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多排CT评价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及疗效

    作者:史燕杰;陈颖;李晓婷;王之龙;孙应实

    目的 评估多排CT对食管鳞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CT对食管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肿瘤医院就诊的接受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13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采用CT对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病灶行TN分期,并评价CT肿瘤退缩分级(TRG)和病理TRG.根据术前CT TN分期分为治疗有效(T0-2N0)、无效(T3-4N+)和疗效不确定(T3-4N0或T0-2N+)3组,比较各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 以术后病理T和N分期为金标准,2名医生采用CT诊断治疗后T和N分期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50%、54%(c=0.718,P<0.001)和59%、56% (κ=0.753,P<0.001),一致性均较好.CT诊断TRG的整体准确率仅为27%.生存曲线显示,病理TRG与总生存有显著关联(x2=8.13,P=0.04),随分级增高,生存变差;CT预测的TRG与总生存无显著关联(x2=1.17,P=0.286),但表现出分级增高,生存变差的趋势.135例患者中,19例(14.07%)有效,46例(34.07%)无效,70例(50.37%)疗效不确定.有效组、不确定组和无效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1.5%、47.3%和18.5%,其中有效组高于不确定组(x 2=1.518,P=0.63)和无效组(x2=12.04,P=0.0016),不确定组明显高于无效组(x 2=14.468,P=0.0003).结论 CT对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准确性不高.CT TN再分期对评估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免疫调节细胞FoxP3+Treg及免疫蛋白PD-L1在宫颈病变微环境中的表达

    作者:马茜;赵敏伊;魏星;赵娟;杨婷;张倩;王凯;杨筱凤

    目的 检测免疫抑制细胞FoxP3+ Treg和免疫蛋白PD-L1在宫颈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P3和PD-L1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45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病变组织中的FoxP3+ Treg(H=43.211,P=0.000)和PD-L1蛋白(t=213.00,P=0.00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随着病理级别升高,FoxP3+ Treg的侵袭性(H=28.307,P=0.000)和PD-L1蛋白在异常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增加(t=239.000,P=0.028);FoxP3+ Treg与异常分化细胞中PD-L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364,P=0.003).结论 在宫颈癌进展的不同病理阶段,局部微环境中FoxP3+Treg数目随官颈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而增多,异常分化细胞中PD-L1的表达增强.

  • 全身麻醉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戡;尹毅青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后患者在恢复室发生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全身麻醉的14 4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恢复室是否发生再次气管插管将患者分为再次插管组和对照组,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后.结果 14 407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再次气管插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17.55, 95% CI:3.08~59.84,P=0.001)及冠心病(OR=5.98,95%CI:1.67 ~21.42,P =0.006)、术中出血量大于12ml·kg-1 (OR=27.83,95%CI:10.75~54.62,P<0.001)和胸内手术(OR=22.96,95%CI:12.66 ~48.19,P=0.004)是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合并COPD及冠心病、术中出血量大于12 ml·kg-1和胸内手术是全身麻醉后发生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且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 硼替佐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方达;李汇华;田翠;聂皓;郑月宏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炎性机制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喂养1周适应后随机分为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4组,每组10只.AngⅡ组采用皮下埋植AngⅡ缓释泵[1000 ng/(min·kg)]复制动物AAA模型,BTZ组和AngⅡ+BTZ组同时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BTZ腹腔注射50μg/kg每周2次.28 d后取材测量统计腹主动脉大直径及AAA发生率.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中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目,qPCR检测组织中黏附因子(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核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NF-κB)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小鼠的腹主动脉大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00 ±0.01)、(0.99±0.01)、(1.50±0.13)和(1.20±0.04) mm (F=8.959,P=0.000),其中,AngⅡ组明显高于Sham组(P=0.000)和AngⅡ+BTZ组(P=0.015).AngⅡ组、AngⅡ+BTZ组和Sham组的AAA发生率分别为60%、17%和0.HE染色结果显示,AngⅡ组血管壁厚度及炎症细胞浸润数目较Sham组和AngⅡ+BTZ组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ngⅡ组CD3+T淋巴细胞浸润数为107.9±15.9,明显高于Sham组的0(P=0.000)和AngⅡ+ BTZ组的0.8±0.5 (P=0.000).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造模1周后,AngⅡ组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比例为(13.50±0.69)%,明显高于AngⅡ+BTZ组的(10.40±0.78)%(=3.009,P=0.040);造模4周后,AngⅡ组的CD3+T淋巴细胞比例为(22.70 ±0.93)%,明显高于AngⅡ+BTZ组的(15.10±0.97)% (t=5.654,P=0.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ICAM-l的mRNA表达水平相比于Sham组升高比例分别为1.00±0.15、0.34±0.03、1.93±0.54和0.83±0.08 (F =6.797,P=0.001),其中,AngⅡ组明显高于Sham组(P =0.011)和AngⅡ+BTZ组(P =0.009).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ngⅡ组NF-κB核转录抑制因子磷酸化水平较Sham组和AngⅡ+BTZ组明显减少,并伴随p65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BTZ可能是通过抑制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下调ICAM-1表达,并进一步抑制CD3+T淋巴细胞聚集,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抑制AAA发生发展.

