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

中药材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454
  • 国内刊号: 44-128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1-4454
  • 曾用名: 中药材科技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药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元四辉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丹皮酚对戊四氮点燃SD大鼠癫痫模型的影响

    作者:钟国琛;龙子江;李家明;刘向国;杨帆;刘凯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戊四氮点燃的SD大鼠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以戊四氮点燃的SD大鼠为癫痫模型,研究丹皮酚对模型动物的行为学和癫痫大鼠脑组织内SOD、MDA、NO、NOS的影响,并对实验动物大脑海马部位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的SD大鼠的行为学特征有所不同,给药组动物较模型组动物脑内的SOD、NOS活性上升,NO、MDA含量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动物海马部位切片观察未见显著神经元丢失.结论:丹皮酚对戊四氮点燃SD大鼠动物模型的具有抗癫痫作用.

  • 左旋虾青素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罗文基;黄丽娟;陈逸生;张坤水

    目的:探讨左旋虾青素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考察左旋虾青素的保肝作用.结果:左旋虾青素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与肝脏中MDA含量,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结论:左旋虾青素对CCl4所致肝脏毒性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不同配伍的肠吸收Caco-2细胞模型研究

    作者:张伯莎;安叡;王跃;王新宏

    目的:研究葛根素与葛根芩连汤主要有效成分配伍时各有效成分在肠道中的吸收动力学变化,探讨复方配伍的规律性.方法:通过Caco-2细胞单层模型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研究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与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进行配伍时,各有效成分的肠道吸收变化情况.结果:以各有效成分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及吸收率(%)为指标,得出同一成分在不同配伍组中肠道吸收情况有所不同,并且葛根素的肠道吸收情况在各配伍组具体为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甘草苷配伍组>葛根素-黄芩苷配伍组>葛根素-小檗碱配伍组>葛根素-甘草苷配伍组>单独葛根素(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在肠道中吸收动力学过程随方中有效成分的配伍情况不同而变化,方中其他药味成分对葛根素的肠道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 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冰江;李伟超;刘小平

    目的:研究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体药物动力学.方法: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注射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血浆中β-榄香烯的含量.结果: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体的α、T1/2β、K12和AUC高于普通脂质体,而T1/2α、Vc、CL、K10则低于普通脂质体.结论:表明β-榄香烯循环脂质体可以延长β-榄香烯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更好地提高其临床疗效.

  • 金不换总碱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作者:吴丽萌;丘炜霞;赖东梅;马仁强;陈健文

    目的:探讨金不换总碱(JB-2)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九胃泰胶囊组270 mg/kg及金不换总碱15、30、60 mg/kg组.各组预防性灌胃给药7d后,除假手术组外通过幽门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后再十二指肠给药1次,收集胃液并检测胃液量、pH值、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剖开胃进行胃黏膜溃疡指数测定;测定血清和胃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金不换总碱可减少胃溃疡大鼠模型的胃液量、升高胃液pH值、减少胃液总酸度、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轻胃黏膜损伤指数,其损伤抑制率分别为:54.29%、51.43%;可降低血清和胃组织中MDA含量、升高血清和胃组织中SOD活性、血清中PGE2含量.结论:金不换总碱有明显抗胃溃疡的作用,对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保护因子前列腺素PGE2等有明显促进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和抗菌作用有关.

  • 氧化苦参碱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的影响

    作者:訾小虎;周围;陈倩;李梅;谷淑玲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氧化苦参碱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动物给予D-半乳糖0.1g/kg造模,造模1h后给药.各组连续腹腔给药30 d后进行跳台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以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待行为学指标测完后,将各组小鼠眼静脉丛取血1~2mL,离心取血清,测定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在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小鼠到达终点平台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而各给药组较模型组小鼠到达终点平台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 <0.05或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在小鼠跳台实验中,OMT各剂量均显示出延长平台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中,模型组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氧化苦参碱各剂量组血清SOD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模型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氧化苦参碱各剂量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增加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的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与其抗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 益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作者:沈方华;张一萍;陈澍

    目的:探讨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F-κB的影响.方法:将41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糖尿病益肾汤治疗组.干预8w后检测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总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NF-κB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肾汤及缬沙坦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NF-kB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肾组织NF-κB表达量与空腹血糖、24h尿总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r与P值分别为:r=0.63,P=0.001;r =0.53,P0.007;r =0.84,P<0.001).结论:益肾汤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减少肾脏NF-kB的表达;益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与其下调肾脏NF-κB的活化有关.

