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腺病毒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腹后外侧索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杨彦玲

    目的 观察腺病毒( Adts)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对大鼠脊髓损伤腹后外侧索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在T10水平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用携带FGF-2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Adts行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内转基因表达,斜板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腹后外侧索少突胶质细胞(CC1+)数量的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Adts载体直接引入脊髓后可有效感染脊髓组织并表达报告基因.斜板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大鼠的倾斜平面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腹后外侧索CCI+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Adts介导的FGF-2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 3.6-mT正弦交变电磁场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周建;王嘉琪;葛宝丰;马小妮;陈克明;韦哲

    目的 研究正弦交变电磁场(SEMFs)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频率50 Hz、强度为3.6 mT SEMFs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每天0.5、1.0、1.5、2.0、2.5h.结果 SEMFs处理后3~5d,细胞呈现特征样分布.SEMFs处理后9d,0.5h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增加,ALP组织化学染色和钙化结节面积结果与ALP活性一致.在SEMFs处理后48 h和96 h,骨保护素和胶原Ⅰ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0.5h组明显.结论 50 Hz、3.6 mT SEMFs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但能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化成熟.

  • 遗传性和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特点

    作者:徐徕;赵玉沛;王维斌;张太平;廖泉;陈革;周立;舒红

    目的 探讨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 HMTC)和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SM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8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HMTC和SMTC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78例甲状腺髓样癌中,23例(29.5%)为HMTC,55例(70.5%)为SMTC.HMTC组发病年龄明显小于SMTC组(P<0.01),且术前及术后降钙素水平明显低于SMTC组(P<0.01).与SMTC组相比,HMTC组肿瘤直径更小(P<0.05),肿瘤多灶性的比例更高(P<0.05).HMTC组仅1例患者于术后314.7个月死于多发骨转移,10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SMTC组(P<0.05).结论 HMTC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SMTC患者.

  • 唑来膦酸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果及机制

    作者:范猛;姜文学;汪爱媛;王玉;彭江;张莉;许文静;卢世璧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剂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为阳性对照组,安慰剂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术后5周处死大鼠,取术侧股骨分别行X线、Micro-CT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股骨头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安慰剂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的股骨头体积、股骨头内骨量和骨矿盐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都明显大于安慰剂组(P均<0.0l).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组股骨头内以死骨为主,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血管新生的数量均低于安慰剂组.结论 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动及血管新生,保存骨量和股骨头形态,具有良好的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作用.

  •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

    作者:谢志强;兰宇贞

    目的 探讨吡美莫司乳膏对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烧灼感或瘙痒程度评分及参照由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建立的痛痒觉基本规则和分子底物(即分子精神物理学)方法,评估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前、后敏感性皮肤患者面部烧灼感、瘙痒程度及皮肤感觉的变化.结果 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可终止或显著降低32例敏感性皮肤患者面部烧灼感或瘙痒程度评分(P<0.05).20例(62.5%)患者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后,应用部位产生辣椒素样效应(即灼热感后随之瘙痒和/或烧灼感迅速改善),6例(18.8%)患者产生樟脑醇样效应(即温感后随之瘙痒迅速改善),6例(18.8%)患者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后缺乏辣椒素样反应和/或樟脑醇样反应.结论 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可终止或降低敏感性皮肤患者的神经感觉伤害症状(即烧灼和瘙痒),作用机制与调节皮肤感觉神经上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类受体1功能有关.

  • 自制可注射性明胶基止血剂治疗实验犬肝创伤的有效性

    作者:谢霞;田江克;于腾飞;吕发勤;武荣;罗渝昆;唐杰

    目的 探讨自制可注射性明胶基止血剂(HIGM)即刻治疗实验犬肝创伤的有效性.方法 将27只杂种犬经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后开腹暴露肝脏,制作肝创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3组,每组9只.治疗组病灶处直接注射自制止血剂,阳性对照组病灶处直接注射凝血酶溶液,而阴性对照组病灶处直接注射0.9%生理盐水.记录10 min止血时间及30 min腹腔内总出血量,并在创伤前,创伤后治疗前、后30 min比较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及血常规,并观察治疗后30 min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止血时间[(1.20±0.33) min]与出血量[ (47.22±8.61)ml]均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0 min,3组间心率(P=0.026)与平均动脉压(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接近创伤前(P>0.05).治疗后30 min,肉眼观察治疗组无1例再出血,创伤区HIGM形成的血凝块填充完好,无局部炎症、感染和黏连形成;阳性对照组发现2例(22.22%)再出血;阴性对照组所有动物仍可见出血.结论 在无需按压的情况下,HIGM可以有效控制犬肝创伤出血,对野战外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价值