  • 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袁斯远;王新祥;郝伟欣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基础研究中选择适当的SS小鼠模型可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本文总结了SS自发小鼠模型、基因工程SS小鼠模型和实验诱导型SS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可行性

    作者:张大明;谢彦婷;薛华丹;王萱;金征宇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82例拟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1) 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 50 ml碘普罗胺模式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2) 100 kV组:采用100 kV管电压+90 ml碘普罗胺的模式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70 kV组的剂量长度乘积为(195.8 ±46.9)mGy·cm,较100 kV组的(461.6±57.9) mGy·cm下降了57%(t=-22.848,P=0.000).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的CT值明显低于100 kV组(t=-2.502,P=0.014),股浅动脉(t=3.053,P=0.003)和腘动脉(t=4.013,P=0.000)的CT值明显高于100 kV组.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远端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的SNR和CNR及胫腓干的SNR均明显低于100 kV组(P均<0.05).70 kV组主动脉(t=2.893,P=0.000)和足部动脉(t=3.776,P=0.000)的伪影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1.000,P=0.002)和足部动脉(t=2.893,P=0.010)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100 kV组,股-腘动脉(t=-1.000,P=0.000)和小腿动脉(t=4.261,P=0.000)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2.048,P=0.044)、股-腘动脉(t=8.370,P=0.000)、小腿动脉(t=8.315,P=0.000)和足部动脉(t=7.202,P=0.000)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100 kV组.结论 在外周动脉CTA扫描中,与常规方案相比,70 kV管电压50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 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盐水冲洗速率对检查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曼;王怡宁;易妍;王沄;刘珮君;金征宇

    目的 探究并优化在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采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时,不同盐水注射速率对该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 共前瞻性连续入组68例临床可疑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均采用第3代双源CT进行前瞻性大螺距技术冠状动脉CTA扫描.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患者扫描电压值的智能选择,根据所选不同管电压值对应选择其对比剂注射方案,即70 kV的对比剂量和流速分别为18 ml和3.0 ml/s,80 kV的对比剂量和流速分别为21 ml和3.0 ml/s.然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31):盐水追加方案为流速3.0 ml/s;B组(n=37):盐水追加方案为流速4.0 ml/s;A、B两组盐水总量均为40 ml.比较两组间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和主观图像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剂量(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0.12) mSv比(0.37±0.13) mSv;t=-0.40,P=0.70],所有患者的平均ED为(0.43 ±0.28) mSv.A组右冠状动脉远段(76.04±62.46比43.96±26.94;t=2.67,P=0.01)和左回旋支近段(69.60 ±43.13比44.08±24.08;t =2.96,P=0.01)的对比噪声比均明显高于B组,其余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2.53,P =0.47).结论 采用超低剂量对比剂方案行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CTA检查时,使用与对比剂流速相同的盐水冲洗速率可获得更好的检查图像质量.

