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文莹;鲁长明;席丽艳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 BDG)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36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别进行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对比分析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BDG检测阳性171例,阳性率为50.89%(171/336);真菌培养阳性141例,阳性率为41.96%(141/336)。真菌培养阳性组血清BDG含量为(131.18±102.91)pg/mL,真菌培养阴性组血清 BDG 含量为(45.06±33.64)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 P<0.01)。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BDG检测的敏感性为54.61%(77/141),特异性51.79%(101/1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03%(77/171)和61.21%(101/165)。真菌培养显示白念珠菌仍然是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BDG检测可实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但对(1-3)-β-D-葡聚糖阳性结果需辅以真菌培养鉴定,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香莲方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影响及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袁娟娜;范瑞强;谢婷;陈信生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抗真菌效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采用 XTT减低法测定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对不同成熟程度(4 h、24 h、48 h)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低粘附抑菌浓度( SMIC50、SMIC80),并采用UPLC-Q-TOF-MS分别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香莲外洗液对4 h、24 h、48 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的 SMIC50分别为7.81、125和500 mg/mL,SMIC80分别为31.25、250和>1000 mg/mL;氟康唑对4 h、24 h、48 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为32、64和>1024μg/mL,SMIC80分别为64、128和>1024μg/mL;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干预不同成熟程度的生物膜代谢模式不同,存在Tyrosyl-Arginine(酪氨酰-精氨酸)、Pentosidine(戊糖)等多种可能差异代谢物。结论:香莲外洗液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白念珠菌体外生物膜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念珠菌悬浮菌与生物膜在代谢过程中,主要涉及了糖代谢、氨基酸代谢途径的改变。

  • 代谢综合征、抑郁及性激素水平对银屑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吉苏云;臧志军;马寒;周春;罗玉燕;谷梅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一般情况,研究代谢综合征、抑郁、血浆睾酮水平与银屑病患者发生ED的相关性。方法: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对57例银屑病患者及79例正常男性性功能进行评价,并用抑郁自评量表( CES-D)对参与者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同时记录参与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清睾酮。结果:IIEF-5评分结果显示57例银屑病患者中30例(52.6%)有ED,79例正常男性中29例(36.7%)有ED。年龄校正的结果显示银屑病组发生ED比例较高,OR值为2.29(95% CI 1.06~4.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年龄、代谢综合征、抑郁症是E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是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ED发生率较高,银屑病患者ED的调查可以作为一项临床常规开展项目。

  • 热烈祝贺《中国皮肤科学史》出版

    作者:顾有守

    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全国百余位皮肤科参与、收集、整理,马振友院长、张建中教授、郑怀林教授主编的我国首部介绍祖国皮肤学科发展史的《中国皮肤科学史》一书,经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近日问世。在此,我对于这部凝聚着众多专家心血巨著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对这部著作出版作出贡献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 深圳地区电子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检测及干预分析

    作者:刘振敏;池毅;丘海丽;邱少宏;郭美琼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电子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OCD )行干预措施前后发病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用“瑞敏”斑贴试剂对260例电子行业OCD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测,统计分析发病率和斑贴试验阳性率。同时结合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采取职业防护干预措施,半年后进行检测,与干预前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深圳电子行业OCD发病率8.10%,变应原检测阳性率66.15%,干预后OCD发病率4.55%,与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4.17,P<0.01)。结论:通过对斑贴试验变应原的阳性物质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进行职业防护和治疗,避免和控制与这些物质的接触,可有效降低OCD发病率。

  • 不同疗程长脉宽 Nd∶YAG 1064 nm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红芳;黄莉宁;陈勇军;许云静;李慧忠;陈阳霞;谷梅;杨斌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长脉宽Nd∶YAG 1064 nm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甲真菌病患者行长脉宽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1疗程组,每周治疗1次,共4次;B组为2疗程组,共治疗8次,分别于治疗后12周、24周进行随访,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真菌学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43例患者共治疗病甲138个,其中A组患者24例,病甲70个;B组患者19例,病甲68个。在12周及24周,两组患者的真菌学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16、0.46,P值均>0.05);12周,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8.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24周,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2.9%、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治疗过程中除疼痛外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长脉宽Nd∶YAG激光是治疗轻中度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当延长疗程可提高近期(12周)临床疗效。

