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矾酸钠对Raji淋巴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刘泽林;董作仁;王福旭;张学军;杨敬慈;马卫东;杜行严;姚丽

    为了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se)通路在淋巴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应用细胞培养结合MTT检测,光镜及电镜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和RT-PCR研究了特异的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矾酸钠(Na3VO4)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的影响.结果:MIT检测及CFU-Raii培养显示Na3VO4对Raji细胞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原位观察发现随Na3VO4浓度增加,细胞体积明显缩小,核固缩、核染色质核膜下聚集,呈典型凋亡小体状;细胞胞体出芽,核染色质凝聚、核碎裂,电镜观察出现典型凋亡细胞;膜联蛋白染色显示Na3VO4诱导Rajj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DNA凝胶电泳出现DNA梯形条带;流式细胞术及RT-PCR示Na3VO4下调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经Na3VO4处理的细胞出现G2-M期阻滞、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及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PTPase通路信号传导参与了Raji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的调节,加入其特异抑制剂Na3VO4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B1的表达引起G2-M期阻滞抑制增殖、下调Bcl-2的表达及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诱导Raji细胞凋亡.

  • AML-M2a细胞体内外诱导TCR 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情况的研究

    作者:李荣福;李扬秋;陈少华;杨力建;曾慧兰;郁志

    为了解AML-M2a细胞体外诱导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和克隆性增殖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体外获取AML-M2a细胞诱导的T细胞,并以RT-PCR扩增4例M2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4例AML-M2a细胞诱导的T细胞中的24个TCR Vβ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阳性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从而确定AML-M2a细胞体内外诱导的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情况.结果显示:4例AML-M2a细胞体内外诱导的Vβ亚家族T细胞表达情况相似,其中3例AML-M2a细胞体内外诱导的一个或两个Vβ亚家族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特点.结论:AML-M2a细胞体内外选择性诱导不同的TCR 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可能是患者T细胞对AML-M2a细胞相关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体内外环境的不同对Vβ亚家族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 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及冻存

    作者:兰炯采;刘忠;甘茂州;陈强;张印则;孟庆宝

    研究脐血采集后的放置、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冻存等的影响因素.方法为血液采集后,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冷冻保存及复苏后洗涤.结果优选为采集后4℃或室温放置24小时内,羟乙基淀粉2次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50%二甲亚砜加自身血浆为保护剂冻存、复苏后洗涤等程序.结论:本研究的优化方法可有效地保存脐血单个核细胞.

  •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KGla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陈华;武淑兰;朱强;石永进;徐国宾;王建中

    为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通过干扰DNA甲基化发挥抗白血病作用的可能性,采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细胞分化剂CDAⅡ体外处理因高甲基化致p15基因表达失活的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Gla,经细胞形态学、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3H标记同位素微量分析法、限制性内切酶、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等技术对加药前后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两种药物对KGla细胞均有时间和(或)浓度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5-Aza-CdR和CDAⅡ对细胞分别表现了诱导凋亡和诱导分化的可能以及G2和G0/G1期阻滞.与此同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下降,p15蛋白表达部分恢复.结论: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活性,干扰DNA甲基化以发挥抗白血病作用的途径是可能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 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

    作者:初飞;冯凯;南雪;袁红丰;王冬梅;张锐;白慈贤;陈琳;裴雪涛

    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为造血干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监测细胞增殖潜能和安全性的指标.用源自人脐血的CD34+细胞及不同细胞因子组合(SCF+IL-3+IL-6+G-CSF,SCF+IL-3+IL-6+EPO)在体外进行诱导分化;用TRA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TRAP-ELISA法检测CD34+细胞及诱导分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用Western印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表达,用RT-PCR在细胞转录水平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体外诱导分化14-21天为细胞生长峰值,细胞总数可增加(1006.4±103.2)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不再增加.CD34+细胞低度表达端粒酶活性和hTERT基因,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及hTERT表达逐渐升高,细胞诱导14天后端粒酶活性及hTERT表达下降,28天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检测不出.结论:利用CD34+细胞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出的大量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且利用端粒酶的检测可为临床应用诱导分化细胞的时机提供依据.

