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作者:冯义;肖志坚;徐世才;卢士红;刘斌;刘津华;韩忠朝

    目的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肝素用脐血CD34+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D34+细胞,用TPO、IL-11和肝素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CFU-M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祖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组群(CD34+、CD41a+、CD61+、CD34+CD41a+和CD41a+CD61+)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1a)和透射电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异种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的巨核祖细胞功能.结果单用TPO 7 d时,CD34+CD41a+细胞扩增(4.0±1.7)倍;与IL-11联用后扩增到(10.5±4.8)倍;再加入肝素后扩增达(29.9±6.4)倍,TPO+IL-11+肝素组扩增倍数为TPO组、TPO+IL-11组的7.5、2.85倍,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PO+IL-11+肝素组巨核祖细胞中大集落(>50个细胞/集落)达(106.8±26.9)倍,较TPO、TPO+IL-11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将扩增第7天的巨核细胞静脉输注于经放射预处理的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可明显加速其血小板及白细胞的恢复并提高小鼠生存率.电镜显示扩增的巨核细胞有一定的界膜发育等成熟特征,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有正常巨核细胞功能.结论TPO、IL-11和肝素组合的培养体系可有效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

  •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孙天胜;任继鑫;史建国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G)移植后在体内存活情况以及对大鼠脊髓损伤长期的修复作用.方法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做OEG培养,大量增殖并标记.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B、C组以250 mm·g打击T13脊髓致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完全消失,A组在打击区中央用尖刀横行切断脊髓;D组仅做与A、B组相同节段的椎板减压,不挫伤脊髓.A、B组在脊髓远近断端距离挫伤区边缘1 mm的脊髓中线上,深度分别为1.75、1.5、1.0、0.5 mm处,各注入200 000个OEG;C组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的DMEM培养液;D组不做处理.术后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和体重变化.术后24周取脊髓标本,做HE染色、嗜银染色、抗神经原纤维(NF)免疫组化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标记的OEG在体内存活情况.结果手术后4周,A、B、C组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术后4~24周BBB运动功能评分A、B组均高于C组(P<0.01),16周以后BBB评分变化较小.HE染色A、B两组脊髓损伤区结构紊乱,纤维走行方向扭曲不一致,细胞数目较多,C组大鼠脊髓损伤段常有明显空洞存在,纤维含量少且扭曲.嗜银染色和免疫组化抗NF染色显示无论在损伤区还是损伤头、尾端,A、B组神经纤维数量多于C组,但都少于相同节段的D组(P<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OEG大量存在于脊髓损伤段周围.术后各组大鼠均出现体重减轻.术后2周,D组大鼠体重恢复至术前重量,此后逐渐增加.术后4周,A、B、C组大鼠体重降至低,与D组(Sha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后,A、B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而C组大鼠体重增加不明显;A、B组大鼠体重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EG移植具有一定促进脊髓损伤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 重组轮状病毒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的小鼠保护性

    作者:刘晓;李嘉琦;熊新宇;陈瑜娜;彭梅;代青;文喻玲;陈元鼎

    目的评价重组表达的轮状病毒(RV)抗原表位疫苗的小鼠体内保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以FlockHouse virus病毒外壳蛋白为载体的外源抗原表位呈递系统(FHV-RNA2系统)中构建和重组表达RV Vp4蛋白上第223~262位抗原表位(REABC);在原核系统[质粒pET,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REABC免疫小鼠用细胞培养适应的参照RV Wa(G1PA型)和SA11(G3P2型)经口腔灌胃攻击,对RV攻击后的免疫小鼠和对照小鼠的感染症状、排毒情况、血清抗体中和病毒感染性效价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REABC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强的抗-Wa和抗-SA11株血清中和抗体和特异的免疫记忆反应,有效保护免疫小鼠对Wa和SA11的攻击(不腹泻),减少病毒在体内复制水平和排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重组表达RV抗原表位REABC对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 血管内微弹簧圈用于基因运载体系

