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

中药材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454
  • 国内刊号: 44-128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1-4454
  • 曾用名: 中药材科技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药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元四辉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易宁更年颗粒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彭静;梁磊;陈志良;邓虹珠;易延逵;彭珊

    目的:观察易宁更年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雌性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分别观察不同剂量易宁更年颗粒对模型动物免疫器官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血清溶血素水平以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对免疫低下小鼠,易宁更年颗粒能增加免疫低下小鼠胸腺指数,促进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和NK细胞活性.结论:易宁更年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保护作用.

  • 熊果酸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曾璐;唐外姣;殷锦锦;周本杰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由脂肪变性HepG2细胞的药理作用.方法:体外用1640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组(80 pmol/L)、非诺贝特组(10 μmol/L),正常对照组以含1% BSA的培养基培养,其余各组细胞均以1 mmol/L的游离脂肪酸(FFA)诱导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以预防给药(FFA和药物同时干预24 h)和治疗给药(先以FFA诱导24 h后再以药物干预24h)两种方式进行药物干预,采用油红O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测定各组光密度值及细胞内甘油三脂(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1L-6)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熊果酸组在预防给药时,其脂质定量、细胞内TG及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但在以治疗方式给药时仅上清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熊果酸可改善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脂质堆积和炎症,且预防作用效果优于治疗作用.

  • 南山楂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胡慧明;邵峰;朱彦陈;吕圭源;陈素红;吴亚军

    目的:探讨南山楂提取物对脂肪乳剂灌胃致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小鼠连续12 d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南山楂提取物12 d.实验第7天后小鼠眼眶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末次给药后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TC、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解剖取肝脏,称湿质量并计算肝脏系数,测定肝组织中TC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含量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TC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南山楂具有一定的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作用,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

  • 基于计算药理学的复方丹参滴丸对氯吡格雷代谢酶的影响

    作者:马世堂;戴国梁;毕肖林;龚美蓉;孙冰婷;居文政;谈恒山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参与氯吡格雷代谢酶人源肝羧酸酯酶CES1、细胞色素CYP450 3A4、CYP4502C19、CYP450 1A2、CYP450 2B6的影响,对其作用效应进行整体分析.方法:选择了上述5个氯吡格雷代谢相关靶点,构建组方化学成分分子配体,采用计算药理学方法探讨配体与5个代谢酶间相互作用特征.结果:分别以1MX1 (CES1)、3NXU(CYP450 3A4)、4GQS(CYP450 2C19)、2HI4(CYP450 1 A2)、3tBD(CYP450 2B6)为受体,THA、RIT、OXU、Chlorzoxazone、CPZ评价得分为阈值,组方中分别有29、8、31、51、44个化合物分子与代谢酶蛋白CES1、CYP450 3A4、CYP450 2C19、CYP450 1 A2、CYP450 2B6间存在一定的结合效应,分析对接的结果与文献cocktail法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结论:复方丹参方可在整体层面上抑制氯吡格雷代谢酶CES1、CYP450 3A4、CYP450 2C19、CYP450 1A2、CYP450 2B6.

  • 石菖蒲挥发油联合人参总皂苷对D-半乳糖联合氯化铝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邓敏贞;黄丽平;方永奇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联合人参总皂苷对D-半乳糖联合氯化铝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安理申组(1 mg/kg)、定志丸组(10g/kg)和石菖蒲挥发油+人参总皂苷组(石菖蒲挥发油30 mg/kg,人参总皂苷150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150 mg/kg)并灌胃氯化铝(5 mg/kg)制备AD模型,连续40 d,1次/d.在造模第20天开始各组小鼠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给药40 d,1次/d.用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来考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检测皮质和海马Aβ1-42和BCL-2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皮质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活性,WST-1法检测皮质和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检测皮质和海马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Aβ1-42沉淀形成的老年斑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挥发油+人参总皂苷组AD小鼠的游泳时间、盲区数和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潜伏期时间显著延长(P<0.05);皮质和海马中的AChE活性增强、Aβ1-42和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ChAT和SOD活性、BCL-2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老年斑形成减少,脑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结论:石菖蒲挥发油联合人参总皂苷能提高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

  • 基于代谢组学的刺五加多糖对大鼠心脏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卢芳;杨晓丹;井月娥;张娜;刘树民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刺五加多糖对正常生理状态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探讨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刺五加多糖给药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刺五加多糖,连续灌胃20 d,于第21天取心肌组织,经处理供UPLC-Q-TOF/MS分析.结果:鉴定出2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6条主要代谢通路,与心脑血管等疾病有关.结论:刺五加多糖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叶酸代谢等代谢过程.