    作者:王玉林;刘梦雨;李金锋;张军;孙璐;冯逢;马林

    目的 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DWI原始数据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ADC值测量,感兴趣区(ROIs)放置在病灶中DWI信号均匀处,并参考增强T1WI以避开出血及液化坏死区.所选ROI的ADC值由Functool自动计算出,为了减少误差,在强化病灶内测量10处ADC值,得到平均值、大值及小值.结果 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病灶中均常见出血、坏死、水肿等,导致ADC值具有较大差异.胶质瘤复发组平均ADC值及大ADC值均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胶质瘤复发组小ADC值明显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16).结论 小ADC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有一定的意义.

  • 靶向敲减Ras癌蛋白融合型泛素连接酶E3的构建

    作者:马怡晖;张强;谷雨妹;卢朝辉;陈杰

    目的 应用蛋白质敲减技术原理,构建理论上能够靶向敲减Ras癌蛋白的融合型泛素连接酶E3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选取Raf-1、PI3K、RalGDS中能够与Ras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结构域和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的F-Box及U-Box作为功能结构域,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依次将其连入pcDNA3.1中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双酶切、PCR和测序技术检测连入核苷酸片段的正确性,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内表达的正确性和作用有效性.结果 成功获得6个融合蛋白E3表达载体,5个能够在真核细胞内有效表达,其中(RBD+ CRD) Raf-1 -U-Box-pcDNA3.1能够敲减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中Ras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能够靶向敲减Ras癌蛋白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应用蛋白质敲减技术奠定了实验基础.

  • 一种高效诱导胚胎胰腺细胞分化为内分泌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作者:陈芳;马凤霞;池颖;赵钦军;杨少光;卢士红;韩忠朝

    目的 建立一种使胚胎胰腺细胞体外高效分化为成熟内分泌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体外分离小鼠12.5d的胚胎胰腺,培养于下层为培养基的漂浮膜上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祖细胞标志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 (PIDX-1)和神经源素3(Ngn3)的表达及内、外分泌细胞的标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羧肽酶表达,定量PCR检测培养过程中胰腺标志表达的变化.结果 胚胎胰腺培养1d后,有大量胰腺祖细胞标志表达,且这些胰腺祖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培养3d后,仍有胰腺祖细胞的标志大量表达.培养7d后,分化的胰腺表达成熟内、外分泌细胞的标志,且胰腺标志的表达与体内表达模式一致.结论 建立了一种使胚胎胰腺细胞体外高效分化为成熟内分泌细胞的培养方法.

  • 乙醛脱氢酶2、细胞色素P4502E1-RsaI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作者:郭李柯;张超贤;郭晓凤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2 (ALDH2)、细胞色素P4502E1 -RsaI(CYP2E1 -RsaI)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20例OSCC患者及32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ALDH2和CYP2E1- RsaI基因多态性.结果 ALDH2变异基因型和CYP2E1 -RsaI突变纯合型(c2/c2)频率分布在OSCC组分别为70.94%和39.06%,在对照组分别为43.44%和2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LDH2变异基因型(OR=3.178,95%CI=1.917~4.749)和CYP2E1- RsaI (c2/c2)者(OR=2.467,95% CI=1.783~4.045)患OSCC的风险均显著增加.基因突变协同分析发现,ALDH2变异基因型/CYP2E1 -RsaI( c2/c2)在OSCC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19%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DH2变异基因型/CYP2E1-RsaI( c2/c2)患OSCC的风险显著增加(OR=9.792,95% CI=3.583~12.472).OSCC组的饮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861,95%CI=1.541 ~4.781,P<0.01),ALDH2变异基因型及CYP2E1-RsaI (c2/c2)与饮酒有协同作用(OR =41.152,95% CI=19.903 ~ 67.551).结论 ALDH2和CYP2E1-RsaI基因多态性和饮酒均是OSCC的易患因素,基因和饮酒的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OSCC的发病风险.

