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

中药材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454
  • 国内刊号: 44-128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1-4454
  • 曾用名: 中药材科技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药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元四辉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荭草花提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亭;吴琼;刘香香;陆定艳;薛维娜;兰燕宇;李月婷

    目的:探究荭草花提取物对H9e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氯化钴(CoCl2)建立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荭草花提取物不同浓度组.应用MTS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释放量及细胞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cleaved 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利用800μmol/L CoCl2缺氧22 h,复氧2h可建立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模型.与模型组比较,荭草花提取物能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LDH、CK释放量及细胞内MDA含量,提高细胞内SOD、CAT活性,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oCl2诱导的缺氧复氧损伤.荭草花提取物能下调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荭草花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基于系统虚拟药理学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作者:马世堂;戴国梁;程小桂;赵文珠;孙冰婷;居文政;谈恒山

    目的:基于系统虚拟药理学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药效物质基础,对该复方作用效应在分子网络层面上进行探析.方法:选择了16个血小板聚集相关靶点,构建该组方化学成分分子数据库,探讨数据库分子与血小板聚集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该组方与16个血小板聚集靶点均有一定的潜在协同效应;并应用药理学实验对部分数据进行了验证.结论:本实验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系统药效物质基础,为该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血小板聚集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山楂中有机酸对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权赫秀;李露;金鹏;张普照;胡慧明;邵峰;刘荣华

    目的:探讨山楂中有机酸对H2O2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正常培养的HUVECs细胞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AC阳性对照组及山楂有机酸6.25、25、100μg/mL组.用100μmol/L H2O2作用于HUVECs,2h后采用MTI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试剂盒检测山楂有机酸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对细胞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楂有机酸25、100 μg/mL能显著减少H2O2所致的HUVECs细胞死亡;显著改善氧化损伤的HUVECs的形态变化;显著降低LDH漏出量和MDA含量;显著提高GSH-Px和SOD活性(P<0.05或P<0.01).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山楂有机酸对过氧化氢诱导HUVE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有效改善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断痫方颗粒剂对慢性癫痫小鼠的干预作用及P450酶系统的影响

    作者:郭丽;韩晨阳;官俏兵

    目的:研究断痫方颗粒剂对于慢性癫痫小鼠的行为学、海马体谷氨酸阳性细胞的干预作用及肝脏P450酶的影响.方法:戊四氮构建慢性癫痫小鼠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断痫方颗粒剂高、低剂量组.记录各组实验期间的发作次数、全身强直痉挛发作时间、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体谷氨酸阳性细胞的表达,qPCR法检测小鼠肝脏P450酶系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MDA、GSH-Px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断痫方颗粒剂各组癫痫发作的次数显著减少(P<0.05或P<O.01),Morris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断痫方颗粒剂各组在Morris水迷宫实验的表现优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断痫方颗粒各组谷氨酸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Elisa结果显示断痫方颗粒剂各组脑组织MDA表达显著降低,GSH-Px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断痫方颗粒剂高剂量组肝脏CYP1A2、CYP2E1、CYP2CⅡ、CYP3A1酶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断痫方颗粒剂对慢性癫痫小鼠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高剂量下会抑制肝脏P450酶表达,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剂量的调整.

  • 藏药五鹏丸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

    作者:刘成君;吕慧玲;寇毅英;王利彦;李瑞莲

    目的:研究藏药五鹏丸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踝关节肿胀法观察五鹏丸的抗炎作用,测定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环氧酶-2(COx-2),白三烯B4 (LTB4)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五鹏丸高剂量能显著减少小鼠耳肿胀度,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和炎症组织中LTB4含量(P<0.05或P<0.01).结论:藏药五鹏丸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关键词: 藏药 五鹏丸 抗炎
  • 山柰酚对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李红;陈金锐;安琪;刘萌萌

    目的:探讨山柰酚对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口腔癌KB细胞分为对照组及25、50、100、200 μmol/L山柰酚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qPCR法检测Bcl-2及Bax基因表达,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山柰酚对人口腔癌KB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山柰酚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Bax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均显著升高,Bcl-2 mRNA及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山柰酚具有抑制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该作用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智复欣防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李小清;艾佳晨;刘琪;熊静悦;刘志寿;谭正怀

    目的:评价智复欣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VO),造模后1个月,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及智复欣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 w,然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取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AC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同时还考察了药物对AChE的直接作用和对过氧化氢损伤PC12细胞的作用.结果:智复欣能显著缩短脑缺血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的潜伏期,增加其在空间探索实验中进入平台的次数,并能显著增加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细胞数量,降低脑组织AChE、MDA水平,升高ACh、SOD水平.较高浓度的智复欣在体外对电鳗乙酰胆碱酯酶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智复欣体外对过氧化氢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结论:智复欣能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抗氧化等作用减少脑组织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神经元的丢失有关.