  • 桑叶总生物碱的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作者:徐冰;刘泉;刘率男

    目的:从离体酶学和整体动物水平,初步评价桑叶总生物碱的抗糖尿病活性.方法: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酶学筛选体系,考察桑叶总生物碱对α蔗糖酶、α麦芽糖酶及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选用正常ICR小鼠模型,考察口服桑叶总生物碱对葡萄糖、蔗糖及淀粉负荷后血糖的降低作用.结果:桑叶总生物碱对α蔗糖酶和α麦芽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强度与拜唐苹相当,对α淀粉酶活性无抑制作用.桑叶总生物碱50 ~ 200 mg/kg能降低小鼠口服蔗糖和淀粉负荷后的血糖水平,使血糖峰值降低并后移,血糖曲线下面积减少,对小鼠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无影响.结论:桑叶总生物碱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双糖和淀粉负荷后的血糖升高,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

  • 姜黄素-红景天苷组合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的干预作用

    作者:李红山;朱德东;应豪;李德周

    目的:探讨姜黄素-红景天苷组合对实验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2w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第8周起,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姜黄素组、红景天苷组和姜黄素-红景天苷组合组(下称“组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5 w,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HE染色)、肝脏系数、肝组织TG、FFA含量及血清ALT、AST、TG、TC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肝组织TG、FFA含量及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红景天苷组、姜黄素组及组合组肝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TG、FFA含量及血清ALT、AST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以组合组的作用佳(P<0.01).结论:姜黄素-红景天苷组合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抑乳调经颗粒含药血清对大鼠垂体瘤MMQ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作者:魏媛怡;王丽莉;王娴;秦飞;王春霞

    目的:观察抑乳调经颗粒含药血清在体外对大鼠垂体瘤MMQ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抑乳调经颗粒含药血清,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处理大鼠垂体瘤MMQ细胞后,采用CCK-8法观察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检测MMQ细胞凋亡情况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AX/BCL-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抑乳调经颗粒含药血清能抑制MMQ细胞增殖,且在不同时间点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抑乳调经颗粒含药血清可促进MMQ细胞的早期凋亡(P<0.001),同时可促进细胞BAX蛋白表达并抑制BCL-2蛋白表达(P<0.01或P<0.001).结论:抑乳调经颗粒含药血清能抑制MMQ细胞增殖及诱导其早期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BAX/BCL-2的表达有关.

  • 华陀豆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洁;吕松林;林辰;温海成;杨颖欣;谢珍珍;金青青

    目的:研究华佗豆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的活性.方法: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法、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华佗豆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华陀豆正丁醇部位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及提高小鼠的痛阈值.95%乙醇提取物高剂量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结论:华佗豆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以正丁醇部位作用佳.

  • 半枝莲提取物抗乙肝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周凌凌;胡筱希;丁霞

    目的:研究半枝莲水煎液与醇提液对HepG 2.2.15细胞HBsAg、HBeAg表达抑制作用.方法:采用HepG 2.2.15细胞抗乙肝病毒药物筛选模型,加入不同浓度半枝莲水提液及醇提液,分别在第3、6天取出上清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测定上清液中HBsAg、HBeAg含量,计算IC50、TC50及TI值.结果:半枝莲水煎液、醇提液的TC50分别为30.00、21.62 mg/mL,第6天时半枝莲水煎液对HBsAg及HBeAg的TI值分别为1.64和2.46,半枝莲醇提液对HBsAg及HBeAg的TI值分别为2.53、4.39.半枝莲水煎液及醇提液均对HBsAg和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1)并呈量效关系.结论:半枝莲中的醇提液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效果优于水煎液,是其抗乙肝病毒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 芝麻素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郑书国;任尤楠;赵梦秋;陶善珺;孔祥;杨解人

    目的:观察芝麻素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与芝麻素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预孵12h后,加入AngⅡ孵育24 h.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SOD和p47phox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总抗氧化能力、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芝麻素含药血清预孵可显著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活力损伤(P<0.05或P<0.01),下调BAX、Caspase-3及p47phox蛋白表达,上调BCL-2、SOD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此外,芝麻素含药血清可显著提高心肌细胞总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内ROS和培养上清MDA含量(P<0.05或P<0.01).空白血清对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芝麻素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活力损伤,其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而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 川芎嗪抗抑郁作用研究

    作者:张莹;王丽丽;李慧;王宁;张树成;王介东;石翠格

    目的:研究川芎嗪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HPA轴的影响.方法: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川芎嗪低剂量组(120 mg/kg,po)、川芎嗪高剂量组(240 mg/kg,po)、阿米替林组(5 mg/kg,po),在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实验抑郁模型上,观察药物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川芎嗪120、240mg/kg均能显著减少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HPA轴激素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川芎嗪120、240 mg/kg可逆转应激造成的血清CRH、ACTH及CORT含量升高.结论:川芎嗪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理之一.