  • 板蓝根活性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研究

    作者:董伟;张军峰;何立巍;佟书娟;詹臻

    目的:探讨板蓝根活性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作用和对Hep-2、Hela、U937细胞表达干扰素(IFN)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Hep-2细胞中药物对HSV-1的抑制作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Hep-2、Hela、U937细胞各组IFN-α、IFN-β、IFN-γ的mRNA,ELISA检测各组FN-α、IFN-β、IFN-γ的表达.结果:MTR结果显示板蓝根活性部位为0.5 mg/mL时其8h预防治疗的病毒抑制率为13.96%.Hep-2、Hela、U937细胞药物组IFN-α、IFN-β、IFN-γ的mRNA较正常细胞组均有增高,且U937细胞的IFN-α、12 h的IFN-β mRNA显著升高(P<0.05).Hep-2细胞药物组24 h IFN-γ表达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板蓝根活性部位可能通过诱导细胞产生IFN发挥抗HSV-1作用.

  • 荔枝多糖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伟峰;苏俊芳;罗淑媛

    目的:观察荔枝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西洋参0.36 g/kg)及荔枝多糖高、低(0.4、0.2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采用负重游泳实验,记录游泳时间,并在小鼠游泳一定时间后采血检测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及血乳酸脱氢酶水平;取肝脏检测肝糖原含量.结果:小鼠给药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荔枝多糖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和乳酸水平,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和提高乳酸脱氢酶活性.结论:荔枝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增加糖原储备以及减少运动后尿素氮和乳酸的蓄积.

  • 大黄素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丽嫦;徐艳燕;陈伟标;曾婉君;王叶茗;欧阳勇

    目的:探索大黄素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diabetes mouse,db/db小鼠)18只,分大黄素高剂量(100 mg/kg)干预组,大黄素低剂量(25 mg/kg)干预组及普通饮食对照组,喂养过程中每周监测体质量、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共干预12w,于等12周行胰岛素耐量实验,实验结束后空腹取血测血脂、GLP-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大黄素能防止db/db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的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0.05;降低血脂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加GLP-1的释放,但对血压无显著的影响.结论:大黄素可显著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

  • 鸡骨草防治大鼠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勤;蔡红兵;莫志贤;史珏;孙学刚;彭求贤;杨明会

    目的:探讨鸡骨草对脂肪肝大鼠血脂代谢及其肝脏病理、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7.2 mg/kg)、绞股蓝组(16.2 mg/kg)及鸡骨草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g/kg),高脂饲料喂养3w建立脂肪肝模型后,各药物组给予药物灌胃3 w并继续给予高脂饲料.第43天采血测转氨酶和血脂四项,并取肝组织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或在体灌注后取肝组织固定,经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肝窦窗孔变化.结果:鸡骨草高剂量能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中AST、ALT、TC、TG、LDL-C并升高HDL-C含量,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亦观察到其肝组织形态以及LSEC窗孔恢复趋向正常,中剂量作用稍弱,低剂量效果不明显.结论:鸡骨草可调节高脂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并改善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具有降脂、保肝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脂肪肝.

  • 刺山柑中总黄酮对RA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包晓玮;景伟文;马生军;雒秋江

    目的:探讨刺山柑中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局部炎症组织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以X-5树脂分离得到的总黄酮为供试药品,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刺山柑总黄酮进行干预.采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测定大鼠足趾肿胀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同时测定局部炎症组织PGE2含量.结果:刺山柑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刺山柑总黄酮能降低大鼠足趾炎症组织中的PGE2含量.