    作者:梅林;孙洪范;唐丽娜;杨菁;常津;宋存先

    目的血管内微弹簧圈应用于基因运载体系的研究.方法将抗腺病毒单克隆抗体用共价键结合于白金微弹簧圈的胶原涂层表面,从而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固定在弹簧圈上.细胞培养试验观察弹簧圈上或其附近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A10)的转染.Ad-GFP修饰的弹簧圈植入动物模型的颈总动脉(CCA)中.7 d后,取出弹簧圈,用于免疫组化和GFP表达,聚合酶链反应评价病毒的分布.结果细胞培养试验显示大量的GFP活性细胞集中在弹簧圈的表面,证明了局部定位基因运载效果.携带Ad-GFP的弹簧圈植入动脉瘤动物模型的CCA中,免疫组化和荧光显微镜显示:7 d后取出的弹簧圈表面附着大量GFP活性细胞,血管腔内机化血栓中有(13.3±2.0)%的细胞表达了GFP.PCR显示,肺、肝和肾中无Ad-GFP分布.结论微弹簧圈可作为介入性脑血管内局部定位基因运载的平台,用于栓塞术与基因治疗相结合治疗动脉瘤.

  • 脊柱转移瘤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郭卫;艾克拜尔;汤小东;李南;唐顺;李大森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引起的椎体塌陷、脊髓压迫或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7年12月~2003年12月,我中心经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93例,包括胸椎转移53例,腰椎转移33例,颈椎转移7例.男性53例,女性4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1例、肾癌13例、前列腺癌8例、肝癌5例、乳腺癌13例、甲状腺癌5例、结肠癌3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未发现原发病灶者17例.无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39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54例,其中完全瘫痪者16例,不完全瘫痪者38例.病变累及1个脊椎节段者69例,2个脊椎节段者20例,3个以上脊椎节段者4例.所有接受手术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均超过6个月.随访时间为10~72个月.结果93例患者中,87例(93.5%)术后疼痛得到缓解;5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47例术后麻痹症状改善;16例完全瘫痪的患者中,7例在减压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了1~2个等级;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79例,约占患者总数的85%.结论对于单节段或两个相邻节段的脊椎转移瘤应按原发肿瘤处理,行前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坚强的内固定术.对于脊椎转移瘤压迫脊髓的病例均应尽早行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手术,缓解神经麻痹症状,增加脊椎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前后柱生长板的组织学形态

    作者:邱勇;朱锋

    目的通过观察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脊柱前后柱软骨生长板的组织形态学,了解AIS和CS患者生长板组织学特征.方法17例AIS患者,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13.6岁;均有累及胸段的脊柱侧凸,术前Cobb角65~115°,平均893°;Risser分级0~3.CS患者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3岁;术前Cobb角30~75°,平均48.8°;Risser分级0~2.取材部位分别为椎体前方正中和棘突顶端软骨生长板.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生长板软骨细胞层结构变化,同时将AIS、CS患者按Risser征分为Risser≤1和Risser>1两组,利用RY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AIS前柱(终板软骨)细胞增殖活跃,肥大细胞密集且厚度较大;后柱软骨增生程度一般,肥大细胞层厚度较前柱低.图像分析:AIS组Risser≤1和Risser>1两组患者前柱软骨增殖层和肥大细胞层绝对和/或相对高度及面积大于后柱且部分参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S患者前后柱软骨增殖层和肥大细胞层厚度和面积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段AIS患者青春期脊柱前后柱软骨生长板组织形态学差异有显著性,这种差异可能与AI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 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脑胶质瘤多药耐药基因1的表达

    作者:孔建新;宋千;刘延鹏;王成伟;张庆林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对胶质瘤耐药细胞系C6/adr中MDR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胶质瘤细胞株C6/adr作为胶质瘤体外耐药模型,针对MDR1基因mRNA的AUG起始区-9~+6序列合成反义和相应的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均经硫代磷酸化修饰.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MDR1-AS)序列为5'-CTCCATCACCACCTC-3',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MDR1-S)序列为5'-GAGGTGGTGATGGAG-3'.在脂质体介导下MDR1-AS、MDR1-S转染C6/adr细胞,48 h后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噻唑蓝快速比色法检测MDR1-AS的细胞毒性作用;半定量RT-PCR检测MDR1-AS处理前后的MDR1 mRNA的差异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P糖蛋白(P-gp)的阳性细胞率.结果MDR1-AS对C6/adr细胞无毒性作用;MDR1-AS处理后MDR1 mRNA的差异表达由处理前的106%降至30.44%;P-gp阳性表达率亦由处理前的100%降至32.77%.结论MDR1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可有效抑制MDR1mRNA及P-gp的表达,从而为基因治疗耐药胶质瘤提供了实验依据,有望开发成为逆转胶质瘤耐药的反义药物.

