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

中药材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454
  • 国内刊号: 44-128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1-4454
  • 曾用名: 中药材科技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药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元四辉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养颜驻颜口服液改善皮肤衰老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明军;谭敏谊;刘洋;龙伟清

    目的:考察养颜驻颜口服液对皮肤衰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联合紫外光照连续造模40 d制备裸鼠皮肤衰老模型,在造模第11天开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30 d;实验结束后取材,测定裸鼠皮肤中透明质酸、羟脯氨酸、总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含量以及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和皮肤含水量,同时对裸鼠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养颜驻颜口服液能提高裸鼠皮肤中透明质酸、羟脯氨酸、弹性蛋白、总胶原蛋白及血清透明质酸含量(P <0.05或P<0.01),减轻皮肤失水老化、改善皮肤衰老.结论:养颜驻颜口服液具有一定改善皮肤衰老的作用.

  • 基于分子对接模拟预测复方脑脉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物质基础

    作者:朱冬宁;吴纯伟;陈驰;梁生旺;王淑美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复方脑脉通的活性分子,探索复方脑脉通的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选取与脑缺血有关的42个关键蛋白靶标,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前期实验得到的能在大鼠血中被辨识和发现的复方脑脉通中的22个化合物进行联合筛选研究,并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建立多成分-蛋白靶标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11个小分子与12个以上的靶标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脑脉通中治疗脑缺血的活性成分,这些小分子在复方脑脉通调控脑缺血的多个发病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大鼠血浆CGRP含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作者:汪涛;马进海;张广华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大鼠的效果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红花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24只,所有大鼠均于高原地区(4 300米海拔)饲养30 d,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5、30、60 mg/kg,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在干预第3、7、14天血浆CGRP、SO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各剂量组血浆CGRP、SOD在干预第3、7、14天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在干预第3、7、14天血浆NSE、mNSS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脑组织5-HT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各剂量组血浆NSE、mNSS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脑组织5-HT含量在干预第3、7、14天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作用呈量效关系.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大鼠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显著增加血浆中CGRP含量,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 丹皮酚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周雪春;李月月;颜贵明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后,用肺功能仪测定并记录乙酰胆碱激发的气道高反应性,ELISA法检测血清IgE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大鼠对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酰胆碱刺激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丹皮酚能显著降低乙酰胆碱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并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gE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可显著改善乙酰胆碱诱导的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并能降低哮喘大鼠血清IgE水平,提示丹皮酚可能对防治哮喘的发作具有积极作用.

  • 苓桂术甘汤调节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施慧;许闪;王靓;黄金玲;刘蕾;刘亚运;彭佳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复制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模型,造模2 w后,药物连续干预4 w,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及p-IκBα的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组织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KK-β、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各剂量干预4w后,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抑制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上调IKK-β、IκB-α蛋白表达,降低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P<0.05或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改善心肌组织损伤、抵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组织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有关.

  • 东革阿里乙醇提取物对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影响

    作者:巢传琦;雷雪萍;范春林;蔡君;白亮亮;吕俊华;叶文才

    目的:评价东革阿里乙醇总提物对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使用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以大鼠血清中尿酸含量> 110μ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别嘌醇阳性对照组及东革阿里乙醇总提物高、低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尿酸水平.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肝脏和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检查东革阿里乙醇总提物对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东革阿里乙醇总提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及肝脏和血清中XOD、ADA活性,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东革阿里乙醇总提物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 钩藤总生物碱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黄宝媛;曾常青;曾宇;杨再刚

    目的:研究钩藤总生物碱(TAU)对体外培养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AU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TAU对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TAU对HepG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率作用,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中、高浓度TAU处理后HepG2细胞发生周期阻滞,Go/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升高;Bcl-2、Casepase-3、Casepase-7、Casepase-9及PARP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Bax、cleaved-Casepase-3、cleaved-Casepase-7、cleaved-Casepase-9及cleaved-PARP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钩藤总生物碱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线粒体调节通路可能是其调节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 银杏内酯B注射液抗血瘀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娜;史艳秋;林晓冬;刘纯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注射液的活血化瘀作用,为其临床用于活血化瘀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家兔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纳多(2.9 mg/kg)阳性对照组及银杏内酯B注射液高、中、低剂量(2.7、0.9、0.3 mg/kg)组,连续给药9d,家兔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血瘀模型,检测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全血还原粘度(高、中、低切)、红细胞(聚集、刚性、电泳)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银杏内酯B注射液家兔各剂量(0.3、0.9、2.7 mg/kg)连续静脉给药9d均可显著降低血瘀家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P<0.05或P<0.01);0.9、2.7 mg/kg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沉方程K值,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P<0.05或P<0.01).结论:银杏内酯B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家兔的血液流变性及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 基于THP-1细胞模型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NLRP3炎症小体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王凤;徐锋;温桃群;桑文涛;周洪莉;王学;曾南

