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Anti-DNP IgE 联合 DNFB 诱导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小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润祥;冯承恩;梁碧华;田歆;朱慧兰

    目的:利用抗-二硝基苯酚(anti-DNP)IgE单克隆抗体和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小鼠模型。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造模组小鼠尾静脉注射anti-DNP IgE单克隆抗体,24 h后在小鼠双耳涂DNFB进行激发;单纯IgE组仅注射anti-DNP IgE单克隆抗体,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均在24 h后在小鼠双耳涂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在14 d内的风团、瘙痒、耳朵肿胀度情况,并检测血清中IgE、IL-4、IFN-γ、组胺水平和皮肤病理。结果:造模组全部小鼠产生风团;与其它两组相比,造模组小鼠搔抓次数、耳朵肿胀度及组胺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但三组间IgE、IL-4、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anti-DNP 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外用DNFB可快速、可靠地建立免疫性接触性小鼠荨麻疹模型。

  • HIV/AIDS 患者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水平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作者:梁均和;陈安妮;关毅荣;冯敏超;黄妙琳;朱锦朋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0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结果:300例HIV/AIDS患者中 CMV DNA 呈阳性者26例,阳性率为8.67%。 CMV 阳性患者中,有18例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占CMV阳性者的69.23%。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CMV感染率明显升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200个/μL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18.42, P<0.05)。不同性别间 CMV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0.05, P=0.824)。年龄越小, CMV阳性率越高,各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礸2=7.93, P =0.042)。结论:在 HIV/AIDS 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时,应加强CMV监测。

  • Ang-1、Ang-2、Tie-2及 VEGF 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陈文静;孙希凤;王晓华;禹欢欢;潘慧清;林尔艺;梁春梅;刘晗;陈永锋

    目的:检测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Tie-2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及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Ang-1、Ang-2、Tie-2受体及VEGF进行检测。结果:Ang-2、Tie-2受体及VEGF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3.33%和10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5.00%、40.00%和45.00%(礸2值分别为32.14、16.93、18.07,P值均<0.01);Ang-1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与正常组织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0.06,P>0.05)。结论: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和VEGF在尖锐湿疣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梅毒螺旋体 Tp0453缩短抗原和 Tp47抗原在不同期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郑和平;覃晓琳;黄进梅;薛耀华;白顺;吕萍;杨斌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 Tp0453缩短抗原( Tp0453-s)和Tp47抗原在不同期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表达并纯化 Tp47抗原,进行 SDS-PAGE 电泳和 western blot 鉴定。 western blot 检测比较Tp0453-s和Tp47抗原在不同期梅毒患者检测中的阳性率。结果:Tp47和Tp0453-s 2种抗原均可与一期、二期和三期梅毒患者血清发生反应,而与非梅毒病人血清无交叉反应性。 Tp0453-s和Tp47抗原与隐性梅毒患者的血清反应阳性率分别为55.6%(10/18)和94.4%(1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7.26,P<0.01)。结论:Tp0453-s和Tp47两种抗原与各期梅毒患者血清反应性良好,但在隐性梅毒检测方面Tp47比Tp0453-s更具有优势。

  • 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薛耀华;白顺;郑磊;覃晓琳;曾维英;黄进梅;吴兴中;欧江丽;郑和平