  • G-CSF预处理供者的HLA相合同胞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

    作者:陈惠仁;纪树荃;王恒湘;阎洪敏

    为了评价供者应用G-CSF的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用HLA相合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阴性的同胞供者骨髓,对单一病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行移植治疗.供者应用G-CSF 250微克/天,连用7天后供髓的32例为研究组,对照组18例常规采髓移植,在预处理方案,GVHD预防和支持治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移植后在加速造血重建,降低GVHD发生和延长无病生存的疗效.移植结果显示,供者应用G-CSF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中造血重建加速,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是第15(10-22)天和第17.5(13-28)天,对照组是第21和24天(P<0.01),研究组发生急性Ⅱ-Ⅳ度GVHD2例(6.3%),对照组5例(27.8%),通过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GVHD发生分别是24%和33.3%(P>0.05).研究组移植相关死亡、复发和无病生存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G-CSF动员供者的HLA相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加快和重度急性Ⅱ-Ⅳ度GVHD减轻,有可能提高CML移植的无病生存率.

  • 脐血采集和分离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概率的研究

    作者:朱美玲;陈汝光;奚永志;胡燕芬;欧阳玲;张健;黄建国

    为探讨脐血采集、分离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概率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有效性,采用BACTEC 9050细菌培养系统和改良马丁/硫乙醇酸盐(22℃)及硫乙醇酸盐(35℃)培养法对60份脐血同时进行采集后及分离后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对206份脐血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Anti-HBC,Anti-HCV,Anti-HCMV-IgM,HTL V-1, HTLV-2,HIV-1及HIV-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BV DNA和HCV RNA;用红细胞凝集法检测TPHA.研究结果显示:采用BACTEC 9050细菌培养系统,采集后脐血中细菌污染率为3.33%,真菌污染率为0%;细胞分离后细菌和真菌污染率分别增高到6.67%和1.67%;在该系统中,厌氧菌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改马丁/硫乙醇酸盐(22℃和35℃).脐血血清病原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ELISA方法,HBsAg阳性率2.4%,Anti-HBC单项阳性率29.4%,Anti-HCMV-IgM阳性率1.89%;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HBV DNA阳性率5.8%,HBsAg阴性而HBCAb单项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6.7%,HCV RNA阳性率2.4%.结论:采集及分离后脐血细胞中病原微生物阳性率甚高;目前沿用的改良马丁/硫乙醇酸盐(22℃和35℃)培养系统,会导致脐血中厌氧菌漏检,有必要更新该培养方法,如采用先进的BACTEC 9050培养体系.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弥补ELISA等常规脐血传染病检测方法的缺陷,从而提高脐血造血细胞移植的安全系数.

  •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病血液学异常临床特点

    作者:王桂菊

    为了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病(SLERHD)患者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特点,探讨鉴别诊断的依据,采用SPSS/PC软件对92例SLERHD患者的血液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发现: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像缺乏特异性,但所有病人都具备SLE相关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球蛋白增高及不同程度的皮肤、关节症状.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者67例(72.8%),以皮肤粘膜紫癜为主要表现者39例(42.4%),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者17例(18.5%),白细胞减少56例(60.9%),血小板减少54例(58.7%),全血细胞减少者41例(44.6%).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良好,其中活跃者57例(61.9%),明显活跃者35例(38.1%);粒/红(G/E)多数正常,>3者59例(64.1%),<3者33例(35.9%),17例溶血性贫血者Coombs试验均为阳性,G/E<1;巨核细胞增多者80例(86.9%),正常者11例(11.9%),<7个/片者1例(1.1%),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NAP)积分均为阴性.结论:虽然SLERH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像缺乏特异性,但所有病人都具备SLE相关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球蛋白增高及不同程度的皮肤关节症状,属于增生性贫血,Ret,G/E和骨髓粒、红、巨核三系细胞数增多或正常,NAP阴性,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无病态造血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可与单纯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及Evans综合征鉴别.