    目的:以THP-1细胞为载体,观察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及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MTS法测定荆芥挥发油对THP-1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然后采用LPS与激活物(ATP、Nigericin、CPPD或CaC12)进行造模,观察荆芥挥发油对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IL-18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中NLRP3、Caspase-1、IL-13、IL-1α、IL-6 mR-NA的表达.结果:荆芥挥发油浓度≤0.4 mg/mL时对THP-1巨噬细胞无毒;0.2 mg/mL荆芥挥发油对4种激活物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上清中IL-1β的高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对ATP或Nigericin诱导下THP-1巨噬细胞NLRP3、Caspase-1、IL-1β、IL-1α、IL-6 mRNA的高表达具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或P<0.01).结论:荆芥挥发油体外能抑制ATP、Nigericin、CPPD或CaC12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IL-1β高分泌,抑制ATP或Nigericin诱导下THP-1巨噬细胞裂解液中NLRP3、Caspase-1、IL-1β、IL-1α、IL-6 mRNA的高表达,其抗炎作用的发挥与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

  • 苦参碱对人孕烷X受体介导的CYP3A4调节及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作者:古月瑜;廖晓忠;刘嘉辉;陈玉玲;林美桂;张丽娜;莫穗林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对CYP3A4转录激活、mRNA诱导作用的影响,并对其在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利用CCK-8方法检测苦参碱对人结直肠癌LS174T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瞬时共转染报告基因方法检测苦参碱对人孕烷X受体(PXR)介导的CYP3A4荧光素酶活性影响;Real-time PCR检测苦参碱对人孕烷X受体、CYP3A4 mRNA诱导作用影响.结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苦参碱对HepG2和LS174T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在HepG2细胞中,苦参碱可通过激活PXR而诱导CYP3A4转录,并通过诱导PXR mRNA表达进而上调CYP3A4 mRNA表达.在LS174T细胞中,苦参碱可通过激活PXR诱导CYP3A4转录,并通过诱导PXR mRNA表达进而上调CYP3A4 mRNA表达,且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苦参碱对CYP3A4的诱导可能与人孕烷X受体通路有关,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有可能干扰其他药物的代谢.

  • 藏药宽筋藤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白文婷;谢一辉;韦益飞;马亚娟;格桑次仁;黄丽萍

    目的:研究藏药宽筋藤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半制备液相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藏药宽筋藤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宽筋藤苷A(1)、宽筋藤苷B(2)、Cyclo(D-Tyr-D-Tyr) (3)、反式丁香苷(4)、tinoscorside D (5)、turpinionoside A (6)、3,4-dimethoxyphenyl-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7)、3,4,5-trimethoxyphenyl-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8)、lcariside F2 (9)、顺式丁香苷(10)、corchoionoside C(11)、松脂素(12).结论:其中,化合物3、6~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Ⅵ)

    作者:左月明;严欢;张忠立;徐元利

    目的: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lamalbidic acid(1)、4-carboxyl-aucubin acid(2)、4-carboxyl-catapol acid (3)、mussaenosidic acid(4)、筋骨草醇(5)、3-羟基-3-甲基-戊二酸(6)、6″-O-[7″′-甲氧基-(E)-咖啡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7)、4″-O-[(E)-对-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8)、6″-O-[(E)-阿魏酸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9)、6″-O-[(E)-肉桂酸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0).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龙船花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罗彭;恽敏;庞宇舟;潘为高

    目的:研究龙船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按通用试剂法用含水乙醇渗漉提取,提取物水混悬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获得各极性部位;用硅胶、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结合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用理化检验、MS、1 H-NMR、13 C-NMR、DEPT等方法进行结构解析,并结合文献鉴定结构.结果:从龙船花全草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单羟基甾醇(22E,24S)-24-甲基胆甾-5,22-二烯-3β-醇(1)、东莨菪内酯(2)、十六烷酸(3)、熊果酸(4)、邻羟基苯甲酸(5)、β-胡萝卜苷(6)、D-甘露醇(7)、山柰酚-3-O-云香糖-7-O-鼠李糖苷(8)、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9)、山柰酚(10)、己内酰胺(11).结论:其中,化合物1~6、8、9、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菊花化学成分快速分析

    作者:杜憬生;吴立群;刘敬功;马鸿雁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菊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Q-TOF-MS联用仪,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采用ESI负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Masslynx 4.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共鉴定和推测了菊花中的20种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全面地分析菊花的化学成分,为探讨菊花中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 GC-MS分析药对“莪术-三棱”中的脂溶性成分

    作者:徐冠玲;白少娟;滕恺悦;琚颖;陈晓怡;赵怡程;折改梅

    目的:分析药对“莪术-三棱”中的脂溶性成分,比较药对与其单味药脂溶性成分的差异,为该药对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石油醚提取药对“莪术-三棱”及其单味药的脂溶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甲酯衍生化,结合GC-MS进行分析测定,依据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莪术、三棱及其药对中分别鉴定出30、12和43个成分,总百分含量分别为80.958%、89.144%和80.784%.结论:药对“莪术-三棱”脂溶性成分与单味药存在明显差异.