  • 219例抗核抗体阳性红斑狼疮患者 TRUST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杨斌;白顺;薛耀华;覃晓琳;吕萍;曾维英;郑和平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患者 TRUST试验阳性与抗核抗体 AN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9例ANA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采用TRUST试验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TRUST阳性患者中ANA滴度与型别分布状况。结果:红斑狼疮患者中 TRUST阳性8例,阳性率为3.7%,其中ANA为均质型的患者阳性率显著多于其他类型( P<0.05),不同 ANA滴度患者 TRUS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P值均>0.05)。结论:红斑狼疮患者TRUST检测阳性可能与ANA密切相关。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 miRNAs 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晓华;禹欢欢;蔡碧珊;莫选菊;饶朗;陈永锋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NAs)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差异性表达的 miRN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当P<0.05,FC>1.5时,血浆中差异miRNA共22个,其中17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结论:银屑病血浆中存在着表达差异的miRNA,这些差异表达的 miRNA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不典型泛发性体癣1例

    作者:祝新;卢和琨;梁佩婵

    患者,女,20岁。面部、躯干四肢红斑伴瘙痒2周。真菌培养:SDA培养基、PDA培养基见白色绒毛状菌丝,边缘整齐,背面葡萄酒色。镜下乳酸酚棉蓝染色可见分枝分隔菌丝,小分生孢子侧生于菌丝两侧,呈梨形或棒形。鉴定为红色毛癣菌。诊断:泛发性体癣。

  • 儿童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致失明1例

    作者:唐旭华;周晖;钟敏华;曹光玲;高谦

    感染是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 SJS)的重要诱因,眼部损害是主要的后遗症。本文报道1例可能与肺炎支原体和单纯疱疹感染相关的SJS,愈后遗留慢性眼部损害导致失明。患儿,男,9岁,全身弥漫分布红斑、水疱、糜烂,口、眼、肛周、尿道口周围粘膜糜烂、渗出,伴持续高热1个月。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2型IgG均阳性,给予阿奇霉素、阿昔洛韦、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等治疗后皮疹消退,但口、眼炎症渗出仍明显,伴持续高热,停用上述药物,再次给予 IVIG冲击,起病第28天体温降至正常,口、眼粘膜愈合,但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下降。

  • 真菌性外耳道炎1例

    作者:龚子鉴;赖维;黄健聪;谢小元;尹颂超

    报道1例真菌性外耳道炎病例。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右耳阻塞感伴耳鸣3月,加重伴渗液1周”来我院就诊。经多次耳道冲洗及联苯苄唑乳膏外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无效,后联合特比萘芬口服和阿莫罗芬乳膏外用治疗2周后痊愈。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伐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褚美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伐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组)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片2粒/次,3次/天,阿伐斯汀胶囊1粒/次,3次/天;对照组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1粒/次,3次/天。均连服8周。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为56.5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4.36,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伐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提高疗效。

  • 干扰素凝胶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利霞;甘才斌

    目的:探讨干扰素凝胶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光动力治疗组和电离子对照组,1周治疗1次,未愈者进行下次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均用干扰素凝胶涂抹患处,每日4次。3次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痊愈率,痊愈者末次治疗后第4、8和12周进行随访,12周时进行复发率评估。结果:①治疗3次后,光动力组痊愈率为89.19%,电离子组痊愈率为62.86%,两组痊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6.91,P=0.009);12周复发率比较,光动力组为8.11%,电离子组为3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5.90,P=0.015)。②光动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1%,主要为治疗时微痛,尿道口粘膜轻度充血、水肿、渗出;电离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1%,主要为治疗时疼痛明显,治疗后局部糜烂、溃疡及轻度瘢痕形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9.57,P=0.002)。结论:干扰素凝胶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能明显提高痊愈率,降低复发率,且操作简便,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亚胜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50 mg,每日3次;对照组45例,给予口服谷维素20 mg,每日3次;两组均同时予5%米诺地尔液局部外用,每日2次。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89%)及痊愈率(8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78%、5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值分别为11.14、8.51,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小。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8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王东;张秀华