  • 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特点

    作者:王岩;张雪松;张永刚;刘郑生;肖嵩华;刘保卫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LSS)患者神经根性压迫的原因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7月~2002年12月本院骨科治疗的27例DLSS患者,术前进行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通过神经根性特定体表分部确定受压神经根序列和侧别.全部患者进行X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和腰椎管造影,并确定神经根受压位置.结果27例患者中6例存在L3神经根性症状,13例存在L4神经根性症状,15例存在L5神经根性症状,9例存在S1神经根性症状.L3、L4神经根多在侧凸凹侧的神经根孔或神经根孔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和狭窄,L5、S1神经根则较多在侧凸凸侧的侧隐窝位置存在压迫.结论DLSS患者神经根性损害出现在侧凸凹、凸两侧,出现的几率相近;神经根性损害的分布均接近于骶正中平分线,此结果可能与侧凸的非正常应力有关系.

  • 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选择性与个体化

    作者:杨惠林;顾晓晖;陈亮;陆俭;毛海青;孟斌;牛国旗;赵刘军;唐天驷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选择性与手术的个体化.方法选取2002年4月~2004年6月术前核磁共振各序列存在信号改变的17例22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并根据X线片及CT分析各病例骨折的特点,个体化地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皮双侧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两枚可扩张球囊于塌陷终板下方,扩张球囊抬升终板以恢复椎体高度,并在持续透视监控下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 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前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分别为(35.32±13.15)%、(27.53±12.61)%,术后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分别为(14.21±12.43)%,(16.2±7.5)%,骨折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5.3±4.2)°矫正至术后的(8.6±5.1)°,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均能于术后次日下地行走,未发现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地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进行个体化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小鼠衰老相关新基因Arzc的克隆

    作者:陈?;张俊武

    目的鉴别和克隆与小鼠衰老相关的新基因.方法采用改进的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技术分析正常老化和年轻BALB/C小鼠大脑皮层mRNA的差异表达,差异显示的新表达序列标签(EST)经Northern杂交验证后,作为出发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引物,以小鼠大脑皮层总RNA的反转录产物为模板通过PCR克隆全长cDNA.结果差异显示分析共获得表达差异明显的EST 42条,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中29条为已知基因cDNA片段,13条可能为新EST.对新EST进行Northern杂交验证后,对确证在正常老化鼠皮层表达明显下调的1个EST,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全长cDNA,得到1个新的1 382 bp的cDNA序列,命名为Arzc,获得GenBank注册号AY344585.该序列含有1个261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的编码多肽包含86个氨基酸残基,与噬菌体编码的重组酶/整合酶的一段氨基酸序列有较高同源性.结论鉴别并克隆到一个可能与小鼠衰老相关的新基因Arzc.

  • 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斑块Bcl-2/Bax的基因表达

    作者:门保忠;周定标;张笑明;石怀银

    目的观察Bcl-2/Bax凋亡调控基因在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探讨该基因表达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人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42例,根据病理学分为稳定型(19例)和不稳定型(23例)两组,8例正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作为对照组.Bcl-2/Bax抗凋亡基因表达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Bcl-2在不稳定型斑块中分别表达20和9例,在稳定型斑块中表达11和4例(P<0.05);在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泡沫细胞均有表达.Bax在不稳定性斑块中分别表达18和11例,在稳定性斑块中分别表达8和5例(P<0.05);在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Bcl-2/Bax在细胞成分聚集的肩区,表达强度在不稳定型斑块中明显高于稳定型斑块(P<0.01).结论Bcl-2/Bax在不稳定型斑块的表达均高于稳定型斑块,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的表达可能是调控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之一.

  •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

    作者:王明栋;马文斌;郭梅;史彦芳;王洪;王任直;杨堤;方川

    目的分析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经内分泌学及磁共振检查诊断的8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2.3岁;平均病程12个月;临床症状依次为头痛、面部改变、手足变大、身材高大、月经不调、闭经、泌乳、视力下降;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口鼻蝶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经口鼻蝶显微术后患者生长激素泌乳素高分泌状态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头痛不同程度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有5例恢复正常,4例视力下降及泌乳消失.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确诊依赖于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该型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与侵袭性相关;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 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冬妍;文煜冰;李航;李学旺

