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作者:陶希;刘佳;邓景贵;卢伟;何娟;宋红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念及日常生活活f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精神心理评定,以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ss)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用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AMA、HAMD及CSS评分分别下降13.33%、13.13%及20.62%,其中,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评分分别下降11.71%和15.30%,MBI评分提高40.8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A、HAMD及CSS评分分别下降33.60%、35.66%及26.23%,其中,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评分分别下降34.64%和20.26%,MBI评分提高40.1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AMA、精神性焦虑、HAMD及CSS评分均动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躯体性焦虑评分下降及MBI评分提高差异并不明显,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焦虑状态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12.00%,抑郁状态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和9.52%,两组间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能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尤其是精神性焦虑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可能不大.

  • 重复性任务性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重度瘫痪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震;张盘德;张晋昕;容小川;陈慧琼;李桂恩;林楚克

    目的:研究重复性任务性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影响.方法:将36例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高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性任务性训练,内容包括坐位训练、坐-站训练和站立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A)进行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进行步行功能的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后2个月,2组FMA和FIM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治疗组FMA和FI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FMA和FIM的评分改变量(△FMA和△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FAC分级更高,比对照组获得了更好的步行功能(P=0.004).结论:重复性任务性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重度瘫痪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调制中频电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强;杨铭;吴澄;田婧;陆佳敏;许军;赵娟;朱玉连;王念宏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调制中频电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调制中频电治疗,两组临床用药及常规康复治疗相同.两组患者分别在入组时及第7次、第14次、第20次治疗结束时,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生存质量量表简表进行疼痛和生存质量的评估.结果:在缓解疼痛方面,治疗7次、14次及20次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治疗7次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至14次及20次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差异均表现出显著性(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疗法能显著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腹针配合McKenzie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的镇痛效果

    作者:傅惠兰;曲姗姗;陈俊琦;黄泳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麦肯基(McKenzie)疗法及二者配合对颈型颈椎病的疼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分别接受腹针针刺治疗、麦肯基疗法治疗及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镇痛效果及治疗简化McGill量表总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的变化.结果:三组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63.3%、96.7%和100%,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35.596,P<0.001);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显著降低颈型脊椎病患者的颈痛评分,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19.452,P<0.001);三组患者简化McGill量表在PRI、VAS、PPI方面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 0.001),组间比较显示单纯腹针与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的各项目减分显著大于单纯麦肯基疗法(P<0.05),而腹针组与腹针配合麦肯基组之间,PRI、VAS、PPI的减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与腹针疗法均能显著缓解颈型颈椎病的颈痛症状;二者结合,能够提高镇痛的总有效率.

  • 经皮电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王海澜;冉春风;王明军;李明亮;田永锋;柳学勇;彭丽媛;胡志峰

    目的: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制定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的康复治疗模式.方法:将61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另外实验组给予TENS配合微波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15d)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定量感觉阈值、神经传导速度的评定,并随访观察预后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TENS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经随访的问卷调查,治疗组患者对四肢末梢神经的感觉异常恢复满意度及疼痛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治愈率治疗组(26.7%)优于对照组(9.6%)(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优于对照组(48.3%)(P<0.05).结论:TENS配合微波治疗,能有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此疗法比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 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熙斌;孟兆祥;马灿灿;尹正录;王继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4例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口服.4周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 两种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吞咽康复训练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从玉;胡永善;吴毅;韩璐;陈坚;段春浩;郑钢

    目的:探索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吞咽康复训练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接受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者设为PEG训练组,入组l例PEG训练组后,同时随机配对入选1例接受鼻饲胃管者,设为鼻饲胃管(NGT)训练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吞咽康复训练,分别于入选时,训练后2周、4周、8周和12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进行评测,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吸入性肺炎和鼻饲胃管更换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20例患者入选,每组各10例,无失访病例.入选时,2周、4周、8周和12周时PEG训练组患者的洼田评分均分分别是:5.0分、4.7分、3.9分、3.1分和2.4分,2周后、4周后、8周后和12周后PEG训练组洼田评分的改善值均分分别是:0.3分、1.1分、1.9分和2.6分;而NGT训练组评分均分分别为:4.9分、4.9分、4.2分、4.0分和3.3分,改善值均分分别是:0分、0.7分、0.9分和1.6分.入选时,2周、4周、8周和12周时PEG训练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别是:20.32、20.29、20.45、20.74和21.04,而NGT训练组分别为:19.73、19.70、19.80、19.94和19.85.入选后12周PEG训练组体重和体重指数分别改善2.1kg和0.72,NGT训练组分别改善0.4kg和0.12.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随访期间两组间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EG训练组发生5人次吸入性肺部感染,NGT训练组有12人次吸入性肺部感染,少更换3次胃管,多更换8次胃管,平均更换(4.9±1.7)次胃管.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社区中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 丰富环境及康复训练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娅娜;李玲;江山;王会会;谢红萍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及康复训练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制作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脑损伤组、丰富环境组、行为训练组、运动训练组及综合康复训练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单纯脑损伤组不予任何处理,置于标准笼饲养;丰富环境组给予丰富环境笼饲养,不予训练;行为训练组给予水迷宫训练,置于标准笼饲养;运动训练组给予行走、平衡、抓握训练,置于标准笼饲养;综合康复训练组给予丰富环境笼饲养,并给予水迷宫及行走、平衡、抓握训练.各组大鼠于损伤后第3天、7天、14天、21天分别给予运动及学习记忆功能评定.结果:脑损伤后第3天,各组大鼠的运动及学习记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综合康复训练组大鼠的运动及学习记忆能力在训练第7天时明显改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行为训练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也在第7天—第14天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运动训练组与丰富环境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第21天开始也有明显好转,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运动训练组大鼠的运动能力在第7天—第14天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行为训练组与丰富环境组大鼠的运动能力第21天开始也有明显好转,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纯脑损伤组大鼠的运动及学习记忆能力未见有显著改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丰富环境及康复训练可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运动及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