  • 黄花倒水莲多糖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曹后康;韦日明;张可锋;段小群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及黄花倒水莲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联苯双酯组和黄花倒水莲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10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溶剂.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0.1% CC14花生油溶液(10 mL/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ALT、AST、MDA、SOD、GSH-Px水平及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显微观察肝组织病变.结果:黄花倒水莲多糖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AST、MDA水平,提高SOD、GSH-Px活性,并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改善肝组织病变.结论:黄花倒水莲多糖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 广藿香配方颗粒干预IBS-D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周天然;黄晶晶;琚欣;黄梓彤;操红缨;谈博

    目的:观察广藿香配方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诱导建立IBS-D大鼠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阳性对照组及广藿香配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定期测定各组大鼠的内脏敏感性、排便情况,末次给药后测定结肠匀浆5-羟色胺3A受体(5-HT3A R)、5-羟色胺4受体(5-HT4R)、神经激肽受体1(NK-1R)、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壁回缩反射评分显著提高,排便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5-HT3AR、5-HT4R、NK-1R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nNOS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广藿香配方颗粒可使IBS-D大鼠腹壁回缩反射评分显著降低、排便显著减少,结肠组织5-HT3AR、5-HT4R、NK-1R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NOS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对IBS-D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广藿香配方颗粒可改善慢性束缚应激IBS-D模型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和排便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结肠5-HT3AR、5-HT4R、NK-1R、nNOS mRNA表达水平有关.

  • 密脉鹅掌柴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雅静;孙辉;王国才;丁野;方磊;李文莉

    目的:研究密脉鹅掌柴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密脉鹅掌柴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密脉鹅掌柴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亚油酸乙酯(2)、原儿茶酸(3)、邻苯二酚(4)、对羟基苯甲醛(5)、桦木酮酸(6)、28-nor-β-amyrenone (7)、nor-α-amyrenone(8)、annoionoside (9)、常春藤皂苷元(10)、白桦脂酸(11)、齐墩果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1~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 骆驼刺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欧阳芬;芮丹云;陈艳娇;句红萍;陶剑;张燊;何江波

    目的:研究骆驼刺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方法(1 H-NMR、13 C-NMR)结合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骆驼刺茎中分离并鉴定19个化合物,分别为:(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9-O-β-D-glucopyranoside (2)、(1R)-4-[(3R)-3-hydroxybu-tyl]-3,5,5-trimethylcyclohex-3-enyl-O-β-D-glucopyranoside(3)、(1R)-3-[(4R)-4-hydroxybutyl]-2,6,6-trimethylcyclo-hex-1-methy-propyl-O-β-D-glucopyranoside (4)、松脂素(5)、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epoxyconiferyl alcohol(8)、阿魏酸(9)、2-(2-羟基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丙酮(11)、香草醛(12)、对-羟基苯甲酸(13)、对-羟基苯甲醛(14)、烟酸(15)、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6)、红车轴草素(17)、异鼠李素-3-0-刺槐二糖苷(18)、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19).结论: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构树皮中的酚性化合物研究

    作者:杨晨悦;王晓玲

    目的:研究构树皮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ODS柱、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构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构树皮中分离鉴定了1 1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黑立脂素苷(2)、松脂素-4’-O-β-D-吡喃葡糖基-4″-0-β-D-呋喃芹菜苷(3)、di-O-methylcrenatin(4)、leonuriside A(5)、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kelam-payoside A(7)、咖啡酸甲酯(8)、槲皮素(9)、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4~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怀牛膝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作者:张磊;王彦志;胡慧玲

    目的:研究怀牛膝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ODS柱、减压硅胶柱层析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怀牛膝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怀牛膝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天师酸(1)、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2)、ze-birioside D (3)、大豆皂苷I(4)、坡模酸-28-0-β-D-葡萄糖酯苷(5)、3-0-[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uro-nopyranosyl]-3β-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6)、太白盯木皂苷V(7)、3β-0-(6’-O-methyl-β-D-glucuronopyranosyl)oleana-11,13(18)-dien-28-oic acid(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苋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分心木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殷姝君;赵焕新;王晓静

    目的:研究分心木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分心木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分心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side(1)、nudiposide(2)、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3)、4,5-二羟基-α-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4-羟基-α-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6)、leonuriside A (7)、儿茶素(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洋金花种子化学成分研究(Ⅳ)

    作者:杨炳友;姜海冰;刘艳;许振鹏;匡海学

    目的:研究洋金花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结合1 H-NMR、13 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鉴定,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模型进行化合物抗炎活性评价.结果:从洋金花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cis-grossamide K(2)、落叶松脂醇-4’-0-β-D-葡萄糖苷(3)、thoreliamide C(4)、melongenamide D(5)、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6)、臭矢菜素A(7)、异嗪皮啶(8)、baimantuoluoside E (9)、daturafoliside G(10)、daturametelin J(11)、daturametelin I(12)、daturataturin A(13)、daturataurin B(14).化合物1~3、5~7和13对LPS诱导RAW264.7释放的NO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45.9~84.4 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曼陀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3、5~7和13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活性.

