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13例肺栓塞合并心衰患者术后应用体外膜式氧合治疗的体会

    作者:方艺潭;谷天祥;汤锐

    目的 总结成人肺栓塞合并心衰术后应用体外膜式氧合技术(ECMO)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对我院13例成人肺栓塞合并心衰术后行体外膜式氧合技术治疗,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7~65岁,采用静脉-动脉转流,辅助期间流量范围1.5~3.0 L/min,ECMO辅助时间(82.4±47.1)h,维持活化凝血酶时间(ACT)200~220 s.结果 13例患者应用ECMO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均成功撤除ECMO,并康复出院.结论 体外膜式氧合技术可以降低肺栓塞取栓术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改善气体交换,是治疗肺栓塞术后合并心衰患者的有效手段.

  • 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测定左室大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珊珊;徐予;罗鸿幸;武新宇

    目的 评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est MPI)、心肌磁共振显像(MRI)和超声心动图(Echo)测定左室大小的相关性,分析Rest MPI中左室大小与缺血程度、缺血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121例于住院1周内行Rest MPI、MRI、Echo三项检查的患者,分别测定左室大小.将MRI、Echo检测结果分别与Rest MPI检测结果比较,行直线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 Rest MPI横径、长径均较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偏低.Rest MPI横径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呈正相关(r=0.873,P<0.01;r=0.867,P<0.01);Rest MPI长径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呈正相关(r=0.868,P<0.01;r=0.850,P<0.01).经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Rest MPI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均有等价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缺血程度、缺血面积与左室横径均呈正相关(r=0.631,P<0.01;r=0.642,P<0.01),与左室长径均呈正相关(r=0.632,P<0.01;r=0.641,P<0.01).结论 Rest MPI与MRI、Echo对评估左室大小具有等价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缺血程度、缺血面积与左室大小相关.

  • 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冠心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永亮;苗立夫;李健;王丽丽;张之瀛

    目的 探讨CYP2C 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因冠心病(CHD)就诊并成功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168例,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24例.全部完成CYP2C 19基因型及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正常代谢型(包括正常和超代谢型)和异常代谢型(包括中间和幔代谢型)两组.采用改良TEG法测定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氯吡格雷正常反应型(NCR,血小板抑制率≥30%)和氯吡格雷低反应型(LCR,血小板抑制率<30%).结合基因型及TEG的检测结果,将基因型为正常代谢型+TEG结果为NCR患者分为A组,正常代谢型+TEG结果为LCR或异常代谢型+TEG结果为NCR患者归为B组,异常代谢型+TEG结果为LCR患者为C组.A组及B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C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随访三组9~12个月内主要出血事件和不良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多支病变、支架植入数量、辅助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及B组安全终点(主要出血事件,均为0)和疗效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靶血管病变再狭窄、再发心绞痛)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低于A组(P=0.042),C组靶血管病变再狭窄低于B组(P=0.046).与A、B组比较,C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未见增加(P=0.247;P=0.647).A、B组均未出现呼吸困难,C组出现2例呼吸困难(8.1%).C组未增加出血风险.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型联合TEG指导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对氯吡格雷基因型为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且同时合并ADP抑制率<30%的患者应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

  • 血清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

    作者:艾民;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321例和非CHD患者201例.CHD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低危组156例、中危组97例和高危组68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TBIL)及LDL-C/(HDL-C+TBIL)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①LDL-C/(HDL-C +TBIL)高危组(0.35±0.16)高于对照组(0.13±0.08)、低危组(0.15±0.09)及中危组(0.19±0.11) (P<0.05);②TC/(HDL-C+TBIL)高危组(0.51 ±0.27)高于对照组(0.24±0.11)、低危组(0.31±0.21)及中危组(0.35±0.23)(P<0.05);③LDL-C/(HDL-C+TBIL)及TC/(HDL-C+TBIL)指数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91,r=0.572,P<0.01).结论 血清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之一.

