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16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狭窄程度

    作者:胡秀华;章士正;黄文鑫;张峭巍;王丹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钙化斑块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共发现钙化斑块84个,其中单纯小点钙(直径 < 0.15 cm)16个,局部几乎无狭窄;单纯钙化斑块(直径 ≥ 0.15 cm)56个,平均直径(0.27 ± 0.09)cm,钙化斑块直径与局部管腔直径之比(C/V值)为0.85 ± 0.33,75%的斑块狭窄程度小于50%,其狭窄程度与斑块直径及C/V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 > 0.05);含钙化成分的混合斑块12个,其狭窄程度与混合斑块关系较密切.结论大部分钙化斑块表现为轻度狭窄,其狭窄程度与斑块直径无关,含钙化成分的混合斑块狭窄程度与混合斑块特点关系较密切.

  • 多层螺旋CT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评价

    作者:马辉;韩萍;孔维佳;孔祥泉;梁波;田志梁;雷子乔;刘芳;冯敢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做MSCT横断面检查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扫描参数为:120 kV,100 mAs,0.75 mm准直器宽度,螺距为1,重建层厚1 mm,高分辨骨算法重建.对感兴趣耳以0.1 mm重建间距、FOV=50 mm进行重叠放大重建,将图像传至工作站以VRT对感兴趣耳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MSCT横断面图像显示,电极在耳蜗内呈断续点状高密度影,并见少许金属伪影.VRT图像显示,电极在耳蜗内呈螺旋状走行,与耳蜗走行一致.21例植入Combi40+标准型电极患者VRT可清晰分辨每个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2例植入Combi40+压缩电极的患者VRT图像上只能分辨插入耳蜗前段的4~5个电极,其他插入电极相互之间难以区分.VRT显示电极数目的准确率约为87%(20/23).结论 MSCT结合VRT重建可清晰、直观、准确地显示电极在耳蜗内的形态和位置,并能准确显示大部分病例植入电极数目,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观察植入电极直观而较准确的方法.

  • 64层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比较

    作者:张竹花;金征宇;孔令燕;王怡宁;宋兰;王沄;王林辉;赵文敏;牟文斌;张立仁;李冬晶;林松柏;张抒扬;苗齐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8例16层螺旋CT 和19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血管成像资料.结果 64层螺旋CT对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血管的可评价率分别为100%、100%、90.2%和93.9%,而16层螺旋CT则分别为92.3%、95.2%、90.0%和90.0%.64层螺旋CT评价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66.7%、70.0%、71.7%和70.0%,而16层螺旋CT则分别为83.3%、85.0%、83.3%和88.9%.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效果优于16层螺旋CT,可做为一种无创手段用于临床搭桥血管的术后随诊.

  •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作者:王怡宁;金征宇;孔令燕;张竹花;宋兰;张抒扬;张立仁;林松柏;王沄;赵文敏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 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 ± 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 ± 0.63)分(P < 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 < 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 ≥ 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 50%狭窄.

  •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气管支气管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宋伟;金征宇;王沄;徐颖;严洪珍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气管支气管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胸部平片发现肺门或肺内异常患者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低剂量CT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发现气管支气管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发现中心气道、段支气管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为别91.3%、98.1%,97.6%、86.7%和97.9%、97.6%,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心气道的诊断结果不存在偏差(P = 0.257),但对段支气管的诊断结果存在偏差(P = 0.035).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中心气道及段支气管正常、狭窄、闭塞有显著一致性(P < 0.001),显示中心气道的一致性好(Kappa = 0.846),显示段支气管的一致性中等(Kappa = 0.694).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可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的狭窄和闭塞,有效应用于临床.

  • 多层螺旋CT与MR评估胰腺肿瘤血管不可切除性的比较

    作者:任莹;金征宇;薛华丹;有慧;冯逢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MR评估胰腺肿瘤血管不可切除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胰腺癌患者的MSCT及MR胰腺增强扫描图像,对胰周主要血管的受累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对经手术治疗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对血管不可切除性的评估有无显著差异,并计算二者的准确性.结果 MSCT及MR检查对血管受累分级及血管不可切除性评估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MSCT评估血管不可切除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95.0%、91.8%、77.8%和95.0%,MR则分别为66.7%、90.0%、85.7%、60.0%和92.3%.结论在胰腺肿瘤的血管不可切除性判定方面,增强MSCT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增强MR.

