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

中药材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454
  • 国内刊号: 44-128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1-4454
  • 曾用名: 中药材科技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药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元四辉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归芪聪志汤对VD大鼠模型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红彦;李海龙;杨长生;王虎平;顾静

    目的:考察归芪聪志汤对V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颈动脉加注射硝普钠降压再加单侧永久结扎颈总动脉法”制备VD大鼠模型,并予归芪聪志汤干预,从行为学、组织病理学、热休克蛋白(HSP)分子水平三个方面考察归芪聪志汤对VD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潜伏期延长,空间搜索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细胞数量较少、细胞轮廓模糊皱缩、胞浆深染、核不清晰;HSP27、HSP70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归芪聪志汤中、高剂量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中剂量归芪聪志汤疗效优于脑复康.结论:归芪聪志汤能保护VD大鼠脑组织,改善其病理损伤和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有关.

  • 喘平滴丸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

    作者:鲁湘鄂;关业枝;刘静;朱盛山

    目的:研究新药喘平滴丸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方法:采用组胺-乙酰胆碱引喘法、卵清蛋白致敏法、肺溢流实验法、豚鼠气管螺旋条法、豚鼠肺条法、小鼠氨水及枸橼酸引咳法和小鼠酚红祛痰法考察平喘滴丸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结果:喘平滴丸能显著延长组胺-乙酰胆碱诱发豚鼠哮喘反应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卵清蛋白致敏豚鼠哮喘的反应级并延长其引喘潜伏期;显著抑制由组胺引起的豚鼠肺溢流量增加;减轻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和肺条收缩;减少氨水及枸橼酸引发小鼠咳嗽反应次数;增加小鼠气管内酚红排泌量.结论:喘平滴丸具有一定的平喘、镇咳、祛痰的功效.

  • 荨麻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景波;吕程;李顺旭;傅美玲;殷中琼

    目的:研究荨麻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9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VE(100 mg/kg)阳性对照组及荨麻多糖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6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其余各组小鼠均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造模,同时6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42 d后,称量体质量,进行八臂迷宫试验和游泳耐力测验.随后处死各组小鼠,采集小鼠的血清、肝、脑检测其中总蛋白含量,并用试剂盒检测肝、脑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荨麻多糖组小鼠体质量增长幅度较大,游泳耐力更好,迷宫通过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血清与肝、脑组织蛋白含量及肝、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和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而肝、脑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荨麻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 延胡索和L-THP对吗啡依赖大鼠胃肠多巴胺系统的影响

    作者:徐靖宇;白威峰;丘成楷;涂平;余守洋;罗素元

    目的:研究延胡索及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对吗啡依赖大鼠胃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9组,20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及延胡索低、中、高剂量组和L-THP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颈背部皮下吗啡剂量递增注射后,分别置于黑箱和白箱中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训练,连续10 d(白箱为吗啡伴药箱),在后一次训练48 h后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测试,并处死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检测各项指标,以确认成功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造模成功当日,延胡索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生药0.5、1、2 g/kg灌胃延胡索水提液,L-TH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L-THP0.94、1.88、3.76 mg/kg,生理盐水治疗组灌胃生理盐水,治疗6d后再次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试后处死取材.多巴胺递质含量和D2R的表达检测分别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结果:与生理盐水治疗组比较,延胡索1、2 g/kg组及L-THP 1.88、3.76 mg/kg组大鼠在白箱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同时其胃和十二指肠多巴胺递质含量升高(P<0.01);胃贲门、胃体和十二指肠中D2R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延胡索和L-THP能逆转吗啡依赖胃肠损伤大鼠胃和十二指肠多巴胺递质的异常减少和D2R的异常增加,这可能是其保护吗啡依赖继发胃肠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 红树植物桐花树叶抗炎镇痛活性部位研究

    作者:黄晓冬;黄木水生;黄建新;戴聪杰;李元跃;蔡建秀;陈忠焜

    目的:筛选与确证桐花树叶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萃取法获得桐花树叶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醇沉)等5个部位,经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筛选出抗炎镇痛作用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一步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小鼠热板试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等全面评价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角叉菜致足肿胀小鼠肝匀浆的T-SOD活性与MDA含量.结果: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200 mg/kg)灌胃给药后可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增大热板小鼠痛阈值、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度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P<0.01);不同剂量(100、150、200 mg/kg)的桐花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灌胃给药3d后,可使角叉菜致足肿胀小鼠肝脏T-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桐花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抗氧化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 银杏达莫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钙稳态调控机制