  • 4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急诊手术的临床经验

    作者:邓毅权;王广阔;蔡丽霞;张志刚;成祥军;李伦明;梁湘源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对4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施行急诊手术,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18~60(38.1±5.3)岁;体重36.9~72.7 (50.7±6.1)kg;病程8~96(40.1±5.2)h;破入右室26例,破入右房14例,同时破入右房右室者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者2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窦瘤修补术同时矫正心内畸形.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迟发性出血,2例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2~96(59.7±11.1)个月,结果满意.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急诊手术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可积极防治并发症.

  • 24h动态心电图中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研究

    作者:潘华;杜建英;张文静;李国平

    目的 通过观察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在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P波离散度(Pd)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126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A组(偶发房早)、B组(频发房早及短阵房速)和C组(阵发性房颤);D组为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2例).检测并记录患者的Pd、Pmax、LADD及Pd、Pmax阳性率,并预测Pd、Pmax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Pd、Pmax都升高显著,其中C组为显著,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LADD关系不大.A、B、C三组中,B组的Pd、Pmax阳性率分别为66.67%、71.43%,C组的Pd、Pmax阳性率分别为78.57%、83.33%,较A组(40.48%、47.62%)显著升高,差异明显(P<0.05).比较Pd和Pmax的预测值,灵敏度比较接近,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较Pmax升高明显,阴性预测值则微微低于Pmax;比较Pmax+Pd与单个的指标,阴性预测值与特异度下降(60.34%、61.80%),但是阳性预测值与灵敏度有所增加(92.07%、93.20%).结论 P波离散度可以作为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新的指标,而联合检测Pd与Pmax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细胞炎症的影响

    作者:周涛;何巍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心肌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的风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停跳组和不停跳组,停跳组在心脏停跳下完成瓣膜置换手术,不停跳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完成手术.分别于CPB转机前(T1)、CPB转机30 min(T2)、术中关闭右房时(T3)和CPB结束后24 h(T4)、72 h(T5)、120 h(T6)共6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肌钙蛋白I(cTnI)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分别于打开和关闭右心房时取右心房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心肌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含量.结果 T3~T5时不停跳组cTnI浓度[依次为(2.51±0.35)μg/L、(3.77±0.30)μg/L、(0.12±0.03)μg/L]低于停跳组[依次为(6.55±0.48)μg/L、(7.08±0.41)μg/L、(4.47±0.53)μg/L];不停跳组CK-MB[依次为(0.55±0.09)μkat/L、(0.67±0.11)μkat/L、(0.38±0.09)μkat/L]低于停跳组[依次为(0.68±0.11)μkat/L、(0.84±0.12)μkat/L和(0.74±0.13)μka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跳组TNF-α、IL-6、IL-8上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5),而IL-10上升幅度较不停跳组小(P<0.05).结论 CPB心内直视手术时存在心肌炎症,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可能与该手术方式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

    作者:邓冰晴;王开权;李金国;杨兵;胡剑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5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诊断为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同时间段内在同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利用三维超声斑点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心脏进行扫描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病例组(47.78±3.19)mm,对照组(47.73±2.59)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病例组(27.05±2.15)mm,对照组(26.87±2.13)mm]、左心室射血分数[病例组(60.49± 1.96)%,对照组(60.57±2.02)%]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室间隔厚度[病例组(12.70±0.85)mm,对照组(7.83±0.84)mm]、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病例组(10.56±0.73)mm,对照组(7.17±0.69)mm]病例组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的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病例组(15.17±1.21)%,对照组(20.15±1.17)%]、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病例组(27.49±4.73)%,对照组(38.05±5.40)%]、三维应变[病例组(32.55±4.77)%,对照组(41.97±4.50)%]低于对照组,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病例组(30.24±1.72)%,对照组(24.81±1.66)%]、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病例组(45.27±1.91)%,对照组(41.47±1.46)%]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常规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数据进行判别分析,分类正确率分别为85.31%和100.00%.结论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于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有独特的优势,可将这部分患者和健康人进行区分,对该类患者的诊治有着重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 胎儿心室强回声灶的临床意义及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李雪梅;冯新恒;李敬府;陈宝霞;李媛媛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内强回声灶(ELF)的临床意义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323例孕中期(20~26周)胎儿发现的心室内强回声灶的超声特点,并在孕晚期及胎儿出生后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323例胎儿中302例孕晚期(35~38周)心室内的强回声灶回声减低或消失,21例胎儿出生后心室内强回声灶仍然存在,6个月随访消失.结论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多为暂时性的超声表现,预后良好.