  • 转染mFas配体的COS-7细胞诱导Fas+淋巴瘤细胞系(Yac-1)凋亡

    作者:刘凌波;邹萍;陈燕;宋善俊

    本研究探讨通过Fas配体(Fasligand,FasL)-Fas途径进行免疫治疗淋巴瘤的可能性.常规转化pBillneo-mFasL至大肠杆菌DH5α,经扩增、质粒抽提和纯化后,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mFasL基因PCR及其产物DNA测序,以鉴定pBillneo-mFasL内mFasL基因一级结构及插入方向;用脂质体法转染pBillneo-mFasL至猴肾COS-7细胞,G418选择培养后,Western印迹分析外源性mFasL cDNA基因表达水平,将高表达mFasL的COS-7细胞与Fas+小鼠淋巴瘤细胞系Yac-1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5J时后收集悬浮的Yac-1细胞,用膜联蛋白(annexin)V/PI标记后,借助FCM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质粒pBillneo-mFasL的EcoRI酶切获得920bp和7 227bp产物,HomdⅢ酶切获得1 293bp和6 807bp产物,初步证实插入mFasL cDNA片段与理论预计大小一致,并系正向插入;PCR扩增出自起始密码子(ATG)至终止密码子(TAA)后+36bp的mFasL cDNA全长890bp序列,DNA测序结果与基因库已知序列完全一致;pBillneo-mFasL转染COS-7细胞,并经G418选择培养后,Western印迹检测到明显mFasL蛋白质表达;当用这种高表达mFasL蛋白质的COS-7细胞与Fas+Yac-1细胞以1:1,5:1和10:1混合培养5 小时后,用annexin V/PI标记悬浮Yac-1,结果后者凋亡率分别为(22±4.8)%,(32.18±7.8)%和(51.8±5.4)%,与对照转染空质粒pBillneo的COS-7细胞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FasL-Fas抗原途径体外具有明显杀伤高表达Fas抗原的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 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附13例报道

    作者:陈书长;余延芳;梁文同;李淑兰;王毓洲;葛昌文;冯素芳;刘海丽

    为揭示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之间关系,对13例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10年中以顽固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患者共13例,占我院确诊219例MDS患者的5.9%,其中粒细胞减少者4例,红细胞减少者4例,血小板减少者5例.(2)患者从出现单系血细胞减少至确诊为MDS的平均时间为(48.5±55.3)月,其中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5±9.5)月,(53.8±54.6)月和(59.2±65.5)月.(3)13例患者有以下特点:①大红细胞增多,骨髓中红系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升高;②偶有一过性个别细胞病态造血表现;③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者均转为RA和RAS亚型,而粒细胞减少者大多转为RAEB;④部分患者有自身抗体.结论:部分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实质上为一种早期MDS的表现.

  • 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的体外研究

    作者:陈文明;吴垠;朱嘉芷;Jeannette Soria;Massoud Mirshhi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对人骨髓来源内皮细胞系(HBMEC)的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的作用.用含2%胎牛血清(FB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骨髓瘤细胞系获得上清液,将此培养液培养HBMEC,研究其对HBMEC的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将此液放入含有携带HBMEC微珠的三维纤维蛋白中,研究其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含2%FBS的RPMI 1640培养液比较,骨髓瘤细胞系培养液对HBMEC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01),并促进HBMEC的迁移,诱导毛细血管管腔的形成(长度及宽度)(P<0.001).结论:骨髓瘤细胞系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促进HBMEC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及意义

    作者:任殿钦;李志春;郭超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临床意义,用ELISA双抗夹心法动态检测了34例ITP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12例慢性ITP血浆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急性ITP组(P<0.01),而7例缓解期ITP病人血浆SIL-2R水平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经VLAP方案(长春新碱、左旋咪唑、氨肽素和泼尼松)治疗有效的急性及慢性ITP病人血浆SIL-2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治疗无效者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T细胞活化与ITP病情发展有关,血浆SIL-2R水平可做为判断ITP预后的一个指标.

