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电子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浩浪;刘倩霞;陈明春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20例)予以电子灸联合服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1(20例)仅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2(20例)仅应用电子灸治疗,观察三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x2值分别为4.12、5.00,P值均<0.05);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后1周、2周、1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P值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1、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电子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的疗效高于单用加巴喷丁或者电子灸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不同针刺法对C57/BL6小鼠黑素生成、ACTH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天晶;李东海;罗光浦;任盈盈;朱清华;林尔艺;谢红亮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法对C57/BL6小鼠黑色素生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相关细胞因子(IL-1β、TGF-β、TNF-α)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火针组、普通针刺组及冰针组,肉眼观察小鼠皮肤黑色素生成情况,并行组织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肤中ACTH、IL-1β、TGF-β、TNF-α的表达.结果:火针组早出现黑色素生成,至第14天,HE染色中黑色素颗粒明显多于普通针刺组及冰针组.至第3天,各针刺组ACTH表达均高于空白组(t值分别为9.36、6.37、5.87,P值均<0.05),其中火针组表达强于普通针刺组及冰针组(t值分别为3.42、2.93,P值均<0.05).与之对应,IL-1β在火针组的表达均强于普通针刺组、冰针组,第3天明显(t值分别为2.88、2.94,P值均<0.05);TGF-β第3天可见火针组表达强于普通针刺组、冰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45,P值均<0.05).各组间TNF-α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不同针刺法均明显促进C57/BL6小鼠黑色素生成,上调ACTH、IL-1β及TGF-β的表达,其中以火针组作用为明显.

  • 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患者3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宝庆;王晓华

    目的:观察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3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对其皮损及关节治疗的有效程度进行临床观察.结果:3例患者的皮损及关节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8周后患者皮损改善可达PASI 50以上,治疗18周可达PASI 75以上.结论: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对患者皮肤损害有明显疗效,同时可改善银屑病合并结膜炎等不适症状.

  • 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对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缓解效果的观察

    作者:郑博岚;汪犇;李薇;李吉;尹恒;陈静;闫言;林碧雯;谭帅;谢红付

    目的:观察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缓解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127例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入组,受试期间面部单用皮肤屏障修护霜2周,期间避免外用及口服药物,收集患者的临床照片及症状评分表,比较患者在使用前、使用后1周及2周的主观症状(干燥、灼热、瘙痒)和客观症状(脱屑、红斑)评分,并计算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与使用前相比,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使用皮肤屏障修护霜1周后,干燥、瘙痒、灼热、脱屑、红斑五大皮肤敏感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脱屑症状评分由(2.31±1.82)分减少为(0.83±1.09)分;红斑评分由(4.62±1.89)分减少至(3.01±1.81)分,主观症状干燥、瘙痒、灼热感的症状评分分别由(5.84±2.50)、(3.70±2.71)、(3.00±2.64)分减少为(3.67±2.16)、(2.05±2.24)、(1.50±2.11)分;持续使用2周后,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等症状的评分继续降低至(0.55±0.93)、(2.13±1.83)、(2.67±2.16)、(1.52±2.01)、(0.93±1.70)分,与使用前、使用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缓解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的有效率加显效率在1周时分别为82.1%、66.9%、68.7%、72.2%、75.8%,2周时分别为90.6%、85.6%、87.8%、84.2%、83.9%.结论:皮肤屏障修护霜对缓解干燥、灼热、瘙痒、脱屑、红斑等多种面部皮肤敏感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作者:沈伟钦;薛汝增;潘慧清;谷梅

    报告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男,35岁.双小腿丘疹、结节伴瘙痒4年余.皮肤科检查:双小腿伸侧皮肤密集米粒至黄豆大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皮损表面有鳞屑、结痂,无明显水疱,指(趾)甲未见异常.口腔黏膜未见损害.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部分增厚,表皮下见裂隙;真皮浅层乳头完整,浅层小血管增多,血管周围个别嗜酸性粒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水肿,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直接免疫荧光:IgG、IgM、IgA、C3均(-).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暴发性紫癜成功救治1例

    作者:唐冰思;邱湘宁;张桂英;肖嵘

    报告1例经血浆置换、免疫抑制等治疗后成功救治的暴发性紫癜患者.患者女,51岁.左臀部及大腿外侧紫红斑4天,加重伴疼痛2天.皮肤专科情况:左臀部、大腿外侧可见大片瘀斑及中央黑色坏死区,周围有紫红色晕,表面有水疱及血疱形成,破溃后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局部压痛明显.伴有血浆Ⅷ因子减少、D-Dimer、FDP升高及血管内凝血的表现.入院后皮疹迅速扩大融合为大片触痛性暗红斑,中央有出血性大疱、坏死.诊断:暴发性紫癜.予紧急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予输注血浆、免疫抑制、抗凝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维生素D对湿疹患儿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作者:程艳艳

    目的:探讨维生素D治疗儿童湿疹、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外搽0.1%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制剂(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儿血清25-(OH)D3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儿血清25-(OH)D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无明显改善(P值均>0.05),而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CD3+、CD4+、CD8+、CD4 +/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口服维生素D制剂治疗儿童湿疹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45例心肌酶谱回顾分析