  • 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杜倩妮;隋昕;宋伟;宋兰;徐晓莉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0例临床拟诊肺栓塞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A组(n=35)行常规CTPA扫描模式(120kV,80ml对比剂);(2)B组(n=35)行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测量所有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尖段肺动脉、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胸前空气及背部肌肉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每例患者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共同对肺动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两组图像质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等级检验,并计算Kappa(c)值评价2名医师对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CT值、SNR、CNR和ED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两组患者在肺动脉主干[(300.62±77.54) HU比(332.80±102.80) HU;t=-1.53,P=0.13]、右肺上叶尖段肺动脉[(361.72±84.92) HU比(325.37±87.86) HU;t=1.81,P=0.08]和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CT值[(359.54±89.61) HU比(318.26 ±87.19) HU;t=2.00,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图像右肺上叶尖段(22.81±6.05比19.80±6.60;=2.05,P=0.04)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22.65±6.37比19.28±6.63;=2.23,P=0.03)CNR均明显高于B组.A、B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分别为1(1,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3).两位医师分析图像质量的一致性非常好(c=0.87,P=0.01).A组的ED为(4.33±1.80) mSv,明显高于B组的(0.92±0.23) mSv(t=11.72,P=0.00),B组的ED值较A组降低了约79%.结论 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CTPA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 胰腺局灶性实性病变CT灌注参数特征及不同算法的比较

    作者:李平;朱亮;薛华丹;刘昌义;徐凯;李娟;孙婷;金征宇

    目的 总结胰腺局灶性实性病变CT灌注参数的特征,评估Deconvolution和Maximum slope+ Patlak方法所测得的灌注参数之间的一致性及两种测量方法之间是否可相互替换.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全胰腺CT灌注检查、经术后及穿刺病理证实为胰腺癌(PAC)患者22例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患者22例(共37个病灶),全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管电压80kV、管电流100mA,进行28次连续动态体积扫描,静脉注射45ml碘普罗胺,速率5ml/s,随后追加40ml盐水,速率5ml/s.由1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用Maximumslope+ Patlak及Deconvolution method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测量并记录其灌注参数.结果 Wilcoxon非参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AC(BFM比BFD,Z=-3.263,P=0.001;BVD比BVP,Z=-3.978,P=0.000)和pNET(BFM比BFD,Z=-5.212,P=0.000;BVD比BVP,Z=-2.633,P=0.008)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s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PAC(BFM与BFD,γ=0.845,P=0.000;BVD与BVP,γ=0.964,P=0.000)和pNET(BFM与BFD,γ=0.759,P=0.000;BVD比BVP,γ=0.683,P=0.000)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灌注参数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AC的BFM/BFD和BVD/BVP几何均数及其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77 (0.61 ~0.99)和1.42 (i.13~1.79),pNET的BFM/BFD和BVD/BVP几何均数及其95% LOA分别为0.66 (0.51 ~0.86)和1.15 (0.88~1.50).结论 无论在PAC还是pNET中由Deconvolution和Maximum slope+ Patlak方法所测得的灌注参数BF、BV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种测量方法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两者之间的转换范围较窄,所以两种测量方法之间可以相互替换.

  • 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体质量指数20~30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明;易妍;曹剑;王怡宁;齐冰;马硕;王沄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行超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体质量指数(BMI)为20~30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4例BMI为20~ 30 kg/m2、接受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根据自动选择电压值分为2组:(1)70 kV组(n=91):正常BMI (20 kg/m2≤BMI≤25 kg/m2)患者65例,高BMI (25 kg/m2< BMI≤30 kg/m2)患者26例;(2) 80 kV组(n=43):正常BMI患者12例,高BMI患者31例.70 kV组患者对比剂注射总量为18 ml(速率为3.0 ml/s),80 kV组患者对比剂注射总量为21ml(速率为3.0 ml/s).比较两组间和亚组间的有效剂量(ED)、客观图像质量和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70 kV组的ED为(0.24±0.04) mSv,较80 kV组的(0.51±0.05)msy低53% (H=3.37,P=0.02).70 kV组和80 kV组中正常BMI患者间(H=1.81,P=0.23)及高BMI患者间(H=0.91,P=0.84)的CNR和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 kV组和80 kV组中正常BMI患者间(Z =0.79,P=0.76)及高BMI患者间(Z =0.77,P=0.81)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BMI为20 ~ 30 kg/m2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部分患者管电压选择值会高于其同水平BMI患者,以保证得出相同水平图像质量.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可以帮助技师更加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合患者的佳电压值.