  • 不同配比美白中药方剂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效果比较

    作者:高彤彤;许云;晏志勇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美白中药方剂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当归、白附子、玉竹、白芷、姜黄、甘草等药材按不同配比组方,采用85%乙醇提取,考察不同配比美白方剂的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及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处方1(质量比为1∶1∶1∶0.3∶1∶3)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及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强,其IC50分别为0.77mg/mL、679 μg/mL、409 μg/mL.结论:处方1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美白效果.

  • GC-MS分析三叶茀蕨中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张文婷;赵银霞;孟爱国;刘春艳;段静雨;么焕开;李岩

    目的:研究三叶茀蕨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热回流提取法提取三叶茀蕨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三叶茀蕨挥发性成分中分析鉴定了34个化合物,并得到了其相对百分含量.结论:三叶茀蕨的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并以甲酯和乙酯居多.

  • 一测多评法测定知母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孙玲;王宁;刘金权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知母中5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以知母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知母皂苷BⅠ与知母皂苷B、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BⅡ和知母皂苷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该5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者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一测多评法计算的10批知母中5种皂苷含量,与外标法比较,差异较小(相对误差<5%).结论:采用一测多评法对知母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测定,其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实现了在对照品缺失情况下的含量测定,为后续中药的多指标、多靶点的质量标准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血清HPLC指纹图谱法研究榕树叶药效部位

    作者:黄涛阳;李健;黄洋;王晖;黄和;陈龙浩;翁燕君

    目的:研究榕树叶入血成分的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榕树叶体外指纹图谱以及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谱;通过对比体内外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结果: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显示出7个入血成分,大致确定其入血成分的极性部位主要在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也有5个入血成分.结论:榕树叶入血成分群极性部位的确定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的研究奠定基础.

  • 车前子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曾金祥;毕莹;许兵兵;任刚;王娟;朱继孝;朱玉野

    目的:研究车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CI、HP-20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和高压制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车前子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花苷(1)、异毛蕊花苷(2)、去咖啡酰基毛蕊花苷(3)、肉豆蔻酸(4)、bis(2-ethythexyl) benzene-1,2-dicarboxylate(5).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车前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车前子 化学成分
  • 黔产杜仲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吴贵辉;陈艳;郑黎花;黄滔;郝小江;张建新

    目的:对黔产杜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MCI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环桉树醇(2)、白桦脂酸(3)、24-亚甲基环阿屯酮(4)、环桉烯酮(5)、salicifoliol(6)、松脂素(7)、京尼平(8)、格链孢醇(9)、蛇菰脂醛素(10)、杜仲二醇(11)、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杜仲醇(13)、脱氧杜仲醇(14)、8-羟基松脂素(15)、去氢二松柏醇γ'-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其中,化合物2、4~6、9、10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杜仲皮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杜仲 化学成分
  • 木槿叶化学成分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作者:卫强;纪小影;徐飞;李前荣;尹浩

    目的:研究木槿叶的化学成分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方法:通过大孔树脂柱、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色谱等技术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1H-NMR、13 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以96微孔板检测活性.结果:从木槿叶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 、β-胡萝卜苷(2)、β-香树脂醇(3)、齐墩果酸(4)、豆甾-4-烯-3-酮(5)、木栓酮(6)、syriacusin A(7)、山柰酚(8)、异牡荆素(9)、牡荆素(10)、芹菜素(1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13)、牡荆素-7-O-β-D-葡萄糖苷(14)、芦丁(1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木槿叶中分离得到.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7和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较强,其IC50分别为39.03±0.38、32.12±0.62 mg/L,抑制率分别达到94.95%、97.15%.

  • 南、北板蓝根中腺苷和(R,S)-告依春含量比较与临床意义

    作者:赵建平;冯振宇;马晓娟;王虹娟

    目的:考察南、北板蓝根药材中腺苷和(R,S)-告依春含量比较与含量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HypersilBDS C18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5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结果:北板蓝根的腺苷含量在0.4~0.7 mg/g,(R,S)-告依春含量在0.6~2.2 mg/g;南板蓝根的腺苷含量在0.2~0.5 mg/g,(R,S)-告依春含量在2.4 ~4.1 mg/g.与北板蓝根比,南板蓝根的腺苷含量较低,(R,5)-告依春含量较高.结论:南、北板蓝根中腺苷和(R,S)-告依春含量不同提示南、北板蓝根在临床应对症下药,合理使用.