    目的:探讨中重度痤疮患者睡眠及心理异常情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8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中重度痤疮患者PSQI、SCL-9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PSQI量表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睡眠总分,SCL-90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其他及总均分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中重度痤疮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自卑、抑郁、焦虑及敌对等方面的心理异常。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2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作者:李俊兰;岳淑霞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的临床特征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分布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入住梅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62例确诊为SSSS患儿进行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儿中发热26例,心肌酶谱异常33例,白细胞升高46例;62例患儿中送检标本58例,共分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金葡菌27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中间葡萄球菌2株,溶血性链球菌2株,杂菌2株。对36株病原菌行药敏分析,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100%)、左氧氟沙星(94.4%)、呋喃妥英(91.7%)、头孢唑啉(86.1%)。结论:62例SSSS患儿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菌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湖北省潜江地区156例甲真菌病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作者:董兴军;王文娟;胡爱萍;张玉梅

    目的:了解潜江地区甲真菌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致病真菌菌种构成,为预防及治疗甲真菌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甲真菌病患者病甲标本156份,同时进行培养及鉴定。结果:就诊患者女性与男性比为1.74∶1,趾甲部位感染多于指甲部位。以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类型占多数(74.4%)。156份标本中混合感染4例,共培养出121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82株(67.8%),酵母菌36株(29.8%),非皮肤癣菌3株(2.4%)。结论:就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其优势菌种为红色毛癣菌,酵母菌属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真菌学直接镜检和培养意义重要。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周芳;杨斌

    银屑病是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研究表明,银屑病易伴发代谢综合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 )是一组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包括 PPAR-α、PPAR-β/δ、PPAR-γ三个亚型,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随着对PPAR-γ激动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疗效的发现,PPAR各亚型在银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PPAR在银屑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银屑病相关 miRNAs 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禹欢欢;王晓华;蔡碧珊;饶朗;陈永锋

    微RNA(miRNAs)是一种大小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是疾病发生的总“开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miRNA在银屑病皮损组织和血浆中有异常表达,是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素。本文就这些特异性miRNAs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关系以及在银屑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抗白念珠菌唑类耐药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贾淑琳;范瑞强;谢婷

    唑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比例不断升高。针对这一趋势,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或合成特异性抗耐药的新药,并进行了大量的白念珠菌抗耐药或逆转耐药的体外实验加以验证。本文就近年来抗白念珠菌唑类耐药体外实验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更优化的抗耐药方案和临床治疗耐药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依据。

  • 特应性皮炎婴儿抗马拉色菌特异性 IgE水平的检测

    作者:郑荣昌;翁伟丽;秦思;冯洁莹;马静;温炬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 AD)婴儿体内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7例3~24月龄的AD患儿,记录患儿一般资料月龄和病程;采用SCORAD评分标准判定疾病严重程度;使用Immuno CAPTM系统检测血清中总IgE和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水平与月龄、病程、SCORAD评分和总IgE的关系。结果:57例中13例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抗体阳性,阳性率22.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3.16,P <0.05)。抗马拉色菌特异性 IgE 水平[(28.52±23.52) IU/mL]与月龄( r =0.10, P =0.113)和病程(r=0.08, P =0.121)均无明显相关性,与SCORAD评分(r=0.23, P<0.05)和总IgE ( r=0.46,P<0.01)有相关性。结论:婴儿期AD患儿体内存在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马拉色菌在AD的发病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 成人过敏性紫癜28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爱娣;陈晓梨;刘锦群

    目的:了解成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28例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冬、春季好发,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多数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表现,双下肢为皮疹易出现的部位,有关节损害者4例(14.3%),有胃肠道损害者5例(17.9%),有肾脏损害者7例(25.0%)。结论:成人过敏性紫癜除有皮疹表现外,可累及关节、胃肠道及肾脏。

  • 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对麻风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郑道城;王晓华;黎明;黄俊新;刘晖;苏婷;熊明洲;陈永锋;杨斌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小组( SCG)模式对麻风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在广东省流动人口较多的深圳市开展SCG。深圳市近5年(2007~2011年)所有登记在册的麻风病现症病人及治愈者,以自愿的原则入组实验组。按地区分为2个组,定期开展集中式的自我护理和功能训练。采用访谈和问卷方式收集SCG小组成员SCL-90心理评分等数据,对两个SCG小组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SCG研究后1年,两组自身对比SCG成员心理状态好转,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情绪、敌对方面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对比干预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成立自我护理小组,让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能够通过相互交流和鼓励,共同促进畸残康复和心理健康,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麻风病危害。

