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城乡结合部健康体检者血糖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作者:李艳玲;王翠侠

    目的 了解城乡结合部健康体检人群血糖和血脂状况.方法 对2011年1416名在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者的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者血糖、胆固醇平均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38%、49.08%、27.47%,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异常检出率逐渐增加.血糖和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而胆固醇异常检出率女性(52.69%)显著高于男性(41.79%).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异常检出率男性40~5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女性50~60岁年龄组明显增加,60岁以上年龄组高.结论 城乡结合部健康体检者血糖和血脂的异常检出率较高,尤其是胆固醇.所以,必须加强相关项目的定期检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高温超导心磁图仪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邸春霞;华宁;林乐健;唐发宽;马平;杨涛

    目的 初步探讨高温超导心磁图仪在冠心病诊断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 入选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拟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3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和冠心病组(59例,其中52例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安装于磁屏蔽室内的四通道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心磁图仪,分别于冠脉造影前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行心磁图检查,比较冠心病患者不同时刻病理性电流区域存在的强度及时间,以每幅图分级的平均数(ACTM)、异常电流分布图占所有电流密度分布图的比率(RAM)作为判断标准.结果 冠心病组ACTM和RAM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ACTM和RAM较介入前明显改善.结论 高温超导心磁图作为一种简单、无创、价格低、敏感性高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脉介入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估.

  • 社区人群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张志凌;朱天刚;边红;张龙方;王雪莲;赵兰;刘琳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人群外周动脉粥样硬化(EcAS)的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社区人群进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cAS以复合性斑块多见,发生率为46%,其次为单纯性斑块39%,单纯IMT增厚1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锁骨下动脉(SA)、颈动脉(CA)、股动脉(FA)、腹主动脉(AbAO)和髂总动脉(CIA),分别为70%、66%、53%、52%和48%,SA、CA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AbAO、CIA和FA(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结论 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A、CA、FA、AbAO和CIA,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

  • 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筛查方法的研究

    作者:李晓燕;刘娟;孙青;张国明;韩淑芳;张红明

    目的 探索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物理查体、12导联心电图分析筛查,在960名士兵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作为高危组(120例),从剩余士兵中随机匹配正常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士兵5000米跑步前、后(跑步前30 min,跑步后30 min)血浆中肾上腺素(EPI)、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结果 两组士兵运动后血浆EPI、CRP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血浆NO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运动后高危组血浆EPI和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1.1±10.3)ng/L比(101.9±12.5)ng/L,(33.9±5.8)ng/L比(28.1±4.1)ng/L],高危组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2.3±12.3)μmol/L比(108.3±9.7)μmol/L] (P<0.05).结论 本方法有助于对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对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4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建国;陶凉;陈绪发;刘燕;庾华东

    目的 总结43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 手术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23例,三尖瓣置换(TVR)6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36例、Ⅱ级7例.结论 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 重症法洛四联症的镶嵌手术治疗

    作者:刘浪;陈凯明;赖锋华;林世廷;朱伯卫;陈泽科;钟瑞平

    目的 总结重症法洛四联症(TOF)镶嵌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方法、效果和意义.方法 筛选病例:重症发绀型法洛四联症17例,通过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检查确诊.术前介入治疗:重症TOF在根治术前予以侧支血管堵塞术,其中2例采用AGA Plug血管塞堵闭体肺侧支血管,1例采用国产先健动脉导管未闭(PDA)Amplatzer封堵器,其余均采用COOK非可控弹簧圈栓塞体肺侧支血管.侧支血管堵塞术后立即行一期外科根治手术.结果 全组手术皆获得满意效果.随访2.0~2.5年,无严重并发症,患儿发育正常.结论 镶嵌手术治疗重症TOF安全、有效、可行,比单一外科手术效果好.

  •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识别与诊断

    作者:殷国田;王显良;杨秀丽;李波;武惠敏;赵国安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特点,提高识别与诊断能力.方法 对我院11例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症状询问,心电图、心肌酶学、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7例心绞痛,2例非典型胸痛.造影显示11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直径达6~10 mm,其中右冠状动脉(RA)7例,左前降支(LAD)4例,左回旋支(LCX)3例;2例扩张血管内血栓形成.结论 冠脉以单支血管瘤样扩张为主,右冠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冠心病高度相似,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可尽早确诊.