  • 关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阳卓良;谭华清;唐湘宇

    冠心病患者冠脉之间存在一些细小的吻合支,这些吻合支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冠脉血管狭窄>70%时,这些血管的吻合支会受到缺血、缺氧等应激的刺激,并逐渐开放形成侧支循环[1].有临床试验发现,冠心病患者即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近,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也呈现非常明显的不均一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形成情况是导致这种不均一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多年来对冠脉侧支循环的研究从未中断过.良好的侧支循环能够挽救心肌细胞的坏死,延长局部缺血心肌的存活时间,限制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3].目前对侧支生成建立的诸多研究中,比较公认的结论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影响侧支生成的重要因素[4].但即使相似的狭窄程度,患者的侧支生长情况仍有很大差异,说明存在更为重要的因素影响侧支循环的形成.目前对引起不同个体之间侧支生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争议,尚未有定论.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影响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疾病、药物及相关生化因素进行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思捷;曲丽峰;尹小龙;戴海龙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连续7h睡眠中发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每次气流中止10 s以上(含10s),或平均每小时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超过5次而引起慢性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及混合型,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主要为上气道的塌陷引起的血液病理性变化[1],会频繁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从而成为多种全身性疾病的危险因素.OSAS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咽喉部疾病的源头性疾病,已日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实OSAS与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有着密切关系[2,3],其中与高血压之间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互相影响[4].本文主要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程峰;光雪峰;戴海龙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1]提示,先心病的发病率占全部活产婴儿的6‰~10‰,国内每年估计有15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出生.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Rashkind和Miller通过球囊导管实施房间隔造口术,标志着介入治疗开始进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范畴[2].目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可分为两大类.

  • FoxO1转录因子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倩晨

    FoxO1转录因子属于FoxO家族成员,含有一段约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保守DNA结合域,由FKHR基因编码,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FoxO转录因子家族是维持心血管内稳态的关键,其中以FoxO1为重要[2].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发生和发展与FoxO1密切相关.

  • 气道阻塞性睡眠障碍与心房颤动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杨水祥;庄文娟

    心房颤动(房颤)的人群发病率为1%~2%[1],它使卒中、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死亡风险及住院日增加[2,3].研究表明,房颤患者气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强烈提示OSA可能促使房颤的发生和持续[4].目前认为OSA的严重程度与房颤发生相关,OSA严重程度可通过监测夜间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来判断.目前认为OSA患者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呼吸暂停诱发的缺氧、胸腔内压的改变、交感迷走神经失衡、心房重塑、氧化应激、炎症和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5].如果考虑肥胖与房颤的相关性,OSA和房颤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大.本文对OSA和房颤之间的联系、OSA患者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和OSA合并房颤患者的新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高血压小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PI3K/Akt/SREBP1信号活化及表型转化研究

    作者:韩阳;高登峰;李明军;倪亚萍

    目的 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处理组1(150 ng·kg-1·min-1 AngⅡ)、处理组2(300 ng·kg-1·min-1 AngⅡ)、处理组3(600ng·kg-1·min-1 AngⅡ)和缬沙坦组(600 ng·kg-1·min-1AngⅡ+40 mg·kg-1·d-1缬沙坦)处理28 d.观测小鼠血压和动脉血管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血管SREBP1的表达.将VSMC分为正常组、处理组1(0.1×10-6 mol/L AngⅡ)、处理组2(0.5×10-6 mol/L AngⅡ)、处理组3(1×10-6 mol/L AngⅡ)、缬沙坦组(1×10-6 mol/L AngⅡ+1×10-6 mol/L缬沙坦)、LY294002组(1×10-6 mol/L AngⅡ+10 ng/mL LY294002)、沉默对照组(1×10-6 mol/L AngⅡ+scramble siRNA)、沉默组(1×10-6 mol/L AngⅡ+SREBP1 siRNA)处理,免疫印迹检测细胞SREBP1、Akt、磷酸化Akt(p-Ak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gⅡ处理组小鼠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缬沙坦组与处理组比较血压降低.相比于对照组,处理组小鼠血管壁增厚、管腔增大,缬沙坦处理则抑制血管重塑.AngⅡ处理组小鼠主动脉血管SREB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缬沙坦组.SREBP1、磷酸化Akt、OPN在处理组VSMC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而在缬沙坦组、LY294002组和沉默组中低于处理组;α-SMA在处理组中表达降低,而在缬沙坦组、LY294002组和沉默组中升高.结论 AngⅡ通过活化PI3K/Akt/SREBP1通路调控VSMC表型转化,诱导小鼠动脉血管重塑.