  • 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志峰;王琦;冯育林;罗晓健;范玫玫;杨世林

    目的: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黄连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其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UV、IR、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黄连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7个成分,分别鉴定为甲基小檗碱(1)、8,9-dihydroxy-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α] isoquinolin-3-one(2)、(±)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3)、3,4-二羟基苯乙醇(4)、methyl-5-O-feruloylquinate(5)、ethyl-5-O-feruloylquinate (6)和apocynol(7).结论: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川黄柏抗糖尿病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董二会;王爱国;杨建波;吉腾飞;苏亚伦

    目的:分析川黄柏抗糖尿病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酸水沉淀、中压制备、凝胶柱分离及制备液相等多种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应用质谱和核磁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小檗碱(1)、药根碱(2)、黄柏碱(3)、5-羟基小檗碱(4)、肉桂酸(5)、阿魏酸(6)、3-O-阿魏酰-奎尼酸甲酯(7)、4-O-阿魏酰-奎尼酸(8)、4-O-阿魏酸-奎尼酸甲酯(9)、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10).结论:化合物4、9和10为首次从黄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广东海风藤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焦豪妍;王玉生;刘瑶;汤庆发

    目的:研究广东海风藤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方法:运用GC-MS分析10批次广东海风藤挥发油样品,所得TI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模式分析及相似度计算,并对主要特征峰成分进行检识和SPSS聚类分析.结果:标定出23个共有特征峰,相似度(全谱)计算结果偏低,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样品分为Ⅲ类.结论:本方法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广东海风藤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 面包海星中一个新的化合物面包海星皂苷G

    作者:张佳佳;巫军;王开义

    目的:研究面包海星中的海星皂苷活性成分.方法:以稻瘟霉活性筛选模型追踪指导,采用多种现代层析方法和波谱技术,对海星皂苷活性成分进行追踪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一个面包海星皂苷类化合物,并应用2D-NMR、ESI-MS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sodium(20R,22R,23S,24S)-6α-O-{ β-D-fucopyranosyl-(1 →2)-β-D-quinovopyranosyl-(1→4)-[β-D-quinovopyranosyl-(1→2)]-β-D-quinov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22,23-epoxy-20-hydroxy-24-methyl-5α-cholest-9(11)-en-3β-yl-sulfate.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面包海星皂苷G.

  • 三叶木通与猫儿屎种子脂肪酸和氨基酸分析

    作者:孙翔宇;高贵田;严勃;赵金梅;谷留杰;刘继瑞

    目的:分析两种木通科药材三叶木通和猫儿屎种子的脂肪酸组成,以及其饼粕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三叶木通和猫儿屎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成分和含量;自动化凯氏定氮仪测定饼粕中蛋白质的含量、酸解处理后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成.结果:三叶木通种子中油脂的含量为53.6%,多为饱和脂肪酸;饼粕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9.9%.猫儿屎种子中油脂的含量为28.14%,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59.75%)和9-油酸(14.81%)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6.12%,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仅占18.44%;饼粕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7.5%.两种种子中氨基酸成分含量与成人氨基酸模式相似.结论:三叶木通和猫儿屎的种子具有开发为药用植物油或其他保健药品食品的巨大潜力,综合开发前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头花蓼活性组分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丽娟;王永林;王珍;李勇军;黄勇;龙庆德;廖尚高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富含黄酮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及半制备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对头花蓼富含黄酮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头花蓼活性组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1-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5-羟基苯(1)、5,7-二羟基色原酮(2)、鞣花酸(3)、杨梅苷(4)、陆地棉苷(5)、芦丁(6)、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3"-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苷(9)、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1)、槲皮素-3-O-(3"-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2)、槲皮素(13)、山萘酚(14).结论:头花蓼富含的黄酮活性组分主要含有黄酮醇及其苷类成分,这些成分可能是头花蓼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化合物1、8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头花蓼中首次分到.

  • 毛冬青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邢贤冬;张倩;冯锋;柳文媛

    目的:对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n.)茎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层析方法,通过理化常数和MS、NMR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金丝桃苷(3)、芦丁(4)、1,5-二羟基-3-甲基蒽醌(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7)、硬脂酸(8)、正三十四醇(9).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大叶钩藤中柯诺辛碱对照品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陈清霞;徐祖疆;肖玥;陈燕忠;王定勇

    目的:建立从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中制备柯诺辛碱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萃取、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对氨水碱后的大叶钩藤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IR、1H-NMR和13C-NMR进行结构鉴定,通过TLC法和HPLC法对对照品进行纯度检测.结果:从大叶钩藤中分离纯化出柯诺辛碱对照品,质量分数>98.0%.结论:该方法制备的柯诺辛碱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可作为钩藤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用的化学对照品.