    作者:王静;王海华;周萍萍;姜玉新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钙稳态调控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银杏达莫组、尼卡地平+银杏达莫组及氯化镧+银杏达莫组.实验动物麻醉后取心脏,经Langendorff装置灌流,观察各组5个时间点(预灌30 min稳定点,缺血30 min,再灌5、30、60 min)的心功能指标(HR、LVSP、±dp/dtmax),同时收集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检测其中LDH、CK活性及Ca2+浓度.实验结束取部分心肌制备线粒体,检测其中Ca2、IDH及α-OGDH含量.组织切片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达莫组在心脏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各项心功能指标(LVSP×HR、±dp/dtmax)均有所改善;心肌LDH、CK的释放及线粒体内Ca2+、IDH、α-OGDH含量均有所降低.以上保护作用可被尼卡地平和氯化镧抑制.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有明显的损伤,银杏达莫、尼卡地平+银杏达莫及氯化镧+银杏达莫对心肌损伤均有修复作用,其中以银杏达莫的修复作用明显.结论:银杏达莫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细胞钙稳态及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有关.

  • 培本中药及其拆方在哮喘大鼠Th1/Th2失衡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分析

    作者:王海;张永政;徐明远;陈雁雁;栾俊琦;朴圣爱;迟爽

    目的:分析培本中药及其拆方在哮喘大鼠Th1/Th2失衡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全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阿斯美组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全方组大鼠灌胃23.0 g/kg药液,拆方1组大鼠灌胃9.0g/kg药液,拆方2组大鼠灌胃8.0 g/kg药液,阿斯美组大鼠灌胃25.11 mg/kg药液.采用OVA注射及雾化激发方法复制哮喘模型.运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和BALF中IFN-γ进行检测,运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清和BALF中IL-4进行检测,运用RT-PCR法对肺组织中GATA-3及T-bet mRNA进行检测.结果:培本中药及其拆方均能改善哮喘大鼠血清和BALF中IL4/INF-γ水平及肺组织中T-bet/GATA-3 mRNA水平,以全方作用佳,拆方1作用优于拆方2.结论:培本中药在哮喘大鼠Th1/Th2失衡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 新藤黄酸对HeLa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

    作者:张生大;丁洁卫;唐志华

    目的:考察新藤黄酸对宫颈腺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eLa分为阴性对照组、新藤黄酸(1.0、4.0、16.0 μg/mL)组、顺铂组(2.0μg/mL)、联合用药(新藤黄酸1.0、2.0、4.0、8.0、16.0 μg/mL+顺铂2.0μg/mL)组,考察新藤黄酸对HeLa细胞增殖、形态、凋亡、细胞周期和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新藤黄酸对宫颈腺癌HeLa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4.0 ~ 16.0 上g/mL新藤黄酸与顺铂具有协同效应.显微镜、荧光镜和DNA ladder分析显示新藤黄酸、顺铂及二者合用均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以联合应用作用明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新藤黄酸、顺铂、新藤黄酸联合顺铂均可影响HeLa细胞周期的分布,使HeLa细胞呈现G0/G1期阻滞现象,并显著降低其COX-2表达(P<0.05),其作用强度与新藤黄酸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新藤黄酸与顺铂具有协同效应,可诱导宫颈腺癌HeLa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表达及阻滞G0/G1期有关.

  • 马甲子叶抗炎有效部位的筛选及其机理初探

    作者:何颖;辜义陆;欧丽兰;张春

    目的:观察马甲子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系统溶剂法将马甲子叶提取为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部位后,用耳肿胀法、足跖肿胀法、实验性腹膜炎法筛选马甲子叶的抗炎有效部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马甲子叶正丁醇、水及乙酸乙酯部位为抗炎的有效部位.其中以正丁醇部位作用佳,其对角叉菜胶液致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及肺组织中MDA、PGE2、TNF-o及IL-1β的含量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正丁醇和水部位是马甲子叶的有效抗炎部位,以正丁醇部位作用佳,具有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 蒙药花锚醇提物对化学性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

    作者:桂荣;白梅荣;刘鑫;拉喜那木吉拉;包明兰;巴根那

    目的:观察蒙药花锚醇提物对化学性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胺(D-GLaN)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蒙药花锚醇提物能降低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率,提高血清及肝组织中GSH-Px活性,有效减轻D-GalN所致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蒙药花锚醇提物的保肝护肝作用与抑制肝细胞凋亡和抗氧化有关.

