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杂志

中医

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www.jtcm.net.cn
  • 曾用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医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医药学学术方向的变革与发展

    作者:王永炎

    本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本"健康理念的逐步形成,中医药学的学科方向必须变革,这是当代中医药界学人的历史责任.当今学术发展的方向是在自然哲学的引领下实施医学健康行动.将"人"放在天地之间来看人的健康和疾病,精气神一体、象与形融通、科学与人文互补互动.重在中医临床优势病种,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诊疗体系构架的完善,已获得共识性的循证证据,以提高基础理论概念的诠释、研究思路由"还原性分析"朝向"系统化研究"转变的探索,逐步建立规范的中医药行业国内外通行的标准,以不断提升中医药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
  • 良师益友,共进超越

    作者:何泽民

    我是《中医杂志》的学生,30年来我连续订阅,从未间断,常反复认真学习,并运用其中的先进思想、理论、方法来解决临床问题.她使我得到了许多教益和帮助,是我的好老师和老朋友,与我教学相长,共同进步.1984年,我通过高考,就读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一学期后开始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考虑到大学毕业后总是会告别学院恩师,很可能要去基层从事临床医疗.市、县中医院相对母校及其教学医院来说,医学信息没有那么畅通,医学图书资料没那么丰富;满腹经纶,堪为人师者肯定也没那么多,所以我特别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同时也在寻找将来能给予我专业指导的老师.带着这份企盼,我从自己的专业方向、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出发,在母校图书馆上百种医学期刊中查找和筛选,通过反复比较,终我决定"聘请"一位专业老师——《中医杂志》.

    关键词:
  • 从核心病机-证素-药串构建中风病辨治体系

    作者:陶文强

    我和《中医杂志》的故事是从2009年开始的,那年我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对发表文章及如何甄别杂志并不熟悉.2011年和2012年我的两篇论著[1-2]相继发表在《中医杂志》上,此后在同道的指点下才知道《中医杂志》在中医刊物中的影响力.我渐渐地开始从事更多的学术写作,也从《中医杂志》各期刊发的文章中汲取养分,获得提高.

    关键词:
  • 我与《中医杂志》

    作者:刘清贤

    提起《中医杂志》,内心感到无比的亲切,因为我和它一起成长.父亲是位自学中医成才的乡村医生,从我小学起他就开始订阅《中医杂志》月刊,他常说"中医杂志是好的临床老师".我记得那时他会把各科的文章精华整理成册,不断地验证,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了中医.在我5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开始订阅《中医杂志》,和父亲一起边看杂志边将其用于临床.

    关键词:
  • 我与《中医杂志》相伴而行

    作者:张学贵

    我自1973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40余年,1979年7月开始订阅《中医杂志》(2015年10月)有37年,491期.读其文章,可提高理论知识,指导诊治疾病,还可教育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医教研效果.我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教授,被评为县、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成为国际、国家、市县有关中医学术委员会成员,可以说是与《中医杂志》的指导不可分割.虽然已退休五年余,但还在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还在订阅《中医杂志》,说明了只要我还能够工作,就离不开《中医杂志》.

    关键词:
  • 收藏中医——早期《北京中医》《中医杂志》报国寺发现回家记

    作者:周宏;张红林

    2009年3月的一天,我们在逛报国寺收藏品市场时,发现在西配殿南侧靠墙的书摊上有一摞约半米高的发黄杂志,用粉红色的塑料绳捆着,上面一本用透明玻璃纸套着,可以看到"《北京中医》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五一年七月十五日"的字样,从收藏的角度看,一般创刊号都是比较珍贵的,因此引起了我的注意.上前随便翻了一下,下面是《中医杂志》,从1956年至1959年的,序号较全.因笔者与《中医杂志》副总编是大学同学,就给她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得知早期的《中医杂志》实物已缺藏,同时了解到《中医杂志》的前身就是《北京中医》.闻听此言,我觉得这些刊物具有珍贵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我一边应答着同学的电话,一边跟摊主询价,后花500元买下了这一摞杂志.回家打开一看,共81册杂志,其中《北京中医》和《中医杂志》有1951年1册、1953年1册、1954年4册、1955年2册、1956年12册、1957年12册、1958年10册、1959年19册、1960年1册、1965年10册,以及医药结合资料等其他医学刊物.