  • 多层螺旋CT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兰;金征宇;王怡宁;孔令燕;张竹花;张抒扬;张立仁;王沄;赵文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测定左心室整体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确诊或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重建像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同期X线左心室造影(LV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与LVG在测定左室容积和功能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r = 0.887~0.956,P < 0.001).Bland-Altman法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与LVG测定LVEDV、LVESV、LVSV和LVEF差值的平均数分别是-2.3 ml、4.1 ml、-6.4 ml和-3.5%,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范围分别是-27.2~22.4 ml、 -10.2~18.4 ml、-26.4~13.6 ml和-9.8%~3.0%.结论 MSCT与LVG在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方面的一致性可被临床接受.

  • 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三维图像质量的比较

    作者:徐健;宋伟;李明利;张晓丹;金征宇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方法随机分析了11例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和9例低剂量胸部CT扫描患者经不同后处理技术重建后图像的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的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4.55 ± 26.20) mAs、(1 578.27 ± 353.09) mAs和(7.76 ± 1.77)mGy,低剂量组分别为20 mAs、(566.11 ± 46.23)mAs和(1.46 ± 0.07) mGy,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 0.001).常规剂量组的图像噪声为(17.67 ± 3.24)HU,明显低于低剂量组的(31.61 ± 9.42)HU(P < 0.001).三维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常规剂量组中位数为4.52,低剂量组为4.7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92).结论胸部低剂量CT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放射剂量,其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徐健;宋伟;金征宇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COP患者5例,行胸部CT扫描.将COP的CT表现分为实变、磨玻璃样变、肺结节、线样或网格样改变等4型;病变的分布按单肺或双肺,上肺或下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束走行等分类,对病变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4例可见肺实变,3例可见磨玻璃样变,2例可见肺结节改变,1例可见网格样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肺实变常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分布.磨玻璃样变和肺结节分布无特异性.结论 COP常见的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磨玻璃样变分布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而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

  •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丹;金征宇;张燕;徐健;张晓波;李明利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重建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及曲面重建(CPR).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TA诊断下肢动脉 ≥ 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3%(115/122),特异性为98.4% (548/557),准确率97.6%(663/679),阳性预测值为92.7%(115/124),阴性预测值为98.7%(548/555).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部分性替代DSA检查.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燕;张竹花;金征宇;张云庆;齐冰;梁继祥;朱海峰;赵文敏;王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9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7例,肝肺综合征2例,结缔组织病2例,嗜酸性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1例,纤维性纵隔炎1例.在CT上观察肺实质变化,如磨玻璃样改变、"马赛克"征、小叶间隔增厚等,及纵隔、肺血管、右室扩大和室间隔移位等.结果 CT肺动脉造影诊断了95%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不全,9例显示为肺动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马赛克"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0.034).结论 CT肺动脉造影可准确诊断肺动脉高压,并为病因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 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纪建松;章士正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CT诊断正确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图像重建方法主要为多平面重建法(MPR)及滑动薄层块大密度投影法(STS -MIP).结果 40例患者中,32例定位诊断完全正确(80%),8例定位诊断部分正确(20%).主要征象有:(1)近段肠管扩张和远端肠管塌陷(40,100%);(2)移行带光滑(39,97.5%);(3)肠壁局部延迟强化(33,82.5%);(4)"鸟嘴征"(32,80%);(5)局部粘连束带(6,15%);(6)假肿瘤征(1,2.5%).结论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粘连性肠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阿梅;韩萍;陈艳;梁波;雷子乔;田志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主动脉夹层及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术后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准直器宽度0.75 mm,床进15 mm/圈,由两名观察者分析图像,判断术后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转归情况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结果 19例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假腔或腹主动脉瘤支架外瘤体内均有血栓形成,但1例腹主动脉瘤支架内膜下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瘤体均较术前缩小;4例出现内漏,其中Ⅰ型内漏3例,Ⅲ型内漏1例并合并支架变形;1例右肾恢复灌注;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溶解.结论 MSCTA以其无创、快速等优点已成为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术后复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多种后处理方法能对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的疗效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 急性肠缺血的多层螺旋CT评价