  • 纵条纹炭角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雷传文;李国友;杨智芹;贺新生;袁小红

    目的:研究纵条纹炭角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3、7进行体外肿瘤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纵条纹炭角菌子实体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细胞松弛素D(1)、19,20-环氧细胞松弛素Q(2)、细胞松弛素Q(3)、19,20-环氧细胞松弛素D(4)、19,20-环氧细胞松弛素C(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6)、吲哚-3-甲醛(7)、次黄嘌呤核苷(8)、尿嘧啶(9)、尿嘧啶核苷(10).体外肿瘤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7(40 μmol/L)对HCT116、B16、U937肿瘤细胞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57.12%、53.39%、57.8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具有中等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 腺梗豨莶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举涛;李盈;胡华萍;许凤清

    目的:研究腺梗稀莶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等分离材料,利用反复柱色谱结合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数据结合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梗稀莶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映-16-O-乙酰基-2α,16,19-三羟基海松烷-8(14)-烯(1)、对映-15-O-乙酰基-2α,16,19-三羟基海松烷-8(14)-烯(2)、奇壬醇(3)、豨莶苷(4)、对映-2β,15,16-三羟基海松烷-8(14)-烯-19-羧酸(5)、木犀草素(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6S,9R)-roseoside(9)、腺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大风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邹欢;张宝;姚成芬;刘俊宏;徐国波;廖尚高;李勇军

    目的:研究大风子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风子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1-acetoxy-4-ethoxy-benzene(1)、hydnocarpin(2)、木犀草素(3)、3'-甲氧基木犀草素(4)、5-羟基-3-醛基吲哚(5)、isohydnocarpin (6)、trans-coniferyl aldehyde(7)、对羟基苯甲醛(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9)、丁香酸(10)、sinapic aldehyde(11)、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2)、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13).结论:其中,化合物1、9、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9~13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

  • 脑心通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AP-1及MIF的影响

    作者:王起;王妮妮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激活蛋白酶-1(AP-1)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12月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脑心通辅助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hs-CRP、MIF、c-Jun蛋白及血浆粘滞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hs-CRP、MIF、c-Jun蛋白及血浆粘滞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显著减小斑块体积、降低炎症反应及改善患者血液粘滞度.

  • 吉非替尼联合平消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莉;王财;殷麟

    目的:探究吉非替尼联合平消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中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法将之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吉非替尼联合平消胶囊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客观疗效、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gG、IgA、IgM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4 +/CD8+和CD8+显著高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平消胶囊治疗中晚期NSCLC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尿毒清对MHD患者PTH和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研究

    作者:汤娜;张学华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应用尿毒清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2~3次/周),观察组同时给予尿毒清颗粒进行辅助治疗,用药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瘙痒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TNF-α、Ca2+、P、PTH水平及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IL-8、TNF-α、P、PTH水平及瘙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HD患者应用尿毒清颗粒可显著改善炎症状态、降低PTH水平,缓解瘙痒程度.

  •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分析

    作者:卢琴红;许如菊

    目的:探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5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100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疗程3天.结果:观察组流涎症状消失、体温恢复、疱疹愈合时间及总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后,观察组血清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较单纯西医疗法的效果更好.

  • 鬼针草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曾晓燕;张婷;潘卫松;王霆

    鬼针草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目前的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聚炔类、苯丙素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鬼针草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该属植物的基础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 羧甲基茯苓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科锐;韩凌

    羧甲基茯苓多糖,为中药茯苓的主要成分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而成,是当前茯苓研究多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羧甲基茯苓多糖的药理作用更加明确,进一步显示出其在肿瘤、免疫缺陷、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诸多疾病治疗上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羧甲基茯苓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进一步开展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研究及尽早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而奠定基础.

  • 植物多酚的皮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佳;王菊;李亚欣;肖家喜

    植物多酚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酚类次生代谢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草药、植物种子及饮料中,具有抗炎、镇痛、抗血管生成、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多酚在预防和调节多种皮肤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几种常见植物多酚的来源及其在抗肿瘤和皮肤保护中的应用,详细探讨多酚调控皮肤病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过敏机制.该文有望为多酚抗皮肤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为植物多酚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线索.