    关键词:
  • 退休后,我遇到了你

    作者:李述尧

    2007年后退休居家,常有相信中医药独特疗效的患者,找上门来求医问药、治病养生,如何给患者服务好?这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我和一位同事谈起此事,他拿出一本2001年第12期《中医杂志》向我推荐,我打开一看,立即被那一篇篇有实用价值的好文章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了"学术探讨"栏目中朱步先《关于药性之悖论》一文,顿感心潮澎湃.第二天就赶到邮局订阅了2008年全年《中医杂志》.时至今日,已经整整8年,两次搬迁杂志无一遗失,151本摆满了一层书橱.

    关键词:
  • 我与《中医杂志》相伴50年

    作者:田复祥

    50年前,当我刚踏入医学之门时,我的中医老师就把新到的《中医杂志》拿起来对我说:"这是我国中医药界权威的中医药学期刊,内容丰富,对学习中医有很大的帮助".从此,我就开始订阅《中医杂志》,就这样年复一年,从青年到壮年,又从壮年到老年,一直到退休,对《中医杂志》衷爱无疑、爱不释手,随行相伴至今.在这多年的医学道路上,深深感到《中医杂志》是中医药学知识更新的大园地,是学习、研究中医药学、不断提高中医临床及研究水平的良师益友,尤其对广大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更为需要《中医杂志》的哺育和关怀.

    关键词:
  • 《中医杂志》伴随我前进

    作者:黄志华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中医工作者,我参加工作已经30多个年头了.30多年来,坚持订阅《中医杂志》已成常规.每当杂志到手,先从头至尾通读一遍,后对重点和感兴趣的文章研读再三,也早已成为习惯,甚至连杂志上刊登的插页、消息、广告都不愿轻易错过.现在,杂志已发展成半月刊,以前每月一期,月月期待.一瞥见郭沫若先生手书的"中医杂志"四个大字,那种亲切感便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正如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再相见一般.

    关键词:
  • 书院模式下中医药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指导学生研读《中医杂志》为例

    作者:王耀帅

    目前中医高等本科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加上教材的局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为欠缺.随着教学情境的不断变化,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当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书院教育仍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笔者创新尝试以中医高等院校书院模式的课外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医杂志》,组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期探索中医高等本科教育的新路径,发展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 《中医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

    作者:黎忠民

    我喜欢《中医杂志》,因为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杂志设有数十个栏目,主要刊登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新科技成果和诊疗经验,旨在发扬中医特色.我在1981年读卫校期间,第一次阅读订购的《中医杂志》时就爱不释手,其中"中医教学"栏目"‘病机十九条’阐要""问题解答",中医晋级考试、考核试题及答案"特别引我注目,反复详细阅读后深受体悟,认为自己见到了一位好老师,她能补充我们在校学习的不足部分.后来每期杂志中的教学部分就成了我的必读课程.

    关键词:
  • 董德懋老师与《中医杂志》

    作者:徐凌云;高荣林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作为学生我们整理了董德懋老师领导中医学会(学社)和创办中医期刊的有关资料,以纪念《中医杂志》创刊60周年和董德懋老师诞辰103周年.1 北京中医学社与《中国医药月刊》20世纪以来,西学东渐,中医受到剧烈的冲击,中医为自身生存而奋力抗争从未止息.1929年2月第一届中央卫生工作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和"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引起全国中医界声势浩大的抗议热潮,并组成请愿团,要求立即取消议案,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当时的卫生部被迫允诺余案暂不执行,改称中医为国医,同意成立"中医学社".1937年施今墨等人为首创办北京中医学社,董德懋当时在施今墨诊所襄理业务,主持北京中医学社工作.北京中医学社以发扬传统文化,研究中医学术为宗旨,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山东等省市广办分社,发展社员,多时分社达400余处,以联络感情,互相砥砺,为中医事业共同努力.

