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临床与病理

临床与病理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국제병리과학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588
  • 国内刊号: 43-152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35
  • 曾用名: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病理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李元建 何建行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PDGF-BB/PDGFR-β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伟伟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类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是多种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和趋化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是络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能促进细胞的趋化增殖,PDGF和PDGFR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以PDGF/PDGFR为靶点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偲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非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属于磷酸肌醇激酶相关激酶家族,参与调节机体细胞和蛋白质的代谢.目前已知其与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心肌缺血再灌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密切相关.

  • 前列腺癌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丘佳明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男性中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 2,TMPRSS2)与成红细胞病毒E26致癌物(E26 oncogene,ERG)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中具有特异性,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且与多个基因相互作用,因此深人了解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可以为前列腺癌的诊疗提供帮助.

  • 老年人终末期肾病血液净化治疗的进展

    作者:朱永坚

    随着社会入口老龄化,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肾替代治疗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血液净化治疗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肾替代治疗方法.然而,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常存在着与年龄相关的多个脏器病变,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预后.因此,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目前慢性肾病防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 外泌体与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海霞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胞外囊泡,胶质瘤相关外泌体参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在胶质瘤的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有效的胶质瘤诊断、治疗手段.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玉

    随着全球范围内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的急剧增长,约70%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甚至多达30%~40%的患者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目前T2DM合并NAFLD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尽管如此,近年来大量相关研究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显著降糖的同时,肝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为NAFL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节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玉君

    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参与募集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到缺血组织,降解基底膜,促进EPCs分化,促进血管稳定和成熟,并在心,脑,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中占重要位置.本文在深入了解Notch信号通路的基础上,阐述以其作为靶点药物促进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 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防止结石逃逸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种丽强

    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结石及结石碎片向肾盂逃逸是治疗失败的常见问题,往往需要进一步处理,甚至再次手术,增加治疗成本和时间.辅助装置的应用明显降低结石逃逸的发生率,提高单次手术的结石清除率.

  • 前列腺全器官病理切片与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图像精准匹配的方法探究

    作者:吕晓宇;张青;付尧;李铭;曹文敏;江波;陆加明;刘光香;郭宏骞

    目的:分析和比较常规方法与改良后方法(IUNU法)在前列腺全器官切片与MRI图像匹配方面的优劣.方法:2017年2月至5月期间共收集前列腺癌根治标本48例,术前均行3.0T多参数磁共振(multiparameter MRI,mpMRI)检查,将标本随机分两组,分别按常规方法和IUNU法进行取材,对两种方法取材所得的组织块的数量和厚度进行比较分析;再将获得的病理切片按照两种方法分别与术前的MRI图像进行匹配,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病理切片和MRI图像层面匹配的结果有无差异.后比较配对的病理和MRI图像两者的相似程度,从而对两种方法在精准匹配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常规方法取材获得24(标本尖端)+176个组织块,IUNU法取材获得24(标本尖端)+198组织块.此外,IUNU法获得的组织块平均厚度较常规法更薄,更均一[(2.98±0.247) mm vs (3.64±0.49) mm,P<0.0001].IUNU法取材时剖面的偏斜程度在前后方向[(1.252±1.080) vs (0.582±0.521) mm,P<0.001]和左右方向[(0.873±0.891) mm vs (0.504±0.444) mm,P=0.07]均更小.获得的病理切片按照常规方法与mpMRI图像进行匹配所对应的层面和IUNU法进行匹配有92/374张(24.6%)发生了变化.两种方法的终配对结果平均分为3.250和4.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UNU法在前列腺全器官切片制作和匹配上体现出了非常明确的优势,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前列腺全器官切片和mpMRI图像的匹配精确程度.

  •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海超;翟宏伟;张明;陈伟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虚拟现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给予rTMS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simple Fugl-Meyer Assessment,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以及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得分为4.19±0.75,对照组为3.29±0.71;研究组FMA-UE评分为51.10±8.24,对照组为37.14±7.88;研究组MBI评分为63.10±6.01,对照组为49.76±7.49;研究组STEF评分为66.62±7.34,对照组为54.90±9.63,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虚拟现实技术联合rTMS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罕见部位脂肪肉瘤的诊断及文献复习

    作者:周冬梅;陈丽芳;张红;朱伟峰;何银珠;许春伟

    目的:分析6例罕见部位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认识.方法:常规HE染色分析肿瘤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肿瘤细胞分化方向.结果:6例均可见多少不等脂肪母细胞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部分黏液变或纤维硬化.免疫组织化学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4),MDM2及S-100阳性.结论:罕见部位的脂肪肉瘤结合病史、形态及组织化学等并不难诊断,关键在于不要受常规诊断思路局限,才能避免误诊.