    作者:陈明;李选;谢敬霞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可疑急性肠缺血患者行MS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采用容积显示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和薄层大密度投影(MIP-Thin)进行动脉和门脉成像,评价缺血肠管出现的异常征象,并将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当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腹水多见;肠系膜动脉血栓栓塞时,肠管扩张、肠腔内积液积气多见.只见于全层坏死的征象是肠壁积气,其他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MSCT诊断急性肠缺血的结果与DSA一致.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急性肠缺血并明确病因,有助于判断缺血程度.

  • 多层螺旋CT肺像素指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葛虓俊;张国桢;毛定飚;丁其勇;滑炎卿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肺像素指数与肺功能(PFT)指标的相关性及像素直方图特点.方法对127名受试者行CT及PFT检查,两种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CT检查采用MSCT于大吸气末、大呼气末及平静呼吸分别扫描全肺,用Pulmo肺定量软件测定-1024~-910 HU与-1024~-960 HU的全肺像素指数(PI-910 HU、PI-960 HU),计算出-910 HU的呼气相与吸气相像素指数比,勾画出像素直方图.结果 MSCT各呼吸相像素指数值与PFT存在相关性,其中以PI-910HU的呼吸两项指数比与常规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VC相关性佳(r = -0.901,P < 0.01).像素直方图中,28例为双峰样分布,81例为类正态分布,18例为偏态分布.结论 MSCT的CT像素指数与PFT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肺功能状况.

  •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徐文坚;郝大鹏;刘世恩;杨学东;李绍科

    目的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MFH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及6例MFH患者的MR表现.结果 (1)X线平片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4例骨质破坏边缘有断续性硬化,2例于骨质破坏区边缘出现断续骨膜反应;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2)CT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4例病灶内部或边缘可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所有病例CT上未见明确骨膜反应.(3)MR表现:6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6例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 M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和MRI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显示胰腺癌对胰腺内和胰周管道结构的侵犯

    作者:吴苾;宋彬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技术显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的价值.方法收集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患者37例,对MSCT双期扫描图像行CPR,着重观察胰周主要动脉、静脉、胆管和胰管的形态变化及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 (1)侵犯胰周动脉28例,受累动脉包括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动脉受累征象包括:癌灶与动脉之间脂肪间隙消失且包绕动脉大于180度,动脉狭窄或变形,脾梗塞.(2)侵犯胰周静脉31例,受累静脉包括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静脉受累征象包括:癌灶包埋静脉,静脉狭窄或变形;静脉节段不显示;静脉内癌栓;特征性的侧支循环形成;脾大.(3)侵犯胆管或胰管18例,表现为胆管、胰管突然中断;胆管、胰管狭窄;癌灶近端胆管、胰管扩张.CPR图像能清晰显示胰腺肿块与受侵管道关系的全貌.结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可出现相应的MSCT征象.CPR技术对胰腺癌的定性诊断和评价相应管道结构受侵情况有重要价值.

  • CT结肠镜在结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潘卫东;秦明伟;薛华丹;刘小红;钱家鸣;杨爱明

    目的评价CT结肠镜(CTC)用于结肠息肉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16/64)扫描及专业图像处理技术,以结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了42例行CTC并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怀疑结肠息肉或要求行结肠疾病筛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诊断性试验统计学方法,分为息肉组和患者组,其中息肉组再按直径分为 ≤ 5 mm、5~ 10 mm和 ≥ 10 mm 3组,统计CTC对全部息肉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结果 CTC与结肠镜诊断息肉数分别为90和61.息肉组总体敏感度及PPV 分别为80.3%和55.6%,其中,≤ 5 mm、 5~10 mm和 ≥ 10 mm 3组分别为68.8%/41.5%、93.8 %/65.2%和100%/92.9%.患者组的敏感度、PPV、特异度、NPV及准确度分别为97.1%、89.5%、42.9%、75.0%和88.1%.结论 CTC图像能清晰显示出息肉形态,可作为临床息肉筛选的常规方法.