    目的:建立γ-干扰素( IFN-γ)体外诱导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方法:衣原体感染McCoy细胞,实验组加入0.5 ng/mL IFN-γ诱导沙眼衣原体,对照组无IFN-γ诱导,空白组为正常培养的McCoy细胞,培养72 h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诱导后衣原体的细胞形态。实验组72 h解除IFN-γ诱导,继续培养48 h,观察衣原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在0.5 ng/mL IFN-γ作用72 h后,碘液染色发现衣原体包涵体的数量比对照组减少,包涵体变小;荧光抗体染色显示衣原体包涵体质地疏松,染色不均匀;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包涵体变小和网状体体积增大等特征的典型异形包涵体。去除IFN-γ作用后,包涵体内致密的EB颗粒数量增加。对照组培养72 h后碘液染色和荧光染色可见典型包涵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典型的网状体和原体,充满整个包涵体。结论:成功建立了IFN-γ体外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进行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汉族人银屑病患者 IL -23R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罗权;赵恬;张芳;李薇;林玲;潘宁;高歆婧;张锡宝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NCBI数据库上检索 IL-23R 的7个 SNP 位点( rs11209026、rs1004819、rs10489629、rs1343151、rs10889677、rs11209032、rs1495965)。从门诊病人中收集银屑病患者93例,选择健康献血员108例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共201例样品中7个SNP位点突变情况。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银屑病相对危险度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结果:7个TagSNP位点中有4个等位基因( rs1004819、rs1343151、rs10889677、rs1495965)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IL-23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有关联。其中 4个 SNP 位点( rs1004819、rs1343151、rs10889677、rs1495965)与银屑病发病明显相关。

  • H IV 相关型卡波西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裴小平;王宇;陈永锋;谷梅;潘慧清;林尔艺;薛汝增

    报告2例HIV相关型卡波西肉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病例1,患者女,38岁,非洲裔,双手背、小腿紫红色丘疹5月,无明显痒痛感,体检:双手背、小腿散在1~5 mm大小紫红色丘疹。病例2,患者男,46岁,中国汉族,双下肢、右眼睑紫褐色丘疹、结节1年,体检:双下肢、右眼睑多处皮肤散在1~8 mm大小紫红色或暗褐色丘疹、结节。两患者抗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均示:符合卡波西肉瘤。根据临床及皮肤组织病理、HIV检查结果诊断:HIV相关型卡波西肉瘤。

  • 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

    作者:付辰;曾宪玉

    报道1例新生儿红斑狼疮,患儿男,4个月15天,头面部蝶形红斑1月余。抗SSA抗体阳性(+++)、抗重组Ro-52阳性(+++)。其母亲抗Ro/SSA抗体阳性(+),无临床症状。患儿入院后诊断为:①新生儿红斑狼疮;②急性细支气管炎;③泌尿道感染。给予护肝、护心、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颜面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7天后皮损逐渐消退,经内科治疗咳嗽等临床症状好转。

  • 泛发性环状肉芽肿1例

    作者:温斯健;张韡;吴琼;胡彬;孙建方

    患者女,52岁,躯干、四肢出现红色环状浸润性斑块伴痒痛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多处灶性胶原纤维变性,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呈栅栏状排列,有极少量多核巨细胞浸润。诊断:泛发性环状肉芽肿。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泛发性
  • 女性外阴血管角皮瘤2例

    作者:彭宇声;陈平姣;曾抗

    报告2例女性外阴血管角皮瘤,患者分别为58岁和69岁,临床表现均为大阴唇出现多个紫红色、蓝黑色类圆形丘疹。病理表现均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增生,真皮浅层可见扩张的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诊断:血管角皮瘤。

  • 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对 T 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李景卫;李其林;陆小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的预防复发作用,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A组54例,予口服匹多莫德片0.8 g,一日一次,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0.4 g,一日两次;B组患者36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4 g,一日两次;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对照20例,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 P<0.05)。治疗前A、B两组间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A、B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A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CD8+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 162例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临床分析

    作者:邓章莉;陆钦;赖其珊;沈明;宋美嘉

    目的:进一步认识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类型及特点,以早期发现及诊断糖尿病,减少漏诊。方法:对我院门诊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皮肤病变调查,对其中162例合并皮肤病变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皮肤病变者占64.8%,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居首位,各种皮肤病变中位居前三的为甲真菌病38.9%,湿疹19.7%,瘙痒症14.8%。42.5%患者合并多种皮肤病变。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合并皮肤病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做到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陈立明