  • 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L-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肺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作者:宋淑范;辛平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模型,模拟并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性炎症环境对肺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检测并分析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IL-8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选用5~8周龄(20~25 g)的雄性C57/BL6小鼠,用熏烟加气道滴注LPS的方法构建COPD模型,在COPD模型的基础上注射Lewis肺癌(Lewis lung cancer,LLC)细胞建立COPD合并肺癌小鼠模型;在COPD合并肺癌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注射甲强龙控制慢性炎症,以建立经甲强龙治疗的COPD合并肺癌小鼠模型.观察并比较经甲强龙治疗的COPD合并肺癌模型小鼠、未经甲强龙治疗的COPD合并肺癌模型小鼠以及单纯肺癌模型小鼠3组肿瘤的生长体积及转移灶数量.以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用ELISA检测并比较单纯COPD小鼠、单纯肺癌小鼠、COPD合并肺癌小鼠、经甲强龙治疗的COPD合并肺癌小鼠血清IL-1β,IL-6,TNF-α,IL-8水平,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这5组小鼠肺组织内上述炎症细胞因子相应的mRNA的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这5组小鼠肺组织内一些相关信号通路上的信号分子Stat3,ERK1/2,NF-κB,IκBα的活化比例.结果:与单纯肺癌小鼠相比,COPD合并肺癌小鼠的中位生存期较短,肺部病灶的体积较大,肺部转移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甲强龙治疗的COPD合并肺癌小鼠,这些改变都较未治疗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在COPD合并肺癌肺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比例均较单纯肺癌组及单纯COPD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L-6在COPD合并肺癌小鼠肺组织内的表达水平较单纯肺癌及单纯COPD小鼠增加2倍以上,且较正常对照组小鼠增加5倍以上,上调比例较其他3种炎症细胞因子大,而经甲强龙治疗的小鼠这些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肺癌小鼠肺组织内相关的信号分子Stat3,NF-κB,IκBα的活化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肺癌组及单纯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甲强龙治疗的COPD合并肺癌小鼠肺组织匀浆内这3种信号分子的活化比例均较未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慢性炎症环境可促进肺癌的生长及转移,从而缩短肺癌小鼠的生存期,使用甲强龙控制炎症反应后可抑制这种促进作用;IL-6,IL-8可能参与COPD慢性炎症环境对肺癌生长及转移的促进过程.

  • 肺腺样囊性癌的分子特征

    作者:何诚;黄榕芳;刘伟;庄武;方美玉;吴标;郑晓彬;许春伟;陈燕坪;陈刚

    目的:探讨肺腺样囊性癌的分子特征.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6年12月15例病理确诊的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GFR基因突变率为6.67%(1/15),且为19del,EGFR基因状态与性别(P=1.000)、年龄(P=1.000)、吸烟状态(P=1.000)及分期(P=1.000)均无相关性;未见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结论:肺腺样囊性癌中存在常见基因改变,常规基因检测仍不可忽视.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影响

    作者:周宇杰;徐细明;梁慧玲;陈嘉羽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影响.方法:收集57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TACE治疗后第1天ALT和AST显著升高,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从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周逐渐降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在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的血尿素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在术后第1天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与患者术前WBC计数和PLT计数、术前TP和ALB、术前TBil、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门脉癌栓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TACE可引起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和肾功能一过性损害以及WBC计数一过性升高,并且术前WBC和PLT计数低、TP和ALB低、TBil高、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且合并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更容易发生TACE术后的肝功能损伤.