    目的探讨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3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少量、中等量蛋白尿患者分别占40.8%和37.9%,大量蛋白尿患者占21.4%.蛋白尿程度越重的患者,血压、血胆固醇水平越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血管损害加重(P<0.01).结论蛋白尿能够间接反映紫癜性肾炎肾脏病变的轻重,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脏的各项病理改变加重、肾小球损害与肾小管间质、血管的病变程度平行.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

    作者:金今;赵振国;翁习生;杨新宇;赵宇;邱贵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8例,再次手术者43例(4.6%).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3~84个月).按Macnab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优:11例(27.5%)、良:16例(40%)、可:8例(20%)、差:5例(12.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间盘组织摘除不彻底,同一间隙间盘组织再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以及神经根粘连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前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手术术式,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将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次手术治疗;对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纳洛酮对离体人脑神经元缺氧损伤谷氨酸释放的影响

    作者:朱波;李兰英;薛玉良;叶铁虎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人脑神经元缺氧模型,探讨纳洛酮对神经元缺氧损伤中谷氨酸释放的影响.方法应用无血清原代培养人胚胎大脑神经细胞,经神经微丝染色证实可获得富含神经元的混合培养细胞.将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给药组(纳洛酮终浓度分别为0.25、5、10 μg/ml).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缺氧组和给药组细胞进行缺氧结合无糖处理(氧糖剥夺)l h并继续复氧培养24h.于复氧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外液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细胞存活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结果缺氧组细胞外液LDH、谷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TT法测得光密度(OD)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应用纳洛酮后,随药物浓度增加,各组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与缺氧组比较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0.05,P<0.01),MTT法测得OD值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0.01),至纳洛酮10μg/ml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减少缺氧神经元的谷氨酸释放,减轻兴奋性神经毒性,对神经元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颈椎椎弓根螺钉瞄准器的研制与实验

    作者:黄东生;苏培强;马若凡;李春海;彭焰;刘尚礼

    目的探讨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使用瞄准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8具颈椎标本,经CT平扫测量C3~C7各椎弓根轴线的内偏角度及在关节突上的投射点,X线双斜位片测量椎弓根轴线的头/尾偏角度及在关节突上的投射点.将标本分为两组,用2.8 mm×30 mm的螺钉置入,第1组用手工按定位点及角度直接置入,第2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可三维调节角度并可术中矫正的颈椎椎弓根螺钉瞄准器置入螺钉.结果第1组C3~C7共40枚螺钉,13枚螺钉位于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但未侵犯临近结构,18枚有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第2组C3~C7共40枚螺钉,36枚位于椎弓根内,4枚穿破椎弓根,但未侵犯临近结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过程中使用瞄准器有利于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可进入临床使用.

  • 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作者:徐红;陈丽萌;李学旺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 23例,未发生CIN 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根据造影后2周内血肌酐(Scr)水平是否下降至造影前水平,将发生CIN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12例)和肾功能未恢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前肾功能、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日出入量.结果所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IN发生率为52.3%(23/44),其中Scr在132.6~168 μmol/L患者的CIN发生率为42%(8/19),Scr>176.8μmol/L的患者CIN发生率为60%(15/25);在23例CIN患者中,造影剂用量平均(144.79 ±71.8)ml,其中用量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占43.5%(10/23),危险因素评分为5.14±1.3,与未发生CIN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与CIN的发生呈正相关(F=10.4,P=0.003).发生CIN患者造影后24、48、72 h的Scr、肌酐清除率(Ccr)与造影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造影前后尿量无明显变化.发生CIN患者12例(52.2%)造影后2周内Scr下降至造影前水平,11例(47.8%)肾功能未恢复,其中4例(17.4%)造影后开始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组与肾功能未恢复组患者造影前Scr水平[恢复组(194.5±70.7)μmol/L,未恢复组(443.8±282.9)μmol/L]、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人数(恢复组2/12,未恢复组8/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造影前Scr水平以及造影剂是否超过安全剂量与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预后相关.