  • 白饭树叶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作者:张东博;宋忠兴;唐志书

    目的:研究白饭树叶的生物碱成分及其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MCI、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各种波谱学技术及X单晶衍射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Ellman的方法评价化合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从白饭树叶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α-hydroxy-N-hydrogenallosecurinine chloride(1)、4-epiphyllanthine (2)、4α-hydroxy-15α-methoxy-14,15-di-hydroallosecurinine(3)、4α-methoxy-phyllanthidine(4)、15β-methoxy-14,15-dihydrosecurinine(5)、securinine(6)、(+)-phyllanthidine(7)、14α-methoxy-13,14-dihydronorseeurinine (8)和fluevirine B (9).化合物1和7终浓度为1 mg/mL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7.2%和33.9%.结论: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单晶结构为首次报道,化合物1、8、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7表现出一定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 清燥救肺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痰热阻肺证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辉果;董志巧;王晓利;陈团营;田新磊

    目的:探讨清燥救肺汤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哮喘痰热阻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小儿哮喘痰热阻肺证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56例.分别口服清燥救肺汤加减、孟鲁司特钠、清燥救肺汤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和血清IFN-γ、CRP、IL-4、TNF-α含量;比较各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8.04%,显著高于中药组的85.19%和西药组的83.02%(P<0.05).联合组临床症状总积分、肺功能和血清IFN-γ、CRP、IL-4、TNF-α水平改善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药组(1.9%,1/54)<联合组(9.8%,5/51)<西药组(34.0%,18/53) (P<0.05).结论: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哮喘痰热阻肺证的疗效与盂鲁司特钠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孟鲁司特钠低;清燥救肺汤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哮喘痰热阻肺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可降低孟鲁司特钠的不良反应.

  • 在“病机证素”理论指导下以益肾除颤汤加美多芭治疗75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杨宁;宁厚旭;王海东;刘卫国;乔飞

    目的:观察病机证素理论指导下益肾除颤汤加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56例帕金森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脱落7例,对照组74例给予美多芭加安慰剂,观察组75例给予美多芭加益肾除颤汤,3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患者帕金森病日常生活质量量表(PDQ-39)、自主神经障碍症状问卷表(SCOPA-AUT)中消化系统症状、中医证候量化分级量表、简易精神量表(MMSE)及唾液分泌临床分级量表(SCS-PD).结果:观察组患者PDQ-39、中医证候量化分级量表、PCS-PD评分及SCOPA-AUT中流涎、腹胀、便秘、排便困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之美多芭加安慰剂,在病机证素理论指导下拟定的益肾除颤汤加美多芭能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 加味丹栀逍遥散对肝胆火炽型急性葡萄膜炎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作者:金廷恒

    目的: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合西药对急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急性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口服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前后观察中医疗效积分、综合临床疗效,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TNF-α、1L-6、VEGF水平及前房闪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中医疗效积分、综合临床疗效视力水平及前房辉闪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清IL17、IL-6、TNF-α、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合西药治疗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降低急性葡萄膜炎患者的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视力.

  • 小儿麻甘颗粒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春兰;范亚莉;刘润武

    目的:考察小儿麻甘颗粒对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麻甘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咳痰、发热和哕音等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情况及两组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效率为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症状积分及血清IL-6、IL-8、TNF-α、TFN-γ、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甘颗粒对肺炎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儿咳嗽、咳痰、发热和哕音等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有效降低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 银背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葛玉聪;石瑞娟;吴燕红;李苑新;霍务贞;余邦伟

    银背藤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为树脂糖苷、黄酮、生物碱、萜类、甾体类、有机酸、芳香酯及酰胺等化合物,具有止血、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该文对银背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种子类中药炮制前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几点思考

    作者:庄延双;秦昆明;蔡皓;刘晓;蔡宝昌

    该文对种子类中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种子类中药专属性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种子类饮片一般都沿用了原药材的质量标准,且有些种子类饮片质量缺失,故建立种子类中药专属性质量标准迫在眉睫.种子类中药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GAP标准化种植种子类药物,采用规范的炮制工艺,运用液质连用及气质连用技术深入研究种子类中药炒制的机理,采用一测多评及指纹图谱技术建立种子类中药专属性的质量标准.只有建立种子类中药专属性的质量标准才能达到规范种子类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目的,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药用植物生产体系构建——生物技术的应用

    作者:张洋;洑香香;尚旭岚

    长久以来,我国依赖药用植物防治疾病.但随着人口激增、生境破坏,致使药用植物野生资源锐减、质量下降,缓解药用植物供需压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应用广泛,该文介绍了药用植物离体再生研究现状、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技术、组培材料稳定性鉴定方法;分析了木本药用植物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困难所在;比较了现有代谢产物生产技术的优缺点;强调了组培材料稳定性鉴定的重要性;揭示了转基因技术在药用植物体系构建的广阔前景.

  • 不同党参饮片贮藏期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杨军宣;郭振宇;张毅;何先元;罗华丽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党参饮片(薄片、厚片、段、米炒厚片、硫熏厚片)贮藏期间饮片性状及有效成分的变化,为党参饮片的应用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贮藏18个月,考察不同规格党参饮片外观性状;并采用UV、HPLC等方法测定多糖、总皂苷、党参炔苷、挥发油等含量的变化.结果:党参薄片贮藏9个月发生质量改变;厚片及段贮藏12个月无明显变化;米炒及硫熏饮片党参炔苷及挥发油明显降低.结论:党参厚片及段12个月储藏期内,饮片性状及主要成分无明显变化,质量稳定.