  • 丹参酮ⅡA对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淑妮;郭浩

    目的 探究丹参酮ⅡA应用于充血性心衰患者对心功能改善以及内皮功能保护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充血性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抗心衰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参酮ⅡA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素、一氧化氮、6-酮-前列腺素、假血友病因子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健康组.结果 健康组参与者与心衰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及并发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组比较,心衰组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的6-keto-PGF1α、NO、LVEF水平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vWF、NT-proBNP水平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明显好转.观察组的NT-proBNP(4.90±0.2)ng/L、vWF(112±29)%、NO(26.02±13.0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38.73±8.81)%和6-keto-PGF1α(68±51)ng/L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6-keto-PGF1α和vWF水平与患者的心衰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参酮Ⅱ能够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可能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善有关系.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二丁酰环磷酰苷钙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

    作者:张文;肖勇;高妍;贾兴泽;林荣;曹梅娜;夏豪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二丁酰环磷酰苷钙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16例,按照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施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二丁酰环磷酰苷钙,不同剂量组使用的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对四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前的NT-proBNP、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NT-proBNP、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从(955.34±113.58)pg/ml、(23.46±4.53)mg/L、(38.41±2.11)%、(57.53±3.57)mm变化为(851.08±98.83)pg/ml、(21.37±3.25)mg/L、(39.79±3.01)%、(55.80±2.89)mm,低剂量组患者的四个指标分别从(955.87±103.71)pg/ml、(24.18±4.48)mg/L、(39.21±2.52)%、(57.48±3.64)mm变化为(848.12±102.83)pg/ml、(21.11±3.16)mg/L、(41.00±3.22)%,(54.91±335)mm,中剂量组患者的四个指标分别从(956.28±105.86)pg/ml、(23.78±4.57)mg/L、(38.52±2.34)%、(56.52±3.28)mm变化为(921.23±93.64)pg/ml、(20.84±3.22)mg/L、(41.81±3.57)%、(53.99±4.25)mm,高剂量组患者的四个指标分别从(956.49±118.12)pg/ml、(24.55±4.62)mg/L、(38.74±2.21)%、(56.13±3.91)mm变化为(794.62±112.57)pg/ml、(19.12±2.88)mg/L、(42.54±4.36)%、(48.38±3.81)mm,治疗后四组患者四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C反应蛋白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119,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27,P<0.05).Bonferonni检验两两比较的x2检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与其他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二丁酰环磷酰苷钙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NT-proBNP和C反应蛋白指标,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在更大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 麝香通心滴丸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县立;饶玲璋;熊慧;戴文琴;刘骁;赵金河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9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麝香通心滴丸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麝香通心滴丸组患者PCI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用麝香通心滴丸70 mg/次,3次/d;对照组患者PCI术后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1年,每半月复诊1次.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麝香通心滴丸组总有效率为97.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能有效控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中药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观察

