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2例报道伴文献复习

    作者:戴向农;叶兴东;邹新青;田歆;林日华;韩建德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现早诊早治.方法:对2例疑似原发性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腿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确诊,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疗程,连续半年结束疗程继续随访.结果: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进展迅速,可破溃,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表现为B细胞表型,CD20(+),CD79a(+),BCL-2(+),CD10(-),BCL-6(-),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随访2年疗效肯定.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连续6个疗程治疗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肯定.

  • SLE患者血中IL-38的水平及其与病情关系的研究

    作者:麦少珍;韩艳芳;曾凡钦;郭庆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38mRNA表达量及血清IL-38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IL-38水平与主要病情评价指标的关系.方法:用RT-PCR检测30例SLE患者及20例对照者PBMCs中IL-38 mRNA表达量,用ELISA法测定72例SLE患者以及63例对照者血清IL-38水平,比较SLE患者与对照者IL-38的mRNA及血清水平是否具有差异,分析血清IL-38阴性(血清IL-38 <31.2 pg/mL)与IL-38阳性(血清IL-38 ≥31.2 pg/mL)患者主要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SLE患者IL-38 mRNA表达量、血清IL-38阳性率以及血清IL-38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Z=-2.34,P=0.019;x2 =10.19,P=0.002;Z=-4.04,P<0.001).血清IL-38阳性的患者抗dsDNA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且其SLEDAI评分低于IL-38阴性患者(t=-2.76,P=0.020).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L-38的降低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及病情活动过程.

  • miR-17-3p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饶朗;王晓华;张娇;陈永锋

    目的:研究miR-17-3p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7例)的皮损组织和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4例)皮肤组织和外周血,提取mi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17-3p mi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25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中miR-17-3p的可能靶基因FNIP1蛋白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 PCR显示miR-17-3p mi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皮损及外周血中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4.62、9.16,P值均<0.05).miR-17-3p外周血中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r=-0.56,P=0.019).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NI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7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中miR-17-3p表达下调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miR-17-3p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FNIP1参与银屑病发病.通过检测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量可能可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免疫荧光法检测cathepsins在人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夏悦;谢小元;赖维;郑跃

    目的:用免疫荧光检测cathepsins家族的几个重要亚型在人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日光模拟紫外线照射以1倍小红斑量(MED)照射10名受试者上臀部皮肤,5天/周,共6周,人工诱导皮肤慢性光损伤.免疫荧光法检测cathepsin B、D、K、G在人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慢性光损伤人皮肤组织中,cathepsin B和cathepsin D表达下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表皮层;cathepsin K表达下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真皮层;cathepsin G表达上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真皮层.结论:cathepsins家族在人皮肤慢性光损伤皮肤表达发生改变,其可能参与皮肤表皮及真皮的慢性光损伤发生机制.

  • 阿维A治疗儿童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薛如君;陈慧姮;梁晓冬;邓婕;叶瑞贤;梁景耀;张锡宝;徐晓

    目的:对阿维A治疗儿童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评估.方法:对10例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进行回顾性研究,起始剂量使用0.6~1.0 mg/(kg·d)阿维A持续治疗4~6周,过渡期减量为0.2 ~0.4 mg/(kg·d)治疗4~6周,维持剂量为0.2~0.3 mg/(kg·d),持续6~12周,随访7~ 32个月,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例儿童脓疱型银屑病PASI评分下降率均≥90%,1例为60%~<9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干燥(60%,6/10)、瘙痒(40%,4/10)、唇炎(10%,1/10),其他副作用如骨骼发育迟缓、肝功能异常等均未发现.结论:低剂量使用阿维A治疗儿童脓疱型银屑病安全且疗效佳.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检测

    作者:刘敏;张君;蔡茂强;薛耀华;吴宜泉;麦志达;赵培祯;吕萍;郑和平;杨斌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血清固定免疫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例)、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8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比例.结果:血清固定组Th9细胞比例较血清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P<0.001;Z=-3.40,P=0.001);血清转阴组Th9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1).结论:Th9细胞可能通过一系列免疫过程参与了血清固定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 播散性黄瘤1例

    作者:朱艳灵;苏红;邱诗

    播散性黄瘤是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良性形式.本文报告1例播散性黄瘤,并就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等进行详细总结.