  • 第3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在结肠CT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刘婧娟;潘卫东;薛华丹;李斌;王萱;孙昊;王沄;刘炜;金征宇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ADMIRE)在降低结肠CT辐射剂量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53例患者行结肠CT检查,仰卧位为120 kV标准低剂量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俯卧位为70 kV扫描,然后采用ADMIRE进行图像重建,扫描范围一致;比较两者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70 kV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分别为(1.47±0.23) mGy、(68.85±13.82)mGy·cm和(1.03±0.21) mSv,明显低于120 kV的(2.96±0.61) mGy (t=25.356,P=0.000)、(136.97±32.77)mGy·cm(=22.246,P=0.000)和(2.05±0.49) mSv(t=22.293,P=0.000).70 kV联合ADMIRE的信噪比为3.60±0.58,明显高于120 kV的2.34±0.47(t=-18.036,P=0.000);噪声为(11.81±1.93) HU,明显低于120 kV的(14.39±2.57) HU(t=7.856,P=0.000).两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分总体κ值为0.843 (P=0.000).二维图像结果显示,70 kV联合ADMIRE的噪声明显低于120 kV (Z=325.000,P=0.000)、图像总体质量评分明显高于120 kV (Z=78.000,P=0.001),两者的锐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00,P=0.180),所有评分均为4~5分.三维虚拟内镜图像结果显示,70 kV联合ADMIRE和120 kV在图像总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4.000,P=0.059),所有评分均在4~5分.结论 第3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联合ADMIRE较120 kV常规扫描,可在保证结肠CT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

    作者:林路;王怡宁;易妍;曹剑;孔令燕;钱浩;张洪芝;吴炜;王沄;金征宇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3月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3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ATP负荷70 kV动态心肌灌注成像(MPI)(前瞻性心电触发摇篮床扫描模式,收缩末期采集,扫描时间32 s)联合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基于AHA-17段模型,定量计算ATP负荷下心肌血流量(MBF),比较血流灌注正常及异常节段MBF值;基于SCCT-18段模型评价CCTA图像质量,计算CT检查有效剂量(ED).以后续介入冠状动脉造影(CCA)为参照,分析CCTA(对CCA≥50%狭窄)及MPI(分别对CCA ≥50%及≥70%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3例行ATP负荷MPI联合CCTA检查的患者中,有12例行后续CCA检查.ATP负荷MPI中,共13例(56.5%)患者的77个(19.7%)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其MBF值明显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93 ±22) ml/(100 ml·min)比(147±27) ml/(100 ml· min);l=15.978,P=0.000].CCTA检查中,93.9% (308/32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及节段为单位评价,CCTA对CCA中≥50%狭窄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3.5%和93.7%及90.9%、97.8%、96.8%;ATP负荷MPI对CCA中单支血管≥50%及≥70%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8.7%、100%和89.5%及91.7%、100%和97.9%.MPI联合CCTA一站式扫描的总ED为(3.9±1.3)mSv [MPI:(3.5±1.2)mSv,CCTA:(0.3±0.1)mSv].结论 第3代双源CT下ATP负荷70 kV动态MPI联合前瞻性大螺距CCTA扫描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和诊断可靠性,并可显著降低检查辐射剂量.

  • 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孔令燕;梁继祥;薛华丹;王怡宁;王沄;金征宇;张大明;陈瑾

    目的 评价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心电门控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1(n=31):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扫描,参考管电压为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88 mA;(2)组2(n=28):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进行扫描,管电压固定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88 mA.两组患者均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准直为2×192 ×0.6 mm,旋转时间为0.25 s;采用大螺距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螺距3.0.两组患者均为静脉团注370 mgI/L的对比剂,后续生理盐水:组1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的剂量及注射速率根据实际管电压值来设定;组2均注射对比剂45 ml,注射速度4.5 ml/s,后续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 ml/s.两组患者扫描均采用自动团注跟踪触发技术,选取主动脉起始部放置感兴趣区(ROI),ROI内平均CT值达到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延迟时间6 s.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主动脉扫描的有效剂量(E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组1扫描ED为(2.48±0.80) mSv,较组2的(3.15±0.86) mSv降低21.3%(t=-3.099,P=0.000).两组患者在主动脉各部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腹主动脉起始部及腹主动脉分叉部位)的强化值、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价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41±0.50)分比(1.39±0.50)分;W=828.5,P=0.837].结论 与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相比,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主动脉CTA扫描中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前列腺CT灌注的可行性

