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GlideScope视频喉镜与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作者:张国华;薛富善;李成文;孙海燕;李玄英;孙海涛;刘鲲鹏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57例,随机分为GSVL组(n=29)和FOB组(n=28).在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操作.监测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2、3、4、5 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GSVL组与FOB组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比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但血压大值未超过麻醉诱导前水平,而心率大值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两组在观察期各对应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及血压和心率大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GSVL经口气管插管可引起与FOB经口气管插管相同程度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

  • 小肝癌的临床治疗

    作者:郭荣平;陈敏山;林小军;张亚奇;李锦清

    目的探讨小肝癌(≤5 cm)优化的个体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9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切除组(n=406)和微创治疗组(n=443),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手术切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2.1%,其中262例肿瘤≤3 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3%,144例肿瘤3~5 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6);术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3.5%、29.9%和39.8%.微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73.8%,其中136例肿瘤≤3 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4.7%,307例肿瘤3~5 cm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2.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5);治疗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2.6%、28.7%和40.4%.微创治疗组中肿瘤≤3 cm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切除组中肿瘤≤3 cm的患者(P<0.05).手术切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创治疗组患者(30.8%vs6.1%,P<0.01).结论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包含微创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将有助于提高小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改良人工食管结构预防新生食管狭窄

    作者:张兰军;戎铁华;徐国良;苏晓东;智发朝;郭晓明;张蓬原

    目的观察改良人工食管结构对术后新生食管狭窄的影响,为完善人工食管设计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犬食管缺损模型,实验组(n=10)植入复合结构管,术后新生食管狭窄者置入食管支架.对照组(n=30)植入单-结构管,术后新生食管狭窄者行扩张治疗,治疗失败后行支架置入.结果实验组人工食管平均脱管时间为19.10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7 d(t=15.6,P=0.00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无人工食管脱管后梗阻发生.两组术后新生食管狭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合结构管可缩短脱管持续时间而安全脱管.

  • 镰刀菌毒素丁烯酸内酯对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硒的保护效应

    作者:左弘;郭雄;王世捷;师钟丽;彭双清;曹峻岭;张增铁

    目的研究镰刀菌毒素丁烯酸内酯(BUT)对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硒(Se)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加Se 0.1μg/ml对照组、BUT 0.1μg/ml组、BUT 1.0μg/ml组、BUT 5.0μg/ml组和BUT1.0μg/ml+Se0.1μg/ml组等6个处理组.采用单克隆、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种处理因素对Ⅱ型胶原(Col Ⅱ)、X型胶原(Col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甲状旁腺激素相关多肽(PTHrP)在培养软骨细胞中表达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BUT组Ⅱ型胶原表型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UT+Se组Ⅱ型胶原表型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剂量BUT组(P<0.05);低、中、高剂量BUT组培养软骨细胞的bFGF和PTHrP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各组均未见X型胶原的表型表达.结论BUT可影响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合成,补硒对BUT损伤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同期正畸治疗

    作者:孙晓梅;滕利;王玉华;牛峰;唐倩;吴国平;归来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正畸治疗的意义和原则.方法采用方丝托槽固定矫治器颌间牵引正畸,对正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和牵引后巩固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同期正畸时间为3~4个月.结果收治11例小颌畸形患者,在获得预期下颌骨延长的同时,开(牙合)、牙齿错位等畸形程度明显减轻,患者的咬合关系改善.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进行正畸治疗能明显减轻牙(牙合)畸形程度和缩短术后正畸时间,并能辅助引导下颌骨牵引成骨方向.

  • 红豆杉根的显微结构及其内生真菌分布

    作者:谭小明;郭顺星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根的显微结构及其内生真菌的分布.方法取自然生长状态下南方红豆杉根,石蜡切片光学显微观察并照相.结果南方红豆杉根的次生结构由周皮和维管系统组成,次生木质部由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两部分构成.轴向系统由管胞和木薄壁组织细胞组成;径向系统由木射线构成;根的次生韧皮部则由筛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次生韧皮中分布有少量韧皮纤维,韧皮射线不明显.根被细胞中分布有大量内生真菌菌丝.结论南方红豆杉根的次生构造与其他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一致,但次生木质部由管胞,次生韧皮部由筛胞组成.内生真菌分布于红豆杉根被细胞,并只在一定区域细胞中分布.