  • 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活性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新宪;邓昌明;杨刚;黄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单支冠脉病变28例,多支冠脉病变20例;再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38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术前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自动计算出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结果 冠心病患者各项时域指标平均值为SDNN (70.7±23.5)ms,SDNN (51.6±22.8)ms,rMSSD(30.4±16.9)ms,PNN50 (7.0±5.2)m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多支冠脉病变者进一步降低.结论 冠脉病变程度越重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明显,因此心率变异性检测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作者:谢文超;李平;陈坚;林智海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常规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如血压未达标则加用缬沙坦和比索洛尔至血压达标.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d,连用4周.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和ICAM-1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4周血清hs-CRP和ICAM-1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周,瑞舒伐他汀组的血清hs-CRP和ICAM-1水平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1267,P=-0.0333; t=5.7905,P=-0.0000).结论 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ICAM-1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炎症.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慧敏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检查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1年6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通过超声观察心脏瓣膜的形态、回声、厚度、活动度、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心腔大小及左心功能.结果 检出退行性钙化瓣病350例,总患病率58.3%,其中男性检出150例(42.9%),女性检出200例(57.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检出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出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呈递增趋势,超声心动图可及早发现,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 左西孟旦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疗效评价

    作者:陈鑫;陈亮;吉文庆

    目的 评价左西孟旦注射液对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等心衰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终末期心衰患者50例,其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NYHA分级),检测hs-CRP、BNP水平,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两组均予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左西孟旦注射液.在接受左西孟旦治疗3d后,两组重新检测hs-CRP、BNP、LVEF和LVEDd.结果 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心脏彩超测定LVEDd及LVEF,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BNP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终末期心衰疗效肯定,可在常规治疗效果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终末期心衰患者CRP及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可作为终末期心衰的治疗药物.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385例治疗分析

    作者:胡振东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385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1例,女性154例,年龄6个月至43岁,平均(4.31±1.62)岁,体重6.0~68.0(16.32±6.23)kg,血红蛋白70~240(17.25±3.12)g/L,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四根治术.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12例,死亡率3.12%,以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主要手术并发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4例、呼吸衰竭12例、肾功能衰竭2例、肺部感染24例、二次开胸止血6例、胸腔积液13例、心律失常5例.随访晚期无死亡患者.结论 根治手术是法洛四联症的主要治疗方法.精准的术前解剖诊断,适宜的手术时机、手术指征,术中满意的右心室流出道疏通,严密完全的缺损修补,准确及时的ICU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连续动脉心排量监测在冠脉搭桥术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何毅;梅举;丁芳宝;汤敏;刘浩;韩晨俊;杨琦

    目的 观察连续动脉心排量监测(FloTrac/Vigileo系统)对冠脉搭桥术后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可行性,分析其与肺动脉导管心排量监测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手术12例,术后经颈内静脉放置肺动脉导管,并将桡动脉连接至FloTracTM传感器和VigileoTM监测仪.在既定时间点以及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时,通过热稀释法间断测量心指数(ICI)和外周血管阻力(ISVR),并同时记录动脉压法测得的心指数(APCI)和外周血管阻力(APSVR).根据ISVR测得值,将所测得的数据分为ISVR正常组和ISVR异常组,分析两组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共记录数据267组.ISVR正常组160组数据,CI相关值r=0.76.Bland-Altman分析两方法一致性良好:偏倚为0.003 L·min-1·m-2,精确度为0.5 L·min-1·m-2,95%置信区间为(-0.99~0.98).ISVR异常组107组数据,CI相关值r=0.21.Bland-Altman分析两方法一致性较差:偏倚为0.17 L·min-1·m-2,精确度为0.82 L·min-1·m-2,95%置信区间为(-1.79~1.44).结论 危重患者术后监护中,在患者外周血管阻力正常时,FloTrac/Vigileo系统能连续动态地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在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异常时,FloTrac/Vigileo系统的准确性需进一步评估.

  • 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王俊岭;刘红涛;曹雪滨;毛继康;刘兆川;刘亚忠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 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0.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 LDL-C/HDL-C比值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师姗姗;刘幼文;金光临;潘楚梅;王涓;曾繁芳

    目的 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予前降支置入支架的患者119例,依据血浆LDL-C/HDL-C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1年,评估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①与LDL-C/HDL-C比值较低的两组相比,比值较高组患者体重指数、女性患者百分率、吸烟人数及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hs-CRP)、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则较低(P<0.05).②第1组风险比(HR)1.04,95%可信区间(CI)0.98~1.08,第2组HR 1.16,95%CI 1.08~1.20,第3组HR 1.27,95%CI 1.19~1.36(P<0.05).随着LDL-C/HDL-C比值的升高,PCI术后1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陈士萍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368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结果 3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41例,发生率为11.1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冠脉多支病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较高比例并发心房颤动.左房内径增大、冠脉多支病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

  • 影响心力衰竭心肌重构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春荣;戴海龙;光雪峰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CHF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肌重构是引起CHF的重要因素之一[1].心肌重构是指心肌重量、大小和形状的改变.其特征主要是: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及某些细胞(或肌纤细胞)凋亡、非细胞成分(胶原纤维)的异常增加和心肌代谢以及电生理的改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细胞因子与心肌重构关系密切.