  • UPLC-MS/MS法测定南方山荷叶与八角莲中4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张晨宁;杨光义;魏晋宝;叶方;雷攀;吴婷婷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南方山荷叶与八角莲中鬼臼毒素4-O-葡萄糖苷、4'-去甲鬼臼毒素、鬼臼毒素、4-去氧鬼臼毒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10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质谱条件:采用正离子的模式,以MRM配对离子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4种木脂素类成分均在4 min内出峰且分离良好,鬼臼毒素-4-O-葡萄糖苷、4'-去甲鬼臼毒素、鬼臼毒素、4-去氧鬼臼毒素分别在156.25 ~ 10 000 ng/mL、40.63 ~2 600 ng/mL、159.38~10 200 ng/mL、8.13 ~5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 ~ 105.0%,RSD均小于4.2%(n=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南方山荷叶与八角莲中多种成分含量的测定.

  • 贵州苗药吊石苣苔挥发油成分分析

    作者:张海;陈珍娥;陈国江;张素英

    目的:研究贵州苗药吊石苣苔的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分别通过石油醚、乙醇来提取吊石苣苔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石油醚超声辅助提取法效果佳,共检出36个成分,鉴定出1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1.219%,主要成分为:反式角鲨烯(22.157%)、γ-谷甾醇(21.900%)、正三十一烷(8.319%)、豆固醇(6.876%)、油酸酰胺(6.290%)、维生素E(3.892%)、菜油甾醇(3.223%)、植物醇(2.727%).结论:该研究为石吊苣苔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蒙药长松萝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拉喜那木吉拉;梁鸿;巴根那;邰巴达拉胡

    目的:研究蒙药长松萝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长松萝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松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2-(2-羟基-4-甲氧基-6-甲基-苯甲酰氧基)-6-甲基苯甲酸(1)、邻苯二甲酸正丁酯(2)、邻苯二甲酸异丁酯(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去甲环萝酸(isoevernic acid),化合物2、3为首次从长松萝中分离得到.

  • 毛竹笋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李斌;张勇;杜文鹏;刘宏栋;刘波;赖学文;徐彭

    目的:研究毛竹笋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中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竹笋醇提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茵芋苷(Ⅰ)、甘草素(Ⅱ)、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1-酮(Ⅲ)、丁香醛(Ⅳ)、香兰素(Ⅴ)、异甘草素(Ⅵ)、对羟基苯甲酸(Ⅶ)、对羟基苯乙酸甲酯(Ⅷ)、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Ⅸ)、胡萝卜苷(Ⅹ)、β-谷甾醇(Ⅺ).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竹笋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Ⅷ和Ⅸ是首次从刚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LC/MS/MS鉴定莲子心生物碱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

    作者:林敏婷;张超;唐思丽;赵中振;陈虎彪;张建业

    目的:应用LC/MS/MS鉴定去甲乌药碱、莲心碱、异莲心碱、荷花碱4种莲子心生物碱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推测其代谢途径.方法:100 μmol/L生物碱作用Caco-2细胞3~12h后收集并纯化样品,采用LC/MS/MS分析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去甲乌药碱的代谢产物有甲基化去甲乌药碱和去甲乌药碱葡萄糖醛酸苷;莲心碱和异莲心碱的代谢产物分别是去甲基莲心碱和去甲基异莲心碱;荷花碱的主要代谢物为莲心碱、异莲心碱和它们的进一步去甲基产物.结论:LC/MS/MS操作简便,可快速鉴定Caco-2细胞中的莲子心生物碱的代谢产物.莲子心生物碱主要代谢途径有甲基化、去甲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

  • 半枫荷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卢海啸;吴卓玲;梁伟江;陈玫伶;黄贝贝;韦巧巧

    目的:研究半枫荷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80%乙醇回流提取半枫荷根,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应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半枫荷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乙酰氧基-齐墩果酸甲酯(1)、β-谷甾醇(2)、3-乙酰氧基-齐墩果酸(3)、2α,3β-二羟基-20(29)-烯-羽扇豆-28-酸(4)、(24R)-5α-豆甾-3,6-二酮(5)、桦木酮酸(6)、硬脂酸(7)、棕榈酸(8)、3-酮基-齐墩果酸(9)、阿江榄仁酸(10)、胡萝卜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三白草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左月明;徐元利;张忠立;刘电航;蔡妙婷

    目的:研究三白草抗尼古丁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抗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3,3',4,5,5'-五甲氧基-7,7'-四氢呋喃木脂素(1)、3-(2-硝基)-1-甲氧基-吲哚(2)、elemicin(3)、赤型-(7R,8S)-(-)-3,4,5-三甲氧基-7-羟基-1'-烯丙基-3',5'-二甲氧基-8-O-4 '-新木脂(4)、3,4,5-三甲氧基-苯丙烯醛(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木脂素,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三白草 木脂素类
  • 斑叶兰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量;张婉菁;殷启蒙;张颖;季楠;张耀堂;胡荣