  • 正交试验法优选羊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工艺

    作者:林菲娟

    目的:优选羊蹄中游离蒽醌的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游离蒽醌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羊蹄中游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25倍量的90%(体积分数)乙醇,80℃水浴下浸提2次,每次45 min.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重复性好,为提取羊蹄中游离总醌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 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在香连肠溶片中的包合工艺研究

    作者:邱凯锋;沈映泳;姚少毅

    目的:优选香连肠溶片处方中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木香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并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别.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木香粗颗粒,加水9倍量,浸泡1h,提取8h;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β-CD与木香挥发油的投料比为5∶1,加水3倍,研磨60 min.结论:提取工艺与包合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 肉桂提取工艺及其挥发油包合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何文江;陈向东;王文涛;汪梅;罗艳萍

    目的:优选肉桂水煎煮提取干浸膏工艺和饱和水溶液法包合肉桂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肉桂水提干浸膏得膏率及肉桂酸得率的影响;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法包合肉桂挥发油.结果:肉桂水提干浸膏优选工艺为:加水8倍,煎煮2次,每次2h.得膏率为8.75%,肉桂酸得率为0.0575%.挥发油提取佳工艺为:肉桂饮片加3倍量的水提取3.5h;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B-环糊精的比例为1∶8,搅拌包合1.5h.结论:提取工艺与包合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 中性蛋白酶法提取富硒羊肚菌菌丝体多糖的研究

    作者:孙玉军;李正鹏;马忠友;王松华

    目的:研究中性蛋白酶法提取富硒羊肚菌菌丝体多糖的条件,以提高菌丝体多糖的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中性蛋白酶法提取富硒羊肚菌菌丝体多糖的佳工艺:加酶量为1.5%,提取时间为2h,酶解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5,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1.26%.结论:本工艺简单、稳定、可行,适用于富硒羊肚菌菌丝体多糖的提取.

  •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亚麻子脱胶工艺

    作者:刘效栓;李季文;李喜香;吴晓琴;李燕魁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亚麻子脱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料液比、氯化钠用量、浸提时间为自变量,亚麻子干胶重量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选取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37倍水,加入氯化钠的重量2 g,浸提时间为120 min.结论:方法简便合理,稳定,可预测性较优.

  • 银杏叶总黄酮浸提条件优化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作者:陈阿娜;刘标;汤斌

    目的:以银杏叶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乙醇协同提取总黄酮的浸提条件,并对粗提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纤维素酶用量100 U/mL,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8,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该工艺参数下总黄酮得率为1.53%.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在总黄酮浓度为0.05 mg/mL,37℃保温15 min条件下,对0.04 mg/m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5.7%.结论:纤维素酶不破坏银杏叶总黄酮有效成分,可以用于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

  • 载盐酸维拉帕米碳纳米管的体外释药行为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纠;王亚晶;冉冉;刘元芬;郑春丽;姜力群;朱家壁

    目的: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CNTs)对盐酸维拉帕米(VH)的装载及释放,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探讨,为c-CNTs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棍合强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得羧基化碳纳米管(c-CNTs),利用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羧基的接枝、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c-CNTs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并利用HR-TEM及TEM观察盐酸维拉帕米在c-CNTs上的装载位置;考察该载药系统中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对释放结果进行模型拟合并分析其释药机制.结果:MWCNTs通过强酸处理后成功接枝上了羧基,处理后的MWCNTs水溶性大大改善,长度由2μm左右减小至约200~300 nm,两端开口.载药及药物释放结果表明,载药量随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投药量较小时,药物全部装载于f-CNTs的管腔中,此时药物的释放受释放介质影响较小,其释药机制为零级释放;当投药量较大时,药物部分装载于f-CNTs的管腔中,部分位于f-CNTs的管壁,此时,药物释放受介质影响较大,随释放介质pH减小,VH释放增加,其释药机制为非Fick扩散.结论:改性后的MWCNTs可以做为药物缓释载体.可通过适当调节处方比例,达到调节药物的释放.

  • 芒果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作者:轩肖玉;王亚静;田慧;皮佳鑫;孙士真;张伟玲

    目的:研究芒果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给药系统,探求其佳处方配比,来提高芒果苷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对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选择和配比优化,结合三元相图,以乳化速度、粒径和电位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佳处方.结果:芒果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的佳处方比例为肉豆蔻酸异丙酯:聚氧乙烯(35)蓖麻油: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4.8∶3.2.结论:按照佳处方制备的芒果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释药系统可明显改善芒果苷的溶出情况.