    目的:探讨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局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1例采用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B组30例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C组31例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三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6.8%、73.3%、77.4%,A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B、C两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值分别为6.66、5.17,P值均<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0.14,P>0.05)。结论: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志平;江浩波;张淑芳;石文植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48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1组42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对照2组40例采用谷胱甘肽静滴治疗;三组患者总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及12周后,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47.62%、40.00%和89.58%、80.95%、60.00%。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礸2=4.13,P=0.042;礸2=7.31,P=0.007);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礸2=9.11,P=0.003),但与对照1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1.35,P=0.245)。结论: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起效较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蔡兰花;吴艳华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皮肤病,该病易复发难治愈。中医运用多种内外治法,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治疗
  • 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其潜伏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樊建勇;赵阳;杨慧兰

    目的:单纯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a亚科,是双链DNA病毒,可分为HSV-1及HSV-2两种血清型,感染后可在体内长期潜伏,易复发,给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防造成了巨大困难。阐明病毒潜伏感染及复发的相关机制,对进一步揭示HSV感染复发发生的本质,以有效防治HSV感染及潜伏复发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其潜伏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 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曾维英;蓝银苑;薛耀华;吴兴中;欧江丽;唐三梅;黄进梅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礸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强脉冲光对皮肤成纤维细胞 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子娥;陈勇飞;黄捷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2组,即强脉冲光( IPL)照射组和未用 IPL照射的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2组细胞的TGFβ受体Ⅱ、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IPL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TGFβ受体Ⅱ、Smad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IPL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增强,其在IPL非剥脱性嫩肤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 丹参酮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海燕;唐燕笑;周志梅;吴洁贞;韩春雷;刘志刚

    目的: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12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丹参酮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1组38例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2组39例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同时采用无创测试仪器测量皮肤生理指标(包括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pH 值和 TEWL )。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37%、60.53%和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值分别为8.41、7.69, P值均<0.01)。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63,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TEWL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显著低于两对照组( t=-2.85,P<0.01;t=-3.12,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升高(t=-14.38,P<0.01),且显著高于两对照组(t=6.84,P<0.01;t =7.18,P <0.01);治疗后治疗组皮脂分泌减少(t=4.04,P<0.01),且显著低于两对照组(t=-2.28,P<0.01;t=-3.12,P<0.01);治疗后治疗组pH值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57,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皮损,可以作为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13例浅表脂肪瘤样痣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朱和玲;林秋鸣;阮建波;张霞;王雅文

    目的:分析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并温习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浅表脂肪瘤样痣临床分多发(经典型)和单发两种类型,组织病理提示真皮中上层见无包膜且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团块,与下方的皮下脂肪不相连。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破碎和断裂。结论:浅表脂肪瘤样痣是以真皮内异位的成熟脂肪细胞为特征的一种良性错构瘤。临床上,多发型易误诊为结缔组织痣或神经纤维瘤,单发型易误诊为软纤维瘤。

  • 2011~2013年广东省珠海市性病监测点性病检测能力分析

    作者:刘小凤;沈守星;徐刚;魏秋姣;周俭中

    目的:通过持续开展性病监测点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动态掌握珠海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能力的整体水平,发现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促进性病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方法:2011~2013年间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质评项目为衣原体抗原、梅毒螺旋体血清、性病常规阅片、支原体培养鉴定、淋球菌培养鉴定,每项目各5份样本,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统计得分情况和各项目的符合率,对三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珠海地区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水平连续3年成绩均在良好水平,已通过规范化建设的13家性病实验室3年操作水平( SI)≥0的有9家,占69.2%;未通过规范化建设的8家性病监测点实验室3年操作水平( SI)≥0的有1家,占12.5%;不同实验室操作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24);检测结果平均符合率均在80%以上,其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的平均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4.4%和97.0%。结论: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水平较高且结果较稳定,规范化性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具有持续性,才能有效促进性病检测质量的不断提高。