  • 谷氨酰胺联合丝裂霉素C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作用

    作者:彭维朝;于健春;刘玉琴;康维明;樊跃平;郭卫东;张群

    目的评估谷氨酰胺(GLN)联合丝裂霉素C(MMC)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应用中效原理判断两药合用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GLN无明显刺激肿瘤生长作用,但随药物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MMC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GLN与MMC联用时呈较弱的拮抗作用(1<CI<1.2703).MMC有明显的S期阻滞作用,小剂量GLN对此阻滞作用影响较小,但大剂量GLN可显著减弱S期阻滞,降低细胞增殖指数.结论GLN与MMC对胃癌细胞的疗效呈剂量相关的拮抗作用.较大剂量MMC与小剂量GLN联用效果较好.

  • 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作者:吴健雄;胡士杰;荣维淇;王黎明;邵永孚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18例,1、3、5生存率分别为82.3%、45.8%、45.8%;姑息性切除10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11.1%、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21.38,P<0.01).行开腹取活检9例,1、3年生存率分别11.1%、0;与姑息性切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2,P=0.89).淋巴结阴性组2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4%、27.3%、27.3%;淋巴结阳性组16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8%、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13.85,P<0.01).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 重新认识甲状腺未分化癌

    作者:张宗敏;徐震纲;唐平章;薛丽燕;吕宁

    目的正确认识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特点,探讨提高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1年3月~2005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及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手术(SA)25例,手术+术后放疗(S+R)33例,放疗剂量40~70 Gy.结果气管受侵40例(69.0%),食管受侵32例(55.2%),颈总动脉受侵17例(29.3%),发生淋巴结转移19例(32.8%).所有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8%、31.2%、25.9%.S+R组5年生存率(37.8%)明显高于SA组(9.9%)(P=0.0000).临床达到肉眼切除干净患者5年生存率(41.4%)也明显高于肿瘤残存的患者(12.4%)(P=0.0023).术后放疗<60 Gy组5年生存率(19.3%)明显低于≥60Gy组(53.7%)(P=0.0000).原发灶复发或治疗后未控致死24例(61.5%).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很差,但根治性手术切除及术后≥60 Gy放疗可提高其生存率.气管、食管及颈总动脉受侵是姑息切除肿瘤的主要原因,局部复发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 山东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

    作者:陈会波;周兰英;李会庆;刘洪庆;丁树奇;赵民

    目的探讨山东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经济水平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4个抽样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为6.64%.主要危险因素为无专用的洗澡盆、巾,经期不使用消毒卫生巾,不知道淋病、梅毒、艾滋病、阴道滴虫可以经性生活传播等.结论农村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高与文化水平低、卫生知识知晓率低及不良的卫生行为有关.

  • 一个帕金森病家系的收集及其9个易感基因的连锁分析

    作者:孙浩;张昌军;舒晴;田有勇;史磊;俞建昆;钱亚屏;褚嘉祜

    目的分析一个帕金森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个四代人的帕金森病家系,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确认该家系为一个典型的原发性帕金森病家系.运用微卫星标记和两点法连锁分析,在该家系中对已有文献报道的致病基因和部分易感基因进行筛查,在9个已经有证据显示与帕金森病有关的基因附近共选取13个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这9个基因均不为这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结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并不为以上9个基因,值得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 长期小剂量性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聂敏;孙梅励;葛秦生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小剂量性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关节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141名绝经后医护人员,分为性激素替代治疗(HRT)组(n=63)和对照组(n=78).HRT组接受小剂量HRT 5~32年,对照组年龄与HRT组匹配,未接受HRT.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WARD三角、股骨颈、股骨粗隆和全髋总骨密度及骨关节痛的发生率.结果HRT组L2-4的骨密度比对照组高9.1%(P<0.05).HRT组和对照组骨关节痛的发生率分别为71.4%和89.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HRT可减少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降低骨关节痛发生.