  • 鸭儿芹的显微鉴别

    作者:刘安韬;李娟;廖月葵;韦淞瀚

    目的:对鸭儿芹药材进行显微鉴别.方法:采用组织横切片,粉末显微鉴别等方法.结果:鸭儿芹根的横切面皮部较宽,皮部细胞中淀粉粒众多;茎横切面表皮下有厚角组织环状排列,皮层和髓部有油细胞散在,有的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结论:上述特征可为鸭儿芹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 黄草乌及其混淆品ITS序列的分析鉴别

    作者:张晓南;杜春华;符德欢;高丽;周培军;王丽

    目的:比较黄草乌及其混淆品滇南草乌ITS序列的差别.方法:分别提取黄草乌及滇南草乌总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利用DNAStar、ClustalX1.81及MEGA4.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对黄草乌及其混淆品的ITS数据矩阵,得到ITS1产生229个一致位点、19个变异位点和13个信息位点;5.8S产生162个一致位点、2个变异位点和1个信息位点;ITS2产生217个一致位点、3个变异位点和1个信息位点.除了5.8S没有碱基的转换和颠换,ITS1存在2个碱基转换和1个颠换,ITS2只存在1个颠换.黄草乌2个居群和滇南草乌3个居群的ITS测序结果经数据矩阵分析后,发现二者ITS2区间第596个碱基处为鉴定二者的稳定的信息位点,黄草乌2个居群的所有样品在此位点的碱基为(C),而滇南草乌3个居群的所有样品在此位点的碱基为(A).结论:黄草乌与其混淆品滇南草乌的核rDNA的ITS序列存在碱基的差异,有特定的变异位点,且位点变异表现出ITS1大于ITS2,因此,能在分子水平上将二者分开.

  • 对叶大戟草的生药鉴别

    作者:地力努尔·吐尔逊江;何江;杨伟俊;陈燕;徐磊

    目的:对维吾尔药材对叶大戟草进行生药鉴别.方法:进行药材性状、组织切片、粉末制片及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对叶大戟草显微特征明显,茎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内含方晶;气孔不定式.果皮表皮细胞浅棕色,呈类长方形交错排列.薄层色谱特征明显.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对叶大戟草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 商品皂角刺真伪鉴别

    作者:李永杰;冷爱晶;陈代贤;郭月秋

    目的:对中药材市场和使用单位的商品皂角刺真伪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显微、TLC定性分析的方法.结果:正品与掺伪品在性状、显微组织特征上有较大的区别;但其TLC无明显区别,唯插田泡在对照药材主斑点上方位置有一亮蓝色斑点而有不同;掺伪品马甲子、树枝等仅性状上就有较大差别.结论:药材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可区分皂角刺及掺伪品.

    关键词: 皂角刺 掺伪品 鉴别
  • 丹参HPCE-DAD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宋建平;许虎;刘训红;周逸芝;陈龙;傅兴圣;李俊松;蔡宝昌

    目的:建立丹参HPCE-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评价丹参药材的质量.方法: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丹参药材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10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CE指纹图谱;发现少数丹参药材样品HPCE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丹参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 清心泻脾汤联合金喉健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100例

    作者:梁建卫;张玉振;张静;林莉菁

    目的:观察和评价清心泻脾汤联合金喉健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普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儿及其家长口服中药的治疗意愿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5d.比较二者治疗HFMD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等症状体征比较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案具有明显缩减临床症状、体征的消退时间,加快病情痊愈等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 加味八珍汤对卵巢早衰的影响

    作者:李琼;杨玉彬;陈妮师纯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加味八珍汤对卵巢早衰患者的影响.方法:用该方药治疗45例患者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性激素变化及其临床症状改变.结果:加味八珍汤对患者治疗干预3个月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而雌二醇(E2)明显上升;并且临床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加味八珍汤对卵巢早衰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卵巢早衰 中药疗法
  • 鹿茸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进展