    关键词:
  • 三代人的《中医杂志》情结

    作者:黄亚俊

    30年前,年少的我翻开父亲书桌前那叠《中医杂志》时,不曾想过这本杂志会伴我到现在.我像当年的祖父和父亲,每个月总是满心期待着邮递员送来那本绿色封面的杂志,30多年,她的封面依旧是绿色,而我依旧沉溺在阅读、整理、收藏《中医杂志》的感怀中.从1979年7月开始至今,历经多次搬家,36年间从没有缺失一本,每一本都是祖辈的印记,这也是30年中医人的故事.36年的《中医杂志》静静地在书柜的一角,每一次掠去上面的尘土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夕阳下的祖父在诊室里忙碌完一天的门诊工作之后翻看《中医杂志》的侧影,是夏日里父亲摘抄《中医杂志》时留下的汗珠,这也是自己用一间书屋抵抗全世界的象征.

    关键词:
  • 周郁鸿教授"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法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学习《中医杂志》,助力临床实践

    作者:李巍;胡致平;陈均法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急性再障)是血液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临床发病急、病情重、治疗难度大,用一般刺激造血药物及支持治疗均无效.近年来开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临床技术及设施要求较高,医疗费用昂贵,移植中易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强化免疫抑制过程中易合并感染,常常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非极重型为45.4%,极重型55.6%[1].为此寻找治疗急性再障的中医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周郁鸿教授通过学习《中医杂志》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法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

    关键词:
  • 我与《中医杂志》

    作者:王振兴

    孩提时,一个人在家中翻箱倒柜,在凳子上踮着脚尖搜索着一切有趣的东西,也多次因为失去平衡,从凳子上摔下来哭天抢地,但仍就好了伤疤忘了痛,还折腾到了《人民画报》《美术》《中医杂志》等旧刊物.彩印的杂志,斑斓的图片,名家的字画成为了我童年的艺术启蒙课.一次,一本杂志从书柜中滑落下来,我拂去封面的灰尘,旧书呛人味道扑面而来,在午后书房的灯光中,我若有所思的翻看着.这本出版于1959年12月的老杂志密布着伯父密密麻麻的字迹,中间夹着几张中医处方.或许是天意,这本毫不起眼、没有彩画的杂志却从此与我结缘.它的封面有着四个鲜红的大字——中医杂志.

    关键词:
  • 开启中医殿堂的金钥匙

    作者:李世忠

    今年是《中医杂志》创刊60周年.我是1982年开始订阅《中医杂志》的老读者.30多年来,订刊、阅刊、用刊,从未间断,也因此与《中医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家乡是云南省祥云县普溯镇西山村.据说是在1948年,我父亲跟随祖父到景东县做木活,突然高烧不退,神昏谵语,赶回家时已经不省人事,大家忙着料理后事.姑父稍懂中医,找来了一把青蒿,拧出水;拿出一截牛角(据说是犀牛角),磨成粉.父亲服后,转危为安,耄寿91岁,而与他同时患病的4人中,已经去世3人.

    关键词:
  • 赵尔康与《中医杂志》

    作者:李观荣;李琼研

    正当《中医杂志》迎来喜庆创刊60周年之际,使我想起一句古语:"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如今,我们心目中的新人就是《中医杂志》.常言道"无古不成今",回首60年岁月往事,我们亲眼见证了《中医杂志》学术事业的发展,曾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真令人感动又欣喜!其中,值得我们尊敬的先贤就是赵尔康老师.

    关键词:
  • 针灸戒烟的现代文献研究

    作者:刘朝;王莹莹;吴远;张凡;齐淑兰;杨金生

    目的 探讨我国针灸戒烟的特点与诊疗现状.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表的针灸戒烟临床文献,建立针灸戒烟文献数据库.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腧穴选择与配伍、治疗时间与疗程等,并终建立针灸戒烟文献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针灸戒烟临床研究类文献56篇,其中14篇属于随机对照试验;3篇文献有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4篇文献使用了诊断标准.针灸戒烟的治疗方法以耳穴贴压及针刺配合耳穴贴压为主,各18篇.纳入文献的总体戒断率为34.08%,其中耳穴贴压的戒断率高为53.46%.纳入文献中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戒断率为39.41%,随机对照试验的戒断率为22.33%.针灸戒烟文献中使用的腧穴49个,总计使用324次.常用耳穴有肺(38次)、神门(37次)和口(28次);常用体穴有甜美(24次)、合谷(16次)和足三里(12次).文献使用的结局指标主要为基于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戒烟情况(56篇)与每日吸烟数(51篇).结论 针灸戒烟效果确切,但多数方案研究设计仍存在不足,影响临床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恶性淋巴瘤古代文献分析