  • 19例成人原发性纵隔脂肪肉瘤临床分析

    作者:苏凯;程贵余;刘向阳;孟平均;赵峻;陈新杰;赫捷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纵隔脂肪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例成人原发性纵隔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患者至少接受过1次开胸肿物切除手术,1例只接受活检手术;6例为高分化脂肪肉瘤,6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3例为多形性脂肪肉瘤,2例为混合型脂肪肉瘤,2例不能分类.结果 6例高分化脂肪肉瘤患者中,死亡1例,生存期10年;生存5例,至今平均生存126.2个月,5年生存率100%.6例黏液样脂肪肉瘤患者中,失访1例,死亡5例,平均生存26.2个月.3例多形性脂肪肉瘤患者,失访2例,死亡1例,生存期34个月.2例混合型脂肪肉瘤患者,失访1例,死亡1例,生存期8个月.未能进行病理亚分型的2例中,失访1例,死亡1例,生存期24个月.结论 成人原发性纵隔脂肪肉瘤十分罕见,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不同病理亚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生物学行为、恶性潜能各有不同,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高分化脂肪肉瘤预后明显好于其他亚型.

  • 超声造影在鉴别膀胱上皮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秋洋;唐杰;何恩辉;周昀;李岩密;费翔;张艳

    目的 观察膀胱上皮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鉴别膀胱高级别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96个膀胱上皮癌(高级别55个,低级别41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采用时间-强度分析软件测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廓清时间.总结不同级别膀胱上皮癌的增强模式.结果 高级别膀胱上皮癌的峰值强度(P=0.005)和廓清时间(P=0.002)明显大于低级别组,而到达时间(P=0.374)和达峰时间(P =0.386)与低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个高级别病灶中,51个(85.5%)表现为快进慢退;41个低级别病灶中,35个(85.4%)表现为快进快退.以典型增强模式鉴别诊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0.2%、87.5%、92.2%、82.2%和85.4%、90.9%、88.5%、87.5%、89.3%.结论 不同级别的膀胱上皮癌具有不同的增强表现,增强模式的差异是鉴别诊断高、低级别膀胱上皮癌的较重要诊断指标.

  • 糖尿病肾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及蛋白尿间的相关性

    作者:刘迎九;文煜冰;陶建瓴;李金红;苏颖;叶葳;李航;李雪梅;李学旺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及尿蛋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肾活检确诊为D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1尿蛋白量将患者分为>3.5g/d组(n=31)和<3.5 g/d组(n=17).对肾组织行威廉姆斯肿瘤蛋白-1(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冰冻肾组织行synaptopodin、GRP78免疫荧光双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尿蛋白量>3.5 g/d组的足细胞密度为0.10个/μm2,明显低于尿蛋白量<3.5 g/d组的0.15个/μm2 (P=0.003),足细胞密度与尿蛋白量呈负显著相关(P=0.005).肾小球Synaptopodin及GRP78表达呈线样或颗粒状沿基底膜排列,尿蛋白量与synaptopodin(P=0.004)和GRP78 (P =0.001)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 随着尿蛋白量增加,DN患者的足细胞损伤程度随之加重,伴有内质网应激适应性调节能力下降.

  • 铜绿假单胞菌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金前;黄飞华;周颖;张影清;柴秀娟

    目的 对不同细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BE)患者气道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E)对MMP-9、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设BE组及对照组,BE组又根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结果分为PAE组及其他菌株组两个亚组.收集患者的BALF,ELISA法检测其中MMP-9和TIMP-1的浓度,并计算TIMP-1/MMP-9比值.同时取气管内膜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 MMP-9在PAE组及其他菌株组的BALF中均明显升高(P均=0.0000);MMP-9在PAE组(P=0.0421)及其他菌株组(P =0.0003)支气管内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亦明显升高.TIMP-1在PAE组BALF中的浓度明显低于其他菌株组(P=0.0324); BALF中TIMP-1/MMP-9比值在B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PAE组明显低于其他菌株组(P=0.0026)及对照组(P=0.0000),而其他菌株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00).结论 PAE感染可能是通过促使MMP-9分泌并抑制TIMP-1同步分泌而使BE病情恶化.