  • 计算机辅助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作者:王鸣鹏;谭永强;张国桢;张建国;吴昊;杨俭英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为SPN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N图像处理专用软件,对2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2例良性结节患者的增强前后CT扫描图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良、恶性结节组的强化与非强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01);良、恶性组的不规则强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 = 0.0084);恶性结节组的强化幅度平均为(45.04 ± 26.76)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5.70 ± 17.84)HU(P = 0.033);恶性结节组的大强化CT值平均为(136.09 ± 41.72)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的(60.60 ± 60.27)HU(P = 0.007);恶性结节组的强化面积平均为(21.69 ± 21.01)%,良性结节组的强化面积平均为(8.61 ± 10.83)%,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203).结论增强扫描后的强化幅度和大强化值,以及在形态学上的不规则强化,可作为SPN临床影像诊断的参考依据.

  • 多层螺旋CT用于评价老年性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结构改变

    作者:武乐斌;刘学静;刘永红

    目的探讨64 层螺旋CT评价老年性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结构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确诊为老年性骨量减少患者(A组,T-score值在-1~-2.5之间)及20例骨质疏松患者(B组,T-score值在-2.5以下)的X光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结果 CT直接扫描的横断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与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量结果呈负相关,且B组相关性高于A组.CT直接扫描的横断图像结合MPR图像对骨质疏松骨质结构改变诊断与X线CR平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存在差异,CT直接扫描的横断图像结合MPR图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更敏感、更优越.结论 64层螺旋CT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利用MPR及三维重建技术不仅可以早期诊断骨质疏松,而且可以全面观察骨骼的大体结构改变.

  • 颌面骨病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建宇;梁碧玲;刘庆余;胡辉军;曾伟科;李洁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颌面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颌面骨病变,其中颌面骨骨折34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10例,颌面骨先天畸形16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扫描层厚2 mm,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 34例颌面骨骨折,其中上、下颌骨骨折,颧骨骨折和鼻骨骨折螺旋CT二维和三维图像均能全部显示,但三维图像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优于二维图像.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在二维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而三维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维图像.10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二维横断位图像能提供病灶详细的病理影像学特征,而在显示病变骨的形态学改变和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16例上、下颌骨先天发育畸形,三维SSD和VR重建图像显示效果明显优于二维图像.结论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病变基本的手段,三维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显示颌面骨病变的空间解剖关系,对指导手术设计和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

    作者:孔令燕;金征宇;王怡宁;宋兰;张竹花;张立仁;张抒扬;林松柏;王沄;赵文敏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 ± 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CPR)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计算支架内管腔直径与支架近端的管腔直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可见度.其中5位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9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1.94 ± 0.84)分].图像质量与心率、呼吸运动及支架位置有关.所有59枚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6.1 ± 11.1)%.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9个支架均诊断为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吻合.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

  • 多层螺旋CT无创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作者:宋兰;张竹花;金征宇

    多层螺旋CT(MSCT)的出现对心血管成像有重大影响,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MSCT不仅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定性、定量检测冠状动脉斑块,还可用于分析心功能和心肌灌注,评价支架和桥血管的通畅性.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SCT无创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冠心病筛查手段,同时用于介入和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

  • 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

    作者:金征宇;薛华丹

    多层螺旋CT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容积数据采集,为无创性影像诊断学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其巨大的优越性已逐渐体现在临床应用领域.

  • 多层螺旋CT技术和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刘玉清

    多层螺旋CT是CT史上的重要进展,在扫描范围、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三方面的技术指标均较前显著提高;在数据后处理方面引入了多种后处理方法,使得容积数据得以充分和优化显示.因此,使CT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效果均有新的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