  • 腹腔积液细胞蜡块细胞来源及免疫细胞化学的诊断价值

    作者:程凯;涂频;周晓蝶;沈勤;何燕;石群立

    目的:探讨腹腔积液细胞蜡块细胞来源并分析PAX8,ER,CDX-2和CDH17免疫染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金陵医院病理科146例腹腔积液细胞蜡块归档样本病理资料,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AX8,ER,CDX-2和CDH17的表达.结果:腹腔积液细胞蜡块中,可见卵巢癌转移35例,胃肠道腺癌转移21例,也可以见到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转移.PAX8和ER在卵巢癌中的阳性率均为97%,在其他样本中阳性率分别为0%和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0.56,P<0.001;x2=116.65,P<0.001).在21例胃肠道腺癌中,CDX-2及CDH17的阳性率分别为90%和71%;在其余的125例细胞蜡块样本中,可以检测到5例CDX-2表达及3例CDH17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88,P<0.001;x2=79.26,P<0.001).结论: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可以转移至腹腔积液,其中卵巢癌多,胃肠道腺癌次之;PAX8,ER,CDH17和CDX-2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 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患儿N-MYC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沛;关丹丹;岳娉;许素素;宫丽平;袁远

    目的:研究N-MYC基因拷贝数在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患者中的异常改变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483例NTs患儿肿瘤组织标本,其中包括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 388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GNB) 89例、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6例.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N-MYC基因拷贝数改变.考察N-MYC基因拷贝数改变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83例NTs患儿N-MYC基因扩增率为12.4%.N-MYC基因扩增均发生在NB中,而在GNB及GN中未见其扩增(P<0.05).N-MYC基因拷贝数改变更易发生在低分化程度的NB中(P=0.01),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N-MYC基因扩增率增加.男性患儿N-MYC基因拷贝数改变的发生率多于女性患儿(P=0.05).患儿年龄≤18个月者N-MYC基因扩增率有低于>18个月者的趋势(P=0.092).生存分析显示:N-MYC基因扩增组患儿生存率明显低于获得组及正常组.结论:NTs患儿N-MYC基因扩增与NTs的类型、分化程度、性别、年龄及生存密切相关.本研究为NTs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和帮助.

  • 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白霞;苗金红;丁娟;王军霞;赵西西;王红娟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6年6至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清洁肠道.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结肠镜前1d采用视频宣教加回授法给予清肠宣教;对照组:常规清肠宣教.采用波士顿清肠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清肠效果.结果:观察组清肠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宣教加回授法能够提高老年患者肠道清洁有效率,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

    作者:方厚盈;唐伯儒;郭阳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收集临床资料,测定血清25(OH)D水平并进行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90 d后随访,行改良Rank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血清25(OH)D水平、mRS评分分组,比较两组资料.结果:200例患者进入研究队列,90 d后失访13例,失访率为6.5%,94例(47%)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25(OH)缺乏组165例,年龄、脑血管病史、入院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胱抑素C水平、D-二聚体水平大于非缺乏组(P<0.05);90 d预后不佳组94例,25(OH)D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房颤、脑血管病史、D-二聚体、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OR=0.895,95%CI 0.840~0.953,P=0.001)、入院NIHSS评分(OR=1.811,95%CI 1.428~2.296,P<0.00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血清25(OH)D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且是保护性因素.

  • 血MUC1 mRNA和cyfra21-1蛋白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平平;李冬;杨凡

    目的:探讨血黏蛋白1 (Mucin 1,MUC1)mRN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NSCLC患者(NSCLC组)、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受试人员血MUC1mRNA和cyfra21-1水平,分析MUC1 mRNA和cyfra21-1在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不同病理特征NSCLC患者血MUC1 mRNA和cyfra21-1阳性率差异.结果:NSCLC组血MUC1 mRNA和cyfra21-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健康组(P<0.05),而良性组和健康组血MUC1 mRNA和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 mRNA诊断NSCLC的佳临界值为MUC1 mRNA>2.14,其诊断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94.4%;血清cyfra21-1佳临界值为cyfra21-1 >3.20 ng/mL,其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8.9%.MUC1 mRNA和cyfra21-1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7.5%,显著高于MUC1mRNA和cyfra21-1单独检测(P<0.05),而特异度与两者单独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MUC1 mRNA和cy fra21-1表达阳性率与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结论:血MUC1 mRNA和cyfra21-1检测有助于NSCLC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 外侧钢板与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邦南;周业金;宁仁德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和内侧重建钢板联合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采用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53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23~67(43.86±10.40)岁,AO分型:33-C2型34例;33-C3型19例.外侧钢板组23例,男13例,女10例,C2型14例,C3型9例,内外侧双钢板组30例,男16例,女14例,C2型20例,C3型10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评分来评定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7.5(15.11±1.6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钢板外露现象.术后6个月外侧钢板组膝关节活动度95.21°±5.21°,内外侧双钢板组膝关节活动度113.60°±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P=0.001).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外侧钢板组162.34±7.26,内外侧双钢板组176.03±5.87,内外侧双钢板组AKS评分高于外侧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01).内外侧双钢板组和外侧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钢板组与内外侧双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3%.结论: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外侧钢板更能获得良好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手术效果更显著.