  • 影响西红花产量和品质的诸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姚冲;刘兵兵;周桂芬;蒋凤琴;余静芬;冷华南;顾志康

    西红花是一味传统妇科良药,也是很多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和极高的经济价值.该文从栽培条件、母球大小、留芽数目,以及产地、肥力、干燥加工、病害等因素对西红花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西红花在我国规范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并就西红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 不同干燥方法对广金钱草鲜品黄酮成分的影响

    作者:林裕英;赖丽嫦;陈丰连;赖小平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广金钱草鲜品、晒干品、阴干品和烘干品中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异荭草苷3种主要黄酮成分,并对他们进行含量比较.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250 mm ×4.6mm,5 μm),甲醇-0.1%甲酸溶液(pH 3.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72 nm.结果:所建立的方法可有效的分离并测定3种黄酮成分,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实验结果显示广金钱草鲜品与不同干燥方式的样品在黄酮含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广金钱草质量的影响,有利于药材的加工.

  •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焦槟榔的炮制工艺优选

    作者:梁清光;王盈;孙萌;孟江;梁生旺;王淑美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槟榔炒焦炮制工艺,为焦槟榔的规范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滚筒式炒药机,以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炒药机转速为自变量,以色差值、pH值、槟榔次碱含量、去甲槟榔次碱含量、槟榔碱含量、去甲槟榔碱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筛选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二项式拟合复合相关系数较高,r=0.8445,佳工艺为炮制温度206℃,炮制时间6 min,炒药机转速45 r/min.佳工艺制备的焦槟榔的总评“归一值”为0.7370,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1.21%.结论: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槟榔炒焦炮制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可用于焦槟榔的规范化生产.

  • 4种不同基原穿山甲炮制品的鉴定

    作者:刘逊;张华峰;刘雪梅;朱缨;崔小兵

    目的:建立穿山甲饮片鉴定方法.方法:运用砂烫法对穿山甲进行炮制,首先从形状、大小、色泽、质地特征等方面对不同基原炮山甲饮片性状进行观察与描述;其次,采用二次展开法对高效薄层板进行扫描,利用Ca-mag TLC Scanner4 System软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TOF MS-IDA-MS/MS对炮山甲进行成分分析,使用Markerview等分析软件,通过PCA分析,寻找各来源穿山甲炮制品之间的差异.结果:炮制品中,穿山甲、马来穿山甲的性状及化学成分较为类似,可归为一类;树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炮制品的性状及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各自归为一类,同时各来源穿山甲经炮制后均产生丝-酪环二肽,可以作为鉴定穿山甲炮制品的共性指标成分.结论:性状、HPTLC结合TOF MS-IDA-MS/MS,可有效鉴别不同基原的穿山甲炮制品,为穿山甲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 维吾尔医药材“苏扎甫”的原植物名实考证

    作者:买买提依力·努尔买提;阿布都热衣木·阿不都克日木;哈力克·艾拉;吐尔洪·阿西木

    “苏扎甫”为维吾尔医常用传统药材,历来靠进口供求,由于鉴定和质控方法的欠缺,市场出现代用误用、掺假使假及同名异物等品种的混乱.通过名实沿革、资源分布与产地、植物形态描述、功能主治及其现代研究结果支持度、本草实地调查以及询证行业专家等方式进行本草考证,确定原植物基原,同时指出其误用品.借此考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此药材资源的扩大、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中国药典“根和根茎/根茎和根”中“根茎”概念的商榷

    作者:张志国;杨磊;邓桂明;皮晓华;张琴;陈文明;吴萍

    目的:对中国药典入药部位为“根和根茎/根茎和根”中“根茎”的概念进行辨析.方法:参考不同著作,结合专业实践,总结并分析不同著作中茜草入药部位.结果:《药用植物学》所述“根茎”与中国药典所指“根茎”是两个不同的入药部位,后者“根茎”的概念可能错误;中国药典收载的24种“根和根茎/根茎和根”(除白前外)中的“根茎”实为“茎基”;茜草入药部位除《药用植物学》《中药志》为根、《本草纲目》为根与苗根外,《中药鉴定学》《药材学》《中药大辞典》及中国药典均为“根茎”.结论:应规范“根和根茎/根茎和根”入药部位中“根茎”“茎基”的概念与使用.

  • 不同产地夏枯草野生品与栽培品质量比较研究

    作者:皮胜玲;闫庆梓;张凯强;林艳;张智敏;夏伯候;林丽美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夏枯草野生品与栽培品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直观法观测夏枯草药材的外观性状;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夏枯草不同部位铅、镉、铜、锌、钾、锰、钙、铁、镁和钠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夏枯草野生与栽培原植物在性状上具一定差异,而入药部位果穗药材在性状、水分和灰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传统评价,夏枯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具有质量一致性,在市场上可等同使用.