  • 二色波罗蜜根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易文芳;彭加兵;任刚;蒋伟;梁健;元文君

    目的:研究桑科波罗蜜属植物二色波罗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MCI CHP-20P树脂、HP-20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Toyopearl HW-40C凝胶柱色谱技术和高压制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二色波罗蜜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丁香酸(2)、2,4-二羟基苯甲醛(3)、(+)-lyoniresinol(4)、5,5 '-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脂素(5)、丁香脂素(6)、东莨菪内酯(7)、xylarolide(8)和反式氧化白黎芦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2、5、6、8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制黄草乌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郭志俊;杨竹雅;谭文红;周志宏;马晓霞

    目的:对制黄草乌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氧化铝和反相C18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制黄草乌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滇乌碱(1)、8-去乙酰基滇乌头碱(2)、geniculatine C(3)、黄草乌碱乙(4)、黄草乌碱丙(5)、黄草乌碱丁(6)、talatisamine(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β-谷甾醇乙酸酯(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制黄草乌中分离得到.

  • 超声提取石榴皮多酚的传质动力学模型研究

    作者:王占一;张立华;王玉海;张元湖;马丽;郑丹丹

    目的:基于Fick第二定律传统理论,建立超声提取石榴皮多酚的传质动力学模型.方法:选择球形模型,以石榴皮多酚的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50%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超声提取,在不同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下,对提取过程中的速率常数(k)、相对萃余率、表面扩散系数(DS)、半衰期(t1/2)和表观活化能(Ea)等动力学参数进行求解.结果:动力学参数中,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k和DS逐渐增大,而t1/2逐渐减小,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石榴皮多酚的提取;相对萃余率指数方程求解表明,建立的石榴皮多酚提取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测定的真实数值拟合良好,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工艺条件与石榴皮多酚质量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结论: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超声提取石榴皮多酚的传质动力学模型可行、可靠,可用于工程放大生产中的优化控制.

  • 正交试验优选辛芷通鼻颗粒的双罐逆流提取工艺

    作者:袁铭;姜卫中;饶双超;石召华

    目的:优选辛芷通鼻颗粒的双罐逆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以木兰脂素、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综合加权干膏得率,考察药材混合粉碎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优选辛芷通鼻颗粒双罐逆流提取的佳工艺.结果:佳双罐逆流提取工艺为:药材混合粉碎为粗粉,每罐每次加8倍量水,70℃提取,每罐每次提取40 min.结论:优选的双罐逆流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为辛芷通鼻颗粒制剂产业化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 克感利咽口服液质量标准的提高研究

    作者:陈伟平;曾玉兰;黄晓丹

    目的:提高完善克感利咽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在原有标准基础上增加了防风的薄层色谱鉴别,完善了金银花、黄芩、连翘、栀子、薄荷的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该研究修订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克感利咽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醋延胡索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梅;杜兰哲;李慧;张光大;陈向东

    目的:采用HPLC法对醋延胡索饮片、水煎剂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进行相关性研究,考察三者之间主要化学成分的转移情况.方法:采用菲罗门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醋酸铵缓冲溶液(pH=6.0),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 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分别建立了醋延胡索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结果:醋延胡索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的10个特征峰全部可在水煎剂中得到追踪,有9个可在饮片中得到追踪,并指认出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延胡索乙素4个成分.结论:醋延胡索饮片、水煎液和配方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其共有成分含量比例相近.

  • 气质联用-模式识别对甲嘎松汤质量控制的方法研究

    作者:谭庆龙;熊天琴;谢丽霞;廖嘉仪;杨滔;林曦;张翠仙

    目的:建立藏方甲嘎松汤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甲嘎松汤挥发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并转化成数据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以及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将16批甲嘎松汤挥发油样品分为2大类,经主成分分析可将甲嘎松汤综合为3个主成分,可分为2大类;2种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甲嘎松汤挥发油样品能准确识别,且其识别结果一致.结论:气质联用-模式识别是一种科学、准确、有效的甲嘎松汤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 双相层流微流控芯片快速提取人参皂苷

    作者:萧金仪;曾家健;卢啟贤;孙悦;陈宏

    目的:建立基于微流控芯片液-液萃取技术进行人参药材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方法:注射泵引入药材初提液及萃取剂于芯片中进行萃取,收集样品溶液进行HPLC检测.对芯片的前处理;药液与萃取剂的流速、流速比;萃取通道的宽度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纯水清洗后风干的芯片,药液与萃取剂的流速与流速比为v(水饱和正丁醇)∶v(药材初提液)=6(μL/min)∶12(μL/min),萃取通道宽度为200 μm的情况下萃取效果更理想.在优化条件下平行试验6次,RSD小于1.2%.芯片萃取所得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分别为1.05、0.54、1.30 mg/mL,萃取时间仅需2 min,与传统液液萃取相比,芯片萃取的萃取率分别提高了12%、13%、1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萃取效率高.