    作者:王学谦;林洪生;刘杰

    中医药在恶性淋巴瘤的防治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相关古籍文献进行梳理,可为现代医学防治恶性淋巴瘤提供借鉴.中医学并无"恶性淋巴瘤"病名记载,根据临床症状,历代医家将其归属为"失荣(营)""石疽""痰核""恶核"等病进行诊治;并提出其病因病机涉及内虚、气机不畅、痰、湿、瘀、毒等方面;对治法方药的认识也历经着眼于局部的晋唐时期、强调内外同治的明清时期、确立扶正固本思想的晚清时期,其中诸多治法方药仍为现代临床广泛使用.

  • 《伤寒论》制剂工艺初探

    作者:杜茂波;刘淑芝

    现代研究《伤寒论》多重视其"方",即某症用某方、某病用某方,忽略了"剂"的研究,即用何种工艺制成何种剂型.从"剂"的角度对《伤寒论》中所载"方剂"进行分析,探讨其制剂工艺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伤寒论》中"剂"进行研究后发现,《伤寒论》中"剂"的思想,对中药新工艺、新剂型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从寒热并用理论探讨慢性胃肠疾病的辨治

    作者:马祥雪;王凤云;唐旭东

    寒热错杂是慢性胃肠疾病的重要病机,胃肠道症状是寒热错杂证主体证候群.追溯寒热并用的源流,通过探讨寒热并用理论的三种代表治法——辛开苦降法、温清并用法、寒热合化法,阐明寒热并用是慢性胃肠疾病的常用治法.

  • 埃博拉病毒病中医临床诊疗思路探析

    作者:杜宁;张宁;郭玉明;刘冰;罗生强;肖小河

    采集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塞中友好医院住院的102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分析临床症状特征.认为埃博拉病毒病符合中医学"暑瘟""湿毒"范畴,初期起病急,常见高热、乏力、头身痛、咽痛,同时伴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第5~7天后部分患者进入极期,瘟毒迫血妄行,高热持续,出现皮疹和瘀斑以及鼻衄、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多部位出血;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少尿和厥脱等征象;大部分患者在发病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中医学认为,本病内因是素体虚弱,正气不足,不耐时邪,导致暑瘟、湿毒从肌肤腠理侵入,逐渐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加重,危重者可并发厥证、脱证导致死亡.

  • 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莹科;刘玥;张京春;邬春晓;马林沁;张惠;吕长霞;雷舒雁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24例高血压病合并OSAS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病情资料,辨证分为肝火证、痰湿证、阴虚证、阳亢证、阳虚证、血瘀证;检测相关指标,包括24h动态血压监测、睡眠呼吸监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 124例患者中肝火证13例、痰湿证64例、血瘀证41例、阴虚证30例、阳亢证21例、阳虚证10例.对病例数相对较多的痰湿证、血瘀证与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与痰湿证呈正相关,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结论 痰湿证、血瘀证为高血压病合并OSAS患者常见证候要素,颈动脉硬化对痰湿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对血瘀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浅析温病学"斑疹"在皮肤病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宋攀;华华;刘瓦利

    斑疹是温病学表现于体表的一项重要体征,斑疹的辨别是常用的诊法之一.温病学的斑疹与现代皮肤病学的斑疹不可简单地等同起来,临床运用时需要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将温病学的辨证方法及方药灵活地运用于皮肤病斑疹的治疗中.