  • 夹脊、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赛;邹恩苗;林海燕;屠文展;李江茹;程博;蒋松鹤

    目的:观察夹脊、督脉不同配穴的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的大鼠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是:假模组(n=8)、模型对照组(n=8)、夹脊电针组(n=8)、督脉电针组(n=8).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于SCI后0.5h和4h分别在夹脊与督脉的穴位进行1次电针治疗.SCI后8h,每组8只大鼠行Western-blot检测脊髓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假模组、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β、IL-6、TNF-α的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夹脊、督脉电针可以通过抑制SCI后IL-1β、IL-6、TNF-α3种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SCI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来保护脊髓,减轻损伤的发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不同压力高压氧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围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玉燕;李红玲;牛蕾蕾;张会萍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围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90只雄性脑出血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常压氧(1.0ATA)治疗组(18只)和高压氧治疗组(54只),高压氧治疗组再按不同的高压氧治疗压力分为1.8ATA组、2.0ATA组、2.2 ATA组3个亚组,每组18只,按不同治疗压力1次/d,对照组为脑出血模型组,不进行HBO/常压氧治疗,各组分别于第1、3、5天断头取脑,每个时间点各6只.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AQP4的表达.结果:脑组织水含量:①常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对照组减少,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高压氧治疗各组较常压氧组及对照组水肿减轻明显,于第1天时2.0ATA组与常压氧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于第3、5天时高压氧治疗各组与常压氧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2.0ATA组较1.8ATA组及2.2ATA组减轻明显(P<0.05). AQP4表达:①常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对照组表达减少,但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高压氧治疗各组较常压氧治疗组及脑出血对照组表达减少,于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于3d、5d时2.0ATA组较1.8ATA组及2.2ATA组表达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HBO治疗可减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及AQP4表达,其中2.0ATA治疗压力优于1.8ATA及2.2ATA.

  • 强化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信号素3a及其受体神经纤毛蛋白-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振燕;王强;王佩佩;王玉阳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游泳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Sema 3a及其受体神经纤毛蛋白(NRP-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强化游泳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动物模型.6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训练1组、训练2组、训练3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训练1组大鼠每天游泳1次,每次5min;训练2组大鼠每天游泳1次,每次10min;训练3组大鼠每天游泳2次,每次10min;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训练.另取15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不做任何训练.以上5组大鼠又随机分为术后3d、7d、14d 3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大鼠.采用Zausinger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RT-PCR测定缺血侧大脑皮质Sema 3a和NRP-1的mRNA表达量.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功能正常.对照组各时相点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同时相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各训练组训练3d、7d、14d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同时相点对照组(P<0.05),训练3组受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其训练3、7、14d后Zausinger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40±0.55)、(3.40±0.55)和(4.20±0.84).训练1、2、3组各时相点Sema 3a和NRP-1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相点(P<0.05),且训练3组Sema 3a和NRP-1的mRNA表达量降低较其他各训练组更明显,其训练3、7、14d后,Sema 3a与GAPDH的mRNA表达水平之比分别为(0.62±0.06)、(0.53±0.10)和(0.42±0.06),NRP-1与GAPDH的mRNA表达水平之比分别为(0.64±0.13)、(0.53±0.08)和(0.38±0.10).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ema 3a和NRP-1的mRNA表达量,从而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强化运动训练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 托吡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的保护机制