    作者:宋纪伟;宗颖;时坤;李健明;杜锐

    鹿茸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由于鹿茸供求关系紧张,市场价格昂贵,使得在国内的中药材市场上伪品、混淆品和代用品屡见不鲜.因此不断完善鹿茸的鉴定方法,建立综合评价鹿茸的质量控制体系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 鹿茸 质量控制 鉴定
  •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广省

    从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研究进展,说明中医对哮喘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尤其对缓解期的防治疗效显著,方法多样,无毒副作用,与西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 应用RAPD技术对溪黄草基原植物分类鉴定

    作者:莫小路;曾庆钱;黄珊珊;蔡岳文;王玉生;严振

    目的: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中药溪黄草的基原植物分类鉴定.方法:用离心柱法提取5种溪黄草基原植物基因组DNA,用85个10 bp的寡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电泳图谱.结果:从85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2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其中7个引物的扩增图谱表现较好的多态性,且重复性较好.结论:RAPD技术可以成功鉴定溪黄草药材基原.

  • 吴茱萸Cu/Zn-SOD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作者:吴波;罗光明;高丹;张寿文

    目的:克隆获得与吴茱萸抗逆性密切相关的Cu/Zn-SOD基因cDNA全长序列.方法: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和3,5,端非编码区.结果:该基因全长717 bp,ORF区为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JQ2S5851.结论:该基因为吴茱萸Cu/Zn-SOD基因cDNA全长序列,与其它植物的Cu/Zn-SOD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 罗浮山药用植物资源及保护

    作者:贺握权;廖建良

    经调查,罗浮山共有药用植物172科630属1042种,含蕨类植物35科53属110种,裸子植物9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28科561属913种;对其中具有特色的中草药作了重点介绍,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建议.

  • 川明参种子品质检验及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作者:雷晓莉;张梅;裴瑾;陈朝霞

    目的:制定川明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方法,测定不同产地10批次的川明参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制订川明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川明参种子大致分为3类,一级种子生活力≥95%,千粒重≥8.5 g,发芽率≥20%,净度≥85%,含水量≤13%;二级种子生活力为85%~95%,千粒重为8.0~8.5g,发芽率为15% ~20%,净度为75%-85%,含水量≤13%;三级种子生活力≤85%,千粒重大多≤8.0 g,发芽率≤15%,净度≤75%,含水量≤13%.结论:目前川明参主产区种子净度均在75%以上,千粒重7.57 ~8.94 g,含水量11.35%~15.76%,生活力77%~97%,发芽率12.67%~22.67%,不同产地来源川明参种子的生活力、千粒重等差别较大.

  • 麻花秦艽休眠芽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

    作者:晋玲;刘进;张延红;朱田田;陈红刚

    目的:采用玻璃化超低温技术保存濒危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的休眠芽.方法:以休眠芽作试材,研究休眠芽大小、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装载时间和玻璃化保护液等因素对休眠芽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10 ~ 11 mm大小的休眠芽在含有0.3 mol/L、0.5 mol/L、0.7mol/L蔗糖的MS培养基中暗培养各1d,在装载液(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中20℃处理20 min,于玻璃化保护液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mol/L蔗糖)中0℃处理40 min,换新鲜PVS2保护液并迅速投入液氮,液氮中保存24 h后,在40℃水浴中解冻2~3 min,用含1.2 mol/L蔗糖的1/2MS无机盐液体培养基洗涤2次,每次10 min,无菌滤纸吸干后接种到恢复培养基中,在22℃条件下暗培养1周后转入正常条件培养,再生率高达83.3%.结论:建立了高效的麻花秦艽休眠芽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

  • 活性炭对鼎湖山紫背天葵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作者:陈雄伟;邵玲;梁廉;潘镇涛

    目的:以带有球茎的不定芽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物质与活性炭(AC)对鼎湖山紫背天葵组培苗生根和移栽的影响.方法:组织培养单因子试验法.结果:NAA 0.3 mg/L+ IBA 0.2mg/L的组合较好地诱导球茎芽丛生根,但根数仍较少,根细、短小,幼小的不定芽萌发数量较多.添加300 mg/L活性炭明显提高生根质量并且抑制细芽点的分化,根数多达15.5条,根长范围在2.0~5.1 cm,根系发达,并且组培苗植株较高、球茎和叶片质量佳,生长健壮.将生根的组培苗带球茎分散为丛芽的形式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3∶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后成活率达到100%,植株出苗快,长势旺盛.结论:以MS+蔗糖30 g/L+ NAA 0.3 mg/L+ IBA 0.2 mg/L+活性炭300mg/L+卡拉胶7.0 g/L作为紫背天葵组培苗的生根体系,是离体快繁和保存本地特色植物的有效途径.