  • 儿童难辨认癣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孟圆;张珍珍;刘建中;李萍

    目的:分析儿童难辨认癣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难辨认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中男6例,女9例,年龄1~11岁,平均4.84岁。病程1~6个月,平均2.88个月。皮损部位:14例发生在面部,局限于颞、面颊、口周、眼周、鼻周,其中2例合并下肢和躯干的多处皮损;1例发生在左手背和左下肢股内侧。均表现为单侧分布的湿疹样皮损,为红斑片、丘疹,可有水疱和结痂,界限常常不清楚,无鳞屑或少许鳞屑,伴瘙痒。治疗前均有间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历史。确诊后给予口服特比萘芬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4~8周后均获痊愈。结论:儿童难辨认癣临床常表现为湿疹样皮损,面部好发。口服特比萘芬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 PPAR-γ、NF-kB 的表达

    作者:黎志刚;吴江;许志萍;郑学毅;孙广政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及核因子-kappa B ( NF-kB)在特应性皮炎( 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22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PAR-γ、NF-kB的水平,与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PPAR-γ、NF-kB 在 AD 患者外周血中过度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3.45、4.52,P值均<0.05)。结论:PPAR-γ、NF-kB在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其表达上调可能与AD发病有关。

  • 8867株深部真菌感染分离株的菌种分析

    作者:马坚池;蔡文莹;席丽艳

    目的:分析我院1991~2011年疑诊深部真菌感染的分离株的菌种情况,了解其动态变迁,为临床医生对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统计、分析1991~2011年我科真菌室接受的疑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并对前后十年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从27801份标本中分离出阳性标本8794份,阳性率31.63%,分离出26个菌种,共8867株真菌。分离出的菌株主要有: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其他念珠菌,曲霉菌,新生隐球菌,申克孢子丝菌,马尔尼菲青霉,着色真菌等。2001~2011年间与1991~2000年间比较,白念珠菌构成比下降(礸2=62.3),而非白念珠菌(礸2=125.9)和马尔尼菲青霉(礸2=5.1)构成比上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后十年来,白念珠菌的构成比显著下降,非白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构成比显著上升。

  •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急性光损伤程度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作者:邓蕙妍;张倩雯;刘清;江娜;张尔婷;李润祥;梁碧华;朱慧兰

    目的:探讨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程度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关系。方法:用不同剂量的UVB照射HaCaT细胞,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JC-1荧光染料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100 mJ/cm2剂量UVB照射可引起HaCaT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殖活性降低(P<0.05),线粒体红色/绿色荧光强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随着照射剂量增加,红色/绿色荧光强度值逐渐下降。结论: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可以反映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的程度,线粒体膜电位越低,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的程度越大。

  • 巨噬细胞诱导性C型凝集素样受体在真菌性足菌肿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黄国新;叶庭路;胡小平;陈办成;于波;钟绮丽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诱导性C型凝集素样受体( MINCLE)在真菌性足菌肿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真菌性足菌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到2014年2月确诊的真菌性足菌肿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8例作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真菌性足菌肿患者外周血 CD163+巨噬细胞中 MINCLE 的表达。结果:MINCLE 在真菌性足菌肿患者外周血CD163+巨噬细胞中呈高表达[(0.68±0.41)%],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则呈低水平表达[(0.11±0.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2,P<0.05)。结论:C型凝集素样受体MINCLE在真菌性足菌肿患者CD163+巨噬细胞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真菌性足菌肿的发病过程。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 INS-R 基因外显子17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王柳苑;李源;周芳;李影;艾菁;陈永锋;谷梅;薛耀华;杨斌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性疾病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探讨银屑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在195例银屑病患者和210例健康对照组中,调查伴发肥胖、空腹血糖升高、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66例胰岛素抵抗的银屑病患者和197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多态性,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患者肥胖、高血脂、空腹血糖升高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胰岛素抵抗的银屑病患者和对照组胰岛素受体外显子17在密码子1058位点出现CAC-CAT突变,存在三种基因型C/C、C/T、T/T,但3种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易发生代谢性疾病和胰岛素抵抗。外周血白细胞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基因多态性在银屑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中可能不起作用。

  • 2940 nm 铒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作者:郑新瑶;杨慧兰

    目的:观察2940 nm铒玻璃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5例诊断为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患者,使用2940 nm铒激光治疗,每4周1次,共3次。治疗前后拍照并使用EC-CA权重评分、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评估疗效,使用CK皮肤检测仪评估皮肤屏障功能。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病例均有改善,临床有效率为28%。痤疮凹陷性瘢痕ECCA权重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孔、紫质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相比,经皮水分丢失量、油脂增多(P<0.05),含水量减少(P<0.05),治疗前与治疗1月后相比,经皮水分丢失量、含水量、油脂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2940 nm铒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有效,术后1月后皮肤屏障功能恢复。