    作者:王晓梅;张秀花;刘冰;曹永刚;王焕芸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SC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TPM低、中、高剂量组,采用BBB评分及斜板试验评价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变,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法观察脊髓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各组BBB评分及斜板试验结果显著下降,1d、3d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伤后5d高剂量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低、中剂量组及模型组(P<0.05);伤后14d时各组脊髓切片HE染色示高剂量组脊髓病理改变明显轻于低、中剂量组及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SCI后24h高剂量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高剂量组Bcl-2表达上调(P<0.01),而Bax表达下调(P<0.01).结论:TPM可有效降低SCI后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害,促进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高压氧对疲劳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滕进忠;袁春华;黄春玲;邹丽丽;杨博

    目的:探讨高压氧暴露对疲劳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疲劳模型组、疲劳高压氧暴露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游泳致力竭疲劳模型并通过高压氧暴露进行恢复;8周实验后取每只大鼠两块肝脏组织,其中一块取每只大鼠的肝脏相同部位,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另一块取肝右叶5g,制备成10%的肝组织匀浆,检测匀浆液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①疲劳高压氧暴露组大鼠游泳时间明显长于疲劳模型组(P< 0.05).②对照组、疲劳模型组和疲劳高压氧暴露组大鼠肝脏组织MD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疲劳模型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并且三组肝脏组织SOD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疲劳模型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③对照组肝组织结构正常,疲劳模型组肝索断裂明显,肝窦变窄,中央静脉结构紊乱,肝小叶内轮廓不清,肝细胞肿胀,核变大,胞浆空淡明显可见,部分肝小叶中出现散在的点灶状坏死肝细胞,经高压氧治疗后,疲劳高压氧暴露组中央静脉仍然扩张并伴有淤血,但结构完整,肝索断裂呈散在分布,较疲劳模型组稍有缓解.结论:高压氧暴露能有效加长大鼠游泳时间,降低疲劳大鼠肝脏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改善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从而对疲劳大鼠肝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应力负荷与关节软骨损伤

    作者:沈士浩;李雪萍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进行性关节退变疾病,不仅损害关节软骨,亦对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等软组织产生不利影响,终导致关节软骨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1].美国新的一项258,237人的大样本研究报告指出,全美约有14%的成人患有骨性关节炎并因此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且用于治疗相关花费人均高达18,435美元,其支出为同等情况下非骨性关节炎患者两倍之多[2].据我国调查,60岁以上人群中OA的患病率可达50%,75岁以上的人群中则达80%,致残率可高达53%,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问题[3].

  • 姿势控制增龄化研究进展

    作者:王楚婕;王健

    姿势控制(postural control,PC)指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以达到稳定性和方向性的目的[1],即控制质心(centre of mass,CoM)与支撑面关系的能力和保持身体节段间、身体与动作任务环境间适当关系的能力.其控制通路涉及大脑、小脑、基底神经节、脑干和脊髓等多个神经结构,包含下意识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意识性的随意姿势控制等不同控制方式,并受年龄、疾病、生理状态(如疲劳)、心理负荷(如认知作业)的影响.年龄的增长往往伴随着身体结构和功能不同程度上的衰退.从外部表现来看,能够明显观察到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减弱,如身体摆动增加、运动迟缓、步态不稳、协调能力减弱及动作精确性下降等.这些现象影响到老年人日常功能性活动,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而跌倒已被证实是导致老年人受伤和发病的主要原因,20%-30%有摔倒史的老人经受着中等到严重程度的伤痛[1].研究衰老与姿势控制的关系,探讨姿势控制增龄化的规律和机制,对于制定改善和提高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腰椎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的技术应用进展

    作者:苏春涛;眭承志

    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是一种理论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即以数学力学模型来进行数值力学分析,还原工程系统的数学行为特征,应用数学形式模拟物体的数学特征,包括依据物理原形所得的节点、单元、材料属性、载荷、边界条件等,改变部分结构、参数和载荷,就能模拟任意处的位移和应力,获得全域性的信息.有限元分析作为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之一,已经广泛用于脊椎各种组织的生物力学分析,目前已成为腰椎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

  • 滚腰法结合腰背肌训练治疗腰痛疗效观察

    作者:刘凤杰;周达岸;周普成

    腰痛(low back pain)是一种腰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可分特异性腰痛、非特异性腰痛和根性腰痛.据统计80%成年人有过腰痛经历[1-2],是仅次于上呼吸道疾患而就诊的第二位常见疾患[3],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中丧失工作能力的重要原因[4-5].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异[6],运动疗法在缓解疼痛方面已得到广泛认同[7-8],其目的是提高脊柱的稳定性[9],使脊椎运动功能达到优化,预防和治疗腰痛,国内外很多临床研究支持此观点[10],但仍有很多复发者,无法完全控制[6,12].