  • Ku80沉默增强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并诱导凋亡

    作者:柳艳飞;金红艳;田勇;王晓凤;何为;韩云峰

    目的:研究Ku80沉默对鼻咽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qRT-PCR测定鼻咽癌细胞系和正常鼻咽部细胞系中Ku8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将鼻咽癌细胞系CNE2分成对照组、阴性对照ShRNA组及Ku80 ShRNA组,分别不感染慢病毒、感染阴性ShRNA慢病毒、感染Ku80 shRNA慢病毒,测定3组的感染效率,将上述3组细胞分别照射0,2,4,6,8及10 Gy,测定三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Ku80 mRNA在鼻咽癌细胞系CNE2,CNE1,HONE-1及C666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0±0.9,8.0±0.3,5.0±0.4及4.0±0.2,Ku80 mRNA在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Ku80 mRNA在鼻咽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毒感染后,Ku80 shRNA组Ku80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0.03,显著低于阴性对照shRNA组的0.9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u80 shRNA组Ku80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15±0.05,显著低于阴性对照shRNA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u80 shRNA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shRNA组;照射后48 h,Ku80 ShRNA组细胞凋亡率为20.0%±0.9%,对照组及阴性对照ShRNA组凋亡率分别为4.3%±0.8%,5.0%±0.8%,Ku80 ShRNA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ShRNA组.结论:Ku80沉默表达可增强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并诱导细胞凋亡,沉默Ku80表达有望成为鼻咽癌放射增敏的靶点.

  • 中医药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TK1的影响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田伟峰;郎小梅;荣宁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血清TK1(胸苷激酶1)浓度及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手段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化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开始治疗前不同血清TK1浓度值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卡方检验对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对独立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K1浓度差异.结果: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TK1(≤0.5 pmol/L)生存期明显高于TK1(>0.5 pmol/L)的生存期(P<0.01);在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方面,T分期(P=0.010)、N分期(P=0.002)与血清TK1浓度相关;在预后方面,T分期(HR=1.739;P=0.006)和N分期(HR=1.694;P<0.001)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有效地抑制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K1的表达,从而发挥了抑制肿瘤增长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血清TK1可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价的重要预后因素.

  • 异槲皮苷对成骨细胞分化及HDAC1和Runx2表达的影响

    作者:季泽娟;张春旭;郭占豪;刘方娜;刘鑫

    目的:探讨异槲皮苷对成骨细胞分化及对HDAC1和Runx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梯度异槲皮苷(1×10-8,1×10-7,1×10-6,1×10-5 mol/L)连续处理MC3T3-E1细胞系,在作用第3天,借助qRT-PCR技术对MC3T3-E1细胞系中Ⅰ型胶原蛋白(type 1 collagen,Col 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骨细胞分化关键酶ALP的活性和骨钙的形成进行检测,以评估成骨细胞的分化程度.通过qRT-PCR技术检测MC3T3-E1细胞中HDAC1及Runx2的表达水平.结果:异槲皮苷能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中Col 1,ALP及OPN的上调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异槲皮苷诱导时,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ALP活性显著增强,骨钙形成明显增加.在1×10-6mol/L异槲皮苷作用下,成骨细胞系中HDAC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而Runx2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异槲皮苷可能通过下调HDAC1表达、促进Runx2表达,有效地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为异槲皮苷应用于治疗骨质损伤类疾病提供新的依据.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

    作者:刘铭;张阳;王芳;陈雪;田文君;聂代静;滕文;房建成;曹泮翔;张羽;张薇;王明宇;段雪;刘红星;王伟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5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规律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共97例.DNA测序检测并分析患者骨髓样本中15种基因的突变,包括RNA剪接因子基因U2AF1,SF3B1和SRSF2,表观遗传调节基因ASXLI,DNMT3A,IDH1,IDH2和TET2,信号转导通路基因JAK2,NRAS,KRAS和PTPN11,以及TP53,RUNX1和SETBP1.结果:67.98%的患者上述基因突变阳性,23.71%的患者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突变,共检测到18种不同突变的组合.U2AF1突变多见,其次为ASXL1和TP53突变.ASXL1和RUNX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而SF3B1突变常单独出现.RNA剪接因子类基因突变互斥,常与表观遗传调节类基因突变相伴随.MDS/AML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初诊MDS患者(85.71% vs 60.52%,P=0.038).基因突变阳性组年龄显著大于突变阴性组,同时成人组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儿童和青少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MDS及MDS/AML患者中常见基因突变的组合具有一定规律,与基因的功能分类和患者的年龄有关.

