮肤划痕症的发病机制中存在着氧化一抗氧化系统的失衡.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雷公藤片治疗156例手部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戴向农;王立新;徐丽华;叶兴东;李振洁;肖常青;黄茂芳;朱慧兰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与雷公藤片联合治疗手部湿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研究方法,将15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80人给予雷公藤片,B组76人给予NB-UVB皮损照射+口服雷公藤片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A组患者瘙痒、皮损、部位的积分和总积分分别下降70%、73.1%、70.5%和71%;而B组下降87.1%、91.7%、88.3%和89.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其平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NB-UVB局部照射的不良反应,雷公藤片口服组主要副作用是:5%患者血白细胞减少、5%女性月经量减少,3.8%患者AST一过性升高,但都为自限性.结论:NB-UVB照射联合雷公藤片治疗手部湿疹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安全性好,值得临床选用.

  •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表达及其与IL-5的相关性

    作者:龚业青;李仰琦;李嘉彦;邱小珊;黄振明;朱慧兰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及其与血清IL-5的相关性;初步探讨TLR2、TLR4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及TLR4受体表达情况;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5浓度,与30例同期正常对照.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TLR4表达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0.01),血清中IL-5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TLR2表达与血清IL-5浓度呈正相关,TLR4表达与血清IL-5浓度呈无相关.结论:研究提示TLR2可能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LR2表达促进IL-5分泌来介导变态反应.

    关键词: 荨麻疹 TLR2 TLR4 IL-5
  • 鲜山药致接触性皮炎1例

    作者:邓蕾;杨健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7岁,因双前臂皮疹伴瘙痒5天来皮肤科就诊.患者5天前在家削刮鲜山药皮时,山药汁接触双前臂皮肤,5小时后局部出现红斑,伴有瘙痒,约10小时后红斑上出现密集丘疹和水疱,在外院诊治未明,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加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注射、口服"扑尔敏片"及外搽"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治疗后,皮疹未消,遂来我院就诊.患者3个月前曾有同样病史,在接触鲜山药汁后4天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和瘙痒.

    关键词: 皮炎 接触性 山药
  • 角层下脓疱性皮病1例

    作者:张建霞;马刚

    报告1例角层下脓疱性皮病.患者,女,36岁.反复躯干及双上肢脓疱13年.皮肤科检查:颈周、双侧腋下、胸腹部及双上肢近端屈侧见散在或密集粟粒大的脓疱,疱内上部液体澄清、下部混浊呈半月状,部分融合成片,形成脓湖,部分上覆黄色脓痂,周围红晕,环形或匐行性分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质层及表皮浅层可见灶状中性粒细胞聚积,微脓肿形成,上皮脚增生延长,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见多量淋巴细胞浸润.

  • 疖肿型皮肤非洲蝇蛆病1例(附文献复习)

    作者:冯佩英;黄怀球;张晓辉;陆春;张静;杨素莲

    报道由南非传人的狂蝇幼虫致皮肤蝇蛆病一例.患者于南非工作半年,回国后右侧肩部出现皮下结节伴痛痒,自行抓破皮损并挤出虫体.局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后痊愈.复习全球人类皮肤蝇蛆病的流行病学、病例特点及诊治,以供临床参考.

  • 伊曲康唑联合姜黄消痤搽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作者:谢国烈;杨凤娥;满洁;陈伟俊;李晓华

    目的:了解姜黄消痤搭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将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33例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5例,两组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每天一次,治疗组同时加用姜黄消痤搽剂外用治疗,疗程为2周;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末观察皮疹消退情况和马拉色菌镜检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4周末,治疗组有效率88.24%,对照组有效率66.1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P<0.01).结论:姜黄消痤搽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 86例镍接触性皮炎临床观察

    作者:张其鹏;黄庆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属制品的使用日益广泛,由其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亦日益多见.为了解其临床特点,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观察86例镍接触性皮炎患者,现临床分析如下: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晓吟;王艳芳;林仕英;师晋萍;连凤;吴凤英;何玉清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ALA-PDT进行治疗.结果:ALA-PDT组较激光组复发率明显降低,而且无溃疡、瘢痕和尿道狭窄等不良反应.结论:ALA-PDT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治疗方法,但可改变其传统疗法易复发的特点,且治疗简单、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伐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李洁华;王晓霞;皮肖冰;刘道凡;谢志红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伐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伐昔洛韦,每日2次,每次300 mg,连服10天,治疗期间同时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患处及疼痛波及的区域,隔天一次,连续10天.对照组40例单纯口服伐昔洛韦,每日2次,每次300 mg,连服10天.结果:治疗组在皮疹愈合,神经痛缓解时间,止疱及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显著,能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蓝科肤宁在急性湿疹中应用观察

    作者:谭雪玲;祝新;邓伟军

    目的:观察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蓝科肤宁湿敷,每天2次,每次敷15~30 min,在治疗后期如患者皮肤出现干燥、脱屑、瘙痒时,配合使用维生素E乳膏润肤;对照组采用3%硼酸溶液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每天2次.2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5%和85.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湿敷治疗湿疹疗效明显且安全、方便.