  • 两种解痉药配合物理疗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影响的比较

    作者:左惠榕;王彤

    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止状态时的紧张度,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的必要条件[1].肌张力异常增高是脑卒中后偏瘫的特征性表现,是牵张反射效应增高的结果,多由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引发.临床上表现为反射亢进、肌力降低、运动控制和协调功能障碍、出现典型上肢屈曲和下肢伸直痉挛模式、易疲劳,重者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2].目前肌痉挛的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介入.药物治疗的方式包括了口服和注射,国内常用的口服抗痉挛药物有替扎尼定、巴氯芬等.我们观察这两种药物结合康复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比较这两种药物疗效的差异,以合理地指导康复临床用药.

  • 关节镜手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强;叶哲伟;蒋小燕;宋谋珂;杨述华;张国雷;陈小亮

    胫骨平台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使其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所以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随着膝关节镜技术的不断成熟,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1].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减少膝关节的粘连,扩大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2].我科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对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拟为治疗胫骨平台Ⅰ-Ⅳ型骨折获得良好膝关节功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 冲击波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丁海涛;唐学章;贾云芳;陈剑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疾患,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属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临床上,中医常采用推拿治疗,而现代康复医学近些年逐渐将体外冲击波运用于本病的治疗中,两种治疗方法都已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1-2].近年来我科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及相互结合运用进行了临床研究,旨在探求一种治疗肩周炎更有效的康复方法.

  • 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教育:10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曾德昕;陈卓颐

    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专科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教育也在迅速崛起,据2009年教育部相关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开办本专业的院校已上升到88所[1],已成为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主力军.但是,此前研究[1]也发现本专业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不统一、欠合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条件参差不齐、师资队伍较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各院校进行了一些探索改革.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本专业教学改革文献,试图了解该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动向及进展,为今后专业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 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瞿礼华;柯世怀;王正值;韩桂香;朱杰;闻亚军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对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建康职业学院2007届、2008届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师资配备无差异.实验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教学模式.采用书面测试、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两组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实际处理问题能力、操作技能及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估两组的教学质量.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临床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用人单位对实验组学生的评价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可提升学生对专业基础的掌握程度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有利于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进而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值得同类院校推广.

  • 社区老年人下肢骨骼肌肌力衰变的趋势和特点

    作者:焦伟国;周明;彭楠;黎春华;石荣光;方继红;李令臣;李宏伟;李家玉

    目的:了解随年龄增长,我国社区老年人下肢肌力状况衰变的趋势和特点,以预防下肢功能衰退和跌倒,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方法:在北京4个社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5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93岁者412例,对照组20-30岁者46例.用手持式测力计,测量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胭绳肌大等长肌力.结果: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下肢肌力均有下降趋势.50岁以上人群各组肌力均随年龄呈持续性下降,从50-85岁的35年间,4组肌力下降约20.82%-44.02%.女性肌力下降比同龄男性明显.不同肌肉下降速率不同,男性肌力下降明显的是髂腰肌,为5.50kg(31.61%)(P< 0.01),女性为胫前肌下降快,为5.67kg(44.02%)(P<0.01).65-74岁男性伸膝肌力为(12.90±3.95)kg(左侧),(12.97±3.94)kg(右侧);女性为(9.37±3.09)kg(左侧),(10.11±3.03)kg(右侧).青年到中年时股四头肌肌力下降36.46%(P< 0.001),而中年到老年只下降21.86%(P< 0.001).结论: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下肢肌力均呈衰退趋势,老年女性肌力下降比同龄男性快.在青中年时期即应预防股四头肌肌力的衰退.

  • 社区康复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曼姝;马彩云;杨玉菊;尚清;杨倩;张德甫;胡巧云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康复组42例,家庭康复组49例,各经过6个月相应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以GMFM-88测定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社区康复组治疗前GMFM-88总分38.4±16.2,治疗后54.8±16.8,(P<0.05);家庭康复组治疗前36.8±14.1,治疗后48.2±15.0(P< 0.05);两个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8,P<0.05),社区康复组疗效好于家庭康复组.两组各功能区评分比较显示,除了A区之外,其他各区评分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社区康复组评分高于家庭康复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粗大运动的改变情况显示,低年龄段的GMFM分值增长快于高年龄段,社区康复组分值增长大于家庭康复组分值的增长.结论:社区康复较家庭康复更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低年龄组效果更为显著.

  • 急性小脑炎性共济失调康复的1例报告

    作者:吕俊良;田丽君;王志强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急性小脑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1].病变多以局限性小脑炎为主,临床上常以步行障碍、言语障碍、眼球震颤及意向性震颤为表现特点.表现出典型的小脑步态,即步基增宽,步行时双下肢跨前过多,躯干滞后而向后倾倒,或躯干向病变侧倾倒,由于肌张力失调及辩距不良,步行时出现躯干及下肢的粗大震颤[2].小脑炎性共济失调如确诊,临床上采取综合联合用药,预后较好,只有少数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关于小脑炎性共济失调的康复报道较少,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典型的小脑炎共济失调的患者康复情况报道如下: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