    目的:研究斑叶兰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斑叶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醛(Ⅰ)、5-羟甲基糠醛(Ⅱ)、别欧前胡素(Ⅲ)、香草酸(Ⅳ)、阿魏酸(Ⅴ)、单棕榈酸甘油(Ⅵ)和β-谷甾醇(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Ⅱ~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茵栀黄口服液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模型和含量测定

    作者:张叶霞;严国俊;徐佳颜;潘金火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茵栀黄提取过程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反映有效成分绿原酸、黄芩苷和栀子苷的溶出信息,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取不同时间点的茵栀黄提取液并采集其光谱信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茵栀黄提取液中的绿原酸、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作为其化学真值.应用偏小二乘法结合化学真值建立上述3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建模过程中,以决定系数R2、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RMSECV)和优化阶(Rank)为指标,确立用于建模的优近红外波段和光谱预处理方法.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和栀子苷的佳建模波段分别为9 401.6 ~7 498.2 cm-1、9401.6 ~8448.9 cm-1、9 401.6 ~7 498.2 cm-1,R2分别为0.9712、0.9826、0.9538,RMSECV分别为0.119、0.372、0.031,优化阶分别为6、3、6.将上述模型用于检测平行批次样品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得到其预测值的马氏距离(Mash dist)均小于1,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14%、0.47%和2.05%.结论:该实验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建立的方法快速、便捷、准确,可对中药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HPLC法测定麻杏止咳片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吕剑豪;张海平;高小川;潘钰薇;柯柳娴

    目的:建立麻杏止咳片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 3.0)(4.5∶95.5);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5℃.结果:盐酸麻黄碱的进样量在0.02078 ~0.2078 μg(r =0.9999)、盐酸伪麻黄碱进样量在0.02032 ~0.2032 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3%(RSD=0.98%)、99.71%(RSD=0.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作为麻杏止咳片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当归提取过程中阿魏酸含量

    作者:刘黎锋;梁洁;肖雪;马晋芳;葛发欢

    目的:建立当归提取过程中阿魏酸的近红外光谱(NIR)校正模型,探讨NIR快速测定阿魏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波长选择方法结合偏小二乘法对当归提取液的光谱图与阿魏酸的含量进行关联拟合,并通过交互检验标准偏差(SECV)、校正标准偏差(SEC)和决定系数(R2)及优选校正模型.结果:建立的阿魏酸NIR校正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结论:NIR技术可以用于预测当归提取过程中阿魏酸的含量.

  • 三七总皂苷传递体的处方优化研究

    作者:常翠;陈思思;杨宏图;郑杭生

    目的:优化三七总皂苷(PNS)传递体的处方.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NS传递体.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包封率为指标,考察脱氧胆酸钠用量、胆固醇用量、水化液相对离子强度与pH值各因素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PNS传递体的处方,并对优化处方制备的PNS传递体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结果:薄膜分散法制备PNS传递体的优处方为:蛋黄磷脂0.45 g,胆固醇0.05 g,维生素E0.01 g,脱氧胆酸钠0.119 g,PNS0.1 g,水化液为pH 4.75柠檬酸-磷酸缓冲液(0.1 mol/L柠檬酸溶液与0.2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按合适比例混合,对应离子强度为合适)10 mL.经优化处方制备的PNS传递体平均粒径为(121.8±3.9) nm,PDI值为0.136±0.007,Zeta电位为(-8.24 ±0.63)mV,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包封率分别为88.0%、98.7%.结论:单因素试验结合均匀设计试验可用于优化PNS传递体的处方.

  • 支持向量回归和响应面法优化姜黄提取工艺

    作者:周培培;山金凤;蒋建兰

    目的:探究微波辅助提取姜黄药材的优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经粒子群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回归法和响应面设计优化法,以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总量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液料比、微波时间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经两模型筛选得到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9%,液料比21∶1,微波时间55 s.在此工艺条件下,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提取总量为28.97 mg/g.结论:响应面模型与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相关性均在0.96以上,预测出的优工艺一致,优提取率与真实值的偏差均小于1.2%,均可用于优化提取工艺.

  • HPLC-ELSD法同时测定益心宁神片中5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杨丽颖;郭伟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心宁神片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d、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ELSD漂移管温度110℃;气体流速3.6 L/min.结果: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d、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的进样量分别在1.1371 ~ 16.9755 μg(r1=0.9999)、1.4028 ~21.042 μg(r2 =0.9996)、1.7136~25.704tμg(r3 =0.9998)、2.5044~ 37.566μg(r4=0.9997)、1.0384~15.576μg(r5 =0.999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5%、98.56%、98.52%、98.05%、98.4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益心宁神片的质量控制.