  • 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人类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学评价

    作者:戎国栋;沈丹婷;陈丹;赵鸿;吴蕾;张洁心;王芳;黄珮珺;徐婷

    目的:对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人类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价.方法:选取20例已通过Sanger测序确定基因分型的临床样本编盲,按照试剂盒流程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评价其准确度;对4种基因型样本(CYP2C9*3纯合野生型、CYP2C9*3杂合突变型、VKORC1-1639G>A纯合突变型和VKORC1-1639G>A杂合突变型)重复检测10次,评价其批内精密度;DNA样本梯度稀释,评价低检测限.结果:实时荧光PCR法与测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全部一致,准确度100%.不同基因型批内精密度均≤5%,批内精密度可接受.DNA浓度在0.964 μg/μL仍可检测标本的基因型.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人类CYP2C9和VKORC1基因分型检测在方法学上稳定可靠,此评价模式可适用于基于荧光PCR技术的其他基因多态性试剂盒的评价.

  • 四肢联动在脑卒中患者心肺适能评估中运用的可行性

    作者:钱贞;李瑾;高民;张秋阳;陈伟

    目的:分析四肢联动在脑卒中患者心肺适能评估中运用的可行性,探索评估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适宜设备.方法:19位脑卒中患者均先后使用功率自行车和四肢联动两种设备进行两次症状限制性大递增心肺运动试验,并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次试验获得的峰值摄氧量(VO2peak)以及峰值心率(HRpeak)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它们的相关性.结果:两次试验获得的VO2peak以及HRpeak存在高度相关(分别r=0.95和r=0.96),使用四肢联动获得的VO2peak明显高于功率自行车[(14.51±3.13) vs (12.60±3.52) mL·kg-1·min-1],HRpeak也明显增加[(116.26±10.98) vs(104.53±11.79) min-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四肢联动的患者疲劳程度较自行车轻(Borg呼吸困难:9.95±0.85 vs 14.79±1.23;Borg腿部疲劳:13.53±0.70 vs 15.95±0.85).纳入研究的19位患者均能顺利完成两次试验,没有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四肢联动在评估卒中患者心肺适能方面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其测试结果更贴近患者真实的心肺功能,并且不容易引起患者疲劳.

  • 17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郭庆;洪善超;陈文凯;夏钰弘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PC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7例SPC均为中老年女性,年龄39~91(中位72)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及乳头溢液.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呈实性巢团状结构,细胞较温和,形态较一致,呈流水样排列,可见纤维血管轴心及细胞内和细胞外黏液,可伴有不同类型的浸润性癌巢.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ER,PR,CgA,Syn和CD56,肿瘤巢团及乳头轴心周围散在阳性表达肌上皮标志物CK5/6,Calponin,P63或不表达,13例患者Her-2阴性(0或1+)表达,4例患者显示Her-2不确定阳性(2+),所有患者DSISH检测均无扩增.结论:SP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乳腺肿瘤,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患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对SPC的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预后较好.

  • 慢性乙肝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作者:代瑞琼;魏俊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乙肝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HBVX)表达与机体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轻度患者组、中度患者组、重度患者组外周血PBMC中HBVX 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以上各组细胞内ROS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各组血清MDA含量.结果:各乙肝患者组PBMC中HBVX mR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HBVX mRNA相对表达量为0,轻度患者组为0.48±0.24,中度患者组为0.71±0.15,重度患者组为0.89±0.27;P<0.001),组间比较,轻度患者组与中度患者组和重度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患者组与重度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ROS相对表达量为24.63±8.93,轻度患者组为25.35±5.66,中度患者组为38.24±11.64,重度患者组为43.45±14.33.PBMC中ROS含量,随着乙肝程度加重,ROS含量增加,轻度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者组和重度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血清MDA含量为(5.31±1.24) nmol/L,轻度患者组为(6.03±1.45) nmol/L,中度患者组为(12.27±3.53) nmol/L,重度患者组为(19.72±4.66) nmol/L,MDA含量随着患病程度加重而增加,轻度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者组和重度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VX mRNA表达与ROS,MDA含量呈正相关(Spearman's r=0.382,r=0.467,P<0.05).结论:慢性乙肝感染者外周血PBMC中HBVX mRNA表达随疾病程度加重而增加,其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呈正相关.