  • 论《岭南采药录》对广东地产药材应用、研究与发展的贡献

    作者:梅全喜;李红念

    《岭南采药录》对于推动广东地产药材的推广应用和研究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现为:收载资料全面,为广东地产药材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参考资料;药物品种的细致描述对今天的药材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药膳食疗凉茶的记载为推动广东地区的中医药食疗及凉茶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土鳖虫多肽的制备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刘丹;李兴暖;秦仲君;何巍;赵勇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木瓜蛋白酶水解土鳖虫制备土鳖虫多肽的方法,并对土鳖虫多肽的体内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水解度为指标,对酶解pH值、酶用量、温度计反应时间进行优化,获取佳水解条件.通过观察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粒廓清能力及血清白介素-2水平研究土鳖虫多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土鳖虫多肽的佳酶解条件为:酶解pH值为8.0,酶用量为1%,反应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4.5h.小鼠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土鳖虫多肽可提高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提高小鼠碳粒廓清能力及血清白介素-2的水平.结论:土鳖虫多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淫羊藿生品及羊脂炙品中主成分淫羊藿苷的吸收差异比较

    作者:范晨怡;陈彦;蔡垠;贾晓斌

    目的:考察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中主成分淫羊藿苷的吸收差异.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研究淫羊藿生品与羊脂炙品中淫羊藿苷及单体在模型中的双向转运.结果:在淫羊藿苷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羊脂炙品所含淫羊藿苷的吸收渗透系数明显大于生品及单体化合物.结论:初步说明淫羊藿经过羊脂加热炮制以后,能促进有效成分淫羊藿苷的吸收,这可能和炮制时加入的羊脂有关.

  • 炮制方法对木香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作者:文加旭;赵德;邓君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木香挥发油成分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清炒、麸炒、麸煨、纸煨等方法炮制木香,比较各炮制品与生品的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组成;挥发油提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组分研究应用GC-MS法.结果:除清炒外,麸炒、麸煨、纸煨等炮制法均使木香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根据挥发油GC的各色谱峰的MS图谱,鉴定了各种木香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品29种,清炒品33种,麸炒品32种,麸煨品34种,纸煨品33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14%、94.96%、93.78%、89.42%、92.79%.炮制使木香挥发油组分发生了很大改变,某些成分消失,如α-水芹烯;新生成多种挥发性组分,如α-紫罗兰酮、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及α-长叶松烯等,麸煨品中还生成了名贵香料成分橙花叔醇,很多成分如榄香烯、二氢-α-紫罗兰酮、β-石竹烯等的含量增加;麸炒、麸煨、纸煨均使木香中的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等倍半萜内酯的含量降低.结论:作为香料原料,木香麸煨品更佳;而木香清炒品更宜用于健胃消食、治疗胃脘胀痛.

  • 药材品种与受热时间对淫羊藿饮片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影响规律研究

    作者:孙娥;陈玲玲;贾晓斌;钱浅;崔莉

    目的:研究药材品种与受热时间两因素对淫羊藿饮片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规律.方法:设定温度为170℃,不同品种共39批淫羊藿饮片加热炮制0 min、5min、10 min,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主要黄酮类成分朝藿定A、B、C、淫羊藿苷及宝藿苷Ⅰ的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研究药材品种与受热时间2因素对5种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朝藿定A、B、C的含量受药材品种影响极显著(P<0.01),宝藿苷Ⅰ影响显著(P< 0.05);朝藿定A、朝藿定B、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的含量受加热时间影响极显著(P<0.01);但5种黄酮类成分不受品种和受热时间互作效应的影响(P>0.05).结论:药材品种与受热时间是影响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含量的2个重要因素,柔毛淫羊藿中朝藿定A、C含量丰富,淫羊藿中朝藿定B、宝藿苷Ⅰ的含量相对较高;受热后朝藿定A、B、C含量减少,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含量增加.本研究为淫羊藿的饮片品种鉴别、炮制工艺制定、炮制机理探索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