  • 异丙酚和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对电休克后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刘超;闵苏;魏珂;刘东;董军;罗洁;黎平;刘小滨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对电休克(ECT)后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按析因设计干预因素,即ECT(2水平:无处置和1个疗程ECT)和药物(3水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异丙酚和MK-801),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氨酸(Glu)含量,Western blot检测Tau5、PHF-1 (pSer396/404)、AT8 (pSer199/202)、12E8 (pSer262)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结果 异丙酚、MK-801及ECT均可造成大鼠学习记忆障碍,ECT可明显增加海马中Glu浓度,异丙酚可降低海马中Glu浓度,MK-801对海马中Glu浓度无明显影响.ECT可增加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异丙酚和MK-801可减少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结论 异丙酚和MK-801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Glu浓度,减缓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进而改善认知能力.

  • 超敏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孙玉发;衣志勇;蒋知新;范利;李小鹰;李美芹;张波;查政;刘亚巍;袁凤仪;曹剑

    目的 评估发病早期外周血超敏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筛选明确诊断的ACS患者480例,测定入院首次(发病<12h)外周血PAPP-A水平,并随访观察第1、6个月和≥12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据PAPP-A高5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值组(≥26.08 μg/L)和低值组(< 26.08μg/L),分析PAPP-A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 与PAPP-A低值组相比,PAPP-A高值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随着随访时间明显增加,其第1、6个月和≥12个月的OR值分别为4.76、4.3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PAPP-A高值组患者的心肌梗死(MI)+心因性死亡(CD)事件在第1、6个月和≥12个月的OR值分别为为9.81、6.08、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PP-A是ACS患者近期、中期和远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发病早期PAPP-A水平升高是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永勤;王世捷;王聪霞;高登峰;丁抗宁;牛小麟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PPARγ)激动剂对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8)、替米沙坦组(n=19)和贝那普利组(n=20),并以20名正常血压者为对照.测定各组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ACE2 mRNA表达及治疗4、12周后ACE2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12周后,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替米沙坦组又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P均<0.01).高血压各组外周血中单核来源巨噬细胞ACE2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12周后,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的ACE2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替米沙坦组又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P均<0.01).结论PPARγ激动剂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ACE2 mRNA的表达.

  • 乳房缩小整形术中定点病理的方法及意义

    作者:龙笑;王晓军;王阳;白明;宋可新;赵茹

    目的 评估定点病理检查方法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的意义.方法 以127例接受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乳房缩小整形术中不同位置切除的腺体组织进行时钟式定位,分别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如为阳性,则根据不同的腺体塑形方式及标准化治疗流程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127例患者中,53例病理结果为腺体增生;7例合并良性纤维腺瘤;1例为导管内原位癌,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行放、化疗,迄今随诊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行定点病理检查能够有效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结合术中腺体塑形方式,可保证肿瘤检出后患者仍能够接受保乳手术,在减少患者创伤的同时辅助术后放疗定位.

  • 微小RNA与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张煜;郭军

    微小RNA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单链RNA,在机体发育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大量的miRNA,不仅与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在脑缺血后神经病变和功能失调中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定miRNA能通过自身水平变化影响缺血后其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神经细胞保护机制以及凋亡再生机制的调控.充分了解脑内特异性miRNA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助于从基因水平上为缺血性脑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 脑缺血 微小RNA 功能
  • G蛋白激活的内向整流型钾通道4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康永安;胡燕荣;李南方

    G蛋白激活的内向整流型钾通道4 (GIRK4)是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型钾通道家族成员之一,由KCNJ5编码,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心、脑等组织器官.近年研究发现,GIRK4基因异常表达与心房纤颤相关,而且可能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众多其他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阐明GIRK4基因在临床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对探讨一些临床疾病新的诊治思路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

  • 代谢组学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正;梁繁荣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被扰动后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规律的系统科学,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成为热点,有望通过对心血管病患者的代谢轮廓分析寻找到有意义的生物标记物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就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失重或模拟失重环境对肿瘤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德;郭英华;刘长庭

    失重环境是地面上一种不多见的现象,在失重条件下,细胞间及细胞内部各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消失或减弱.利用失重模型研究肿瘤,观察肿瘤细胞在失重环境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表达,可以为解释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诊断和治疗肿瘤开辟一条新途径.

  • 肥胖症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赵青;张抒扬

    随着肥胖发生率的日益增高,其危害性在全球已受到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证实,肥胖及其并发症可使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病年龄提前、药物及有创治疗阻力增大、死亡率明显升高,还可能导致心脏的结构、电生理及心肌功能损伤,尤其对于女性患者更具有显著意义.反之,心脏损伤亦可影响减肥方式的选择及综合预后.本文总结了肥胖及其并发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出新思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