  • 藏药高山龙胆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作者:马羚;马逾英;陈萍;古锐;张彩虹

    目的:确定藏药“榜间嘎保”基原植物之一高山龙胆的鉴别特征.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其进行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的观察;组织、粉末图用显微描绘镜绘制,并对部分显微特征进行显微摄影.结果:确定了高山龙胆“无茎”“有茎”的药材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的主要鉴别特征,二者在形态组织学方面差异不大,只在茎的长短,花枝茎中部横切面皮层、木质部与半径的比例上有所差异.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藏药“榜间嘎保”的品种鉴别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羌活与宽叶羌活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

    作者:吴方斌;高姗姗;韦学敏;蒋舜媛;李建蕊;卞金辉;吕光华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快速鉴别羌活和宽叶羌活两种基原植物药材的方法.方法:收集了8份羌活和4份宽叶羌活根茎和根药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定4 000 ~400 cm-1范围内的一维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计算二阶导数光谱,定量测定峰的强度,并进行光谱解析、主成分分析.结果:羌活与宽叶羌活药材一维红外光谱的特征峰不同.羌活在1 739(吸光度为0.39)、1 428(0.46)、1 076(0.91)、863 (0.03)、764 (0.08) cm-1处有明显吸收峰,而宽叶羌活在此处的峰不明显(强度小于阈值0.01);宽叶羌活在1 719(0.34)、1 607(0.50)、1 444(0.41)、823(0.06)、775(0.07) cm-1处的吸收峰明显,而羌活在此处的峰不明显.在模式识别-主成分分析聚类图中,羌活与宽叶羌活分布于不同区域.二阶导数谱中两者主要共有峰的强度明显不同,羌活在1 747、1 468、1 159、1 078和988 cm-1的峰强度明显高于宽叶羌活.而宽叶羌活在1 627、1 605、1 568、1 512和1 269 cm-1峰强度明显高于羌活.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者自动峰的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不同.羌活样品在850~1 500 cm-1范围内有13个自动峰,而宽叶羌活为9个自动峰.结论:根据一维、二阶导数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羌活与宽叶羌活两种植物的药材可快速鉴别.峰强度定量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增加了鉴别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甘肃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特征研究

    作者:李俊岳;强正泽;罗旭东;李硕;李成义

    目的:研究甘肃红芪不同产地、不同月份中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变化特征.方法:采集不同月份(7、8、9、10月)的红芪样品,采用HPLC测定样品中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了作图、单因素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月份3个产地红芪样品中4种异黄酮的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个产地的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含量在7、8、9、10月份均为陇西样品>宕昌样品>武都样品,3个产地红芪样品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在10月份含量低,9 ~ 10月呈下降趋势;芒柄花素含量9 ~10月呈上升趋势;武都、宕昌、陇西7、8、9、10月红芪样品的特征性成分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结论:不同产地红芪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在不同的月份存在个性差异与相关共同特征.

  • 七叶一枝花根茎的红外光谱及X衍射图谱鉴别分析

    作者:余孟杰;向海燕;张绍山;黄钟杰;刘圆

    目的:建立七叶一枝花根茎的新鉴别分析方法,为七叶一枝花根茎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新技术.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利用软件EZ OMNIC 32和OriginPro 8.5处理数据.结果:通过对10份七叶一枝花根茎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该药材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对照X射线衍射指纹谱,并进行了相似度的计算.结论: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及粉末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鉴别法可用于七叶一枝花根茎的鉴别,相似度的计算结果可用于该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 西藏工布江达县珍稀藏药植物资源特征及其保护

    作者:唐晓琴;卢杰;李连强;汪书丽;兰小中

    目的:调查分析西藏工布江达县珍稀药用植物种类、分布,药用部位单株平均重量、现存量、蕴藏量,药用植物功效及经济价值.方法:采用野外实地线路踏查、样点-样方套-样方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生物量取样及测定、市场调查及走访专家等方法.结果:工布江达县有69科234属433种植物,其中珍稀药用植物25种,适生面积共有54 933.43 hm2.大花红景天药用部位单株平均重量大,达25.00 g;川西小黄菊小,仅为0.06 g.大花红景天现存量也大,为781.25 kg/hm2;川西小黄菊的小,仅有0.76 kg/hm2.25种珍稀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为3 937.91 t,经济价值达10 465.91万元,单价较高的冬虫夏草和川贝母经济价值分别为844.58和221.33万元.结论:西藏工布江达县珍稀药用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经济价值高、药理及功效独特而多样,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好该区珍稀药用植物资源.