  • 偶联单克隆抗体的聚氨酯膜在基因定位递送中的应用

    作者:张琳华;宋存先;王满燕;杨菁;唐丽娜

    目的研究偶联单克隆抗体胶原涂覆的聚氨酯膜在基因定位递送中的应用.方法将抗腺病毒纤突的单克隆F(ab)'2抗体通过巯基反应共价键偶联到胶原涂覆的聚氨酯膜上,再通过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携带病毒基因载体,得到局部定位的基因运载体系.用报告基因进行平滑肌细胞(A10细胞)的体外转染实验和模拟生理条件的稳定性实验.结果体外细胞转染实验显示,该方法携带的载基因病毒在A10细胞中实现了高效、高度定位的基因表达.模仿生理条件的体外稳定性实验表明,通过抗体结合在PU膜上的载基因病毒可缓慢持续地释放出来,有效地转染A10细胞达20 d左右.结论这种经抗病毒抗体连接固定于胶原涂覆聚氨酯膜的病毒能很好地局部定位递送基因,可望用于临床基因治疗.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小毅;郭毅;钟定荣;刘跃武;高维生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CLT合并甲状腺癌与12例合并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两类肿瘤共占同期CLT住院病例的13.87%,其中甲状腺癌占10.67%,淋巴瘤占3.20%.两组患者在性别(P=0.008)、年龄(P=0.000)和B超检查结果(P=0.000)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合并甲状腺癌组中手术以单侧腺体全切+对侧大部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例同时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合并淋巴瘤组中手术种类多,术后病例多行CHOP方案化疗.合并甲状腺癌组中37例患者平均随访(35.51±39.84)个月,1例于术后72个月死于肿瘤播撒,其余36例平均存活时间为(34.50±39.91)个月;合并淋巴瘤组中12例患者平均随诊(39.50±29.00)个月,2例死于肿瘤播撒,其余10例平均存活时间为(44.70±28.78)个月.结论CLT合并恶性肿瘤的情况并不少见,合并癌占多数.合并甲状腺癌组与合并淋巴瘤组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大差别.对于CLT患者,合并的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短期内明显增大,以及B超提示单发实性结节或结节合并钙化时,应行手术.

  • 库欣病经蝶手术复发的影响因素

    作者:夏学巍;苏长保;任祖渊;王任直;杨义;马文斌;李永宁;孔燕国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库欣病经蝶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2002年在我科接受经蝶手术治疗的182例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经蝶手术后库欣病患者的复发率与术前MRI发现肿瘤与否(P=0.001)、肿瘤切除方式(P=0.001)、肿瘤病理类型(P=0.04)及术后激素下降水平(P=0.02)有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43).结论术前MRI发现肿瘤与否、肿瘤切除方式、肿瘤病理类型及术后激素下降水平是库欣病手术复发的影响因素.

  • 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对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晓静;刘拥军;卢士红;梁琳慧;王晗;韩忠朝

    目的研究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粘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UVEC的粘附性和粘附分子CD54、CD102、CD106、CD31、CD62E和CD62P的表达.结果HAPO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HUVEC的总粘附性.HAPO能显著促进HUVEC表面粘附分子CD106和CD62E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HAPO作用HUVEC 6 h后,CD106和CD62E的阳性率分别为(80.83±2.22)%和(22.77±2.59)%,是各自对照组的2.10倍和5.84倍,且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一致.CD106和CD62E的高转录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86倍和6.16倍.结论HAPO可能对造血干/祖细胞归巢有一定促进作用.

  • 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作者:邱志峰;李太生;阮桂仁;韩扬;谢静;左玲燕;李雁凌;王爱霞

    目的研究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持续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方法45例AIDS患者予以2年以上HAART治疗,在治疗前(D0),治疗第3、6、12、18和24个月(M3、M6、M12、M18和M24)时用bDNA病毒定量检测仪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CD8+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45例患者中有24例(53.3%)在治疗6个月后血浆病毒载量持续低于500 copies/ml,按M24时(与D0相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量分为A组(<100/mm3)、B组(100~200/mm3)和C组(>200/mm3).与D0时相比,所有患者M3、M6、M12、M18和M24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纯真细胞计数和CD4+CD28+亚群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D8+CD38+激活亚群的比例则下降.3组相比,C组变化显著,其D0时血浆病毒载量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经过24个月治疗后,不仅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明显,CD4+纯真细胞数量和CD4+CD28+功能亚群比例的增加也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HAART能有效地重建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CD4+CD28+和Naive CD4+亚群的不同动态变化可能对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上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 毛囊干细胞定位和体外向表皮分化

    作者:耿松梅;王剑利;王万卷;谭升顺;彭振辉

    目的研究毛囊干细胞在毛发不同生长周期中定位和体外向表皮分化能力.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肤组织中K19表达;分离毛囊干细胞并体外培养,以成纤维细胞为底物,采用气-液界面立体培养,形态学观察毛囊干细胞体外向表皮分化能力.结果K19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毛囊外根鞘.生长期毛发中,K19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毛囊外根鞘膨突处和下部毛球部;退行期和静止期毛发中K19阳性细胞则沿毛囊外根鞘处连续分布,并在新的生长周期开始再次分开为两处.体外采用真皮类似物立体培养外根鞘细胞,获得具有多层表皮结构的皮肤类似物.结论毛囊干细胞主要定位于毛囊外根鞘,并随毛囊周期性生长有所迁移,体外具有形成表皮结构的能力.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人垂肿瘤中的分布与表达

    作者:马妍;夏学巍;苏长保;孔燕国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PAR-γ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PAR-γ在正常垂体与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PAR-γ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PAR-γ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0.01),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内分泌类型垂体腺瘤(P<0.05).结论PPAR-γ可能在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中起重要作用,该受体有可能成为未来垂体腺瘤治疗的新靶点.