  •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多指标综合评价微波炮制对酸枣仁品质的影响

    作者:刘爱朋;郑玉光;温子帅;郭利霄;马东来

    目的:优选酸枣仁的微波炮制工艺,并比较微波炮制法、烘箱加热法与传统炒制法的优劣.方法:以酸枣仁油、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斯皮诺素为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综合评分法考察微波功率与炮制时间对酸枣仁品质的影响,以优选微波炮制酸枣仁的技术参数.结果:微波炮制酸枣仁的佳工艺为微波功率900W,微波时间8 min.且3种炮制方法中微波法优于烘箱加热法和传统炒制法.结论:3种炮制方法均可使酸枣仁变酥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与传统的炒制法相比,微波法使酸枣仁受热均匀,功率、时间等因素易于控制,且品质佳.

  • 基于ITS序列的银柴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孟祥善;代晓华;刘萍;米美多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和野生银柴胡种质资源间ITS序列的差异性,为其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ITS-PCR扩增产物双向测序后用DNAMAN软件处理测序数据,MEGA 5.0计算K-2-P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聚类图.结果:15份银柴胡种质资源共检测到10条不同的ITS序列,大小为625~626 bp,序列一致性达99.78%,遗传距离变幅范围0.002~0.013,所有序列均提交至NCBI并获登录号;10条序列中共发现12个SNP位点,UPGMA聚类结果显示野生银柴胡单独聚为一类.结论:所研究的人工栽培银柴胡和野生银柴胡种质资源ITS序列遗传差异小,亲缘关系近.

  • 基于ITS2序列多种龙胆属植物及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作者:石达理;王孟虎;陈思有;许亮;康廷国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碱基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方法对龙胆属多种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别分类研究,为龙胆药材和基原植物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药材及原植物叶片的DNA,对其中特定的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同科属植物序列,运用Seq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去引物处理之后,采用MEGA 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遗传距离,并建立Neighbor-Joining(NJ)树,结合下载的序列二级结构,进行比对,分析差异.结果:从NJ聚类树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龙胆属植物三花龙胆、深红龙胆、坚龙胆和笔龙胆都各聚为一支,区分明显,龙胆与条叶龙胆聚为一支未能区分开.除去笔龙胆1份样品产生种内变异之外,各同品种样品的ITS2序列均一致相同,并能与外族群品种准确区分开.结论:运用ITS2序列对龙胆药材及基原植物进行鉴别是有效可行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能对不同品种、近缘品种进行鉴别,有较强的可行性,DNA分子条形码鉴别方法可用于龙胆属不同植物及药材的鉴定分类.

  • 珠三角东部地区猴耳环天然更新的初步调查

    作者:马星宇;金文云;李梅;陈祖旭;黄世能

    目的:了解珠三角东部地区药用树种猴耳环的天然更新状况、种群动态及后备资源状况.方法:以单株母树作为样本单元,在顺坡方向和横坡方向各设置一条包含10个1.0m×1.0 m样方的样带,开展包括母树生长状况调查、自然散布种子的收集及更新苗木的测定.结果:所有母树都分布在有溪流的集水区中,72%的母树其树冠向顺坡方向的下部偏冠,上部树冠宽度约为平均冠幅的1/3;母树的平均年龄为15.4a,盛果期在10~20 a的年龄段.与母树的距离对种子散布的数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单位面积的苗木数量、苗木的地径和高度没有显著影响.林冠下≤1 a的占苗木总数的88.2%,无5 a及以上的幼树.结论:猴耳环依靠天然更新维持种群增长难度较大,亟需对其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开展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 厚叶沉香与白木香生药学特征对比研究

    作者:杨扬宇;潘超美;苏家贤;彭泽通;郭鹏

    目的:对厚叶沉香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特征研究并与白木香的生药学特征进行对比.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撕片、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研究厚叶沉香与白木香的生药学特征.结果:1.厚叶沉香每朵花序上的小花数明显少于白木香,且小花花梗较白木香短,厚叶沉香花序有苞片1,白木香无;厚叶沉香的果实圆润而短,白木香果实尖而长.2.在显微鉴别特征方面的区别主要在小枝粉末显微中,(1)白木香小枝中含有多细胞非腺毛与单细胞非腺毛,而厚叶沉香中只含有单细胞非腺毛;(2)纤维纹孔上,厚叶沉香小枝粉末具三角形及圆形纹孔,白木香具半圆形及圆形纹孔.3.药材方面,厚叶沉香油脂部分偏黑色且有油亮;而白木香油脂部分色灰黄.结论:该研究可为厚叶沉香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云南省灯盏花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鲁泽刚;卢迎春;龙光强;张广辉;杨生超

    目的:明确灯盏花种植土壤和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对保障灯盏花用药安全,维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选取了云南省灯盏花主要种植区,分别测定了54个土壤和药材样品重金属Cd、Cr、Cu、Hg、Ni、Pb、Zn以及类金属As含量,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不同重金属在灯盏花药材上的污染风险与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云南省灯盏花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土壤中Cd污染指数大,其次是As、Ni,超标率分别为83.3%、50.0%、64.8%.灯盏花中Cd污染指数大,As、Pb次之,超标率分别为37.0%、20.4%、42.6%.灯盏花对Cd优势富集,以As和Pb的变异系数高.相关分析发现,灯盏花中Cd含量与土壤C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灯盏花中As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省灯盏花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灯盏花重金属污染均属于轻度污染,土壤和灯盏花中Cd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