  • 手部幼虫移行症1例

    作者:张志龙;杨文林;陈嘉惠

    报告1例手部幼虫移行症.患者男,45岁,园丁,左手曲折线状红色皮损伴瘙痒20余天.专科情况:左手无名指、小指近端扭曲蜿蜒的线状红色皮损,一端为炎症后色素沉着,一端为散在丘疹.病理组织检查示:表皮棘层及真皮浅层水肿,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见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灶状坏死.诊断:手部幼虫移行症.治疗:予口服阿苯达唑及左旋咪唑,1周后皮疹消退,遗留炎症后色素沉着.

    关键词: 幼虫移行症
  •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

    作者:籍丽玥;王晓华;杨斌

    报告1例皮肤平滑肌瘤.患者女,36岁,因“面颈部结节,伴疼痛5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示:右面部及颈部可见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硬固隆起结节,直径0.2~1.0 cm,部分融合成斑块,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层可见排列紊乱的平滑肌纤维,其细胞核多呈“雪茄”状,核两端钝圆,核周围可见空泡,肌纤维呈条索状或波浪状.免疫组化:Vimentin(+)、CD34(+)、Actin(+)、Desmin(+)、SMA(+),考虑平滑肌瘤(竖毛肌型).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 黑头粉刺痣1例

    作者:杨野;刘娜;曹子建;田军

    报告1例黑头粉刺痣.患者男,28岁.右侧腰背部密集毛囊性丘疹,沿Blaschko线带状分布,偶发脓疱及脓肿,伴有红肿、疼痛及溢脓.皮肤病理检查示粉刺样改变,毛囊漏斗部扩张,充满明显角栓,周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关键词: 毛囊 黑头粉刺
  • 坏疽性臁疮1例

    作者:高歆婧;李雪梅;陈谨萍

    报道1例坏疽性臁疮.患儿男,4月龄.发热4天,四肢血疱3天.皮肤科检查:下肢稍水肿,下颚、胸、左手中指和右大腿可见多发血疱,边缘坏死,周围红晕.血培养显示铜绿假单胞杆菌生长.该患者诊断为:①脓毒血症;②坏疽性臁疮(ECG).予头孢他啶静滴及脓疱切开引流、支持疗法等治疗,2周后患儿明显好转,3个月后完全康复,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 头皮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作者:潘乔林;张怡;叶兴东

    报道1例老年人头皮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颈部、颞部及顶部头皮进行性暗红色斑片、斑块及溃烂、结痂5个月.皮损病理活检可见真皮内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大部分由梭形细胞和不典型立方形细胞组成,核异型明显.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EA(-)、EMA(-)、p-CK(-)、CD31(+)、CD34(+)、Ⅷ因子部分(+)、Ki-67约5%(+).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头皮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关键词: 血管肉瘤 头皮
  • 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联合电动锉甲治疗中重度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先文;陈洁华;陈彩霞;吴晓红;韦方铨;莫家亮;肖卫棉;叶伟

    目的:观察长脉宽Nd∶ YAG 1 064 nm激光联合电动锉甲治疗中重度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9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先使用电动护理美甲器对病甲进行打磨,再使用长脉宽Nd∶YAG激光进行照射,疗程8周;对照组仅给予激光照射治疗,治疗方法、次数及疗程均与观察组一致.在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进行真菌学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分别为22.2%、78.8%、71.7%;对照组分别为10.6%、62.4%、54.1%,观察组痊愈率(x2=4.42,P=0.036)、有效率(x2=6.02,P=0.014)、真菌清除率(x2=6.12,P=0.0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观察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9.2%、70.7%、66.7%,对照组分别为11.8%、55.3%、50.6%,两组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90,P=0.168);但观察组有效率(x2 =4.69,P=0.030)、真菌清除率(x2=4.90,P=0.0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长脉宽Nd∶ YAG 1 064 nm激光联合电动锉甲治疗中重度甲真菌病的疗效优于单一激光治疗,方便安全.