  • 蒙药并头黄芩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辛颖;白玉花;达拉胡;代那音台;王青虎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并头黄芩中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汉黄芩素和白杨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romo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A)、0.2%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40℃.结果: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汉黄芩素和白杨素的质量分别在0.4590~1.3770μg(r =0.9999)、0.0715~0.2146 μg(r =0.9997)、0.0376 ~0.1127 μg(r =0.9999)、0.0278 ~0.0833 μg(r =0.9994)、0.0050 ~0.0151μg(r=0.9997)、0.0662 ~0.1985 μg(r =0.9998)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10批样品中上述6种黄酮类成分的平均含量范围分别为603.67~ 1165.68 μg/g、76.84 ~ 207.92 μg/g、45.01~88.53 μg/g、39.58 ~64.17 μg/g、5.53~11.98 μg/g、84.32~265.10μg/g.结论:该实验建立了并头黄芩定量分析方法,为药材的质量检测提供依据.

  • 延胡索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9种生物碱含量测定

    作者:王欢;毕福钧;林彤;江英桥

    目的:分别建立延胡索药材及醋延胡索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中9种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以通过三乙胺调节pH值至6.1的乙腈-0.1%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选择ECOSIL 120-5-C18 AQ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进行梯度洗脱.结果:延胡索药材和醋延胡索饮片各10批分别所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值均>0.94,确定共有峰均有15个.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脱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脱氢海罂粟碱9种生物碱在相应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其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0%、101.5%、99.0%、102.2%、98.7%、100.3%、101.8%、99.4%、99.8%,RSD≤2.5%.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复性,可为延胡索药材和醋延胡索饮片的质量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不同产地维药古丽娜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李丽蓉;金晨;廖辉;黄斌;何玉琴;张凌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古丽娜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不同产地古丽娜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4%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结果:确定由12个共有峰构成古丽娜药材的指纹特征,精密度和重复性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3.0%,12批样品与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5.对12批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分成3类,聚类分析显示产地和采集时间与药材的质量相关.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古丽娜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也为古丽娜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 不同海拔高度柔毛淫羊藿与天平山淫羊藿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作者:秦伟瀚;刘翔;郭延垒;潘瑞;叶陈娟;花雷;阳勇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柔毛淫羊藿与天平山淫羊藿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50 mm×2.1 mm,3μm);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 ℃;进样量2μL.质谱离子源为ESI,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淫羊藿药材主成分的定量分析.结论:同一地区海拔高度与含量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 竹沥半夏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楚玉;张科卫;陆兔林;吴皓;蔡宝昌

    目的:建立竹沥半夏的质量标准.方法:对竹沥半夏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对竹沥半夏进行杂质测定,包括水分、灰分、浸出物和白矾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竹沥半夏中的姜辣素类成分(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及核苷类成分(尿嘧啶、黄嘌呤、鸟苷、肌苷和尿苷)进行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拟定竹沥半夏水分不得超过8.8%,总灰分不得超过4.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2%,按干燥品计,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4%,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按干燥品计,含白矾以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 12H2O]计,不得超过8.7%;竹沥半夏中姜辣素类成分含量较低,只可定性,无法定量;5种核苷总含量不超过0.02%,含量较低,因此不作为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结论:初步建立了竹沥半夏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 竹沥半夏 质量标准
  • 玛咖酰胺的超临界色谱分析研究与含量测定

    作者:潘云;马晋芳;叶静;葛发欢;刘佳琪;钟启升;詹华书

    目的:采用超临界色谱分析技术对玛咖酰胺进行分析与含量测定.方法:以超临界CO2作为流动相,在改性剂比例3% ~4.8%,压力10~ 18 MPa,柱温32~45℃,流速2~5 mL/min的范围内考察了N-苄基十六烷酰胺(玛咖酰胺B)和N-(3-甲氧基-苄基)-(9Z,12Z)-十八烷二烯酰胺在RP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分离度和理论板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改性剂比例越高,压力越大,柱温越高,流速越大,玛咖酰胺出峰时间越短,但分离度和理论板数随改性剂比例和柱温的增加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分析玛咖超临界CO2提取物样品时,选择改性剂比例3.4%,柱温45℃,压力10 MPa,流速3 mL/min为色谱分析条件,可以较好的分离玛咖酰胺B.结论:该试验为玛咖酰胺类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离分析工具,为玛咖中玛咖酰胺类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 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影响研究

    作者:葛进;张磊;刘大会;崔秀明;代超;杨野

    目的:研究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天麻的药效成分、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天麻的天麻药效成分、营养成分具有显著差异,抗营养因子大都低于大豆和玉米等参比值.产地对其影响表现为,云南彝良天麻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较高,云南镇雄天麻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商品级别对其影响表现为,特级麻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高,二级麻的营养价值高.干燥工艺对其影响表现为,真空冷冻干燥天麻中天麻素含量高和天麻多糖含量较高,以40℃烘干、真空冷冻干燥天麻营养价值较高.结论: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天麻抗营养因子远低于参比值,具有较高食用安全性.