  • 太子参醛氧化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龚安慧;郑伟;周涛;江维克;李军;肖承鸿

    目的:获取太子参醛氧化酶(abscisic acid aldehyde oxidase,AAO)基因.方法:基于AAO基因的同源性和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以块根为材料,利用3’-RACE技术和PCR技术克隆获取AAO基因序列,通过q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太子参茎、叶、须根,不同生长时期及经外源脱落酸及其抑制剂处理后的块根中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太子参PhAAO基因序列长6 773 bp,含完整开放阅读框(4 053 bp),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氨基酸结构预测其含有钼-黄素酶家族基因特有的结构域.qRT-PCR分析显示PhAAO基因在太子参叶、须根中显著表达,在块根形成的关键时期6月中旬表达量高;脱落酸和氟啶酮处理后PhAAO基因表达上调,其中氟啶酮处理组较为明显.结论:获得太子参PhAAO基因序列,并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后续研究其功能特点,探讨太子参脱落酸生物合成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云南德宏州芒市传统药市民族植物学研究

    作者:杨新周;杨子仙;张晓梅;田先娇;马艳粉;杨兰芬

    目的:对云南德宏州芒市传统药物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民族药物的利用情况,为德宏州民族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调查的药物资源从地方习用名、基原、药用部位、主要功效进行编目整理.结果:德宏州芒市传统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共记录了121种植物,鉴定出114种药物,隶属67科.主要药用部位全草、全株有49种,占43.0%;根茎、根、地下部分有30种,占26.3%;果实部位有26种,占22.8%.结论:云南德宏州芒市传统药市交易的药用植物品种众多,结合芒市传统药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设性意见.

  • 不同产地地龙药材的微性状鉴别及品质研究

    作者:郭利霄;王乾;张丹;郑开颜;郑玉光;侯芳洁

    目的:通过对市场上地龙及其混伪品进行微性状区分,结合灰分、重金属及浸出物的检测,研究和规范市场上地龙的品种,为地龙的鉴别提供依据,提高市场上地龙药材的品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市场上不同品种的地龙药材.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样品,拍摄不同景深的图片,利用景深合成技术合成一张高清的微性状图片来对其进行鉴别;根据中国药典方法对其灰分、重金属和浸出物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微性状鉴别发现不同药材市场上同一产地地龙有不同程度的非正品存在,其受精囊孔周围的乳突情况和所处的环节以及雄孔的形状有明显的区别.不同产地的地龙药材灰分和重金属大部分合格,浸出物大部分不合格.结论:利用微性状鉴别法能够准确快速的鉴别地龙的品种并能区分其混伪品,简单方便,效率高;地龙药材的品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 红花黄酮类成分与其色度值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红霞;吴沂芸;裴瑾;陈江;吴清华

    目的:初步探究不同产地红花中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测色计所得红花颜色指数L*、a*、b*值间的关系,为红花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色计测得红花样本的粉末色度值,并利用HPLC法检测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槲皮素、柚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对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测色计测定的色度值可用来反映红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HSYA呈显著正相关,但无法直观反映槲皮素、柚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内蒙古、云南、甘肃的红花样品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其次主要集中于新疆塔城地区,而新疆伊犁霍城县和察布查尔县的红花样品黄酮类成分含量较低.结论:颜色指数可作为评价红花药材质量的指标,颜色红亮黄丝较少的红花其HSYA的含量更高.

  • 基于多种分析模式构建壮药滇桂艾纳香HPLC指纹图谱

    作者:姜建萍;王美琪;马雯芳;甘力帆;陈秋伶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nm.建立滇桂艾纳香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10批滇桂艾纳香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5个共有峰,指认了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芦丁4个指标性成分.10批药材相似度均>0.9;聚类分析结果将药材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影响药材质量的5个主要组分.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其分析模式稳定可靠,可为滇桂艾纳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安胎丸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王雪利;马晋芳;彭银;葛发欢

    目的:建立安胎丸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首次采用两种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其进行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18-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5℃;进样量:10 μL.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和程度相似度软件对11批安胎丸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11批安胎丸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31个共有峰,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和程度相似度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安胎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在0.97和0.87以上.结论:建立的安胎丸指纹图谱高效液相方法分离效果好、准确、高效、适用性广,可为安胎丸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酸枣叶中9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王相;范帅帅;曹文利;王梦;窦玉红;牛丽颖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酸枣叶中芦丁、金丝桃苷、表儿茶素、橙皮苷、槲皮苷、异槲皮苷、山柰酚-3-0-芸香糖苷、槲皮素-3-0-洋槐糖苷、槲皮素-3-O-β-L-阿拉伯糖苷-(1→2)-α-L-鼠李糖苷的含量.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采用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6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0.1%乙酸-1 m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流速300 μL/min;柱温4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测定,源喷射电压为-4 500 V,离子源温度为550℃.结果:芦丁、金丝桃苷、表儿茶素、橙皮苷、槲皮苷、异槲皮苷、山柰酚-3-0-芸香糖苷、槲皮素-3-0-洋槐糖苷、槲皮素-3-O-β-L-阿拉伯糖苷-(1→2)-α-L-鼠李糖苷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了酸枣叶中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为酸枣叶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 基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分析的糖肾清毒颗粒质量评价