  •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作者:易俊林;高黎;黄晓东;李素艳;罗京伟;徐国镇;肖建平;蔡伟明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1月~1999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905例鼻咽癌患者的首发症状、淋巴结转移规律、颅神经受侵几率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包块(40.0%)、回缩性血涕(18.7%)和耳部症状(17.0%)等.1.1%的患者发生下颈锁骨上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19.8%的患者就诊时存在颅神经受累.临床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组的5年总生存率(71.2%vs79.8%,P=0.008)和无瘤生存率(51.9%vs63.6%,P=0.0008)均明显低于6个月以下组,两组的局部控制率差异无显著性(79.4% vs 83.5%,P=0.138).结论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伴有梭形和/或巨细胞肺癌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霍真;刘鸿瑞

    目的研究伴有梭形和/或巨细胞肺癌的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0例伴有梭形和/或巨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学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为多形性癌,其中10例伴腺癌成分,3例伴大细胞癌成分,1例伴鳞癌成分,1例伴巨细胞癌成分;4例为梭形细胞癌;1例为巨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19例患者梭形细胞和/或巨细胞成分AE1/AE3阳性,20例患者Vimentin均为阳性,10例患者P53阳性,20例患者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均为阴性.结论伴有梭形和/或巨细胞的肺癌是一组分化差、含有梭形细胞、巨细胞和/或两种细胞混合成分的非小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AE1/AE3、Vimentin有助于确定其诊断.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王崑;陆爱萍;郝纯毅;邢宝才;黄信孚;高非;季加孚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其发病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6年8月~2005年3月收治的8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3岁(13~41岁).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或腹部隐痛者各3例,十二指肠梗阻1例,1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位于胰体尾部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胰体尾切除术1例,肿瘤局部剜除术2例,未能切除肿瘤而行姑息性内引流术1例.平均随访时间37.8个月(8~103个月),现所有患者均正常生存.结论SPT多发于青年女性,积极的手术治疗预后较为满意.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毅;王友芳;郎景和;程雪梅;李彩娟;单莹;俞梅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HC2)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3月至今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TCT、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TCT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70.7%(94/133)、88.9%(249/280)和90.9%(90/99),均明显高于TCT正常组的55.5%(117/211)(P=0.005,P<0.001,P<0.001).在TCT、HC2和阴道镜加点活检三联检查的350例患者中,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CIN1)组和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2)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88.9%(72/81)和96.3%(52/54),均明显高于病理学结果正常组的77.7%(153/197)(P=0.03,P=0.002);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CIN 3)组和子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和100.0%(6/6),也呈明显升高趋势.在三联检查TCT为ASC的患者群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79.3%(69/8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发生CIN2-3的比率为38.0%,明显高于无高危型HPV感染者的5.9%(P=0.04).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期临床药效学

    作者:杨晟;石远凯;刘鹏;韩晓红;何小慧;蔡永明;陈拯民

    目的初步观察我国自主研发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未经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剂量的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给予PEG-rhG-CSF 1次,初始剂量为30μ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100和200μg/kg,每一剂量组4例受试患者,监测中性粒细胞变化.结果第1周期有7例患者因Ⅳ度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应用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2周期仅在第1剂量组出现Ⅳ度ANC减少1例.第1周期未使用rhG-CSF的9例患者ANC均值低点为1.37×109/L.第2周期4个剂量组的ANC均值低点依次为0.77 ×109/L、4.54 ×109/L、3.00 ×109/L和5.56 ×109/L.结论PEG-rhG-CSF可减少化疗期间Ⅳ度ANC减少的发生率,升高ANC低值,60、100或200μg/kg每个化疗周期给药1次能较好地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Imiquimod和Resiquimod在皮肤科的应用

    作者:许可见;刘跃华

    新型小分子免疫反应调节剂Imiquimod(R-837)和Resiquimod(R-838)结构相似,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可用作B淋巴细胞活化剂和免疫佐剂,在皮肤科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及各种良恶性肿瘤.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

    作者:栾希英;张学光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特点、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牛奕;石远凯

    单克隆抗体(MoAb)与细胞毒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不良反应无重叠,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传统治疗方案中引入MoAb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恶性淋巴瘤的疗效,且不降低生活质量.MoAb的广泛应用使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MoAb的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远期不良反应尚未充分了解,不同疾病类型的佳用药方式需要继续探索.