  • 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肝癌小鼠体内肿瘤的作用

    作者:买二辉;李四桥;雷霆;户平安;查中明;张树交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肝癌小鼠体内抑瘤的作用.方法:通过H22肝癌细胞构建小鼠实体肿瘤模型和腹水肿瘤模型,分为对照组、顺铂组、人参皂苷Rg3组和联合用药组.称重小鼠肿瘤质量,检测药物对肝癌的抑制情况;计算小鼠生存时间,检测药物对生存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的胸(脾)腺指数、白细胞反映药物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HE染色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g3组、联合用药组和顺铂组对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5.83%,27.50%,51.66%,联合用药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治疗小鼠能使其寿命延长66.83 %,延长肝癌小鼠模型的存活时间;人参皂苷Rg3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鼠体重增长,对抗顺铂的药物毒性;人参皂苷Rg3一定程度上减弱顺铂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脾和胸腺萎缩等药物毒性;在联合治疗组中,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染色质凝集现象.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显着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与药物顺铂联合使用能增强化疗效果,一定程度上抑制顺铂毒性.

  • 综合康复训练辅以针刺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林琛;牛国辉;王鑫;朱登纳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146名,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名,分别给与综合康复训练和辅助针刺疗法,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measure Scale,FMFM),Gesell量表评估两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肌力恢复情况和智力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智力发育、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接受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再辅以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智力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HCHD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锋;夏靖华;孙盈;王雪娇;文苗苗;李小飞;张志培

    目的:检测CHCHD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9例NSCLC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及相应正常组织中CHCHD2的表达,分析其在临床病理因素中的差异性.结果:CHCHD2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CHD2在鳞癌亚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7);在腺癌亚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在腺癌、鳞癌的病理分级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6);在TNM分期的T分期和N分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1).结论:CHCHD2在NSCLC中高表达,是NSCLC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表达的差异蛋白,其高表达可能会促进NSCLC的发展、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NSCLC不良预后的指标.

  • 达卡巴嗪诱导黑素瘤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性

    作者:孙金中;孙圣荣;蒋冠

    目的:建立对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耐药的黑素瘤细胞系并探讨其耐药性.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人黑素瘤细胞株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蛋白表达;通过体外分步诱导法使人黑素瘤A375细胞对DTIC产生耐药性;利用MTT法检测耐药细胞株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指数.结果:经不同浓度的DTIC处理后,A375细胞生长均不同程度地减慢,随着DTIC浓度的升高,细胞抑制率呈不同程度地增加.DTIC对亲本A375细胞与A375/DTIC细胞体外增殖的IC50分别为10.766和95.693.与亲本A375细胞相比,A375/DTIC细胞对DTIC的耐药指数是A375细胞的9倍,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阶段适度递增化疗药物浓度可以在体外成功地建立由DTIC诱导的人黑素瘤耐药细胞系A375/DTIC.

  •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栓弹力图的特征

    作者:陆飞彩;刘稳;蔡畅;神平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各项指标的特征.方法:选择20 16年7月至20 17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81例SSH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低频下降型15例,高频下降型12例,平坦下降型31例,全聋型23例.另选同期在本院择期行鼻中隔矫正术的体健患者2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TEG检测,分析TEG的5个指标(K值,R值,a角,MA值和CI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SHL组TEG各参数中K值降低,a角、MA值和CI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降低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聋型的K值、a角、MA值和CI值与平坦型、高频型和低频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坦型的K值、α角和MA值与高频型、低频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值与高频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频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型的K值、α角、MA值和CI值与低频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各组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HL组较对照组TEG的多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且在SSHL的不同分型中存在相应的变化.TEG检测对不同类型SSHL发病机制的探讨及临床用药的指导均有实用价值.