    作者:廉晓日;周郅轲;韩景涛

    目的:研究4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和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hsCRP、ESR、PCT和血常规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心肌酶水平与hsCRP、ESR、PCT和血常规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45例中有32例(71.1%)心肌酶指标升高,其中患者组CK、CK-MB、LDH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2.71、4.97、7.37,P值均<0.01);患者组LDH分别与hsCRP、ESR、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48、0.40、0.36、0.57,P值均<0.05),CK-MB水平与hsCRP、ESR、PCT、WB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73、0.59、0.68,P值均<0.05);CK与ESR、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42、0.55、0.31,P值均<0.05).结论:症状较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心肌酶指标异常,且与体内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 皮肤CT特征对白癜风分期的应用探索

    作者:杨铭华;王鲁梅;何馨燕;梅晓珍;叶素云

    目的:评价皮肤CT特征对白癜风分期的效果.方法:纳入116例白癜风患者,采用VIDA、皮肤CT特征和临床特征评价其分期,比较各方法的分期效果、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皮肤CT特征或临床特征进行分期与以VIDA进行分期的结果无明显差异(x 2值分别为0.66、0.12,P值均>0.05);以VIDA分期为标准诊断,皮肤CT特征区分稳定期和进展期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5%;而临床特征区分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6%,前者灵敏度明显高于后者(x2=5.54,P=0.019),但两组特异度无明显差异(x2 =1.93,P=0.165).结论:对于白癜风分期诊断,皮肤CT特征表现出更好的灵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嗜酸性脂膜炎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吴伟芬;庄建波;李通城;谢瑶新

    目的:探讨嗜酸性脂膜炎(E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40±20.16)岁,病程1个月~2年.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瘙痒剧烈.实验室检查: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例骨穿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形态正常;1例骨穿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累及小叶和(或)间隔,部分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皮损可消退,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单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者,疗效不佳.结论:嗜酸性脂膜炎皮损变化多样,临床不易辨认,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但查找潜在病因是关键.

  • 广东省韶关地区银屑病住院患者680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梅册芳;李高峰;孙世明;黎娟;李艳艳;罗林;王双;高琼

    目的:回顾性分析银屑病住院患者资料,了解广东省韶关地区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6年间68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入院季节、类型、病因、伴发疾病、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结果:68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0:1,平均年龄(52.32±15.67)岁,平均发病年龄(45.60±15.96)岁,平均病程(6.72±7.30)年,男女间平均年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入院无明显季节性.寻常型银屑病多,占92.35%.药物、饮食、感染是主要诱发因素.并发疾病多的是代谢异常性疾病,前三位分别是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结论:韶关地区银屑病住院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晚发型较多,家族史阳性例数少,药物使用不当为主要诱因,主要伴发疾病为高脂血症,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科学规范管理.

  • 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判读时间的探讨

    作者:柯娅楠;杨坤霞;余泳;黄妹;刘敏霞;王艳芳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观察时间对终结果判定的影响.方法:对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CU患者分别在试验后20 min和30 min进行局部风团的测量.结果:共收集388例患者,皮试20 min后,有147例判定为阳性,其中有7例在30 min后转为阴性;241例判定为阴性,其中有10例在30 min后转为阳性.20 min观察阳性率为37.9%,30 min时为38.7%,患者在20 min与30 min时观察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时,缩短观察时间至20 min,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且有利于降低患者时间成本,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 米诺地尔联合红光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佳林;黄闰娣;刘成

    目的:观察米诺地尔联合红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评估安全性.方法:斑秃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1组28例和对照2组28例.观察组采用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每天2次,同时联合红光照射局部头皮,每周1次.对照1组单纯使用红光疗法,对照2组单纯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方法均同观察组.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1.43%、42.86%及46.43%,观察组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x2=4.67,P =0.031),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62,P=0.057).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71.43%和7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x2=4.77,P =0.029)和对照2组(2 =3.65,P=0.056),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763).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诺地尔联合红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米诺地尔 红光 斑秃
  • IL-33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唐羚洁;王佳曼;梁燕华

    白介素33(IL-33)是一种新发现的IL-1超家族成员,它主要通过特异性结合于受体ST2(IL-1RLl)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异二聚体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其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IL-33诱导产生T辅助细胞2(Th2)细胞因子,并促进Th2相关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33不仅参与免疫反应,而且参与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及皮肤内环境稳态.本文拟综述IL-33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白癜风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玲;吴芳芳;谢杰;杨斌

    白癜风病因复杂,其中免疫因素是白癜风发生发展的关键.白癜风患者常伴发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重要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发现许多白癜风患者,尤其是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其甲状腺自身抗体(主要是TPOAb和TgAb)水平常有异常.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分析白癜风的发病以及白癜风与甲状腺相关抗体的相关性,以为白癜风病因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Sprouty蛋白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锦意;柳莉丹;陈永锋

    Sprouty蛋白是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等信号通路的重要生物分子.Sprouty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组织生长发育失调、细胞异常增生及转化有关,从而在各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Sprouty蛋白与各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Sprouty蛋白 疾病
  • miR-146a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丹;曾菁莘;刘炜钰;林玲;罗权

    microRNA是长度约22~25个核苷酸的微小RNA,广泛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miR-146a是近年来发现的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及皮损中异常表达的micro-RNA,它的表达具有NF-κB依赖性,可调节TNF-α、IL-17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其部分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也可增加银屑病的易感性.除此之外,miR-146a可通过TGF-β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参与到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探讨miR-146a与银屑病的关系,可在临床上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银屑病提供新的靶点和新技术,同时为针对miR-146a的新治疗方法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