  •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

    作者:史亚军;张小飞;果秋婷

    目的:通过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长循环脂质体,在处方优化方面,分别以磷脂浓度(X1,mg/mL)、PEG2000-DSPE浓度(X2,mg/mL)和脂药比(X3,W/W)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为评价指标;在制备工艺参数优化方面,以均质温度(X4,℃)、挤出次数(X5,次)为考察对象,粒径分布(Y2,nm)、多分散系数(Y3)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0.3%、粒径为(97.15±14.9)nm,多分散系数为0.117±0.019,Zeta电位为(-30.3 ±3.7)mV;透射电镜显示脂质体粒径均一,呈单层膜球状分布;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累积释放了37.4%,说明脂质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是可行的.

  • 白薇及其伪品潮风草的鉴别

    作者:常安;许亮;杨燕云;王维宁;郝延军;康廷国

    目的:为白薇及其伪品潮风草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法对白薇药材及其伪品潮风草进行鉴别研究.结果:白薇和潮风草解离组织中薄壁细胞长宽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为白薇药材和饮片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 青天葵及其近缘种毛叶青天葵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作者:刘主洁;程银平;林朝展;祝晨蔯

    目的:建立青天葵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与外形极相似的毛叶青天葵进行比较,为该药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系统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6 nm;柱温为室温.测定了15批青天葵以及5批毛叶青天葵的HPLC图谱.采用中国药典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对HPLC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青天葵与毛叶青天葵的HPLC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大叶青天葵与小叶青天葵的HPLC指纹图谱无显著差异.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可以用于青天葵药材的质量评价,并能有效地将青天葵与其代用品毛叶青天葵区分开来.

  • 岗梅与满树星的性状与显微比较鉴别

    作者:童家赟;李艳辉;张洁;詹若挺;陈蔚文

    目的:鉴别岗梅与易混品种满树星的根、茎、叶各药用部位.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法.结果:二者的根、茎、叶性状特征非常相似,有极少的差异;两者的根、茎显微特征亦非常相似,但存在一定差异;叶的显微特征则较易于区分二者.结论:各种方法配合使用,互相补充,可为鉴别岗梅与满树星的根、茎、叶提供依据.

  • 短毛熊巴掌形态及显微组织学研究

    作者:蔡沓栗;张丽萍;杨成梓;吴淑英;郭斌;王小兵

    目的:通过对野牡丹科锦香草属植物短毛熊巴掌的生药学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短毛熊巴掌提供鉴别依据.方法:通过结合相关文献,对短毛熊巴掌进行形态描述、显微鉴别(观察须根、根茎、茎、叶中脉横切面的组织构造,叶上、下表皮特征及全株粉末显微特征,进行绘图和文字描述).结果:详细的描述了短毛熊巴掌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结论:短毛熊巴掌的须根、根茎、茎、叶中脉及其粉末特征可作为短毛熊巴掌的鉴别特征.

  • 天智颗粒对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

    作者:康梅娟;张保朝;温昌明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对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茴拉西坦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天智颗粒,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时采用MoCA、MMSE和画钟试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PLA2含量.结果:治疗8周和12周时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治疗8周和12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天智颗粒可显著改善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能降低患者血清Lp-PLA2水平.

  • 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秋芸;何奇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应用排毒汤对化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及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确诊乳腺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观察组同时给予排毒汤,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降低率、白细胞减少率、粒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及腹泻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率、血肌酐升高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较化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加用排毒汤能有效降低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同时不会影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 骨疏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及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宝新;周雪;梁璇璇;常文龙;赵树霞;张云良

    目的:观察骨疏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抑郁症及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抑郁症及骨质疏松的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诺和灵30R笔芯皮下注射及钙尔奇D600 mgq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疏康颗粒10 g bi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和骨密度指标、躯体部分生活质量评分和HAMD-17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Ca、ALP、OC显著高于对照组,β-CTX、PT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Ward三角及L2~L4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2、4、6月末观察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疏康颗粒治疗T2DM合并抑郁症及骨质疏松,能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抑郁症状.

  •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阳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薇;胡剑萍;温建炫;曾慧妍;赵玲;张锦明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阳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阳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甲钴胺治疗,中药组采用内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中西结合组采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甲钴胺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4、8、12周中医证候积分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12周中药组、中西结合组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总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结合组与中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阳虚湿瘀互结证型者有确切的疗效.