    作者:张古沐阳;孙昊;薛华丹;王沄;梁继祥;徐凯;王明;王曼;金征宇

    目的 探讨在第3代双源CT上行低剂量前列腺CT灌注(pCTP)的可行性.方法 9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的患者在接受前列腺活检穿刺前行pCTP.测量病灶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达峰时间(TT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为前列腺癌,3例为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9例pCTP检查的平均ED为(3.5±0.3) mSv.前列腺癌的BF(t=4.64,P<0.001)、BV(t=3.27,P<0.001)和PS(t=3.58,P=0.004)均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TTP(t=-1.26,P<0.001)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的BF(t=3.96,P=0.001)和PS(=2.91,P=0.021)也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TTP(t=-1.19,P<0.001)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癌的TTP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t=-2.56,P=0.049).结论 第3代双源CT可实现低剂量pCTP,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和正常前列腺组织的BF、PS和TTP存在显著差异.

  • 第3代双源双能CT虚拟去钙骨髓成像在多发性骨髓瘤弥漫浸润性病变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勤;孙照勇;李烁;张海波;李剑;张路;薛华丹;金征宇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双能CT (DSDECT)虚拟去钙(VNCa)骨髓成像在多发性骨髓瘤(MM)弥漫浸润性病变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31例浆细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全身第3代DSDECT和全身MRI检查.在VNCa及常规CT图像测定椎体CT值,评价椎体VNCa CT值与MRI信号强度相关性.以MRI为参考标准,评价VNCa对MM弥漫浸润病变的诊断力.结果 MM弥漫浸润椎体组(n=62) VNCa的平均CT值为(-13.27 ±18.96)HU,明显高于非弥漫浸润椎体组(n=117)的(-63.31±26.75)HU,(Z=-9.731,P=0.000).椎体VNCa CT值与T1WI序列椎体和无退变椎间盘信号强度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s=-0.592,P=0.000).VNCa诊断MM弥漫浸润病变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43;VNCa CT值>-37 HU时的敏感性为90.32%,特异性为87.18%.结论 第3代DSDECT VNCa骨髓成像具有诊断MM弥漫浸润病变的能力.

  • 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在儿童胸部CT检查中的可行性

    作者:刘炜;刘婧娟;薛华丹;隋昕;宋伟;徐凯;万伟琳;李正红;金征宇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 Sn100 kV与传统100 kV 2种不同管电压扫描方案对儿童胸部CT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更加合理的儿童肺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胸部平扫的连续45例患儿(研究组),采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扫描,管电压Sn100kV.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选取45例性别及年龄匹配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第2代双源CT传统100 kV扫描.比较2种不同扫描技术的辐射剂量、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辐射剂量及图像客观噪声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组间比较行Mann-Whitney U检验,医师对图像诊断一致性检验行Kappa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为(0.24±0.11) mGy,较对照组的(3.10±1.18) mGy下降了92%(t=16.287,P=0.000);研究组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和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7.13 ±4.72) mGy·cm和(0.11 ±0.06) mS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78 ±46.78)mGy·cm (t=11.077,P=0.000)和(1.23±0.61) mSv (t=12.334,P=0.000).两组的图像噪声(t=-0.003,P=0.397)和对比噪声比(t=0.545,P=0.4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肺窗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师1:U=796.000,P=0.055;医师2:U=889.500,P=0.277);纵隔窗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师1:U=305.000,P=0.000;医师2:U=276.500,P=0.000).以肺窗为判断标准,研究组的图像质量中位评分为4分(3~5分),对照组为4分(3 ~5)分,所有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研究组的呼吸运动伪影(x2=13.846,P=0.001)及心脏搏动伪影(x2 =53.519,P=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100 kV扫描技术相比,在儿童胸部CT平扫中采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减低了92%的辐射剂量,同时获得诊断可接受的肺窗图像质量.