  • 不同恶性行为卵巢癌细胞系DPP Ⅳ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忠民;卢永科;韩莹;姜继勇;袁晓东

    目的探讨二肽肽酶Ⅳ(DPP Ⅳ)基因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试验鉴定A2780、SKOV-3、HO-8910、HO-8910PM卵巢癌细胞系的恶性行为差异;应用酶活性测定、流式细胞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DPP Ⅳ基因在A2780、SKOV-3、HO-8910和HO-8910PM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与卵巢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结果4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HO-8910PM、HO-8910、SKOV-3、A2780细胞系.DPP Ⅳ基因在A2780、SKOV-3、HO-8910和HO-8910PM细胞系中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0.7512±0.0012、0.5596±0.0015、0.3369±0.0009和0.2777±0.0006;酶活性分别为0.79±0.02、0.64±0.03、0.21±0.02和0.18±0.01;流式细胞术测定DPP 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57.83±1.14、538.53±5.29、130.50±1.46和33.14±0.47.卵巢癌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与DPP Ⅳ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83和-0.991;与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988和-0.968;与酶活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868和-0.983.结论DPP Ⅳ基因的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酶活性与卵巢癌细胞系的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呈负相关性.

  • 长节段脊柱内固定术后即刻刚度变化

    作者:张嘉;吕维加;叶启彬;邱贵兴

    目的测试长节段猪脊柱标本在完整、松解后及内固定后的刚度变化.方法选择12节段猪脊柱标本12具,测定其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的刚度;切除椎间盘、小关节及前后纵韧带松解脊柱,测定其各向运动刚度;用钛合金材料的双棍PRSS系统进行内固定后重复测试各向运动刚度.结果与完整脊柱的刚度[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刚度分别为52.89±15.98、105.43±56.38、42.09±14.73、(16.94±4.85)N·mm/°]相比,松解后脊柱各向运动的刚度[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刚度分别为44.04±13.73、41.46±10.80、31.75±7.23、(9.10±2.07)N·mm/°]均明显减小(P<0.05),而内固定后脊柱各向运动的刚度[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刚度分别为385.96±143.25、138.96±59.41、152.56±87.15、(55.91±16.49)N·mm/°]均明显高于完整脊柱(P<0.05).结论长节段脊柱内固定术后的即刻刚度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均高于完整脊柱.

  •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作者:于胜吉;邱贵兴;辛大江;陈晓峰;郑裕东;王迎军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观察其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能力.结果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新生骨形成时间早:术后2周,植入材料内部有骨小粱形成,术后8周移植材料四周及内部均有大量新生骨形成,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填充;骨修复完成时间早:术后12周,新生皮质骨结构清晰,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结构,髓腔再通;抗压力强:12周时所修复骨缺损标本的抗压力,PHBV/SGBG组明显高于PHBV/HA组(P<0.05),而与自体松质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解速度快:术后4周材料开始降解,术后12周材料大部分已被吸收,材料与新骨面积的百分比由4周时的60%下降到8%.结论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成骨时间早并且修复完全,材料本身可以完全降解,是一种理想的骨科替代材料,亦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干预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贾连顺;袁文;陈雄生;陈德玉;叶晓健;倪斌;肖建如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临床功能评价:优175例(47.94%)、良129例(35.34%)、可44例(12.05%)、差17例(4.6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手术时机、病变程度及手术技术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 小剂量纳洛酮在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赵丽云;叶铁虎;张银中;赵红

    目的研究在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中加用小剂量纳洛酮对镇痛效果、吗啡用药量及其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9例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和纳洛酮组接受术后静脉PCA治疗.吗啡组为150ml盐水中加入60 mg吗啡(PCA剂量为吗啡1 mg),纳洛酮组为在吗啡组的基础上加入6 μg/kg纳洛酮.记录启动PCA泵后0、2、4、6、8、12、24 h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的消耗量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在启动PCA泵2 h时,吗啡组和纳洛酮组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4、6、8 h后安静时吗啡组VAS评分分别为(43.6±5.4)、(38.2±4.6)、(42.3±4.8)mm,纳洛酮组为(37.6±6.0)、(31.8±5.4)、(33.2±6.3)mm;活动时吗啡组VAS为(51.6±6.0)、(42.8±5.6)、(48.3±4.9)mm,纳洛酮组为(49.6±5.8)、(37.2±6.0)、(42.1±5.3)mm,两组VAS在安静和活动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24 h吗啡总用药量纳洛酮组(36.6±13.5)mg较吗啡组(43.7±14.6)mg显著减少(P<0.05);恶心、呕吐在4、8 h时纳洛酮组的发生率较吗啡组低(P<0.05),头晕、瘙痒及呼吸频率、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排气时间、镇静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术后吗啡PCA治疗药液中加入小剂量纳洛酮可增加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消耗量,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