  • 滇鸡血藤药材基原植物的探讨

    作者:高石曼;郭豪杰;齐耀东;李西文;张本刚;刘海涛;肖培根

    滇鸡血藤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新增的药材品种,为五味子科植物内南五味子的干燥藤茎.但有些报道认为滇鸡血藤药材的基原植物为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内南五味子和异型南五味子的藤茎,同时《Flora of China》中明确将内南五味子归并为异型南五味子,因此,关于滇鸡血藤药材的基原植物需要进一步明确.该文从用药历史、分布范围、功能主治、形态结构、性状与显微鉴别、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内南五味子和异型南五味子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总结,为确定内南五味子和异型南五味子的亲缘关系,辨析滇鸡血藤药材的基原植物,合理开发和利用该药材资源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滇鸡血藤 基原植物
  • 姜黄素纳米载体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曹丽;石嶺;姜国志;李菲;杜青;曹德英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包括姜黄在内的多种植物中.现代研究逐渐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微生物、抗抑郁等药理作用.但水溶性差,碱性环境下不稳定等特点,极大地阻碍了姜黄素的临床应用.该文综述近年来姜黄素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环糊精、共轭物和树枝状聚合物等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阐述纳米载体在改善姜黄素溶解度、提高其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应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 基于XC-MS和NMR的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林爽;吴海燕;李坤平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将LC-MS、GC-MS和NMR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在对药用植物体内大量的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种源、生境、生长期、药用部位等因素所引起的代谢产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该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药材的基原植物鉴定、分类,药用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药用活性成分组织器官特异性分布与积累规律,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析,产地加_工与炮制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橘核柠檬苦素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lg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者:王黎;罗静;裴瑾;王倩;吴沂芸;刘薇;李晴

    目的:从橘核主要来源品种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 Dahongpao’的总RNA中克隆获得柠檬苦素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lgt),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相关表达分析.方法:提取橘核总RNA,克隆获得了lgt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其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其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核不同时期的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克隆获得lgt基因的总长度为1 372 bp,编码457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属于糖基转移酶超家族的亲水性蛋白,有较多的α-螺旋和自由卷曲,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质,通过RT-PCR分析种子在脱水干燥时期表达量低,其次为形态建成时期,成熟时期表达量高.结论:首次从大红袍中成功克隆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作者:戴卫波;李拥军;梅全喜;王贤儿;董鹏鹏

    目的:分析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2个不同产地艾叶的挥发油,并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含量以湖北蕲春艾叶高;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石竹烯、侧柏酮等为各产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共有成分;安徽六安、甘肃兰州所产艾叶及山西交城的五月艾所含樟脑、侧柏酮等毒性成分较低;蕲春艾叶移栽至山西的样品在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及侧柏酮等毒性成分含量方面均优于原产地蕲艾.结论:产地对艾叶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乃至毒性成分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蕲春艾叶优于其他产地艾叶.

  • 蒙古黄芪主产区栽培及商品规格等级调查

    作者:张贺廷;王健;程铭恩;段海燕;彭华胜

    目的:对蒙古黄芪主要栽培产区进行调查,明确主产区蒙古黄芪栽培、加工及商品等级现状.方法:对山西北部的浑源县、应县,甘肃陇西县、渭源县、岷县和内蒙古武川县、固阳县及赤峰市等主产区的蒙古黄芪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生态环境、栽培历史与现状、采收加工及商品规格等级.结果:各主产区蒙古黄芪栽培方式变化较大,甘肃、内蒙古目前均为育苗移栽2~3年,内蒙古早期直播3~5年采收法已基本不用,山西浑源地区仍以山地直播6~8年为主.黄芪采收方式由过去的人工采收逐渐变为机械采收,但机械采收对于山西浑源等地黄芪资源破坏较大;通过对黄芪加工方法的调查,发现黄芪加工方法缺乏统一规范,不同产地加工存在一定差异性,饮片加工复杂,且多为农户自行加工,造成黄芪药材市场较混乱.黄芪商品基本无等级划分,多以统货销售.结论:建议统一黄芪商品规格等级并规范黄芪加工方式.

  • 气候因子对湘西地区菝葜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贺建武;曾赣宾;陈功锡;田向荣;刘祝祥;谭志鹏;黄琳

    目的:研究气候因子对湘西地区菝葜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指导菝葜引种驯化栽培和规范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湘西地区8个县市野生菝葜药材主要药效成分黄杞苷和落新妇苷的含量,并以此为因变量,以各样地的年均温、1月均温、7月均温、≥10℃有效年积温、年高温、年低温、年降水量、年日照量、无霜期和相对湿度10个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偏小二乘法回归分析(PLS).结果:相对湿度、年低温和年降水量是影响菝葜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主导因子.年低温、年均温和≥10℃有效年积温与菝葜品质呈正相关,而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和无霜期与菝葜品质呈负相关.结论:气候因子与药效成分相关性的基础工作为菝葜资源的保护、引种驯化栽培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河北青崖寨自然保护区中药资源普查情况报告