  •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在体质量小于75 kg人群中的效果

    作者:陈钰;朱元利;薛华丹;王沄;李玉梅;张竹花;金征宇

    目的 观察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 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的效果,评估注射同侧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怀疑或已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体质量小于75 kg行头颈第3代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70 kV组和100 kV组,每组20例,70 kV组采用20~25 ml对比剂和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100 kV组采用40 ml对比剂和滤波反投影技术.采用3分法对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及对比剂滞留范围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70 kV组有效剂量较100 kV组下降约58%(t=-18.14,P<0.001).70 kV组20例患者中,16例(80.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6例(37.5%,6/16)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7例(36.8%,7/19)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8,P=0.380).70 kV组20例患者中,13例(6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2例(15.3%,2/13)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13例(68.4%,13/19)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01).结论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 ~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较100 kV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下降,对比剂滞留范围明显减低,静脉伪影与100 kV组相近.

  • 第3代双源CT对胸部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隋昕;徐晓莉;宋兰;杜倩妮;王晓;金征宇;宋伟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扫描机全息光子探测器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低剂量CT(LDCT)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第2代双源CT扫描机行LDCT肺癌筛查并于半年至1年后应用第3代双源CT扫描机随诊的患者,比较第2代和第3代双源CT扫描机的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第2代双源CT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分别为(86.37 ±13.44) mGy·cm和(1.20±0.42) mSv,均明显高于第3代双源CT的(49.7±18.2) mGy·cm (t=6.01,P=0.000)和(0.73±0.26) mSv (t=6.57,P=0.000).第2代双源CT筛查时的图像噪声为(25.7±2.9) HU,明显高于第3代双源CT的(18.6±4.2) HU(=5.24,P=0.000).第3代双源CT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80 ±0.40)分,明显高于第2代双源CT的(4.60±0.49)分(t=4.15,P=0.000).结论 第3代双源CT扫描机通过全息光子探测器,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临床肺癌的早期筛查和病变的检出.

  • 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梁继祥;孔令燕;金征宇;王沄;薛华丹;王怡宁;张大明;陈瑾

    目的 评价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1(n=28):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宽度为2×192 ×0.6 mm,旋转时间为0.25 s.(2)组2(n=31):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准直为2×128×0.6 mm,旋转时间为0.28 s.两组患者均采用大螺距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螺距3.0,管电压10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调节技术,参考管电流为288 mA.患者均静脉团注370 mgl/ml的对比剂45 ml,注射速度4.5 ml/s,后续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 ml/s.扫描采用自动团注跟踪触发技术,选取主动脉起始部放置感兴趣区(ROI),ROI内平均CT值达到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延迟时间6 s.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主动脉扫描的有效剂量(E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组1扫描ED为(3.15 ±0.86) mSv,较组2的(3.91 ±0.60)mSv降低了19.44%(t=-3.989,P=0.000).两组主动脉各部位的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39±0.50)分比(1.45 ±0.51)分;W=814.5,P=0.651].结论 与第2代双源CT相比,第3代双源CT进行大螺距主动脉CTA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放射剂量.

  • 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颞骨扫描在听力障碍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朱元利;陈钰;范欣淼;薛华丹;陈晓巍;王曼;王沄;张竹花;金征宇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CARE kV)行颞骨扫描在听力障碍儿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7例未满18岁患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14):采用第2代双源CT和CARE kV及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技术;B组(n=13):采用第3代双源CT和CARE kV及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扫描范围为眉弓至乳突下缘.测量目标结构CT值及图像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盲法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各解剖结构间的CT值、图像噪声和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10个解剖结构间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11.62±1.92) mGy和(106.92±37.48) mGy·cm,较A组的(21.28 ±2.19) mGy (t=12.15,P<0.001)和(229.65±56.26) mGy·cm(=6.62,P<0.001)分别降低了45%和53%.结论 与第2代双源CT相比,第3代双源CT CARE kV技术颞骨扫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 第3代双源CT 70 kV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易妍;曹剑;林路;孔令燕;江舒;李潇;刘珮君;王明;王曼;王沄;金征宇;王怡宁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和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管电压值均自主选择为70 k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A(BMI≤24 kg/m2)、B (24 kg/m2< BMI <28 kg/m2)、C(BMI≥28 kg/m2)3组,比较各组间的基本信息、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H=2.36,P=0.78)、心率(H=3.51,P=0.80)和ED(H=1.77,P=0.1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值为21.66 ±4.00,明显低于C组的23.61±4.20 (F=2.05,P=0.03);A组主动脉根部的信噪比为18.61±5.28,明显高于C组的14.75±2.58 (F=5.31,P=0.02);其余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的平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11)、(1.16±0.14)和(1.76±0.44)分,A组(Z=2.91,P=0.004)和B组(Z =2.27,P=0.021)均明显低于C组,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7).结论 在70 kV结合超低对比剂用量方案下,第3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BMI< 28 kg/m2患者中的效果可能优于BMI≥28 kg/m2的患者.