  • 不同病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王瑞丽;赵元锰;李云东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测定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期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骨髓组(P<0.05),加速期和急变期高于慢性期(P<0.05),但加速期和急变期两组无差别.结论提示,端粒酶活性可做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期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1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性

    作者:陈健琳;郭子宽;徐晨;李欲航;侯春梅;毛宁;陈虎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验证培养上清中蛋白的存在.结果显示,异体T细胞与MSC共培养后,CD8+细胞增多,CD25+细胞减少.RT-PCR检测结果证明MSC高表达TGF-β1基因,但不表达IL-4和IFN-γ基因.ELISA证实MSC培养上清存在TGF-β1蛋白,其72小时分泌量约为1 ng/ml.结论:骨髓MSC在体外可使异体T细胞对异体抗原的反应性减低,这种作用体现在细胞亚群的改变与MSC分泌TGF-β1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预防HLA不相合骨髓移植中GVHD的发生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 转染B7-1基因的Raji和Jurkat细胞诱导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贾丽萍;克晓燕

    为探讨B7共刺激分子在T细胞活化和分化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B7基因导入恶性血液病细胞系Raji和Jurka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基因前、后B7-1基因的表达,用RT-PCR检测T细胞表面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 mRNA的表达及这3种细胞因子在转基因后4,12,20及48小时的时间动态变化.结果发现,B7+Raji细胞可诱导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B7+Jurkat细胞可诱导IL-2和IFN-γ的分泌,而B7-Raji细胞及B7-Jurkat细胞均未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IL-2和IL-4在T细胞活化4小时即可检测到,IFN-γ在T细胞活化12小时可检测到,在20小时出现峰值.结论:B7-1基因的导入可有效地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T细胞,B7-1在T细胞活化和分化中起着更主要的作用.

  • Flt3和c-kit在脐血CD34+干/祖细胞中功能性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艳萍;邹萍;肖娟;黄世昂

    为了解作用于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受体Flt3和c-kt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鲜分离的和体外不同培养时间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Flt3和c-kit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Flt3和c-kit的mRNA水平表达,并在体外对受体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新鲜脐血CD34+细胞中(68.8±15.4)%为Flt3+,(50.6±12.7)%为c-kit+,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二者表达逐渐下降.结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Flt3和c-kit阳性表达可维持2-3周,其配体FL和SCF在培养的第1周内对细胞扩增效果显著.

  • 动员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中的策略探讨

    作者:宋文刚;张明徽;章卫平;曲迅;宋宪民;王健民;曹雪涛

    探索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动员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以便在干细胞动员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及时收取干细胞,把握佳移植效果.将经药物动员的移植供者的外周血用CD34和CD45荧光抗体标记,用红细胞裂解液将红细胞裂解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运用恰当的分析窗口、有效的设门分析结合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确定CD34+细胞在窗口中的确切位置,统计CD34+细胞在有核细胞中的比例.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可有效地测定0.05%-0.1%的CD34+细胞的相对含量,在药物动员的第5或6天,多数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达到峰值,某些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可超过1%.结论:通过标记中的有效阻断和多参数分析,本方法可对动员外周血中微量的CD34+细胞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对适时采集干细胞进行移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精子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