  • 超声提取南蛇藤根中扁蒴藤素的工艺研究

    作者:李泽华;刘林生;徐祖疆;王定勇

    目的:优选超声提取南蛇藤根中扁蒴藤素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扁蒴藤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超声提取法的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70 W,液料比20∶1,提取温度30℃.在此条件下扁蒴藤素的提取率为3.82%.结论:优选得到的佳提取工艺简便、高效和节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铁包金及其混淆品大叶铁包金的生药鉴别

    作者:乔卫林;王吉文;成金乐;房志坚

    目的:建立铁包金及其混淆品大叶铁包金的鉴别方法,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电镜扫描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铁包金与大叶铁包金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根与茎横切面、叶表面电镜扫描特征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结论:可通过上述生药鉴定方法将铁包金及其混淆品大叶铁包金区分开来.

  • 槐叶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作者:聂江力;裴毅;杨雪君;李源

    目的:研究槐药用部位叶的生药学特征,为其鉴别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较为系统的描述了槐叶的性状特征、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槐叶的生药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 山莨菪根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蒋运斌;苟琰;袁茂华;马逾英;周娟;伍丕娥

    目的:建立山莨菪根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AQ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 mmol/L KH2PO4缓冲液(用H3PO4调节pH至3.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μL.并对测得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8批不同山莨菪根样品共确立了15个共有峰,建立了山莨菪根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指认了樟柳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阿托品4个特征峰.18批野生山莨菪根的相似度在0.891~0.987之间.对15个共有峰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得分在-0.85 ~0.89之间.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为山莨菪根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 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王冰;李宁;董婷霞;詹华强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中尿苷、肌苷、鸟苷和腺苷4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Grace Prevail C18色谱柱(1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5℃.结果:测定了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药材中4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并建立了该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在指纹图谱中共有13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尿苷、肌苷、鸟苷和腺苷,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各色谱峰分离效果良好,符合指纹图谱要求.10个不同产地冬虫夏草样品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该方法较好的反映了冬虫夏草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信息,重复性好,样品间的相似性良好,说明这一药材所含的核苷类化学成分分布及比例较稳定.将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运用于不同来源冬虫夏草的质量鉴别,可为药材特征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 白亮独活(藏药珠噶)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高必兴;兰志琼;邓晶晶;李易坤;满孝奎;卢先明

    目的:建立白亮独活(藏药珠噶)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欧前胡素为对照品用硅胶GF254薄层板进行薄层色谱研究,以补骨脂素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总香豆素含量测定,并对白亮独活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总灰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描述及检测.结果:白亮独活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明显,薄层鉴别方法分离度好.白亮独活药材水分范围为8.56% ~ 12.82%(平均值为9.96%),总灰分范围为5.86%~6.88%(平均值为6.39%),酸不溶性灰分范围为1.27% ~ 1.99%(平均值为1.60%),30%乙醇作为溶剂浸出物范围为31.21% ~45.73%(平均值为34.40%).在290 nm下测定吸光度,按干燥品计算,总香豆素含量以补骨脂素计范围为2.29% ~4.76%(平均值为3.49%).结论:建立了白亮独活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为白亮独活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 小乌桂颗粒剂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文辉;朱俊卿;徐娟;贾二涛;李娟

    目的:评价小乌桂颗粒剂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02月~2014年02月南方医院中医风湿专科64例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小乌桂颗粒剂联合LEF治疗组32例(观察组),LEF治疗组32例(对照组),疗程为12周,采用国际AS评价工作组制定的ASAS20、ASAS40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及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指地距、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为疗效评价指标,并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ASDAS-CRP、BASDAI、脊柱痛评分、PGA、ESR及CR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ASAS20、ASAS40达标率显著升高(P<0.05);而体格检查方面,12周时除了观察组指地距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体征如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对照组为4例,观察组为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乌桂颗粒剂联合LEF治疗AS患者,在炎症和病情的控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LEF,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应用升阳益肾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天元;冉春雷;王晓惠;张文贵

    目的:观察升阳益肾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肾汤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鼻炎症状评分、FEV1、FEF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鼻炎症状评分、FEV1、FEF50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EF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F变异率分布较治疗前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分布于<20%范围且差异显著,观察组的PEF变异率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炎、哮喘总有效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肾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能缓解哮喘及鼻炎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

  • 针刺联合解语汤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小娥;葛毅力;高承峰;孙希鹏;蔡凤群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解语汤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14年5月在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就诊的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216例按随机数字表平均分配至对照组、针刺组以及观察组,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针灸和解语汤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构音障碍、血脂、血流变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针刺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1);(2)治疗后针刺组患者构音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3)对照组和针刺组患者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G、TC、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针刺组(P<0.01),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P<0.01);(4)对照组和针刺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均较对照组和针刺组显著改善(P<0.0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9%,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解语汤对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构音障碍及血脂和血流变学.

  • 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娜;韩洁

    目的:研究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 2014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病区住院的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按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同时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测定两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肺功能、气道炎症细胞水平和血清IL-10、IL-12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RR和Ti/Tt均较观察组患儿显著降低(P<0.01),TV、PTEF和tPTEF/tE均较观察组显著升高(P<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液CD4+和CD4 +/CD8+均较观察组患儿显著升高(P<0.01),CD8+均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气道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P<0.01);(4)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10较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P<0.01),IL-12较对照组患儿显著升高(P<0.01);(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喘息、咳嗽、肺部啰音和痰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缩短(P<0.01).结论:喘可治注射液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状态.