  • 《中国皮肤科学史》出版暨筹建“中国皮肤科博物馆”启事

    作者:

  • 广东省珠海市女性性工作者梅毒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叶浩森;郭红革;黄弦

    目的:探讨影响珠海市女性性工作者(FSW)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珠海FSW人群中的梅毒病人为病例组,1∶4匹配选择梅毒初筛阴性者为对照组。通过广东省梅毒综合防治示范区FSW人群调查专用问卷获取一般情况、性行为特征、毒品接触史、梅毒知晓情况、精神障碍情况等信息,采用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发现27名梅毒阳性感染者,对照组匹配108名。单因素分析显示,周平均接客6~15人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OR值为2.87(95%CI:1.04~7.87);而一个月内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和知晓梅毒预防知识是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14(95%CI:0.09~0.42)和0.29(95%CI:0.17~0.90)。多因素分析显示,一个月内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和知晓梅毒预防知识是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5(95%CI:0.11~0.90)和0.34(95%CI:0.21~1.25)。结论: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和知晓梅毒预防知识是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

  • 汕头市潮阳区金浦镇农村居民麻风病、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章快芳;蔡妙娜;李洁思;张璇君;许良杰;郭义龙

    目的:了解汕头市潮阳区金浦镇农村居民麻风病、皮肤病的发病情况。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当地村民进行麻风病、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对经初筛的可疑麻风病、皮肤病人员进行检查以确定诊断。结果:调查的39325人中患有皮肤病者2165例,患病率5.51%;该地区居民麻风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32.73%,皮肤病知晓率为35.15%;性别及吸烟、喝酒等因素对皮肤病患病率无明显影响( 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卫生习惯、居住环境的皮肤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该地区居民麻风病、皮肤病知晓率较低,皮肤病患病率较高,提示我们今后应加强农村地区麻风病、皮肤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 皮肤利什曼病

    作者:马坚池;刘应辉;席丽艳

    患者,男,36岁,伊拉克人。
      主诉:左侧肢体结节、破溃1月。
      现病史:患者1月前被“蚊虫”叮咬后,于左侧肩背部、左上肢、左下肢逐渐出现丘疹、结节,部分出现破溃,有脓液流出,无疼痛或瘙痒,于当地医院行组织液涂片检查发现利士曼小体,未予治疗。因来我国做外贸生意,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自起病以来,患者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及其治疗

    作者:顾有守

    非结核分枝杆菌(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以前被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是一种环境生长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农村或城市的湿土壤、沼泽地及河流中,属于条件致病菌,是一种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却有别于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的细菌,目前全世界已发现NTM约154种,但大部分为腐生菌,真正致病者仅占少数。近年来,国内NTM病发病率不断增长,主要见于免疫损伤者,如HIV感染者、AIDS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者、癌症患者以及儿童等。

  • 关注不规则毛霉引起的皮肤毛霉病

    作者:吕雪莲

    近年,不规则毛霉(曾用名:多变根毛霉)引起的皮肤毛霉病这一新的感染性疾病正在受到临床医生尤其是皮肤科医生的关注,但由于大多数一线医生对该病缺少认知,误诊误治时有发生。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常导致触目惊心的面部毁容。因此,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和准确把握对于改善该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规则毛霉
  • 中国-荷兰真菌多样化研究中心医学真菌学习班通知

    作者:

  • 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作者:

  • 广东省针灸学会腧穴外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5年广东省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第一轮通知

    作者:

  • 2015年全球真菌感染论坛在西雅图举办

    作者:席丽艳

    2015年2月21~22日,全球真菌感染论坛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系统生物研究所召开,全球真菌感染基金会( The Global Action Fund for Fungal Infections, GAFFI)协助举办了这次会议。来自21个国家的医学真菌学工作者参会,包括研究人员、临床医生以及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WHO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美国全球AIDS协调员办公室、生物技术产业组织全球卫生事业机构等政府机构、基金会组织、生物制药和诊断公司代表等。参会代表着重讨论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卡氏肺孢子虫病及慢性肺曲霉病等的患病率、诊断方法及治疗前景等,并准备建立全球真菌感染防治网络。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