    作者:孔增科;贺伟丽;王亮;武德昌;周海平

    目的:调查研究河北青崖寨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明确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种类.方法: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记录为根据,列表记述了该区域中的野生药用植物,对该区域中的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青崖寨自然保护区内的36、47、49、52号样地总面积13 160hm2范围内分布的药用植物有115科416属791种.其中,与前3次中药资源普查有关文献或资料核实,发现新记录物种209种.其中,马鞭草科植物莸、石竹科植物荷兰豆草等12科14属16种填补了河北省药用植物新记录;兰科植物手参、山茱萸科植物车梁子等43科88属116种填补了邯郸市药用植物新记录;蔷薇科植物毛叶稠李、龙胆科植物扁蕾等52科142属209种填补了武安市药用植物新记录.结论:本次资源普查为当地政府加强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 生、熟地黄缓解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刘道刚;曾敏;高洪燕;王琴

    目的:探讨生地黄和熟地黄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地黄水煎液组、熟地黄水煎液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5只.生地黄水煎液组、熟地黄水煎液组分别按生地黄、熟地黄剂量1.6 g/(kg·d)灌胃给药14 d,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TGF-、α-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Scr、BUN值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玻璃样病变减轻,肾小管囊性扩张和空泡变性程度缓解,胶原沉积减少,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TGF-、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熟地黄水煎液组比较,生地黄水煎液组的Scr、BUN值较低,胶原沉积较少,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较明显,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生地黄和熟地黄均能缓解肾间质纤维化,以生地黄作用较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有关.

  • 不同干燥方法对柴胡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评价

    作者:马艳芝;王晓英;张胜珍;姜峰;客绍英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处理方法对柴胡新鲜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柴胡佳干燥方法、提高柴胡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晒干、阴干、50℃烘干、100℃烘干、微波干燥5种方法对柴胡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热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a、d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含量;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对不同干燥方法下柴胡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条件、处理方法对柴胡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下柴胡有效成分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为:100℃烘干>微波干燥>阴干>晒干>50℃烘干.结论:100℃烘干为5种干燥方法中优的柴胡干燥方法,其次是微波干燥.

  • 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作者:张平;陈丰;赖腾强;金凌云;李晔

    目的:筛选以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的佳配方,为实现高产量和生产高品质的灵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添加不同比例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测定灵芝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孢子量及其多糖、三萜及黄酮含量.结果: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可正常出芝,产生并释放孢子,与杂木屑代料栽培相比,枇杷枝屑添加量为80%时,生物转化率增加了11.34%,但孢子产量差异不大;枇杷枝屑添加量为90%时,多糖含量增加了32.29%,三萜含量增加了30.58%;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对黄酮的影响不大.结论: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能提高灵芝的品质,根据综合评分枇杷枝屑添加量以80%为适合.

  • 松果菊耐盐性研究

    作者:王涛;贾晓东;刘永芝;宣继萍;郭忠仁;乔玉山

    目的:探索松果菊的耐盐能力和耐盐机理.方法:以松果菊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盐度水平(0、30、60、90、120、150 mmol/L NaCl),采用滤纸床发芽和盆栽耐盐法,研究了盐胁迫对松果菊种子萌发和植株生理生化等耐盐指标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了松果菊种子的萌发,诱导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K+含量的上调,以及活性氧清除物质POD和SOD活性的增加,但同时也导致了Na+的积累和K+/Na+值的减小.结论:松果菊可抵抗一定程度的盐胁迫,但当盐浓度过高时,严重的盐害作用将显著抑制松果菊的生长.

  • 白及组培苗和分株苗植株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比较研究

    作者:李小泉;赵志国;龚庆芳;石云平;苏祖祥

    目的:分析白及组培苗和分株苗的农艺性状和品质差异.方法:观测白及组培苗和分株苗植株的农艺性状指标;采用氨基温和条件衍生、同位素内标法,采用HPLC-MS法测定白及块茎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白及多糖含量.结果:通过根数、芽数、块茎数、块茎重量比较,白及组培苗生长明显优于分株苗;白及块茎中含有18种常见的蛋白类氨基酸和10种非蛋白类氨基酸,其中含有美白、养颜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药效氨基酸;白及组培苗和白及分株苗块茎中的氨基酸种类差异不显著,但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差异较大;白及组培苗块茎中的多糖含量高于分株苗.结论:白及组培苗优于白及分株苗.