  • 疏肝化瘀法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作者:詹亚坤;陈奕伸;洪海裕;洪仲思

    目的:观察疏肝化瘀法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肝郁血瘀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疏肝化瘀法组方中药,治疗时间两组均为24周.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HBV-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均有好转,但在改善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化瘀法组方中药联合恩替卡韦片对肝郁血瘀型HBeAg阴性CHB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

  • 竹节参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孟华;张伟;邓建华;邓庆华

    竹节参为“七”类中药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富含皂苷类成分,对人体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药理活性显著.炎症是多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该文对竹节参的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竹节参对抗炎症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 金莲花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蓉;冯丽;刘永利;段吉平

    金莲花是中国的传统中药,该文通过对金莲花植物的产地生境、生药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讨论,旨在为金莲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灵芝中枢神经系统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曹方瑞;肖冰心;冯利;闫明珠;王丽莎;常琪

    灵芝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近年来灵芝的神经生物活性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从抗惊厥、镇静催眠、改善学习记忆、抗退行性病变等方面对灵芝的中枢神经作用的特点及机制进行了分析,为灵芝的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 三种八角干皮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作者:陈岚;姚风艳;黄光辉;陈程;黄豆豆;孙连娜

    目的:研究三种八角干皮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三者间的异同.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短柱八角、红花八角和文山八角的干皮部位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法对所得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面积归一化法比较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短柱八角、红花八角、文山八角干皮挥发油的平均含量(n=3)分别为4.975%、0.166%、1.161%;分别检出86、84、85个色谱峰,其中可定性成分分别为38、28、27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69%、66.58%、74.75%,δ-杜松醇(δ-cadinol)为三者共有成分.结论:短柱八角、红花八角、文山八角干皮所含的挥发油在组分和含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 秦艽种质资源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分析

    作者:周文平;赵洪峰;王亚飞;张惠娟;王喆之;曹晓燕

    目的:分析秦艽种质资源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基于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收集的40份秦艽种质资源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采用SPSS 16.0软件中的Spearman秩相关和回归分析中的优尺度分析秦艽种质资源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收集的40份秦艽种质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为7.56%~11.32%,龙胆苦苷含量和莲座叶叶形、顶端花序密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莲座叶的叶形越窄则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越高,顶端花序越密则根中龙胆苦苷含量越高;根中龙胆苦苷含量和花萼颜色、茎颜色具有显著相关性,颜色越深,龙胆苦苷含量越高.结论:以提高龙胆苦苷含量为目标选育优良单株时,莲座叶为披针形、顶端花序密集、花萼颜色和茎颜色为红色或红绿色的秦艽资源是主要选育对象.

  • 人肠内菌转化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杨鑫;丛博;王如峰;彭玉帅;刘莉嘉;赵灿;杨秀伟

    目的:以异槲皮素为转化对象对肠内菌体外转化模型的转化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按照先前建立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采用人源不同及人源相同但培养代数不同的肠内菌建立体外转化模型,对异槲皮素进行生物转化.结果:在24 h内,采用不同人源的肠内菌建立的转化模型均可将异槲皮素转化为槲皮素,但是转化所需的时间存在差异;而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肠内菌表现出转化效率增强的趋势.结论:本研究证明,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建立的肠内菌体外转化模型比较稳定,所得实验结果具有重现性,可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内菌转化研究.

  • UPLC-QTRAP-MS/MS分析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核苷类成分动态变化

    作者:罗益远;刘娟秀;刘训红;兰才武;侯娅;马阳;徐力

    目的:分析何首乌中核苷类成分积累的动态变化,以确定何首乌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用UPLC-QTRAP-MS/MS技术测定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9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何首乌核苷类成分中,以尿苷、腺嘌呤、鸟苷、胞苷含量较高;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核苷类成分含量呈峰谷状变化,12月份含量相对较高.结论:何首乌核苷类成分的积累与生长期密切相关,其积累高峰期与当地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 筒花开口箭4个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李晓玲;王雪松;程岁寒;杨进;邹坤

    目的:确定筒花开口箭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倍性、核型公式及类型等特征,并初步讨论开口箭属和万年青属的关系.方法:以筒花开口箭4个居群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方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个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公式均为2n =2x =38 =28m +8sm +2st,染色体基数x=19,核型类型均为2B型.染色体长度组成差异不大,核型不对称系数均为60%左右.结论:筒花开口箭在进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与万年青属植物万年青染色体核型相似,开口箭属植物筒花开口箭和万年青属植物万年青亲缘关系非常近,推测筒花开口箭可能是开口箭属植物向万年青属植物进化的过渡类群.