  • 血压晨峰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金排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终导致这些靶器官损害.血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明显波动,存在血压变异,而清晨血压变异程度为显著.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且多发生在清晨时段.因此,人们推测清晨血压的骤升是发生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 MiRNAs与心肌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妍;薛军;吴迪;马宁

    微小RNA (miRNA)是一类19~25个碱基内源性、具有高度保守性的非编码RNA序列,它通过和靶基因分子mRNA的3'-非编码碱基配对,指导效应复合物RISC下调靶基因的表达.MiRNA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分化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心肌肥厚是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引起的长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神经体液因素异常综合作用的结果[1,2],心肌肥厚的过程包括心肌细胞体积的增大和蛋白合成的增加.目前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激活了miRNA介导心肌细胞间信号传导通路和转录调控过程,并指出miRNAs可能是基因治疗心脏病的潜在靶标.本文就其在心肌肥厚心室重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微小RNA 心肌肥厚
  • 心房结构重构与心房颤动

    作者:陈金岭;吴永全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einberg等[1]对全球4个主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房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国一项来源于29 079例30~85岁患者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标准化率为0.61%,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房颤的患病率必将不断攀升.然而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机制方面入手,寻找预防和治疗房颤的新方法、新手段势在必行.

  • 华法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要跟东;石建平

    尽管维生素K拮抗剂(VKA)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己接近半个世纪,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很大的争议[1].VKA属于香豆素类衍生物,临床使用的VKA包括华法林、苯丙香豆素和醋酸香豆素,目前常使用的是华法林.此文对华法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心力衰竭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姚红;王艳红;刘慧荣

    目的 观察大鼠心力衰竭过程中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定期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4+T和CD4+CD25+Foxp3+Treg/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①大鼠经腹主动脉缩窄术处理8周时,心功能明显下降,心衰模型建立成功.②在腹主动脉缩窄术处理4周、8周时,心衰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4+T和CD4+CD25+Foxp3+Treg/CD4+T比例较同期sham组明显降低(P<0.05);在处理12周、16周时,其比例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发病过程中Treg细胞明显下调.Treg细胞可能成为心衰免疫调节治疗的新靶点.

  • 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对人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徐慧;文薏;谭虹

    目的 探讨缺氧复氧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性影响,以及卡托普利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不同的缺氧和复氧时间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应用缓激肽β2受体阻断剂、PKC阻断剂、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和NF-κB阻断剂分别与卡托普利共同孵育细胞,再对内皮细胞行缺氧复氧损伤,观察细胞形态和死亡率的变化,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还原酶(GSH-PX)的浓度.结果 单纯缺氧组和缺氧复氧组均可见细胞变圆、收缩、脱落;细胞死亡率均较正常培养组增加;MDA浓度增高,而SOD和GSH-PX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缺氧和复氧时间的延长,上述变化愈明显.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后,细胞形态基本保持正常,上述多项检测指标与缺氧复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给予上面4种阻断剂后,卡托普利的预处理保护作用均部分消失,与卡托普利预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缺氧复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氧复氧可以导致细胞死亡率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和抗氧化能力减弱,并且此种变化具有时间依赖性.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可以减轻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这一过程涉及缓激肽β2受体、PKC途径、一氧化氮和核因子的转录等多种因素的参与.

  • 炎症性左下肺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沈莉;袁芳;周新福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持续性胸痛、胸闷、气短2h"入院.患者入院2h前无诱因在休息时突然出现前胸疼痛,为闷痛,深吸气时加重,向双上肢、颈部及后背部放射,与体位及活动无关,伴胸闷、气短、头痛、头晕,无发烧、咳嗽、咳痰及黑蒙、晕厥.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0.10 mV.既往有高血压史4年,高血压为1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未予治疗.

    关键词: 炎症 肺静脉血栓
  • 儿茶酚抑制素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新标志物

    作者:郑刚

    儿茶酚抑制素(Catestatin,CST)是一个具有21个氨基酸残基的内源性多肽,其前体嗜铬细胞颗粒蛋白A (chromogranin A,CHGA)是在肾上腺嗜铬细胞和肾上腺能神经元胞浆颗粒中与儿茶酚胺共同储备及释放的一种主要蛋白[1].CHGA的酶切产物CST有较强的抑制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nAChR)的作用,CST具有刺激释放儿茶酚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心脏、降低心肌收缩力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活性[2].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