  • 响应面法优化桑黄规模化人工栽培条件的研究

    作者:董宇;李洪玉;王娜妮;马相峰;俞忠明;李昌煜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桑黄人工栽培条件,确定佳桑黄规模化人工栽培方法.方法:以桑黄醇提物中主要成分Hypholomine B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桑黄规模化人工栽培条件,分别考察栽培温度、栽培湿度、基材种类及光照时间对桑黄中Hypholomine B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选定3个对桑黄中Hypholo-mine B含量影响大的因素,进行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从而确定它们的优组合.结果:栽培温度、栽培湿度、基材种类对桑黄栽培质量的影响为显著,其影响顺序依次为:栽培温度>栽培湿度>基材种类;响应面分析得到的桑黄栽培佳条件为:栽培温度35 ℃、栽培湿度95%、基材为小麦,在此栽培条件下桑黄中Hy-pholomine B的平均含量为1.046%.结论:响应面法能够用于桑黄人工栽培条件的优化,为药用资源的栽培条件优选提供实验方法.

  • 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作者:纪瑛;漆琚涛;蔡伟;张妍;王万胜;杜弢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党参种子繁育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栽培方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栽培方式设吊蔓(D)与不吊蔓(D0)两种模式,试验设5个不同密度:M1(13.3万株/hm2),M2(16.7万株/hm2),M3(22.2万株/hm2),M4(33.3万株/hm2),M5(66.7万株/hm2).结果:采用吊蔓栽培方式的党参单株果实数、产种子量以及果实成熟度均较未吊蔓的高;党参单株结果数、产种子量以及果实成熟度随密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高密度下因个体种子量减少导致单位面积种子产量降低,低密度下虽然个体发育良好,但是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减少导致产量较低,密度为22.2万株/hm2的中等密度下党参种子产量高.结论:吊蔓能增加党参种子繁殖单位面积的密度容量,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党参种子繁殖推荐采用吊蔓栽培方式、密度22.2万株/hm2,其产量达319.5 kg/hm2,较常规的未吊蔓方式产量高.

    关键词: 党参 吊蔓 种子 产量
  • 通脱木组织培养与种苗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研究

    作者:谭鹏;赵彦;苏益;蔺万煌

    目的:建立通脱木组织培养与种苗快速繁殖技术体系.方法:试验以通脱木幼根、幼茎、幼叶和幼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利用不同的植物激素配比分别进行愈伤组织与丛芽的诱导、丛芽增殖与壮苗、生根诱导等,从中筛选出适宜的培养方案.结果:以培养基MS+ NAA 3.0 mg/L+ 6-BA 2.0 mg/L诱导幼叶的出愈率较高,效果好;以培养基MS+ NAA 0.05 mg/L+ 6-BA 1.5 mg/L从愈伤组织诱导产生丛芽,诱导率高,增殖系数为3.17倍;以培养基MS+NAA 0.05 mg/L+6-BA 1.5 mg/L+ GA3 0.1 mg/L可促进丛芽增殖和壮苗;以培养基1/2MS+ NAA 0.3 mg/L诱导生根,生根率达到90%以上.结论:建立了通脱木种苗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通脱木种质资源保存和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 九节茶的本草考证

    作者:陈超志;李书渊

    本研究通过大量本草查考结合现代文献研究对九节茶名称与别名,产地与生长环境,植物形态与基原以及功能主治进行了本草学考证,为进一步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九节茶资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九节茶提供依据.

    关键词: 九节茶 本草 考证
  • 蒙药乌达巴拉的本草考证

    作者:布日额

    据调查,各地传统医学所用的乌达巴拉不尽相同,其基原植物有3科3属19种.经考证,正品蓝-乌达巴拉为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长叶绿绒蒿Meconopsis lancifolia(Franch.)Franch.、毛瓣绿绒蒿Meconopsis torquata Prain的全草.红-乌达巴拉主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的干燥全草.黄-乌达巴拉主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 Franch.的干燥全草.白-乌达巴拉品种来源还需进一步调查考证确认.

  • 宽筋藤的本草考证

    作者:吴凤荣;曾聪彦;戴卫波;梅全喜;陈小露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整理有关宽筋藤的本草记载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宽筋藤之名始见于《生草药性备要》,其后多部岭南药学本草都有记载,但其基原品种尚不确定,有防己科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Lour.) Merr.或石松科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铺地蜈蚣Lycopodium cerumum L等多种来源的可能.直至1959年出版的《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才首次以防己科植物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 (Lour.) Merr.正品明确收载.传统中医药以其藤茎部分人药,主要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民族医药则以其藤茎、叶、根入药,除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外,还有补虚、调经等作用.

    关键词: 宽筋藤 本草考证
中药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