  • 盐知母HPLC-PDA-CAD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吴莹;高慧;宋泽璧

    目的:建立盐知母的HPLC-PDA-CAD指纹图谱,并测定7种主要成分含量,为科学评价和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Corona参数:氮气压力为35 psi(约241.3 kPa),Filter:High,Range:200 pA.结果:建立了盐知母HPLC-PDA-CAD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2个电雾式检测共有指纹峰和5个紫外检测共有指纹峰,指认了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E、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AⅢ、新芒果苷、芒果苷和宝藿苷-1的峰位,并测定这7种成分的含量.结论:建立了盐知母HPLC-PDA-CAD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可为盐知母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基于多指标质量评价技术研究蒸青对金花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牛广俊;朱思;危琴珠;曾建伟;魏艺聪;梁一池

    目的:探讨传统蒸青工艺对金花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UV法分别测定蒸青前后金花茶中相关化学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类、总皂苷类、茶多酚类、多糖类、茶氨酸类、浸出物、儿茶素、表儿茶素的含量,结合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作为评价指标,建立金花茶多指标质量评价技术,对蒸青前后金花茶的品质进行全面综合地评价,探讨蒸青对金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与蒸青前样品相比,蒸青后的金花茶样品中总黄酮、总皂苷、表儿茶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的变化,儿茶素被破坏未能检出.结论:蒸青可以使金花茶中水溶性成分含量增加,水提物抗氧化能力增强;醇溶性成分含量减少,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减弱.

  • 不同坡向与种植层数组合对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影响

    作者:刘威;赵致;王华磊;罗夫来;李金玲;刘红昌;罗春丽

    目的:筛选出适合仿野生栽培天麻的坡向与种植层数组合.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elata,探讨不同坡向与种植层数组合下天麻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变化,以及栽培天麻经济效益的分析,坡向设南坡、北坡两个水平,种植层数设1层、2层、3层三个水平.结果:不同坡向对单个新生麻长宽厚及鲜重生长效应依次为南坡>北坡,3个种植层数对单个新生麻长宽厚及鲜重生长效应依次为3层>2层>1层.坡向和种植层数存在互作效应,6个处理中南坡-3层处理各时期单个新生麻长宽厚及鲜重高,采收期新生麻数多,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经济效益好.结论:南坡-3层为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佳组合,是既能充分利用适栽区资源又能提高产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栽培模式.

    关键词: 天麻 坡向 种植层数
  • 光轮层炭壳菌菌丝生长动态研究

    作者:尤雅;贺新生;袁小红;姚珂

    目的:采用液体培养,研究发酵过程中光轮层炭壳菌菌丝体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紫外吸收法、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福林酚法,测定菌丝体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多酚含量.结果:在一定的发酵时间内,发酵液的pH无明显变化;菌丝体产量在第10天达到大,为700 mg/100 mL;蛋白质含量大可达到85.7 mg/g;CAT和SOD高活性分别为44.11 U/g和68.74 U/g;多酚含量大可达到2.65 mg/g.结论:建立光轮层炭壳菌菌丝体几种重要指标的动态变化,进一步了解其生长情况,为光轮层炭壳菌菌丝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 红腺忍冬种子沙培萌发条件和种子沙培苗灭菌方法的初步研究

    作者:谭木秀;曾雯雯;韦鹏霄;莫乔程;蒲祖宁;岑秀芬;师凤华

    目的:探索红腺忍冬种子沙培萌发条件和沙培苗的灭菌方法.方法:采用0.1% HgCl2不同消毒时间、不同光照时间和温度培养条件,对红腺忍冬种子进行沙培萌发试验;采用不同灭菌方法、不同炼苗天数对红腺忍冬种子沙培苗进行灭菌效果试验.结果:75%酒精30 s+0.1% HgCl25 min对红腺忍冬种子灭菌效果佳,平均污染率为15.56%,平均发芽率为51.11%;光照12 h/d的变温-室温培养处理的平均发芽率(75.49%)及平均发芽势(68.36%)均高;弃根的开放沙基培养苗下胚轴以上部分洗洁精水刷洗-自来水冲洗后的灭菌效果较好,平均污染率为0,平均成活率达100.00%;炼苗30 d的沙培苗洗洁精水刷洗-自来水冲洗之后的灭菌效果好,平均污染率为50.00%,平均成活率为100.00%.结论:75%酒精30 s+0.1% HgCl2 5 min为红腺忍冬种子佳灭菌处理;光照12 h/d的变温-室温培养为适培养条件;弃根的开放沙基培养苗下胚轴以上部分洗洁精水刷洗-自来水冲洗后的灭菌效果较好;沙培苗转接继代入培养基之前须经过一定天数的炼苗及洗洁精水刷洗-自来水冲洗之后进行灭菌处理.