  • 基于定位像的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与常规固定管电压技术在胰腺实性病变成像中的比较

    作者:徐凯;朱亮;薛华丹;李平;孙照勇;杜瑶;王沄;金征宇

    目的 比较基于定位像的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和固定管电压技术在胰腺实性病变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病变并行术前双源CT检查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固定管电压(120 kV)和管电流可调扫描患者53例(组1),接受管电压(管电压分档:90、100 kV)和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患者60例(组2).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共同测量患者腹围,评估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并记录扫描的剂量参数.结果 组2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接受90 kV扫描,15例接受100 kV扫描;90 kV组患者的平均腹围为(287 ±24) mm,明显低于100 kV组的(328 ±22) mm(t=0.731,P=0.0008).组2的平均CT容积剂量指数为(3.9±1.0) mGy,较组1的(9.0±1.9) mGy降低了56.7%(t=17.5,P=0.0003);平均剂量长度乘积为(109±38) mGy.cm,较组1的(276±83) mGy.cm降低了60.5%(t=14.0,P=0.0007).组2动脉期及门脉期图像的背景噪声标准差分别为(6.4±0.9)和(6.4±1.0) HU,均明显高于组1的(5.6±1.4)(t=-3.757,P=0.0003)和(5.5±1.4)HU(t=-3.828,P=0.0006).组2动脉期的胰腺病灶、腹主动脉和门脉期的胰腺病灶、门静脉主干的信噪比分别为18.8±9.3、76.0±19.3和17.4±6.7、33.1±7.2,均明显高于组1的13.1±8.7(t=-3.379,P=0.001)、56.5±22.6(t=-2.268,P=0.025)和14.1±8.1(t=-2.283,P =0.024)、28.9±8.8(t=-2.613,P=0.009).结论 基于定位像的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应用于胰腺实性病变时,可减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与第2代双源CT固定管电压技术大致相当.

  • 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双能成像参数与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徐佳;郑永昌;王萱;薛华丹;王士阗;梁继祥;金征宇

    目的 研究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的双能成像碘图参数与灌注成像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临床诊断为肝脏非囊性占位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第3代双源CT行肝脏灌注成像及双能CT成像扫描,两种扫描间隔15 min.于双能CT动、门脉期碘图肝占位相对高、中、低密度区及正常肝右叶、肝左叶实质内绘制感兴趣区(ROI),获得碘图CT值;于肝脏灌注图像的相同位置绘制ROI,获得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碘图CT值与灌注参数相关性.结果 动脉期碘图CT值与ALP(r=0.812,95% CI=0.728 ~0.885,P<0.001)和PVP(r=-0.209,95% CI=-0.323 ~-0.073,P=0.007)显著相关,与HPI无显著相关(r=0.058,95% CI=0.046 ~0.498,P=0.461).门脉期碘图CT值与PVP显著相关(r=0.214,95% CI=0.072 ~0.361,P=0.005),与HPI无显著相关(r=0.036,95% CI=-0.002 ~0.242,P=0.649).双能CT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的总有效剂量为(3.53±1.17) mSv,明显低于肝脏灌注的(14.53±0.45) mSv(=25.212,P<0.001).结论 双能CT成像动脉期碘图参数与肝脏灌注ALP和PVP显著相关,门脉期碘图参数与PVP显著相关.

  • 第3代双源CT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钰;金征宇

    第3代双源CT与以往的双源CT相比,具有多项技术进步,包括:管球功能、迭代重建及双能量扫描模式等.第3代双源CT在“双低”的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未来有望在疾病诊断、去除伪影、脏器灌注、物质分离等方面开展更多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