  • 髓核切除术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瘢痕疙瘩28例临床研究

    作者:杨易;郑慕雄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髓核切除术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髓核切除术治疗躯干及面部瘢痕疙瘩28例,2周拆线后开始口服秋水仙碱抑制瘢痕增生,每周口服秋水仙碱5天,每天2次,每次0.5 mg.连续服用6个月.并在第1、3、6、12月进行随访,观察副作用及疗效.结果: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退出研究,2例瘢痕疙瘩术后3月复发,1例于术后8月复发,其余23例患者随访1年均未见瘢痕复发.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髓核切除术后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较好,但需注意秋水仙碱的副作用.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柳苑;张晓辉;柯吴坚;廖玉英;陈惠茹;梁春梅;任旭琦;陈征宇;杨立刚;潘慧清;杨斌

    目的:了解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确诊的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为好发于女性的慢性肉芽肿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胫前紫红色至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中央为黄褐色萎缩伴毛细血管扩张,常伴发糖尿病.病理特征为栅栏状肉芽肿性皮炎,呈层状外观.结论: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临床较罕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早明确诊断.

  • 维生素D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裴小平;陈文静;何雪瑜;王宇;谷梅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见于儿童.近几十年来,A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有研究认为是维生素D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D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认为与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失调相关,而维生素D与二者均相关.维生素D可能通过对免疫细胞及其炎症因子如IL-31、IL-6等的调节和促进抗菌肽的合成,减少细菌定植,影响AD的发病.然而,目前关于维生素D与AD的研究结果还存在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维生素D不足与A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相关,因此,有研究认为补充维生素D可作为AD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关于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时间尚无定论.目前急需设计更有前景的大样本随机双盲研究,为维生素D在AD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Hippo通路下游信号分子YAP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正慧;林乃余;刘丽诗;魏姗姗;高琰;胡治丽;韩凯;曾抗

    Yes相关蛋白(YAP)是Hippo信号通路的转录共激活因子,在调节器官大小及组织恶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当Hippo信号通路受到抑制时可促使YAP活化,引起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密度、细胞分布发生变化.近来研究表明,在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等皮肤肿瘤及瘢痕增生中,YAP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YAP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紫外线辐射致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绍萍;温炬;郑荣昌;秦思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涉及紫外线辐射(UVR)暴露、遗传倾向(遗传易感性)和免疫抑制.UVR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类为Ⅰ类致癌物,足以引起和促进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它是cSCC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能引起DNA损伤,导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畸变和诱导免疫耐受以及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此外,机体对紫外线造成的光损伤又有多种抵抗途径,现就UVR与cSCC发生的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下腹巨大软纤维瘤

    作者:陈忠业;徐羽健;王丽金

    患者,男,48岁.主诉:左下腹带蒂赘生物20年,进行性增长3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诱因左下腹出现一米粒大小肤色赘生物,质软,无不适而未处理.随后赘生物缓慢增长,呈带蒂息肉状.近3年来,患者身体逐渐变胖,肿物由之前的豌豆大小快速增长成核桃大,因影响外观而人院要求手术切除.既往史、家族史:3年前体检发现有“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间歇服药至今.否认有外伤、手术及其他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关键词: 软纤维瘤 巨大 下腹
  • 系统性回顾抗抑郁药在慢性瘙痒患者的使用

    作者:Kouwenhoven TA;van de Kerkhof PCM;Kamsteeg M;薛如君

    慢性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该病的治疗对临床医师具有挑战性,因此探究抗抑郁药物等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数据,研究口服抗抑郁药对慢性瘙痒患者的疗效,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评估偏差风险.结果显示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阿米替林、诺替林、多塞平和米氮平均对慢性瘙痒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 掌跖棘状角皮症——一见难忘

    作者:Gaiser MR;Hausser I;Hassel JC;梁晓冬

    本文介绍了1例83岁的男性患者,掌跖角化性丘疹病史5年,症状为在手掌出现长度为1~2 mm,直径为0.5 ~1.5 mm不等的角化性丘疹,脚掌相同皮损较少,未接受治疗,无家族病史.患者既往患有肺石棉沉着病(职业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阵发性房颤、进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自2004年以来,患者一直在皮肤科治疗复发性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症.

    关键词: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