  • 轮作与施肥对滁菊品质、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肖新;朱伟;杜超;史亚东;汪建飞

    目的:探讨轮作模式与生物有机肥施用对滁菊产量、品质及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连作9年的滁菊试验田为研究对象,设置滁菊连作模式、常规滁菊小麦轮作模式和滁菊小麦轮作模式配施生物有机肥三个处理,分别测定土壤酶活性、滁菊产量与品质指标.结果:采取菊麦轮作可显著提高滁菊中总黄酮、绿原酸、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且在配施生物有机肥下表现优,其含量分别达到42.59 mg/g、2.52 mg/g、4.04 mg/g、73.33mg/100 g.菊麦轮作有利于促进滁菊生长,改善滁菊花序性状,滁菊有效分支增加,花头数显著提高,进而提高单株鲜花数量.在试验条件下,菊麦轮作模式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效果,与滁菊连作模式相比产量增加高可达28.21%,产量达400.9 kg/667 m2.菊麦轮作模式可显著提高滁菊连作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结论:通过采用合理的菊麦轮作和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促进滁菊生长和产量形成,提高滁菊品质,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有效减轻滁菊连作障碍.

  • 三峡库区驯化栽培重楼属药材活性成分检测与质量评价

    作者:周浓;丁博;郭冬琴;韦正鑫;刘世尧;刘佳

    目的:对三峡库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栽培的重楼药材从化学成分角度进行品质评价,为筛选适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重楼药材中重楼皂苷指标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药材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品种重楼药材的化学品质.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重楼属药材中含有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和重楼皂苷Ⅶ等甾体皂苷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各不相同,结合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品种重楼药材化学品质差异较大.结论:云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在三峡库区规模化栽培是可行的,需加强其人工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同时非药典品种巴山重楼和长药隔重楼值得推广种植.

  • 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部活性成分分布及微观结构研究

    作者:魏莹莹;王晓;张琳;周洁;耿岩玲;刘伟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皮层和木质部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对黄芩根部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研究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部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1~4年生黄芩根横断面的微观结构特征;利用HPLC进行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不同,1年生呈径向排列,2年生呈团状排列,3年生呈切向和团状排列,4年生呈切向排列,可以根据年轮的有无和多少区别黄芩根的生长年限;5种活性成分总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逐年增加,皮层的活性成分含量比木质部的高.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在微观结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具有鉴别意义.木质部活性成分的含量以4年生黄芩高,其次是3年生,2年生低;皮层活性成分的含量以4年生高,其次是2年生,1年生低.1~4年生黄芩根5种活性成分中苷和苷元的比例分别为15.7∶1、16.4∶1、13.9∶1和14.5∶1,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中苷和苷元的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 长效与速效养分对火木层孔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作者:汪静;刘成;吴欣圆;于惠惠;陈靖;吴秀丽

    目的:研究不同固体与液体发酵培养基对火木层孔菌桑黄生长特性如外观形态、发酵液颜色及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效与速效培养固体平板及液体发酵培养方法,记录并观察菌体形态、发酵液颜色随培养基成分、时间变化情况.结果:速效培养基培养的桑黄更易生长成疏松的“刺”状,色素类成分代谢更快,且菌丝体质轻;添加长效碳源与氮源的培养基培养的菌体表面光滑,色素类成分代谢缓慢,菌丝体质重.结论:长效与速效养分对桑黄菌体形态及次级代谢产物产生差异影响,通过探究不同培养基对桑黄生长特性的影响可为桑黄的进一步深层发酵研究及药理活性物质的获得奠定基础.

  • 罗勒的本草考证

    作者:汪荣斌;王存琴;秦亚东;刘晓龙

    对罗勒的产地、名称、药食兼用、栽培加工等经查阅古今典籍并结合现代研究进行考证.早记载罗勒产于昆仑山,后逐渐向全国各地引种栽培.其本草正名有罗勒、兰香,别名有西王母菜、香菜、零陵香、翳子草等,部分本草著作记载的名称比较混乱.罗勒全草、根和种子均可入药,有2000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早在北魏其栽培、加工就有详细的记载.

    关键词: 罗勒 本草考证
  • 正交试验法优选蚕茧中丝胶蛋白的提取工艺

    作者:赵春颖;王燕;李云峰;陈志宏

    目的:优选蚕茧中丝胶蛋白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丝胶蛋白提取率和丝胶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蚕茧中丝胶蛋白的佳提取工艺.结果:蚕茧中丝胶蛋白的佳提取工艺为:30倍量1%Na2CO3溶液提取2次,每次3h,提取温度为100℃.蚕茧中丝胶蛋白的提取率可达27.1%.结论: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进一步研究蚕茧中丝胶蛋白的药理药效提供参考.

中药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