  • PET与PET/CT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波;高黎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而PET/CT图像融合技术则将CT解剖结构信息与PET功能代谢信息结合在一起,更为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PET与PET/CT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分期,明确原发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预测头颈部肿瘤放射敏感性及预后;在头颈部肿瘤放疗计划(RTP)中尤其是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应用;放疗后评估放疗的疗效,以及监测肿瘤复发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应用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议,尚无大量临床证据,因此有待进一步实践和证实.

  • 伊曲康唑治疗浅表念珠菌感染12年临床经验回顾

    作者:解士海;李安生;马鹏程;陈志强

    伊曲康唑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口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中国上市12年来已广泛用于治疗浅表念珠菌感染,其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肯定.本文复习了12年来在我国皮肤科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伊曲康唑治疗浅表念珠菌感染的文献,总结了适合国人的治疗方案.

  • 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患者1例

    作者:韩红;梁璐;于学忠;郭树彬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能够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的发生,患者终可死于各种复合感染.艾滋病患者中晚期常出现神经肌肉合并症,但在早期,尤以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极为罕见,国内目前尚未见报道,国外也仅有个案报道,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我院于2006年3月24日急诊收治了1例患者,症状典型,发现及时,现报告如下.

  • 晚发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报告

    作者:戴为信;李正红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发生率约为0.2%,其新生儿甲亢发生率约为1%,绝大多数在出生时即有高代谢表现.本文报道的1例新生儿甲亢,出生时脐血甲状腺激素正常,出生38 d出现甲亢表现,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明显升高.

  • 头颈肿瘤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作者:唐平章

    头颈肿瘤学的发展只有几十年历史,国内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够对头颈肿瘤的治疗方式方法、生存情况、现状及发展有一个充分了解,本文就头颈肿瘤的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概述.

  • 肿瘤内科治疗进展

    作者:石远凯

    肿瘤内科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肿瘤内科的发展,使恶性淋巴瘤、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新的提高.在肿瘤内科治疗领域,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子靶向治疗已经进入临床实践并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支持治疗也在不断完善.

  • 早期诊断的胰腺癌病例分析

    作者:郑树森;李启勇;梁廷波

    近几十年来,随着基础理论及设备材料学的发展,普通外科诊治手段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获得早期诊治,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在胰腺癌诊治方面至今仍无重大进展[1].目前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5.0%或更低,是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2],因此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3].我院2000~2002年经手术确诊了11例早期胰腺癌,现报告如下.

  •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病例的麻醉分析

    作者:姚允泰;龚志毅

    目的总结全身麻醉下接受剖宫产术产妇的术前情况和麻醉管理,探讨剖宫产术的全身麻醉适应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0例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接受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产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0.7±9.4)d,其中6例因病情需要术后转入ICU;所有胎儿均顺利娩出,术后亦未见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对于剖宫产术仍有一定适应证,但多存在高危因素,完善围产期诊疗计划,充分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监控都将有助于改善母婴预后.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剖宫产术
  • 激光技术辅助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作者:叶炜;刘昌伟;管珩;刘暴;李拥军;郑曰宏;王盛;李卫军

    目的评估激光辅助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1月~200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激光结合手术治疗的2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0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手术效果满意,近期症状缓解率82.4%,远期症状缓解率100%,无伤口感染、血肿等.近期并发症为残余血栓性静脉炎疼痛2例(11.7%),小面积皮肤灼伤1例(5.9%),残余小静脉曲张1例(5.9%),胫前麻木1例(5.9%),少许浅静脉周围炎1例(5.9%),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满意.无远期严重并发症,1年内无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经皮激光治疗技术和手术结合激光技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中医外治法与透皮给药系统

    作者:司国民;李云;李咸营;张崇亮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药物以一定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疗效的一类给药系统[1],以膏药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是应用早的TTS疗法.迄今为止,中国传统医学5千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1.4万外用膏处方,其常用剂型包括膜剂、气雾剂、巴布剂和涂膜剂等[2,3].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