  • HPLC法同时测定车前草中4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黄桃芬;卢丹选;喻芳君;钱浩;马志国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车前草中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A)-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两种基原车前草进行比较.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和木犀草苷获得良好分离;质量浓度分别在2.29~458 μg/mL(r1=0.9999)、2.65~530 μg/mL(r2=0.9999)、1.35~270 μg/mL(r3=0.9999)、1.60~ 320 μg/mL(r4=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84%、98.97%、98.94%、99.34%.比较发现两种基原车前草中4种成分差异明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两者分开.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车前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滁菊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俞浩;周国梁;肖新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滁菊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100、150、200、250 g/hm2)对滁菊硒含量、产量、总黄酮与多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能提高滁菊硒、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增加滁菊产量,增强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不同处理中,以施亚硒酸钠150 g/hm2滁菊中硒含量、产量高,SOD、CAT活性强,MDA含量低,超过此浓度,作用呈下降趋势.结论: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能够提高滁菊品质,增加产量,增强抗氧化能力.

  • 稀土元素镧、铈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离体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艳;郭鸽;闫小巧;林雪妹;林颖;赖小平;张桂芳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镧(La)、铈(Ce)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霍山石斛试管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La、Ce,90 d后统计各项生长指标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5 mg/LLa处理组的霍山石斛与对照组长势相当,随着La浓度增加,对霍山石斛侧芽高度和侧芽增殖倍数呈现抑制作用,浓度为25 mg/L时抑制作用强,但各处理浓度对SOD活性均有一定促进作用;添加5~ 25 mg/L Ce均有利于霍山石斛侧芽生长,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浓度为25 mg/L时效果明显,且各处理浓度对SOD活性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对CAT活性先抑制后促进;当添加浓度组合分别为15 mg/L La+ 25 mg/L Ce或25 mg/L La+ 25 mg/LCe时,有利于霍山石斛试管苗生长.结论:La和Ce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影响较大,并影响其SOD和CAT活性.

  • 植物源烟水对黄芩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

    作者:周冰谦;邹廷伟;刘伟;周洁;王晓;郭兰萍

    目的:研究烟水处理对黄芩展叶期、现蕾期、开花期、果熟期及枯萎期不同物候期生物量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物候期采用灌根和叶面喷施烟水的方法处理黄芩,研究烟水对黄芩的平均株高、平均根长、平均根粗、地下部分鲜重、地下部分干重及活性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影响.结果:烟水处理显著提高黄芩生物量积累,灌根及叶面喷施均能促进黄芩株高、根长及根粗,与对照比较分别提高12.0%、24.5%、10.4%和10.8%、9.5%、20.8%,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烟水处理后黄芩中的野黄芩苷、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显著提高,黄芩素及汉黄芩素的积累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烟水对黄芩生长和有效物质积累表现出显著的活性,为将烟水技术引进到黄芩的绿色生态种植上提供理论依据.

  • 环境因子对茅苍术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侯皓然;巢建国;谷巍;陆奇杰;张文明

    目的:探究各种环境因子对茅苍术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茅苍术种子育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光照、温度、土壤湿度、pH、盐胁迫、干旱胁迫和覆土深度等处理,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茅苍术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出苗率等萌发指标.结果:茅苍术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正常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发芽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光照能抑制胚根的生长;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20℃时发芽率大,达76.67%,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析,萌发适温度为25℃;10%的土壤含水量已足够满足种子萌发对水分的需求,土壤含水量过高不利于其萌发;茅苍术种子适宜于在偏酸性环境下萌发,pH为6时发芽率高;种子能适应一定程度的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其中适度的干旱胁迫更有助于茅苍术种子的萌发;茅苍术种子适宜播种深度为0.5 ~1.5cm,其中播深1 cm时,出苗率高.结论:该试验揭示了各种环境因子对茅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对茅苍术规范化育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药材品质比较研究

    作者:肖承鸿;周涛;江维克;杨昌贵;康传志;黄艳;宋健

    目的:对太子参“施太1号”药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选育的品种“施太1号”与对照品种“黔太子参1号”、对照品系“SB-C”3个品种(系)、4个种植区域的120份种质为研究对象,测量药材产量、商品性状、浸出物含量、多糖含量、太子参环肽B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比于2个对照品种(系),新品种“施太1号”的单株药材重、单个块根重、中上部直径和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系),50 g块根数少于对照品种(系),药材商品等级优于对照品种(系),Ⅰ级和Ⅱ级比例占总等级的57%以上;太子参环肽B含量与“SB-C”品系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黔太子参1号”品种;浸出物含量与对照品种(系)间无显著差异;氨基酸含量略低于对照品种(系);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新品种“施太1号”药材产量、商品等级、多糖含量和太子参环肽B含量优于对照品种(系),在贵州适宜生态区域有较大的推广和生产价值.