    作者:刘硕霖;吴娜琼;赵肸;郭远林;高莹;朱成刚;卿平;董倩;刘庚;李建军

    目的 观察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降脂疗效及安全性较血脂康单药治疗的优势.方法 3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接受血脂康单药1.2 g治疗组(n=16)和血脂康1.2 g联合依折麦布10 mg治疗组(n=16),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脂谱,以及肝肾功能、血糖、肌酸激酶、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血脂康单药组基线血脂谱TG(1.74± 1.39) mmol/L、TC (4.72±1.00)mmol/L、HDL-C(1.25±0.51)mmol/L、LDL-C (2.92±0.89)mmol/L,服药3个月后血脂谱TG(1.14±0.67)mmol/L、TC(3.87±0.66)mmol/L、HDL-C(1.36±0.47)mmol/L、LDL-C(2.20±0.59)mmol/L,其中TC降幅18.0%,LDL-C降幅24.7%.血脂康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组基线血脂谱TG(1.64±0.91)mmol/L、TC (5.24±1.11)mmol/L、HDL-C(1.38±0.63)mmol/L、LDL-C (3.34±0.68)mmol/L,服药3个月后血脂谱TG(1.51±l.33)mmol/L、TC(3.99±1.14)mmol/L、HDL-C(1.31 ±0.48) mmol/L、LDL-C(2.08±0.75)mmol/L,其中TC降幅24.0%,LDL-C降幅37.7%.安全性指标:ALT、AST、Cr、BUN、Glu、CK服药前后两组均无明显变化.Hs-CRP两组服药后均下降,且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组降幅更大.结论 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降TC、LDL-C、hs-CRP的疗效明显优于血脂康单药方案,安全性与血脂康单药相似.

  • 盾叶冠心宁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史威力;赵尊兰;赵英帅;李兵;王留义

    目的 观察盾叶冠心宁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血清Hcy水平≥15 μmol/L)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A组(n=76)和B组(n=80).A组给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治疗,B组在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增加常规剂量的盾叶冠心宁片(0.32 g,一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利用Endo-PAT2000仪器采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测定反应性充血指数(RHI),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体重、血压、体质指数(BMI)、RHI、TG、TC、HDL-C、LDL-C、UA及Hcy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TG、TC、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B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A组(P<0.05);A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B组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RHI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且B组增高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5).通过Pearson或者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两组患者RHI与血清Hcy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RHI值与血清Hcy呈明显负相关.盾叶冠心宁可以改善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cy及参与血脂代谢有关.

  • 腔静脉横断心外吻合术用于青少年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一例

    作者:姜博伦;张超纪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7岁,2016年9月因运动后乏力伴呼吸困难就诊于昆明市延安医院,诊断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房间隔缺损”.患者自幼较同龄人矮小瘦弱,运动后易感疲劳、喘息伴呼吸困难,正常活动无特殊不适,平步行走、上楼无明显受限.2017年3月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心外科.体格检查:身高145 cm,体重30 kg,无力型体型,可见杵状指.视诊心尖搏动增强,心尖可触及抬举样搏动,S1增强,P2亢进,P2>A2,胸骨左缘2/3肋闯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

  • 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双支血管严重痉挛一例

    作者:裘存新;胡剑平;周恩平;王国强;章锡林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发作性胸闷1个月,加重1周”于2017年1月7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胸闷不适,伴背胀、出汗等,活动后多发,休息时亦有发作,每次5~10 min,未就诊.近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发作频率明显增多,在外院就诊,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转入黄山市人民医院.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发热、畏寒,无咳嗽、咳痰,大小便正常.近半月来睡眠不佳.原有高血压病史数年,服氨氯地平等降压治疗中.无糖尿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有吸烟史,20支/d×30年.

  •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心外科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性分析

    作者:姚静;赵瑞洁;孙天牧

    目的 探讨与分析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心外科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外科术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沿用目前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33±0.67)分和(2.34±0.41)分,都明显低于术后1d的(7.29±2.19)分和(7.41±2.09)分(P<0.05).在术后14 d,观察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并且遵医行为、合理用药、生活规律、病情监测的比例都比对照组高(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达到100%,而对照组为89.1%,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术后14 d观察组的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等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心外科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更加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自我良好行为的建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无缝隙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倪加风;赵振娟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救护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将急诊科收治的9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对护士进行无缝隙护理培训并采用无缝隙护理,优化护理流程,两组护理均持续至出院时.比较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37.4±13.1)min,住院时间为(10.4±5.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7±27.3)min和(13.3±6.4)d;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为6.38%,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比对照组的23.4%和27.66%明显要低;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85.11%)比对照组(53.19%)明显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应用于AMI患者,可及时为AMI患者提供优质、系统的护理,可有效提高AMI患者救护的质量,缩短AMI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效果良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