    作者:尹俊;王鸿利;王学锋;璩斌;储海燕;李稻;陈红兵;康文英;段宝华;戚正武;王振义

    利用精子载体技术通过人工授精观察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将含有人FⅧBD(B-domain deleted)cDNA的质粒pRC/RSV-hFⅧBD转染至小鼠精子,通过人工授精使母鼠受孕.新生小鼠出生后第4周,应用PCR筛查hFⅧBD cDNA阳性转基因幼鼠,取转有人FⅧBD cDNA幼鼠的血液检测血浆中的人FⅧ抗原和抗体,分别用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检测脾、肝、肺和肾组织中人FⅧBD cDNA的转录和表达.结果发现,人工授精后20只受体母鼠7只受孕,共产下11只仔鼠,存活9只.PCR筛检出3只转有人FⅧBD cDNA的阳性鼠.3只阳性鼠血浆中的人FⅧ抗原量分别为8.65 ng/ml,7.84 ng/ml和8.44 ng/ml,人FⅧ的抗体均为阴性.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3只F1代阳性幼鼠的脾、肝、肺和肾组织中均有人FⅧBD cDNA的转录和表达.结论提示,利用精子载体法可以制备转有人凝血因子Ⅷ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并表达人FⅧ蛋白,这为用精子载体技术生产转基因动物并将之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Ⅷ提供了实验依据.

  •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与端粒酶对肝癌和白血病细胞系凋亡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登举;张瑶珍;孟凡凯;张东华;刘文励

    为了观察化疗药物三尖杉酯碱(HRT)、长春新碱(VCR)和依托泊苷(VP-16)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醇(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MTT、流式细胞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生物发光分析及Western印迹等方法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一定浓度的化疗药物作用24小时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在同样作用条件下,端粒酶活性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以HRT的作用明显.结论:HRT,VCR和VP-16可能是通过抑制Ras/Raf/MEK/ERK1/2信号传导通路、降低ERK活性、减少ERK1/2靶基因的转录活化、间接下调端粒酶活性这一共同的作用机制而发挥作用的;细胞凋亡是端粒持续缺失的的结果.

  • p15INK4b基因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王震;李扬秋

    在肿瘤抑制基因中,p15INK4b基因由于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逐渐受到关注.系列的研究表明,随着MDS向AML的演进,p15INK4b基因由于其外显子1启动子区的5'CpG岛发生高度甲基化而失活.这种类型的甲基化限于MDS细胞克隆,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可较为敏感地将其检测到.p15INK4b基因的失活抑制了细胞因子如Fas抗原、TGF-β和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蛋白介导的细胞凋亡.由于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MDS的密切关系,调节其甲基化状态可能会成为治疗MDS的一个新途径.

  • WT1介导的转录调控通路与白血病

    作者:段卫明;陈子兴

    WT1基因编码的锌指转录因子能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其中很多靶基因涉及调节细胞周期和增殖分化,而WT1本身也接受其上游基因的调控,如NF-κB和GATA-1等,这样便构成WT1介导的转录调控通路,参与造血系统发育的调控.如果转录因子的表达脱调控以及随之而来的正常基因表达态势受干扰,常会引起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动态平衡的紊乱,终导致白血病.本文就WT1介导的转录调控通路与白血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陶丽菊;覃月秋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86例AL患者血脂的含量.结果显示,AL患者甘油三酯(TG)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L患者化疗后达完全缓解者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C,LDL-C及HDL-C显著升高(P<0.05);未缓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对AL患者的疗效判断和病情监测是一项简单而又重要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脂
  • 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清G-CSF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王春森;董巍;张晋琳;王晓冬;唐义平;祝彪;万纯黔;甘茂州

    检测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并探讨其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IN患者40例血清G-CSF水平,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G-CS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及SLE组血清G-CSF检出率分别为11/40和10/40,两者血清G-CSF水平无差别,分别为(27.34±8.00)ng/L及(26.76±7.26)ng/L;CIN患者血清G-CSF检出率为27/40,血清G-CSF水平为(134.04±89.29)ng/L,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LE组(P<0.01).结论:CIN患者可能存在G-CSF利用障碍.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迈格尔)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减少症10例临床研究报告

    作者:王维秀;龚翠玲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迈格尔)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选择经过传统药物治疗而血小板仍处于较低水平的1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皮下注射迈格尔0.75 mg,治疗1-2疗程,每个疗程15天.结果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血小板数明显增加,与此同时病人的临床出血症状也随之改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迈格尔对慢性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减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全国首届半匹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非清髓性移植研讨会

    作者:

中国实验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