  • 广东省2013年性病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陈磊;黄澍杰;洪璇;沈鸿程;唐卫明;杨立刚;郑和平;杨斌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全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26/10万、19.63/10万、21.55/10万、7.95/10万和49.95/10万,较2012年增减幅度分别为-0.47%、14.45%、6.48%、3.87%和13.77%。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5种性病报告数均在1万例以上。男性5种性病发病率分别为49.90/10万、32.90/10万、20.06/10万、8.88/10万和26.95/10万,女性分别为50.65/10万、4.88/10万、23.19/10万、6.91/10万和75.49/10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9∶1、7.49∶1、0.96∶1、1.43∶1和0.40∶1。高发年龄段为20~45岁,占总报病数的73.5%。结论:广东省性病疫情仍在增长,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本年度性病的主要发病病种,需根据疫情特点制定加强筛查等更具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性病 流行 预防控制
  • 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对广州市大众梅毒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

    作者:戴向农;叶兴东;何婉苹;汤少开

    目的:评估梅毒控制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市普及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的成效。方法:2012年用全国梅毒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梅毒防治干预试点区之一荔湾区岭南街、非试点区之一白云区黄石街分别进行居民梅毒防治知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2013年对全市(不管试点区与否)大众就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并与2011年基线比较。对问卷中的8个问题准确应答6个定义为知晓。结果:共调查5824人(其中2012年专题调查523人),梅毒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9%,较2011年上升了26%。其中,纳入梅毒控制试点的干预社区,居民梅毒知识知晓率为80.9%,高于非试点区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6.54,OR=1.46,95%CI 1.09~1.97)。8种人群间对梅毒防治知识8个知识点应答准确率均分别存在明显差异,FSWs总体知晓率高于其他人群。年龄及文化水平越低、获取梅毒防治知识的途径越少,则知晓率则越低。本市不同行政区县域受访者、年龄等均影响梅毒知识知晓水平。结论:我市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平台,结合外展干预可提高大众梅毒防治知识水平,以社区为平台的干预模式值得在梅毒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梅毒 STI 知晓 大众
  • 广州市番禺区流动人口性病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赵艳阳;黄永寿;汤量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流动人口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以及该人群对性病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番禺区超过100人的大型工厂5个、建筑工地5个的338名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淋病、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梅毒4种性病感染率。结果:在338名受调查人员中,共查出淋病8例(2.4%),衣原体感染33例(9.76%),尖锐湿疣27例(7.99%),梅毒12例(3.55%),其中有5例交叉感染。结论:番禺区流动人口性病发病情况不可忽视,积极有效的对流动人口进行性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较为紧迫。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性病感染
  • 二期梅毒

    作者:张晓辉;柯吴坚;王柳苑;梁春梅;刘晗;陈征宇;杨立刚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掌部红斑及外阴肿物,无明显自觉症状。2个月来,掌部红斑颜色逐渐变暗,外阴肿物逐渐增大,数量增多,累及肛周。曾于外院妇科就诊,诊断不明,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近1年来,无外生殖器及口腔黏膜溃疡史,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关键词: 扁平湿疣 二期梅毒
  • 尖锐湿疣复发的若干问题

    作者:廖元兴

    1980年笔者在临床上接触到第一例尖锐湿疣,到现在诊治近5000例尖锐湿疣病人,其中难解决的问题是复发。外观上无论用何种方法清除了疣体后,往往不到3个月或半年,有的甚至不到半个月又出现,有时比原来更多。防治尖锐湿疣的复发比治疗尖锐湿疣本身更重要、更艰难。在此,结合30多年的诊治体会对其复发的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尖锐湿疣
  • 耐药时代的性病治疗

    作者:杨立刚;杨斌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性病病例(梅毒、淋病、衣原体及毛滴虫)达4.989亿[1]。性病可引起局部及全身系统性损害。女性感染性病可导致不孕不育,在妊娠和分娩时可发生母婴传播,危害妇女及儿童的健康。

    关键词: 性病 耐药 治疗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