    作者:石征蓉;杨秀青;谷江华;袁强华;宋英

    目的:建立糖肾清毒颗粒标准汤剂、中间体、成品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三者的相关性并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色谱柱为Inert Sustain C18柱(250 mm×4.6 mm,5μm),采用多波长切换技术,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分别对10批标准汤剂、中间体及成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将对照图谱与单味药材进行谱峰匹配,确定共有峰归属,通过混合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成分指认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批标准汤剂、中间体及成品的指纹图谱与各自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标准汤剂标定有21个共有峰,中间体、成品标定有20个共有峰,所有共有峰都能归属到药材.标准汤剂共有峰中,8个来源于黄芩,1个来源于牛蒡子,9个来源于川银花,3个来源于蒲公英,2个来源于豨莶草.通过对照品指认了7个共有峰,分别为绿原酸(3号峰)、咖啡酸(5号峰)、黄芩苷(14号峰)、牛蒡苷(15号峰)、汉黄芩苷(19号峰)、黄芩素(20号峰)和汉黄芩素(21号峰).标准汤剂、中间体及成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较高,相关性良好.不同批次的指标成分含量变化小,成品质量稳定.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为糖肾清毒颗粒的质量控制与鉴别提供依据.

  • 彝药“些咩和”指纹图谱的建立和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欣;覃瑶;杨杰;孔维燕;罗金;官家全;罗维早

    目的:对彝药“些咩和”的2种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彝药“些咩和”的HPLC指纹图谱,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Gemini-N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70和254 nm,流速为1.0 mL/min,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柱温分别为20℃和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彝药“些咩和”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建立10批彝药“些咩和”的共有图谱,提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测定了彝药“些咩和”中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结论:该研究首次采用HPLC法建立彝药“些咩和”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为“些咩和”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菊花中8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屠万倩;刘晓苗;张留记;张海波;李向阳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菊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和348 nm(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结果:8种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61%~ 101.93%,RSD均小于3.0%.14个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菊花样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0.013%~0.094%、0.238%~0.720%、0.013%~0.113%、0.080% ~0.483%、0.018%~0.321%、0.702%~2.616%、0.153%~1.450%和0.006%~0.10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价菊花质量.

    关键词: 菊花 HPLC 含量测定
  • UPLC测定大花红景天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作者:文检;赵彩云;唐策;王毓杰;范刚;张艺;谢彩香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中没食子酸、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乙酯、对香豆酸5种成分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8批不同来源的商品药材和自采药材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 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进样量:2μL;检测波长:没食子酸、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乙酯为275 nm,对香豆酸为308 nm.结果:各指标成分之间分离度良好,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6.54%~102.15%,RSD为1.95%~ 2.95%,表明该法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商品药材与自采药材中上述几种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建立的UPLC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测定大花红景天中5种成分的含量,能够为红景天药材标准的提高和完善提供依据.

  • 一测多评法测定川芎中7种成分含量

    作者:梁乙川;郭换;刘素娟;刘友平;陈鸿平;陈林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川芎中绿原酸、川芎嗪、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7种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法在川芎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结构稳定的阿魏酸为内参物,确定其余6种化学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含量,比较其与QAMS法的差异.结果:确定了6种化学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k/s);6批川芎中7种成分QAMS法与外标法测定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QAMS法能准确地分析川芎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可用于川芎中多指标质量控制.

  • 基于土壤肥力的太子参农艺性状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作者:刘帮艳;李金玲;曹国瑶;郑听;李永乔;赵致;王华磊

    目的:研究不同肥力土壤环境下,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形成及其营养元素吸收规律.方法:太子参栽培于高肥力土壤(S-HF)、中等肥力土壤(S-MF)和低肥力土壤(S-LF)三种不同肥力土壤地块,定期采样,监测其农艺性状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S-HF和S-MF促进太子参生长前期形成较多须根与成熟光合功能叶,产量均显著高于S-LF太子参大、中量元素含量为N>K>Ca>Mg>P,生长前期N、K、Ca和Mg含量较多,后期以K、Ca、Mg含量较()子参微量元素含量为Fe>Mn>Zn>B>Cu,Fe含量较一般作物高,Cu含量极少.S-HF太子参对N、Ca和Mg的吸收显著较S-MF和S-LF好;S-MF太子参在各生育时期能较好的平衡吸收各营养元素.S-LF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较S-HF和S-MF好,但后两者对微量元素也具有较高吸收量.结论:土壤肥力能影响太子参农艺性状及营养元素含量,太子参栽培宜选高、中肥力土壤.