  • 栽培制度优化对泽泻产量的影响

    作者:石峰;窦明明;马留辉;冯宇;张亚琴;陈兴福

    目的:在水稻-泽泻/小麦或油菜种植模式下,研究移栽期、排水期、采收期组合对泽泻块茎产量的影响,为泽泻标准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建立移栽期、排水期、采收期与泽泻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三因素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移栽期>采收期>排水期.两因素互作效应不显著,利用统计频数法选优得出,当泽泻目标产量大于450 kg/667 m2,95%置信区间内泽泻优农艺栽培措施为:移栽期9月11 ~16日、排水期为41 ~46 d、采收期为12月11~16日.结论:农艺栽培措施会影响泽泻的产量,为了保证彭山一年三熟且水稻和小麦或油菜能够同时稳产增产,使经济效益大化,建议泽泻适当推迟移栽,排水晒田时间延长,采收时间适当提前.

  • 半夏块茎及其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作者:罗夫来;唐成林;王觉;石宜;赵致;王华磊;罗春丽

    目的:探寻半夏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存在部位及其作用浓度.方法:采用生物测试的方法,分别研究块茎浸提液、根系分泌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半夏块茎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有化感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1 g/mL时,化感抑制作用强,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化感指数分别为-0.11和-0.26.半夏块茎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规律.半夏块茎浸提液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具有化感效应.半夏根系分泌物溶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当浓度为1.284×10-2g/mL时,呈显著抑制作用,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化感效应指数分别达到-0.64和-0.87.半夏根系分泌物溶液对白菜幼苗生长呈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浓度为1.284×10-2g/mL时,化感抑制作用指数达-0.95.半夏根系分泌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因浓度不同而呈现促进或抑制作用.结论:半夏块茎和根系分泌物中含有能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起化感作用的化感物质,既有弱极性的,也有中等极性的,还有强极性的.

  • 柿叶总黄酮自微乳液固压缩片的处方研究

    作者:杨露;李小芳;罗佳;罗开沛;林浩;严敏嘉;吴超群

    目的:优选柿叶总黄酮自微乳液固压缩片处方,提高其溶出度.方法:以自微乳(中链甘油三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二乙二醇乙基醚)为液体赋形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辅料种类;以R值、药液比、崩解剂用量为考察因素,溶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佳处方.并考察固体自微乳再分散性、液固粉末粉体特性等方面的性质.结果:确定微晶纤维素PH101为载体材料,无定型硅胶为涂层材料,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优选出柿叶总黄酮自微乳液固压缩片处方:药液比0.200,R值16.0,崩解剂用量8.0%.制备的片剂再分散性能好,粉末流动性佳,柿叶总黄酮40 min溶出接近90%.结论:柿叶总黄酮自微乳液固压缩片处方科学合理,可为其高效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肉苁蓉软化切制工艺

    作者:范亚楠;黄玉秋;贾天柱;拉斯卡;王佳;史辑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肉苁蓉软化切制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蒸制时间、切片厚度、烘干温度为自变量,以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甜菜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的方法筛选肉苁蓉的佳软化切制工艺.结果:肉苁蓉优的软化切制方法为:蒸制时间100 min,切片厚度6mm,烘干温度80℃.优的软化切制方法的综合评分的验证值与预测值的偏差是4.80%.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肉苁蓉的软化切制工艺,所得参数为肉苁蓉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 黄芪百合颗粒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作者:王继龙;魏舒畅;刘永琦;苏韫;王凤梅;李玲;任春贞

    目的:研究黄芪百合颗粒干法制粒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送料变频、压片变频、制粒变频和干膏粉含水量对颗粒一次成型率的影响,再通过L16(45)正交试验优选黄芪百合颗粒干法制粒工艺条件.结果:佳制粒工艺条件为:送料变频9 Hz、压片变频13 Hz、制粒变频10 Hz、干膏粉含水量2.0%.结论:黄芪百合颗粒干法制粒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为以后该产品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 响应面优化提取蚕蛹多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王什;李红玉

    目的:以蚕蛹中的多糖组分为研究对象,优化提取工艺以及研究其抗癌的生物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为自变量,蚕蛹多糖收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收率的影响.CCK-8法检测蚕蛹多糖提取物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优化得到的蚕蛹多糖提取条件为:微波时间23.61 min、微波功率516.25 W、料液比1:28.26(g/mL),多糖收率为4.9%.CCK-8结果分析表明,蚕蛹多糖提取物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其24、48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606、4.114、2.569 mg/m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多糖提取物浓度增大,SMMC-7721细胞Bax、p53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蚕蛹多糖,工艺简便.蚕蛹多糖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中药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