  • 辅助性T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江振友;邹林;史毓杰;杨健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非常顽同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对辅助性T细胞及其表达的细胞因子与慢性荨麻疹关系的深入研究,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细胞基础,并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110例手部湿疹斑贴试验临床分析

    作者:曾楚若;杨健;杨文林;黄新宇;王霞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的潜在病因及其对常见的接触性致敏原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瑞敏"斑贴试剂盒检测手部湿疹患者对常见接触性致敏原的敏感性.结果:受检的110例患者中有94例(85.45%)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位列前5种常见的致敏原分别为重铬酸钾、硫酸镍、氯化钴、芳香混合物和甲醛,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患者阳性率明显较高.男性患者中对苯二胺基质及秋兰姆混合物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手部湿疹患者对接触性变应原的斑贴试验阳性率高,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

  • 甲氨喋呤药疹2例

    作者:施辛;刘润秋;凌昕;季孙平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其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是叶酸分子4位羟基(-OH)和N10位上的氢(H)分别由氨基(-NH2)和甲基(-CH3)所取代,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可以影响核酸的生物合成.作为免疫抑制剂,皮肤科临床常用于严重的银屑病、红斑狼疮、天疱疮等疾病.我们于1999~2008年诊治甲氨喋呤药疹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氨喋呤 药疹
  • 合并Mibelli型和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薛竞;王勤;宋林红;吴良章;姚戎

    首例报告了1例合并Mibelli型和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患者.通过复习相火文献发现,汗孔角化症表现多样,各型之间可共存于一个患者.

  • 郁积性皮炎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春光;曾美;卢井发;章星琪

    目的:探讨郁积性皮炎(S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SD好发于中老年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诱因,起病隐匿,病程长,晚期多因使用外用药及外伤引起自身敏感性皮炎(ASD)和难愈性溃疡.出现溃疡后行手术治疗,术后仍易复发ASD及溃疡.结论:SD多见由于静脉壁退化及长期直立造成的静脉功能不全引起,早期发现并使用手术干预可使SD的处理过程明显缩短,而且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减少继发性ASD及溃疡发生.

  • 大米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润祥;梁碧华;林日华;龚业青;丘小珊;黄振明;朱慧兰

    目的:调查大米在广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生机率.方法:用大米及尘螨、猫毛等20种常见吸人和食物变应原对11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大米过敏原阳性115例(10.5%),"+++"以上的患者与l临床显著相符,"+++"以下的患者与临床不显著相符.结论:广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存在大米过敏,临床中可考虑开展大米变应原皮试检查.

  • 精神应激事件与斑秃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建;赵莹;章星琪

    目的:通过对斑秃患者各种精神应激事件的临床调查,探讨精神应激因素与斑秃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应激事件量表对124例斑秃病人与124例正常对照进行回顾性病例一对照调查研究.结果:斑秃患者发病前半年内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率和精神压力积分值均比正常对照组高,而且轻型斑秃患者的发生率和分值均高于重型患者.在诸多因素中,斑秃组睡眠习惯的改变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在调查斑秃患者本人对精神压力与斑秃发病关系的感知项目中,78.2%患者认为自身斑秃的发生与精神压力有关,76.6%病人感觉精神压力使斑秃加重,轻型与重型之间无差异.结论: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在斑秃的发病中起重要诱发作用,而轻型斑秃患者发病前精神压力高于重型患者.临床工作中对斑秃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其提供心理治疗及推荐减压措施.

    关键词: 应激 精神 斑秃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测定

    作者:史毓杰;杨健;杨文林;曾楚若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体外放射免疫法测定4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40例正常人血清TPOAb、TGAb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水平.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TPOAb、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27.27%和19.9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T3、FT4水平分别为(4.63±2.51)pmol/L和(14.6±3.85)p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榆测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8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于磊;邱贤文;张堂德

    目的:研究白介素-18(IL-18)、嗜酸性粒细胞(EOS)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变化规律.方法:将3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实验组,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实验组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IL-18、EOS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前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8,P<0.05);治疗后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4,P>0.05).实验组治疗前EO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P<0.05);实验组治疗后EO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05).结论:IL-18、EOS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治疗后在血清中的水平下降.

  • 90例扁平苔藓病理分析

    作者:罗育武;李嘉彦;林路洋;刘福荣;黄茂芳;朱慧兰;汤少开;张锡宝

    目的:通过复习总结既往确诊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的HE切片,为病理诊断LP提供较好的线索和技巧.方法:对90例LP的病理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90例LP组织病理以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和基底细胞液化等表现较为突出.结论:LP的特征性病理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药物超敏综合征

    作者:马寒;赖维;关蕾;陆春;朱国兴

    患者男,60岁.主诉:全身起鳞屑性红斑并瘙痒,伴发热、身目黄染1周.现病史:患者45天前因"小脑梗塞"在当地医院就诊,予"阿司匹林、晕动片(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等药物治疗.1周前开始全身出现泛发性不规则暗红斑,表面有小片状白色鳞屑,瘙痒症状明显,自觉有畏寒、发热(具体体温未测),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并厌油、呕吐胃内容物2次,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药疹",并予"甲强龙40 mg/d静滴2天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8 mg,每日3次,治疗3天",病情兀好转.为接受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

    关键词: 药物超敏 综合征
  • 微生物变态反应与微生物性湿疹

    作者:李邻峰

    微生物变态反应(microbia1 allergy)指由微生物(原包括细菌、病毒及真菌,目前真菌已单独列为真菌界)引起的变态反应.微生物性湿疹(microbial eczema)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湿疹,发病机制可以是变态反应,也可以是非变态反应.微生物在皮肤感染局部及其周围邻近皮肤引起的湿疹称为感染性湿疹(infective eczema),其中由细菌引起者又称为细菌性湿疹或化脓菌性湿疹;在远隔部位产生的皮疹又称为微生物疹(microbids,id疹).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