  • 中医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的比较

    作者:王丽颖;赵学尧;宇文亚;刘玉祁;王跃溪;刘孟宇;刘兴方;韩学杰

    目的 分析中医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及其配套的中医诊疗方案推荐证候、方药的一致性程度,为促进中医诊疗指南和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的协调统一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提取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422项中医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304种疾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及其配套的中医诊疗方案中的基本信息,对比其在病种、起草人员、证候、方药之间的异同,并采用Jaccard系数法对证候分类、方药的相似度进行分析. 结果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涉及相同的病种有183个.中医临床路径的疾病诊断、证候分类、治疗方案中引用中医诊疗指南的比例分别为22.47%、2.25%、44.94%.中医诊疗指南、中医诊疗方案推荐证候分类的相似度为0.54,两者完全一致占18%.中医诊疗指南、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的相似度为0.38,证候相同、两者推荐方药一致的疾病占48.68%.结论 中医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证候分类的一致性较差.建议加强中医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制定的方法学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对于中医证候分类标准的方法学研究.

  • 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候的影响

    作者:王培利;王少丽;张大武;杜健鹏;张蕾;付长庚;谷丰;史大卓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候演变规律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 595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介入术后患者按照是否联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分为治疗组(296例)和对照组(29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悦胶囊0.6g,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0.74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2个月进行气虚血瘀证候及血瘀证评分,同时观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候评分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3、6、9、12个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3、6、9、12个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3、6、9、12个月血瘀证评分均降低(P <0.05或P<0.01).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均与终点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 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通过改善气虚血瘀证候的严重程度,实现气虚血瘀证候的低危状态,从而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

  • 中医药研究的临床与社会价值——谈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谢雁鸣;王连心

    科技成果通常包括两方面特征,一方面是建立基础理论和发表学术论文的内部研究性特征,另一方面是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外部经济性特征.近年来,内部研究性方面,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数量及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但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性方面却鲜有报道.分析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科技研发对市场的适应程度、市场对科技成果的接纳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支持度等方面因素.提出科研主体自身应注重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及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措施.建议采用多维评价体系对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后效评估,以推动中医药及相关产业更好的实现临床和社会价值.

  •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述评

    作者:田佳星;赵林华;连凤梅;仝小林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迅猛增长,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成为未来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在糖尿病这类复杂疾病的防控中独具优势.针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相关研究、应用优势及发展趋势给予总结与评述.

  • 冠心病病证结合临床研究与实践

    作者:王阶;姚魁武;邢雁伟;李军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通过对冠心病病证结合的深入研究,规范冠心痛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诊断标准,揭示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确立疗效评价体系.在阐明方证对应理论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探索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相关生物学基础,推广应用先后形成的相关量表和临床指南,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形成转化成果的新辨证方法体系.

  • 理论创新与自我批判——对当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审视与思考

    作者:李宁;林琳

    通过梳理中医理论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医理论创新不足是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而近代西方医学发展的冲击、中医理论特性的禁锢、中西医结合方法上的偏差不断依靠政策扶持的现状为近代中医理论创新滞后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医药的发展还缺少自我批判精神,仍存在发展观上自身认识不足、对安全性事件处理不够妥善等问题.因此,提出当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重视在继承、质疑、批判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摆脱"救急"和"扶贫"式思路,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中药不良反应和毒理学的研究,注重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

  • 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谈慢性肝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策略

    作者:叶永安

    慢性肝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了很大负担.梳理了我国从"六五"以来对慢性肝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及成果,并根据目前慢性肝病的研究机遇与挑战,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多学科融合、大胆创新等治疗思路.

  • 试论肿瘤中医临床思维的运用和培养

    作者:彭楠;刘声;王笑民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临床思维贯穿于整个中医诊疗过程中,医者不仅要充分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更要善于运用中医临床思维,使辨证准确、处方得法、治疗有效.主要探讨中医临床思维如何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作用,如何立足于中医临床思维看待现代肿瘤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培养这种思维模式.

  • 从病机原义解析辨证识机论治

    作者:胡镜清;江丽杰

    "病机"是中医理论基本概念之一,现代常解释为"疾病的机理或机制",严重偏离了中医病机的原义."机"的原义是"扳机点""触发点""枢机",引申为主导事物发生变化的关键,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枢纽.中医学的"病机"应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枢机."潜藏于内,变动不居"是病机的基本特征.辨识病机是临床诊查疾病的中心任务;见微知著,司外揣内则是辨识病机的基本方法;因势利导,以平为期调机复常是中医治疗的守则.辨证是诊断,治病还需"识机",将病机的地位提到与辨证并列的位置,可更好地彰显中医认知疾病的原创思维模式和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