    作者:钱文伟;邱贵兴;吴志宏;刘勇;王以朋;仉建国;翁习生;杨新宇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 Western法比较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成骨细胞合成分泌Ⅰ型胶原的差异.结果AIS患者顶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呈现退变征象,软骨下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顶椎凹侧关节突成骨细胞分泌的Ⅰ型胶原(112.00±7.26)较凸侧(106.36±8.63)多(P<0.05).结论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成骨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

  • 胸椎脊髓损伤电生理和临床感觉检查的进展

    作者:胥少汀

    胸椎脊髓损伤电生理检查主要集中在颅磁刺激器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EP),有小鱼际肌群MEP、立干肌MEP、肋间肌MEP和腹内斜肌MEP,检查完全和不完全脊髓损伤病例损伤平面上及下方的立干肌,可检出损伤平面以下临床上尚无恢复迹象、而有电生理恢复的立干肌,同时显示同侧立干肌、腹内斜肌受同侧未交叉纤维的皮质脊髓束支配情况.临床感觉检查中的皮肤电刺激感知阈检查比2点鉴别试验准确,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损伤平面上及下行定量感觉检查包括震动感阈值、轻触觉、温觉检查,疼痛和皮肤轴突感觉反射,在完全和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以上温觉有改变,其阈值升高.

  • 脊柱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

    作者:邱贵兴;徐宏光;翁习生

    脊柱固定是治疗脊柱疾病的常用手段,但固定融合的同时会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发生相应地变化,由于应力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出现邻近节段病.其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继发性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获得性脊椎滑脱、不稳等,一些患者不得不因此而再次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其防治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寻求相应的防治方法.

  • 植物雌激素的心血管效应

    作者:徐海珊;戴顺龄;孙仁宇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与雌激素结构近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主要介绍植物雌激素的分类和来源,从植物雌激素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效应阐述其对心脏的作用;通过对血脂代谢、动脉血管、细胞因子和凝血纤溶系统的调节,阐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galE基因敲除后空肠弯曲菌变异株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作者:束晓梅;蔡方成

    空肠弯曲菌(CJ)是胃肠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某些血清型CJ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关系密切.据报道,76%轴索型GBS患者有近期CJ感染的证据.本研究用Benjamin博士馈赠的galE基因敲除CJ变异株(galE变异株)和亲代株CGHB9313作系列对比研究,探索galE变异株作为减毒活菌苗候选株的可能性.2004-02-23收稿

  • 血小板反应素Ⅰ在糖尿病大鼠各组织细胞的表达

    作者:韩曙;张晓明;袁张根

    目的对血小板反应素Ⅰ(thrombospondin-Ⅰ,TSP-Ⅰ)在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中各组织细胞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并对其功能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石的简化式记述系统

    作者:孙西钊;王影;张志伟

    当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放式泌尿系手术取石.为了便于ESWL病案记载、预测碎石费用、合理制订治疗方案,尤其是计算机数据存储和统计学分析,本文对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资料的记录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一套简化式记述系统,包括图解和代码两部分.

  • 褪黑激素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钠通道的影响

    作者:尹毅青;罗爱伦;郭向阳;任洪智;叶铁虎;黄宇光

    褪黑激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具有昼夜分泌节律的激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视交叉前核、边缘系统和垂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发挥生理作用.有研究表明离子通道是褪黑激素发挥作用的终效应器之一.本研究以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褪黑激素对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的影响,探讨褪黑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 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母婴血液利多卡因浓度和血气变化

    作者:马传根;牛强

    硬膜外阻滞是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其常用的局部麻醉药是利多卡因,本文主要观察利多卡因通过胎盘屏障情况及母婴血液利多卡因的浓度.

  • 对脊柱外科一些手术的浅见

    作者:卢世璧

    骨转移瘤是较常见的疾病,其中约5%~20%脊柱转移性瘤会侵犯脊髓而加重症状,近年来应用联合治疗措施已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常需必要的内固定器材重建以稳定脊柱手术,且必须在全身情况能耐受的情况下进行.脊柱融合内固定引起邻近节段退变的并发症逐步引起人们重视,力学检测证明,其与脊柱节段性融合后邻近节段关节活动加大有关.临床结果批判"脊柱内固定融合越坚固越好"的观点,避免脊柱固定器材的滥用.人工椎间盘的应用短期效果尚好,长期效果及长期并发症尚待观察.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荣获中国期刊界高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