  • PAK1-nNOS-NO信号通路在有氧运动减轻压力负荷小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冯品;楚轶;曾迪;张薇

    目的:有氧运动减轻压力负荷小鼠心肌肥厚中PAK1-nNOS-NO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通过主动脉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小鼠压力负荷模型,通过游泳对其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SHAM+有氧运动(SHAM+E),TAC,TAC+有氧运动(TAC+E)和TAC+有氧运动+IPA-3(TAC+E+I)组.通过小鼠心脏重量指数(heart weight to body weight ratio,HW/BW)变化和心脏结构变化评价心脏肥大程度,心肌组织麦胚凝集素染色评价心肌细胞肥大程度;ELASA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NO水平,MDA含量和SOD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p-PAK1,eNOS,p-eNOS Ser114,nNOS和p-nNOS Ser14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与SHAM组相比,TAC组HW/BW、左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S)以及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S)显著增加,心肌细胞肥大,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但p-PAK1蛋白含量和NO水平却显著降低.有氧运动后,TAC+E组与TAC组相比HW/BW和LVM降低,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减轻,组织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升高,p-PAK1表达增加,NO水平升高.而给予PAK1抑制剂IPA-3后,与TAC+E组相比,运动训练对心肌肥厚的作用减弱.TAC小鼠eNOS和nNOS表达增高,p-nNOS Ser1412和p-eNOS Ser114表达降低.运动训练可上调nNOS,p-nNOS Ser1412和p-eNOS Ser114表达;而注射IPA-3后,TAC+E+I小鼠与TAC+E小鼠相比,nNOS和p-nNOS Ser1412表达降低,eNOS和p-eNOS Ser114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PAK1-nNOS-NO信号可能是介导有氧运动减轻压力负荷小鼠心肌肥厚作用的关键信号通路.

  • 皮肤小汗腺螺旋腺瘤恶变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郭文若;陈奕昭;柳剑英;黄向阳;黄幼玉;黄惠珍

    对1例皮肤小汗腺螺旋腺瘤恶变进行观察,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女,58岁,发现左下腹部皮肤肿物30多年.B超探及一大小约2.1 cm×1.8 cm的囊壁回声结节,囊实性,界清,边界完整.镜下示肿瘤位于真皮深层,呈囊实性,大部分区域呈典型良性螺旋腺瘤形态,但肿瘤细胞核质比增高,核分裂象易见,局部发生恶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方面,肌上皮的减少或丧失以及Ki-67的高表达有助于确诊.皮肤螺小汗腺旋腺瘤恶变罕见,熟悉其组织学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伴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损伤

    作者:邹勇华;杜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以儿童多见,成人少见,罕见伴有肾病综合征.国内外可见急性肾炎伴肾病综合征的零星报导.急性肾炎(或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同时致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损伤更为罕见,国外仅见3篇报道,国内无明确报道.急性肾炎一般不使用激素治疗,而合并肾病综合征时使用激素与否尚有争议.现报告1例肾活检确诊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急性肾炎,并出现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损伤.该患者经过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和半年激素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 Richter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鲍雪临;王华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发生Richter转化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上通常参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联合化疗方案.CLL发生Richter转化后治疗效果差,但近年发现其异质性也较大,临床医师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诊断、早干预.为提高对CLL发生Richter转化的认识,现报告1例发生Richter转化的CLL患者,并对其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可能的机制进行文献复习.

  • 儿童促红细胞生成素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与文献复习

    作者:孙嫱;焦莉平;刘小荣

    促红细胞生成素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儿童较为少见的疾病.本例慢性肾脏病V期患儿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难治的较为严重的贫血.通过其临床资料、抗体检测结果和骨髓穿刺结果等,终确诊为促红素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停用促红素,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提示当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儿出现难以解释的贫血时应注意促红素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避免仅给予反复输血等治疗.建议确诊后及时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酌情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者肾移植干预.

  • 南非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作者:Tom H.Boyles;Adrian Brink;Greg L.Calligaro;Cheryl Cohen;Keertan Dheda;Gary Maartens;Guy A.Richards;Richardvan ZylSmit;Clifford Smith;Sean Wasserman;Andrew C.Whitelaw;Charle Feldman;周密

    [执行摘要]在南非,由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疾病负担增加以及抗菌药物耐药率(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升高,需要规范抗菌药物处方的标准,因而改善CAP患者的管理水平尤其重要.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CAP患者管理的推荐性建议.对临床医生来说,本次更新纳入了CAP患者管理的重要进展和争议.1 诊断CAP1.1 基层医疗临床上,肺炎的明确诊断必须满足症状和体征<2周,或胸部X线片(chest X-ray,CXR)显示有新发或者恶化的肺实变.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进行CXR时,肺炎也可仅以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关键词:
临床与病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