  • 广东金线莲大棚春季种植对不同生长光强的响应

    作者:邵玲;梁廉;段志芳;李燕纯;林琳

    目的:为探究肇庆地区金线莲大棚春季种植所需的佳光照设置,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地域特色药材金线莲.方法:以肇庆种质金线莲组培苗为材料,根据野生金线莲的自然生长习性,用遮阳网设置3种光照梯度(I.1 200~3 500 Lux,Ⅱ.500~2 000 Lux,Ⅲ.200~1 000 Lux)培养条件,研究栽培周期为3~7月份的金线莲生长情况.结果:历经春夏季90 d的栽培过程,金线莲的叶质量指标(叶数、叶面积及叶鲜重)和植株生长质量指标(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及干重),均以光照强度Ⅲ(200~1 000 Lux)处理的植株显著优于其他两个光照处理(P<0.05或P<0.01).叶组织结构在光照强度Ⅲ的生长发育好,栅栏组织中叶绿体分布浓密,金红色的叶脉网纹细胞结构发育明显,海绵组织细胞花色素苷积累丰富.总酚、类黄酮与花色素苷等次生物质的含量呈现光照强度Ⅲ>光照强度Ⅱ>光照强度I的趋势,低光照量更有利于金线莲有效物质的积累.结论:在广东肇庆地区3~7月份人工种植金线莲时,建议覆盖2~3层遮阳网(透光率15% ~25%)进行严格遮阴,使其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维持在200~1 000Lux范围,以促进金线莲健壮生长,提高植株品质的道地性.

  • 杜仲穴盘育苗技术研究

    作者:廖璐婧;张美德;张宇;艾伦强

    目的:研究杜仲穴盘育苗技术,包括基质配比、施肥以及病害防治等.方法:采用泥炭、珍珠岩、蛭石、木屑等不同基质筛选出杜仲穴盘育苗适宜基质配比;以Hoagland's营养液为基础,设置不同的磷元素梯度,找出杜仲穴盘育苗适宜营养液;通过对杜仲叶部病害的分离鉴定,了解其发病规律及预防措施.结果:穴盘育苗中,佳基质配比为:泥炭:木屑:蛭石=1.5:1.5:2;佳营养液为:调整P浓度为0.04 g/L的改良Hoagland's营养液;在试验中分离出了两种主要的病原菌,经鉴定为杜仲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和杜仲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在大田试验的8种药剂中,72%杜邦克露1 000倍液对杜仲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50%多菌灵800倍液和20%甲基立枯灵1 500倍液对杜仲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结论:本研究的杜仲穴盘育苗技术可为杜仲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 萘乙酸喷施对盐胁迫下黄芪幼苗的缓解作用

    作者:刘建霞;钟文星;王润梅;温日宇;曹秀萍

    目的:探究萘乙酸(NAA)在浸种及幼苗期喷施处理对盐胁迫下黄芪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蒙古黄芪为材料,100 mmol/L NaC1模拟盐胁迫于培养瓶中培养,测定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环境对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萘乙酸浓度低于10-3 mg/L时对黄芪种子发芽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于0.1 mg/L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在幼苗期于100 mmol/L NaC1模拟盐胁迫下幼苗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明显升高;当喷施NAA浓度为10-3 mg/L时对黄芪幼苗根和茎的伸长都有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黄芪幼苗脯氨酸含量和降低MDA含量,同时保持可溶性糖在较高水平;在10-2 mg/L时黄芪幼苗根部SOD活性高,缓解盐胁迫.结论:萘乙酸浓度为10-3~10-2 mg/L可明显缓解黄芪生长的盐胁迫.

  •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半夏试管微型种茎形成及萌发的影响

    作者:李冬杰;刘颖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半夏试管微型种茎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半夏块茎型人工种子生产技术.方法:以野生宽叶半夏的带芽块茎为外植体,优化植物生长促进剂的添加设计,筛选适宜的试管微型种茎诱导、增殖培养基及种茎萌发、成苗配套技术.结果:以MS+1.0 mg/L 6-BA+0.2 mg/L IBA为试管微型种茎的佳诱导培养基;以MS+ 1.5 mg/L 6-BA+0.3 mg/L IBA为佳增殖培养基;种茎移栽中,10 mm以上种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高,分别为95.7%、89.3%、87.1,且幼苗的成活率高、株高大、叶片数多,分别为99.3%、11.8 cm、6.2片.结论:以6-BA与IBA优化配比,能显著提高半夏试管微型种茎的形成,建立了野生优质宽叶半夏高效试管微型种茎繁育技术体系.

  • 不同产地延胡索产量品质比较

    作者:安艳;高普珠;晋小军;张喜民;任一杰

    目的:比较浙江磐安县及陕西汉中城固县、勉县、洋县4个产地延胡索的产量品质.方法:在延胡索生长期间,测定株高,统计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收获后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测定主要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磐安县延胡索长势佳,株高高,为21.32 cm;块茎鲜重大,为1.56 g/株;子延胡索块茎数多,为13.44个/株;鲜产量高达6 628.62 kg/hm2,比城固县、勉县和洋县分别提高3.48%、5.66%、7.67%.磐安县产延胡索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高,为16.42%,比城固县、勉县和洋县分别高出0.63%、2.51%、3.05%;延胡索乙素含量高,为0.161%,比城固县、勉县和洋县分别高出0.019%、0.024%、0.030%.总体比较上述指标磐安县好,城固县次之,洋县差.结论:磐安县产延胡索产量高,品质好.

    关键词: 延胡索 产地 产量 品质
  • 三七根腐病尖孢镰刀菌分离鉴定及致病作用研究

    作者:董鲜;马晓惠;陈传娇;耿连用;杨志慧;鲁荣昌;徐福荣

    目的:分离、鉴定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明确其致病作用,为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经显微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尖孢镰刀菌,以一年生三七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栽培的方法,研究尖孢镰刀菌侵染对植株生长、光合作用、细胞膜以及水分吸收的作用.结果:1)分离鉴定的尖孢镰刀菌侵染三七后,能引发根系腐烂,叶片黄化、萎蔫和倒垂,发病率高达77.5%;2)重病株叶片、茎秆和根系相对于对照植株,其鲜重分别降低了52%、49%和39%;3)病原菌侵染后,轻病株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降低比率分别为35%、38%、7%和36%,重病株Pn、Gs、Ci和Tr降低比率分别为84%、94%、49%和88%;4)发病三七植株根系和叶片电导率都显著增加,Tr/Gs比值增加;5)在整个测定周期,对照植株水分散失量平均为10.8g,而病原菌侵染植株仅为6.3g.结论:尖孢镰刀菌为三七根腐病的重要致病菌,对三七生长、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都有影响.

  • 一种速释-缓控释型对坐叶微丸胶囊的制备

    作者:黄池宝;陈华仕;吕国岭;李丽

    目的:为了提高解毒止泻片治疗结肠炎的疗效,利用现代微丸制剂技术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制成微丸胶囊.方法:将处方唯一药材——对坐叶提取物浸膏制成一种两步释放(胃-速释与结肠-靶向缓释)的对坐叶结肠缓释微丸胶囊.结果:速释-缓控释微丸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三功能层结构(缓释微丸、时控层与速释层)与双调控机制(释药时间调控机制与释药比例调控机制);这一制剂具有药物利用率高、用药量少、患者用药依从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结论:通过改变均一缓释微丸与速释层二者的用药剂量建立起胃-速释与结肠-靶向缓释的释药比例的任意调控机制,为研制其他满足不同配伍要求的中西药新制剂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 R语言与正交试验对龙生蛭胶囊中水蛭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

    作者:李敏;李晓;周静;金伟锋;李晓红;张宇燕

    目的:比较分析正交试验法、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两种方法对水蛭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以水蛭中水蛭素的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提取考察,同时运用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对正交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目标寻优,比较分析两种方法从而得到水蛭的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筛选后的优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20 min、液料比10:1、提取次数3次.R语言优化后的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90 min、液料比12:1、提取次数2次.网络预测值为328.37 U/g,验证试验平均值为327.19 U/g,相对误差为0.36%,表明网络预测性良好.结论:该实验同时应用正交设计和R语言数学建模对水蛭提取因素进行考察以及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分析,R语言环境下数学建模在利用正交试验数据的同时,弥补了正交设计的不足,可用于水蛭素提取工艺的分析和预测,同时为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目标寻优提供新的参考.

  • 冬凌草甲素渗透泵片制备工艺研究及体外评价

    作者:杜利月;郭留城;郝海军;孟瑾;王姣姣;孙文霞

    目的:分别制备冬凌草甲素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和冬凌草甲素双层渗透泵片.方法: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提高冬凌草甲素溶解度.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填充剂、渗透活性剂、增塑剂、致孔剂和包衣增重等因素,确定冬凌草甲素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的优处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助悬剂、助推剂和包衣增重对冬凌草甲素双层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确定优处方.并比较两种渗透泵片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冬凌草甲素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和冬凌草甲素双层渗透泵片优处方体外释放均符合零级释药模型,释药曲线分别为Y1=7.0783X1+3.3654(R2=0.9889),Y2=7.8982X2+5.4220(R2 =0.9864).结论:冬凌草甲素两种渗透泵片均可有效控制药物缓慢释放.

  • 酶法提取联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桑叶不溶超微颗粒剂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梁健钦;李世杰;肖思萌;胡文露;岳桂华;熊万娜;彭赞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桑叶不溶超微颗粒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桑叶分别经复合纤维素酶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和总糖成分,经超微粉碎法制备桑叶超微粉,以玉米朊为粘合剂将桑叶提取物和超微粉混合制成不溶性颗粒剂.在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颗粒中总糖和总黄酮进行定量.结果:复合纤维素酶提取桑叶总糖、总黄酮,联用超微粉碎工艺制备成不溶性超微颗粒剂后,总糖、总黄酮的溶出速度提高1.6和1.2倍;与对照药材的TLC图谱对比,在相同比移值的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成品中总糖、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33.5%和4.1%.结论:复合纤维素酶联用超微粉碎技术能增加桑叶总糖和总黄酮的提取率,制备得到的不溶超微颗粒剂具有有效成分溶解速度快、颗粒外形保持完整的特点,工艺合理、可行.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中药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